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5)

河南省平顶山市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5)
河南省平顶山市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5)

河南省平顶山市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5)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97分)

1. (2分) (2019四上·金东期末)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舒适(shū)鸦雀无声(qiǎo)

B . 逊色(sūn)左顾右盼(gù)

C . 滋润(ruì)精疲力竭(jié)

D . 疑惑(huò)横七竖八(shù)

2. (8分)看拼音写词语。

lǜ tǎn xuàn rǎn gōu lèdī yí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iū sèjū shùyī jīn mǎ t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9分)补充成语。

________送爽________如梭________止境

________绵________伏________熟蒂________ 寒________暑________

4. (2分) (2019四上·平阳期末) 下列选项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风俗(sú)

B . 芋头(yù)

C . 豌豆(wǎn)

D . 鹅卵石(luǎn)

5. (6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日子________的心情________的呼吸

________的激情________的自豪________的克隆

6. (8分)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 不是……就是……

尽管……却…… 如果……就……

①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贪生怕死,________弃城逃跑,________不战而降。

②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________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________不再过问。

③勤王军________士气旺盛,________因缺乏训练和作战经验而最终失败。

④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________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________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7. (7分)根据课文《刻舟求剑》填空。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一不小心,把________掉进了江里。他一点儿也不________,掏出小刀在________上刻了一个________。有人催他赶快捞,但他________,指了指刻的记号,说:“不用________,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________把宝剑捞上来。”

8. (3分)读《望大陆》,根据提示写出下句

大陆不可见兮,________。天苍苍,________;山之上,________!

9. (12分)阅读

盛夏的暴雨总是来得毫无征兆,急急的,像一个莽莽撞撞的毛头小伙儿。早上出门时还是晴空万里,这一转眼就风狂雨骤,没带雨具走在街上的人们纷纷闪躲,叫苦不迭。再也顾不上风度,三五成群的挤到商店雨搭下避雨。一时间,商店门前热闹非凡,人满为患。也有心急的少男少女,仗着自己年轻体壮,索性一扬手,将手中的皮包举

到头顶,冒着大雨,健步如飞的奔向停靠在街边的出租车,“霍”的拉开车门,夹着风,带着雨,扑通一声跌进后座,车门砰的关紧,世界顿时被隔成两半,里面是温暖宁静,外面是风雨喧嚣。

(1)

这段话写的是________季的雨。它的特点是:________。

(2)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3)

想象写话。没带雨具的人叫苦不迭,他们会说些什么?

10.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的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决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1)解释词语。

①如饥似渴:________。

②夜以继日: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

(3)找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________。该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

(4)文中引用了一句鲁迅说的话。这几句话充分说明了鲁迅先生________的高尚品质。

(5)请你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名言。

11. (25分)(2016·武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春天就是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

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

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在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1)在作者看来,①自然段中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③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3)文章⑥自然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⑧自然段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5)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97分)

1-1、

2-1、

3-1、

4-1、

5-1、6-1、

7-1、

8-1、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10-5、

11-1、

11-2、

11-3、

11-4、

11-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