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C1101的车间无线通信系统设计_陈伟

合集下载

基于CC1101的无线通信实习报告

基于CC1101的无线通信实习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生产实习报告——基于CC1101的串口通信及无线通信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组员:学号:指导教师:助教:完成日期:一、实验名称:基于CC1101的串口通信及无线通信。

二、实习简介: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让学生真正完成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才更具现实意义。

本生产实习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硬件和软件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在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从事软件与硬件的开发和生产工作的培养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习目的1、了解电路板的制造工艺和过程;2、学习电路板焊接前的检查方法;3、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4、学习电路板焊接的基础知识;5、学习电路板中元件的焊接方法,电源连接器和插排连接器的焊接方法;6、学习C语言单片机的软件编程技术;7、编写串口通信/无线通信/按键程序/液晶显示的驱动程序。

四、实习内容本次生产实习的电路分为两个部分:硬件电路板和软件编程。

硬件电路板主要是将各个器件完好地焊接到电路板上。

软件编程有:串口通信/无线通信/按键程序/液晶显示驱动程序。

五、实习步骤1.原理图和PCB图的绘制:学习发光LED、独立按键、液晶显示器、无线模块的工作原理,以及用AltiumDesigner软件画原理图,PCB图的基本使用方法。

再用AltiumDesigner软件时要根据所用原器件的说明书合理的画封装,选择合适的封装形式。

学习各个模块的功能、特点、实现原理。

根据所提供的设计好的实验模块,分组(3人)进行电路设计、绘制原理图和PCB图,学习掌握RS232通信接口的基本设计方法,设计通信接口的基本电路。

2.电路板的焊接组装与调试:(1)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常用元件的特性,焊接技巧与注意事项,硬件故障的检测方法及模块功能和性能的测试方法。

(2)元件测试、焊接:在检测电子器件和分组的基础上,在贴片联系区进行贴片电阻的焊接训练,最终在线路板上完成元件的焊接与组装。

3.单片机的软件设计:(1)软件使用方法:学习C语言编译环境的功能及实现方法(主要是Keil编译器)。

基于CC1101的无线收发系统设计

基于CC1101的无线收发系统设计

基于CC1101的无线收发系统设计刘雪亭【摘要】无线射频收发系统是近年来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模块电路。

该系统由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组成,以单片机C8051F310作为控制核心部件,基于无线收发芯片CC1101构成的通信传输模块系统,实现信息的无线收发。

本文对其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其软硬件设计过程。

%Wireless RF transceiver system is the fastest and most widely used in the communication field in recent years. 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a transmitting module and a receiving module. 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a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8051F310 as the core component, and a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module system based on the wireless transceiver CC1101 is realized. In this paper,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working mode are analyzed, and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process is given.【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年(卷),期】2016(024)018【总页数】4页(P123-125,128)【关键词】CC1101;C8051F310;发射模块;接收模块【作者】刘雪亭【作者单位】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广元 628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无线射频收发系统是近年来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

基于GPRS网络和CC1101模块的无线抄表系统的研究

基于GPRS网络和CC1101模块的无线抄表系统的研究

基于GPRS网络和CC1101模块的无线抄表系统的研究钱廷威;段晨旭;马启鹏【期刊名称】《微计算机信息》【年(卷),期】2012(000)009【摘要】Aimed at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wiring difficult,lines maintenance complex in the building meter remote transcribe system,a wireless meter reading system based on CC1101 modules is designed.The 433 MHz band which has strong ability of throngh the-wall is used by the building area wireless network and the GPRS is adopted to achieve data remote transmission.Due to the existing data communication mode of electric energy meter,the terminal nodes are designed to read the data from electric energy meters directly and the reading data is then transmited to building area wireless network based on CC1101 modules.%文章针对楼宇的抄表系统中存在的布线困难、线路维护复杂等弊端,提出了基于CC1101模块的无线抄表技术方案。

系统选用穿透能力较强的433MHz频段模块组成楼内无线网络,并利用GPRS公用数据网络实现抄表数据的远传。

方案中针对现有电能表已有的数据通信方式,设计终端节点直接从电能表中读取数据,再利用CC1101模块组成的无线网络把采集的电能表数据上传楼内网。

基于cc1101无线模块的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

基于cc1101无线模块的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

基于cc1101无线模块的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摘要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由许多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它可以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测。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基于cc1101无线模块的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

首先,介绍了cc1101无线模块的特点以及在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应用。

然后,详细介绍了无线传感节点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并总结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cc1101无线模块;无线传感节点;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测试和验证。

Abstract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a self-organized network composed of many nodes, which can realize remote data collection and monitoring.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based on cc1101 wireless module. 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c1101 wireless modul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hardware design and software design of wireless sensor node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whole system is tested and verifi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summarized.Keyword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c1101 wireless module; wireless sensor node; hardware design; software design; test and verification.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网络在环境监测、智能控制、安防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CC1101通信模块的简单无线电遥控开关系统设计

基于CC1101通信模块的简单无线电遥控开关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题 目: 多路无线遥控开关设计系 别: 机电工程系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摘 要经过试验验证,该无线遥控开关操作方便,工作可靠,符合设计要求。

研究成果对促进家居电器的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CC1101;无线电;遥控引言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

而无线通信技术又有着集成化,低功耗,易操作的发展趋势。

目前,一些只由微控制器和集成射频芯片构成的无线通信模块不断推出,这种微功率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在工业、民用等领域得到应用广泛。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结构微功率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无线通信实用技术,一般使用单片射频收发芯片,加上微控制器和少量外围器件构成专用或通用无线通信模块,只要依据命令字进行操作即可实现基本的数据无线传输功能。

一个简易无线传输系统可以由微控制器,单片射频收发芯片以及少量外围和显示设备等构成,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由C8051F310 单片机最小系统和CC1101无线通信模块组合而成的多路无线遥控器。

1 设计任务分析1.1 设计要求设计实现多路无线遥控开关,对室内范围内的受控对象进行无线遥控,通信利用无线射频芯片CC1101实现,工作频率433MHz,遥控距离10m以上。

可以对家庭、办公室、商场、酒店、医院、仓库等场所的灯具照明控制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控制,也可以实现隔墙遥控,在房间可遥控客厅的灯具等。

要求与数据:(1)工作频率433MHz;(2)遥控路数不少于8;(3)遥控距离10m以上;(4)受控对象:灯具和家用电器。

1.2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应用情况,系统需要实时传输小量的突发信号,当然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虽然能够满足要求,但免不了存在成本高,体积大,功耗大的问题,这时成本小,体积小,功耗低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就发挥了它的优势,尤其在传统无线通信系统难于或者不便于覆盖到的区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相关操作。

基于CC1101的风速仪无线采集系统

基于CC1101的风速仪无线采集系统
机 上部 迎风 处 。9 . 7 . 6 . 1 . 2对 于 室外 作 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 大 起 重 机 应装 有 显 示 瞬 时 风 速 的风 速 报 警 器 ,且 当 风
风速 采集 系 统 主 要 由改 进 的 风 速 传 感 器 、主
控 MC U( A T me g a 8 L )和 R F收 发 芯 片 ( C C 1 1 0 1 )
仪往 往 不 能 安 装 在 更 为 合 适 的位 置 。为 此 ,本 文 提 出一 种风 速仪 的改进 方 案 。
2 系统组成原 理
整 个 系 统 由 风 速 采 集 系统 和 无 线 接 收 系 统 2
部分 组 成 。
2 . 1 风 速采 集 系统
中对风 速仪 的要求 是 :9 . 7 . 6 . 1 . 1对 于 室外 作 业 的 高 大起 重 机 应 安 装 风 速 仪 ,风 速 仪 应 安 装 在 起 重
图 1 风速 采 集 系统 框 图
械定期检验规则 》对 风速仪的要求是 :检查 起升
高度 大 于 5 0 I n的 露 天 工 作 起 重 机 是 否 安 装 风 速 2 . 2 无 线接 收 系统
仪 ,并 且 是 否 安 装 在 起 重 机 顶 部 至 吊具 最 高 位 置
问的不 挡 风 处 ,当风 速 大 于 工 作 极 限 风 速 时 ,是
传统的风速仪是将 风速传感器输 出 的脉 冲信 号直接通过 电缆传输 给显示仪器进行处 理 ,为了 保证信号在传输 过程 中不会衰减 ,采用 的是带 屏 蔽层的专用 l 2芯 电缆。由于是专 用 电缆 ,所 以, 在安 装 过 程 中风 速 仪 的安 装 位 置 受 到 了 限 制 ,特 别是对于一些 司机 室随小车运动 的起重 机 ,风速

CC1101中文资料

CC1101中文资料

单片低成本低能耗RF收发芯片应用z极低功率UHF无线收发器z315/433/868和915MHz ISM/SRD波段系统z AMR-自动仪表读数z电子消费产品z RKE-两路远程无键登录z低功率遥感勘测z住宅和建筑自动控制z无线警报和安全系统z工业监测和控制z无线传感器网络产品介绍CC1100是一种低成本真正单片的UHF收发器,为低功耗无线应用而设计。

电路主要设定为在315、433、868和915MHz的ISM(工业,科学和医学)和SRD(短距离设备)频率波段,也可以容易地设置为300-348 MHz、400-464 MHz和800-928 MHz的其他频率。

RF收发器集成了一个高度可配置的调制解调器。

这个调制解调器支持不同的调制格式,其数据传输率可达500kbps。

通过开启集成在调制解调器上的前向误差校正选项,能使性能得到提升。

CC1100为数据包处理、数据缓冲、突发数据传输、清晰信道评估、连接质量指示和电磁波激发提供广泛的硬件支持。

CC1100的主要操作参数和64位传输/接收FIFO(先进先出堆栈)可通过SPI接口控制。

在一个典型系统里,CC1150和一个微控制器及若干被动元件一起使用。

CC1100基于0.18微米CMOS晶体的Chipcon的SmartRF 04技术。

主要特性z体积小(QLP 4×4mm封装,20脚)z真正的单片UHF RF收发器z频率波段:300-348 MHz、400-464 MHz 和800-928 MHzz高灵敏度(1.2kbps下-110dBm,1%数据包误差率)z可编程控制的数据传输率,可达500kbpsz较低的电流消耗(RX中15.6mA,2.4kbps,433MHz)z可编程控制的输出功率,对所有的支持频率可达+10dBm z优秀的接收器选择性和模块化性能z极少的外部元件:芯片内频率合成器,不需要外部滤波器或RF转换z可编程控制的基带调制解调器z理想的多路操作特性z可控的数据包处理硬件z快速频率变动合成器带来的合适的频率跳跃系统z可选的带交错的前向误差校正z单独的64字节RX和TX数据FIFOz高效的SPI接口:所有的寄存器能用一个“突发”转换器控制z 数字RSSI 输出z 与遵照EN 300 220(欧洲)和FCCCFR47 Part 15 (美国)标准的系统相配 z 自动低功率RX 拉电路的电磁波激活功能z 许多强大的数字特征,使得使用廉价的微控制器就能得到高性能的RF 系统 z 集成模拟温度传感器z 自由引导的“绿色”数据包 z 对数据包导向系统的灵活支持:对同步词汇侦测的芯片支持,地址检查,灵活的数据包长度及自动CRC 处理 z 可编程信道滤波带宽 z OOK 和灵活的ASK 整型支持 z 2-FSK ,GFSK 和MSK 支持z 自动频率补偿可用来调整频率合成器到接收中间频率z 对数据的可选自动白化处理z 对现存通信协议的向后兼容的异步透明接收/传输模式的支持 z 可编程的载波感应指示器z 可编程前导质量指示器及在随机噪声下改进的针对同步词汇侦测的保护 z 支持传输前自动清理信道访问(CCA ),即载波侦听系统z 支持每个数据包连接质量指示z1 缩写词资料中用到的缩写词如下: 2-FSK 2进制频率转换按键 ADC 模数转换器 AFC 自动频率补偿 AGC 自动增益控制 AMR 自动仪表读取 ASK 振幅转换按键 BER 位误差率CCA 清理信道评估 CRC 循环冗余检查EIRP 等价等方性的辐射功率 ESR 等价串联阻抗 FEC 前向误差校正 FIFO 先进先出堆栈 FSK 频移键控GFSK 高斯整形频率转换键控 IF 中间频率LBT 发送之前侦测 LNA 低噪声放大器 LO 局部振荡器LQI 链接质量指示器MCU 微控制器单元 MSK 最小化转换按键 PA 功率放大器 PCB 印制电路板 PD 功率降低PQI 前导质量指示器 PQT 前导质量门限 RCOSC RC 振荡器 RF 电磁波频率RSSI 接收信号长度指示器 RX 接收,接收模式 SAW 接口水波 SNR 信噪比SPI 连续外围接口 TBD 待定义TX 发送,发送模式 VCO 电压控制振荡器WOR 电磁波激活,低功率拉电路 XOSC 石英晶体振荡器 XTAL 石英晶体目录1 缩写词 (2)2 工作条件 (6)3 电气规范 (6)4 常规特性 (7)5 RF接收环节 (8)6 RF传输环节 (9)7 石英晶体振荡器 (9)8 低功率RC振荡器 (10)9 频率合成器特性 (10)10 模拟温度传感器 (11)11 直流特性 (11)12 重启功率 (11)13 引脚结构 (12)14 电路描述 (13)15 应用电路 (14)16 结构配置概述 (15)17 配置软件 (16)18 4线串行配置和数据接口 (17)18.1 芯片状态位 (17)18.2 寄存器访问 (18)18.3 命令滤波 (18)18.4 FIFO访问 (18)18.5 PATABLE访问 (19)19 微控制器接口和引脚结构 (20)19.1 配置接口 (20)19.2 常规控制和状态引脚 (20)19.3 可选通信控制特性 (21)20 数据率设计 (21)21 接收信道滤波带宽 (21)22 解调器,符号同步装置和数据决定 (22)22.1 频率便宜补偿 (22)22.2 位同步 (22)22.3 字节同步 (22)23 数据包处理和硬件支持 (23)23.1 数据白化 (23)23.2 数据包格式化 (23)23.3 接收模式下的数据包滤波 (25)23.4 传输模式下的数据包处理 (25)23.5接收模式下的数据包处理 (25)24 调制格式化 (26)24.1 频率转换按键 (26)24.2 相位转换按键 (26)24.3 振幅调制 (26)25 已接收信号质量和连接质量信息 (26)25.1 前导质量门限(PQT) (26)25.2 RSSI (26)25.3 载波感应(CS) (27)25.4 清理信道访问(CCA) (27)25.5 连接质量指示(LQI) (27)26 交错前向误差校正 (27)26.1 前向误差校正(FEC) (27)26.2 交错 (28)27 通信控制 (29)27.1 开启顺序功率 (29)27.2 晶体控制 (30)27.3 电压调节控制 (30)27.4 主动模式 (30)27.5 电磁波激活(WOR) (31)27.5.1 RC振荡器和定时 (31)27.6 定时 (32)27.7 RX终止定时器 (32)28 数据FIFO (33)29 频率控制 (34)30 VCO (34)30.1 VCO和PLL自校准 (34)31 电压调节 (34)32 输出功率调节 (35)33 晶体振荡器 (36)34 天线接口 (36)35 常规用途/测试输出控制引脚 (37)36 异步和同步连续操作 (38)36.1 异步操作 (38)36.2 同步连续操作 (39)37 配置寄存器 (39)37.1配置寄存器详情-休眠状态下带保存值的寄存器 (43)37.2配置寄存器详情-休眠状态下失去控制的寄存器 (53)37.3状态寄存器详情 (54)38 安装描述(QLP20) (56)38.1 推荐安装PCB设计(QLP20) (57)38.2 安装发热特性 (57)38.3 焊接信息 (57)38.4 盘规格 (57)38.5 载波带和轴规范 (57)39 分类信息 (58)40 总体信息 (58)40.1 文件历史 (58)40.2 产品状况定义 (58)40.3 不予承诺的内容 (58)40.4 商标 (58)40.5生命支持政策 (59)41 地址信息 (60)1 绝对最大等级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违反表1给出的绝对最大等级。

基于CC1101的无中心数字对讲机设计

基于CC1101的无中心数字对讲机设计

基于CC1101的无中心数字对讲机设计
韦建超;陈向东;陈冠;蔡镔
【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
【年(卷),期】2009(17)6
【摘要】基于射频收发器CC1101,单片机(MCU)MSP430F149和DSP
TMS320VC5509A,设计了一种无中心数字对讲机.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各个模块的器件选型和电路设计,MCU部分的软件设计以及CC1101的编程要点.【总页数】3页(P1-3)
【作者】韦建超;陈向东;陈冠;蔡镔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Wimax的无中心分布式系统设计 [J], 吴林印
2.基于CC1101和TMS320 VC5509A的数字对讲机设计与实现 [J], 杜灿龙;王尚波
3.基于协议无感知转发技术的信息中心网络:设计、实现与应用 [J], 汪强;葛俊强;常坤;王小东;田野
4.一种基于主题的无中心节点订阅发布系统设计 [J], 孙艳英
5.基于CC1101和TMS320VC5509A的数字对讲机设计与实现 [J], 杜灿龙;王尚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无线传输系统结构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微处理器设计 微处理器选用 STC 公司最新第六代加密型 CPU——
STC12C5A60S2 单片机。该单片机将大量的外围模块整合到 单片机内,包括看门狗、两个串行通讯口(UART0、1)、 一个 SPI 口、一个 10 位 A/D 转换器、基本定时器(Basic Timer)等,同时具有 60 kB 的 ROM 和 1280 B 的 RAM,处理 速度比普通的 8051 快 8~12 倍,足够满足系统要求,且该 单片机具有简单实用、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功耗低等 特点[5]。STC12C5A60S2 单片机外围电路如图 2 所示。
void SpiInit(void) {
CSN=1; CSN=1;
SPCTL=0xd0;
//CPHA=0,CPOL=0
SPSTAT=0xc0; //清0标志位SPIF和WCOL
}
3.4 CCll01初始化 在上电之初,CCllO1处于默认状态,需要对相应的寄
存 器 进 行 设 置 才 能 工 作 。 CCll01 有 40 多 个 寄 存 器 需 要 配 置 , 其 决 定 了 CCll01 的 工 作 模 式 , 具 体 配 置 可 以 参 照 CCll01的详细参考资料。在设置寄存器值时,使用SPI接口 通信,该程序涉及单片机的SPSTAT、SPDAT等寄存器。首先 把欲配置的寄存器的地址或数据写入数据寄存器SPDAT中, 当检测到SPSTAT寄存器的SPIF位为高时,即数据寄存器已 空,数值发送完。参照上面提到的寄存器读写方式,可以 依次对CCll01内部寄存器进行配置。完成一个CC1101寄存 器设置的程序为:
图5 总体流程 43
3.2 无线通信协议 该系统将每辆车视为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都是对等的,
即每个节点是交替进入发送状态和接受状态的。在某段时间 内,A节点采用广播方式广播数据,此时,B节点发生中断并 接收数据,直到该数据通信结束;之后,发送节点和接受节 点状态交换,即是,B节点开始广播数据,A节点发生中断并 接受数据,以此继续下去。各发送节点采用不同的时间延迟 来间隔发送数据。通信协议格式如图6所示。
图6 通信协议格式 长度:字头+长度+数据+校验,系统设为 21; 数据:系统中需要传输节点的经纬度、速度以及航向 等数据,预留 18 个字节; 校验:字头+长度+数据的累加,系统设为 0xAB。 3.3 系统初始化及SPI口初始化 系 统 上 电 之 后 , 可 根 据 需 要 进 行 设 置 。 这 里 需 对 P1 口,P3口用到的引脚状态进行设置。当初始化SPI口时,可 以对SPCTL寄存器和SPSTAT寄存器根据具体要求设置。在这 里,选择主机模式,同步时钟频率为晶振频率的1/8,数据 字的最高位先传送,在时钟上升沿对数据进行采样。 SPI口初始化程序为:
【关键词】车间通信;无线数据传输;动静态性能;STC 单片机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02(2011)12-0042-03
Design on Inter-vehic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CCl101
【Keywords】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static and dynamic properties; STC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0 引言
近年来汽车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无线通信技 术在消费电子的汽车化和更环保、更安全、更方便的驾车 环境的要求下不断应用和发展,尤其是如何能够提高驾车 安全、减少甚至排除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 究课题[1]。而高精度、高可靠性、宽广的监测视角以及高性 价比的防碰撞系统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要。其中的关键问题 是快速、准确计算出汽车行驶的安全距离。而测距的方法 不同就会大大影响车辆的防碰撞控制。因此,这里提出了 一种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时的将车辆行驶数据发送给对方 的系统,从而通过算法得到准确的车间距离[2]。
CHEN Wei, SHI Guo-liang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06, China)
【Abstract】Considering unceasing development of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an inter-vehicle wireless data exchange system is proposed, and a study o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inter-vehicl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module is done. Early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is aimed at using this technology on the vehicle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 This system implements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STC12C5a60S2 and CCll01. The desig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d the work principle of this system are given. The connection module is described emphaticaIly. The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this system is of good performance in static and low-dynamic environment.
究,为其能够在车辆碰撞预警中应用做好前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该系统是以单片机 STC12C5a60S2 为微处理器,基于无线
收发芯片 CC1101 的通信模块系统。对其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其软硬件设计,阐述了通信模块的接口实
现过程,并在硬件测试中验证了所设计的系统在静态及低速动态环境中性能良好。
{
SPDAT=dat;
while(!(SPSTAT & 0x80));
SPSTAT=0xC0;
// SPIF写1清0
return SPDAT;
}
配置寄存器结束之后,CC1101处于等待状态,可以通过
STX和SRX指令使其进入发射或接收状态,进行数据传输。
4 试验结果
测试场景为:天气晴,测试地点为电子信息楼前的马 路上,将系统放在车上,即设置三个节点分别为A、B、C 三点。
通过硬件的测试,验证整个系统静态和低速动态环境 下的实用性。
(1)静态性能 条件为:A、B、C三点都静止,之间相距一定距离。 结 果 : 节 点 间 数 据 传 输 正 确 率 100% , 最 大 延 时 小 于 10 ms,传输距离最大为240 m,通信稳定。因此,静态性 能符合应用要求。 (2)动态性能 条件为:A、B、C都以低速行驶,之间相距一定距离。 结 果 : 节 点 间 数 据 传 输 正 确 率 99% , 最 大 延 时 小 于 100 ms,传输距离最大220 m,通信稳定。因此该系统低速 动态性能较好。
收稿日期:2011-07-27。 作者简介:陈 伟(1987-),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
电子;施国梁(1963-),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 向为嵌入式系统应用与汽车电子。
42
1 总体系统概述
本系统关键技术在于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应用。微功 率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无线通信实用技术, 一般使用单片射频收发芯片,加上微控制器和少量外围器 件构成专用或通用无线通信模块[3],只需根据指令操作就可 实现数据无线传输功能。
2011 年第 12 期,第 44 卷 总第 240 期
通信技术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Vol.44,No.12,2011 No.240,Totally
基于CC1101的车间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陈 伟, 施国梁
(苏州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摘 要】针对无线通信技术在车间通信方面的不断发展,提出了一种车间无线数据交换系统并对其动静态性能做出研
800~928 MHz 的其他频率。CCl101 集成了一个高度可配置 的调制解调器,支持不同的调制格式,其数据传输率最高 可达 500 kb/s。通过开启集成在调制解调器上的前向误差 校正选项,能使性能得到提升。在发射状态下,其发射功 率可编程调节,其最大发射功率达到+10 dBm,且接收灵敏 度可达-110 ll01 通过对 4 线 SPI 接口(SI,SO,SCLK 和 CSn)和 GDO2 测试接口的配置进行工作。SPI 接口是一种 同步串行通信接口,CSn 是芯片选择引脚,当该引脚为低电 平时,SPI 接口可以通信,否则不能通信。SI 和 S0 为数据 传输引脚,SI 为数据输入,SO 为数据输出。SCLK 为同步时 钟,在时钟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数据被写入或读出;若信道 中有数据,GDO2 脚电平跳变[7]。
void SpiWriteReg(char addr, char value)
{
CSN = 0;
while (MISO);
SpiComm(addr);
//写地址
44
SpiComm(value);
//写入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