xx--钢坯提升机称重液压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液压机开题报告

液压机开题报告液压机开题报告一、引言液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它利用液体传递力量,通过液压系统实现各种动作。
液压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化工、建筑等领域。
本文旨在研究液压机的原理、结构和应用,以期深入了解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二、液压机的原理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基于帕斯卡定律,即在封闭的液压系统中,压力施加在液体上,会均匀传递到液体中的每个点。
液压机主要由液压泵、液压缸、控制阀和工作台等组成。
当液压泵启动时,通过液压系统将液体压力传递到液压缸中,从而实现液压机的工作。
三、液压机的结构液压机的结构主要包括机架、液压缸、工作台、控制系统等。
机架是液压机的支撑结构,承受工作时的力量。
液压缸是液压机的核心部件,负责产生和控制压力。
工作台是液压机上用于加工工件的平台。
控制系统则负责控制液压机的工作过程。
四、液压机的应用液压机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液压机常用于金属加工领域,如冲压、弯曲、拉伸等工艺。
液压机的高压力和稳定性使其能够完成复杂的金属成型任务。
其次,液压机也被用于塑料加工领域,如注塑成型、挤出成型等。
液压机的高压力和精确的控制能力使其成为塑料加工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此外,液压机还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等领域。
五、液压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液压机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首先,液压机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传统的液压机需要人工操作,而现代液压机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次,液压机的节能性能得到提升。
传统液压机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而新型液压机通过优化设计和节能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液压机的智能化发展也是未来的趋势,通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实现液压机的智能监测和故障诊断。
六、结论液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液压机开题报告

液压机开题报告1. 引言液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设备,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利用压缩液体的作用力来产生动力,并将其传递到执行部件上,以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液压机具有高效、稳定、可靠的特点,因此在机械加工、建筑、冶金、航空、船舶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开题报告将对液压机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发展历史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可以更好地应用液压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工作原理液压机利用压力传力原理来实现工作。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容积不变的液体传递力量,将一定的压力转化为更大的力,并将其传递到工作部件上。
液压机通常由液压系统和执行机构两部分组成。
液压系统由油箱、液压泵、液压阀、液压缸等组成。
当液压泵工作时,将液体从油箱吸入,通过液压阀控制液体的流动方向和压力,最终送到液压缸中。
液压缸内的液体受到压力的作用,将活塞推动,从而实现机械的工作。
执行机构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而不同,常见的液压执行机构包括液压千斤顶、液压剪板机、液压模压机等。
执行机构通过液压系统提供的液压力来完成工作任务。
3. 结构组成液压机的结构主要包括机架、液压缸、油泵、控制阀等。
•机架:液压机的机架一般由钢铁材料制成,承担着整个机器的重量和力量。
机架通常具有良好的刚性和稳定性,以保证液压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液压缸:液压缸是液压机的核心部件,由活塞、活塞杆、密封件等组成。
液压缸的作用是将液压系统提供的压力转化为线性运动力,实现工作任务。
•油泵:油泵负责将液体从油箱吸入,并将其压缩送入液压缸中。
常见的油泵有齿轮泵、叶片泵等。
•控制阀:控制阀用于控制液体的流动方向和压力。
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可以采用单向阀、溢流阀、节流阀等。
4. 发展历史液压技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十七世纪末。
当时,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波义耳通过实验发现了液体的无压缩性,为液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液压机开题报告

液压机开题报告液压机开题报告一、引言液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
液压机利用液压传动原理,通过液体的压力来实现力的传递和控制。
本次开题报告旨在探讨液压机的原理、结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液压机的原理与结构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基于帕斯卡定律,即在封闭的液体系统中,压力的改变会均匀传递到整个系统中。
液压机主要由液压源、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组成。
液压源通过泵将液体压力增加,然后通过控制元件控制液体的流动,最后由执行元件将液体的压力转化为力来完成工作。
液压机的结构主要包括机架、液压缸、工作台和控制系统。
机架为液压机提供了稳定的支撑,液压缸则是将液压能转化为力的关键部件。
工作台是液压机的工作平台,用于放置待加工的工件。
控制系统则负责控制液体的流动和压力的调节,以实现液压机的操作和控制。
三、液压机的应用液压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领域,液压机常用于金属加工、塑料成型和橡胶加工等工艺中。
在航空航天领域,液压机用于飞机的起落架、舵面和刹车系统等的控制。
在汽车制造领域,液压机则常用于汽车车身的冲压和焊接工艺中。
液压机的应用还延伸到其他领域,如建筑工程、矿山开采和环保设备等。
在建筑工程中,液压机常用于混凝土的搅拌和输送。
在矿山开采中,液压机则用于矿石的破碎和运输。
在环保设备中,液压机则用于废物的压缩和处理。
四、液压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液压机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未来液压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液压机将更加智能化,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和远程监控。
这将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2. 节能减排:液压机将更加注重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
新型液压系统将采用高效节能的液压元件和控制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3. 多功能化:液压机将具备更多的功能,能够适应不同的工艺需求。
例如,液压机可以实现多工位、多工序的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液压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液压系统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船舶电动液压锚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一、主题叙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发展的动态,说明选题意义1.1本课题研究目的目前,船舶电力拖动设备大多仍以继电器控制为主。
由于大部分船舶电气设备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或频繁操作,而且所处的工作环境恶劣(潮湿、盐雾、高温、粉煤尘等),尤其是船舶起货机、锚机等船舶甲板机械的电力拖动设备,即使严格按照各项条例对其进行维护保养,也总难免出现较高的故障率。
能否准确、及时地判断和排除起货机、锚机等电气设备的故障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船舶的安全和正常营运。
而掌握着一基本技能的基础和前提除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外,更需要对船舶电气设备以及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有透彻的了解。
因此,掌握对继电接触控制电路的有效的分析方法,是一个轮机管理所必备的技能。
1.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随着船舶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外工业化国家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未来船舶的研究工作。
我国古代船舶在船体结构和动力方面,在世界造船、航运史上创造了不少辉煌的记录,但是近百年来,我国船电工业落后西方较大的距离。
80年代开始,我国积极从国外引进船用电气设备制造的先进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学术交流活动,按IEC标准修订我国船电设备的标准,以适应船舶向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舵机和锚机作为舰艇的重要设备,近年来,舵、锚两机在技术上得到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在小型舰艇的甲板机械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七五”、“八五”这年中,小型锚机引入了用摆线针轮减速器替代原先的蜗轮减速器,开创了锚机的新结构,引起造船界的很大关心和兴趣。
原先电动起锚绞盘采用蜗轮减速器,后来采用由阿基米德蜗杆发展成球面蜗杆传动,传动效率得到较大提高,承载能力也成倍增加。
但是球面付蜗轮蜗杆加工比较困难,尤对锚机言尚属单件生产范畴。
随着摆线针轮减速器技术和理论的发展,硬齿面高负荷摆线针轮减速器产品的市场商品化,继而采用摆线针轮减速器的电动起锚绞盘亦就问世。
液压机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32系列液压机解决了塑性材料的产品成型问题。高的工 作压力是该设备工作时的特点,泄漏的液压油将污染环 境,液压冲击现象将影响设备安全稳定的工作。这些不 足之处将是液压机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它适用于金属材料的拉伸、冲裁(应选配冲裁缓冲装置 )、弯曲、翻边、冷挤压等各种冲压工艺,还适用于较 正、压装、粉末制品和磨料制品的压制成型以及塑料制 品,绝缘材料的压制成型。
PLC 比例 控制阀 工作 压力 主油缸
压力控制器
四、液压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模块用西门子S7-300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设计软件 是西门子STEP 7软件。 编写的一个简单的压机控制程序块雏形。在主循环块里 包括6个子模块,组合起来控制整个压机。分别包括滑块 控制模块、液压垫控制模块、移动台控制模块、锁紧装 置模块、油箱控制模块和润滑模块。主程序块分解成6个 控制不同目标的模块,PLC所需控制的压机装置动作已 经了解,根据这6个子模块详细动作分解一一编写程序, 在编写容
本课题是结合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液压 机产品,以PLC为控制方式的高速液压机电气系统的设 计。其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1)了解液压机的液压系统及工作原理。 (2)对32系列液压机电气系统部分软硬件设计。 (3)设计32系列液压机的人机操作界面,使其显示液 压机的过程参数的实时值,显示液压机各部件动作的 电磁铁,显示液压机的工作状态,画面为交互式。
在系统控制过程中为了减小超调量较快地达到系统的稳定值即设定值我们用带有pid控制模块的plc采用pid控制方式对系统进行控比例控制阀plc工作压力主油缸压力控制器控制模块用西门子s7300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上料机的液压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上料机的液压系统设计学院:专业:姓名: __ 学号:指导教师: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上料机的液压系统设计一、背景介绍液压传动是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能量和进行控制的传动方式。
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称为流体传动,是根据17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工农业生产中广为应用的一门技术。
如今,流体传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液压传动和控制由于应用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新工艺、新材料等后取得了新的发展,使液压系统和元件在技术水平上有很大提高.液压传动将向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高速化、高功率、小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 液压技术渗透到很多领域,不断在民用工业、在机床、工程机械、冶金机械、塑料机械、农林机械、汽车、船舶等行业得到大幅度的应用和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我国液压技术现状我国液压行业是从当年的小作坊、主机厂的车间或分厂发展壮大起来的。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的发展,已经成为品种规格齐全、基本可以满足我国各种装备要求、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成为我国机械工业的重要基础行业。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液压行业企业从30年前的小作坊,主机厂的车间走出来,经过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再创造,多次技术改造及工艺流程再造,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和机械工业的基础产业,为国家大工程和重点项目配套取得显著成就。
近年来,我国液压行业企业为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提供了大量的液压系统,如三峡工程二、三期工程的升船机、启闭机液压系统秦皇岛码头二三期工程、宝钢、鞍钢等。
2.2 国际市场及贸易概况美国十分重视寻找除美国本土外的市场,近年来美国流体动力工业出口额有所增长。
2009年进口额高达14.67亿美元,出口额为13.01亿美元,比2004年进口8.66亿美元和出口8.78亿美元,分别增长70%和48%。
【2018最新】液压系统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液压系统开题报告篇一:液压系统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材料之二(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风机外罩清洗装置液压系统设计课题类型:设计■ 实验研究□ 论文□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学院:机电学院指导教师:王幼民(教授)开题时间: 201X年3月7日201X 年 6月 16日开题报告内容与要求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及研究意义(价值)1、研究内容:本课题设计的是风机外罩清洗装置液压系统设计。
主要内容有编制液压系统的方案,设计步骤是: l)明确设计要求。
进行工况分析(2)初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
(3)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4)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5)的估算液压系统性能。
(6)绘制工作图和编写技术文件。
并对液压系统进行装配仿真。
2、研究意义:社会需求永远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动力,降低能耗,提高效率,适应环保需求,机电一体化,高可靠性等是液压气动技术继续努力的永恒目标,也是液压气动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是否取胜的关键,近年来,液压机技术发展迅猛,对作为其核心的液压系统的技术要求也愈来愈高。
阀控液压系统由于其结构简单,响应速度高,造价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中小功率伺服系统。
但是阀控液压系统效率比较低,研究电液比例插装阀在阀控液压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同时我们可以把大学里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1、研究现状:液压传动系统在整个机械传动行业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因为它优越的使用性能,使它的使用范围更广泛,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更大程度的提升液压传动系统的新能,然而我国在液压传动系统设计方面缺少与外国同行业的技术交流,并且我国的制造工艺要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要求我们更努力的为发展我国的技术事业奋发图强2、发展趋势:目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液压传动系统的发展趋势都是趋向于两个大方面:节能,机电一体化1.减少能耗,充分利用能量液压技术在将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及反转换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一直存在能量损耗,主要反映在系统的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上。
提升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矿用缠绕式提升机结构设计来源工程实际1、研究目的和意义我国煤炭埋藏量极为丰富,居世界前列。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可遇见的时期内,煤炭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第一能源的地位将不会变。
矿井提升设备是沿井筒提升煤炭、矸石,升降人员和设备,下放材料和大型机械设备。
它是矿山井下生产系统和地面工业广场相联系的枢纽,是矿山运输的咽喉。
因此,矿井提升设备在矿山生产的全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的机械化和集中化,目前,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国家,提升机的运行速度已达20—25m/s,一次提升量达到50t,电动机容量已超过10000kV A,其安全可靠性尤为突出。
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如果提升设备出了故障,必然会造成停产。
轻者,影响煤炭产量;重者,则会危及人身安全。
可见提升系统的设计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1]2、国内外发展情况(1)国外矿井提升机的研究概述国外矿井提升机的发展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时期是:19世纪初期出现第一台木结构蒸汽提升机;1827年出现第一台钢结构蒸汽提升机;1877年制造了第一台单绳摩擦提升机:1905年使用了第一台电动提升机,1938年制造了第一台多绳摩擦提升机;1957年发明了多绳缠绕式提升机(Blair提升机)。
此外,提升设备的各项具体技术也都有飞速的发展,诸如新型制动器,提升钢丝绳,电力拖动和自动化控制等。
这些同样见证了提升机的核心部件主轴装置的发展。
事实证明,生产需求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最大动力,现在国外的提升机一次提升量最大已达50吨,提升速度接近20米/秒,最大拖动功率达10000千瓦,井深百米到2000米以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流拖动正在广泛使用,计算机的应用也在逐渐推广,所有这些,都说明矿井提升设备正在日新月异,向大型化,高效率和自动控制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设计课题
1.1 课题题目
钢坯提升机称重液压系统设计
1.2 课题设计参数及要求
(1) 液压缸行程300mm,其中快上150mm,时间小于等于3s,慢上150mm,时
间小于等于8s;慢下150mm,时间小于等于8s,快下150mm,时间小于等
于3s;
(2) 动作周期T小于等于25s,称重时间3s;
(3) 系统最高工作压力140MPa;
(4) 采用双缸同步工作方式。
2 课题设计背景
钢坯提升机称重系统主要是轧钢厂用于称量进入加热炉钢坯的重量,以便为检查、分析钢坯在加热过程中的烧损情况,而为精确计算成材率,提供参考数据的装置。
物料的称重系统在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原料进入以及成品出厂等场合会经常使用称重系统,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生产的质量及经济效益。
由于生产现场环境的复杂性,称重设备在现场的耗损是十分巨大的。
一方面会影响生产中计量的准确性,间接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损失;另一方面称重设备使用寿命的降低,也会增加称重设备维修和更新上的投入。
以往的称重系统中,测量元件与称重台采用刚性连接方式,切完的钢坯直接在称重台表面拖动。
采用这种结构,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测量元件直接承受拖动时的摩擦力,造成元件寿命低;二是摩擦力不能传递到底座。
长期使用后,称重台坍塌,不能工作。
以上两个问题的存在给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经常更换称重设备及其零部件,增加了生产费用。
3 课题设计目的及意义
钢铁企业以其特有的生产方式和特有的原料与产品,使其与称重计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钢铁企业里的所有计量工作中,称重计量放在重中之重。
而在我国工业企业里唯有冶金企业对称重计量要求更为突出。
抓好冶金企业的称重计量工作是冶金生产顺行与发展的需要。
几十年来,我国冶金企业的计量工作者和科研、生产厂家合作,为满足生产需要,克服重重困难,解决道道科技难题,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研制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工业衡器,如我国最大的电子轨道衡、我国最大的汽车衡、我国最大的吊车秤都源自钢铁企业。
它们多而杂,大而全,工作环境极其恶劣,高温、高湿、水浸,重载、冲击、振动,热辐射、磁干扰、雷击电扰;它们又承受着巨大的计量总额;几亿t的铁矿石和辅料,经过多道工艺周转变成近亿t钢材,每一步都承受着巨额计量。
从排岩到采矿,从磨矿到选矿和铁精矿输出,从烧结的配料到烧结矿的输出,从炼铁的配料到铁水的输出,从炼钢的配料到连铸坯的形成,钢材的轧制与输出,它们承受着最大的计量数额。
4 设计方案概述
4.1 钢坯提升机称重系统工艺
钢坯提升机称重系统主要是轧钢厂用于称量进入加热炉钢坯的重量,以便为检查、分析钢坯在加热过程中的烧损情况,而为精确计算成材率,提供参考数据的装置。
考虑由于钢坯表面的氧化皮受提升机振动的影响而脱落在压力应变电阻片(电子称重设备)上,影响称重精度,导致其不能正常使用。
采用钢坯提升机称重系统能很好的处理由钢坯氧化脱落带来的影响。
4.2 钢坯提升机称重液压系统的技术要求
本次设计主要是对钢坯提升机称重液压系统的设计。
其液压系统中的执行机构动作和系统的稳定将直接影响到称重精度,如果液压系统中的执行机构出现不稳定或者液压系统出现不稳定将会对称重精度和设备带来严重的后果。
根据对钢坯提升机称重液压系统工艺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液压系统要完成以下动作,液压缸:快速提升;液压缸:缓慢提升;液压缸:停止(电子称重设备称重);液压缸:缓降;液压缸:快降;液压缸:停止(完成一个称重周期)。
据系统工艺对液压系统提出如下要求:
(1)液压缸:采用双缸同步工作方式。
双缸运行要一致、速度可调;
(2)在称重是要求液压系统有较高的锁紧能力;
(3)各执行元件动作平稳,各执行机构可以同时动作,系统要防止泄压时产生冲击和振动,保证安全可靠;
(4)要求油源的压力、流量的均匀稳定,油液温度、污染度以及节能要求合理配置;(5)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运动平稳性、传动效率及自动化程度等要求要高。
4.3 钢坯提升机称重液压系统整体方案
4.3.1 称重装置示意图(图一)
称重装置示意图(图一)
4.3.2 钢坯提升机称重液压系统(图二)
在系统工作时,首先,三位四通换向阀1YA通电,油液经过平衡阀、调速阀、分流集流阀、液控单向阀,最后进入液压缸下端无杆腔,使两个缸的活塞杆同时上升,完成移动横梁的快速上升动作。
当吊钩达到钢坯下方时光电信号开关1SQ控制1YA、3YA通电,即完成减速缓慢上升工况,当钢坯达到轨道上方100mm时,具有延时功能的光电转换开关2SQ控制2YA通电,延时期内只有二位二通电磁阀5YA通电,其余所有电磁阀均不通电,液控单向阀关闭,活塞杆也停止下降,钢坯处于停止状态,称重设备在2SQ延时期间完成称重、取值任务。
延时结束后2YA、4YA同时通电,完成慢下动作。
当钢坯达到轨道后,1SQ发信号,2YA通电,活塞杆快速下降,到达底端后3SQ发信号各阀处于断电状态,活塞杆停止下降,一次称重结束。
钢坯提升机称重液压系统原理图图二
4.3.3 油源设计
供油回路采用液压泵直接提供动力的结构,在吸油管道中采用截止阀和减震喉管串联,用于减震。
本系统采用回油冷却、过滤;根据系统工艺的顺序,在焊接过程,油源不需要大流量供油,在冷却和过滤中,充分利用泵在此阶段的溢流卸荷,提高系统经济性。
P L T
图3 油源回路
4.3.4 油液选择及油箱设计
根据执行机构速度、系统压力和机构动作精确度的要求,对所用液压油的耐磨、承载能力等提出要求。
生产环境附近无明火、高温,工作温度控制在60℃以下;初步判断本系统液压油的流速低,宜选择粘度较高的油。
油箱的有效容积根据液压系统发热、散热平衡的原则来计算;吸油管和回油管有适宜距离,两管之间用隔板隔开,以增加油液循环距离;油箱上各盖板、管口处都要妥善密封;注油器上加滤油网;防止油箱出现负压而设置的通气孔上须装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的容量至少为液压泵额定流量的2倍;油箱内回油集中部分及清污口附近装设一些磁性块,以去除油液中的铁屑和带磁性颗粒;另外设置温度、液位等检测计。
5 毕业设计进度安排
3月7 日~ 3月23 日
查阅资料,提出钢坯提升机称重液压系统总体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3月23日~ 4月10日
完成钢坯提升机称重液压系统参数计算;完成液压系统原理图草图(A1)。
4月11日~ 4月24日
完成液压元件的选型。
4月25日~ 5月22日
绘制液压系统元件的装配图、零件图。
5月23日~ 5月31日
完善设计图纸;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6月1日~ 6月8日
图纸修改;设计说明书修改、定稿;外文翻译;材料整理、复查。
6月9日~ 6月12日
毕业设计答辩。
6月13日~ 6月15日
材料整理装袋。
6 参考资料
[1]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4
[2] 陈奎生.液压与气压传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利平. 现代液压技术应用220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9.5
[4] 张利平. 液压传动系统及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5.6
[5] 雷天觉.液压工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6] 许益民.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 杨培元,朱福元.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
[8] 雷天觉主编,新编液压工程手册[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9] 史宸兴等,实用连铸冶金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10] 叶庆泰,我国钢铁企业称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N],自动化仪表,1999 (10)
[11] 上海煤矿机械研究所编,液压传动设计手册[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12] BUCHER.Safety for Hydraulics“Cindy”Leak-Free Load Control Valves, manifold
Mounting Design. Reference:300-P-9050013-E02/03,04:BUCHER 2002 [13] Herbert E.Merritt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M] Product Development Department
Cincinnati Milling Machine Company 1967
[14] R.B.Walters.Hydraulic and electric-hydraulic control systems
[M]Dordrecht,Boston:Kluwer Acadamic Publishers,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