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供参考)

合集下载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精选3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精选3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精选3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教学要点1.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学习__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学习__通过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一、解题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荣识初编》等。

一切有成就者,都是脑子里装满了问号的人。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顾颉刚从小就敢于提出疑问,进行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这就是做学问。

我们在学习中有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这篇课文议论怎样做学问,阐明了怀疑和学问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后怎样做学问,一定会有很大的启发。

二、字词教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虚妄wàng 步骤zhòu 懒惰dòu 启迪d í停滞zhì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战国时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来就用“墨守成规”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

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三、明确__的论点和论据1.默读课文,找出__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6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6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6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

他根据古代著名学者的治学经验和自己的治学经验写成此文。

文章写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短短的篇幅把几个重要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且有深度。

本文有不少值得学习的东西。

论点的提出,论据的使用,论证的特点,语言的特点,都有值得学习之处。

这些方面,有的在第四单元议论文中见到过,有的则是本文中比较突出的或新出现的。

教学重点可放在理清文章结构以整体把握文章、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层进式论证、正反说理对比论证、语言特点等方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的作用。

3.学习本文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彻周密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提出疑问,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

对于本文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的学习,采用小组探究,全班交流,师生总结的方式完成。

情感态度:1.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2.认识怀疑和创造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难点: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怀疑与学问》教案13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13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怀疑与学问》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怀疑与学问》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怀疑与学问》教案1教材解读:《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议论文,议论了怎样做学问的问题。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

第3—5段先从消极面作论证,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作论证。

文章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释。

学习这篇课文,主要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和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掌握本文朴实、简洁、准确的语言;在理顺论证思路的基础上,为学习议论文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4.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5.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法与学法:教法:合作讨论法。

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通过生教生的方法,解决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学法:圈点标注读书法。

引导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读书,并在读书过程中圈点标注关键语句,以帮助自己理解课文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包含作者信息、背景资料、字词信息、问题探究、图片信息等内容的PPT课件及课堂练习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1《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怀疑”与“学问”的概念,理解二者的关系和区别。

掌握怀疑的种类和特点,了解怀疑在思维中的作用。

认识学问的特点和意义,理解学问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使学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反思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学问的尊重和敬畏,认识到学问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怀疑的概念和种类2. 怀疑在思维中的作用3. 学问的特点和意义4. 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和区别三、教学重点1. 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和区别2. 学问的特点和意义三、教学难点怀疑在思维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1. 情景分析法通过绘制情景或剧本的形式,使学生通过思考,达到了解怀疑的概念和种类,领会怀疑在思维中的作用的目的。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学问的特点和意义,如发明家爱迪生坚持怀疑和实践,成功研发许多发明。

3. 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怀疑和学问的关系和区别,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你在遇到问题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和想法?”2. 学习课文(1)学习《怀疑与学问》的主要内容,包括怀疑的概念和种类,怀疑在思维中的作用,学问的特点和意义,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和区别。

(2)听取教师讲讲课文重点的观点和看法。

(3)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领会课文的具体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行为,理解学问的特点和意义。

4. 谈论与交流展开怀疑和学问的讨论,自由表达观点,通过言语和文字的表达、思考和交流,为问题寻求最优解答。

5. 总结教师针对性地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小测验对课文重点的考查。

《怀疑与学问》优秀教案

《怀疑与学问》优秀教案
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在选择学问方法时,还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如 时间、资源、人力等因素,选择最切实可行的
方案。
结合实际情况
不同的学问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对其进行全 面了解,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扬长避短。
不断尝试和调整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可能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 学问方法,以适应研究的变化和需求。
05
批判性思维训练与提高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为导入和整体感知,第二课时为深入研读和讨 论,第三课时为总结和拓展。
时间安排
每个课时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引言
01
提出“学者先要会疑”的中心论点。
主体部分
02
论证“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和“怀疑是从
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如阅读、观察、实验等,以及如何通过独立 思考和判断来验证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应用
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来 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拓展延伸:相关主题阅读推荐
1 2
《学会提问》 一本关于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实用指南,通过具体 案例和练习,帮助读者掌握提问、分析和判断的 技巧。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盲从权 威和传统观念,敢于提出自己 的见解和质疑。
02
提供多元视角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 了解不同观点和理论,拓宽视 野。
03
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
通过案例分析、辩论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 判断力。
04
鼓励实践探索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索验证理 论和观点的真伪,培养求实精 神和创新能力。

《怀疑与学问》教案设计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案-2024鲜版

《怀疑与学问》教案设计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案-2024鲜版

22
评价学生表现及成果展示
1 2
观察学生表现
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表达方式和与他人的互动 交流,评估他们的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生自评和互评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 同时也让他们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3
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如演讲、报告、海报等 ,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过程。
提供合作机会
教师应提供多种合作机会,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27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024/3/27
28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怀疑精神的定义和重要 性
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 的应用
怀疑精神的培养方法
怀疑精神是指对已有知识、观点、理 论等持怀疑态度,通过独立思考、探 究和验证,以获得更深入、更准确的 理解和掌握。它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的基础。
尊重他人观点
在学术交流中,应尊重他人的 观点和贡献,通过平等、理性 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推动学术进
步。
14
04
经典案例分析与启示
2024/3/27
15
案例一: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
背景介绍
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物 理学家,他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
究为现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怀疑精神体现
当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重的物体 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但伽利略 对此表示怀疑,并通过实验和观 察推翻了这一观点,提出了自由
2024/3/27
31
THANK YOU
2024/3/27
32
情感关怀者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营 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2024版年度《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

2024版年度《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

《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互动环节与课堂活动•评价策略与反馈机制•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计划课程背景与目标学科背景及重要性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本课程是语文学科的一部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

怀疑精神的培养在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本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其探索真理的热情,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与选用依据教材特点《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论述严密、逻辑性强的议论文,适合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选用依据本文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

同时,本文所倡导的怀疑精神也与当前教育改革的理念相契合,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教学内容与方法阐述怀疑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分析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探讨如何培养怀疑精神,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主要内容概述重点难点剖析重点理解怀疑精神的本质和意义,掌握培养怀疑精神的方法。

难点如何将怀疑精神应用于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避免盲目跟从和过度怀疑。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法教学方法选择及理由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作用及培养方法。

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体现的怀疑精神及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怀疑精神的理解和体会,促进思想碰撞和交流。

布置相关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应用怀疑精神,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一、新课导入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学习文中生字、词;2、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及之间的逻辑联系;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三、师生探究1、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2、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江苏苏州人。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3、读准字音程颐yí 张载zài 虚妄wàng 停滞zhì 凶险xiǎn视察chá 轻qīng信盲máng 从折zhé 扣流俗sú墨mò守譬pì如怀疑yí 塾shú师辩biàn论顾颉jié刚不攻gōng自破腐草为萤yíng4、学习词语凶险xiōng xiǎn狠毒奸险;危险可怕; 凶狠险恶。

视察shì chá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

轻信qīng xìn轻率地相信。

虚妄xū 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盲从máng cóng盲目地附合随从。

折扣zhé kòu买卖货物是,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2、学习需求分析:
本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片训练议论文朗读的好范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朗读、分析、总结、提升。

3、思想与情感: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四、学习难点: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共二课时。

六、教学策略: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学习难点: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先作论述后提出分论点。

学习难点: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