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人的生活,教案
小学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

小学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教材】1. 小学历史教科书2. 图片或视频素材【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中国古代生活的了解。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告诉学生今天要了解古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
2. 了解古代的衣(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古代中国人的服饰,并与学生讨论不同时期的服装特点和区别。
-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的衣食文化,如汉服的精美和丝绸的重要性。
3. 了解古代的食(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古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并与学生讨论不同时期的饮食特点和区别。
-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如米饭的主食地位和饮茶的传统。
4. 了解古代的住(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古代中国人的住房建筑,并与学生讨论不同时期的住房特点和区别。
-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的住房文化,如传统的四合院和木结构的建筑风格。
5. 了解古代的行(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古代中国人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并与学生讨论不同时期的交通特点和区别。
-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的交通文化,如徒步和马车的使用。
6. 拓展学习(10分钟)-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特定时期的古代中国,进一步研究该时期的衣食住行,并用图片、手绘或小组演讲的方式展示给其他同学。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从其他小组中获取更多关于古代中国的知识。
7. 总结(5分钟)- 综述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衣食住行的重要性和古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特点。
- 鼓励学生通过课后阅读、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对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对其文化产生的积极影响。
09走进古人的生活

走进古人的生活教学目标:1、认识领域:通过对古代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对其中著名的作品以及那个时代的艺术概况有初步的了解。
2、技能领域: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出发,对不同时期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领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创造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不同的民族艺术品,有初步的较为客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赏析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初步了解古代服饰的渊源和品种。
对青铜器中的“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古人的居住环境、出行的工具、明清家俱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点:和古人“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体系过大,需认知的面较广,用以点代面的教学方式,无法系统的讲解相关的知识。
要平衡好重点、难点,选取几个重要的历史片段,重点讲述有代表性的作品。
了解与古人生活相关的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数据等。
学生:课本、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数据。
课前将学生分为“衣、食、住、行”四个组,然后分组去收集资料。
教学程序设计:一、新课导入:提问:谁的生活能离开衣食住行呢?我们一起走近古人的生活,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
二、学生活动:请观看群口相声《我最重要》三、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1、结合书本,讨论课前收集的材料。
2、每组选派一名同学上台讲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四、衣(教师引导)从衣的角度纵观人类的服饰史,可以说是一部感性化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服饰具有多样性,这其中不乏多种经典服装。
让我们请“衣”小组成员来为我们介绍。
学生:展示各个时期的衣服的图片,并进行对比。
教师小结:1、你知道古人的服装吗?达官贵人穿绫罗绸缎,平民百姓穿布衣麻衫。
2、重点提一下清代服饰、南通蓝印花布、南京云锦(穿插爱国主义教育)。
3、讲解“彩衣娱亲”一词(强调“孝”)。
五、食(“食具”教师引导)在遥远的古代,在火没有被发现或利用之前,原始人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幼儿园大班探究古人生活教案

幼儿园大班探究古人生活教案教案标题:探究古人生活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古人生活的基本情况;2.激发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促进幼儿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古人生活的初步认识2. 绘制古代生活场景图3. 制作简单的古代工艺品三、教学重难点:1. 学会对比现代和古代生活,探究古人生活的差异和联系。
2. 学会通过绘制和制作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古代生活的具体情况。
四、教学准备:1.幼儿必须具备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
2.教师需要准备与古代生活相关的图片、绘画工具和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环节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古代是什么样子的吗?古代人是怎么生活的呢?”2.让幼儿对比现代与古代生活教师将现代和古代各方面的生活进行对比,并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制作古代工艺品教师引导幼儿制作古代工艺品,如刺绣、糖画等。
4.绘制古代生活场景图教师带领幼儿用画笔绘制出古代的街道、房屋、衣着与交通等场景。
5.总结环节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古代生活的基本情况,让幼儿对古代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对于古代生活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听取幼儿对古代生活的描述和表达。
3.评分制作的古代工艺品和绘制的场景图。
七、延伸教学:1.在课后和家长一起分享和讨论古代生活相关的话题。
2.在教室展示幼儿制作的古代工艺品和场景图。
3.带领幼儿一起去到有古代文化的博物馆或遗址进行实地探访。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幼儿初步了解了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没有涉及到更多的深入研究。
这就要求我们在后续的教学中,继续挖掘和学习更多的古代文化知识,以及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爱好和热爱。
走进古人的生活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苏少版《美术》教材第13册【教材分析】教材从我国古代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通过不同时代的艺术文化特征介绍,充分体现了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领域里,精心设计,热情创造,将澎湃的生命化作了生活艺术的结晶。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古人衣食住行中的实用艺术精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中国古人怎样将艺术与实用完美结合。
3.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热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类实用艺术的艺术价值与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中国古代艺术家艺术创造的人文精神和将艺术与实用完美结合的精髓。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讨论交流、搜索探究等。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百度搜索与古代衣食住行相关的网页。
学生:收集与古代衣食住行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吃、穿、住、行、用样样不缺,让你们说一说现在的美好生活,可能几天几夜都道不完。
可是,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回到古代,去体验古人的生活,感受古人的智慧。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图片一(中国猿人生活场景)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里的猿人的生活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回答:赤身裸体或树叶、兽皮遮体(衣),茹毛饮血(吃),洞穴(住),赤足步行(行)师:从刚才学生们的总结可以看出,猿人的生活艰苦而简陋,没有一个地方让人能让人感受到美的存在,可是,古人一直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实用美术至今还散发着熠熠光彩。
请看图片资料:图片二(华丽唐装)图片三(青花瓷餐具)图片四(江南厅堂)图片五(郑和宝船)教师总结:生活在古代社会的人,也有着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
他们从泥土经火烧后变硬的现象中,发现了制陶的奥秘,从此又在制陶的基础上,发明了高雅光洁的瓷器;他们从蚕宝宝吐丝的现象中受到了启发,发明了纺织,继而这些蚕丝变成了丝绸。
幼儿园古代生活体验教案

幼儿园古代生活体验教案幼儿园古代生活体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生活的基本情况,包括食品、住宅、交通、服饰等。
2.了解古代生活的特点和文化。
3.通过模拟古代生活体验,培养幼儿的实际生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理能力。
4.通过参与,培养幼儿对生活的感恩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1.生活体验落地,实现有效的教学教育效果。
2.幼儿对古代生活和文化的切实体验和感受。
教学准备:1.一些古代用品,如竹簍、竹筐、铁锅、石磨等。
2.简易的古代住所和食品样本。
3.涂鸦板和绒布做成的简易床铺。
4.穿着古代服装的道具,如头巾、袍子、布带等。
5.营造古代生活气氛的背景音乐,如民乐、古典音乐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通过展示古代家居用品等生活用具,让幼儿了解古代生活基本情况;(2)让幼儿接触古代服饰,了解古代生活的审美;(3)播放古代音乐,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建立古代生活的氛围。
第二步:体验古代饮食(1)通过展示、描述古代饮食,让幼儿了解古代饮食的基本情况;(2)让幼儿观察和品尝古代食品样本,让幼儿了解古代食品的风味;(3)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古代小吃,通过体验学习传统手艺。
第三步:体验古代住所(1)通过展示简易的古代住所,让幼儿了解古代住所的基本情况;(2)让幼儿亲身体验古代住所,在简易的住所中进行简易的日常活动;(3)提醒幼儿:s今天我们只是简单地模拟古代生活,而真实的古代住所和生活,并不是现代生活可比,希望幼儿要理性地看待古代生活。
第四步:体验古代交通(1)通过展示古代交通用品,如竹筏、竹排等,让幼儿了解古代交通的基本情况;(2)让幼儿亲身体验古代交通,如手工制作竹筏,穿上古代行装进行模拟出行。
第五步:总结感悟(1)通过亲身的模拟体验,让幼儿表达对古代生活的感受和感悟;(2)引导幼儿认识到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并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感激之心。
教学延伸:1.组织一次古代文化之旅,将幼儿带去博物馆等场所深入学习古代文化。
历史小学四年级中国古代的生活教案

历史小学四年级中国古代的生活教案中国古代的生活教案一、引言在历史课程中,了解中国古代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传统,学生可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的小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生活,包括食物、服饰、住房、交通工具和娱乐活动等方面。
二、古代的食物1. 食材和饮食习惯古代中国人的日常食物以粮食为主,如大米、小麦和米粉等。
此外,他们还食用豆类、蔬菜和水果。
与现代人相比,古代中国人的饮食更为简单,他们通常只有早餐、午餐和晚餐三餐,而且吃饭时没有餐具,使用筷子直接夹住食物。
2. 饮食习俗古代中国人注重饮食礼仪。
他们认为吃饭是一种享受,应该端庄而尊重。
古代餐桌上通常摆放菜肴,而人们则坐在桌旁享用食物。
此外,家族聚餐和宴会在古代中国也很普遍,人们会邀请亲戚和朋友一起用餐。
三、古代的服饰1. 男性服饰古代中国男性的主要服饰是长袍和裤子。
袍子通常用丝绸做成,而下身则穿长裤。
除此之外,男性还会佩戴帽子和腰带来增加整体形象。
2. 女性服饰古代中国女性的服饰以长衫和长裙为主。
长衫通常是领口高挑且设计精美的衣服,而长裙则长及地面。
女性还会梳着复杂的发髻,并佩戴各种饰物来装饰自己。
四、古代的住房1. 木屋古代中国人的住房多数是木屋,使用木材和土坯建造。
这些木屋以方形为主,内部分为多个房间,其中包括起居室、卧室和厨房等。
屋顶一般用瓦片覆盖,以保证居民的安全和舒适。
2. 宫殿古代中国的皇宫是宏伟壮观的建筑物,一般采用石头、木材和瓦片作为主要材料。
宫殿内部设有大厅、宴会厅和寝宫等多个房间,以供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
五、古代的交通工具1. 马车在古代中国,马车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
马车通常由木材制成,配有四个轮子和马匹来拉动。
马车被广泛用于长距离的旅行和运输。
2. 船舶由于中国多水域,船只在古代的交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船舶种类丰富,包括木船、帆船和划船等。
船只能在河流或者海洋上行驶,为人们的旅行和贸易提供了便利。
第9课走进古人的生活

第9课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一、教材分析本课从农食住行四个生活的基本框架里谈跟生活有关的艺术,从古人的角度来理解古人,这不失为一种好的认识方式,易于被学生接受,艺术应当是为生活的艺术,因此艺术贯穿了人类发展始终,是大众生活的艺术。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古人的各种艺术存在形式,初步懂得跟衣、食、住、行有关的艺术发展脉络及艺术存在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了解本民族艺术伴随历史发展的槪况,提髙学生的基本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奈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本单元的内容是最为生活化的,学生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以供运用,但因所选的图片,离他们生活相对较为久远,所以教学中应注重调动他们现有的经验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衣、食,住、行”这些人类生活中最为常态的组成部分的历史演变、观念的变化,以及人文精神的体现。
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对英中著名的作品有所认识和理解,并对那个时代的艺术概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岀发,对各个不同时期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民族艺术品而前,有一个较为客观、正确的评价,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教学内容谁的生活能离得开衣、食、住、行呢?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里,精心设计,热情创造,将澎湃的生命化作了生活艺术的结晶、依靠智慧使生活艺术化,更使艺术生活化。
从衣的角度纵观人类的服饰史,可以说是一部感性他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服饰具有多样性,这并中不乏多种经典服装。
本段主要赏析了淸代的两件服饰、蓝印花布及南京云锦。
"民以食为天”,跟食有关的器物,有青铜的食具,洒具,盛水器等,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幼儿园历史教案:认识古代的日常生活

幼儿园历史教案:认识古代的日常生活一、介绍古代的日常生活古代的日常生活是儿童历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食物和衣着等方面,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启示。
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认识古代的日常生活。
二、认识食物与饮食习惯1. 古代人们主要以农耕为生,饮食以粮食为主。
他们所吃的主食有大米、小麦等谷类作物,如今仍然广泛存在。
2. 古代人们还吃蔬菜和水果,如豆类、木瓜等。
但由于技术限制,时空环境差异,他们所吃的种类可能与现在不完全相同。
3. 古代人们喜欢将肉类加工成腊肉、火腿等长时间保存。
这种方法能够延长肉类保存时间并提供足够营养。
4. 饮食习惯也因地域和时期而异。
例如,在中国南方地区,人们饭后喝茶,而在北方地区则喜欢喝米酒。
三、了解古代的居住方式1. 古代人们主要居住在石头、土坯和木材等自然材料建造的房屋中。
这些房屋通常由几个房间组成,分别用于起居、休息和睡眠。
2. 有些古代人们住在洞穴中,它提供了自然的遮风挡雨功能,并且温度稳定,适合长时间居住。
3. 在特殊环境下,一些古代人民生活在帐篷或皮革搭建的结构中。
这使他们能够灵活地迁徙。
4. 另外,一些建筑物被用作集体生活或宗教活动场所。
例如中国古代的庙宇和清真寺是人们信仰及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
四、介绍古代的服饰与发型1. 古代人们使用天然材料制作衣物,如动物皮毛和黄麻布等。
这些衣物通常是手工制作的,并采用染色技术来增添美感。
2. 服装款式在不同地域和时期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国古代,男子通常穿长袍和宽松裤,女子则穿旗袍或汉服。
3. 头发也是人们外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人们将头发梳理成不同的发型,如盘发、辫子等。
这些发型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社会地位。
五、认识古代的交通工具1. 古代人们交通方式相对简单,大多以步行为主。
在陆地上,他们使用脚力传动的手推车和牲畜来运输货物。
2. 长途旅行时,人们使用马匹作为交通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执教班级:0903
执教:陆丽
教材:实验教科书13册,七年级上学期,第9课
教学时间:2课时,此为第一课时:衣食。
课型: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本课从“衣食住行”四个生活的基本框架谈跟生活有关的艺术,从古人的角度来理解古人,这不失为一种好的认识方式,易于被学生接受。
艺术应当是生活的艺术,因此艺术贯穿了人类发展的始终,是大众生活的艺术。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生活角度来理解古人的各种艺术存在形式,初步懂得衣食住行的艺术发展脉络及艺术存在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了解本民族艺术伴随历史发展的概况,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目的:1、通过对中国古代与衣食住行相关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对其中著名的作品有所认识和理解,并对那个时代的艺术概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各个不同时期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赏析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代表作品,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与衣、食相关的艺术体系较大,认知面较广。
教学方法:视频导入法、欣赏法、讲解分析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语,组织教学:课前播放“清明上河图”电子版。
提问:这段影片结束了,大家告诉我,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总结:这就是北宋时期,老百姓的一个生活状态,也就是我们要学的“古人的衣食住行”。
二、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问: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古人的衣和食。
大家都看过古装剧吧,有没有出去旅游的时候,穿古人的衣服拍过照呢?
总结:老师也找来了一些古人的衣服,我们一起来看看和你们心目中的衣服是不是一样的。
三、出示课件(各个时期的衣服)
师:看完这些衣服,大家对古人的服装是不是更好奇了?让我们去进一步了解。
四、师:首先,我们穿越到唐朝,去看看他们穿的是什么吧!
出示课件(唐朝服装)
思考:唐代女装的特点?结合两张图片。
总结:出示答案。
拓展:为什么古代女人宫廷中得要穿得艳丽、开放,而百姓却只能朴素、保守?这些特点都是怎么造成的?
总结:古时的女人为了生存被迫屈服于男人之下,一个人的人生完全被另一个人操纵并归属,实在可悲。
幸好我们都生活在现代这个开放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臣服于任何人或权威,才能得到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生活。
五、师:接着,我们再去清朝看一看他们的服饰。
出示课件(清朝的服饰)
思考:(1)石榴裙是哪个朝代的衣服?
师(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一句比喻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的俗语。
这句俗语的产生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关。
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
榴花。
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爱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谁红得艳丽?
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则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
杨玉环无奈,依然爱赏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
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玉环献舞助兴。
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
”唐明皇闻之,感到宠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
众臣无奈,凡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
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
思考:(2)与“衣”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出示课件(与“衣”有关的成语):节衣缩食:省吃省穿。
形容节约。
布衣蔬食:蔬食:粗食。
穿布衣,吃粗粮。
形容生活清苦。
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旧指贫寒老友。
白日衣绣: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
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
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六:师:两个朝代的服装都看完了,我们再去看看他们的布。
出示课件(南通蓝印花布)
总结:印花布的特点。
出示课件(南京云锦)
总结:南京云锦的历史地位,特点。
七、出示课件(讲食的导语)
出示课件(各个时期食器图片)
八、讲解“司母戊大方鼎”出示课件(图片与文字)
九、师:老师还找来了一些比较唯美、精致的食器,那就是明清时候的器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课件(明清食器)
十、知识拓展:古人的衣、食和现代人的作比较。
出示课件。
十一、布置作业:
学生写100字左右的感受。
可以讲讲从这节课你得到了什么或者是讲一下古代人的衣、食给你的感受。
十二、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古人的衣、食,古人的衣,在唐代宫廷的华丽百姓的朴素;清代的很简洁。
食,我们着重学习了司母戊鼎,及其他的饮食器具。
我们为我们的先人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为我们的民族而自豪。
希望我们一起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后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课后反思:
优点: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代替枯燥呆板的解说。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播放视频,欣赏图片,讲述“拜倒在石榴裙下”这个典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上课堂中安排的小组讨论,交流总结,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缺点:这节课的容量很大,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示大量的图片,并且了解著名的作品,时间很紧凑。
师生之间光是交流讨论这样的互动还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