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活动断层研究方法

城市活动断层研究方法
城市活动断层研究方法

城市活动断层研究方法

摘要:活动断层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指出了城市活动断层的特点和难点,简要介绍了城市活动断层的各种方法,包括地质地貌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和遥感解译方法等,并探讨了防御城市活动断层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城市活动断层研究方法防御措施

1 研究意义

活动断层作为构造地质学的术语是本世纪初由Lawson、Wood、Wilis和李四光等先后提出的,将第四纪(240万年)以来,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运动以后再次有过活动或者新产生的断层称为活动断层[1]。

城市活动断层与地震灾害,常常带来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城市地震的元凶往往就是隐伏在城市地下的活动断层。活动断层与地震灾害之间密切的联系,要求我们尽快加强对城市活动断层的探测和研究,科学地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和合理有效地抗震设防、减轻地震对城市造成的破坏和损失。这对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2 特点和难点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目的是准确查明地表附近活动断层的空间分布,确定深部延伸情况,揭示地下介质的特性和深部构造环境,为活动

断层封闭性的研究方法

断层封闭性的研究方法 陈晶地质11-7班 2011010949 摘要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断层封闭性研究方法概括为定性评价方法及定量或半定量评价方法,并就大量方法中的地震资料评价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定性评价方法中包括岩性配置识别法、断层活动性分析、声波时差分析法、物化性质指示法、油水界面分析法、流体包裹体、断裂带填充物七种,定量或半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断层封堵系数法、地震速度谱识别法、断层压力计算法、地球化学分析法、断层面泥岩涂抹分析法、连通概率综合评价、逻辑信息法七种。 关键字断层封闭性定性评价定量或半定量地震资料评价 1 引言 所谓断层封闭性是指断层面或断裂带对地层流体封堵并阻止流体渗流的能力。断层封闭性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地质问题,它不仅受断层的力学性质、断面承受应力状况、断层剪切带、泥岩玷污带、断层两盘储层排驱压力、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断层两盘地层产状配置关系和断层活动时期与油气运移聚集期的配置等多种地质条件制约,而且受构造演化史、应力场演化史、盆地充填史制约探讨各种评价断层封闭性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2 定性评价方法 2.1 岩性配置识别法 岩性配置是经典断层封闭性研究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地层埋藏较浅、断层力学性质为张性或张扭性、断层断距较小时,及断裂带厚度一般较薄或不能连续分布,导致断层两侧岩石直接相遇时,其岩性配置对断层封闭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当断层两盘砂岩与泥岩对接时,断层封闭性好;当砂岩与砂岩对接,且有相同或相近的排驱压力时,断层封闭性差;当断层两侧接触的砂岩具有不同排驱压力时,断层的封闭程度取决于封堵砂岩的排驱压力与储集层的排驱压力差。目前,常用砂岩百分比含量、砂岩连通率以及Allan断面图来研究岩性配置情况。 2.2 断层活动性分析 据相关研究成果, 断层在静止状态下以封闭作用为主, 在活动期以开启作用为主。同时, 应用断层埋藏史、演化史, 结合区域构造的演化, 构造活动的大小程度、时间与油气的运聚关系等, 评价断层的封闭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断层破碎带专项施工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文件备案编号:) 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断层破碎带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⒈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⒉铁道部《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⒊铁道部《铁路隧道设计规范》10003—2005。 ⒋朔州至准格尔线六狼山隧道设计图、施工图。 ⒌六狼山ZSKZ-1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准朔铁路六狼山特长隧道全长15175m,单线隧道,进口里程为改DK20+575,出口里程为改DK35+750。进口至改DK35+450以14%的坡度上坡,改DK35+450至出口以9%的坡度上坡。翼墙式洞门,隧道最大埋深为443m。 为开辟施工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隧道设5座斜井,斜井共长4650.8m,其中1#斜井长557.1m、3#斜井1116.67m、4#斜井1396.11m、5#斜井1068.86m、6#斜井512.56m。1#斜井为双车道斜井,其余斜井为单车道斜井。1#、4#斜井在施工完毕后改做紧急出口,用于隧道发生灾难是的逃生疏散通道。3#、5#、6#斜井在正洞施工完毕后,整理好斜井内排水系统后封堵。 隧道正洞Ⅱ及围岩占22.1%、Ⅲ级围岩占29.1%、Ⅳ级围岩占23.6、Ⅴ级围岩占25.2%。围岩级别变换频繁,施工方法需频繁转换。

隧道经过三个断层带,围岩破碎,节理发育。其中改 DK24+887~DK24+937段、DK27+025~DK27+145段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3斜0+60~3斜1+10段、4斜8+04~4斜9+60段、5斜6+65~5斜7+15段、5斜8+93~5斜9+38段、6斜0+57~6斜0+80段洞身通过断层破碎带,围岩很破碎。岩性主要为片岩、页岩、砂岩且夹薄层泥灰岩,节理、层理及裂隙发育,层面交错,风化严重,呈压碎状态,致使围岩自稳能力差,极易发生坍塌事故,成型困难。 为保证隧道正洞或斜井在通过围岩断层破碎带时的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三、施工方案 1、台阶法开挖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施工生产能力,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不(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立足于各工序间协调统一,措施得当,快速通过破碎带。在拱部超前小导管或者管棚注浆预结围岩的保护下,根据断层破碎带与隧道的位置关系,采用全断面或台阶法开挖。当采用台阶法开挖时,正洞及双车道斜井采用三步台阶法进行施工,单车道斜井采用两步台阶法施工。在破碎带围岩风化严重至几乎没有自稳能力的情况下,采用中留核心土,周边采用风镐环形开挖,待环形开挖完成并初期支护后,再用挖掘机开挖核心土部分。 下断面施工采用分部开挖法,先行开挖中槽,再左右交错开挖马口,接下部钢架。施工均遵循“随挖、随接、随喷”的原则。如图1、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述地域特色给城市设计带来的影响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6年月日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目录摘要.............................................................................................Ⅲ关键词...........................................................................................Ⅲ 1.引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 1.3 论题的阐述..................................................................................2 2.城市的地域特色及 现实问题........................................................................3 2.1城市地域特色的 形成...........................................................................3 2.2城市地域特色的现 实问题.......................................................................3 2.2.1城市面貌的紊乱与 相似.....................................................................3 2.2.2传统历史街区的破坏.......................................................................3 2.2.3攀比与跟风现象严重.......................................................................3 2.3城市地域特色问题的形 成原因分析...............................................................4 2.3.1科学技术的发展打 破了地域的限制...........................................................4 2.3.2经济利益的驱

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 措施正式版

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 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 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大小不 同的断层,在断层附近,煤层变软、倾角 变化、淋水增大、顶板比较破碎,在工作 面过断层期间应严格执行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 遇断层时,必须加强断层带的支护密度,将断层带的柱距缩小至500—600mm. 2.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酌情在切顶线一排棵棵打上戗柱或戗棚加强支护,必 要时在第二排柱上打戗柱加强支护,戗柱

要迎着顶板来压的方向戗(正、反、斜戗均可。 3. 必须严格加强断层带及破碎带的顶板插背,顶上小板必须插背完好,顶板破碎时,顶上小板必须插背严实,出现顶空必须用大料插背接顶,严禁顶空。 4. 断层及破碎带打眼放炮时只能采用密打眼(眼距为600--700mm),少装药(每个炮眼装1-2个药卷),放小炮(一次最多起爆顶、底各四个装药眼)的方式进行,严禁大面积放炮。 5. 断层及破碎带放炮后必须及时挂支

断层的识别

断层的识别 断层类型很多,规模差别极大,形成机制和构造背景各异,因此,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但是断层研究的首要环节是要识别断层和确定断层的存在。虽然断层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译航卫片、物探图、地质图和有关资料得以确定或推定。但识别和确定断层存在的主要方式是进行野外观测。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断层标志,这些标志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地貌标志(1) 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称为断层崖。盆地与山脉间列的盆岭地貌是断层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实例。 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1.jpg 地貌标志(2) 错断的山脊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规模较大的断裂。

串珠状湖泊洼地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这些湖泊洼地主要是由断层引起的断陷形成的。 泉水的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念青唐古拉南麓从黑河到当雄一带散布着一串高温温泉(右图),是现代活动断层直接控制的结果。 水系特点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构造标志 如果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右下图示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构造强化现象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突然出现狭窄的节理化、劈理化带;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成群产出。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出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后,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2.1 城市设计部分理论简介 2.2 城市社会学等学科对城市空间的研究 2.3 场所 2.4 生态城市的理念和绿色城市的设计 《城市设计概论》 2.1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简介 2.1.1卡米诺·西特2.1.2 凯文.林奇 2.1.3 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2.1.4 波纳 2.1.5 诺伯格.舒尔兹2.1.6 芦原义信 2.1.7 罗杰.特南西克2.1.8 比尔.西列尔 2.1.9 稹文彦2.1.10阿尔多.罗西 2.1.11 黑川纪章 2.1.1卡米诺·西特 卡米诺·西特(Camillo Sitte,1889)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运用艺术原则对城市空间的实体(主要是教堂等)与空间(主要是广场空间)的相互关系及形式美的规律进行的深入的探讨,并通过于19世纪末欧洲工业化城市空间的比较分析,对当时欧洲工业化城市空间的平淡,缺乏艺术感染力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工业化城市空间主要有三个体系和若干他们的变体,即矩形体系,放射体系,三角形体系,变体是这三者混合的产物.从艺术的眼光来看,所有这些都是毫无价值的,没有艺术气息.这些体系除了标准化的街道模式之外一无所成,它们在概念上是纯粹机械性的.在这些体系中道路系统仅仅是交通设施,从来不是服务于艺术目的的工具,它们不具有任何感染力,因为只能从地图上才能看出它们的特征. 卡米诺·西特主要是从视觉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感受等角度来探讨城市空间和艺术组织原则.卡米诺·西特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骄傲是圆形广场,没有比这更能说明艺术感情的完全缺乏以及对于传统的蔑视的了,而这现代城市规划的特征.当围绕这样一个广场步行时,眼前的景象持续不变,使得人们不能知道自己正确的确切位置.转一个弯就足以使一个陌生人在这种旋转木马的广场上无所适从,迷失方向. 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是基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中,各实体要素之间功能关联及组合关系而得出的,其艺术原则的核心表现在注重整体性,注重关系,注重关联的内在性. 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正如亚瑟·霍尔登(Arthur C.Holden,1945)所言,西特从未体验过摩天大楼.他未必曾经想到过我们的城市有朝一日会为高层的巨大体量所充塞. 2.1.2 凯文·林奇 凯文·林奇是从探求城市的形念,结构和组织开始的,《关于对城市满意情况的记录》(Notes on City Satisfaction,1953)是1952~1953年间他在欧洲考察对于有关城市的理论基础的回答.在《城市的形式》(The Forms of Cites,1954)一文中,他从历史和形态的角度对城市形式的不同属性进行了探讨,例如城市的大小,密度,特征和模式等. 凯文·林奇的城市美不仅指构图与形式,而是将之分解为人类可感受的城市特征,如易识别,易记忆,有秩序,有特色等.他对于人们对环境的感知与体认有着格外的重视,并认为,好的城市形式也就是这种感知和体认比较强烈的城市形式.林奇1959年发表《城市的意象》一书,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出发,利用居民调查和实地体验的方法,研究使用者认知图式(cognitive map)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从而确定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分析与设计方法. 人对环境的感知,也就是一种格式塔.人总是将感知对象加以组织和秩序化,从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和理解.林奇从市民的认知地图入手,探求城市内在关系的秩序.他调查了美国的三个

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SM-ZD-74109 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技术措 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根据相邻轨道延伸巷实际揭露资料和三维地质资料,该段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为了安全顺利的过断层和破碎带,特编制此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根据相邻轨道延伸巷实际揭露资料和三维地质资料,二水平轨道大巷地质条件相对简单。 二、技术要求: 1、二水平轨道大巷掘进过断层、破碎带,支护必须紧跟迎头。支护前必须挑掉活矸,坚持“敲帮问顶”制度(支护合格后进行出渣)。 2、二水平轨道大巷掘进过断层、破碎带,提前架设的矿用11#工字钢钢棚,钢棚必须用背板加密背实,并用撑拉杆撑拉,使钢棚达到加强支护的要求。 3、二水平轨道大巷掘进过断层,采用三排锚索,菱形网

加钢筋网双网加强支护,先铺设菱形网后铺设钢筋网,适当增加锚索长度。 4、二水平轨道大巷掘进过断层,后续架设钢棚必须清到硬底,严禁将棚腿架设在浮煤、浮矸上;支架帮、顶必须用木板背紧、背牢,背帮背顶材料要紧贴围岩,不得松动或空帮空顶。梁腿接口处的两肩必须加楔打紧;架棚支架之间必须安设牢固的拉杆;支架无歪扭迈步,前倾后仰现象。 5、架设钢棚,必须坚持“支一架掘一架“循环作业方式。 三、架设钢棚专项技术要求: 1、地面挑选架棚装车。 2、棚架入井前地面必须预组装棚架试验,测定组装数据,便于井下安装掌握。 3、二水平轨道大巷架棚前必须搭设作业跳台,架梯作业人员上部作业时必须配有安全带、安全绳,防止坠落。 5、二水平轨道大巷采用棚梁为4000mm,棚腿为2000mm的梯形棚支护。 6、二水平轨道大巷棚架,棚腿间采用拉杆支撑。 7,施工时,架棚支护的操作顺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识别

3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识别 本章重点、难点 ?地层地质年代的确定; ?判读地质年代表; ?认识地质构造的各种类型、地质构造与公路工程的关系; ?节理玫瑰花图的绘制 ?阅读地质图 3.1 地史的基本知识 几个概念的区分: 地史---地壳发展演变的历史叫做地质历史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事件发生(或地质体形成)的时代,是用距今多少年以前来表示,是通过测定岩石样品所含放射性元素确定的; 相对地质年代----地质事件发生(或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由该岩石地层单位与相邻已知岩石地层单位的相对层位的关系来决定的。 一般以应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一、地层的地质年代 地层和岩层的区别: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岩层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是沉积岩的基本单位而没有时代的含意。 地层-在地质学中,把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一套岩层及其上覆堆积物统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 二、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 ◆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一)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序律: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自然的层序总是先老后新(下老上新). 2.标准地层对比法: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岩层特征基本一致。可以以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等特点,作为岩层对比的基础. 但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和不可靠性。 3.层位接触关系对比法:不整合接触就成为划分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4. 生物层序法:化石是确定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 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地壳上升可以形成侵蚀面,然后下降又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这种埋藏的侵蚀面称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之间具有埋藏侵蚀面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不整合接触. (1)角度不整合:埋藏侵蚀面将年轻的、新的、变形较轻的沉积岩同倾斜或褶皱的沉积岩分开,不整合面上下岩层之间有一角度差异。 (2)平行不整合(假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互相平行,但在岩性时代、古生物特征上是不连续的,中间发生过沉积间断。 (3)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互相平行,且在岩性时代、古生物特征上是连续

断层封闭性研究展望

断层封闭性研究展望 从勘探开发不同阶段的断层封闭性、不同类型断层的封闭性、碳酸盐岩和变质岩以及火山岩的断层封闭性等方面对断层封闭性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标签:断层封闭性;不同阶段;不同类型;非碎屑岩 断层在油气运聚过程中究竟起何种作用,关键在于其封闭与开启性。关于断层封闭性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60年代,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断层封闭机理、断层封闭性预测与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但是由于断层封闭性的复杂性,有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 勘探开发不同阶段的断层封闭性评价 断层封闭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在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由于研究对象和现有资料的不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研究对象方面:目前国内外主要侧重于勘探阶段,主要以较大规模的断层为研究对象。而对于油田开发阶段小断层的封闭性研究,还远未引起重视。规模较大的断层,断裂带的厚度也相对较大,此时断层的封闭性与断裂带本身的物性是密切相关的,应注重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研究断层封闭性。而对于小断层而言,应主要考虑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泥岩涂抹及断面应力等因素的影响。 现有资料方面:勘探初期或井少的勘探区,主要依赖地震资料和一些原始地质资料,评价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也可以通过定量模拟的方法,如吕延防等提出的砂泥对接概率的方法;到了勘探中后期以及开发阶段,由于各方面资料都较为丰富,相应的定性定量研究方法也就很多,且已经从单一学科和单一手段走向多学科、多角度研究。除了常用的泥岩涂抹、断面应力、断裂带泥质含量等方法外,在开发初期,可以利用断层两侧油水界面关系判断断层封闭性。在开发的中后期,从动态角度分析出发,利用开发区流体性质、温压系统研究断层封闭性也日益受到重视,根据断层两侧油水井连通情况、生产形势变化和投注聚合物后的一些反应,结合静态资料说明断层的封闭性,使判断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2 不同类型断层的封闭性 断层按照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目前国内外断层封闭性的研究对象大都是正断层,相应的评价方法也都是针对正断层提出的,只有少数涉及到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因为对于由正断层组成的断块来说,一般背斜圈闭不是很发育,这时就需要断层提供封闭,因此研究的重点是封闭程度。但对于逆断层来说,其形成时往往伴随有背斜的产生,可以提供良好的圈闭,断层的封闭性显得不是太重要,开启性反而显得比较重要,可以为油气提供良好的

关于过断层破碎带及说明

甘肃平凉天元煤电化有限公司 关于配煤皮带巷、配煤巷检修通道 过断层破碎带情况说明 甘煤一公司五举矿矿建项目部 编制人:张伟 二零一五年一月二十九日

关于配煤皮带巷、配煤巷检修通道 过断层破碎带情况说明 一、工程概况: 1、配煤皮带巷:设计直墙圆弧拱断面,掘高5.1m,掘宽4.7m,采用锚网索喷支护。巷道设计工程量 ? m。 2、配煤巷检修通道:设计直墙圆弧拱断面,掘高3.2m,掘宽3.2m,采用锚网索喷支护。巷道设计工程量? m。 二、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配煤皮带巷: 截至2015年1月28日,该掘进工作面迎头现已施工至开口前30m 位置 ①开口处断面岩性:受(F1 13°∠60°H=12-20m)断层影响,左帮为 灰黑色泥岩(破碎),迎头断面大部及右帮为灰白色细砂岩。 (详见断面图1) ②施工至开口前15m位置时,迎头全断面已过渡为灰黑色泥岩(破碎), 灰白色细砂岩消失。(详见断面图2) ③开口(15-30m)位置,迎头全断面均为灰黑色泥岩,与(断面图2) 所示岩性完全一样。预计剩余施工巷道均受该断层破碎带影响。 ④受该断层影响,开口(0-15m)范围内顶板分散出水点有淋、滴水现 象,出水量小于1m33/h,对巷道施工影响很小;开口(15-30m)范围内顶板无淋、滴水现象发生。

⑤经地质技术员现场实测,目前迎头施工方向岩层倾角约52左右°。 2、配煤巷检修通道: 截至2015年1月28日,该掘进工作面迎头现已施工至开口前9 m 位置。 ①开口处断面岩性:,迎头全断面均为灰黑色泥岩(破碎)。 (详见断面图3)。 ②受(F2 111°∠65°H=9-12m)断层影响,施工至开口前5m,左帮开 始出现灰白色细砂岩,断面大部及右帮仍以灰黑色泥岩(破碎)为主。 (祥见断面图4) ③开口(5-9m)位置,左帮灰白色细砂岩逐渐向右帮过渡;至开口9m 位置,左帮灰黑色泥岩已经过渡至迎头断面巷中处,右侧断面及右帮仍为灰黑色泥岩(破碎)。根据该断层走向可知,预计巷道继续向前施工约5m(即开口前14m)将顺利穿过该断层。(祥见断面图5)④受该断层影响,顶板分散出水点有淋、滴水现象,出水量小于1m33/h,对巷道施工影响很小。 ⑤经地质技术员现场实测,目前迎头施工方向岩层倾角约-35°左右° 三、邻近构造情况: 1、(F1 13°∠60°H=12-20m)断层为目前施工巷道揭露主断层,走向N13°,倾角60°,落差12-20m。该断层为逆断层,属压扭性断层,一般起到隔水的作用,不会导通强含水层。

如何识别断层

如何识别及描述断层 断层:断层与节理同属断裂构造,而断层往往是节理的进一步发育所致。或者说,当节理发生位移,两壁有所错动时,即称为断层。断层是野外常见的一种重要地质现象。 野外地质填图时遇到断层,应如何研究呢?首先要确定断层的几何要素,其内容包括下列各点: 1、断层面。所谓断层面,就是两部分岩块沿着滑动方向所产生的破裂面。断层面的空间位置也像地层的层面一样,是由其走向和倾向而确定的。但断层面并非一个平整的面,往往是一个曲面,特别是向地下沿伸的那一部分,产状可以有较大的变化。此外,断层面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是有好几个平行地排列着,构成所谓断层带,又由于断层带上两壁岩层的位移错动,使岩石发生破碎,因此又称为断层破碎带。其宽度达几米、甚至几十米。一般情况下,断层的规模愈大,断层带的宽度也愈大。 2、断盘。断层面两侧相对移动的岩块称为断盘。由于断层面两壁发生相对移动,所以断盘就有上升盘和下降盘之分。在野外识别时,按其位于断层面之上者称上盘;位于断层面之下者称下盘。当断层面垂直时,就无上盘或下盘之分。 3、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相交之线,称断层线。 4、位移。这是断层面两侧岩块相对移动的泛称。在野外观察断层时,位移的方向是必须当场解决的问题之一。特别遇到开矿时,一旦遇到矿脉(或矿层)中断,往往是断层位移所致,需要立即追查。

追查的办法是运用两侧岩层的层序关系来判断或抚摸断层面上的擦痕等来确定。 在野外地质填图时,如何注意断层?怎样研究断层?观察什么内容?此类问题必须熟练掌握,现分述如下:先讨论断层的标志及两盘相对位移问题。 (1)构造(线)不连续。各种地质体,诸如地层、矿层、矿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等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分布方向。一旦断层发生,它们就会突然中断、错开,即造成构造(线)的不连续现象,这是判断断层现象的直接标志。 (2)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这是很重要的断层证据。虽然褶皱构造也有地层的重复现象,但它是对称性的重复;而断层的地层重复却是单向性的。至于地层的缺失,凡沉积间断或不整合构造也可造成,但这两类地层缺失都是区域性的,而断层造成的地层缺失则是局部性的。关键的问题,填图者应对区域内的地层系统及其分布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在填图准备时查阅地层表、剖面、地层柱状图之类)。利用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不仅是判断断层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判断断层两盘相对动向的重要方法,借此还可以确定断层的性质——正断层,还是逆断层? (3)断层面(带)上的构造特征。这是识别断层的直观证据,即在眼前“方寸”之地内所能见到的若干构造现象,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断层擦痕:就是断层两侧岩块相互滑动和磨擦时留下的痕迹,由一系列彼此平行而且较为均匀的细密线条组成,或为一系列相间

断层封闭性研究综述

断层封闭性研究综述 姓名:邓力铭 专业班级:地质工程11-7班 指导老师:蒋有录(教授) 日期:2012/7/18

断层封闭性研究综述 引言 断层既作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也作为油气聚集的遮挡条件,对油气聚集成藏具有双重作用。其封闭性是形成油气藏及控制油气成藏规模的重要因素,控制圈闭油气的多少,油气运移的路径,烃类的纵横向分布,以及油田开发过程中烃类的运动过程。分析断层封闭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各种评价断层封闭性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一、断层封闭原理 断层封闭能力主要取决于断裂带物质及其两侧岩性的排替压力, 即烃类进入水湿岩石的最大孔喉所需的毛管压力[1],其公式为:Pc = 2R cosH/R (1)式中: pc为排替压力, MPa; R 为流体界面张力, Pa;H 为流体浸润角,(b);R为相互联结的粒间孔喉半径,m。而地层中烃类的压力可以通过浮力求得:p=( Qw - Qh )gh(2)式中: Qw 为储层中水的密度,g /cm3; Qh 为储层中烃的密度, g/cm3; g为重力加速度,m / s2; h 为储层中烃柱的高度,m。当pc大于P时, 断层的封闭性好, 能封住储层中的油气; 反之, 则断层的封闭性差, 不能封住储层中的油气。根据流体运移的方向可将断层封闭分为垂向封闭和侧向封闭2种。断层垂向封闭是指油气不能沿断层垂直向上运移, 但可能穿越断层面运移至对置的储集层中。侧向封闭是指油气不能穿越断层面运移到对置的储层中去。

二、断层封闭影响因素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因素很多, 可以分为以下这些方面[2-3]: (1)断层性质 通常断层的倾角越小,区域主应力越大且与断层走向越接近垂直,断层埋深越深,一定程度内断距越大,断层封闭性越好;走滑断层封闭性最好,压性、扭性断层封闭性较好,张性最差; 断层在静止期封闭性相对较好,活动期封闭性差。 (2)断层两盘岩性配置 如果两盘是渗透性地层相对置,则封闭性差; 反之,封闭性好。一般认为,当断层两盘砂岩与泥岩对接时,断层封闭性好。 (3)断层泥岩涂抹 断层活动将塑性层带入断裂带未经研磨、重结晶作用或将岩石研磨成泥状再经过重结晶都可以形成断层泥,导致断层的封闭性。其中泥质含量越高封闭性越好。 (4)断层组合形式 一定面积内,断层条数越多,岩石破碎得越严重,封闭性越差。相同条件下,地垫錾型断层从上到下逐渐收敛,断面摩擦力和压力增大,比地垒型断层封闭性要好。 (5)填充物 断层两盘泥岩含量越高,断裂带填充物泥质含量越高,断裂面压力大于泥质成分塑性变形极限,封闭性越好。此外,地下流体携带的成岩物质胶结成岩以及油气沿断裂带运移中,原油氧化形成固体沥青等均

工作面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北翼采区掘进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大小不同的断层,在断层附近,煤层变软、倾角变化、淋水增大、顶板比较破碎,在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应严格执行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遇断层时,必须加强断层带的支护密度,将断层带的柱距缩小至500~600mm(+2609水平运输大巷要缩至400~500mm). 2、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酌情在切顶线打上戗柱或戗棚加强支护,戗柱要迎着顶板来压的方向戗(正、反、斜戗均可)。 3、必须严格加强断层带及破碎带的顶板插背板,顶上小板必须插背完好,顶板破碎时,顶上小板必须插背严实,出现空顶必须用大料插背接顶,严禁空顶。 4、断层及破碎带打眼放炮时只能采用密打眼(眼距为600~700mm),少装药(每个炮眼装1~2个药卷),放小炮(一次最多起爆顶、底各四个装药眼)的方式进行,或者用十字镐硬挖,严禁大面积放炮。 5、断层及破碎带放炮后必须及时挂支护,并视现场情况酌情每架或隔一打一,打上贴帮柱,打上贴帮柱后方可放下一炮。 6、断层带要分在同一组内作业,并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老工人在该段作业,由一名班长亲自指挥并负责该段的安全质量工作,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立即组织处理。 7、若断层带顶板特别破碎,煤壁片帮,应采用大板或方木配合12#工字钢支架密集支护,间距尺寸不大于400mm,大板只能用来挑顶,严禁用来切顶。 8、断层带卧底(挖水沟)时,一次卧底量以300mm为宜,且打柱时柱头应向煤壁倾斜3~5度,以增加支柱的稳定性。 9、断层带支架、回架等必须设专人观侧,并保证后路畅通无阻。 10、班末班队长安检员和质量验收员必须严格对断层带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若发现不合格品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整改。 11、断层区域必须保证通道畅通,轨道,材料避免堆在三、四排上,防止冒顶掩埋材料。 12、过断层期间,每班必须有跟班人员在现场值班,把好现场安全关。 13、在工作面上、下班交接时,工作面断层带必须重点交接,不得出现一根不合格支架。

皮带顺槽揭露煤层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皮带顺槽揭露煤层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皮带顺槽揭露煤层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措 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编写目的及概述: 3下303皮带顺槽预计L5#测点前方13.4m揭露一条 KF7正断层,断层走向为20°~200°,倾向290°,倾角 85°,落差为4m。掘进一工区要加强掘工作面遇断层时的 顶板、两帮的管理,定期检查顶板、两帮的变化及时进行 加强支护,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为确保过断层、松软破碎 带的安全,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二、施工方法及步骤: 1、在过断层及破碎带时,短掘短支护的方式掘进,掘 进0.8m支护0.8m。若发现顶板有离层或冒落征兆时,必 须及时加强支护。

2、过断层有四种支护方式:锚网喷支护、锚网支护、梯形架棚支护、吊环棚支护。①巷道全部处于岩层中,围岩较完整稳定时,采用拱形封闭锚网支护;②若上覆稳定岩层不在锚杆有效支护区时(锚杆支护区含有泥岩、泥质砂岩等弱强度岩层),则采用金属网加锚杆、锚索配钢筋梯支护,顶板较破碎时在进行初喷加强支护,喷厚不小于50mm,防止岩石风化掉矸。③若顶板不完好、冒落,顶板岩性差,锚杆、锚索不能达到支护强度时,需架棚进行支护,使其达到支护强度。顶板漏矸时及时进行初喷,喷厚不小于50mm,防止岩石风化掉矸。 3、过断层的施工方法:平巷过断层、上、下山坡度(根据煤层坡度,确定巷道坡度)过断层,寻找断失煤层。本巷道采用10°上山过断层,掘进10m与机头硐室贯通。 4、在过断层、松软破碎带顶板易冒落时,必须在拱基

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

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 断层类型很多,规模差别极大,形成机制和构造背景各异,因此,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但是断层研究的首要环节是要识别断层和确定断层的存在。虽然断层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译航卫片、物探图、地质图和有关资料得以确定或推定。但识别和确定断层存在的主要方式是进行野外观测。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断层标志,这些标志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地貌标志(1) 断层崖 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称为断层崖。盆地与山脉间列的盆岭地貌是断层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实例。 断层三角面 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地貌标志(2) 错断的山脊 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 往‘往是规模较大的断裂。 串珠状湖泊洼地 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这些湖泊洼地主要是由断层引起的断陷形成的。 泉水的带状分布 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念青唐古拉南麓从黑河到当雄一带散布着一串高温温泉(右图),是现代活动断层直接控制的结果。 水系特点 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构造标志 如果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右下图示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构造强化现象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突然出现狭窄的节理化、劈理化带;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成群产出。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出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后,其楞角又被磨去形成的。包含透镜体长轴和中轴的平面,或与断层面平行,或与断层面成小角度相交。 在断层带中或断层两侧,有时见到一系列复杂紧闭的等斜小褶皱组成的揉褶带。揉褶带一般产于较弱薄层中,小褶皱轴面有时向一方倾斜,有时陡立,但总的产状常常与断层面斜交,所交锐角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断层岩的发育和较广泛产出也是断层存在的良好判据。 地层标志 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标志 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聚场所,因此,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或带断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层或断裂带存在。一些放射状或环状岩墙也指示放射状断裂或环状断裂的存在。 岩相和厚度标志 如果一个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断层

城市设计理论

人文社会设计理论——阿莫斯.拉波波特 《城市形态的人文方面》(Human Aspects of Urban Form) 他认为“环境认识”(environ-men-tal perception)是人与环境之间的最基本关系;“认知”(cognition)的目的是寻找这些关系的内在规律。城市设计的使命是组织空间构 架去反映市民在这些关系上的需要和价值观。人不单只是环境的“观察者”,而且 是浸淫在环境中的“参与者”。因此,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主动、机动且有系统的关系。 环境信息来自官能(视、听、嗅、触觉、身体动作)。环境认识有三个层面: (1)运 作性(opera-ional)。例如浅淡的颜色能使人松驰,而松驰会带来愉快的感觉。(2) 反应性(responsive)。例如人对黑暗街道的直觉反应是危险。(3)推理性(inferen-ial)。例如一个繁忙的道路交义点会可能增加行人的烦燥。人通过观察、认知和衡量去 找寻环境和意象(im-age)的一致。拉波波特认为人的认知构成有两部份:“心理地图”(mental maps)和“认知构架”(cognitive Schemata)。心理地图是我们用来收集、分析和储藏城市环境信息的工具。它包括:地形、地貌、位置和其相关的功能和 意义。不同的心理地图(市中心、邻里、小区等)在我们的脑海里烙下不同的印象,成为我们的认知构架。因此,我们对城市环境的认识是一个“学习过程”(learning process)。我们把对每一个地方的观感化成心理地图。这些心理地图的总和和它 们所组成的认知构架就是我们的环境认识。我们都各自有不同的背景、活动、体 能和需要,因此,我们的环境认识是主观和有价值观的。拉波波特认为一般人对“家”(home)的环境认识是最深刻和重要的,这个“家”是每一个人对自己邻里区的 认识所构成的(每一个人脑里都有多个和多层面的邻里区心理地图,这些心理地 图的总和就是“家”的心理地图)。城市设计者的责任是创造和改变环境去提供适 当的环境刺激。例如在行人区应设计官能“提示”(sensorycues),使行人可以“感 觉”(feel)他们可以任意行走。这些指示包括:颜色、声音、味道、比例和光与热的 对比。设计者应鼓励人与环境的交流,藉此提高环境认识的多样化。拉波波特求 真的态度非常认真。他主张城市规划和设计者要观察所有的环境,而且要作全面 的观察,因为不同阶层、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时间及速度,都能产生不同的观感,不能 一概而论。

煤矿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624-70 煤矿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大小不同的断层,在断层附近,煤层变软、倾角变化、淋水增大、顶板比较破碎,在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应严格执行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 遇断层时,必须加强断层带的支护密度,将断层带的柱距缩小至500—600mm. 2.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酌情在切顶线一排棵棵打上戗柱或戗棚加强支护,必要时在第二排柱上打戗柱加强支护,戗柱要迎着顶板来压的方向戗(正、反、斜戗均可。 3. 必须严格加强断层带及破碎带的顶板插背,顶上小板必须插背完好,顶板破碎时,顶上小板必须插背严实,出现顶空必须用大料插背接顶,严禁顶空。

4. 断层及破碎带打眼放炮时只能采用密打眼(眼距为600--700mm),少装药(每个炮眼装1-2个药卷),放小炮(一次最多起爆顶、底各四个装药眼)的方式进行,严禁大面积放炮。 5. 断层及破碎带放炮后必须及时挂支护,并视现场情况酌情棵棵或隔一打一打上贴帮柱,打上贴帮柱后方可放下一炮。 6. 断层带要分在同一组内作业,并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老工人在该段作业,由一名班长亲自指挥并负责该段的安全质量工作,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立即组织处理。 7. 若断层带顶板特别破碎,煤壁片帮,应采用大板或方木配合木支柱一板三柱探至煤壁以加强支护,支柱柱帽尺寸不小于长*宽*高=400mm*120mm*70mm,柱帽中部应毛面,防止支柱脱落,大板或方木只能用来挑顶,严禁用来切顶。 8. 断层带卧底时,一次卧底量以300mm为宜,且打柱时柱头应向煤壁倾斜3-5度,打柱时柱头向老塘

滑坡的野外鉴别

滑坡的野外鉴别 滑坡的发育过程是受其内在地质条件和各种外界因素所控制的,滑动发生后会在地表留下各种滑坡构造形迹。研究这些滑坡构造形迹的展布规律和特征,进行滑坡的野外鉴别,是研究滑坡形成机制和进行滑坡防治的基础和前提。滑坡的鉴别也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对于滑坡或易滑动的山坡缺乏正确的认识,将工程建筑物设置在易滑动地段,在施工或营运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古老滑坡的复活或产生新的滑坡。这将对工程造成极大的危害。有的工程项目因产生滑坡而被迫迁移;有的工程则因整治滑坡而增加投资,甚至延误工期。 (一)野外鉴别方法 1.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一定地区的滑坡发生于一定的地层之中。滑坡的产生多与泥质地层的存在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地层中容易产生滑坡的主要原因是此类地层岩性软弱。在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往往构成潜在的滑动面(带)。 在进行滑坡野外调查时应首先查明易滑坡地层在研究区内的分布组合规律。在我国易滑坡地层的主要类型有:砂页岩和泥岩互层;煤系地层;灰岩、泥灰岩、页岩互层;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等变质岩系;各种粘土、黄土和类黄土地层;风化残积层以及各种成因的堆积层等。 根据滑坡区内地层层序和产状的异常现象可以区分滑坡体和未扰动体的界线。在滑坡区内,滑坡体在脱离未扰动体的滑移过程中,岩土体常有扰动松脱现象。滑坡体的层位和产状特征常与外围岩体不连续,局部可能出现新老地层倒置的现象。滑坡造成的地层层序和产状特征的异常往往易与断层相混淆,在野外调查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其主要区别为:滑坡改变岩体结构的范围不大,而断层改变岩体结构的范围大,一般顺走向延伸较远。滑坡体常具折扭、张裂、充泥等松动破坏迹象,而断层上盘的岩体破碎多数是由有规律的节理切割而成。滑坡塑性变形带的物质成分较杂,厚度变化大,挤碎性差,所含砾石磨光性强;而断层带的物质成分较单一,厚度较稳定,破碎较强烈,常形成断层角砾岩或断层泥。2.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条件控制了滑坡滑动面的空间位置和滑坡范围,在大的构造断裂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