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

合集下载

中医师承计划三篇

中医师承计划三篇

中医师承计划三篇篇一:心脑血管病科师承计划中医强调的是经验的积累,以“师带徒”进行临床指导,是中医学绵延不绝的传承之道,为做好我院心脑血管科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确保名老中医宝贵的经验得以留存,更好更快促进临床医师的成长,特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

具体时间:20XX年12月至20XX年11月。

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第一年:理论学习,熟读经典,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

每位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年底考核。

2、第二年: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一定量的住院病人管理。

3、第三年:主要对老师所传授经验进行分析、归类、总结,梳理成规范文字,上交学习心得、临床体会,对经典病案(60份)进行整理成册,以便结业时作为考核依据。

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180个工作日。

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平均每月要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指导老师的批语须在100字以上;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60份,要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继承、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

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

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科左中旗中医院肛肠科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继承学术经验工作计划及措施继承学习时间,连续3年。

(一)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1.学习方式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的形式进行。

其中:跟师学习不少于180个工作日,独立临床实践不少于250个工作日,集中理论授课时间5-6个月。

2.教学内容继承教学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要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等临证精华,提高临床诊疗或技术水平。

二、教学要求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

具体起止时间为2013年5月1日至2015年5月1日。

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肛肠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要求(一)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5个工作日,独立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二)继承人在学习期间,不承担行政管理事务,不得接受与继承学习无关的其它任务。

(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期间,原则上不得中断。

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

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

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为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局将组织开展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以下简称“第六批市级师承工作”),此项工作将与第一届首都名中医、第三届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以下简称“中青年名中医“)评选工作相结合,在全市范围内遴选200名指导老师,培养400名学术继承人。

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有丰富、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50名首都国医名师和100名首都名中医作为第六批市级师承工作指导老师,50名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作为第六批市级师承工作基层指导老师,选配400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为他们的学术继承人,通过系统培养,使其在整理、传承、凝练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尽快成长为理论功底深厚、诊疗技术精湛、专业特色突出、医德医风高尚的中医药骨干人才,形成首都名中医“515”学术传承模式,保持我市全国中医药人才高地优势。

二、遴选条件(一)指导老师L基本条件(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热爱中医药事业,医德高尚,学风严谨,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得到同行公认。

(2)具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中药专业的除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3)首都名中医1965年1月1日以前出生,从事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满30年(时间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下同);中青年名中医1975年1月1日以前出生,从事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满20年。

(4)坚持每周门诊不少于2个半天;能够保证带教2名继承人并完成带教任务。

(5)有丰富独到的学术经验、突出的中医诊疗特色和技术专长。

2.能力条件(首都国医名师、首都名中医须至少符合以下7项条件,中青年名中医须至少符合以下5项条件;符合以下条件多者为优先遴选对象):(1)学术有成就:省级及以上名中医、岐黄学者、历届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历届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优先,其年龄条件可适当放宽(两年以内)。

2024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范本(3篇)

2024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范本(3篇)

2024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范本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化,很多名老中医的经验和知识面临失传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积极培养后继人才,我们制定了2024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措施,继承和传承名老中医的经验和知识,提升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1. 组织名老中医培训班在2024年内,我们将组织名老中医培训班,邀请有丰富经验和高声望的名老中医作为指导教师,向中医药爱好者和相关从业人员传授经验和知识。

培训班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技巧、方剂应用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传承者的专业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传统文化。

2. 设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为了更好地保护名老中医的经验和知识,我们计划在各个地区设立名老中医工作室。

这些工作室将成为名老中医指导后继人才和实践经验的场所。

工作室将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允许传承者与名老中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

同时,工作室也将收集和整理名老中医的案例和病历,形成宝贵的资料,方便后继人才学习和参考。

3. 开展名老中医经验交流会为了促进名老中医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我们计划定期举办名老中医经验交流会。

这些交流会将以特定主题为内容,邀请名老中医分享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心得和经验。

交流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吸引更多名老中医参与,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4. 鼓励名老中医撰写著作和论文为了激发名老中医的创作热情,我们计划鼓励他们撰写著作和论文,将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固化下来。

我们将提供相应的经费和支持,协助名老中医出版他们的作品,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和学习名老中医的贡献和心得。

5. 建立名老中医传承数据库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传承名老中医的经验和知识,我们计划建立名老中医传承数据库。

该数据库将收集和整理名老中医的个人资料、临床案例、学术论文等信息,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2024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范文(2篇)

2024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范文(2篇)

2024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在治疗疾病和保健方面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然而,中医的传承工作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医传统文化,制定了2024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

二、传承目标1. 保护和传承中医传统知识和技术,确保中医的传统精髓得以继承。

2. 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中医师,使其成为名老中医传统技艺的传人。

3. 促进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发展出一批有效的中医疗法和技术。

4. 提高社会对中医的认识和了解,推广中医文化,促进中医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三、工作内容1. 建立名老中医传承基地,为名老中医提供传承、培训和研究的场所和条件。

2. 开展名老中医的技艺传承,通过传统的师徒制度,传授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和技术。

3. 鼓励名老中医参与教育工作,通过讲座、课程等形式,向年轻中医师传授知识和技术。

4. 鼓励名老中医参与科研工作,通过开展科研项目,推动中医的创新和发展。

5. 开展中医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制定培养计划,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医人才,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资助。

6. 加大中医疗法和技术的研发力度,通过研究和试验,开发出一批有效的中医疗法和技术。

7. 加强对中医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举办展览、演讲会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中医知识和文化。

四、工作计划1. 建立名老中医传承基地。

将投资一定的资金和资源,建立一批名老中医传承基地,为名老中医提供传承和研究的场所和条件。

2. 开展名老中医技艺传承。

邀请一批名老中医参与名老中医技艺传承项目,通过师徒制度,将他们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后辈。

3. 鼓励名老中医参与教育工作。

邀请名老中医参与中医院校的教育工作,向年轻中医师传授知识和技术。

4. 鼓励名老中医参与科研工作。

支持名老中医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开展,推动中医的创新和发展。

5. 开展中医人才培养计划。

制定中医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医人才,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资助。

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word版本

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word版本

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青县中医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为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特色,充分吸收名老中医学术精华。

经院委会研究,精心选拔中医药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并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

具体起止时间为2012年8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

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

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180个工作日。

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指导老师的批语须在100字以上;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不少于50个;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

每位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250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

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

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

赤峰宝山中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为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吸收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特色疗法和学术精华。

经院委会研究决定,精心选拔2名中医药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并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继承培养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接受、整理、继承名师中医临床经验、学士精华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掌握名师的中医药理论精髓,发展和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和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基础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医德医风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创新型人才。

二、继承教学要求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五年。

具体起止时间为2010年5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

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1、使中医药理论基础更加扎实,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名师指定的古典医籍,认真领悟古籍的中医理论精华。

2、要求掌握名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达到或基本达到名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更加突出。

3、要求能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名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

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五年不少于300个工作日。

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指导老师的批语须在100字以上;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不少于50个;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

每位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五年不少于300个工作日。

学术继承人工作计划模板

学术继承人工作计划模板

一、前言为全面提高学术水平,培养优秀学术继承人,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本计划旨在明确学术继承人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学术继承人培养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二、工作目标1. 培养具有较高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人才;2. 提高学术继承人学术水平,使其成为所在领域的优秀学术骨干;3.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学术研究整体水平。

三、工作任务1. 学术继承人选拔(1)选拔具备一定学术基础、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2)注重选拔具有发展潜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学术继承人。

2. 学术继承人培养(1)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学术继承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2)加强学术继承人学术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组织学术继承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活动,拓宽学术视野;(4)鼓励学术继承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3. 学术继承人考核(1)建立学术继承人考核制度,定期对学术继承人进行考核;(2)考核内容包括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团队协作等方面;(3)根据考核结果,对学术继承人进行激励和奖惩。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术继承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术继承人工作的全面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完善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为学术继承人提供经费、设备、场所等方面的支持。

3. 强化导师指导选聘具有丰富学术经验、良好师德和较高教学水平的导师,为学术继承人提供全方位指导。

4. 优化培养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术继承人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发展空间。

5. 强化考核评估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估体系,确保学术继承人培养工作取得实效。

五、实施步骤1. 制定学术继承人工作计划;2. 开展学术继承人选拔工作;3. 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4. 组织学术继承人参加各类学术活动;5. 定期进行学术继承人考核;6.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激励和奖惩;7. 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作措施。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工作计划,力争在3-5年内,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继承人,为我国学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副主任医师及继承人陈善国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简介唐伯亮是四川乐至县人,男,汉族,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80年被四川省卫生厅聘为中医师, 1987年晋升为中医痔科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为中医痔科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他医道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及肛肠疾病,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

尤其对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常见肛肠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颇丰,尤其是对高位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嵌顿痔、环状痔等肛肠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

30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并于1998年被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内江市名中医》称号、2009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先后任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

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有30于年历史,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四川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在本地享有盛誉。

(二)继承人陈善国医师简介陈善国,男,汉族,主治医师。

200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肛肠科临床工作,具有多年肛肠科临床经验。

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

从2010年至2012年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

工作期间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

论文:1.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12,第33卷,第12期:1147-1149.陈善国.2.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0,第3卷,第19期:27-29. 陈善国.3.肛门直肠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1,第3卷,第21期:33-34. 陈善国.4.痔术后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医急症》,2012,2,第21卷,第2期:246-247. 陈善国.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开展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继承学术经验工作计划及措施继承学习时间,连续3年。

(一)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1.学习方式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的形式进行。

其中:跟师学习不少于180个工作日,独立临床实践不少于250个工作日,集中理论授课时间5-6个月。

2.教学内容继承教学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要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等临证精华,提高临床诊疗或技术水平。

(二)教学要求通过继承工作达到下列要求: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肛肠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4.继承人结业时提交由本人独立完成的、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30份。

三、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要求(一)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个工作日,独立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二)继承人在学习期间,不承担行政管理事务,不得接受与继承学习无关的其它任务。

(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期间,原则上不得中断。

对确有特殊原因,中断继承学习时间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者,经当地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可继续学习,并补足其缺少的教学、实践时间;中断学习时间超过6个月的,协议自行终止,停止学习。

(四)指导老师在带教期间,每周临床或实际操作带教时间不得少于个工作日,要对继承人撰写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临床病案进行批阅、指导,批语须在100字以上。

(五)继承工作的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和科室负责进行。

主要考核继承人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和独立临床时间。

继承人应认真做好跟师学习笔记,平均每月要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

一、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唐伯亮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及肛肠疾病。

唐老师先后从师于我国著名痔漏专家曹吉勋、李雨农、赵志星、徐廷翰等。

30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手术10000余例,治愈率在95﹪以上。

他先后被授予《内江市名中医》、《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等称号,曾任资阳市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历经30于年,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四川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他在本地享有盛誉。

唐老师认为肛痈多因外感六淫,过食膏粱厚味,内郁湿热火毒,致邪毒壅积皮肤之间。

脓毒旁窜则肛周发病,营卫不和则发寒热,热腐肉烂而化脓成痈,脓无出路不通则痛,脓毒外攻破皮而出则流脓水。

认为本病与肛腺感染化脓有关,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则易形成肛瘘。

1 中医辨证唐老师强调治疗肛痈时要重视中医辨证。

而临证时首先则应辨阴阳。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纲领,欲正确诊断疾病,必须首先辨其阴阳。

同时在辨阴阳过程中,不能只看一时的表象,要全面分析疾病的症状,以判断疾病的性质。

辨阴阳:阳证多起病急,肿胀高起位于皮肉,肿胀局限,跟脚收缩,皮色红赤,疼痛剧烈,病程短,溃后脓出黏稠。

常伴畏寒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

阴证多起病缓,脓肿平坦平坦下陷,肿胀范围不局限,跟脚散漫,位于筋骨,皮色紫暗或皮色不变,无红肿灼热或微热,不痛、隐痛或抽痛,病程长,溃后脓液稀薄,神疲乏力,畏冷等。

辨虚实:认为肛痈是由于湿热流注肛门,结成肿块,郁而化热,溃腐成脓,其中又有虚证和实证之别。

实证:多因过食膏粱厚味,嗜酒,湿浊不化而生。

先于肛周出现一小肿块,继而出现剧烈疼痛,常有红、肿、发热,肛门坠胀不适,坐卧不宁,按之灼热,局部肿块凸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虚证:多因脾、肺、肾亏虚,湿热乘虚下注而成。

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肿块平榻,皮肤暗红或不红,按之肿块微热或不热,可伴低热和盗汗,兼有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肾虚遗精,耳鸣等症,舌质淡,脉细数。

辨脓液:①辨脓液的有无时,关键在于肿块的软硬;②脓肿的部位深浅是切开排脓的重要依据,若深浅不辨,盲目切开,将误伤正常组织还可能使感染扩散;③查脓液的气味、色泽,以了解患者正气之胜衰,邪气之进退,为治疗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2常见证型辨治唐伯亮主任认为肛痈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其特殊性在于一旦形成就很少有自愈或药物治愈的可能。

多数需要通过手术才能根治,但也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来缓解症状,促进愈合。

他主张内治法和外治法相结合,内治法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外治法主要应用熏洗、敷药(包括油膏、栓剂等) 、手术等。

《外科证治全书,痈疽治法统论》指出“初起者,审其症而消之,成脓者,因其势而逐之,毒尽者,益其所不足而敛之……”.唐老师指出临床常见证型为火毒蕴结,热毒炽盛, 湿热下注,阴虚邪恋等. 要因脓肿所处时期不同,其治疗各异。

①初期: 应选用消散药物,促使初期未化脓的肿块尽快吸收消散。

②成脓期: 以扶助正气,托毒外出,避免毒邪内传为主。

③收敛期:以补养气血为主,从而恢复正气,助养新肉生长,促使疮口早日愈合.对于毒邪未尽者,切勿使用补法,以免毒邪内结不散。

内治法2.1.1 湿热下注:肛门旁灼热疼痛,肿胀较甚,排便时肛门坠胀不适,纳呆口渴不欲饮,大便秘结或稀溏.舌质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法:方用清热利湿汤和龙蛋泻肝汤加减。

2.1.2 热毒壅滞:多见于脓肿早期,肛门周围突然红肿热痛,持续加剧,坐卧不宁,触痛明显,表面灼热,溃后脓液黄稠,可带有腥臭气味. 伴有畏寒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法(清热散风,行瘀活血) 方用黄连解毒汤和仙方活命饮加减。

2.1.3 火毒内陷:肛门旁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可有高热烦渴,神昏谵语,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黄燥,脉红数有力. 治法:清热,透脓毒托,方用:透脓散加减.病情较重,神昏、谵语.可用清瘟败毒散加减。

2.1.4 阴虚内热:肛门旁肿痛,局部肿物平坦,皮色暗红或不红,按之不热或微热,病情发展缓慢,溃后脓液稀薄,疮口内陷,身不热或微热,午后为甚,可伴骨蒸潮热,颧红,夜间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除湿法(滋阴清热,除湿软坚) :方用滋阴除湿汤或青蒿鳖甲汤加减。

2.1.5 气血两虚:肛门胀痛不甚,坠胀,成脓缓慢,溃后脓出清稀,新肉难生,疮口久而不敛,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纳呆,苔薄少津,脉细数而弱. 治法:补益气血法: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八珍汤加减。

2.1.6 寒邪凝滞:肛旁肿块坚硬,不红不热,不痛或隐痛,伴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太薄白腻,脉迟缓.阳和汤加减。

外治法2.2.1 外敷法:在脓肿尚未形成的感染初期,局部感到疼痛或轻度肿胀,表面稍有红肿但不发烫,在化脓以前可以应用外治法,以使炎症消退,或控制炎症进展。

①金黄油膏:陈皮15g、苍术10g、厚朴10g、白芷12g、制南星8g、大黄6g、黄柏12g、姜黄12g、甘草6g、天花粉15g、乳香6g、没药6g、金银花15g,将药物研成粉末,用凡士林煎熬化与药物调匀成膏,在脓肿未破时涂于肿块处。

具有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消肿止痛的作用。

②生肌收口丹:龙骨5g、冰片1.5g、珍珠3 g、琥珀8g、炒炉甘石10g、轻粉3.5g、血余炭12g、乳香5g共碾为细末,消毒后掺于患处。

具有促进溃疡生肌收敛的作用,适用于溃疡脓腐已净者。

2.2.2 外洗法:①清热解毒、消肿利湿:苦参12g、生地黄12g、蒲公英30g、白芷12g、金银花20g、苍术10g、黄柏12g、石膏30g、连翘12g,煎水300ml 每天便后坐浴,适用于肛痈手术后伤口渗出较多者每天便后坐浴。

②清热疏风、散结止痛:金银花20g、荆芥12g、防风12g、苦参12g、生川乌6g、生草乌6g、苏木18g、地榆12g、蛤蟆草18g、甘草6g,煎水300ml每天便后坐浴,适用于肛痈术后疼痛明显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