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技部网站NQI资料
(2024版)科 技 查 新 报 告(格式)

依据检出文献的相关程度分国内、国外两种情况分别依次列出;
对所列主要相关文献逐篇进行简要描述(一般可用原文中的摘要或利用原文中的摘要进行抽提),对于密切相关文献,可节录部分原文并提供原文的复印件作为附录。
十、查新结论
查新结论必须客观、公正、准确、清晰地反映查新项目的真实情况,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查新点是指需要查证的内容要点。
查新要求是指查新委托人对查新提出的具体愿望。一般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希望查新机构通过查新,证明在所查范围内国内外有无相同或类似研究;(2)希望查新机构对查新项目分别或综合进行国内外对比分析;(3)希望查新机构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作出判断;(4)查新委托人提出的其他愿望。
五、查新目的
可分为立项查新、成果查新等。立项查新包括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科研课题开始前的资料收集等;成果查新包括为开展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等。
六、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
本报告中的科学技术要点应当以查新合同中的科学技术要点为基础,参照查新委托人提供的科学技术资料做扼要阐述。
七、查新点与查新要求
本报告中的查新点和查新要求应当与查新合同中的一致。
五、检索结果
六、查新结论
查新员(签字):查新员职称:
审核员(签字):审核员职称:
(科技查新专用章)
年月日
七、查新员பைடு நூலகம்审核员声明
查新员(签字):审核员(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八、附件清单
九、备注
填写说明
一、在填写本报告之前,应当仔细阅读《科技查新规范》的第9部分。
二、查新报告格式说明
本报告采用A4纸,左、右页边距为28mm,上、下页边距为30mm。每栏的大小,可随内容调整。
专利检索报告所需材料

专利检索报告所需材料
专利检索报告所需材料如下:
1.检索依据:专利检索目标的确定,必须有一定的依据,通常是由专利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
这类材料可以是技术交底书、专利申请准备材料,也可以是专利公开文件等。
检索人员依据这些申请材料述及的技术主题、创新要点及其权项中所限定的技术方案确定检索目标,在明确“查什么”的前提下,进行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检索。
2.技术交底书:技术交底书是用户提交的在专利申请文件形成前描述发明技术初步构思或初定技术方案的一种技术性文件。
申请人向专利检索人员提供技术交底书,就是让检索人员明确其打算申请专利的发明的初步构思,了解发明的创新内容,把握检索目标,提炼主题词,完成检索,最后选定与发明申请相关的对比文献。
这一系列操作,都是以发明人提供的这种技术交底书为基础的。
美国国家生物科技信息中心数据库资源doc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01, vol.29, No.1 11-16Database resources of the National Center for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David L. Wheeler*, Deanna M. Church, Alex E. Lash, Detlef D. Leipe, Thomas L. Madden, Joan U. Pontius, Gregory D. Schuler, Lynn M. Schriml, Tatiana A. Tatusova, Lukas Wagner and Barbara A. Rapp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uilding 38A, 8600 Rockville Pike, Bethesda, MD 20894, USAReceived October 3, 2000; Accepted October 4, 2000.美国国家生物科技信息中心数据库资源[文摘]:美国国家生物科技信息学中心(NCBI)除维护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外,还能提供链接于NCBI网站的其他多种生物数据库的检索和分析服务。
NCBI 数据检索资源包括 Entrez , PubMed , LocusLink 和Taxonomy Brower。
数据分析资源包括BLAST, Electronic PCR,OrfFinder, RefSeq, UniGene, HomoloGene, Database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dbSNP), Human Genome Sequencing, Human MapViewer,GeneMap’99, Human–Mouse Homology Map, Cancer Chromosome Aberration Project (CCAP), Entrez Genomes, 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COGs) database, Retroviral Genotyping Tools, Cancer Genome Anatomy Project (CGAP), SAGEmap, 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 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OMIM), the Molecular Modeling Database (MMDB) and the Conserved Domain Database (CDD).为了使专业数据的检索更加便捷,BLAST兼容多种数据格式。
主题数据库建设数据资源调查和资源框架设计方法

三、主题数据库建设任务和分工 (一)主题数据库建设总体任务
图 1、主题数据库建设总体任务
(二)任务分工 1、主题数据库建设相关者 主题数据库规划设计涉及到总体组和各数据中心的资源、标准和平台组工作。 2、任务分工 资源组:资源调查和组织框架设计(语义关联性) 标准组:信息标准化(数据元和术语标准) 平台组:获取、加工、存储(数资源框架设计方法
概述 一、基本概念
1、科学数据资源 科学数据资源是指科技活动或通过其它方式所获取到的反映客观世界的本 质、特征、变化规律等的原始基本数据,以及根据不同科技活动需要,进行系统 加工整理的各类数据集,用于支撑科研活动的科学数据的集合。 2、主题 主题为围绕着某一项特定任务或活动进行数据规划和设计时,对其内容进行 的系统归纳和描述。通常数据集主题应具有划分性和层级性,划分性是指主题间 可通过不同的命名,将相同属性的主题归并在一起形成相同的类,将不同属性的 主题区分开形成不同的类;层级性是指主题可被划分成若干子主题或子子主题。 3、主题数据库资源对象 具有特定主题的最小标识单元数据集。 4、主题数据库资源框架 为产生主题数据库资源分类。 5、主题数据库 通过特定资源框架组织的数据集集合。在一定的范围内,各数据集间具有语 义(概念语义层)或语法(物理数据模式)一致性。
获取加工存储数据模式一致性主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资源资源资源资源建设建设建设建设任务分解任务分解任务分解任务分解资源调查和分析资源调查和分析资源调查和分析资源调查和分析图3主题数据库资源规划和建设任务资源框架设计资源框架设计资源框架设计资源框架设计图4主题数据库资源框架设计任务主题数据库建设科学数据资源调查主题数据库建设科学数据资源调查主题数据库建设科学数据资源调查主题数据库建设科学数据资源调查和分析和分析和分析和分析方法方法方法方法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根据科技部对科学数据共享术语定义科学数据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技活动中所产生的原始性基础性数据以及按照不同需求系统加工的数据产品和相关信息
科技创新相关资料汇编

科技创新相关资料汇编科技创新是指通过运用新的技术、知识和方法,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和影响力的新产品、服务或流程的过程。
它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提高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资料汇编,以供参考:1.《科技创新指数报告》(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Reports):由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和欧洲商学院等机构联合主办的全球性科技创新指数报告。
每年发布一次,涵盖世界各国科技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科技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数据和分析。
2.《中国科技创新白皮书》(White Papers on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由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关于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报告。
包括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科技创新产业链、人才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和展望。
3.《创新商业模式:科技创新的新路径》(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The New Path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由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等机构合作出版的一本关于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书籍。
介绍了一些创新企业如何通过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实现科技创新和商业化的成功案例。
4.《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的科技创新》(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Driv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由国际电信联盟等机构合作出版的一本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科技创新的书籍。
介绍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如医疗健康、城市管理、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和创新案例。
5.《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一个新的道德和伦理问题》(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New Moral and Ethical Issue):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合作出版的一本关于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书籍。
《国家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医药共享网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2008年度工作.

《国家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医药共享网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2008年度工作总结与2009年度工作任务分配会议》会议纪要----------------------------------------------------------------------------------- 地点:贵州雷公山双庆国际大酒店时间:2009年4月9日-2009年4月10日参加人员:崔蒙所长,朱冬生书记,李海燕副所长,尹爱宁主任,李园白副主任,及各分中心代表,各专题负责人,共计约64人,36家单位。
主持人:朱冬生书记记录人:徐慧会议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会议承办单位:贵阳中医学院------------------------------------------------------------------------------------------------------- 会议第一天,主要内容是由崔蒙所长对中医药科学数据发展做展望发言及各分中心代表及总中心代表进行2008年工作总结发言。
首先,朱冬生书记致开幕词,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肯定了过去一年开展的工作,并对新一年工作予以热情展望。
崔蒙所长做大会发言,对贵阳医学院的庄处长、王馆长等大力协作工作,各单位多学科多领域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
崔所长、朱书记、李所长等各与会代表进行自我介绍。
崔所长就中医药科学数据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下一步工作进行大会发言。
机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中医药信息学被列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下属二级培育学科。
数据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
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转化日益显示出重要意义。
以此为基础对图书馆学科等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科学数据平台由项目向基地发展。
我们已有数据库被认可程度不是很高,数据还没有发挥出作用。
现有工作不是很扎实。
队伍稳定性不够,专业性也存在一定问题。
下一步工作主要包括:提高数据质量。
科技资源共享 科技资源信息集成规范-最新国标

科技资源共享科技资源信息集成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科技资源信息集成的元数据要求、信息集成参考模型、功能模块要求和工作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科技资源共享和服务活动中的元数据信息集成。
本文件中的科技资源信息为科技资源元数据信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0522 科技平台元数据标准化基本原则与方法GB/T 30523 科技平台资源核心元数据GB/T 32843 科技平台科技资源标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科技资源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是指从事现代科技服务和科技活动所需的资源,包括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研究实验基地、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图书文献、科技成果以及科普资源等。
3.2科技资源信息 in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科学活动或科技知识的信息载体,包括结构化的数据,如标准的科技资源元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如科技文档、科技文献等。
3.3科技资源元数据 metadata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是指科技资源信息的数据,用来描述科技资源的内容、特征和属性,是高度结构化的数据,是信息组织和管理的基础。
3.4科技资源目录 catalo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是指符合一定标准格式的、用于描述科技资源的数据或信息,一般从科技资源的名称、来源、版权所有人、领域分类、内容简介、服务机构、服务方式等方面,对科技资源进行简明但较为全面的描述,主要用于科技资源的检索和发现。
科技成果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清单

T/TMAC XXX-2019
14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科技成果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清单
D.1 立项任务书或者合同书。
D.2技术研究报告(包括技术方案论证、技术特征、总体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技术成熟程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推广应用的条件和前景、存在的问题等基本内容)。
D.3 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包括原始记录)。
D.4设计与工艺图表。
D.5 质量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视情而定)。
D.6 国内外同类技术的背景材料和对比分析报告,以及国家科技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局)认定的,有资格开展检索任务的科技信息机构出具的检索材料和查新结论报告。
D.7 用户使用情况报告。
D.8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及证明材料。
D.9 涉及污染环境和劳动安全等问题的科技成果,需有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报告或证明。
D.10 准确的完成单位(不包括一般试制加工单位及一般协作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员名单(按解决该项成果技术问题所做贡献大小排序)。
D.11 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具备的其他文件。
注:上述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的内容应必须真实可靠,引用文献资料和他人技术应必须说明来源,材料文件应打印,装订整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第三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第九章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
五、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
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加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科研试剂、创新方法等保障研究开发的科研条件建设,夯实科技创新的物质和条件基础,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
强化重大科研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制与开发,推动科学仪器设备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研究;强化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研究,支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技术研发,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加强实验动物品种培育、模型创制及相关设备的研发,全面推进实验动物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国产科研用试剂研发、应用与示范,研发一批填补国际空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研用试剂,不断满足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和高端检测领域的需求;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数字化保存、信息挖掘、语义揭示、知识计算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二、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一、2015年工作亮点
1.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进展。
2015年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质检总局充分发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深入研究约束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参与研究审议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议题,积极主动
参与各项政策制定和落实。
参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重大任务部署和政策制度设计。
在这些重要文件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融合、支撑稳增长并引领未来等方面的作用。
3. 项目顶层设计取得突破。
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共同提出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包括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构成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并认为是保障经济社会有序运行的技术规则,是促进科技创新的技术桥梁,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为把我国质量技术基础推进到更高技术阶段,我局配合科技部等15个部委,组织专家认真分析提出"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并顺利通过特邀咨评委员会分组评议,成为优先启动的专项之一。
三、科技日报:“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指南解读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民生等国家重大需求,突破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的NQI技术瓶颈。
”重点专项指南编写组成
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汤万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汤万金介绍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三个转变”,李克强总理提出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
国家质量基础(NQI)是国际通行的提法,由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包括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构成。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NQI技术总体水平处于从“跟跑”向“并跑”过渡阶段,部分领域到达国际领先水平。
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国际互认校准测量能力仅为美国的53%,我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仅占ISO/IEC国际标准总量的0.7%,部分领域检测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质量评价准确性和可靠性差,认证认可定量评价技术落后,新兴领域的NQI技术供给还存在大量空白,NQI研究系统性不强、协同性不够,整体技术解决能力不足,急需统筹科技资源,找准制约我国国家质量基础发展的共性关键问题,开展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实施的科技研发活动。
这一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我国国家质量基础技术能力升级换代,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并跑,部分项目实现领跑。
研制计量标准和精密测量装置100-120 台/套、国家标准物质500-600项;研制国际标准200项以上,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比例由0.7%提升到1.5%,推动100余项中国标准“走出去”;研制基础通用和产业共性国家标
准1000余项;填补重点领域检验检测新方法和核心技术300 项、新装置51台/套、诊断产品70种;建立6 套国际或区域领先的认证认可技术方案;形成 5 套以上“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夯实质量强国战略技术基础,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升。
汤万金说,围绕这一目标,按照一体化、全链条设计的要求,该重点专项围绕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和典型示范应用四个方向设置11个重点任务: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开展计量技术研究,设置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新领域计量基标准等3个任务;在共性技术研究方面,设置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基础公益检验检测技术、基础认证认可技术等
7个任务;在典型示范应用方面,设置示范领域“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一体化解决方案1个任务,并明确了分年度任务安排和各项任务的具体考核指标。
专项2016年任务总体部署按照“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基础较好协调一致”3个基本原则确定,重点研究应对国际单位制变革的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定、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等领域关键计量技术,重点研究基础性、公益性和重点产业急需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技术,以及开展NQI技术在典型领域的集成示范应用。
2016年启动49个研究方向,任务覆盖量及产出指标均占专项总任务和总目标的30%左右。
指南任务结构和考虑保持一致,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在实施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各项研究任务的具体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体现全链条、一体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