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专制社会的起源

民主与专制社会的起源
民主与专制社会的起源

民主与专制社会的起源

一、写作背景

动笔写作时:时值二战以后东西方分庭抗礼的冷战时代,麦卡锡主义的寒流封锁着美国大地。西方一直引为自豪的自由民主价值观,这时不但被抬升到不可仰视的高度,而且成了迫害打击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专制主义棍棒。美国作为自由世界的领袖和象征,也在这时步入了一个巅峰时代。著作发表时:美国梦已开始破灭,美国国内形势进入一派多事之秋。惶恐不安成为了这一年整个美国心态的表达。

持续效应时:使整个思想界为之瞠然,被西方学者盛赞为“对人类社会和历史所进行的重大探索”。关于摩尔的思想,很难用左、中、右的政治模式加以框定,但无论左派还是右派,都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二、文章布局“三三制”

第一部分资产阶级民主的革命起源

第一章英国道路:从暴力革命到渐进主义

第二章法国的发展道路和法国大革命

第三章美国内战:最后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部分亚洲迈向现代世界的三条道路

第四章中华帝国的衰亡和中国共产主义的勃兴

第五章亚洲式的法西斯主义:日本道路

第六章亚洲式民主:印度及其和平演变的代价

第三部分迈向现代社会的三条政治道路

第七章通向现代社会的民主道路

第八章来自上层的革命与法西斯主义

第九章农民与革命

三、本书宗旨

力求阐明在农业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的进程中,土地贵族和农民阶级在政治舞台上饰演的种种角色。更准确地说,力图揭示这个或那个农村阶层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从而影响着议会民主制的诞生、法西斯主义右翼专政的出现和共产主义左翼专政的问世。”

所以把本书的副标题定为:“现代世界诞生时的贵族与农民”

民主与自由

民主与自由——从理念的分析谈中国民主建构 来源:岁月联盟作者:佚名时间:2010-08-10 摘要:民主与自由是理论中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从这两个概念出发形成了现代政治的两个基本派别——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对这两个概念及两个派别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清现代政治的思想脉络,进而探索民主的建构途径。 关键词:民主,民主主义,自由,自由主义,民主建构 在现代政治理念中,民主与自由是两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概念。在政治理论的过程中,由于对两个概念的侧重点不同,分别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派别,他们对民主的理解各不相同,对政治制度的理论建构也各有侧重。相对于不同的条件和政治背景,他们的理论自有其合理和积极之处,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中国毕竟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积淀、文化传统和政治环境,相应地,也应该有符合自身特点的民主观。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个概念及其之间矛盾冲突的解析,分析建构中国民主的途径。 一、理念解析 1、民主: 1)概念的由来: 谈到“民主”(Democracy),政治学家们追根溯源,总是从希腊语中发现它的最初表达形式。希腊语民主(Demokratia)一词意为“人民的统治”,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才出现。它源于Demos(德谟),意为“村社”,常指住在村社的平民。所以民主政治又称为平民政治。“Demo”一词在希腊文中有双重含义:第一,它指整个公民团体。希腊的民主制城邦在其公民大会决议的正式开头的一句话就是:“The Demos has decided”(人民决定);第二,由于公民中普通平民占多数,所以它又指平民、多数人、穷人。后一种用法往往含有贵族的偏见。 2)发展进程: 由上文不难看出,古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制是民主政治的源头,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按照现代标准来看,即使最民主的城邦仍然是“寡头制”的,是寡头内部的平等。因为它排斥了居民的大多数: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民主只为少数特权集团即公民所垄断。但是这些并不能否定希腊民族的政治天才,他们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民主和法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他们对自由、民主、法治等政治价值的追求,都是他们的前人和同时代其他民族所不曾有过或到达过的,这也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十九世纪初黑格尔的一段话,最精辟地阐述了古代希腊人对现代西方文明的贡献:“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 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源自于最早由伊壁鸠鲁提出的“社会契约论”的兴起,并成为十七、十八世纪新兴资产阶级用以进行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资产阶级民主理论的逻辑起点。所谓社会契约论,简言之就是:在人类还没成立国家和社会之前,曾经存在着一种“自然状态”(Natural State),在这种状态中,人类享受着种种“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除了“自然法”(Natural Law)以外,不存在人为的,人们是完全平等自由的。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使人们生活的不方便,不安全,生命和财产得不到必要的保障,于是就趋于意见一致,彼此订立契约,把各自的“自然权利”让给第三者,由他们充当社会(国家)领袖。 3)民主主义: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是民主主义的代表人物。卢梭思想的核心在于他的公意思想和人民主权论。什么是主权?卢梭说,“唯有公意才能够按照国家创制的目的,即公共幸福,来指导国家的各种力量。”主权就是公意的运用,是最高无上的权威。在卢梭看来,公意是类似于数学真理或柏拉图式观念的东西,它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人民的意志,它“永远是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周周末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周周末 今天复习:人文精神起源发展 【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 考点一、宗教改革 【名师点睛】 宗教改革的影响 政治上: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思想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宗教改革“一、一、二” 一个核心:人文主义。 一大推动: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两大改革:马丁·路德改革;加尔文改革。 【试题演练】 1.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 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答案】B 【解析】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影响 考点二、启蒙思想 【名师点睛】 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中的阶段性特点:

(1)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2)宗教改革中人文精神是从神学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去创造,提倡人自己的精神。 (3)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层面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基督教的关系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没有放弃基督教,而是对基督教的发展与创新。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一、一、二、四” 一大特征:人文主义成熟。 一条主线:人文主义发展。 两个目的:反封建专制、反宗教神学。 四大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 【试题演练】 1.“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导师”,他宣称“封建专制是束缚自由的镣烤”。他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该近代启蒙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 卢梭 D.康德 【答案】C 【解析】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我要练习 1、(2015年浙江卷文综39)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

汉字起源演变过程及构字法

【知识链接】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①古埃及圣书字;②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③中美洲的玛雅文;④印度的梵文;④汉字。 2、汉字知多少: 汉字在其最初的殷商甲骨文时期,就已约有4500个单字; 具有二千余年生命的希腊字母只有24个大写字母;具有1500年历史的玛雅文的符号约有270个;巴比伦楔形文字有640个基本字;埃及圣书字早期有700多个符号,而后增至2000多个。 汉字到了小篆时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共收篆文字9353字;隋代陆法言《切韵》收12158字;宋代陈彭年、邱雍等编《广韵》收26194字;宋代丁度等编《集韵》收53525字;清代张玉书等编《康熙字典》收47035字;近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录53768字。《诗经》使用单字2939个;《论语》使用单字1512个;《左传》使用单字3906个;《孟子》使用单字1959个;《杜甫诗集》使用单字4372个;《红楼梦》使用单字4462个。【综合评价】 一、通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汉字起源有哪些假说? (1)结绳记事说 《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2)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纬?乾?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離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兌卦,泽字的古文。 (3)刻契说(书契说) “契”是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有锯齿,用来记数。《释名》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郑玄注《系辞》说:“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考合。” 2 《周礼质人》注里说:“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 《列子说符篇》说:“宋人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所说的 “齿”,就是质契上所刻的齿痕。 (4)仓颉造字说 《吕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荀子.解蔽篇》中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淮南子?本经》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传说他是黃帝的史官,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联盟共用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用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5)图画说 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2、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哪些? (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3、完成下列“汉字的演变过程”表格。 形成时代代表性文字主要载体商周甲骨文龟甲、兽骨春秋、战国 籀文(即大篆)青铜器、石 秦小篆石汉

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和现实启示

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和现实启示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福州) 作者:曾行伟 内容摘要:民主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思想理论体系,还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政治运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民主社会主义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推行其主张,其理论和实践活动对欧洲各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民主社会主义自身与社会党国际组织的影响持续扩大。从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中,我们可以划清它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界线,并得出若干启示。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党;演变;启示 作者简介:曾行伟,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科社·法学教研部副教授。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当今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所信奉的思想理论体系,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应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认真分清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批判地借鉴其某些经验,而不能不顾中国具体国情,盲目照搬。 一、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分裂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两个重要派别,二者同出一源,后来走向分裂。民主社会主义发端于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的社会民主主义。当时在法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民主党命名的小资产阶级政党,主张在法国建立共和国、实行民主和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改革,具有社会改良主义的明显特征。在19世纪40年代,社会民主主义没有特定的含义,不同的阶级和流派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革命活动的初期也曾自称社会民主主义者和社会民主党人,他们是用科学社会主义来界定社会民主主义的内涵。1869年,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创建的第一个工人政党,也使用了社会民主主义这个概念,取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他们所理解的社会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同义。19世纪70-80年代欧洲相继建立的其他工人政党,也大多沿用了社会民主党或社会民主工党的名称。但是,新建立的这些工人政党成分复杂、思想各异,政治立场和倾向大相径庭,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引导和帮助下才逐渐接受并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 到19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各国工人政党已经将社会民主主义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在恩格斯的倡导下于1889年成立的第二国际所属的各国社会民主党,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纲领和策略的基础,把通过阶级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这个时期,社会民主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基本一致,或者可以说,这一时期社会民主主义已经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同义语。 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分成了两派:伯恩施坦派和卢森堡派。这两派的主张,一个是改良路线,一个是革命路线。从1896年10月起,伯恩施坦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标题发表一系列文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修正。1899年,他又出版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把自己的观点加以系统化。伯恩施坦认为,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行将灭亡,相反,是资本主义生机和活力的表现。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的出现,使资本主义有了适应能力,可以使资本主义消除危机、缓和矛盾。随着技术和社会组织的发展,中间阶级的人数愈来愈多,社会关系的尖锐化没有象《共产党宣言》所描绘的那样出现,资本主义的崩溃是没有根据的。政治自由、民主、普选制已经使阶级斗争的基础日趋消灭,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学说已经过时,社会民主党人的历史使命是通过改良使资本主义和平转变为社会主义。与此相适应,社会民主党应当改变性质,成为“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改良政党”,即“一个力图以民主改良和经济改良的手段来实现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党”。[1](P239)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赋予了社会民主主义新的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 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 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 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 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 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 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了。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

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 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 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 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 学习资料单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

一、汉字的起源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的最原始的记事方法为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人们不得不采用其他的方法来记事,比如用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图画记事就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特征勾画出来。书画同源,虽然绘画促进了文字的产生,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而且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使得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使人能够认识,原始的文字就这样出现了。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的一种初步的定型文字。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此后,汉字经历了由商周时期的金文,西周后期的大篆,秦朝的小篆,汉代的隶书,到唐朝的狂草、楷书、行书等的发展过程。 汉字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各自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由此形成了中华文化独有的书法艺术。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到了宋代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即现在我们的电子文档所广泛使用的字体。 二、汉字的演变规律 汉字的发展,前后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刚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其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演变一直在持续,其总趋势是越来越简化,越来越符号化,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其演变规律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笔画的线条化。从甲骨文到篆字的古文字阶段,笔画逐渐形成直笔和圆转两种。隶变以后逐渐形成笔画匀称、线条统一的楷体字的笔画系统。 二是字形的符号化。汉字历史上曾有“六书”造字理论,即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以便于分析和理解汉字的读音和意义。这种做法不是把汉字作为符号,而是将其作为表达意义的图形组合来看待。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特别是从篆书

2017届人民版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起源、确立与发展 单元测试

美国、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2015·北京文综,2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2.(2015·福建文综,20)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该组漫画反映了() 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 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 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 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 3.(2015·安徽文综,21)“在对自由权、参与权、反抗权的一片欢呼声中,得到《人权宣言》认可的人民大众似乎忘却了宣言制定者一再强调的依法行事的原则;而失却这一‘羁绊’,自由也就将如脱缰的野马而狂奔不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宣言制定者脱离民众 B.《人权宣言》引起法国大革命

C.法治比自由更加重要 D.绝对自由违背了《人权宣言》 4.(2014·课标全国Ⅰ,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5.(2014·北京文综,2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2014·天津文综,4)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学生: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甲骨文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字(男):这个字是“男”,左为“田”,右为“力”。“力”是表示古代的一种农具“犁”的一种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职责,因此用“男”这个符号来表示男人。 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如图(二)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想象。“妇”的繁体字为(妇),因为过去的女 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 这是甲骨文的“车,”你们看看,像不像一辆你们在博物馆或历史书里看见的古时候的车。 这是十二属相,是不是有点像简意画。

自由与民主的辩证关系

浅谈自由与民主的辩证关系 自由与民主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时代发展的论证题材。各派思想家各执一词,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优先于民主,自由是目的,民主是手段。而社会民主主义者看来,“在党内和社会主义国家内,民主必须高于一切”……各种思想潮流的相互冲击,就像是一场博弈,它可能是零和博弈,但也可能是非零和博弈。因此,纵观政治思潮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看到,自由与民主都曾各自占领着某一个时期的主导地位。然而进入20世纪后期以来,自由与民主的斗争变得较缓和,它们各自的棱角已慢慢被磨平,变得可以相互包容,相互吸收。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自由民主与民主自由往往成为了同一种意思的代名词而伴随着出现。自由与民主的关系就是一对辩证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统一于物质发展的过程之中。 首先,我们从自由与民主的含义看两者的区别。自由就是不受约束,不受限制,以个人为枢纽。跟自由相关的词语有: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政治自由、思想自由、经济自由等。而民主,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指权力属于人民。它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以社会为中心,并且人民有权选择、监督、罢免他们的统治者。代表民主的相似词语有:民主主义、计划、平等、法律、政府、权利等。 其次,我们从它们的内容和地位来看它们的不同。自由主义主要要求的是自由,而民主主义主要要求是平等;民主一般主张加强政府干预,而自由则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秩序。自由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正义的第一个原则,而民主(平等)居于次要地位,是正义的第二个原则。自由更像是一种目的,而民主更像是一种手段。 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内涵,并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用较激进的话语来表达它们的关系,它们更像是相互对立的,当一方的旺盛发展的时候另一方就萎靡消沉。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依托。 一方面,自由离不开民主,没有完全脱离民主的自由。 我们从社会契约论中,论述政府的起源来看它们两者的联系。著名的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人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力,这些权力不仅仅包括人生,而且还包括个人自由和拥有财产的权力。他还认为,“人在社会中的自由只受根据国家的意志而建立的立法权的限制而不受任何其他立法权的限制……”一方面它体现出,这些与生俱来的平等权力包含了自由,平等的权利保障了自由权利。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它认同“自由的实现需要法律的保障”这一基本原则。 我们从自由的两种形态观看自由与民主的内在关系。新自由主义者格林主张的是“积极自由”,即是去做什么的自由,而保守自由主义者柏林主张的是“消极自由”,即不受……限制的自由。其实,不管“积极自由”还是“消极自由”,它们本身都接受“限制是必然的”这一基本原则,只是限制的程度多少的区别。支持这样观点的思想家还有很多,比如杜威、哈耶克。杜威反对把自由看作是一种自然权利,也反对把自由和限制绝对对立起来。他认为,“在任何时候存在的自由系统总是那个时候存在的限制系统”,它们两者是相互存在的。就像法律的限制一样,就是为了保障更多的自由,没有法律的限制也就没有自由。哈耶克也认为,民主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能以和平方式更换政府的方法,是防止专断权力、保障自由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民主离不开自由,没有脱离自由的民主。 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产阶级明确提出,追求人的解放和个性自由,人类

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要生存,就必须聚居在一起,相互协作,共同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语言就产生了。初始的语言只是通过人们之间的口耳相传来表达,但随着人们交流范围的扩大、内容的丰富,初始形态的口头语言就显露出诸多缺陷。说过即逝,无法保存。口头语言还受到人体发音器官物理属性的局限,不能清晰传达到较远的距离,空间穿透力小,影响范围有限。经由第三者转述会发生意义出现偏差、信息损耗现象,严重影响人类语言深入传播和人们扩大交往的愿望。为此,记录口头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诞生了。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起初,原始人类在绳子上打上数量不同或形状各异的结来表达特定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结绳记事。随后,远古人类在石块、石壁上刻画一些事物的具体形象来传达一定的意义,这种象形图画直接孕育了人类文字的起源。考古发现的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字以及中国的汉字都是如此。 中国汉字历史悠久,但汉字的起源确切年代仍是历史之谜.。但与此相关的仓颉造字的传说则流传了四五千年。汉字的发明于当时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它不可能有一个或几个人创造的,它应该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汉字体系的完备也不是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而是经过长期积累造就的。从考古发现来看,在距今有3500历史的殷商时期,构成汉字的甲骨文体系就已经发达和完备。

汉字是一种形体与意义紧密结合的表意文字,起初的字就是一个个象形图画,有字形就可知道它所指代的具体事物。后来,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认识事物的增多,文化的普及,以及汉字书写材料的变化,汉字形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笔画结构越来越简省,形状趋于抽象且越来越规整,方块的形式逐步固定下来。从殷商至清末,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等阶段。 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形态。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因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目前所发现的十多万片甲骨上所用的字4500多个,其中1700个左右已经被破解。甲骨文多为象形指事会意,受录写的材料刀片和龟甲兽骨的影响,字形简略了许多,初步显示符号化趋势。此外,因为甲骨文未完全定型,字的笔画位置变化较大,往往一字有多种写法。但就甲骨文内容而言,既有对简单事物的描绘,也有对复杂事件的描述;既有记事,还阐明思想。由此可见甲骨文是十分成熟的文字体系。 金文 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简称。古人以祭祀为吉礼,祭祀用的青铜礼器为吉金。这种普遍铸在青铜器货币符玺上的文字。统称为”金文“。金文最早出现在商代末期,盛行于西周,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结构上与甲骨文没有多大区别,但形式上有明显的不同:笔画粗壮,肥笔较多;转弯处向圆转。 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著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虽然金文是书法的鼻祖,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被淘汰,不及碑文传世的多。但它因铸于铜器,比竹简布帛上的文字流传久远,因此对中国文字和书法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大篆 大篆又叫籀文,据说是周文王的太史籀创造的。春秋战国时期已通行于秦国等地。大篆主要书写在木牍、竹简或帛上,固定而字形整齐,结构疏密得当,笔画较金文更弯曲圆转,字体比较美观。但与甲骨文、金文在本质内涵上没有很大不同,仍以象形为基础,以形声为主要构造方法。 小篆

广西贵港市2020届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市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答案)

2020届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考试时间60分钟,赋分60分)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明朝大学士宋濂有一次在上朝的时候,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地说:“你没有欺骗我。”朱元璋能够掌握大臣的一举一动是因为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 A.废除丞相制度 B.八股取士 C.废行省,设“三司” D.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2.乾隆时期,英国使者马尔嘎尼提出通商要求,被乾隆皇帝拒绝。不久后,乾隆皇帝缩减通商口岸,由多港口通商变成一口岸通商,并实行严格的行商和海关制度。这表明乾隆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3.右图所示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的大臣所下达的谕旨的部分内容。通过谕旨的内容可以判断其与哪一条约有关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容闳说:“干王(洪仁玕)居外久,见识稍广,故较各王略悉外情,即较洪秀全之识见,亦略高一筹。凡欧洲各大强国所以富强之故,亦能知其秘钥所在……”能体现材料中“干王居外久,见识稍广”“略悉外情”的是他编著了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 5.梁启超评价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而且年近七旬抬棺出征,收复了面积达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张之洞 D.李鸿章 6.“若卖国首领未诛,卖国条约未废,亡国之祸终难幸免。”“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在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7.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走出了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北伐战争 B.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C.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是主要得益者。这主要体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上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第1节《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知识梳理学案 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专题概要】 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 当今资本主义各国国情各异,政体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国家权力都掌握在经选举产生的议会手里,此即代议制度。这一制度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土崩瓦解,英、法、美、德等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诞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为铲除封建专制,实现政治民主化,同旧势力进行了艰苦复杂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 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来制约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从而通过立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这种政治模式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1787年宪法、法国的共和制度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课程标准】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考试说明】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知识梳理】 一、含义: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律。 二、背景:“光荣革命” 1、原因 (1)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形成并壮大起来,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统治。 (2)直接原因:17世纪以来,斯图亚特王朝国王宣扬“君权神授”,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在1640年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与新贵族 3、时间:1640~1688年 4、过程 ①第一阶段:1640年革命爆发,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国(1649~1660年),但期间曾出现克伦威尔的“护国主”军事专制独裁统治(1653~1658年)。 ②第二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国王查理二世与詹姆士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违背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愿,丧失了人心。 ③第三阶段:结束——“光荣革命”。 1688年,议会军队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即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

历史选修Ⅱ《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第一单元练习题 [基础知识部分]: 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是在 A.公元476年 B.公元前476年 C.公元475年 D.公元前475年 2.关于在中世纪的欧洲的国王的表述,正确的是 A.拥有独立的的世俗权力 B.能够任命神职人员 C.能够向贵族领地内人民直接征税 D.能够分封全国大部分土地给贵族 3.关于欧洲“新君主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早出现于15世纪 B.打破了封建割据局面 C.扩大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D.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经济发展 4.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凡尔赛宫的主要作用是 A.满足个人的腐化生活需要 B.镇压“投石党运动” C.削弱打击贵族的势力 D.便于赢得天主教会的支持 5.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经济措施不包括 A.收购国外的工场 B.扶持国有贸易公司 C.采取国家管制方式 D.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6.俄国沙皇专制制度最终确立于 A.16世纪初期的莫斯科公国建立 B.1547年伊凡四世亲政之初 C.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彼得一世时期 D.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之后 7.伊凡四世主持召开“缙绅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A.统一制定全国的法律和经济政策 B.加强中央集权 C.赢得封建贵族和教会的支持 D.推动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8.彼得一世时期的最高国家管理机构是 A.贵族会议 B.参政院 C.宗教事务管理局 D.缙绅会议 9.彼得一世时期强化农奴制的措施是 A.实行参政院制度 B.颁布“职官表”,对官员实行等级量化 C.设立宗教事务管理局 D.规定贵族地主对所属农奴的人丁税付有责任 10.到18世纪东西欧并存的两大文化中心是①圣彼得堡②伦敦③柏林④莫斯科⑤巴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⑤ [能力提高部分]: 一、选择题 中世纪欧洲国王经济上无势力,政治上也无实权。但从15世纪开始,随着王权加强,“新君主国”形成。据此回答1-2题。 1.中世纪欧洲王权比较弱,主要表现在①国王登基要经教皇加冕才算有效②王室领地少,国王不能在贵族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③国王军队很少,遇有战事需召集贵族带领他们的士兵参战④城市的内部管理不受国王干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其本质内涵 A.王权在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错综复杂斗争中逐渐形成 B. 王权之下的政治统一 C.正在形成中的王权专制的统一的民族国家 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极盛 17、18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君主进行改革,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据此回答3-7题。 3. 这些改革最能顺应当时世界潮流的是 A.路易十四信奉“朕即国家” B.路易十四说:“只有当全部权力集中到惟一的君主手中时,国民的幸福才有保障” C.路易十四说:“凡从事海运的商人,在已确定的航程中,得到朕处领得每一吨进口、出口商品的补助费。 D.建立常备军、常备警察部队 4.对17、18世纪欧洲君主改革的总体评价正确的有 ①改革消弱了各国的专制统治②改革消弱了大贵族和教会的势力 ③使改革各国大都跻身欧洲强国之列④改革促进了各国文化经济的发展

2014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

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甲骨文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字(男):这个字是“男”,左为“田”,右为“力”。“力”是表示古代的一种农具“犁”的一种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职责,因此用“男”这个符号来表示男人。 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如图(二)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想象。“妇”的繁体字为(婦),因为过去的女 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 这是甲骨文的“车,”你们看看,像不像一辆你们在博物馆或历史书里看见的古时候的车。

古希腊民主制度起源和形成的社会史考察

之所以从“社会史”的角度考察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并不是由于社会史的宽泛, 由此可以进行一种“漫谈”,而是由于本文赞同把社会史看成是从整体上考察历史现象的史学范式[1](p.4)。显然,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渗透着社会的内容,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社会史理解为一种研究社会的结构、生活、心态和运行等方面的历史学分支学科。古希腊的历史不能被割裂,对民主制度进行“长时段”考察是必要的,毕竟这种芳泽后世的制度不是突然发生的。这种溯源式的探究并不是一种被马克·布洛赫所称之为“起源的偶像崇拜”职业病。这种历史考察更有利于我们对希腊民主制度的发生进程、激发要素、重点步骤等等问题进行整体与细节的把握。 一、王权危机的社会 人们把克里特和麦锡尼文明大规模的王宫建筑的社会称之为“以王宫为中心的社会”,整个爱琴文明缺乏民主制的迹象以及相关证据。但仍有两点内容需要强调,首先,公元前2000—1700年之间的早王宫时期那些屡建屡毁的王宫建筑,与在阿拉拉赫、欧朗提斯河湾、马里等地,以及美索不达米亚通向大海的沙漠旅行道路上出土的王国遗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以至于被认为出自同一流派的建筑师、画家和壁画家之手[2](p.2)。这说明,克里特人仍受近东各大文明的影响。希腊文明是在古代东方文明的影响下开始其进程的,但随着政治的发展,希腊文 明却和东方文明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原因正是源自君主制和民主制的差别,对 民主制形成的历史考释基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其次,我们不能完全割断麦锡尼文明和后来古典希腊文明之间的联系。麦锡尼文明也是说希腊语的民族创建的,《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语中一些重要的政治词汇如“王”(anax)、“巴赛勒斯”(basile-us)、“人民” (damos)等在麦锡尼时代即已存在,一些重要神的名字如宙斯、赫拉、波塞冬、狄奥尼索斯等在麦锡尼时期的泥板文书中已经出现[3](p.80),这说明,麦锡尼文明和后来希腊文明之间存在着政治和宗教等诸多方面的联系。 不可否认,从整体上讲希腊文明在荷马时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冶铁业代替了冶铜业,土葬在很大程度上被火葬代替, 制陶术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几何图案兴起,代替了原来表现动植物的画面。这种新兴的几何风格特点排斥爱琴文化传统中的神秘成分。现实世界的不同层面得以更为严格的界定,这就为《荷马史诗》做好了准备[2](p.26)。透过史诗的宗教背景,我们完全能看到其排斥神秘因素的一面,史诗更多描写的是人性和人事。《荷马史诗》中描写的小王国伊萨卡就有巴赛勒斯、军人大会、吵吵闹闹的贵族和安静的平民,能说明迈锡尼社会的某些特征还在延续。但迈锡尼时代的“瓦纳卡” 作为国王的职能被“巴赛勒斯”取代,“巴赛勒斯”不再拥有“瓦纳卡”的实际权力。国王不仅改变了称谓,也改变了性质。《伊利亚特》中的各国国王和阿伽门农有一种从属关系,但这些国王与阿伽门农地位平等,只是在阿伽门农统帅的战役中隶属于他,这与迈锡尼的“瓦 纳卡”通过王宫随时控制所有人和所有活动的情况明显不同。《伊利亚特》开篇就叙述了阿喀琉斯和阿伽门农的争吵,前者在公民大会上对他强占阿波罗祭司之女的做法进行激烈地批评。史诗中,“巴赛勒斯”除了表示“王”以外,还表示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