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二模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1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1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一、选择题1.(2018四川资阳二模,28)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
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2.(2018北京海淀期末,1)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期间“新知识分子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到十字街头,大庭广众之间……与商人、店员、都市工人、工业家以及职业政客相往来”。
这说明五四运() A.促进新文化运动兴起 B.知识分子是运动的主力军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3.(2018河南洛阳期末,16)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这些规定说明中国共产党()A.未能正确认识中国国情B.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C.坚持共产主义基本原则D.照搬俄国的民主革命道路4.(2018河北邯郸摸底,10)下表是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斗争情况。
这种变化可以用来表明()时间结果1912—1920年只是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或被教唆利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其他产业工人的声援1921—1923年罢工持续时间长,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A.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趋尖锐D.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5.(2018天津部分地区一模,6)胡适指出:民国十三年以后,国民党一度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
国民党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的主要原因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B.国民党的改组C.黄埔军校的建立D.共产国际帮助6.(2018广西南宁二模,29)1924年后,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先后设立了农民部、工人部、青年部、妇女部和商人部,工运、农运计划及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这说明()A.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B.国共合作在基层未实现C.国民党不愿发动民众D.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革命领导权7.(2018重庆调研卷,29)1927年7月毛泽东提出农民武装可以“上山”,以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同月,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武装暴动。
2018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积累运用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2)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
(_________)《登楼》)(3)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叶上初阳干宿雨(2). 玉垒浮云变古今(3). 杜甫(4). 总为浮云能蔽日(5). 长安不见使人愁【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垒”“蔽”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 按要求选择。
(1)好同学赴国外深造,离别之后对他表达思念之情,以下句子最不合适的一项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深。
D.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2)3月5日学雷锋,学校组织义卖活动,面对前来的老师同学,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A.欢迎同学、老师光临惠顾。
B.一分钱一分货,您看着好就多给点。
C.爱心播种希望,奉献点亮青春。
D.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答案】⑴B;⑵A【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情境理解,需要注意结合诗句内容和题干要求。
“好同学赴国外深造,离别之后对他表达思念之情”,需要注意“思念”之情。
B项,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
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
B项,“多给点”不符合要求;C项,“义卖”活动,“爱心”“奉献”不符合要求;D项,太口语化,不符合学校环境要求。
2018年物理二模 专题一 电学计算题

【普陀】在图 10(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15 伏且保持不变,电阻 R1 的阻值为 30
欧。闭合电键 S,电流表的示数如图 10(b)所示。 R1
①求通过电阻 R1 的电流 I1。
②求电阻 R2 的阻值。
R2
③现用标有“20Ω 2A”字样 A 的滑动变阻器 R0 替换电阻 R1 或 R2
S
Imin=U2/R2=12V/60Ω=0.2A
R = 0max U1/ Imin=6V/0.2A=30Ω
故符合上述条件的定值电阻范围:30Ω≥R0≥12Ω。
【崇明】在图 13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9 伏保持不变,电阻 R1 的阻值为 10 欧.闭合
电键 S 后,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0.5 安培.
R1= U/I=18 伏/0.9 安=20 欧 当 I= 0.2 安
R= U/I=18 伏/0.2 安=90 欧 R2= R- R1=90 欧- 20 欧=70 欧 当 I= 0.6 安, R= U/I=18 伏/0.6 安=30 欧<70 欧 R2= U2/I=15 伏/0.6 安=25 欧 R0= R- R2=30 欧- 25 欧=5 欧 当 I= 1.2 安, R= U/I=18 伏/1.2 安=15 欧 R2= R- R1=15 欧- 5 欧=10 欧> 0 ∴I2 最大= 1.2 安
【杨浦】在图 15 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18 伏,R1 为定值电阻,R2 为滑动变阻器。电流表 和电压表的表盘如图 16 所示。
①当电路中电流为 0.5 安时,求接入电路的总电阻值。 ②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情况下,最大范围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 围为 0.2 安~0.9 安;用定值电阻 R0 替换 R1 后,再最大范围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 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 0.6 安~1.2 安。求该滑动变阻器 R2 的规格以及定值电阻 R1、R0 的阻 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2018年疼痛银行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2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疼痛银行阅读答案篇一:201X年广州二中初中毕业班二模语文试题201X年广州市二中初中毕业班二模语文试题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4分)一、(6小题,1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襁褓(qiǎng)勾当(g?u)咫尺(zhǐ)盘虬卧龙(qiú)....B、倔强(jua)倒坍(tān)妖娆(yāo)群蚁排衙(yá)....C、镶嵌(qiàn)睥睨(pì)脑髓(suǐ)惟妙惟肖(qiào)....D、哂笑(shěn)瘠薄(jí)凛冽(lǐng)鳞次栉比(zh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鞠躬尽瘁连声喏喏进退维谷格物至知B、众目睽睽诚惶诚恐影影绰绰五彩斑斓C、更胜一畴猝然长逝蹑手蹑脚囊莹映雪D、廓然无累冥思暇想水波鳞鳞长吁短叹3、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了骇人听闻的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得知情况后,中国....义无反顾地派出救援队前往灾区,以实际行动与灾区人民相濡以沫。
这次地震让许多尼泊尔百姓失去亲人........与家园,每当回想起地震一幕,幸存者依然心有余悸。
....A、骇人听闻B、义无反顾C、相濡以沫D、心有余悸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本着“客户至上,服务第一”为原则,中国工商银行推出一系列更人性化的服务。
B、随着李克强总理敦促提高网速和降低网费,对于广大网民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C、“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
D、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之名著阅读(含答案)

2018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答案版朝阳区6、古典小说中,人物的绰号往往能体现其外貌特征或性格特点。
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鼓上蚤时迁……他们都出自《》,作者是。
(2分)6.答案:水浒传施耐庵三、名著阅读(共6分)16. 孝,是一种传统美德。
请结合下面几则语录中的任意一则,说说你在生活中如何尽孝。
(3分)①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②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③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④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⑤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答:17.小说中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最能突显人物性格。
请结合你读过的名著,选择相关情节,说说其中体现的人物性格。
(3分)答:16.答案示例:选择③句。
孔子认为孝最难得的是对父母保持敬爱和悦的态度。
我总是能够和颜悦色地和父母沟通交流,从不对父母发脾气,这就是我对父母的孝。
(评分标准:共3分。
选择并理解2分,做法1分)17.答案示例:鲁达听闻金氏父女被郑屠欺侮,感到愤愤不平。
他见义勇为,三拳打死镇关西,表现出他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的性格特点。
(评分标准:共3分。
情节2分,性格1分)丰台区4.关山难越,更衬托出人的信念坚定,意志坚强。
①替父从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羽为了追寻兄长,②,成为千古佳话。
无论古今中外,攻坚克难、勇闯难关,都是精神力量的体现。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在海底航行时多次遇险,他都能沉着机变地应对,比如③;《红岩》中的江姐、许云峰等共产党员不畏敌人的酷刑,在狱中坚持斗争,体现了④的“红岩精神”。
(4分)4.(4分)①花木兰②过五关斩六将③潜艇在去往南极途中被困冰下,艇内缺氧,船长指挥大家砸冰自救,最终脱险④英勇无畏评分说明:每空1分。
2018届高三广州二模关于蚯蚓甲虫小鸟的寓言故事的语文作文题目及12篇范文

2018届高三广州二模关于蚯蚓甲虫小鸟的寓言故事的语文作文题目及12篇范文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
小鸟对蚯蚓说:“我也要走了,你不走吗?”蚯蚓说:“我还是想留在这里。
”小鸟拍拍翅膀,依依不舍地飞走了。
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继续埋头松土。
甲虫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起来。
几年之后,小鸟回来了,带着一群伙伴,它们嘴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
小鸟惊讶地发现,这片土地已经变得松软,还长出了小草。
蚯蚓说:“你离开的这段时间,甲虫和我一起翻土堆肥,这里渐渐变好了。
”小鸟和伙伴们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
大地上开满了鲜花,蝴蝶和蜜蜂也来了。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一、关于题意理解。
(一)对于资料的理解:题目提供的是动物们通过努力让瘠薄的土地变得丰饶美丽的寓言资料。
资料中虽然只有“小鸟”“蚯蚓”和“甲虫”三个主要角色,情节和对话也非常简单,却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也为考生提供了较多的写作角度。
材料叙述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动物们陆续离开逐渐贫瘠的土地。
这是寓言的背景,也为下文小鸟、蚯蚓和甲虫的行为提供了动机和原因。
第二层,蚯蚓留下来辛苦耕耘,甲虫从远方赶来帮忙,小鸟离开几年后带回种子。
这是寓言的核心内容,小鸟、蚯蚓和甲虫方式不同,但都在为这片土地劳心尽力。
第三层,蚯蚓和甲虫的劳作初见成效,小鸟带回的种子让大地开满鲜花。
这是寓言的结局,大家的努力让这片土地重新变得丰饶美丽。
这样的叙述使材料有了丰厚的现实意义和多样的思考维度。
热爱乡梓之情、建设家园之心,历来为人所称道。
资料中的“土地”内涵丰富,可以让考生遐想到“乡村”“故乡”甚至“故国”等。
资料并未提及这片“土地”由“丰饶”变得“瘠薄”的原因,考生不应将此作为行文的重点,而应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小鸟、蚯蚓和甲虫让瘠薄的土地变得丰饶美丽的不同方式上。
2018年广东省梅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8年广东省梅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管子•牧民》曰:“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其中,“四维”指的是礼、义、廉、耻。
“四维”是国家运行的重要支柱,礼绝则国倾,义绝则国危,廉绝则国覆,耻绝则国灭。
国家顺应礼制法度才能使父母兄弟妻子各得其所,才能使社会关系稳固。
抛弃礼,社会发展将失去平衡。
近些年来,社交礼仪、家礼、开笔礼、婚礼等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婚礼,中西合璧,花样繁多。
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并没有一部现行的官修礼仪文本如《汉仪》《大唐开元礼》般让人们参考或效仿,以至于很多礼仪活动失去了原有的含义,甚至成了娱乐、哗众取宠的噱头。
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礼仪。
《礼记》将之视为“礼之本”。
古代国君在迎娶夫人的求婚辞中写道:“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庙社稷。
”除传宗接代以外,婚礼更多表达的是夫妇一体、相扶相携、尊卑等同的含义。
婚礼仪式中“御布对席”“合卺而饮”“共牢而食”传递的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古代婚礼中还有“拜见公婆”这一礼节,即新娘要在婚后的第二天向公公婆婆见礼,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
由此可见,婚礼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而是一场正视夫妻关系的启蒙教育。
然而,在现代社会,如此神圣庄严的时刻竟被一些人视为儿戏,甚至演绎为一场闹剧。
尤其表现在那些荒唐而野蛮的闹婚陋习方面,闹公婆,闹新郎,闹新娘,手段粗俗卑劣,甚至威胁到当事人生命安全。
礼仪等同于文明。
中国庞大的礼仪系统是人类社会由野蛮迈向文明的一块历史丰碑。
每一种礼仪都暗含着对道德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
周代时始制定礼制,这一时期制定了天子之礼、诸侯之礼、卿相之礼,到后来才延伸出士人之礼。
从孔子以仁释礼开始,经过汉、唐、宋、明、清等多个朝代,政府和官员几番做出“礼下庶人”的尝试,专门制定了“庶人之礼”供民间通用,但均未得到普及。
主要原因是社会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贵族阶层予以阻挠。
具体而言,礼仪和礼制是门阀贵族彰显身份、维护特权的工具,根据等级品阶的不同,他们所穿的服装的样式、所用的器物、乘坐的车辇等各不相同,庶人用礼,损害到贵族阶层的威仪和利益。
广东省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其贴在指定位置,然后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
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特殊认识。
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膩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其中代表。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
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
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
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
《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