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食物不耐受及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饮食与消化内科疾病的关联研究进展

饮食与消化内科疾病的关联研究进展

饮食与消化内科疾病的关联研究进展近年来,饮食与消化内科疾病的关联关系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消化内科疾病是一类涉及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肝炎、结肠炎、胆石症等。

本文将介绍影响饮食与消化内科疾病关联的因素,以及饮食调控在消化内科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进而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饮食因素对消化内科疾病的影响1.1 消化道菌群与肠道疾病消化道菌群是指生存在人的消化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其中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

研究表明,饮食类型与消化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密切相关。

高纤维饮食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可促进有益菌群增加,从而保护肠道健康,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相反,高脂肪、高糖的西式饮食可能导致有益菌群减少,增加肥胖、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风险。

1.2 饮食结构与胃肠道疾病饮食结构的改变也与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过量摄入红肉、加工肉制品等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

过多摄入精制谷物、高脂肪食物和饱和脂肪酸可导致胃溃疡的发生。

相反,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水果和蔬菜可以降低胃肠道疾病的风险。

二、饮食调控在消化内科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2.1 膳食纤维与结肠炎膳食纤维是一种无法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全谷物等食物中。

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和结肠癌的风险。

此外,膳食纤维可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增加有益菌群,减少有害菌群,提高肠道健康水平。

2.2 好脂肪与肝炎摄入适量的好脂肪,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改善肝脏功能,减少肝炎的发生。

这些好脂肪可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预防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的发展。

2.3 抗氧化物质与胃癌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多酚类物质等可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受到氧化损伤的风险,从而预防胃癌的发生。

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番茄、胡萝卜等,可以帮助维持胃黏膜的健康,降低胃癌患病率。

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作用和诊治研究

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作用和诊治研究
食物过敏源来源广泛且存在个体差异,最常见 的主要有蛋类、奶制品、小麦、大豆、水产类、贝类、坚 果等食物。我国人群对鸡蛋、牛奶等食物较敏感,女 性对水产类、鸡蛋、小麦的致敏比例高于男性,婴幼 儿、儿童和青少年致敏比例亦高于成年人[6]。轻症可 仅表现为皮肤黏膜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唇舌肿胀, 多数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如痉挛性腹痛、呕 吐、腹泻,重者甚至可发生呼吸困难、血氧和血压下
责编点评院 饮食是人延续生命尧维持机体新陈代谢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袁食物不良反应包括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袁影响近五
分之一世界人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遥 食物不良反应也是引起消化系统不适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遥 目前袁食物不良反 应逐步被广大临床医师所认知和关注袁 并在全球各重要学术会议上进行专题讨论和报告袁 刚刚结束的美国消化疾病周 渊Digestive Diseases Week 2019冤上袁饮食不良反应与消化系统疾病再次成为会议讨论的热点之一遥 对于食物不良反应早识 别尧早治疗尧早治疗袁在临床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遥
食物不耐受主要包括乳糖不耐受、果糖吸收障 碍、乙醇脱氢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可 发酵的短链糖类不耐受等,目前将可发酵的低聚糖、 二糖、单糖、多元醇称为 FODMAPs。进食 FODMAPs 含量较高的食物是致患者发生食物不耐受的重要原 因之一,可引起肠道产气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消 化不良症状为主的食物不耐受表现。 2 食物不良反应与消化系统疾病 2.1 食物不良反应与 IBS IBS 是消化系统疾病发病 中与食物不耐受关系最为密切的疾病之一。有研究 发现[10],20%~67% IBS 患者存在食物敏感现象,63%~ 70% IBS 患者消化道症状与特定食物存在密切关系, 84% IBS 患者伴随食物不耐受,远高于普通人群 5% ~45%食物不耐受发生率。

食物不耐受最新研究进展与在临床应用

食物不耐受最新研究进展与在临床应用
• YORK实验室对食物IgG阳性的大样本流行病 学调查显示,病症表现主要涉及:
–胃肠道症状 44% –皮肤症状 16% –神经症状 12% –呼吸系统症状10% –肌肉骨骼症状7%
28
2021/12/22
第二十八页,共51页。
症状表现
消化道 皮肤 神经
精神
呼吸
肌肉骨骼 泌尿生殖
心血管
其他
腹痛、腹泻、口臭、口腔溃疡、恶心、胃肠胀气 湿疹、荨麻疹、皮肤淀粉样变、痤疮 头晕、头痛、偏头痛、睡眠障碍 焦虑、忧郁、注意力涣散、暴躁易怒、坐立不安 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鼻窦炎 关节炎、关节疼痛 尿频、尿急、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异常 胸部疼痛、高血压、心律不齐、心率过快 体重快速变动、高血糖、肥胖、磨牙等
• -研究显示,牛奶引起婴幼儿过敏经常表现为皮肤 过敏性湿疹及皮炎,其中的机理既包括IgE机制,还
涉及IgG机制。
2021/12/22
32
第三十二页,共51页。
皮肤科应用情况
• 皮肤科:慢性反复发作的湿疹、荨麻疹, 反复不愈的过敏性皮疹、痤疮、过敏性紫 癜等;
第三十三页,共51页。
消化科具体应用
第二十四页,共51页。
在临床的应用
第二十五页,共51页。
与传统食物过敏的区别
项目
食物不耐受
传统意义食物过敏
发病率
50%(人群)
1.5%(人群)
发作特点
延迟性
速发性
作用机制 发病时间 发病人群 常见症状
IgG介导
IgE介导
一般在进食不耐受食物2-24小 时后出现反应
进食敏感食物后2小时内发病
各年龄段的人群
• 涉及范围:从口到肛门 • 常见症状:腹痛、腹泻、溃疡等 • 特点:

_食物不耐受的诊治进展

_食物不耐受的诊治进展
· 266 ·
食物不耐受的诊治进展
北京医学 2015 年第 37 卷第 3 期
· 综述 ·
李正川 曹建彪
食物是人类维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 然而食物所造成的机体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重 视。 1905 年英国医生报道了关于慢性疾病与食物的 关系[1];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 可 以 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症状。 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有 近 5%的 成 年 人 和 8%的 儿 童 因 食 物 不 耐 受 而 出 现 症状,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 正确认识与诊断 食物不耐受越来越重要。 诸多文献将 IgG 介导的(或 非 IgE 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解释为食物不耐受,但 这种食物不耐受的定义传统定义并不相符。 严格 意义上讲,食物不耐受应不涉及免疫反应,然而用食 物不耐受来论述 IgG 介导的(或非 IgE 介导的)免疫 反应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很多, 为避免概念上 的混淆,使用了“食物不耐受和(或)食物过敏”的概 念。 本文对食物不耐受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3] Boyce JA, Assa'ad A, Burks AW,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ood allergy in the United States: report of the NIAID -sponsored expert panel [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0, 126(6 Suppl):S1-58.
· 267 ·
应食物全部耐受。 Vojdani[21]发现食物在加工后免疫 原性增强, 而目前所用的商用食物抗原都是由生的 食物原料制备,这种差异是否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目前尚未见报道。 针对目前 IgG 抗体检测工作中缺 乏 灵 活 性 的 问 题 , 相 平 等 [22]进 行 了 改 进 , 使 之 更 加 适 合确诊后随访和推广。

食物过敏与相关消化系统疾病

食物过敏与相关消化系统疾病

食物过敏与相关消化系统疾病摘要:目的:探究食物过敏(FA)与相关消化系统疾病。

方法:选择了2019年12月~2020年10月间出现因FA诱导的消化系统疾病患儿39例,将其纳入研究组。

同时,选出无任何消化系统疾病的体检者35例进行对照,纳入参照组。

在相同环境下,对两组利用ELISA法来测定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并在分析后制定后续饮食指导工作。

结果:其数据结果表示,首先,研究组检测出血清IgE阳性36人,且阳性患儿中对多种食材sIgE升高占较高比例。

而参照组中,仅有8例儿童结果为阳性,均属于轻度敏感,两组间有显著的差异。

其次,开始针对研究组的患儿进行饮食方案调整,于调整后的3~4周随访,结果显示,明显改善有29例,占比74.36%,总有效率92.31%。

结论:儿童FA和消化系统疾病存在联系,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其血清sIgE后,结合饮食调整、避开过敏原等方式治疗,这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也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食物过敏;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血清IgE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据调查,在西方国家中,FA在儿童中发病率 2.0%~8.0%,成人发病率 1.0%~2.0%。

虽然我国对此未有非常明确的统计数据,但从临床实际调查可知,FA出现率越来越多。

当发病后,会引起皮肤症状、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道症状等多方面症状。

以免疫机制的差异,可将FA分为:IgE介导速发型、非IgE介导迟发型、共同介导混合型。

通常而言,第二种类型反应迟缓,患者多为消化道症状、皮肤症状表现,而IgE介导后患者症状明显,诸如过敏性休克、血管性水肿。

通过对此类患者血清检测,能够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为此,此次特从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0月间选取的数例患儿作为样本,以探究FA及消化系统疾病间有关内容,总结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准许下,在此次研究中,选择了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0月间因FA诱导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39例,将其组建成研究组。

儿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及饮食调节后的疗效分析

儿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及饮食调节后的疗效分析

儿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及饮食调节后的疗效分析张洁;吴永利;郗瑞倩【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33)7【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 chronic digestive disease and the food intolerance, and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ntisecosis. Methods A total of 114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gestive disease ( including chronic diarrhea, anorexia, abdominal pain, constipation, nausea vomiting,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organic diseases were excluded ) were enrolled into the study, who were measured serum food - specific IgG antibodies by using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LISA ). The positive case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oth were treated by oral therapy, and medication was discontinued after disease control. Meanwhil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food adjustment according to the intolerant food, and control group kept a normal diet.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children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carefully. Results There were 104 cases of positive food - specific serum IgG in the 119 cases of chronic digestive diseases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was 91. 2% . The positive rates of egg white/egg yolk and milk, which were higher than any other of the detection of 14 food items, were 84. 6% and 59. 6% respectively. The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6. 2% ,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38. 5%.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 chronic digestive diseases and the food intolerance. Therefore, the detection of food - specific IgG antibodies had important direc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these diseases.%目的探讨儿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并在饮食调节后进行疗效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114例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腹泻、厌食、腹痛、便秘、恶心呕吐、腹胀,并除外器质性疾病)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浓度.将结果阳性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均口服药物治疗,当病情得到控制后均停药.与此同时试验组对检测出的不耐受食物进行饮食调节,对照组正常饮食,观察2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114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中,有104例食物特异性IgG升高,总阳性率为91.2%;在14种食物中对蛋清/蛋黄和牛奶的不耐受率最高,分别为84.6%、59.6%;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6.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38.5%.结论儿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食物不耐受有密切相关性,通过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找出不耐受的食物,通过饮食调节,使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因此测定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治疗及预防这些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页数】4页(P776-779)【作者】张洁;吴永利;郗瑞倩【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河北,沧州,06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7【相关文献】1.消化系统疾病病人食物不耐受检测及饮食指导 [J], 杨爽;李清华;吕晶2.消化系统疾病病人食物不耐受检测及饮食指导 [J], 杨爽;李清华;吕晶3.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J], 朱秀琴;刘翌宇4.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J], 吕江月5.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J], 朱秀琴; 刘曌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略论食物不耐受与人体疾病的相关性

略论食物不耐受与人体疾病的相关性

略论食物不耐受与人体疾病的相关性摘要:食物不耐受是由于机体不能充分消化食物大分子,把进入人体内的食物当成有害物质而产生过度保护性的免疫反应可产生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食物不耐受比食物过敏发病慢且隐蔽。

它的致病机制在于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其诊断一般是应用ELISA法检测IgG抗体。

调整饮食是食物不耐受最好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IgG抗体1 食物不耐受的涵义中国的传统医学自古就有“忌口”、“百病从口入”之说,这是一种流传久远的防治疾病的方法。

民间的“发物”学说更是家喻户晓。

1905年,从事环境医学的英国医师Frances Hare博士发现,许多疾病包括痛风、湿疹和绞痛病等都和食物有关,在禁忌相关食物之后,症状就会消失,这就是人们最早认识到的食物不耐受。

目前研究认为,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地消化食物大分子而引发的抵抗性反应,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特异性IgG,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

由于食物不耐受导致的症状比较隐蔽,而且这一过程又不会引发IgE介导的“速发性过敏”反应,所以通常较难意识到它的存在。

2 食物不耐受的表现食物不耐受是由IgG介导的免疫反应,可发生于人的各个年龄段,其主要表现为食物不耐受引起的长期慢性症状。

研究表明,食物不耐受的影响可遍及全身各系统,英国YORK营养学实验室在对2567个疑有食物不耐受的人进行检测分析后,发现食物不耐受可引起各系统产生慢性症状,其中胃肠道症状占44%,皮肤症状占16%,神经症状占12%,呼吸系统症状占10%,肌肉骨骼症状占7%。

发生食物不耐受的患者可同时对4~5种或更多食物产生不耐受,其症状一般是在进食后数小时到数天出现,长期食用也可以引起慢性症状。

由于其症状无特异性,因此患者自我诊断会比较困难。

据英国过敏协会统计,人群中有高达45%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还要高。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作者:李燕妮来源:《饮食保健》2015年第04期【摘要】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本文详见阐述了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理和如何进行护饮食护理干预两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食物不耐受,饮食护理【中图分类号】R714.1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90―02食物不耐受的程度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它是指当某种或几种食物进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把他们当作有害物质,人体免疫系统将会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抗体与食物颗粒构成的复合物会引起人体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将会以全身系统的症状表现出来。

有资料表明,有接近一半的人存在对某些食物的不耐受。

绝大多数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疾病或肠道疾病。

为了是消化道疾病患者能够进一步的了解不耐受状况,我们将通过以下的案例来讲述不耐受的原理。

1案例分析1.1病理选取。

通过研究某院在最近一年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我们发现所有的患者都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

排除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胰腺炎等病症的患者。

留下患有肠易激综合症和结肠息肉等病症的患者。

患者的患病时间从1年到30年不等。

1.2检测方法。

抽取静脉血液2ml,并分离血清。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食物过敏源特异性。

IgG抗体检测试剂采用国家认证的厂家并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患者在检测前生活规律一切正常,没有特别要求。

但是检测时患者不能在经期和急性感染期,并且在检测前14天患者应避免服用影响分析的固醇类药物。

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分析。

2数据统计结果:2.1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 词 :食 物 不 耐 受 ;肠 黏 膜 免 疫 细 胞 ;消 化 系 统 疾 病 DOI:10.3969/j.issn.1673-534X.2012.05.013
食物 不 耐 受 是 一 种 对 特 定 食 物 或 食 物 成 分 所 产生的具有可重复 性 的 由IgG 介 导 的 免 疫 反 应,具 有延时性 (数 小 时 至 数 天 )、数 量 依 赖 性、累 积 性 的 特点,可发生在各 年 龄 段。 最 常 见 的 症 状 包 括 肠 易 激惹、头痛、偏头痛、疲 劳、行 为 异 常 和 荨 麻 疹,部 分 患者可诱 发 哮 喘 发 作。 食 物 不 耐 受 与 多 种 慢 性 病 有关,可累 及 消 化、皮 肤、神 经、心 血 管 等 全 身 多 个 系统,其中以 消 化 系 统 最 为 常 见 。 [1] 其 机 制 可 能 涉 及免 疫 反 应、酶 缺 乏、药 理 作 用 等 多 个 方 面[2],但 不 包括致病微 生 物、化 学 毒 物、刺 激 性 食 物 的 毒 性 反 应及对食 物 的 主 观 厌 恶。 本 文 将 对 食 物 不 耐 受 的 发病机制 及 其 与 消 化 系 统 疾 病 关 系 的 研 究 进 展 作 一综述。 1 食 物 不 耐 受 的 流 行 病 学
食物不耐受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在西方国家, 食物不耐受患者大约占总 人 口 的 20%,约 有 1/4 的 儿 童 及 1/10 的 成 人 受 累 。 虽 然 儿 童 发 病 率 较 高 ,但 中老年人 由 于 微 量 元 素 缺 乏、消 化 功 能 下 降 及 “免 疫衰老”,发生食 物 不 耐 受/食 物 过 敏 现 象 亦 不 容 忽 视 。 [3] 在 德 国,女 性 患 病 率 为 27.5%,男 性 患 病 率 为14.0%[4]。引 起 不 良 反 应 的 食 物 具 有 地 域 及 年 龄差异。在 欧 洲 国 家,常 见 的 食 物 过 敏 原 为 坚 果、 花生、芹 菜、水 果;澳 洲 主 要 为 牛 奶、大 豆、花 生、鱼; 地中海国家 为 小 扁 豆;在 亚 洲 国 家,最 常 见 为 乳 糖 不耐受,其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5]。2006年美 国 食物过敏指南指出,婴 幼 儿 较 常 见 的 食 物 过 敏 原 是 牛奶、鸡蛋、花生、树 坚 果、大 豆 和 小 麦,而 成 年 人 则 是花 生、坚 果、鱼 类、甲 壳 类、软 体 动 物、水 果 和 蔬 菜。另外,合 成 色 素、防 腐 剂 等 食 物 添 加 剂 的 广 泛 应用所带来的负面 影 响 亦 引 起 人 们 的 高 度 重 视,但 调查显示[6],普通 人 群 中 对 食 物 添 加 剂 不 耐 受 率 仅 为0.01% ~0.23%。 种 族、遗 传 背 景、年 龄、环 境、
食物不 耐 受 还 与 肠 道 微 生 态 失 衡 有 关。 在 肠 道被未吸 收 的 碳 水 化 合 物 和 其 他 食 物 受 肠 道 细 菌 无氧酵解作用产生 的 有 机 酸、乙 醇、乙 醛、甲 烷 等 代 谢“毒素”可 影 响 身 体 各 处 的 细 胞 信 号 转 导 并 导 致 肠道 动 力 改 变,引 起 食 物 不 耐 受 患 者 产 生 多 种 症 状 。 [19,20] 3 食 物 不 耐 受 与 消 化 系 统 相 关 疾 病
天然 CD4+CD25+ 调节 性 T 细 胞 (nTreg)在 维 持自我耐受中起 了 重 要 作 用。nTreg 可通过抑制效 应 T 细胞来 诱 导 口 服 耐 受,实 现 对 免 疫 应 答 的 负 调 节。实验发现花生致敏和诱发实验可导致 C57BL/6 小鼠肠道结构发 生 炎 性 改 变,其 Peyer's patches内 的 γδ+ T 细 胞 和 CD4+ CD25+Foxp3+ T 细 胞 百 分 比的下降[15],提示过敏反应与 nTreg细 胞 数 量 和 功 能下降有 关。 近 年 来,在 固 有 免 疫 中,模 式 识 别 受 体在抗原识 别 中 的 作 用 已 逐 渐 清 晰。 例 如 Toll样 受体(TLR)可 通 过 激 活 信 号 转 导 系 统 和 细 胞 因 子 合成系统 的 网 络 状 调 控,实 现 肠 黏 膜 系 统 对 食 品、 益生菌、病原体等 做 出 正 确 识 别。 一 旦 这 一 过 程 出 现错误,一种 继 发 性 免 疫 应 答———过 敏 或 食 物 不 耐 受就可被激活。这两 种 反 应 均 依 赖 于 Treg 系 统 的 效能。推测食物过敏 或 不 耐 受 取 决 于 Treg 的 调 节 状态:过敏性反应 可 能 依 赖 于 Treg 的 下 调,而 不 耐 受反应则可能是 Treg上调的结果。Treg激活后可 诱导IgG4水 平 升 高 和 白 细 胞 增 殖 反 应,这 些 现 象 可能成为食物不耐受的发病基础 。 [16,17]
· 292 ·
国 际 消 化 病 杂 志 2012 年 10 月 第 32 卷 第 5 期 Int J Dig Dis,October 25,2012,Vol.32,No.5
食物不耐受及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综述·
庄 莹 林志辉
摘要:食物不耐受已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问 题。其 确切机制 尚 不 清 楚。 目 前 普 遍 认 为 食 物 不 耐受是由食物特异性的IgG 抗体所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是许 多慢性 身心 疾病潜 在的 共同 病 因或 诱发 因 素。食物不耐受与消化道疾病密切相 关,可 导 致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下 降。 此 文 就 食 物 不 耐 受 的 流 行 病 学、发 病 机 制 、与 消 化 系 统 疾 病 的 关 系 以 及 诊 断 的 相 关 研 究 作 一 综 述 。
影响紧密连接蛋白-1(ZO-1)和跨膜蛋白 occludin重 新分布,破 坏 肠 道 上 皮 屏 障 完 整 性,进 而 诱 导 大 量 无害抗原的非特异 性 肠 道 通 透 性 增 加,并 促 进 其 他 大分子物 质 的 吸 收 相 应 增 加,因 此 形 成 恶 性 循 环。 而事先用 河 豚 毒 素 处 理 后 可 有 效 抑 制 致 敏 肠 道 对 51Cr-EDTA 及抗 原 的 摄 取,提 示 神 经 机 制 亦 参 与 食物抗原介导的肠道通透性改变。
作 者 单 位 :350001 福 建 省 立 医 院 消 化 内 科 通 信 作 者 :林 志 辉 ,Email:drlzh@sohu.com
饮食结构改变等均可构成食物不耐受的危险因素。 2 食 物 不 耐 受 的 发 病 机 制
免疫不相 容 可 能 是 食 物 不 耐 受 的 发 病 机 制 之 一[7]。在具有高度 抗 原 性 的 肠 腔 环 境 中,肠 道 黏 膜 免疫系统不断与来 自 外 界 的 食 物 抗 原、宿 主 正 常 菌 群及病原微生物相 互 作 用,胃 肠 道 环 境 自 稳 有 赖 于 免疫耐受 与 免 疫 激 活 相 互 制 约。 胃 肠 黏 膜 免 疫 系 统是由多种免疫细 胞、免 疫 因 子 共 同 构 成 的 复 杂 网 络 体 系 ,并 与 肠 神 经 系 统 (ENS)相 互 作 用 。 其 中 任 何一个 环 节 改 变,都 会 导 致 免 疫 平 衡 被 打 破。 与 IgE 介 导 的 速 发 型 食 物 过 敏 反 应 不 同,IgG 介 导 的 食物不耐受 属 迟 发 性 反 应,常 由 多 种 食 物 引 发,特 异性 IgG 抗 体 与 食 物 颗 粒 形 成 免 疫 复 合 物 后 可 引 起肠道及全身多组织炎性反应。 2.1 食 物 不 耐 受 与 肠 黏 膜 免 疫 细 胞 2.1.1 食物不耐受 与 肥 大 细 胞 肠 道 中 的 肥 大 细 胞 (MC)是 一 种 重 要 的 免 疫 细 胞,具 有 黏 膜 免 疫 调 节、宿主微 生 物 防 御、肠 道 运 动 及 内 脏 敏 感 性 调 节 等多种功能。在解剖结构上,MC 与 P 物质、血管活 性肠肽等许多肽能神经元密切接触,与 ENS形成 双 向调节,影 响 肠 道 动 力 及 痛 觉 阈 值。 在 分 子 水 平 上,MC 作为肠道主要的抗原感受器,其被激活后可 释放组胺、5-HT、血 小 板 活 性 因 子、前 列 腺 素、细 胞 因子、白三 烯 等 多 种 生 物 活 性 介 质,后 者 通 过 旁 分 泌机制将化 学 信 息 传 至 ENS,引 起 胃 肠 激 素 释 放, 促进抗 原 清 除。MC 不 但 可 介 导 Ⅰ 型 超 敏 反 应,还 广泛参与非过敏性(非-IgE)慢 性 炎 性 反 应 。 [8] 现 已 发现人类 MC 表面不仅存在与特异性IgE 结合的高 亲 和 力 受 体,还 存 在 与 IgG 结 合 的 高 亲 和 力 受 体[9]。IgG 与受 体 结 合 后 激 活 MC,导 致 炎 性 介 质 释放。 提 示 MC 也 可 通 过 IgG 依 赖 途 径 参 与 炎 性 诱导。 2.1.2 食物不耐受 与 树 突 状 细 胞 在 肠 道 黏 膜 免 疫系统中,树突状细胞(DC)是诱导机体对食物 抗原 发生耐受的关键细胞 。 [10] 正 常 情 况 下,体 内 绝 大 多
国 际 消 化 病 杂 志 2012 年 10 月 第 32 卷 第 5 期 Int J Dig Dis,October 25,2012,Vo态(iDC),这是肠道微环 境保持内稳态的基础。iDC 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低 表达,可导致初始 T 细胞由于 第 二 信 号 缺 失 而 无 法 活化;IL-18和IL-12可增加 DC 细 胞 表 面 协 同 刺 激 分子 CD80的表 达,从 而 打 破 对 肠 道 黏 膜 抗 原 的 耐 受[11]。iDC 表面 还 有 NO、FasL 等 的 表 达,可 诱 导 T 细胞无能或凋亡。另外,由于 B7-H1和 B7-DC 的 优势表 达,肠 系 膜 淋 巴 结 DC 可 增 强 抗 原 特 异 性 CD4+Foxp3+ 诱导型调节性 T 细胞(iTreg)的生 成, 这是建立 口 服 耐 受 的 基 础 。 [12] 体 内 外 试 验 还 表 明 具有 浆 细 胞 样 形 态 和 未 成 熟 样 表 型 的 CD11clow CD45RBhighDC 活 化 后 可 分 泌 高 水 平 的 IL-10[13]。 这种 DC 经卵白蛋白(OVA)致敏后可通过促进1型 调节 性 T 细 胞 (Tr1)分 化 而 诱 导 特 异 性 耐 受。 Ulanova等 发 [14] 现与 健 康 对 照 组 相 比,牛 奶 不 耐 受 患者十二指肠 黏 膜 中 CD1d 阳 性 细 胞 数 明 显 增 加, 其定位为 DC、浆细 胞 等 所 在 区,表 明 DC 表 面 CD1 分子的 表 达 亦 参 与 食 物 不 耐 受 的 发 病。 总 之,DC 是否以多种形式参 与 不 耐 受 的 发 病,有 待 于 作 进 一 步研究。 2.1.3 食物不耐受与 CD4+CD25+ 调节性 T 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