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品牌发展研讨会分析报告
品牌竞争力分析报告(两篇)

品牌竞争力分析报告引言概述:品牌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成功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借助有效的品牌竞争力分析来了解自身在市场中的位置,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高竞争力。
本报告旨在针对某品牌进行全面分析,以帮助企业评估和改进其品牌竞争力。
正文内容:一、品牌定位分析:1. 目标市场分析:分析该品牌的目标市场和受众群体,包括地理范围、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
2. 竞争对手分析:评估与该品牌竞争的对手,包括其品牌定位、产品特点、市场份额等。
3. 品牌声誉分析:调查该品牌在目标市场中的声誉和形象,包括消费者对其品质、信任度和满意度的评价。
4. 独特卖点分析:分析该品牌的独特卖点,即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特点和优势。
5. 品牌定位策略建议:基于市场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品牌定位的策略建议,包括重新定义目标市场、强化差异化竞争策略等。
二、产品与服务分析:1. 产品特点分析:详细描述该品牌的产品特点,包括品质、功能、设计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2. 产品定价策略分析:评估该品牌的定价策略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定价水平。
3. 产品创新策略分析:分析该品牌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投入和表现,评估其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
4. 售后服务分析:研究该品牌的售后服务体系,评估其在客户满意度和重购意愿方面的表现。
5. 产品策略建议:基于产品和服务分析,提出改进产品策略的建议,包括产品创新、提升售后服务等方面。
三、市场推广分析:1. 市场推广渠道分析:评估该品牌的市场推广渠道,包括线上线下渠道的选择和使用效果。
2. 品牌宣传策略分析:分析该品牌在品牌宣传方面的投入和表现,评估其宣传效果和传播范围。
3. 社交媒体分析:研究该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和影响力,评估其对目标市场的影响程度。
4. 促销策略分析:分析该品牌的促销策略,包括折扣、特价、返现等形式的促销活动。
5. 市场推广策略建议:根据市场推广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市场推广策略的建议,包括加大线上宣传力度、优化社交媒体策略等。
民营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分析

民营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经济竞争愈趋激烈,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全球经济变局的新路径。
其中,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民营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一、民营经济的地位民营经济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私人个体、私营企业和其他合法经济组织所经营的经济活动。
其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不可忽视。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数以及税收贡献等方面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国际竞争中,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民营经济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加灵活敏捷,创新意识更强,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许多民营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实现了突破,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民营经济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民营企业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全球供应链等方式,积极拓展境外市场,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
特别是在一些新兴领域,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名片。
二、民营经济的影响力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对国内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对国际经济格局和全球治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首先,民营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由于其灵活性和市场敏感性,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质量以及降低成本来提升自身竞争力,积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不同环节。
随着中国民营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崛起,中国的出口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其次,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国际金融市场对其影响力不断加大。
众所周知,融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中国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和债券发行的增多,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企业国际竞争现状分析报告

企业国际竞争现状分析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变得日益激烈。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企业国际竞争的现状,揭示竞争的趋势和特点,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国际竞争的趋势1.1 全球化趋势全球化是当前国际竞争的主要趋势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交通和通信的便利性大大提高。
企业可以更轻松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拓展和资源整合。
全球市场的开放性也使企业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激烈竞争。
1.2 新兴市场崛起新兴市场的崛起成为国际竞争格局的重要变化。
中国、印度等国家的经济迅速崛起,带动了全球市场的变化。
这些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和潜在的消费市场,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和竞争。
同时,这些新兴市场也成为企业国际化的重要目标地。
1.3 技术创新的影响技术创新对企业国际竞争有着重要影响。
新科技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产品,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数字化和信息化也改变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和方式,加强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2. 国际竞争的特点2.1 多元化竞争对手国际竞争面临着来自各个国家的竞争对手。
不同国家的企业具备不同的优势和竞争力,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企业需要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并适应当地市场,以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
2.2 激烈的价格竞争国际竞争中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不同国家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成本和资源优势,通过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
企业需要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3 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国际竞争中,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企业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提供差异化的价值。
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产品创新,还包括市场营销、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3. 应对策略3.1 多元化市场布局企业应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在发展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风险的分散,避免因为某一特定市场的不利因素而影响整体业务。
加强企业国际化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加强企业国际化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一、引言企业国际化竞争力的提升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如何实现企业国际化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理论分析1. 企业国际化竞争力概述企业国际化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全球市场中与其他国内外企业进行经济和商务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优势。
它包括产品质量、品牌形象、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能力等多个方面。
提升企业国际化竞争力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影响因素分析(1)产品质量:优质产品是提升企业国际化竞争力的基础。
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加强生产管理、提升质量控制水平,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2)品牌形象:品牌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重要资产。
通过建设和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企业可以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3)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等措施,企业可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
(4)市场开拓能力:拓展国际市场是实现企业国际化竞争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开拓策略、加强与海外合作伙伴的合作等方式,企业可以扩大海外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额。
三、实证研究本报告选取了10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对这些公司在产品质量、品牌形象、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以下结论:1. 产品质量是提升企业国际化竞争力的基础。
那些注重产品质量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其产品在市场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好评。
2. 品牌形象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重要资产。
那些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更容易获得消费者信任,从而提升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3. 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品牌竞争分析报告(模板)

品牌竞争分析报告(模板)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品牌竞争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报告,通过对品牌市场的研究和数据分析,帮助企业了解竞争对手和市场趋势,以制定更有效的营销战略。
2. 竞争对手分析在竞争对手分析中,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品牌知名度:评估竞争对手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形象。
- 市场份额:分析竞争对手在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和所占比例。
- 产品定位:比较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和差异化策略。
- 价格策略:研究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和促销活动。
- 渠道策略:分析竞争对手的销售渠道和分销网络。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为企业提供竞争对手分析报告,帮助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为自身品牌竞争提供参考。
3. 市场趋势分析市场趋势分析是对整个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的研究,对于品牌竞争的战略决策非常重要。
在市场趋势分析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行业增长趋势:研究市场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趋势。
- 消费者需求变化:分析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趋势。
- 技术创新:评估市场上的新技术和创新对品牌竞争的影响。
- 政策和法规变化:研究政府政策和法规对品牌竞争的影响。
通过市场趋势分析报告,企业可以了解当前市场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并相应地制定战略计划,以迎合市场需求。
4. 结论品牌竞争分析报告旨在帮助企业了解竞争对手和市场趋势,为制定营销战略提供参考。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和市场趋势的研究,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和优势,并相应地调整战略,提升品牌竞争力。
我们建议企业定期进行品牌竞争分析,以保持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竞争优势。
请注意: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内容均基于已确认的信息,建议在引用时进行相应的验证和确认。
5.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1]- [引用文献2]- [引用文献3]。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问题与对策,不少于1000字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我国企业总数的大部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其迎接市场竞争和寻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然而,由于一系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仍存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
一、问题存在1. 国际化战略不清晰。
由于市场接受度和竞争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还不够深入和出色。
2. 缺乏国际化人才。
民营企业发展国际化业务需要很多的外语翻译和跨文化背景的人才。
3. 技术壁垒大。
外国公司拥有更高的技术和规模优势,国内民营企业适应不了市场压力。
4. 资金困难。
国际化业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民营企业往往由于资金不足难于支撑。
5. 没有品牌优势。
外国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导致民营企业一时难以打破竞争。
二、对策建议1. 制定清晰的国际化战略。
民营企业应该更深入地了解市场接受度和竞争压力等因素,切合实际制定清晰的国际化战略。
2. 引进国际化人才。
民营企业应该更多地引进外语翻译和跨文化背景人才,为国际化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3. 技术创新和合作。
民营企业需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发展竞争力,发掘技术优势,在国际化过程中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4. 扩大融资渠道。
民营企业需要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境外募资等,为国际化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 提升品牌价值。
民营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国际知名度,慢慢扩大市场份额,打破竞争瓶颈。
三、结论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战略制定和竞争优势的实现,不断提高外语翻译和跨文化背景人才的素质,发掘技术优势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国际知名度。
只有如此,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才能强大起来,赢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浅析我国民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若干问题

浅析我国民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若干问题引言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出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经济现象。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今年中国增长最快的经济成份。
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少到多的快速发展,对市场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搞活、市场竞争优化等突出的表现和贡献,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繁荣的重要力量。
但同时自从我国入世后,民营企业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不等于它的潜在增长速度,由于许多民营企业存在技术落后,内部的管理问题,如:家族式管理的制约;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从而使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激烈。
因此,对这些不足和遗憾的产生和存在除了就其外部环境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原因外。
最为根本的一点应从其内部着手,对其自身存在不足所带来的发展问题加以深入的探究,从而找出相应对策。
来促使民营企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能够最终实现经营思路清晰、思想观念创新、竞争体制规范等目标。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营企业飞快地发展,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达到538.7万户,比2006年递增长8.2%;注册资金总额为8.8万亿元,增长16.5%;从业人员为7058.6万人,增长9.8;投资者人数1362.1万人,增长7.1%。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1月至11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利润总额为4000亿元,同比增长了50.9%。
同时,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大幅度增加。
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07年私营企业税收总额4771.5亿元,同比增长36.5%;个体户税收总额为1484.2亿元,同比增长24.2%。
①可见,表面上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
然而在众多的民营企业中却只有410家民营企业上市,118家在海外独资新建企业,84家在海外合资新建企业,16家兼并企业。
可见,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是很薄弱的,能真正进入国际市场的更是少之又少。
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分析

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分析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日益开放,民营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许多民营企业在面对国际市场的时候,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因此,本文将探讨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当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根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在国内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中占比超过了80%。
然而,尽管民营企业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但是在国际市场中却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许多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这使得许多民营企业在产品设计、品质控制等方面无法与国际品牌竞争。
其次,许多民营企业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
此外,一些民营企业也存在着资金短缺、产品质量不过关、人才短缺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提高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提高民营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推广和人才培养等。
首先,民营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
借助国家和市场机制的支持,加大投入,引进优秀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其次,民营企业应该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和营销,提升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另外,领导部门和企业应该共同合作,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加快技术转型和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结论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介绍了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随着各方共同努力,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营企业如何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2年中国人均GDP已接近1000美元。
那个振奋人心的数字印证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伟大意义。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成熟的国际市场机制和残酷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中国企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他们以非凡的智慧和旺盛的精力差不多崭露头角。
作为中国企业的一员,德隆有幸以17年的年轻生命参与到中国经济进展的宏伟事业中。
历经长期的探究和实践,逐步形成了整合传统产业和市场,制造传统产业新价值的战略进展思路和经营理念,即以追求区域市场和全球市场的高份额为目标,通过产业和市场的整合,消除产业内部的无序竞争以及市场的诸多不规范行为,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增强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这种清晰的理念是德隆多年来亲历国际市场,咀嚼与体验众多失败的苦涩和成功的喜悦,通过不断的感悟与提升获得的。
目前,德隆所涉足的主业均取得了较高的国际市场份额,如合金投资的电动工具、湘火炬的火花塞、刹车片、屯河投资的番茄酱等等,今天要和大伙儿分享的经验和感受要紧有以下几点:感悟之一:志存高远,在创业之初即持有三维的眼光和睿智的勇气德隆诞生于1986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世界经济市场的喧闹之声和世界经济舞台的精彩劲舞冲击着我们每个人的感官和心灵。
由知识青年构成的创业团队也同样对国门之外充满着好奇和兴趣,更充满着一股冲出去融入世界的激情。
因此创业当年,凭借彩扩业,德隆由新疆走到了内地;1992年成立“新疆德隆实业公司”和“德隆房地产公司”;1994年成立“新疆德隆农牧业公司”;1995年成立“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1998年改制为“新疆德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在浦东注册“德隆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同年更名为“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
那个大概的年表,正是我们从创业初始几个朋友以400元起家到今天成长壮大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的生动鲜活的轨迹。
从1986年起,我们的冲出国门融入世界的理想通过十多年的市场的风雨磨练和洗礼终于变成漂亮的现实。
我们的眼观企及全球,依旧光彩,我们的勇气充满睿智,依旧勃发。
感悟之二:脚踏实地,制定企业进展的战略与筹谋2000年6月,德隆总部移师上海,昭示着德隆要实现跨所有制、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四跨企业”的宏大目标,也确定了德隆外向型和集团国际化的战略投资的定位。
着眼国际分工选择切入点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是只靠喊喊口号就能做到的,必须脚踏实地练内功,做分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切入的缝隙并着力进展。
因此,德隆产业进展的决策不是基于一种“走向国际市场”的“平面”概念,而是一种俯视市场的“立体”概念,着眼于国际分工来选择产业,从国际市场的需求和供应动身来考虑可行性进展战略。
通过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分析,我们发觉由于中国加工贸易的快速进展,劳动力和资源的比较优势,以及国际市场对制造业产品的稳定需求,中国的制造业具备巨大的进展前景和空间。
因此我们以发觉和制造传统产业新价值为己任,先后进入了传统产业中的一些不受人注意的小行业如刹车片、电动工具、番茄酱等等。
而在这些产业的具体操作中并不局限于把国内的产品输出国外或把国外产品引入国内,而是从全球的角度选择市场的切入点、选择生产基地、选择合作伙伴,通过与国际接轨的治理理念与运营能力,提升整个产业的水平。
例如,1997年德隆成为湘火炬第一大股东,并为其注入面向世界市场的“大汽配”产业理念,把单一的火花塞产品改变为一个以汽车刹车系统、汽车点火系统、火花塞、特制陶瓷等为主体的系列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体系。
为此湘火炬围绕产业链首先收购了新疆机械进出口公司,拓宽了国际销售渠道。
其次收购了最具威胁力的行业竞争对手——美国最大的刹车片进口商MAT 公司连同它在中国的多达9家的合资公司的75%的股权,从而获得了美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市场15%的份额。
然后通过合作企业和美国的EATON公司、CATERPILLAR公司商谈联合从事变速箱的OEM 业务,为其提供配套服务;和德国知名铸造公司 EB商谈引进该公司的技术、治理以联合投资的形式整合中国的汽车零部件的周密铸造业。
短短四年之内,湘火炬就从一家过去只生产火花塞等少数几样产品的内陆工厂脱胎换骨,成为占据40%国内市场份额的中国最大火花塞生产商,其刹车部件、丝网等产品90%以上销往北美,出口居全国第一。
再如,1997年德隆控股“合金股份”后,以9000万元受让“上海星特浩企业有限公司”75%的股权,“上海星特浩”由外方股东“星特浩(香港)进展有限公司”和中方股东共同出资组建,要紧加工电工机械,产品全部出口,加之健全的国际销售网络系统,是典型的外向型企业。
紧接着,德隆在追加“上海星特浩”的投资后,即行收购“苏州太湖电动工具集团公司”、“苏州黑猫集团”等江浙一带5家电工机械、园林机械公司,并在北美建组装厂及销售、服务网络。
沈阳合金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镍合金材料生产商,占据国内电动工具市场60%的份额,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0-30%。
与美国闻名户外机械品牌Murray 达成战略合作联盟,联合推广的园林机械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据30%的份额。
制造行业的实践,迅速增强了德隆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了德隆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更推进了德隆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利用资本市场整合产业链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一个企业的能力、资源怎么讲有限,要和市场的成长性保持同步并非易事。
因此,利用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段大规模、高层次地整合产业市场在中国一时风行,这也讲明了中国企业正在以一种成熟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
德隆利用资本市场整合传统产业的实践历时近7年。
突出表现在制造业、食品业、建材业三大领域,涉及的上市公司的规模和经营业绩每年都在成倍增长,为股东制造了丰厚的利润。
在我们看来,利用民营企业的体制优势和竞争优势,能够强有力地聚合众多的优质资源,打破产业内部分散、缺乏竞争力的状态,制造相对垄断优势,从而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话语权。
德隆整合模式分四步走:首先通过买壳上市,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其次通过注入优质资产调整产品结构,使上市公司的主业结构发生变化;继而通过并购、托管、托付加工等形式,对上市公司所处具体产业进行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最后通过对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的整合,扩大上市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形成规模化、垄断化经营。
运用创新思维扬长避短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治理各方面都先天不足。
1998年,德隆依托相对控股的上市公司屯河股份公司开始从事番茄酱产业的时候,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由于国内市场的局限性,番茄酱要紧是拿海外订单进行加工生产的,然而德隆的国际竞争对手均是业界的行家。
拿番茄酱产量居世界第一的美国晨星公司为例,其下属日处理番茄1.2万吨、年产酱约10万吨的工厂全部工作人员不到100人。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意识到必须凭借创新的思维积极应对强势对手。
通过花费巨资聘请数家知名咨询公司将全球市场划分为六个片区进行调研后,我们对自己的优势、差距、进入方式和进展空间有了清醒的认识:新疆的番茄酱在原料供应和生产成本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长期的小作坊式生产,使产品品质没有保证,落后的原料供应与生产治理模式,生产秩序极为混乱,最重要的是由于长期依靠中间商,对世界市场变化没有知觉,因而德隆将进展“红色产业”的思路归结为:采取“抓住两头、整合中间”的方式夯实产业基础,以“产业国际化、科研系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系列化、原料基地化、市场网络化”为要求拓展产业。
所谓“整合中间”是指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经营方式迅速获得相当一部分成熟的加工生产能力和市场客户,按照“产业国际化、科研系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系列化”的要求辅以新建、改建、扩建形成新的加工生产能力,快速形成一个规模化、集约化和一体化的大型产业。
此外,大胆引进世界一流的最先进水平的加工设备和技术,逐渐培养出自己的成熟的技术队伍;通过从美国聘请番茄酱专家来指导建立符合世界市场要求的技术规格和质量标准;广泛的与业界各方面人士建立联系给予指导,如主动与世界番茄协会建立联系,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成立中国番茄协会;派出技术骨干到国外去亲躯体会,向强势竞争对手迅速汲取和学习,现任番茄事业部总经理曾作为技术工人在加州晨星公司工厂工作了一个月,从而对美国番茄酱产业的技术标准和生产情况有了系统的了解和切躯体会;通过ISO9000和ISO14000系列认证,以及犹太教认证、HACCP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和通行证,从而极大的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生产水平和治理水平。
1999年屯河股份公司并购三家番茄酱厂,当年生产番茄酱4.87万吨,成为新疆最大番茄酱企业。
2000年初通过并购、新建、改扩建拥有8家番茄酱厂,生产大桶番茄酱17万吨,到2001年新疆屯河番茄酱加工生产能力己达到24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晨星公司)、亚洲第一,当年番茄酱产量占到了国内市场的85%,占到全球贸易量的10%,其价格的变动对世界番茄酱市场的价格已产生一定的阻碍。
并相继开发出深加工产品番茄丁、番茄沙司、番茄粉、番茄红色素等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红色产业链条,在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地点经济进展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的同时,自身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所谓“抓住两头”,确实是抓原料、抓销售。
从番茄产业进展之初,我们就特不重视原料治理与销售体系建设,将这两个环节作为产业进展的瓶颈来攻克。
因此,我们把原料作为生产的“第一车间”,制造性的提出原料基地化治理,以“公司+农户”及“公司+基地+农户”方式,通过签订契约,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体系。
推行“村交村结”模式,即在县乡政府的协调下,公司原料部与每个村签订收购合同,并统一提供种子和种苗,统一田间治理模式,统一安排收购和交运。
如此不但大大节约了工作量,而且保证了番茄种植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通过向农民提供农技指导和良种推举,向基地提供农资赊销服务和关心建设水利设施等等,有效的保证了原料质量和数量的稳定供应。
研发工作不仅限于新产品开发,还包括良种培育与引进、先进种植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农资新产品介绍等等从种子、种植、采摘、加工一条龙的系列研发。
在销售环节,除了招聘销售人才、托付中间商等常规方式外,还利用资本市场与产权纽带重组市场、建立战略联盟、猎取成熟的销售渠道和网络等多种方式广泛灵活地开展工作,例如在欧洲与负有盛名的番茄酱专业销售公司甘多裴公司等合作,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模式,与北美番茄酱专业销售公司及享氏等知名食品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关系,使产品顺利的打入国际市场取得稳定订单。
同时为了分散单一市场的风险,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我们确定了立足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传统市场,巩固港澳台、东南亚的新生市场,开拓独联体、中东、南美、非洲等处女地,放眼全球的多元化市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