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历史文化

合集下载

忻州古城古城的由来和历史背景作文

忻州古城古城的由来和历史背景作文

忻州古城古城的由来和历史背景作文忻州古城,你猜它是怎么来的?哎,说起来忻州古城,我还真有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要跟你说,就发生在我上个月去古城玩的时候!当时我正沿着古城墙走着,一边欣赏着古朴的建筑,一边琢磨着这古城到底是怎么来的。

你知道吗?这忻州古城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比我还老多了!网上说,忻州古城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呢,这里就已经是赵国的一个重要城池了。

后来啊,经过了汉朝、唐朝、宋朝,一直到明清时期,这里都一直是北方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商业中心,繁华得不得了。

想想就厉害,这古城经历了这么多风雨,还能保存得这么完整,真不容易!话说回来,说到我上个月去古城玩的那件事儿,真有意思。

当时我走到东门附近,看到一个老爷爷正在那里卖泥塑。

你可能想不到,他那泥塑可不是普通的泥塑,而是…“马踏飞燕”!“老爷爷,你这泥塑挺有意思啊,怎么想到做这个的?”我好奇地问。

老爷爷笑眯眯地说:“哎,我们忻州这地方,在历史上就出了很多名马,比如‘赤兔马’你知道吧?当年刘备骑着这马打天下,还跟我们忻州有关系呢!所以我做个‘马踏飞燕’,也是纪念我们忻州的马文化。

”听他这么一说,我才想起,好像确实是有这么回事!我小时候就听爷爷说过,忻州这地方,自古以来就盛产良马,而且养马的工艺也很独特。

听说古代的皇宫里,就经常从我们忻州进贡良马呢。

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儿自豪呢!就说这古城,因为它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才显得更加厚重和深沉。

而且,古城里头那些古老的建筑,每一块砖瓦,每一个雕刻,都是历史留下的印记。

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过去发生的故事,它们也见证了这古城的繁华与沧桑。

你看,我就说吧,咱们忻州古城的故事,可比那些网络小说还精彩多了!下次有机会,你一定要来忻州古城走走,体验一下它的历史韵味!。

忻州历史故事

忻州历史故事

忻州历史故事忻州,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这座城市曾经是北方重要的军事要塞,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历史故事。

忻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1年。

当时,这里是辽东国的一部分,后来成为鲜卑、匈奴和鲜卑后裔的居住地。

在中国古代史上,这里是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交汇的重要区域。

在唐朝时期,忻州成为了北方的重要军事据点。

当时的皇帝为了防御边疆,大量的军队驻扎在这里。

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的忻州城墙高达十米,周长超过十五公里,堪称当时最为坚固的城堡之一。

忻州的历史故事中还有一段与明朝名将岳飞有关。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他曾在忻州一带驻扎,并指挥军队进行反抗金朝的战斗。

岳飞的英勇事迹至今在忻州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军事上的重要性,忻州还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城市。

在宋朝时期,忻州是书法艺术的中心之一,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出自这里。

据传,当时的忻州有一位名叫李侗的书法家,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随着时间的推移,忻州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商贸中心。

在清朝时期,这里的市场繁荣起来,吸引了许多商人和手工艺人。

忻州的市场上可以买到来自各地的商品,也是交流中原和北方文化的重要场所。

然而,忻州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近代史上,这里曾经历过多次战乱和动荡。

尽管如此,忻州人民一直保持着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做出了巨大努力。

如今的忻州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他们可以参观古城墙、古建筑和博物馆,了解忻州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忻州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故事的城市。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变迁,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瞬间。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忻州的历史故事将继续传承下去,让人们对这座古城充满敬意和热爱。

山西忻州的红色故事

山西忻州的红色故事

山西忻州的红色故事山西忻州位于华北平原腹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驱和英雄人物,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

今天,我们来听一听这些故事,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红军长征的起点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了,忻州成为了其起点之一。

当时,中央红军第二、第六、第八、第十二、第十四军团在忻州境内集结,准备开始长征。

在忻州市区,还有一座红军医院,为红军伤病员提供医疗救治。

当时,忻州市民对红军的到来非常热情,许多人自愿加入红军行列,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

二、抗日战争的英雄1937年,日军侵入中国领土,全国人民奋起抗战。

忻州成为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区之一。

在这里,成立了许多抗日武装,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忻州抗日义勇军。

该部队由当地农民组成,成立后不久就参加了抗日战争。

他们在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多次打击日军,给日军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战斗是1938年4月的大寨战斗。

当时,忻州抗日义勇军在大寨一带,击败了日军一支骑兵部队,取得了抗日战争中的首次胜利。

这场战斗震动了山西全省,成为了全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三、抗日名将的故事在忻州,还有一位著名的抗日名将,他就是赵登禹。

赵登禹是山西忻州人,曾经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中,他担任了第115师师长、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第十六军军长等职务,多次参加了反“扫荡”战斗,击败了日军多支部队。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战斗是1939年11月的青寨战斗。

当时,赵登禹率领的第十六军在青寨一带,与日军展开了激战。

在他的指挥下,我军歼灭了日军一个团,俘获了大量的武器和弹药,取得了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赵登禹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才能和领导才干,成为了抗日名将之一。

四、革命先驱的事迹在忻州,还有一批革命先驱,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邓中夏。

邓中夏是山西忻州人,早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山西忻州古城简介

山西忻州古城简介

山西忻州古城简介
山西忻州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中心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历史名城。


城历史悠久,建筑古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成为忻州的历史名城和文化之都。

一百多年前,山西忻州古城是清代皇室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其周边现存着清代
皇宫、兵营、官署和精英集中的府邸,因此保留了一定的宫廷风貌,对当时的历史渊源有
有力的证明。

随后,在共和国时期,以康成和马致远等重要人物为代表,山西忻州古城经历了一段
启蒙文化的进步,更成为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甘地东征行军的起点、发源地和驻军地。

现今,山西忻州古城是继承和弘扬其祖先传统文化的古城。

自古至今,古城的城墙、
护城河以及几条主要街道都沿用至今,古城中有大量の汉、清、民国浩言老街及古老民居,景致如今宛然可见,处处沐浴着历史洗礼之气。

古城的公园和绿地也让古城在景观上更加灿烂繁荣。

其中的忻州古城景区实为一处位
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传统文化遗产的概念园。

此外,在山西忻州古城许多古代建筑中,还有许多古迹,如故宫、护城河、宋城大门、双碑门、毛家楼、丹凤楼等,这一系列历史遗迹将更多地把古城的历史文化风情展示出来。

这些古迹不但是古城历史印迹,也是古城复兴的重要载体,随着山西忻州古城的持续发展,这些古迹将给游人带来愈发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忻州历史文化故事

忻州历史文化故事

忻州历史文化故事
忻州是山西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在秦汉时期,忻州成为了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在唐朝时期,忻州曾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和文化中心,被誉为“北地天水”。

在五代十国时期,晋朝的后晋在忻州建都,成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宋朝时期,忻州是河东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为商业和文化中心。

元朝时期,忻州成为统治西北边疆的重要城市。

明清时期,忻州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成为了较大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许多著名文人和学者都在这里活动。

在清朝时期,忻州曾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是防御侵略的重要城市。

在20世纪初,忻州成为了山西省的一个较大的城市,发展了工业和农业,成为了山西省的一个经济中心。

在抗日战争时期,忻州成为了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许多抗日英雄在这里战斗和牺牲。

今天的忻州,是一个既有着悠久历史,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城市。

忻州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有许多著名文化和历史遗迹,如雁门关、晋祠、九龙壁、岱宗坊等等。

这些遗迹不仅是忻州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忻州古城关帝庙的简要介绍

忻州古城关帝庙的简要介绍

忻州古城关帝庙的简要介绍忻州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古城。

该城拥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其中最知名的之一就是忻州古城关帝庙。

关帝庙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至今广为人知和崇拜的庙宇之一,也是全国各地许多关帝庙的起源地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关羽的祭祀场所,忻州古城关帝庙受到了广泛的尊崇和仰望。

关羽是蜀汉时期的一位睿智、仁厚、忠诚的将军,他在与东吴的战斗中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

他以正直、忠诚、诚实、勇敢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崇拜,被奉为武圣和忠义的典范。

关帝庙起源于公元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这座庙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豪华的装饰而闻名。

庙内有主殿、配殿和前殿,其中主殿是主要的祭祀场所,配殿是用来供奉其他诸神和英雄人物的地方,前殿则用于迎宾和处理庙务。

除了庙宇本身,庙内的雕塑、石刻和装饰品也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

关帝庙还有一个特色是每年的关羽诞辰日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

庙会上人们会庆祝关羽的生日,祈福平安和富贵。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庙会场地会摆满各种小吃摊位、手工艺品摊位、游戏和娱乐设施。

人们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美食,观赏武术表演和戏曲演出,参与传统的游戏和竞技活动。

忻州古城关帝庙与中国其他关帝庙相比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背景。

它不仅是一座供奉关羽的庙宇,更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建筑。

关帝庙的存在以及与之相关的庙会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忠诚、正义和勇敢等价值观有更深刻的认识。

总结回顾:忻州古城关帝庙是中国山西省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古城。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关羽的祭祀场所,忻州古城关帝庙受到了广泛的尊崇和仰望。

关帝庙建于公元东晋时期,拥有1500多年的历史。

庙内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豪华的装饰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

每年的关羽诞辰日,庙会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庆祝关羽的生日,祈福平安和富贵。

忻州市历史沿革

忻州市历史沿革

忻州市历史沿革
忻州市是山西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晋、蒙、豫三省交界处,是黄河中游地区的重要城市。

忻州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战国时期。

在当时,这里是晋国的一部分,被称为“代地”,后来成为北魏的代都。

随着历史的变迁,忻州逐渐发展壮大。

古代代地
在古代代地时期,忻州地区是晋国的一部分,被称为代地。

这一时期,代地是晋国的边疆重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晋国时期,代地是军事要塞,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代地的建设和发展,为后来忻州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北魏代都
随着北魏的兴起,代地成为北魏的代都。

北魏时期,代都地位重要,经济繁荣,文化繁盛。

北魏代都时期的建筑、雕塑等文化遗产,至今仍可在忻州市一带见到。

北魏代都时期,忻州市逐渐成为黄河流域的重要城市。

近现代发展
近现代,忻州市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变革,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底蕴。

解放后,忻州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特别是近年来,忻州市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忻州市的历史沿革是一部承载着古代文明和现代发展的壮丽史诗,展现着这座古老城市的多彩风采。

黄土地文化的大观园—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

黄土地文化的大观园—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

黄土地文化的大观园—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

这里,北隔长城揽云朔,南界石岭通太原,西带黄河望陕蒙,东临太行连京冀。

所辖14个县(市、区),总面积25472平方公里,总人口293万。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紧靠黄河中游东岸的忻州是一方文化厚土。

历史上文人辈出。

金元时期著名诗人元问(忻州人),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河曲人),明清之际的诗文大家傅山(祖籍忻州),清代思想家,诗人徐继畲(五台人)都诞生在这里。

在这块文化沃土上,有大量的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这里黄河风情文化、雁门边塞文化、五台山佛教文化、忻定原晋商文化等源远流长,构成了一座多元文化并存的神奇画卷。

其中,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民间舞蹈、民间美术及手工技艺、民间体育竞技等民间文化艺术、民俗文化,都有深厚的底蕴,散发着黄土地文化泥土的芳香。

忻州市也是一方文化热土,先后有4个县(市、区)由中央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歌)之乡”(河曲),“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代县),“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静乐),“中国摔跤之乡”(忻府区),“中国八音之乡”(忻府区)。

一年一度的“五台山佛教文化节”、“中国忻州摔跤节”、“河曲河灯节”已成为重要的区域性的文化盛事。

忻州市的民间文化艺术、民俗文化,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于2006年有五项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项目是:⑴、戏曲《北路梆子》(忻州市)⑵、戏曲《繁峙秧歌戏》(繁峙县)⑶、戏曲《二人台》(河曲县)⑷、民间音乐《五台山佛乐》(五台县)⑸、民间音乐《河曲民歌》(河曲县)有6个类别,13个项目入选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些项目是:民间音乐:《河曲民歌》(河曲)、《五台山佛乐》(五台县)、《晋北鼓吹》(忻府区、五台县);民间舞蹈:《代县峨口挠阁》(代县)、《凤秧歌》(原平市);地方戏曲:《北路梆子》(忻州市)、《繁峙秧歌戏》(繁峙县)、《神池道情戏》(神池)、《二人台》(河曲);民间美术:《定襄面塑》(定襄);杂技与竞技:《忻州挠羊赛》(忻州市);民俗类:《河曲河灯节》(河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台山108台阶
• 一百零八台阶,不仅是进入寺庙的必经之路,而 且是寺庙前面的重要景观,与寺、殿、佛、塔等共同 组成了五台山气势恢宏的佛教胜景。南山寺、佑国寺、 龙泉寺又为清末九宫道所建,属佛、道、儒合流的产 物,所以对台阶一百零八数字的含义,存在着不同的 解释。 佛教称人生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是阻碍修行成佛的 大敌。走上一百零八台阶,就是将一百零八种烦恼踏 在脚底,抛向身后. 道教称天有三十六洞天,地有七十二福地。洞天福 地总共有一百零八数,均为神仙居住之所。 儒教解释说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另外 五天为一候,一年共有七十二个候。这样,十二月加 上二十四个节气,在加上七十二个候,正好是一百零 八数。一百零八台阶代表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
介绍: 孟海霞,晋北忻州人氏,性别易辨, 爱好广泛,现求学于山西大同大学历史学 系。今天为大家讲述家乡晋北忻州之历史, 望请各位不吝指教。
我的家乡———山西忻州
忻州简称“忻”,位于山西省中北部, 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第一大河——汾河流 经及忻州城市群的地理中心,是有名的“摔 跤之乡”。忻州古称“秀容”,从新石器时 代,就有人类开始活动,至今已有将近 18000年的历史。忻州自唐宋以来,有“晋 北锁钥”之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时期大部分为晋地,战国时属赵。秦 汉属太原郡、雁北郡、太平郡,隋为新兴郡、 雁门郡,唐、五代、宋为忻州定襄郡、代州 雁门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 德州。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平城 (今大同),突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 脱追兵。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 “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
• 雁门关,又被称为西陉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以北20公里处的雁 门山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长城重要关隘,雁门关与宁 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是历朝历代镇守边关的咽喉。“雁门” 名称的由来,据明《永乐大典· 太原志》称;“代山(即雁门山)高峻, 鸟飞不越,中有一缺,其形如门,鸿雁往来……因以名焉。” • 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 鳞开”,写的就是雁门关。
• 徐向前,山西五台县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 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 一。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 • 薄一波,山西定襄县蒋村人。建国后,历任华北 局第1书记,军区政委,财政部部长,国务院第3 办公室主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委 员会主任等职。
千年古刹,佛韵芳华——五台山
•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以及五台县境内,位列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 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望 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 峰。东台看日出,西台赏明月,南台观山花,北台望雪景, 站在中台顶,伸手摸星星” • 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顶海拔3061.1米,有“华北屋 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 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 • 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 铁九华 • 中国佛教圣地;分别供奉文殊 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 地藏菩萨。
忻州美食
• 神池月饼是山西忻州神池县的特产,以香鲜酥甜闻名忻州乃 至整个山西。神池月饼被认定为“山西名小吃”、“山西名 点”,以其“皮酥馅香、口味浓郁、松软不腻、久存不变” 的特色赢得了晋陕蒙一带民众的喜爱。 • 定襄蒸肉曾为宫廷御膳,秘方配制,在清代早年传入民间, 成为农家餐桌上的一道菜肴。 • 五台山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 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 为忻州地区风味小吃之上品。 • 北芪黄酒产于代县酒厂,为山西省地方名酒。北芪黄酒距今 已有千余年的历史。金代名士礼部尚书赵秉文(号闲闲老 人),在其《代州书事》中有“金波沉醉雁门州,端有人间 六月秋”之诗句描述代州黄酒。 • 忻州瓦酥,以其形似瓦片而得名。制作始于明末清初。
• 早在战国后期,蒙古高原上的匈奴已经相当强大, 赵国大将李牧曾多年驻守雁门,以防匈奴。匈奴 单于曾率1O万余骑攻打雁门。李牧利用有利地形 与匈奴决战,结果大败匈奴。 • 西汉前期,匈奴屡屡来犯,汉武帝曾先后(前 129——前119)派李广、卫育、霍去病率骑兵1万 至数万出雁门关,北击匈奴。除李广兵败外,其 他都获大胜。 • 到了北宋,雁门关的战事更为频繁。当时雁门 山——恒山一带是宋与辽的分界,辽多次向宋进 攻。宋抗辽名将杨继业及其后代多年与辽作战, 主要就在雁门关内外。杨家将镇守边关,对遏止 辽军想从幽州南下取宋,起到了牵制作用。
雁门风云
• 大约在汉武帝初年已置关,以防匈奴。至北魏建都 平城(今山西大同)时重新建关,就称雁门关。其 时是为了防南,不是防北。 • 隋唐时称西陉关,后复名雁门关,历经各代迄乎明 初,这关已倾颓殆尽 • 明洪武七年(1374)在旧址上重建关城,并筑“内 长城”与其西面的宁武、偏头两关相连,总称“晋 北三关”,亦称“外三关”,以防北西蒙古势力侵 扰。经嘉靖年间增修,于万历年间复筑门楼。以后 大概再未有修建。
谢谢大家
雁门关与杨家将 据《宋史》所载,宋太宗对杨业十分倚重和信任, 以杨业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监及代州刺史。 公元980年三月,辽发兵三万攻打雁门关。杨业手 下仅有数百骑兵,引兵从雁门关西经崎岖山路绕 到雁门关北辽兵背后偷袭,辽兵猝不及防,大败 而逃,杨业趁胜追击直至辽境,俘老幼万余口, 获牛马五万计,杨业也以战功升为云州观察使仍 兼郑、代二州太守。杨业在代州镇守七年, 元好问,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世称遗山先生。金、 元之际著名文学家。“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这句诗便出自元好问的著名诗篇《摸鱼儿.雁丘词》 • 阎锡山,生于山西省五台河边村(今属定襄),日本陆军士 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 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 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 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 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防 部部长,一级上将。
抗战硝烟,国共合作——忻口战役
• 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 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 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 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实施的 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 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 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过程 • 10月初,日本军部正式向华北方面军发布攻取太原的命令。 • 9月下旬,雁门关至平型关内长城线中国守军激战数日重 创侵华日军后,于10月1日全线撤退。敌从茹越口突入, 准备攻打忻口,攻取太原。忻口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 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 • 10月1日,华北日军主力坂垣第五师团及关东军察哈尔派 遣兵团共三万余人,沿代县至原平公路发起进攻,忻口战 役序幕拉开。 • 10月19日夜,刘伯承第一二九师第七六九团以一个营的兵 力夜袭代县西南的阳明堡机场,毁伤敌机二十架,歼日军 百余人。 • 11月2日夜,中国军队奉令撤离忻口阵地,向太原撤退。 11月8日夜,太原城北为日军突入,经过激烈巷战,傅作 义率守军二千余人向西山突围,太原失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