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回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回顾一、介绍与背景1986年4月26日,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场灾难性的核泄漏事故,这次事故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
切尔诺贝利位于乌克兰北部的普里皮亚季市(现为乌炳科市)附近。
当时,该核电站共有四个工作反应堆,1号到3号反应堆已经投入使用。
二、事故过程及原因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当地时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
这次爆炸导致该反应堆瞬间毁灭,并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
爆炸是由一个名为连锁反应失控引起的。
造成这场灾难最根本原因是设计和运营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初步调查认定,在进行安全试验时,操作员们违反了安全规程,并且关闭了太多的安全系统。
这导致了反应堆产生过度的反应,并最终发生爆炸。
另外,该反应堆的设计本身也存在缺陷。
三、事故后果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两名工人当场丧命,随后数天内有29人因急性放射病逝世。
此外,大约200000人被迫撤离并被重新安置。
由于核辐射泄漏,庞大区域遭到污染,粮食和农产品被迫销毁。
整个欧洲范围内的空气和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次事故对环境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大量地区经历了放射性沉积物的污染,导致植物死亡、土壤退化以及动物数量减少。
放射性物质还通过水源进入了地下水和河流系统,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了长期不可逆转的影响。
四、事故善后与改进措施苏联政府在事故发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伤害范围,并组织紧急处置工作。
他们立即在核电站上空投放了大量消耗性剂,以吸收放射性物质并减少其扩散。
此外,他们还建立了一个称为“石棺”的巨型钢筒覆盖在爆炸反应堆上,以防止进一步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事故后,苏联和国际社会对核电安全进行了广泛的审查,并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他们更新了所有核电站的安全规程,并增加了更完善的安全系统。
此外,国际原子能机构还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标准和指南,以确保核能运营商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遵守最高的安全要求。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简述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简述日本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发电量占日本10%左右,受3•11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损毁极为严重,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已造成数人伤亡,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除我国西藏之外的所有省份都以检测到由此次事故所产生的微量放射性元素,法国法核安全局已将日本福岛核泄漏列为六级,目前事态发展虽然受到初步控制,但依旧非常严峻。
一、福岛核电站基本情况福岛核电站(Fukushima Nuclear Power Plant)位于北纬37度25分14秒,东经141度2分,地处日本福岛工业区,由福岛第一核电站(6台机组)、福岛第二核电站(4台机组)组成,共10台机组,均为沸水堆,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核电站。
该核电站一直由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运营,目前出现事故的主要是第一核电站的1、2、3、4号机组。
福岛第一核电站六台机组基本情况(注:“负荷因子”是指机组实际发电量占最大发电量的比率)核电站运营期间,东京电力公司故意隐瞒福岛核电站发生的多起事故,并多次对检测数据进行篡改,埋下了安全隐患,2011年受地震的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
二、福岛核电站泄漏原因◆地震抵抗能力较弱日本早起核电站设计抗震标准为6.5级,2006年提高到7.0级,本次地震9.0级超过日本核电站的最大抗震能力。
◆超役工作、设备老化2011年2月7日机组已服役40年,达到设计寿命,并出现了一系列老化迹象,事故发生后导致部分零部件(阀门)失灵。
◆建成时间早、技术落后,抗风险程度较弱福岛核电站使用的是老式单层循环沸水堆,只有一条冷却回路。
核燃料对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汽化,然后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蒸汽冷却后再次回复液态,再把这些水送回核燃料处进行加热。
压力容器内的温度通常大约在摄氏200多度,一旦发生故障,极易发生核泄漏。
这样结构一旦出现冷却系统故障,即使停堆,反应堆的温度也会快速升高,进而引起燃料熔化等事故发生。
680. 核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680. 核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680、核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在人类利用核能的历史进程中,核安全事故犹如一道道醒目的警示,提醒着我们核能利用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
核安全事故不仅会对人类健康、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还会引发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核安全事故,我们有必要对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中总结出宝贵的教训。
一、三里岛核事故1979 年 3 月 28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事故。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
事故起因是一个设备故障导致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压力升高,安全阀自动开启,但随后未能正常关闭,导致大量冷却剂泄漏。
操作人员在应对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误判和操作失误,最终导致堆芯部分熔毁。
这次事故虽然没有造成直接的人员死亡,但对周围居民的心理和健康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大量居民被迫撤离,周边地区的环境受到放射性污染。
从中我们得到的教训是: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至关重要,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应急响应能力需要不断加强。
同时,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对于缓解公众恐慌和稳定社会秩序起着关键作用。
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 年 4 月 26 日,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进行一项安全测试时,反应堆功率急剧上升,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反应堆失控爆炸。
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大气中,随风飘散,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欧洲的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这场灾难导致了大量人员的急性辐射病和死亡,许多人被迫离开家园。
受污染的地区在未来几十年内都无法正常居住和耕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我们的教训极其深刻。
首先,安全制度和操作规范必须严格遵守,任何违规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其次,对于核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此外,国际社会在应对此类重大核事故时,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报告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报告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报告一、事故简述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之一。
此次事故直接或间接导致数十万人受到辐射影响,数千人死亡,对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二、事故原因事故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1.操作失误:在反应堆进行停堆操作时,操作人员未按照规范进行,导致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失效,反应堆温度过高,进而引发了爆炸。
2.设计与建造问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采用的是石墨水冷反应堆,这种反应堆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如无法有效防止高速流动的水在石墨中滞留,这会导致反应堆温度升高并最终失控。
此外,反应堆的建造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
3.政府与监管问题:当时的苏联政府对核能工业的监管存在严重缺陷,没有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
在事故发生后,政府和军队的反应迟缓,加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4.隐瞒与误导: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试图隐瞒事故的严重性,没有及时通知周边居民撤离,也没有向国际社会公开真实情况。
这导致了更多的人受到辐射影响,也使得事故的后续处理变得更为困难。
三、事故影响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的影响深远且持久。
以下是对各方面的影响概述:1.环境和生态:核泄漏和爆炸导致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严重污染了土壤、水源和空气。
动植物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生态平衡被打破。
2.人类健康:放射性物质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影响。
大量的人口需要撤离污染区,数千人因此失去了家园。
至今,仍有许多人受到辐射影响,患上癌症或其他疾病。
3.经济和社会:事故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核电站周边地区的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大量的企业和产业被迫关闭或迁移。
同时,社会心理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对核能的恐惧和担忧情绪长期存在。
4.核能工业发展: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引起了全球对核能工业发展的重新审视。
许多国家开始重新评估其核能政策,并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安全措施和监管制度。
福岛核泄漏事故

福岛核泄漏事故1. 介绍福岛核泄漏事故是指于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一系列严重事故。
事故由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啸引发,导致核电站发生了多次爆炸,核反应堆的燃料棒受损并释放出大量的辐射物质。
该事故是自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仅次于该事故的全球最严重核事故之一。
福岛核泄漏事故对日本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核能产业和环境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事故发生原因福岛核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3月11日,在福岛核电站附近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
地震导致核电站的电力供应中断,使核反应堆无法正常运转。
海啸过后,核电站的备用柴油发电机也被淹没,无法提供紧急电力。
缺乏电力的情况下,核电站的冷却系统无法运行,导致核燃料棒产生过热,并最终熔化,释放出大量的辐射物质。
核反应堆的爆炸也损坏了防护层,使辐射物质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3. 事故影响福岛核泄漏事故对日本和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人员伤亡事故导致一些工作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伤害,其中包括数人因辐射过量而死亡。
此外,大量人员被疏散,给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长期的不确定性。
3.2 经济影响福岛核泄漏事故对日本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核电站的停产导致电力供应短缺,影响了工厂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此外,追加的辐射检测和清理工作消耗了大量财力和人力资源。
3.3 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大量的辐射物质泄漏到大气、土壤和海洋中。
辐射物质对生物体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和影响,使周围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了长期的破坏。
4. 应对措施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和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4.1 疏散和隔离政府迅速疏散了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并将福岛核电站周围设立为限制区和警戒区,禁止所有未授权人员进入。
此外,对受辐射污染的区域进行了隔离,以减少人员接触辐射物质的风险。
4.2 辐射监测和清理政府采取了广泛的辐射监测措施,以确保辐射水平可以及时控制和监测。
世界十大恐怖核泄漏盘点

世界十大恐怖核泄漏盘点世界上曾经有多个核电站发生过核泄漏时间,下面就为您盘点世界史上最可怕的十大核电事故。
1.1979年3月28日,三哩岛三哩岛核电厂2号机组部分反应堆堆芯融化导致了美国核电经营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尽管它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通常简称“三哩岛事件”,是1979年3月28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河三哩岛核电站的一次严重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是核能史上第一起反应堆堆芯融化事故,自发生至今一直是反核人士反对核能应用的有力证据。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虽然严重,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究其原因在于安全壳发挥了重要作用,凸现了其作为核电站最后一道安全防线的重要作用。
在整个事件中,运行人员的错误操作和机械故障是重要的原因,提示人们,核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面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控制系统的友好性等细节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2.帕洛玛雷核事故1966 年1月15日上午10时22分,两架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的飞机———一架B—52轰炸机和一架KC—135空中加油机,在西班牙沿海的比利亚里科斯村和帕洛玛雷斯村的上空进行空中加油训练,在两机联接时,突然在31000英尺的高空相撞。
轰炸机发生爆炸解体,变成了一团巨大的、烈焰奔腾的火球,加油机摇摇摆摆地向前飞行一会儿,也开始解体,200多吨燃烧着的飞机残片,零乱地散布在空中,落向地面上惊慌失措的目击者们。
其中,有4枚威力巨大的氢弹!3.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泄露事故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
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
切尔诺贝利最后一个反应堆已于2000年12月15日正式关闭。
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的影响最少需要800年!乌克兰共有250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身患各种疾病,迄今已在核泄漏事故的善后事务上花费了15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还将耗资1700亿美元。
核电站事故分类和安全分析

核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核电站安全管理,提高核反应堆的安全 性能,以及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
核废料处理事故
核废料处理事故的定义:核废料处理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包括放射性物质泄漏、放射性物质污 染等。
心理影响:核电 站事故可能导致 心理影响,如焦 虑、恐惧等
对环境的影响
放射性物质泄 漏:对周围环 境造成污染, 影响生物生存
空气污染:放 射性物质扩散 到空气中,造
成空气污染
水污染:放射 性物质进入水 体,影响水质
和生物生存
土壤污染:放 射性物质进入 土壤,影响土 壤质量和生物
生存
对经济的影响
核电站事故可能导致电力供应中断,影响经济发展
加强核电站安全宣传,提高公 众对核电站安全的关注度
加强核电站安全监管,确保核 电站安全运行,提高公众对核 电站安全的信心
THANK YOU
汇报人:
自然灾害导致的事故
地震:地震可能导致核电站设 备损坏,引发核泄漏事故
海啸:海啸可能导致核电站设 备损坏,引发核泄漏事故
洪水:洪水可能导致核电站设 备损坏,引发核泄漏事故
台风:台风可能导致核电站设 备损坏,引发核泄漏事故
其他因素导致的事故
设计缺陷:设计 不合理,导致设 备故障或安全隐 患
施工质量问题: 施工不规范,导 致设备安装或运 行问题
援等环节
应急处置:在 事故发生时, 迅速启动应急 预案,采取有 效措施控制事
故发展
应急救援:在 事故发生后, 迅速组织救援 力量,开展救 援工作,确保
人员安全
事故调查:在 事故发生后, 对事故原因进 行调查,分析 事故原因,提 出改进措施, 防止类似事故
盘点世界十大核泄漏事故

盘点世界十大核泄漏事故作者:张恒会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1年第06期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0级地震,地震导致严重的核泄漏。
在此之前世界上曾发生多次核泄漏事件,下面就为您盘点世界上最可怕的十大核泄漏事故。
1、1957年10月10日,英国温德斯格尔火灾。
英国坎布里亚郡的温德斯格尔工厂一直在为英国的原子弹提供燃料,但1957年10月10日,它却差点被烧毁了。
温德斯格尔工厂的钚生产设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应堆,是为英国核武器计划服务的,其反应堆的设计十分原始。
温德斯格尔工厂使用石墨减速剂,但它的早期设计者没有考虑到石墨内潜在的能量可能带来的危险,也没有考虑到人工操作会产生失误。
事故发生后,工厂周围方圆200多英里以内的人们都不敢喝牛奶。
2、1966年1月17日,帕利马雷斯氢弹事故。
在西班牙海岸上空进行加油时,美国一架B-52轰炸机与KC-135加油飞机相撞。
撞击之后,加油机彻底毁坏,B-52轰炸机惨遭解体,所携带的4枚氢弹“逃离”破裂的机身。
其中两枚氢弹的“非核武器”撞地时发生爆炸,致使约2平方千米的区域被放射性钚污染。
3、1968年1月21日。
图勒核事故。
由于舱内起火,美国一架B-52轰炸机的机组人员被迫作出弃机决定,在此之前,他们本可以进行紧急迫降。
B-52轰炸机最后撞上格陵兰图勒空军基地附近的海冰,导致所携带的核武器破裂,致使放射性污染物大面积扩散。
4、1970年12月18日,加卡平地核事故。
据内华达试验场的官员们承认,在美国停止地面核试验转而进行地下核试验的20多年中,该试验场共进行了475次地下核爆炸,其中发生了62次程度不同的事故。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事故分类,53次属于辐射“泄漏或渗漏”,7次属于“严重辐射泄漏”。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70年12月18日爆炸的代号为“贝恩巴里”的1万吨级核弹。
这颗核弹安置在深900英尺、直径86英寸的竖井中,爆炸发生以后,相当于300万居里的放射性物质在24小时内喷射到8000英尺高的大气层,其放射性尘埃一直飘到北达科他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电站核泄漏事故1986年5月12日,星期一最早的警报发自瑞士。
1986年4月28日星期一,上午9点,瑞士首府斯德哥尔摩以北的瑞福什马克(Forsmark)核电站,技术人员在计算机显示屏上观测到了一串扰动信号,工程师们开始疯狂的搜索核泄漏源,但一无所获。
他们把核电厂工作的600名工人集合起来列队,对他们一一用盖特计数器(译注:一种检测核辐射的工具)实施检测。
此时干扰信号变得更强:工人们的衣服上的放射线含量远远超过了标准水平。
室外,监测人员拿着盖特计数器读取核电厂周围土壤和植被的放射线含量。
结果显示,周边环境的放射线数值为正常水平的5-6倍。
显然,出事了,出大事了。
在更远一些的北方和东方,春季的雨雪降落在芬兰和瑞士的局部地区;在南方和西方,挪威和丹麦也经历了同样的降水过程,四个国家都检测到了这令人不安的信号。
一定在某处,一个神秘的源头正在向大气倾泻危险的放射物,这些放射物正在进入人们和植物赖以呼吸的空气之中。
而此时,经过这样一场彻底的胆颤心惊,瑞士已迅速确认了放射源不在他们的国家。
他们立即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南部,他们强大的邻居——苏联。
盛行风的方向让他们如坠冰窟。
这几天气流都是从黑海升起,经由乌克兰,吹过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译注:纳维亚半岛,西北欧一大半岛,为挪威和瑞士占据。
北、西、东及南分别为北冰洋、大西洋和波罗的海)。
但当瑞士和其邻国向莫斯科方向寻求解释时,他们得到的是否认和坚石般的沉默。
整整六个小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各国都坚持某些危险的东西发生了泄露,但苏联则重复坚称没有发生任何异状。
直到周一晚上9点,一位面无表情的新闻主播才在莫斯科电视台宣读了一份来自苏联四句话的声明,这四句话似乎力图把所有答案都概括进去。
这份简练且颇不情愿的声明全文如下:“在切尔诺贝利电站发生的一起事故中,一个反应堆被毁。
我们正在采取措施消除事故的影响。
我们会对事后的处置实施援助。
我们已成立了专门的政府委员会。
”然后,这位主播就拿起了另一张稿纸,转去播报有关苏联和平基金的报道。
只有32年历史,在争议中成长的民用原子能设施遇到了致命的危机,危机自此开始。
上周末,距乌克兰首都北部80英里的切尔诺贝利电站,发生了一场灾难。
一个反应堆崩塌并爆炸,死伤人数被保密,与此同时,在更广阔地域内的,这场爆炸引起的健康隐患和环境破坏问题,使人们对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热情蒙上了一层寒霜。
爆炸后的放射尘在国际社会生成了反苏联的风波,各国纷纷批评苏联松散的管理制度以及它对危险的放射尘飘向邻国事实的刻意隐瞒。
此外,这场事故毫无疑问的又使得世界对原子能利用的批评声更为尖锐。
在西德,反核能的环保主义者立即组织了大规模的游行,他们高举着的标语上面写着“切尔诺贝利无处不在”。
整整一周,世界范围内对于这场灾难的后果都充满了焦虑和迷惘,绝望逐渐从中滋生出来。
苏联固执的拒绝提供哪怕再多一丁点儿的事故细节,灾难后果评估变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莫斯科宣布散播谣言有罪,而这些谣言却又只是只言片语,往往还是互相矛盾的。
新的消息传来时,甚至会与旧消息截然相反。
这样熬到了周末,一位苏联官员开始了公布事故第一手消息的先河。
政治局候选人鲍里斯.约特森(Boris Yletsin)称,电厂附近的水库受到了污染,电厂周围辐射量仍旧过高,不适于当地居民返回。
在德国电视台ARD的报道摘要中,约特森说:“(事故的)原因显然涉及了主观的范畴,有人为因素。
我们正努力工作,确保事故不再发生。
”从苏联的角度,切尔诺贝利产生的后果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最初爆炸产生的致命放射物使得电厂附近的人们受辐射致死,死亡人数大约在2-2000人之间,处于危险区域的数以万计的居民已经撤离。
与此同时,放射性气体和粉尘已经飘散到了广阔的乌克兰腹地,首都基辅地区600万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当地奶牛产出的牛奶恐怕几个月内都不能饮用。
就在苏联政府宣称要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的同时,从卫星传来的事发地区照片显示映出一幅不详的图景。
所有的证据都表明核反应堆的火正变得越来越大,大火影响到乌克兰乡村,并稳定地向天空注入放射物。
这一切使得这场灾难比1979年三里岛核电站的事故【注释1】严重的多,在三里岛事故中,保护建筑防止了多数的核原料泄漏出核电站。
与此截然相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没有这样的保护设施。
拥有四座反应堆的切尔诺贝利,其中的一座里,石墨核心正在熊熊燃烧。
失控的大火温度超过5000度,是钢铁熔点的两倍。
炙热难当,辐射逼人,使人们无法靠近这座残破的反应堆。
一位美国专家说:“没人知道该怎么让它停下来,等它自己烧完,则要几周时间。
”星期二,操荷兰语的热心听众阿尼斯.卡夫曼(Annis Kofman)接收到了来自切尔诺贝利的无线电信号。
无线电中的话务员心急如焚,声称已有两个机组着火,并说“有数百人死伤”。
在卡夫曼的报道中,这位男子绝望地哭泣着说:“我们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那么多的死人和那么猛的大火,你无法想象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离那里20英里,但是实际上我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不知道我们的领导人是否知道该做什么,因为真正的灾难来了。
请让全世界帮助我们吧。
”当天(1979 年3月28日)凌晨4时半,三哩岛核电站95万千瓦压水堆电站二号反应堆主给水泵停转,辅助给水泵按照预设的程序启动,但是由于辅助回路中一道阀门在此前的例行检修中没有按规定打开,导致辅助回路没有正常启动,二回路冷却水没有按照程序进入蒸汽发生器,热量在堆心聚集,堆心压力上升。
堆心压力的上升导致减压阀开启,冷却水流出,由于发生机械故障,在堆心压力回复正常值后堆心冷却水继续注入减压水槽,造成减压水槽水满外溢。
一回路冷却水大量排出造成堆心温度上升,待运行人员发现问题所在的时候,堆心燃料的47%已经融毁并发生泄漏,系统发出了放射性物质泄漏的警报,但由于当时警报蜂起,核泄漏的警报并未引起运行人员的注意,甚至现时无人能够回忆起这个警报。
直到当天晚上8点,二号堆一二回路均恢复正常运转,但运行人员始终没有察觉堆心的损坏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此后,第76任宾州州长迪克·松伯(Dick Thornburgh)[1]出于安全考虑于3月30日疏散了核电站5英里范围内的学龄前儿童和孕妇,并下令对事故堆芯进行检查。
检查中才发现堆芯严重损坏,约20吨二氧化铀堆积在压力槽底部,大量放射性物质堆积在反应堆安全壳内,少部分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事故后,核子管制委员会(NuclearRegulatory Commission)[2]对周围居民进行了连续追踪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在以三哩岛核电站为圆心的50英里范围内的220万居民中无人发生急性辐射反应2.周围居民所受到的辐射相当于进行了一次胸部X光照射的辐射剂量3.三哩岛核泄漏事故对于周围居民的癌症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影响4.三哩岛附近未发现动植物异常现象5.当地农作物产量未发生异常变化但是,泄漏事故造成核电站二号堆严重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之巨。
苏联官员不愿寻求外部帮助,表现得似乎平安无事。
周二早上8:10分,一位来自苏联大使馆的科学联络官出现在了波恩(译注:波恩在西德,1949年9 月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的原子能论坛(Atomforum)办公室,这次的来访未经宣布,未经委派。
他询问原子能论坛的彼得.豪格(Peter Haug),在德国是否有人能在灭掉石墨火的问题上为苏联提供建议。
也是在同一天,座落在瑞士的原子能机构也接到了如出一辙的请求。
美国政府一直积极试图施以援手,但遭到了苏联礼貌的拒绝,苏联人称他们已成竹在胸。
但莫斯科还是邀请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罗伯特.高尔(Robert Gale)博士,作为骨骼移植专家,参与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幸存者的医疗救助。
因为反应堆的大火仍在燃烧,有消息称,苏联动用了军用直升机,在反应堆上空空投湿砂、铅和硼等灭火物。
到了一周的周末,可靠证据显示,大火几乎熄灭了。
事故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部分则是那些从反应堆中升腾起来的放射性尘埃,它们静静地乘着风,画出了一条致命的路线。
在切尔诺贝利事故最初的几个小时内,以碘和铯为主要构成的致命污染物融入了大气,它们之中附带着辐射量极高的放射性污染物。
起初,这片放射云飘到了苏联最肥沃的农田之上,但随即,它转向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译注:就是挪威和瑞士所在的岛)运动。
到了周末,这片犹如棺盖一般的辐射云已经散遍了东欧并向着地中海沿岸移动。
它要走多远,它会污染谁,都要依靠难测的天气来决定。
在未来很多天,也许是很多周,不论全世界的政府如何让自己的民众放心,这片云都将让数百万人提心吊胆。
通用原子能技术公司(GA Technologies)总裁凯瑞.旦茨说,尽管辐射云可能是致命的,“但眼前最危急的却是离爆炸最近的地区。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亨利.瓦格纳的推测,在几个小时内,那些接受了大剂量辐射的当地居民很有可能出现脑出血、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死亡。
由于缺乏详细信息,使得瓦格纳对健康影响方面的估测变得非常困难。
他进一步指出,在3-4英里范围内,幸存者有50%的存活几率,虽没有直接致死,但骨髓和胃肠道将全部坏死。
活动在爆炸中心5英里的人们有可能会产生呕吐等其他症状,但一般不会死亡。
60英里范围内辐射量会小一些,未来30年,这些人死于白血病和其他癌症的概率将明显升高。
距离事故发生地200英里及以外的人受影响的概率很小。
瑞士和多数受到影响东欧国家的居民受到的辐射量大致相当于一到两次的X射线胸透。
切尔诺贝利电站附近土壤遭受的破坏可能同样严重。
除非采取措施移除掉受污染的耕作层,否则超过60平方英里的农田在数十年内都将因受到严重污染而无法耕作。
铯137和锶90是农田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两种粒子在大火中喷涌而出,他们放射衰退期十分漫长,让土壤摆脱这些污染可能要数十年。
另一种污染物是碘131,它是一种短期污染物。
所有污染物一起,为人们的在短期和长期之内带来了无尽的问题。
南加州大学的化学教授詹姆斯.沃夫(James Warf)说,“如果说受灾区域在几代之内都被禁止居住,我一点都不会感到奇怪。
”虽然气流可能将一些放射物带到北美,但美国政府的消息提供者并不十分担忧。
“美国人的健康不会受到什么的损害。
”美国环境保护署放射物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谢尔顿.梅耶斯(Sheldon Meyers)说。
尽管如此,美国仍严阵以待。
为迅速预测快速反应,美国环境保护署将测量大气中放射物的频率由每周两次升至每天一次。
里根政府正在去东京参加经济高层会议的路上,他们停在了巴厘岛。
当获知了苏联的灾难发生时,里根政府已经停止了一切对苏的敌对活动。
一方面,白宫害怕本次事件会在未来对美国的核工业造成严重打击,并为核裁减的倡导者提供攻击核工业的武器;另一方面,政府正想方设法从苏联对此事的封锁之中寻求一丝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