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合集下载

我国省级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现状与对策

我国省级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现状与对策
主 页 , 南 、 宁 两 省 图 书 馆 的 网站 经 多 次 尝 试 仍无 法 打 开 , 河 辽 其 余 2 个 能 通 过 主 页 访 问 的 省 图 书 馆 有 1个 自建 了 非 遗 数 6 7 据 库 ( 表 1。建 设 非 遗数 据 库 数 量最 多 的省 份是 山东 省 , 见 ) 其 次是 陕 西 省 和 吉林 省 , 经 济 较 落后 的贵 州 等 省 没 有 建 设 非 而 遗 数 据 库 , 表 明非 遗 数 据 库 的建 设 与所 处 地 区的 历 史 文 化 这 和 当 前经 济 形 势 有关 。 ’
回族 民俗 民风
浙 江省 图 书 馆
宁 夏 省 图 书馆
吉林省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吉林民间美术数据库 ; 民间舞蹈数据库 ; 吉林 吉林曲艺数据库 ; 吉林传统手工技 艺数据库 ; 吉林 民间音乐数据库 ; 吉林传统戏剧数据库 ; 吉林杂技与竞技数据库 ; 吉林民俗数据库 ; 吉林民间文学数据库; 吉林二人转数据库
云南省图书馆
广西 省 图书 馆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论文数据库
民族 艺苑 ; 西 民族 民俗 广
山西 省 图 书馆
数据库 ; 西 民 间 音 乐 数 据 库 ; 西 人 生 山 山 礼 俗 数 据 库 越 剧
甘肃 省 图书 馆
地 方戏 曲; 阳皮影 制作工艺 ; 庆 天水雕漆 工 艺 ; 楼 民歌 ; 和 乞巧节 ; 当号子 ; 铁 西 两 小 麦 杆 玉米皮 编 织 技 术
表 1 省 级 图 书馆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数 据 库 建 设 情况
省级图书馆名称 天津市 图书馆
安徽 省 图 书 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津门曲艺库 ; 天津 民俗 ; 京剧音配像 ; 天滓 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档案部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档案部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第三 , 口述档 案 抢救 式挖 掘 刻 不容缓 。 放前 民间传 解 承相 对稳 定 , 当时能够 记 事 的人 如今 已到 古稀 之 年 , 而 当 工业 大 规模 公私 合 营 , “ ” 文化 思 潮和 声势 浩 大的 偏 左 的
解 手 但是理 应 以更 为积 极 的态 度 ,以档 案 管理 的专 业 方式 为 年拜 师学 艺 的传 承人 如今 多 数 已入耄 耋 之年 ; 放 后 ,
设普 遍处于 初 级 阶段 。 以说 , 阶段 的 非遗保 护在 档 案 案资 料 帮助技 艺 的延 续 。 可 现
资料管理方面存在着空白点。 作为以记录历史、 传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明
为 己任 的档 案 部 门 , 虽然 不是 非遗保 护工 作 的主 责部 门 , 非遗 保护和 传承 发挥作 用 。
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 中档案资料和信息
技 术 和 管理 水 平直 接 关 系 到我 国非遗 保 护 工 作 的 效 率 , 对 科学 制定 保 护规 划 、 系统 开 展保 护 工作 具有 重要 意 义 。

难检 索 , 易被利 用。 以说 , 不 可 如果不 主动
的 空 白。
资源 收集 、 理 、 用 的主 要手 段 和 主流 趋 势 , 据 库 的 去 填 补 ,国家档 案 资 源体 系在 民 间 民俗 领域 将 存在 较 大 管 利 数
其 次 , 别是 濒 危 非遗 项 目 , 特 需要档 案式 保 护 。有 人
说, 非遗 的保 护 重在传 承 。但 我认 为 , 危遗 产 应 当 先完 濒

档案部 门参 与非遗 保护 的动 因
整 立档 、 再谋 求 活态传 承 。 多遗 产项 目在 现 代社 会缺 乏 许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数据管理与可视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数据管理与可视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数据管理与可视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志。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管理与可视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数据管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整理,以便更好地了解、研究和传承。

数据管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收集、存储和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

通过建立数据库,我们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分类,方便后续的研究和传承工作。

数据管理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情况和特点。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差异和共性。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二、数据可视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出来,使得数据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

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传承方式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和传承链条。

这有助于我们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传承机制和政策。

其次,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这有助于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三、数据管理与可视化的挑战与展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数据管理与可视化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对于资源匮乏的地区和机构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湖南,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民间文学到传统音乐,从传统舞蹈到传统戏剧,从曲艺到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从传统美术到传统技艺,从传统医药到民俗,无一不展现着湖湘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的智慧结晶。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难、濒临失传的危机。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建设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显得尤为重要。

一、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湖南拥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例如,湘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汨罗江畔的端午节习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张家界阳戏、湘西苗族鼓舞等民间艺术形式,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然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一些传统技艺后继无人。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兴趣逐渐降低,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面临断层的危险。

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一些非遗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一些民间习俗和传统艺术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空间。

此外,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也制约了其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建立数据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和整理,显得尤为迫切。

二、建设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意义1、有利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数据库可以将非遗的各种信息,如历史渊源、传承脉络、技艺特点、表现形式等进行数字化保存,避免了因时间流逝和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丢失。

这为后人研究和传承非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促进非遗的研究和创新研究者可以通过数据库获取大量的非遗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推动非遗理论的发展。

同时,数据库也为非遗的创新提供了灵感和素材,有助于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的作品。

3、增强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和保护意识通过数据库的展示和传播功能,公众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湖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其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对非遗的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的保护工作。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与档案信息化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

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数字化,以数据库和档案的形式保存,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同时也可以优化社会人文环境,促进文化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与档案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首先,这项工作是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

通过建立数据库和档案,可以更好地保存和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这样就可以避免遗失和流失,促进保护。

其次,信息化建设也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技艺,也可以培养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爱好者,从而传承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

首先,需要完善数据库和档案的建设。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需要收集本地区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特征、传承历史和文化价值等。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泛征集各类相关信息,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搜集。

同时,也需要加强档案管理,完善散文档案的资源整合、加工和维护。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技术也需要不断提升。

数字化技术是整个信息化过程的基础,只有完善的数字化技术才能达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效果。

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应用。

比如,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打印出来,达到真实展示的效果,真正的呈现出我们的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的宣传工作,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的重要性向更多的人群展示。

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如报纸、电视、互联网、手机APP等宣传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

总的来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数据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首先是合作内容可以是资源调查数字化处理技术支持资金扶持等甚至承包也是可以探索的这当然要在一定的法律支持下进行其次是合作的对象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保护一般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进行因此在政府的主导下文化管理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中心科研机构档案馆图书馆高等学校企业均可进行广泛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资源数据库的建另外就是合作的区域除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机构或单位应该加强合作外学习借鉴国外在非物质文化遗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探索与国外机构的合作形式和内容也非常重要35提高资源数据库利用率首先是利用资源数据库加大非物质文化遗宣传将资源数据库以网站呈现出来是方便宣传的形式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页技术加以3d和虚拟技术将已有非物质文化遗项目展示出来易于人们接受自然就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的宣传比呆板的讲解效果更好其次是利用资源数据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开发通过资源数据库建立与企业市场的纽带吸引企业和个人捐助促进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前提下的经济行为反哺非物质文化遗的保护形成良循环再次是利用资源数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教育借助资源数据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教育平台利用大数据下的moocs等形式的网络课堂吸引广大年轻人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的保护最后是利用资源数据库进行非物质文化遗研究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可建立方便使用资源数据的机制给予非研究者研究的基础数据促进非物质文化遗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结语不少非物质文化遗面临消失的危险利用建立资源数据库来记载和存它们这是我们这代人应该承担起的责任质文化遗资源数据的建设目前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反思积极行动借助大数据时代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用数字化的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的传承和护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张红灵
对优势 。与此相伴的还有数据之间的关联方式也出现 了变化。
[ 5 ] 黄南霞 , 谢辉 , 王学东 . 大数据环境下 的网络 协同创新平 台

浅析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建立的重要性

浅析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建立的重要性

浅析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建立的重要性【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建立的重要性。

在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的背景意义和建立的必要性。

在分别讨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促进传承与弘扬、丰富形式与载体、提升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国际传播等方面。

结论部分总结了数字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展望了数字平台在未来的推广和发展,强调了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与参与。

通过建立数字平台,可以更好地宣传、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参与,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建立、重要性、保护、传承、弘扬、形式、载体、可持续发展、国际传播、推广、发展、社会责任、参与。

1. 引言1.1 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的背景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字平台的建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通过数字平台,我们可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记录、展示和传播,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永久保存下来,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和传承。

数字平台的建立不仅有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传统性,还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与载体,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探讨数字平台建立的必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和精神财富。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县级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县级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从 而进一 步激起 民间力 量积极 了解 和参 与 、 承和延 传 续 、 护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中来 。 至 目前 , 师 挖 掘 保 截 偃 出的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项 目共计 5 6个 申报 成 为 国家 个 省 洛 0个 去年 偃 师 又 足轻重 的作用 立具有本地特 色 的文献 资源信 息库 。 级 的 1 . 级 3个 . 阳市 级 的 l 。 建 申报 了 6个 省级项 目 . 目前正 在等 待上级 部 门验 收。 对 改 进服 务方 式 . 加 服务 项 目和 范 围 . 增 满足 本 地 区 当地公 共 图书 经济社 会发 展对文献 信息 的需求 . 当地公 共 图书馆 针 对 当地 丰 富而优秀 非物质 文化遗 产 . 是
质文 化遗 产 蕴藏 丰 富 . 历史 文化 积 淀深 厚 . 洛大 鼓 河 起 源 于清 沫 民初 , 唱腔 流 畅 、 明快 , 河 南 四大 曲种 是 之一 偃 师 的河 洛 大鼓 已人选 了首批 国家级 和省 级 非物 质文 化遗产 项 目 0 8年偃 师 申报 的“ 师银 条 2 0 偃
馆 开展 保 护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工 作意 义重 大。 立地 区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数据 库 , 建 将是 县 级公 共 图书馆 地方 文献
数 据库 建设 的重要 内容和 业务 工作 的重 点方 向。 中图分 类 号 : 2 3 G 0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3 5 8 2 1 ) 5 0 2 — 2 1) —18 (0 1 0 - 1 2 0 【 )
的 栽 培 与烹 饪 ” “ 氏通 背 拳 ” “ 氏石 刻 ” “ 大 、宋 、薛 、黄 王 传说 ”均 列 人 洛 阳市第 二批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保 护 . 名 录 同时 . 师 市 图书馆 将 申报 文本 作 为地 方 文献 偃 放 在 偃 师文 化 资 源 共享 支 中心 的 网站 上 广 泛 宣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 0 09
史 ! 曼 … …… ……… 堕 曼|………… 塞 - A . …
! 篓! !1 二 - _ _ . ! 二 …… ……一
摘要: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思维方式、 想象力和文化意识, 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 的基本 依据 。 现代 数 字 与信 息技 术 的 飞速发 展 , 保 护 非物 质 文 化 遗产 提供 了新 的手 段 和条 件 。建 立 非 物质 文 化 遗产 数据 库 是 国 为 家、 各地 对 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记录 好 、 护 好 、 承 好 、 保 传 利用 好 、 发展 好 的最好 方 式之 一。 关 键词 :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数据 库
1 引言
工作 的必 然 结果 。在 非 物 质 文 化 遗产 保 护 工 作 必 须 建立 一 个 系 11 非 物质 文 化 遗产 保护 。非 物 质 文 化遗 产 与 物 质 文化 遗 统 、 一 规 范 、 共 享 的数 据 库 系 统 , 能 将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普 . 统 可 才
2 1 年 1 月 0 1 0
总5 8 4 期
冰专题研 究 冰 .
浅 析 -- ̄ 质 文 化 遗 产 数 据 库 建 设 1- - . F
杜 丽 丽 l 周 忠伦 2
(. 1 中国艺术研 究院 北京 102 ; 2 北京太极开放计算机系统工程公司 北京 0 09 .
… … . … … .
产 共 同承 载着 人 类 社会 的 文 明 , 世 界 文化 多 样 性 的体 现 。我 国 查 、 是 收集 整理 的 信 息 统一 整 合 。既 有 利 于专 家 、 者 、 究 人 员 、 学 研 非 物 质文 化遗 产 所 蕴 含 的 中华 民族 特 有 的 精 神 价值 、 维 方 式 、 工 作人 员 更好 地保 护 、 用非 物 质 文 化 遗产 信 息 , 思 利 又利 于 普 通 群 想 象 力和 文化 意识 , 维 护 我 国文 化 身 份 和 文 化 主权 的 基 本 依 众学习、 是 传承 , 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长期保存和保护、 从 据 。保 护 好 、 承 好 、 用 好 、 展 好 这些 文 化 遗产 , 于 继 承 和 世 代相 承 和传 播 。 传 利 发 对 发 扬 中华 民族 优 秀传 统 文化 , 扬 以爱 国主 义 为核 心 的 民族 精 神 2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数 据库 建设 现状 弘 和 以改革 创新 为 核 心 的 时 代 精 神 , 护 国家 统 一 和 民 族 团结 , 维 推 2 1 国家 非物 质 文 化 遗产 数 据 库 建 设 。根 据 《 . 国务 院 办 公 动 社会 主 义文 化 大发 展 大繁 荣 , 促进 国际 文 化交 流 和 人类 共 同发 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的文件精神和 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文 化部 建设 “ 中国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数据 库 电子管 理 系统 ” 的要 求 , 现代数字与信息技术 的飞速发展 , 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保 护 中心从 20 05年开 始进 行 非 物质 文 化 遗产 数 供 了新 的手段 和条 件 。建 立 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数 据库 是 国家 、 地 据 库 的建设 工作 。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保 护 中 心在 对 全 国非 物质 文 各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好、 保护好、 传承好、 利用好、 发展好的最 化遗产保护土作实况的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 , 初步完成了中国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数 据 库 的结构 规划 与建设 。 ’ 好 方式 之 一 。 12 建 立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数 据 库 的 重要 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 21 地 方 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数 据 库 建 设 。近 年 来 , 分 地 区 . 1 2 部 产 作为 优 秀传 统文 化 的重 要 内容 和 活态 遗 产 , 日益 受 到各 级 政府 结合 地 方特 点 , 研发 、 设非 物质 文化遗 产数 据库 系 统 。 建 和 人 民大众 的重视 , 护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成 为 国家 文化 发 展 战 略 保 20 湖北 宜 昌启 动 非 物质 文 化 遗产 保 护 中心 的数 据 库 建 02年 03年被 文化 部列 为 中 国民族 民间 文化保 护 工程 试 点项 目 , 的重要 内容 。胡锦 涛 总 书记 在党 的 十七 大 报 告 中特 别 强 调指 出 : 设 。2 0 “ 强对 各 民族 文化 的挖 掘 和 保 护 , 视 文 物 和 非 物 质 文 化遗 产 至今 其 数据 库建 设 已初 具规模 。 加 重 山 西 省 非物 质 文 化 遗产 保 护 中 心建 成 的非 物质 文 化 遗产 数 保 护 ” 。 . 20 05年 3月 国务 院 办公 厅下 发 的《 国务 院办 公厅 关 于加 强 我 据库 已经基 本完 成 。通 过 宽 带 网 络 实现 全 省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普 并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中明确指 出: 要运用文字、 查 数 据 的入 库存 储 , 实 现保 护工作 管 理基本 功 能 。 “ 录音、 录像 、 字化 多媒 体 等 各种 方 式 , 数 对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进行 真 广 东省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保 护 中心 、 州市 非 物质 文 化 遗产 保 杭 实 、 统和 全面 的 记 录 , 立 档案 和数 据库 。 系 建 ” 护 中心 已经 完成 数 据库基 础结 构建 设 。 2 1 年 2月 2 日由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第 十一 届全 国人 民代 表 3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数据 库 0 1 5 大 会常 务委 员会 第 九 次会 议 通过 的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非 物 质 文化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数 据库用 于存 储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资源 信 息 , 遗 产法 》 十三 条规 定 :文 化 主管 部 门应该 全 面 了解 非 物 质 文化 并对信息进行管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 可靠 的决策 第 “ 遗 产有 关情 况 , 立非 物质 文 化 遗产 档案 及 相关数 据 库 。 建 ” 依据。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数 据库 技 术 上 的设 计思 路 , 采 用 基 于 w b 是 e 12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系统建设是非遗保护的重要 .. 环 节 。在抢 救 、 护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的 工作 中 , 展 普查 、 保 开 收集 整 操作 的 b s 构, 有使用 简单、 /结 具 维护 方便 的特 点。结构 采用 理 资料 、 建立 完 整 的数 据库 对 非物 质 文 化遗 产 立 档保 护 的 重要 环 JE 2 E架构 , 系 统易 于扩 展 、 于 移植 。系统 中还 设计 有 信 息 整个 易 节 , 护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最有 效 的方 法 , 是保 是保 护非 物 质 文 化 遗 安全保 障体 系 , 以确保 系统 的安 全 和规 范运行 。 产 的基 础 。过 去局 限 于 静 态 的 保 护 手 段 而 忽 略 了非 物 质 文 化 遗 数 据 库管 理 系统 总 体 分 为 七个 模 块 : 查 管 理 模 块 、 普 申报 管 名录管理模块 、 传承人管理模块、 资源管理模块 、 系统管 产 活态 的属 性 , 能完 整 的 保存 其技 艺 流 程 和 演 变 过 程 , 了更 理模块、 不 为 完整 、 直观 的 对非 遗 进 行 保护 , 需 我们 利用 现代 化 多 媒 体 手 理 模块 、 合查 询模 块 。 更 急 综 3 1 普查 管理 子 系 统 。普 查 管 理 子 系统 完 全 依 照 《 国民 . 中 段系统全面的记录和展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 使其更好的传承 族 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一 普查工作手册》 中的要求 , 从各个分类的 和发 扬 下去 。 1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系统能更好地保存非物质文 概述、 .. 分类 、 调查方法、 调查提纲、 注意事项等进行设计 , 系统中的 化遗产。在全球化 、 信息化社会环境下 , 一些依靠 口传心授方式 数据填报表格依照手册 中的表格模式进行设计及完善 。通过普 传承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 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 查工作 借助普查子系统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 运 用 科学 手段 保护 保 存 中 华五 千多 年 留 下 的灿 烂辉 煌 、 丰富 多 彩 查基础数据库 。形成 国家、 、 地 区、 省 市/ 县多级 的数据 管理、 查 的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 于 承 续 优 秀 的 人类 文 化 传 统 , 于 人 类 社 询、 对 对 交换系统 。形成统一的用户 、 权限管理系统以方便基础数据 会 的 可持续 发 展 , 有 重要 的意义 。 都具 的管 理 和维 护 。 12 3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数据 库 系统 是 非 物质 文 化 遗 产保 护 .. 3 2 申报管理子系统。申报管理子系统是在普查工作 的基 .

— 嘲 硪
2 11 1 0 年 0月
第4 期 总5 8 o 4 期
础上逐级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报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项 目, 上级主 的要 求 。 管部门在申报项 目的基础上通过相关专家的评审 , 确定各级 的非 为了充分直观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 , 综合查询 物 质 文化 遗产 保护 名 录 。 管理子系统将地理信息系统( I) GS 集成到系统中, 形成直观、 图形 检 根据 申报工作的要求 , 在申报管理系统 中划分为三个主要模 化 的检 索 模式 。根 据功 能规 划综 合 查 询 系统 划分 为两 个 系 统 : 块: 申报数据生成、 申报数据管理、 申报数据处理。 索查询系统和 GS系统。 I 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系统 的基础数据为普查数据、 申报数 32 1 数据生成模块 : .. 申报 系统 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三种方 式: 第一种 由各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根据系统提供的申报范本 自 据 、 传承人数据。检索查询系统的设计就是为了方便系统用户能 行录入 ; 第二种是根据 申报项 目的要求从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