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RP加固古建筑榫卯节点抗震试验

合集下载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分析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分析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分析一、前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源远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了无数珍贵的物质和文化遗产,而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古建筑木结构。

古建筑木结构在世界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是东方建筑的代表。

古建筑木结构有其独特的构造方式,如高台基、榫卯连接、平摆浮搁、侧脚和升起、雀替、斗拱铺作层等,展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

不用一钉一铆,整体体系以木构架为主要承重构件,全靠木构件之间相互搭接和穿插而建造。

被称为三大“世界奇塔”之一的释迦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历经九百多年依然屹立不倒。

二、榫卯节点古建筑木结构总体可分为井干式、抬梁式和穿斗式等三种结构形式。

梁柱是主要的受力构件,承载建筑的自身及外界荷载,而榫卯节点将梁柱构件连接到一起,形成木构架。

因此,梁柱节点的榫卯连接是木结构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榫卯节点中,“榫”即为凸出木构件,“卯”为凹部木构件。

榫卯节点具有不同于现代建筑结构节点的特性,其既具有很强的转动能力又能够传递一定的弯矩,具有明显的半刚性特性。

常见的榫卯连接形式有直榫和燕尾榫两种。

直榫中榫径与榫头同宽,多用于木构件的穿插。

燕尾榫榫头大于榫径,一般用于水平木构件与竖直木构件间的连接。

三、榫卯连接工作机理以燕尾榫为例,分析榫卯节点在地震中的受力机理。

为了施工安装方便,一般卯口尺寸略大于榫头尺寸,因此榫卯节点中会存在一定的间隙。

当外部震动较小时,榫卯之间发生微小转动,结构利用构件转动与接触面间的摩擦抵消震动破坏的能量。

当震动较大时,榫卯节点会产生弯矩,轴力和剪力。

此时,梁受到力的作用,榫头与卯口产生挤压应力,梁上的轴力与摩擦力、挤压应力平衡。

随着梁震动位移增大,榫头以榫径为支点,与卯口内壁之间发生位移。

由于燕尾榫榫头宽度大于榫径宽度,位移产生时,榫头侧面受到卯口侧壁挤压应力增大,摩擦力也相应增加。

相对滑移产生剪力,此时榫头顶部与卯口上部挤压作用明显,弯矩作用产生。

当转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卯口侧壁与榫头侧面的挤压应力达到极限值,会导致卯口破坏或榫头折断。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

第四章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第一节结构可靠性鉴定第4.1.1条本节适用于以木构架为主要承重体系的古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

第4.1.2条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应根据承重结构中出现的残损点数量、分布、恶化程度及对结构局部或整体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后果进行评估。

第4.1.3条残损点应为承重体系中某一构件节点或部位已处于不能正常受力不能正常使用或濒临破坏的状态。

第4.1.4条古建筑的可靠性鉴定应按下列规定分为四类:Ⅰ类建筑承重结构中,原有的残损点均已得到正确处理,尚未发现新的残损点或残损征兆;Ⅱ类建筑承重结构中原先已修补加固的残损点有个别需要重新处理,新近发现的若干残损迹象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处理,但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Ⅲ类建筑承重结构中,关键部位的残损点或其组合已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有必要采取加固或修理措施,但尚不致立即发生危险;Ⅳ类建筑承重结构的局部或整体已处于危险状态,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抢修措施。

第4.1.5条承重木柱的残损点应按表4.1.5评定:承重木柱的残损点检查及评定表4.1.5第4.1.6条承重木梁枋的残损点应按表4.1.6评定:承重木梁枋残损点的检查及评定表4.1.6第4.1.7条木构架整体性的检查及评定,应按表4.1.7进行。

木构架整体性的检查及评定表4.1.7第4.1.8条斗有下列损坏,应视为残损点:一、整攒斗栱明显变形或错位;二、栱翘折断、小斗脱落,且每一枋下连续两处发生;三、大斗明显压陷、劈裂、偏斜或移位;四、整攒斗栱的木材发生腐朽、虫蛀或老化变质,并已影响斗栱受力;五、柱头或转角处的斗栱有明显破坏迹象。

第4.1.9条屋盖结构中的残损点应按表评定:屋盖结构中残损点的检查及评定表4.1.9第4.1.10条楼盖结构中的残损点应按表4.1.10评定:楼盖结构中残损点的检查及评定表表4.1.10第4.1.11条以木构架为主要承重体系的古建筑中,其砖墙的残损点应按表4.1.11评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碳纤维布(cfrp)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碳纤维布(cfrp)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夹板 外贴 动力响应 劣化机理 加固率 力学特性 力学性能 剥离破坏 刚度 偏心受压 fr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2012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序号 科研热词 加固 7 1 碳纤维布 钢筋混凝土梁 5 2 加固 碳纤维布 5 3 钢筋混凝土梁 疲劳 2 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混杂纤维布 2 5 腐蚀 木梁 2 6 碳纤维加固 抗剪承载力 2 7 木结构 预应力碳纤维布 1 8 振动台试验 静力试验 1 9 强柱弱梁 锈蚀 1 10 古建筑 钢筋混凝土结构 1 11 黏结性能 钢筋混凝土 1 12 黏结力 钢板 1 13 高强混凝土梁 轴心抗压强度 1 14 预应力碳纤维布 试验研究 1 15 预应力损失 试验 1 16 顺纹错动剪切破坏 腐蚀 1 17 长期性能 纤维增强聚合物(frp) 1 18 锈蚀 粘钢加固 1 19 钢纤维混凝土 粘纤维加固 1 20 钢筋混凝土电杆 等量替换计算法 1 21 钢筋混凝土 科栱 1 22 钢筋 碳纤维板条 1 23 轴心抗拉承载力 碳纤维布加固 1 24 试验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carbon fiber 1 reinforced plastics) 25 设计公式 滞回反应 1 26 计算方法 混杂纤维 1 27 薄壁圆钢管 混凝土梁 1 28 自锁式锚固体系 榫卯节点 1 29 约束混凝土 梁 1 30 纤维增强塑料 桥梁工程 1 31 粘贴方式 木结构 1 32 粘结性能 抗震设计 1 33 碳纤维布加固 抗震加固 1 34 碳纤维布(cfrp) 抗弯承载力 1 35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抗弯加固 1 36 碳纤维 承载力 1 37 疲劳损伤 徐变 1 38 环向预应力 开门洞砌体墙 1 39 火灾 嵌贴加固 1 40 混凝土 峰值压应变 1 41 柱 对比试验 1 42 构件超载 复合加固 1 43 木梁 圆木柱 1 44 服役桥梁 喷射玻璃纤维聚合物(gfrp) 1 45 有限元 古建筑 1 46 接头 力学性能 1 47 抗震性能 刚度 1 48 抗弯补强加固 49 抗剪承载力 50 承载力 51 应变速率 52 外包钢

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技术研究

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技术研究

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技术研究摘要:城市规划加强。

以往的城市规划中,为了满足城市建设与发展整体性的需求,在规划过程中会对古建筑进行损坏,增加了古建修缮与文物保护的工作量。

因此,本文对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技术进行了分析,木材腐朽在古建筑木结构最为常见,且木材腐朽多伴随有虫蛀破坏,对木结构危害最大。

干缩裂缝常出现横向、竖向受力构件中,对构件危害程度取决于裂缝深度与位置。

榫卯节点发生拔榫破坏会导致梁柱严重倾斜,甚至使结构发生倒塌。

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技术在传承传统工艺基础上,积极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弥补传统工艺的不足,不断更新完善古建筑木结构保护的技术体系,形成一套成熟的古建筑修缮加固技术体系。

我国各地政府要把古建筑与文物保护、修缮工作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中,使得古建筑与城市新型建筑相呼应。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技术引言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技术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使大众接触古建筑保护相关的各项知识,激发参与感,增强大众的保护意识。

大众在旅游时也能自觉遵守相关法规,积极配合文物保护部门的日常工作,为古建筑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想真正提升修缮工作的实效性,必须积极了解修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到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做好修缮前期的准备工作,确定修缮方法,保护好我国的古建筑。

1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中存在的问题(一)民众保护修缮古建筑的意识淡薄首先,很多边远地区的群众古建筑保护意识都十分淡薄,当地的古建筑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与艺术欣赏价值,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监督与管理,遭受人为破坏,部分群众在发现他人破坏以后,也没有及时上报。

其次,部分参观古建筑的群众在参观时也不具备较强的文物保护意识,乱刻乱画,破坏古建筑的外观与结构。

1.保护、修缮古建筑的方法有待改进古建筑流传至今,已经历了千百年,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下,群众更倾向于实地走近古建筑,领略其魅力。

很多古建筑也因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对其进行保护修缮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分析与展望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分析与展望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分析与展望发表时间:2019-07-30T10:41:52.62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8期作者:余杰来[导读] 影响到古建筑的价值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做好修复加固工作,增加古建筑的使用寿命和美观度。

珑图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528200摘要:我国古代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建筑多用砖木结构以出现变形腐蚀等各种问题,影响到古建筑的价值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做好修复加固工作,增加古建筑的使用寿命和美观度。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引言古建筑是人类存在的重要证据,通过对古建筑的保护,不仅体现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而且还能够通过对于古建筑的研究来获得一定的经验。

过去人们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与维修只是对其进行修缮,而并没有持续、系统性地针对古建筑。

进行修复与加固,导致古建筑修复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必须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提升古建筑保护、修复的整体质量与水平,提高古建筑修复的效果。

1古建筑木质结构修复概述1.1古建筑木结构现状我国的古代建筑造型美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木质结构的可塑性。

不同的造型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因此以古建筑为媒介,可以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在考古和历史探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由于木质材料的防火性能、抗震性能相对较差,因此在长期的自然灾害下,古建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

因此及时采用新的技能,做好古建筑中木质结构的修复工作,对于传承优秀的历史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1.2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原则由于古建筑的设计风格以及造型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我国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于古建筑木结构的修复目的在于尽量的还原古建筑的形态,从而为研究历史提供重要的依据。

因此,对木质结构进行修复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最主要是就是在修复加固过程中不能改变原有文物的形态。

在不改变传统古建筑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新型材料以及仿古技术重现古建筑木质结构的原型。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分析与研究进展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分析与研究进展

第19卷 第2期 中 国 水 运 Vol.19 No.2 2019年 2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February 2019收稿日期:2018-11-27作者简介:陈光明(1993-),男,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为防灾减灾。

徐建设(1972-),男,上海理工大学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结构。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分析与研究进展陈光明,徐建设(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82)摘 要: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影响最为深远。

古建筑木结构中的榫卯连接方式是中国古代工匠的一项伟大的技术创造,是确保木结构建筑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关键措施之一。

目前,许多现存的古建筑木结构使用年限己久,结构损坏严重,木结构榫卯节点力学研究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文章通过介绍榫卯节点的工作机理及国内外研究进展,为木结构榫卯节点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工作机理中图分类号:TU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2-0222-02一、前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源远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了无数珍贵的物质和文化遗产,而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古建筑木结构。

古建筑木结构在世界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是东方建筑的代表。

古建筑木结构有其独特的构造方式,如高台基、榫卯连接、平摆浮搁、侧脚和升起、雀替、斗拱铺作层等,展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

不用一钉一铆,整体体系以木构架为主要承重构件,全靠木构件之间相互搭接和穿插而建造。

被称为三大“世界奇塔”之一的释迦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历经九百多年依然屹立不倒。

二、榫卯节点古建筑木结构总体可分为井干式、抬梁式和穿斗式等三种结构形式。

梁柱是主要的受力构件,承载建筑的自身及外界荷载,而榫卯节点将梁柱构件连接到一起,形成木构架。

因此,梁柱节点的榫卯连接是木结构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榫卯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榫卯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榫卯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摘要】:榫卯连接是中国木结构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

由于在地震作用下,梁柱等构件一般会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节点的抗震性能就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安全,因此该领域已成为古建筑保护工作的研究热点方向。

对中国古代建筑榫卯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关键词】:木结构古建筑;榫卯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引言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迄今尚存有许多已逾千年的建筑遗存,虽经历了许多地震灾害作用而仍能挺然直立的事实就是明证。

一个结构减震耗能能力的大小,是其抗震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

榫卯连接方式与斗棋结构是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主要结构特征,也是中国古建筑区别于世界它系建筑结构的主要标志。

在地震作用下,作为重要结构特征的榫卯节点与斗棋的抗震机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榫卯结构及其分类榫卯结构是建筑或家具中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的一种凹凸处理接合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这种形式在我国传统建筑与家具中达到很高的技艺水平,同时也常见于其他木、竹、石制的器物中。

我国古建筑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建筑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

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处建筑或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几十种不同的“榫卯”,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

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如图(1)所示:图(1)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

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

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如图(2):图(2)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

碳纤维加固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承载力计算

碳纤维加固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承载力计算

要] 碳 纤 维 布加 固古 建 筑 榫 卯 节 点 是 一 种 新 型木 结构 加 固 方法 , 本文在榫卯节点试验及受力 机理研究基 础上 , 提 出 了
碳 纤 维 加 固 榫 卯 节 点 抗 弯 承 载 力 计 算 方 法 。 结合 古 建 筑 木 结 构 特 点 , 公 式 推 导 考 虑 了木 材 老 化 、 尺 寸 偏 差 及 木 材 含 水 率 对 承
碳 纤 维 加 固古 建 筑木 结构 榫 卯节 点 承载 力计 算
徐 明刚 ,邱 洪 兴 ,淳 庆
( 1 .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土木工程 系 , 江苏 南京 2 1 0 0 1 9 ; 2 . 东 南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 1 0 0 9 6 )
【 提
第3 5卷 第 3期
2 0 1 3年 6月
Vo 1 . 3 5, No . 3
J u n .2 0 1 3
[ 文章编 号] 1 0 0 2 — 8 4 1 2 ( 2 0 1 3 ) 0 3 - o 1 2 1 — 0 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2 0
载力有影响的因素 , 使 公 式 更 具 一 般 意 义 。结 果 表 明 , 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 验证 了计算方法 的正确性和准确 性 , 可 为 古
建 筑 木 结 构 的维 修 与 加 固提 供 参 考 。
[ 关键词 ] 古建筑 ; 木 结 构 ;榫 卯 节 点 ; 碳纤 维布 ; 加固 [ 中图分类号 ] T U 3 6 1 [ 文献标识码 ] A
Ca l c u l a t i o n f o r Be n di ng Ul t i ma t e S t r e ng t h o f Mo r t i s e — t e no n J o i nt s S t r e n g t he n e d wi t h CFR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