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论File

合集下载

社会契约论--霍布斯File

社会契约论--霍布斯File
财产权成为政治思想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财产权理论成为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基础关注限制王权的问题破除君权神授的理论重新解释国家起源问题社会契约论思想成熟长期担任卡文迪许家族的家庭教师因此结识了新贵族多年游历欧洲并接触欧洲大陆的思想165116421640学科发展的背景
第五章 社会契约思想

什么是社会契约?
人文社会科学逐渐吸收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精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国家起源问题:
性恶论 ↓ 自然状态: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状态, 孤独、贫困、卑微、残忍和短寿 ↓ 为了摆脱自然状态,必须有一个大于一切人的公共权力
↓ 社会契约论: 人们为了摆脱自然状态,彼此之间共同约定放弃自己的 全部权利,把它交给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会议,并且 承认他(他们)在公共和平与安全的事务方面做的一切都 是大家同意的。 公共权力就建立起来了,象这样统一在一个人格中的一 群人就被称为国家(利维坦) 被授予权力的人或会议成为主权者。 ∴ 国家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是契约的产物
霍布斯:1588-1679
1、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试图突破旧制度框架 *资本主义在英国的发展:海外贸易与殖民/ 圈地运

——完成原始积累,社会结构变化 *王权的作为:经济政策 / 宗教与外交 (从都铎王朝到斯图亚特王朝的转变)
--前传:
玫瑰战争与都铎王朝 完成从等级君主制向 “都铎君主制” 的转型
2、主权学说
国家的本质是主权,主权才是给予国家以生命和运动 的灵魂,国家是人造的人。

霍布斯主张的是绝对主权,主权具有至高无上、不可分割 和不可转让的性质。 霍布斯反对分权,主权者掌握一切权力,人们不享有权力 因此主张绝对主义、绝对主权

传播学英文用语

传播学英文用语

传播Communication内向/自我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群体传播Group Communication 组织传播Organization Communication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单向传播One-Sided Communication双向传播Two-Sided Communication互动传播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媒介Media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新媒介New Media新闻洞News Hold新闻价值News Value传播者Communicator主动传播者Active Communicator 受传者/受众/阅听大众Audience 受众兴趣Audience Interest受众行为Audience Activity信息Information信号Signal讯息Message信息熵Entropy冗余/冗余信息Redundancy传播单位Communication Unit奥斯古德模式Osgood Model编码Encoding解码Decoding信源Source传播的数学理论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传播渠道Communication Channel 有效传播Effective Communication 传播效果Effects知识沟Knowledge-Gap使用与满足模式Uses and Gratifications Model使用与依从模式Uses andDependencys Model口传系统System of OralCommunication地球村Global Village内爆Implosion全球化Globalization本土化Localization电子空间Cyber Space数字化Digitalization文化帝国主义Culture Imperialism跨文化传播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守门人Gatekeeper新闻采集者News Gatherers新闻加工者News Processors模式Model有线效果模式Limited EffectsModel适度效果模式Moderate EffectsModel强大效果模式Powerful EffectsModel子弹论Bullet Theory两级传播模式Two-Step FlowModel多级传播模式Multi-Step FlowModel沉默的螺旋模式Spiral of SilenceModel劝服传播PersuasiveCommunication议程设置模式the Agenda-SettingModel时滞Time Lag最合适效果跨度Optimal EffectsPan时间跨度Time Span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选择性接触Selective Exposure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选择性理解Selective Perception选择性记忆Selective Retention可信性提示Credibility Heuristic喜爱提示Liking Heuristic共识提示Consensus Heuristic市场驱动新闻学theMarket-Driven Journalism意识形态Ideology霸权Hegemony权力话语Power Discourse视觉文本Visual Text文本Text超级文本Hypertext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批判学派/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女权主义/女性主义Feminism符号学Semiotics/Semiology符号Sign能指与所指Signified/Signifier非语言符号Nonverbal Sign非语言传播NonverbalCommunication意指Signification话语理论Theories of Discourse文化期待Culture Expectations文化批判Culture Criticizing范式Paradigm叙事范式Narrative Paradigm强语境High Context弱语境Low Context功能理论Functionalism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传播的商品形式the CommodityForms of Communication受众商品Audience Commodity商品化Commodification空间化Spatialization结构化Structuration媒介集中化Media Conglomeration 传媒产业Media Industry注意力经济Attention Economy媒介竞争Media Competition受众分割Audience Segmentation 媒介资本Media Capital传播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传播研究Communication Research 抽样Sampling调查研究方法Survey Research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实验分析法Experimental Research 定性研究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效度与信度Validity/Reliability变量Variables实地观察法Field Observation虚拟社群Virtual Community扩散研究Diffusion Research媒介事件Media Events民族志Ethnography传播生态Ecology of Communication真实/虚构Reality/Fiction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刻板成见Stereotyping晕轮效应Halo Effects二元价值评判Two-Valued Evaluation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阐释理论Interpretive Theory第二部分:新闻采编相关词汇daily 日报morning edition 晨报evening edition 晚报quality paper 高级报纸popular paper 大众报纸evening paper 晚报government organ 官报part organ 党报trade paper 商界报纸vernacular paper 本国文报纸political news 政治报纸Newspaper Week 新闻周刊the front page 头版,第一版bulldog edition 晨版article 记事headline 标题banner headline 头号大标题byline 标题下署名之行dateline 日期、发稿地之行big news 头条新闻hot news 最新新闻exclusive news 独家新闻scoop 特讯feature 特写,花絮criticism 评论editorial 社论review, comment 时评book review 书评topicality 时事问题city news 社会新闻column 栏letters 读者投书栏general news column 一般消息栏cartoon, comics 漫画weather forecast 天气预报serial story 新闻小说obituary notice 讣闻public notice 公告advertisement 广告calssified ad 分类广告flash-news 大新闻extra 号外the sports page 运动栏literary criticism 文艺评论Sunday features 周日特刊newsbeat 记者采访地区news blackout 新闻管制press ban 禁止刊行yellow sheet 低俗新闻tabloid 图片版新闻"Braille" edition 点字版newspaper office 报社publisher 发行人proprieter 社长bureau chief, copy chief 总编辑editor-in-chief 总主笔editor 编辑, 主笔newsman, newspaperman, journalist新闻记者cub reporter 初任记者reporter 采访记者war correspondent, campaign badge随军记者columnist 专栏记者star reporter 一流通讯员correspondent 通讯员special correspondent 特派员contributor 投稿家news source 新闻来源informed sources 消息来源newspaper campaign 新闻战free-lancer writer 自由招待会press box 记者席news conference, press conference记者招待会International Press Association 国际新闻协会distribution 发行circulation 发行份数newsstand, kiosk 报摊newspaper agency 报纸代售处newsboy 报童subscription (rate) 报费newsprint 新闻用纸Fleet Street 舰队街accredited journalist n. 特派记者advertisement n.广告advance n.预发消息;预写消息affair n.桃色新闻;绯闻anecdote n.趣闻轶事assignment n.采写任务attribution n. 消息出处,消息来源back alley news 小道消息backgrounding 新闻背景Bad news travels quickly. 坏事传千里。

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对社会科学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和原则的总称,它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立与发展,是社会科学从哲学到科学的过渡,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首先,社会科学方法论要以客观性为基础。

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尽可能客观地看待问题,避免个人主观意识的干扰,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应当尽量避免个人情感、经验和价值观念对研究结果的干扰,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研究对象,采取客观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力求得出客观真实的研究结论。

其次,社会科学方法论要以系统性为特征。

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采取系统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力求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应当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采取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力求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

再次,社会科学方法论要以历史性为基础。

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根据研究对象的历史发展和变化,采取历史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力求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应当对研究对象进行历史的观察和分析,采取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力求得出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结论。

最后,社会科学方法论要以实践性为特征。

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实践性的过程,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实践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力求全面地、具体地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应当对研究对象进行实践的观察和分析,采取实践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全面地、具体地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力求得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它要以客观性、系统性、历史性和实践性为基础,力求得出客观真实、科学系统、具有历史意义和切实可行的研究结论。

社会系统 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 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它强调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现象,并关注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这种方法认为,社会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研究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以及该问题涉及哪些社会现象和因素。

2. 收集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了解研究对象的特点和情况。

3.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探究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意义。

4. 建立模型:根据研究问题和收集到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社会系统模型,模拟社会现象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

5. 解释和验证: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解释和验证,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总之,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从而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用来研究社会变迁和发展过程的方法论。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原因,探索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从而提供理论和实证的基础。

以下将对社会过程研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文字、图片、声音等非量化数据来获取对社会过程的深入理解。

例如,社会观察、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社会过程研究中。

这些方法是为了获取社会过程中的细节、个体经验和观点等非统计性的信息。

与定量研究方法相比,定性研究方法更加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解读,有助于发现社会过程中的微观层面的故事和动机。

2.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字化数据来研究社会过程。

这些方法包括调查问卷、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以获取对社会过程的客观认识。

定量研究方法强调通过统计分析来验证研究假设,从而对社会过程进行量化描述和解释。

定量研究方法通常需要大样本量和统计显著性分析,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 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是一种时间序列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过去的事件、行为和制度变化的研究,来理解社会过程的演变和发展。

历史研究方法注重对历史文献和档案的搜集和分析,以还原过去社会的各种社会关系和制度安排。

通过历史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过程,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不同社会系统的比较,从而理解社会过程中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比较研究方法常用于研究不同国家、地区或群体之间的社会过程。

通过比较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揭示不同社会因素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并寻找潜在的因果关系。

这一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过程中的变化模式和机制。

5. 网络研究方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研究方法成为社会过程研究的新兴领域。

网络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分析社交媒体数据、互联网搜索记录等来研究社会过程。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社会网络结构、信息传播和社会行为等问题。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利他行为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利他行为

Copyri3ght 20利1他9行-2为0的1影9响因A素spose Pty Ltd.
4 利他的社会情境因素与旁观者效应
第七章 利他行为
社会期望行为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 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 利他行为(altEruviaslum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 内化后的结果:
–内在酬赏:由于责任的实现而产生的满足感和精神愉 悦,减少负罪感和内疚
第七章 利他行为
社会规范理论:责任、互惠与公平 v 与亲社会行为有关的特别重要的社会规范有社
会责任规范、互惠规范和社会公平规范。 §社会责任规范(社会角色的作用)
ted wit§h互A••s惠帮我p助们规os需应范e要当:.S或帮lEi依 助dve赖那as我些luf们曾aotr的经io.人帮NnE助oT过nl3自y..己5 的C人lient Profile 5.2 §C社o会py公ri平gh规t 2范0:19-2019 Aspose Pty Ltd.
C耶op稣yr:ig“ht如2果01你9只-2爱01那9 些As爱p你os的e人P,ty 那Lt么d.你
有什么权力去要求任何信任呢?……我告诉你, 爱你的敌人吧。”
第七章 利他行为
社会规范理论:责任、互惠与公平
v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社会因素比生物学基础更重要 §亲社会行为对社会有益,成为社会习俗或规范 的一部分。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第七章 利他行为
2019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方法是一个涵盖了广泛领域和多样化技术的学科,它旨在探索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结构和变迁。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即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实验和数据收集,以科学的态度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社会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类型。

定性研究侧重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解释,通过访谈、观察、案例研究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这种研究方法适用于探索性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理解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定量研究则侧重于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量化数据,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和规律。

这种方法适用于验证性研究,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精确的描述和预测。

在进行社会研究时,研究人员需要遵循一定的研究步骤,包括明确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注意研究的伦理性问题,如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和权益,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等。

此外,社会研究的方法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技术,如抽样、变量、假设检验等。

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以代表整个总体。

变量则是指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种因素或属性,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假设检验则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来推断总体参数的一种统计方法。

总之,社会研究的方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领域,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工具和技术来探索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变迁。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网络分析法——详细讲解

社会网络分析法——详细讲解
线人法 提名法 档案资料 问卷法等
2021/6/16
8
2. 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 简介
最流行的社会网
络分析软件
网络规模、网络 实现画图功能的
密度、洞等
UCINE
T
三维展示分析分 析软件Mage
集成了Pajek用于 大型网络分析的
Free应用程序
2021/6/16
NetWork—Regions—K-Core
2021/6/16
48
5.4 基于“子群内外关系”的凝聚子群
成分:
如果一个图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 分的内部成员之间存在联系,而各个部分 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 把这些部分称为成分。
nn
C AB i
bjki , jki,j 且 k
jk
点的相对中间中心度:
C RB in22 C 3 A n B2 i , 0C RB 1 i
2021/6/16
32
4. 2 中间中心性
图的中间中心势
对于一个规模为n的图来讲,首先找到图中各
N个e点tw的or中k间—中C心en度tr的al最ity大—值F;re然em后a计n 算be该tw值e与en图ness— 中其他点的中间中N心od度e 之be差tw,ee从n而ne得ss到多个“差
Netdraw
2021/6/16
18
2. 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 简介
UCINET数据的输入
一般情况下,社会网络数据都是通过社会调查, 以问卷或数据表的形式获得的。输入数据的方式多 种多样,可以用Excel或常见的文本编辑器输入,也 可利用UCINET本身的数据表程序输入。
UCINET数据的预处理
都很短,则称该点具有较高的接近中心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彬:社会学方法论社会学方法论不同于社会学理论,前者是工具理论,它只涉及科学发现与检验的逻辑及规则,但不涉及具体的社会事实;后者则是包含经验事实的实质理论。

社会学方法论也不等同于研究方法或具体技术,它是对研究方法的系统研究和评价。

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是:①社会现象的性质;②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③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学的方法论研究逐渐脱离哲学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社会学方法论问题不仅是学科创始人极为关注的主要课题,也是各种理论学派激烈争论的主要焦点之一。

一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认为对社会的研究可以成为科学,因为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一样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因果决定性,它们是可以被科学认识的,并且可由普遍规律来说明。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第一次使科学的社会学的出现成为可能”(列宁语),使社会学与哲学和历史学相分离,并且使社会研究摆脱了传统的思辨哲学方法。

另一创始人A.孔德主张社会学应当是一门类似自然科学的、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学科,这门学科应当采用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实证主义方法。

他在社会领域中引入了自然科学形成时建立的基本假设,即知识的经验性或实证性、研究的客观性和世界的统一性。

孔德还具体论证了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比较方法和历史方法对社会学的适用性。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他最先系统、详细地论述了社会学方法论问题。

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4)一书中,他把社会现象界定为普遍存在于群体间的、由外界的强制力施加于个人所引起的社会行为、社会思想和社会感受。

他认为社会现象既不能归结为个人行为,也不能归结为生物现象和心理现象。

社会现象是一种集体的行为和观念,它是可以观察的社会事实。

通过这种界定,社会学就能够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与实证主义观点相对立的是源于哲学、历史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潮。

19世纪末期,德国曾发生一场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论战,德国社会哲学家W.狄尔泰指出,社会科学的性质及对象与自然科学有本质的不同。

他认为,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研究离不开价值判断,社会科学的任务不仅是客观描述社会,还必须涉及伦理、宗教、艺术等价值观念。

此外,人具有自由意志,人类行为既没有规律性也无法预测。

社会历史现象都是独特的、偶然的,对此无法采用自然科学的“规范”方法加以研究,而只能用人文科学的方法加以阐述和记录。

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主张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人及其行为,而人的行为是受“合理化”的理性支配的,与行为者的价值是相关的,但同时受环境的制约,理性行为并不是绝对的意志自由,它受着具体的必然因果律支配。

因此,他建立的理解的社会学既反对人文学派的主观唯心论,也反对机械的实证论,主张“价值相关”和“价值无涉”(见价值中立和价值参照)是研究社会现象的两条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基本原则。

二现代西方社会学的各个流派及其关于方法论的不同观点,大体可以区分为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反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或主观主义)两大倾向;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则独树一帜。

实证主义方法论西方社会学家大多在某种程度上坚持由孔德和迪尔凯姆所开创的实证主义方向,其中包括各种理论流派。

尽管各派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张社会学应当成为一门科学。

社会学不是探讨“应该如何”,而只是客观地阐明社会“究竟是如何”,它不关注于独特的历史事件,而主要关注于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他们坚持认为社会研究的逻辑方法是假设演绎法,科学假说的陈述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仅当它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是可接受的。

获取经验证据需要采用实验、系统观察、调查、访问、文献考察等方法。

虽然社会科学在方法、技术的运用上有其特点,但它在理论构建、证据搜集、证据分析与评判、理论检验等方面所运用的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并无本质区别。

实证主义者把自然科学方法论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把自然科学当作科学的范例,在他们看来,社会学是符合科学的逻辑的。

在实证主义方法论流派中较极端的派别是定量主义和数理社会学派。

定量主义受心理学的操作主义和生物测量学的影响,强调在任何科学中都必须使用测量和计量的方法。

定量主义的倡导者、美国社会学家G.A.伦德伯格主张,任何概念都可以测量,由于定义不明确而无法测量的概念在科学研究中是没有用处的。

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S.A.斯托福、P.F.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进一步发展了社会学的数量分析技术。

他们严格遵循经验实证主义的原则,主张用精心设计的方法从资料中推导出理论。

数理学派是50~60年代开始发展的,主张以数学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公式来描述和表示社会现象,并运用数学模型或数学符号的运算来模拟真实的社会过程。

认为通过数学描述和计算机模拟就能够发现社会规律并对社会发展作出预测。

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H.M.布莱洛克和J.S.科尔曼等人。

社会学经验研究的传统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创立了社会学经验研究的传统,早期它侧重对城市生态问题的实证研究,提出“科学的社会学研究”的口号,摒弃一切哲学思考和内省方法。

后期它又受心理行为主义的影响,只注重对微观社会现象的描述和统计资料的堆积,忽视对宏观现象的把握。

作为20世纪中期社会学主流的结构功能主义,直接继承了迪尔凯姆侧重分析社会结构及文化要素的研究传统。

这一学派的创始人T.帕森斯在他的社会行动理论中将社会化决定论与因果关系论作为他的基本假设,认为由社会化而得到的社会规范、道德与价值观,支配、影响着个人行为,强调社会结构与文化的制约性。

他还指出,社会学研究应侧重分析文化因素与社会行动之间的因果关系。

社会交换论受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B.F.斯金纳的影响,它借鉴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假设,将个人行为视为通过对不同利益与代价的衡量作出理性选择与决策的产物,认为社会学研究的重点是:通过经验与观察来揭示个人接受报酬与付出代价的刺激而形成的行为或互动模式。

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G.C.霍曼斯。

G.C.霍曼斯与社会学现代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P.M.布劳都主张以严格的逻辑演绎建立公理形式的理论体系。

他们认为,科学理论应是一个概括程度不断提高的命题等级系统,所有低层命题都是依据逻辑严格地从高层命题推演得到的。

布劳的理论体系包括21个假设、34个主要定理和150个子定理或推论,用以考察和解释社会行动的基本模式。

现代功能主义者,如德国社会学家N.卢曼,在构建理论体系时也经常使用演绎方法,即从抽象的假设出发,演绎出一套命题,再从经验世界中寻找验证。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在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中,反实证主义倾向一直有很强的影响。

20世纪以来,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人文主义和历史主义倾向的西方理论流派主要有:符号互动论、现象学社会学、民俗学方法论、历史社会学以及冲突理论的某些学派。

属于这些学派的许多社会学家认为,社会现象对社会行动者来说是“有意义的”,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

他们指责实证主义忽略了社会行动者的特殊性、自主性与互为主体性,忽略了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抹杀了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本质区别。

由美国社会学家G.H.米德和C.H.库利所开创的符号互动论强调,人类的独特性在于他们创造与使用符号的能力,这种能力使行动者能够了解自我与他人的期望,并在此基础上对互动的情境作出定义,以便选择适当的行动来适应他人和社会环境。

所以,社会学方法必须侧重对具体个人的互动过程进行观察、描述和主观阐释。

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美国社会学家H.G.布鲁默发展了一套研究互动过程的方法,认为对社会行为的研究很难使用数量分析,只能采用定性分析和归纳方法。

美国社会学家A.舒茨将现象学方法引入社会学,他的现象学社会学主要受到E.胡塞尔、米德和韦伯的影响。

他认为,社会经验世界并非由一群孤立的个人所构成,而是一个互为主体的生活世界,社会学的任务是将这一生活世界赋予有系统的组织。

他发展了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方法,提出要在现时世界的日常知识结构基础上建构用以理解社会行动者主观意义的概念框架。

英国现象学社会学家J.M.阿特金森和A.西库雷尔分别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否定了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逻辑和程序。

他们的观点是:诸如犯罪、自杀这类社会现象仅仅是社会行动者对行为的主观解释,而不是客观的社会事实,社会世界只不过是行动者的感性认识和主观理解的产物;那些把犯罪、自杀当作客观事实来研究的社会学家,实际上是把自己的解释强加于社会世界。

美国社会学家H.加芬克尔等人创立的民俗学方法论主要受舒茨的影响。

加芬克尔同舒茨一样,把研究重点集中在日常生活世界中行动者的意识与行动。

所不同的是,舒茨注重探求行为者如何形成共同的生活世界意识,加芬克尔则重视对具体互动过程的微观研究。

他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研究技术与技巧,如追踪访问、临床观察、文献阐释等,用以观察、分析行动者的行为和语言。

民俗学方法论与实证主义方法论尖锐对立,它并不企图概括出一般社会规律,而是考察特定环境下的具体社会现象。

历史社会学侧重对社会群体、社会发展进行历史的比较研究。

它反对实证主义的标准化、操作化和形式化的方法,认为社会现象具有历史性和独特性,因此社会学的任务是在历史脉络中运用类型构造法和比较法来探讨历史因果关系。

例如,韦伯指出,不能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寻找普遍规律,因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只是阶段性、局部性和频率性的,他主张以阐释和理解的方法来发现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

美国社会学家C.W.米尔斯认为,任何社会学研究都是历史研究,并且都无法与价值倾向和意识形态相分离,所谓客观的实证研究实质上是为了维护现有社会秩序。

他的学说综合了冲突理论和批判理论,在方法论上则继承了历史社会学的定性分析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论这两层含义。

在哲学层次上,马克思在认识起源问题上摒弃了先验论的假设,强调经验事实先于理论而存在,强调知识来源于实践,主张以现实的“市民社会”和人的活动作为哲学思考的重心。

他以一种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取代了传统的静态分析,认为客观世界的各种矛盾与对立的现象,并非是一种静态的关系或属性,而是内在于事物之中的、具有动态特征的认知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类生产力及其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辩证发展过程,只有通过对历史过程的认识才能解释人们的社会活动。

马克思还指出,知识的发展也是一个辩证过程,因为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不一定是真实的世界,而是经过思想加工的文化世界,这种文化世界体现了人类所创造的思想产物,即社会价值、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知识以及上层建筑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辩证观、历史观和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方法论和社会理论—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