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
梳理探究

项羽 荆轲 杜甫 范仲淹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 诗 圣 著 千 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四面湖山归眼底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
万家忧乐到心头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洵父子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
下面有几副对联,想想它们属于什么类别:
三、对联分类
对联分类,还缺少明确的理论研究,许多情况 下,对联分类都带有比较明显的任意性,没有 统一的划分标准,不同类型对联的内涵往往模 糊不清,对联之间的外延往往互相重合,等。 明确对联分类,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明确对 联分类的标准;二是在某一标准下的分类,必 须明确不同类型对联的概念内涵和外延。
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 树边红雨, 此间有舜日尧天。
练习2、下面的词句是成都武侯祠上下两联的组成 部分,顺序已经打乱,请把它们整合成内容顺畅、 对仗工整的两联。
1、六出七擒 2、取西域定南蛮 3、中军帐里 4、 点四十九盏明灯 5、水面偏能用火功 6、收二川 排八阵 7、五丈原前 8、东和北拒 9、变金木土 革爻卦 10、一心只为酬三顾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 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域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 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功。
上联:书山 有路 勤 为径, 词性:名名+动名+形+动名, 结构:偏正+动宾+形+动宾 下联:学海 无涯 苦 作舟。 词性:名名+动名+形+动名 结构:偏正+动宾+形+动宾
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

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教材分析】《奇妙的对联》选自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
本单元编选了“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篇关于汉字文化的文章。
编排意图在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范围,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知识、感受汉语魅力、关注汉语发展,培养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载体,结合文体特点和文本内容,设置任务明确的教学程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中通过朗读、点拨、讨论、欣赏、练习等互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层次,拓展人文底蕴;最后达到初步学会欣赏对联、拟写对联的要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及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改尝试】1、教师引领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程模式。
2、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学情分析】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
另一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加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三维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方法目标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
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1、拟写对联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法】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与学过程】l 环节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PPT显示: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英语100分,语文180分与学生共同分享关于上则新闻的网络帖子:【If you do not leave me ,we will die together. 怎么译? 你如果不滚开,我就和你同归于尽。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1f3fe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2.png)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案《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用四川才子杨慎的故事导入杨升庵巧对县令杨慎,字升庵。
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
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在他的家乡流传着“娃娃堰”的故事。
【新教材】补充教学《奇妙的对联》课件PPT.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

出口成章理化生无所不知
• 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
用李绅《悯农》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
•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莺歌——燕舞(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桃林主人神荼[shén tú] 、郁垒[yù lěi]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
4.上联:春蚕到死丝方尽, 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音律方面有什么特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声律启蒙》
• 5.我们再来看一下对联在内容上还 有什么要求呢?请看下面这幅对联:
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 性格、命运。第(3)个问题的题干是“简述《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并概括她在故事中所表现的性格。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中重要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征。首先要精读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
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 烘托的手法,抓住王熙凤在秦可卿丧事这件事上采取的种种措施以及收到的效果。小说中写到了她采取种种措施,杀伐决断,令行禁
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 说的故事情节的作用时,首先要熟悉“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这两个神话故事的内容,再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回答其作用。作用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女娲补天”中提到的“顽石”,有暗示作用,暗示宝玉“顽劣”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难以改变。“
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shén tú] 、 木石前盟”在内容上交代了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前世的浇灌之恩,结构上为后文宝黛初会有熟悉感埋下伏笔,且与正文部分黛玉的悲剧 郁垒[yù lěi]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 结局照应。这两个深化故事在效果上也为情节染上浪漫主义色彩。第(2)个问题的题干是“《红楼梦》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 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 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小说重要情节的寓意。首先要精读小说的
《奇妙的对联》2016

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
关系。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分类
春联: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
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
要,在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 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 楹联。
辞旧岁 迎新春 万水清 蝶恋花
千山秀
蜂采蜜
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
画饼充饥
读万卷书
对几个简单的句子
处处风光好 冬去山清水秀 天天气象新 春来鸟语花香
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 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1.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
出下联(6分)(2004年广东卷) 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
特点
1. 字数相等
2. 词性相同 拳打南山猛虎 孙行者
脚踢北海蛟龙
祖冲之
3. 结构相应 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 桥过下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三更月。 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 作者:李玉 王素冬 金畅 汤海军 何媚 王威 郭新月 赵其渊
• • • • • •
秋老千山瘦===悬崖万古枯(姚永贵组) 泉声流古韵===树梢发新春 春来风拾翠===冬去雨吹梅(龚紫兰组) 秋风瑟瑟寒波涌==细雨萧萧悲意汹 春来风拾翠===花归香拂红(姚玉莲组) 泉声流古韵===琴音动心弦(付丽组)
奇妙的对联(经典)

读你千遍不厌倦
——欣赏对联
对联的种类
行 业 联
名 胜 联
书 画 联
寿 联
挽 联
婚 联
春 联
未出土时先有节 纵凌云处也虚心 根从地底无人问 冠盖山巅有鹤飞 霜寒白地萧萧叶 骨掣黄花落落风 树斗千红花斗绿 天争万物我争虫 浴日敢争天下白 为霞不作落泥红 关河以许山为背 沙海何妨蹄作舟
竹 松 菊花 啄木鸟 云 骆驼
吾体甘于足下面;此心鉴在水中央。 桥
切齿尊前休笑我;钻营自愧不如人。 老鼠
美如何, 丑如何, 一生空洞, 只剩他人脸色; 红也罢, 紫也罢, 遍体辉煌, 皆非自己光芒。
此物相思,可以拮来藏美梦: 其实何苦,不如炒去当零食。
镜子 红豆
四君子里未含我;八百湖中常遇卿。 荷花
天帘倒挂忽蔽野,白浪横推欲吞山。 雪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成都市武侯祠联
❖ 郭沫若以其苍劲雄健之笔,纵情挥洒,热情地 赞颂了代表诸葛亮平生抱负的名篇——《出 师表》,同时道出了诸葛亮最喜欢的乐府曲 调《梁父吟》,表达出他的忧国忧民情怀。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杭州岳王庙联
❖ 这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一副 对联。“忠骨”指岳飞的尸骨 ,“佞臣”指 奸臣秦桧、张俊等 。 上联“青山有幸埋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四川眉山三苏祠
❖清人张鹏翮撰写,上联言苏门父 子三人均为填词名家,下联四大 家是韩、柳、欧、苏四家,其中 苏家包括苏洵、苏轼、苏辙,仍 然是对苏门的盛赞;千古文章四 大家,四家文章苏门占其一,四 家非四人。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 “刚直不阿”是说司马迁不逢迎,无偏私,不 顾个人安危。李陵降匈奴,他据直为李陵辩争, 武帝怒对他处以宫刑。他对于汉代的开国皇帝, 没有一味褒扬,秉笔直书,不为尊者讳。这是多 么不容易啊。所以说“留得正气凌霄汉”。“幽 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是说司马迁写作《史 记》的事。《史记》是一部博大精深、前无古人 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内容浩瀚、形象生动的文 学巨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所以说“著成信史照尘寰”。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一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二奇妙的对联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对联练习,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初步的对联练习。
1、诗歌的体裁。
2、修辞中的对仗。
提问启发讨论多媒体设备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
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
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
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对联很奇妙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对联,揭开她的面纱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提问:1、什么叫做对联?2、对联由哪几部分组成?3、对联的要求是什么?4、怎么书写和张贴对联?三、走近对联1、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
对联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的特点是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
)2、对联的起源:(1)、秦汉以前,人们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
后来人们在大门上左右两边位置张贴神荼郁垒的画像以驱鬼。
这就是门神。
到了唐代,人们把桃符上门神的画像换成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他二人也被奉为门神。
(2)、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王孟昶在一次新年到来之际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奉长春”两句,此被视为中国第一副对联。
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
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奇妙的对联》解读

C O U P L E T S传/承/民/族/文/化对联教学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奇妙的对联》解读文I国元令一、示例对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 社)第一册,《奇妙的对联》一课中,有一副书法对联,内容为“文辞真比丰年玉;气味还同幽壑兰”。
此联作者钱沣(1740-1795),清代名臣、书画家。
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
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授 检讨,官至御史。
联语上联的意思是,做文章讲究词采,就像丰年玉 一样。
下联中以“气味”借喻人的意趣格调。
意思是,志 趣高尚的人,会同幽谷之中的兰花一样,不事张扬,永存 高雅芬芳。
二、“对联常识”部分题解1.说说对对子有哪些基本要求。
中国楹联学会制定的《联律通则》,在第一章中规 定的基本规则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 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这可视为对联写作的 基本要求。
2.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出国文试题,其中对对子一题出的是“孙行者”,要求 对出下联。
下面几种答案都比较好,你能说出好在哪 里吗?(1)胡适之(2)祖冲之(3)韩退之(4)王引之。
陈寅恪先生指出,“对对子”包含微观与宏观的 文化,也蕴含语言的共性与个性。
他出此题,就是为 了考察学生的文字、声调、词汇、语法、文学等方面的 水平。
一是测试考生能否区分虚字和实字及其应用;二是测试考生能否区分平仄声;三是测试考生读 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四是考察考生思想是否有 条理。
我们先了解一下给出答案中的四个先人:胡适之,原名嗣糜,学名洪辟,字希疆,笔名胡适, 字适之,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以倡导 “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祖冲之,字文远。
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 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 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
他在刘徽开 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 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 究有重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联
寿联是用于为他人(或自己)祝贺生日的
。
青山不老人长寿;华夏长春花永红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挽联
挽联是用以对死者的品德和业绩进行赞颂,对其
去世表示悲痛和怀念之情的治丧祭祀性对联。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孙中山写给宋教仁 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有如仇雠 ——张学良写给蒋介石
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一种由内容相关、结构相同、 词性一致、平仄协调的对偶句组成 的实用文。 对联又叫“对子”,又称“楹联”、 “楹贴”、对子。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既有社交价 值又有欣赏价值的特殊的艺术形式 和文学体裁。
对联的发展
梁代以前的对偶是不自觉的创作。 梁代以后,沈约有意识的将 “四声”引入诗 歌创作,开始了格律诗的探索,使对偶形式 走向成熟。但尚未独立成专门的艺术形式。 唐以后,盛行律诗、绝句,促进了对联形式 的完善与规范。对联开始单独应用。 五代后蜀主孟昶,用联语取代了桃符后,对 联成为一种民俗。 唐以后的宋、元、明、清各朝,尤其是到了 清代,对联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
好 读 书 时 不 好 读 书
hào
hǎo
hǎo
hào
好 读 书 时 不 好 读 书
韬略终须绘新图 奋起还得读良书
——郭沫若题上海韬奋图书馆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讽贿选总统曹锟
所谓嵌字,就是把有关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
字嵌入对联中,使对联意中有意。
回文联
通过巧妙的文字排列,使对联结构上缠绵往 复,变化有致,倒读顺读,流畅自如,但内 容随着倒顺而不同。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北京天然居茶楼对联相传乾隆所撰。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这副联利用回文联的手法,产生两种不同 的意思,此中还不乏辩证关系呢!上联说: 人(或“我”)上了天然茶楼,因为该茶楼 名“天然居”,我自然地成了“天上客”了。
梅花笑报新春到, (平平仄仄平平仄) 战鼓频催喜讯传 (仄仄平平仄仄平)
说明:现在写对联可不受此约束;但是,按严格 规定,上联的尾字为仄声,下联的尾字为平声。
5)种类内容要关联
老师:嫩松
甲生:老柏
乙生:干爹
乙生:老师,你为什么打“干爹”呀?
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同 3:结构一致 4:平仄相拗 5:内容相关
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羽
对联的写作方法:
(1)联想法 A、相似联想 由花朵”想到”美人”
B、相反联想 “旧习” “新 风”“大”“小” C、相关联想 一代园丁乐 九州桃李香
(2)化用法:也就是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 或者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
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细 雨 润 花 红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成佳偶—— 动宾结构
结良缘——动宾结构 停顿相同,结构相当
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
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古入声被“取消”)
还有另一种回文联(七言联),全联十
四字,上下联有六字相同,当句回文, 顺读倒读均可。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处处红花红处处,重重绿树绿重重
秀山青雨青山秀,香柏古风古柏香 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
(西湖三潭印月)
叠字联
在对联中巧妙地连用两个相同的字,目的是加
强节奏感,以期达到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杭州西湖花神庙的叠字联最为著名: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对联注意事项:
1、忌“合掌”。即上下联意思相同。撰写 对联,应当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 内容。
2、对联书写都是竖行书写。张贴时上联在
右,下联在左。
对联的种类
按时间和场合分: ①春联 ②行业联 ③喜联 ④寿联 ⑤挽联
春联
春联,是用以庆祝春节的一种传统对联。 岁岁平安日 年年如意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春回大地千山秀 日照神州百业兴 九天丽日千家暖 万里春风百姓欢
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拆字联
拆字格要求析字合理,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文
字游戏,很多对联故事,也往往是从这些趣 联巧对巾取得素材,再进行艺术加工的。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
所谓拆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 几个独体字。
下面的对联是个字谜,
请根据上下联各猜一个字:
谐音联
与同字异音相反,它是取与本意字音相同或相近的 不同的字来代替本意字创作对联,一种情况是为了 处理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借谐音达到相对。 因荷(何)而得藕(偶); 有杏(幸)不须梅(媒)。
狗啃河上骨——苏 轼
水流东坡诗——佛 印
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 到两件事情或两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 表达的意思。
奇妙的对联
有位穷书生家的门前贴有一副这样的对联,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横批: 上联: 下联:
二 六
南北 三 四 七 八
五 九
没有东西 缺(一)衣少食(十)
乾隆
纪晓岚
两碟豆
一瓯油
两蝶斗 林间两蝶斗
一鸥游 水上一鸥游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 王王在上,单戈作戦
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 鬼鬼犯边,合手即拿
(蒲松龄自勉 )
(3)注重意境。或情景交融,或入木三分, 不能只重形式而伤害对联中的思想感情。
如: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1960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视察长沙)
根据对句,调整结构
根据语境,类比联想
对联寻亲:下列几副对联已被打散,请同 学们进行选择组合
1、人梯巧搭登攀路 A、水深不乏破浪舟
欣赏篇
请同学们在课后 继续收集好的对
联
嵌字联
人们常常喜欢把人名,地名嵌入对联,趣味 横生。 相传,才思敏捷的纪晓岚夸口:“天下未有 不可对之句。”他的妻子听后,在一个月夜 指着纱窗出对难为他: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居然把纪晓岚给难住了。直到现在才有人对 出下联: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梅兰芳,字畹华)
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写在 括号里。
1 、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A
2、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
生而为何乎?生而却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3、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D
C B
4、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A、春联 B、婚联 C、行业联
D、挽联
根据对联内容,猜出所写的地名。 1、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2、学海无涯勤可渡 B、阵阵渔歌卷春风
3、山高自有人行路 C、雨滋桃杏万户红
4、风吹杨柳千门绿 D、书山有径志能攀 5、点点轻舟腾巨浪 E、心血勤浇栋梁材 1—E、2—D、3—A、4—C、5---B
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发愤识遍天下字 腊梅吐芳迎红日 书山万仞志能攀 绿柳展枝舞春风 发愤识遍天下字 腊梅吐芳迎红日 风送花香红满地 学海无涯勤可渡 雨滋春树碧连天 学海无涯勤可渡 立志读尽人间书 风送花香红满地 立志读尽人间书 绿柳展枝舞春风 雨滋春树碧连天 书山万仞志能攀
司马迁 李 清 照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Fra bibliotek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鲁迅
一代文章推子夜 一门三父子
毕生心血似春蚕
茅盾
峨眉共比高
苏洵、苏轼、苏辙
鹿野舟沉王业兆
口中含玉确如玉 台下有心实无心
国 怠
合字联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賞,賞风賞月賞秋香
——唐伯虎戏秋香
把联中的某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成字面上的 对偶,同时内容也蕴含着某种含义。
偏旁部首联
这种对联的格式比较简单,经过精心构思,利
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妙联巧对。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此联暗含五行“金木水火土”,为一绝对。 还有一种形式是上联全部是一种偏旁,下联亦 用一种偏旁相对。 河汉汪洋,江湖滔滔波浪涌 雲霄雷電,霹雳震震霈雨霖 寂寞寒窗空守寡,退还莲迳返逍遥
行业联
行业联指根据各行各业的特点题写的对联。 李白借问谁家好,刘伶还言此处佳(酒店)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悉架上药生尘(药店)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店)
喜联
喜庆婚嫁时贴挂的楹联称为喜联。
男好女好百年好;天和地和万载和 庭前奏笛迎宾客;户外吹笙引凤凰 应要睦邻和妯娌;更须敬老奉姑翁 恋爱自由无三角;人生幸福有几何
1)对联字数不限,可长可短。但不管 长联短联,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是中 华民国的罪人 。
返回
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 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和 风 吹 柳 绿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数字联
利用数字入联写起来比较容易,直观性强,
可增强对子的工整效果,受到读者的普遍欢 迎,所以应用十分广泛,数字对联的数量也 相当多。 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数字联中,不但个、十、百、千、万、亿、 兆经常出现在文中,还有满、半、枝、枚、 余、重、复等当作量词,在联也时有出现。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只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