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2、内外服制度——封邦建国 3、宗法制、礼乐制度
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禹陵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郊会稽山麓)
禹
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
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 (正面俯视)
在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面积3.75平方公里。1959年开始发掘。遗址 中,现已发现建筑基址多座。其中一座基址中心建筑为面阔八间、进深三 间的大型宫殿。同时,遗址中出土有制陶、铸铜、制骨、制石的手工作坊 和一些陶器、铜器等。其年代晚于河南龙山文化而早于商代二里岗文化; 经碳 —14 法测定,遗址年代约当公元前 1900—前 1600 年,与文献中所记夏 朝时间相符。学术界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属于夏文化。
记日食卜骨
商卜狩猎的牛胛骨
占卜>弥漫着神权色彩
卜辞记载战争的史实相当多,卜问 内容包括战事的时间、地点、将领、吉 凶祸福等。 此甲骨记载有二类不同的内容。一 段为殷(商)王将征伐,卜问哪位将领 合适。另外一段记录殷王牙齿有病,卜 问是否来自祖先作祟,能否痊愈。 商人祭祀的对象包括祖先与自然 神(天帝、日、风、雨、社、山、 川),尤以祖先的祭祀最为频繁。祭 祀时多用牛、羊、猪、犬为牺牲,卜 问祭祀祖先要用五牛或是三牛。图中 甲骨上刻有二段卜辞。
墓内的编钟(湖北曾侯乙墓出土)
礼乐制度
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周统治 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解析与探究
材料一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 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 桓公二年》
材料二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 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探究活动】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 合当今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1)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B
C、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 D、大宗和小宗只是家族的等级关系
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
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
的是( )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C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独立性强;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
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中 国 古 代 早 期 的 政 治 制 度
西周的宗法制
宗法制
1)概念: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 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 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实质2):特按点照:血嫡统长子关继系承分制配;政血治缘权与政力治,结是合一种 等级制度.
共性特点
森严的等级制;王位(贵族)世袭制 ;血 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 里
表 分封制
核心
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 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 定与团结
高一历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分 封制的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 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 、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它能防 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保证了贵 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 部的稳定与团结。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是西周政治制度 的三大支柱。宗法制是分封制的重要依据,分 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它们共 同构成了西周政权的基础,而礼乐制度则是维 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的,在原始社会其基本的社会关系就 是血缘关系,所以在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也 不可避免地带有这种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 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这也正是中 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文
•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对曰:“在德不再鼎。”庄王曰:“子无 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史记》
楚王问鼎”一事出自《史记·楚世家》。前613年, 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再次强盛。前606年,楚庄王 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 “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 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 鼎于楚。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 鼎。”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止铸 鼎之事,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一种铜兵器)尖 收集起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楚庄王大有取周 而代之的气势。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贵族统治。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贵族统治为基础,贵族是社会的统治者。
贵族享有特权和权力,他们拥有土地和人口,掌握最高决策权,通过世袭方式传承政治地位。
第二,封建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封建制度,国家以封邑的形式赐给贵族,贵族对封地进行管理,享受封地收入,并向国家上贡。
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君主专制。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贵族统治者拥有最高权威和最高行政权力,他们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
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政府官僚机构直属君主。
第四,宗法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宗法制度是一个重要特点。
宗法制度强调家庭和社会的血缘关系和地位等级,通过家族制度来确立权威和社会秩序。
家族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家族关系在政治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第五,礼乐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礼乐制度是基本的文化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礼教和音乐为核心,通过严格的礼节和音乐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维护社会秩序。
礼乐制度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贵族统治、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
这些特点在早期中国社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格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基本上都是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诸如,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度,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以及自秦以后的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概括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
(2)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5)统治的残酷性;
(6)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这里提到了宗法制,宗法制作为古代政治鲜明的一个特点,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像。
主要表现在:
1)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中华民族“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
2)受宗法观念的长期熏陶,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
3)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例如:重男轻女;修族谱;后代继承父亲的“姓氏”。
4)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自律盲从”等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道德专制导致了国人重人治轻法治,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
中国从古至今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从古至今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悠久,从古代到现代,政治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革,以适应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需求。
以下是中国从古至今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概述:一、古代政治制度1.夏商时期:夏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以王权神授为主,国家实行世袭制,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
地方上实行分封制,君主将土地赐予诸侯,诸侯有义务为君主提供军事支持。
2.西周时期: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君主将土地分封给宗室和功臣,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一定的权力,但需要向君主纳贡称臣。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中央政权逐渐衰落。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地方割据的特点,各国互相攻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4.秦朝: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官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加强了对中央政权的控制,实行焚书坑儒,强化思想统一。
5.汉朝: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诸侯王国,以巩固中央政权。
同时,汉朝开创了察举制,选拔官员以实行官僚政治。
6.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政治制度多变。
这一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标准逐渐转向门第出身。
同时,地方上实行州郡制,州郡成为地方政治的基本单位。
7.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时期,地方上实行道州县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唐朝还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逐渐转向才学。
8.宋朝: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地方上实行路府州县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宋朝还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继续以才学为主。
9.元朝:元朝实行一省制,中央政权高度集中。
地方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成为地方政治的基本单位。
元朝还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依然以才学为主。
二、近现代政治制度1.明朝:明朝实行内阁制,皇帝通过内阁处理国家大事。
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78年):这一时期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和全民所有制体制,政治上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
政治运作主要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决定,而民主集中制是主要的决策模式。
此时期也出现了“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
2.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这一时期中国逐渐放弃了计划经济和全民所有制体制,实行市场经济和混合所有制。
政治上逐步加强了法治和民主,出现了选举、公平竞争和民间参与等机制。
政治运作主要由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负责,而中央政治局的作用则相对减弱。
3. 21世纪初期至今: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加强法制和反腐败。
例如,设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反腐败专门委员会,以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管。
此外,还建立了审查权和平民监察制度,加强对官员权力的限制和监管。
一、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
西周分封 周王
异 姓 功 臣 贵 族
同 姓 王 室 贵 族
先代 帝王 后代 和边 远氏 族部 落首 领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 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 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 治周朝。
什么是礼?其内容有哪些?
什么是乐?
礼乐制的实质是什么?有何作用?
分封制 目的 巩固政权,有效统治 内 容
宗法制 保王权的稳定
由来: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 分封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承袭(商末) 重要诸侯国:齐、鲁、晋、燕 等 诸侯国义务:服从、镇守、随从、纳贡 基础:血缘关系 诸侯国权利:设官、建立军队、征赋等 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以宗法制为核心, 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定义: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集国家本质与形式于 一体,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476年)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公元前221年—— 1912年)
夏、商、周
秦
清朝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 周 的 宗 法 制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宗法 制的影子?有哪些行为是受到了这 种制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 该传给谁,为什么?
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 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
嫡 长 子 继 天子 承 制
子及庶子
士
大宗 (宗主)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庶人
五、礼乐秩序
问题1、什么是礼?
礼是维护宗法、分封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 规定,是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包括吉礼(祭祀 天神和祖先)、嘉礼(个人礼节,如冠礼、婚礼、 谢礼和饮酒礼)、凶礼(死丧之礼)、宾礼(天 子、诸候交住之礼)、军礼(行军训练之礼), 各有等级和不同的规定。
三国(220——280) 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 南朝(420——589) 北朝(439——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907——960)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6) 元(1271——1368) 明(1368——1644) 清(1636——1912)
2、
商朝政治制度的 特点:实行宗法 制 神权和王权的 密切结合
商王武丁早期征讨方国的卜辞(龟腹甲)
三、西周分封制
大家有没有看过《封神榜》,在这部小 说中,讲述的是周灭商的故事,那一个 强大的周朝建立以后,如果让你来治理 怎么进行?当时没有先进的联系和交通 工具,你可以做什么?
探究:
夏(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
商(约公元前1600——约前1046)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秦(前221年——前207年)
西汉(前202年——公元9年)
王莽的新政(公元9年-----公元25年)
东汉(公元25——220年)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2、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
封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的获得 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 么?
3、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 ? 4、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
西 周 的 封 国
四、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 制度
历史假说:周天子年老时,膝下有4个儿
女:大儿子(妃嫔所生);二儿子(王 后所生);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女儿;小 儿子(王后之子,是最贤明能干的一个)。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夏、商、 王位世袭
西周
制、宗法
制和分封
制
二、夏商政治文化
1、夏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 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
问题2、礼与乐是什么关系?
乐是与礼相应的乐舞,配合礼的进行
礼乐秩序: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当时文 明中最为高贵、典雅、精致的文化。
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 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 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 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 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 诸侯四佾,士二佾(yi)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 及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 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 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请思考:上文反映出夏朝建立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保护私有制和剥削阶级 的国家机器已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