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乡愁诗两首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乡愁课件1新人教版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 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品读:
1、全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作的? (在文中找出依据)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人生的四个阶段)
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 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 动了诗人的一生。
华
现在 -------海峡-------祖国与大陆分离
(物)------(情) 普遍的家国之情
品读:
形式美
一、表现为结构美。
《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 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 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 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二、表现为音乐美。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 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使得全 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品味语言:
诗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例如:我觉得“邮票”、“船票”、“坟墓”、“海 峡”这几个意象选得好,好在它们都代表着分离, 如油画的着色逐渐加深,层层推进了诗情的抒发。
我认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 “浅浅的”这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形容事物的 形状,以小而轻的形象承载了浓浓的乡情。
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他 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 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 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 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 出了《乡愁》。”
诵读:
余光中(台湾)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啊”轻声)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 “在里头”可拖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请指出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撕哑喉咙汹涌B.温柔腐烂深冗C.邮票坟墓海陕D. 激怒悲愤黎明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①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②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4.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以第三节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5.阅读《中国的土地》回答问题中国的土地刘湛秋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比较这首诗与《我爱这土地》在内容和感情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参考答案:1、 D.2、①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②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3、诗人在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和他对多灾我难的祖国的博大深沉的爱。
4.不可以删去,因为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
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大陆的依恋就如同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而母亲的逝去是无法挽回的,就如海峡的隔阂他个人难以改变。
5.内容上:相同点都是写的中国的土地。
不同点:《我爱这土地》主要是写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现状;而《中国的土地》主要是写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代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诗两首》之《乡愁》课件(共16张PPT)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 京,1949年前往台湾。台湾现 代十大诗人之一,因写乡愁诗 闻名而被称为“乡愁诗人”, 主要作品:《乡愁 》 《白玉苦 瓜 》 《春天,遂想起》等。
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 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 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第四乐章
借笔抒怀——体验创造美
请你以“乡愁是…… ”或 “母爱是……” 或者其他的话 题来写几句带有诗意的话。
乡愁是一声清远的笛音
乡愁是雾里的挥手离别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家乡春天的碧野飞燕
乡愁是父亲弯腰插秧的背影
联想想象——体会情感美
任选一个意象, 发挥你的联想和 想象描述一下你 所感受到的画面。 并借此揣摩作者 所表达的情感。
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起母亲,但是 路途遥远隔着万水千山不能回到她的身边。只有在昏黄的灯下把 这份依恋和思念倾注在信笺中,再小心翼翼地贴上这小小的邮票。 因为只有它可让自己的心儿飞越万水千山。李白是“我寄愁心与 明月”,小作者只能“唯寄愁心与邮票”。他仿佛又想到离家时 妈妈送他到小村外,关心的话儿说不完,那温馨的春风多像母亲 慈祥的爱抚,那三春的阳光多像母亲眷眷的爱心,那风中依依的 柳条多像母亲那不舍的深情。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招魂的短笛
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 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
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
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 等春天来时, 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梦见你的母亲
第三乐章
自由赏析——发现__美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课《诗两首》之“乡愁”课件3.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hà o 《黄鹤楼》
10
《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 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真挚的情诗。 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 形式,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 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在给我们强烈的 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极强的审美 感受。 愿我们的人生都能去体验一次乡 愁,更愿我们的民族永远没有分离的乡 愁!
15
乡愁是飘漾记忆中母亲做的饭菜的香味, 乡愁是童年笑在嘴角边那甜甜的滋味,乡 愁是生命中一段最浪漫最温馨的回味。
9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yù 《虞yú 美人》
7
三 美美的品:含英咀华品乡愁
• 诗歌特征:意境美 情感美 语言美 音乐 美。现在让我们从诗中寻求美。 • 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 构上。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 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8
放飞心灵话乡愁:
1.请以“乡愁”为话题写一两句话,力求感
情真挚,语言优美。
11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后来啊 我/在这头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 母亲/在那头 墓 我/在外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母亲/在里头 我/在这头 而现在 新娘/在那头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 峡 12
1 背诵《乡愁 》 2 选取课文中任选一节诗,发挥想象,
给它补充情节,写成一篇200字左右 的散文。注意要突出原诗的感情—— 乡愁,可借助景物描写来渲染。想象 情节应紧扣邮票、船票等。
【新】九年级语文下册:1《诗两首》乡愁教案

(四)品读诗歌.
(一)•《我爱这土地》诗歌常常要用到象征这种表现手法,它
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
教学
难点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嘶哑()汹涌()腐烂()黎明()窄窄()
2.解释下列词语.嘶哑:汹涌:
3.填空:(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
名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2)《乡愁》的作者是(姓名),他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 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 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 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2.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 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乡愁》.《白 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 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 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 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 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听一听他发自内心的呼唤.本节课学习的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2020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1《诗两首—乡愁》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1《诗两首—乡愁》教案新人教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九年级语文下册 1《诗两首—乡愁》教案新人教版学科语文课题1、诗两首—乡愁课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
2、理解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过程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通过品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领悟诗歌的主旨,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同学们有没有三五天或较长时间的离开家、离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列举,师述同感(多媒体出示小诗)“……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
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觉得到,谁也说不清。
”二、简介作者:(多媒体展示)余光中(1928~)当代诗人和诗评家。
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
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畅谈自己离开家离开父母时的感受,触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认识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经历,了解诗人诗作的风格特点。
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进而引入课堂教学联系诗歌的时代背景来感受诗人的创作激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1 诗两首》乡愁 新人教版

娘 , 大 哥 他 回 来 了
﹗
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愁
本是同根生 何况血脉连
上 的 多 产
, 被 誉 为
世 纪 , 涉
骋 文 坛 已
空 间 ” 、 评
一 生 从 事
、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
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
·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 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 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全诗以时间的 变化组诗,小 时候——长大后——后来——现 在 ,四个人生阶段。
小时候
乡愁
余光中 邮票
故乡之思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船票 托物言志 坟墓
进逐 层 推
海峡
家国之情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乡愁”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 愁
谁
谁又
谁来能
来 帮
帮 我
慰 藉 我
我填这
唤平深
回那重
那湾的
久浅乡
别 的
浅 的
愁 ?
台湾同胞的乡愁情结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愁乡
余 光 中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 主题, 古今中外的 诗词里有许多提到关于“愁” 的 话题 :
(完整)人教版初中语文背诵课文九年级(下)课内背诵

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写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1.诗两首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折枝/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诗两首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诵品读法、讨论探究法和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美国,在纽约会见华侨华人时说,“浅浅的海峡,国
之大殇,乡之深愁”。
台湾,这个祖国的游子,因为我们共知的原因一直在海中孤零零的飘荡。
台湾人民远离祖国,有家难归,亲情难叙。
他们很多人的心里充满着浓浓的乡愁,深深的痛。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蓉的同题异作一一《乡愁》,听一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唤。
(板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这两首诗,我们要品味诗歌的感情,分析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结构上的妙处。
三、听朗诵,品味美感:
先听课文的朗诵,注意诗歌朗诵时的感情、速度、节奏和重音。
(课件展示
诗歌配乐朗诵)
自读诗歌,思考上面的几道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余光中《乡愁》抒发的是什么情感?
2.这种情感看得见吗?作者借助了什么来表达?这些意象与乡愁有什么联系?作者为什么
要把乡愁比作这些呢?
3.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缠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头,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作者用了哪些词来修饰意象,有什么作用?
4.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把它背诵下来?
明确:
1、思念亲人,思念故乡,思念祖国的忧愁。
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意象(借物言情)——空间上的阻隔
(1)我们先从第一个形象一一“邮票”开始,为什么把乡愁比作“邮
票”?欢迎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儿子在外想家了,就给母亲写信,然后通过邮票寄给母亲。
装在信封里,仅仅是那几页信纸么?家书该有什么内容?
——还有对家、对母亲的思念。
是啊,出外求学的儿子,把对家、对母亲的思念装进信封里,一枚小小的邮票不管万
水千山,总把母子连在一起。
(2)哪位同学比较喜欢“船票”这意象,你对“船票”怎么理解?
――诗人结婚后,可能夫妻分居两地。
诗人回家可能经常乘船,连接诗人和新娘子的就是船票了。
(婚后出外谋生,回家探亲总要乘船,诗人便把这爱情的愁绪寄托于船票上。
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又来了一份沉甸甸的爱情。
让我们边读边体会吧。
(3)第三节中与前两节相比气氛上有什么不同?
多了些悲凉。
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相对于前面的生离,这里的死别,更让人心痛。
(4)对于“海峡”这个意象,你能理解吗?“我”和“大陆”又是由哪种感情连接的?
――我认为是海峡把台湾和大陆隔开了,诗人只能隔海相望。
——血浓于水的爱国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小结:这首诗借助四个意象借助了四个意象,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种思乡之情,跟随了作者一生,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代表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四个人生阶段,概括了诗人的一生。
乡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空的变化,越来越浓,层层深入,从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6)作者用了哪些词来修饰这一份乡愁?
以一种轻描谈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感。
(7)(齐读全诗)一一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诵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
3、如此动人的乡愁曲,不把它背下来太可惜了。
不过不要死记硬背,找出它结构的特点来,比较容易背。
(教师引导小结)
――每节诗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按人的成长历程排列。
——第二句都是“乡愁是——”再接上四个意象。
――意象的前面都加数量词和重叠的形容词来修饰。
――后两句点明分隔的两方。
小结:这首诗节奏整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看来背诵并不难, 我请同学来试
背一下。
五、知识迁移,比较阅读导入:品味了余光中的《乡愁》后,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席慕蓉的《乡愁》,这首诗的学习,我们跟第一首比较阅读。
看看有什么异同之处。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
1、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谈谈你的感受。
大家先讨论一
下。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引导)
——选取的意象不同。
第一首的意象比较真切可感,第二首比较模糊,意境更美。
——余诗语言朴素,生活气息浓,完全口语化,诗中多用又叠字,读起来亲切自然。
席诗语言讲究,用词典雅而富有诗意。
——我喜欢余诗的句式美,美在节奏整齐,美在对应,美在层层深入。
——余诗句式整齐,采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而且寓变化于统一中,形成了一唱三叹,回环反复之美。
席诗不像余诗那样整齐匀称,但其句式参差不齐,错落有致,也另有一番情趣。
(不同)
——感情相同,都是抒发了在外的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浓浓的乡思。
——生:作者经历可能相似。
师:余光中21 岁离开故乡,64 岁再踏故土,他曾深情地对自己的乡人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长江断奶之痛历时四十三年……”席慕蓉11岁离开故乡,46岁才有机会重归故土。
回国讲学期间,作为多情的诗人,她竟在几千人的会场里几次失声痛哭。
——写法相同,都是用比喻,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2、诗歌的创作需要联想和想象,这两首诗都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看不见、摸不着的乡愁。
大家想一想除了这些形象之外,还有哪些物象触动你的心灵呢?那位同学能再为乡愁打个比方?
――乡愁是母亲头上的乱发,总也理不出头绪。
乡愁是一场伤人的心雨,在异地
他乡,生根萌芽。
――乡愁是窗前的风铃,叮叮当当,令人心伤。
――乡愁是雨中的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乡愁是一枚青橄榄,涩涩的,却有挥之不去的滋味。
――乡愁是秋天的落叶,飘飘悠悠,飘到何时愁方休。
——乡愁是一团莫名的麻线,剪不断,理还乱。
――乡愁是一杯酒,愈是久远,愈加醇厚。
乡愁是一滴泪,愈加深思,愈觉心酸。
乡愁
是一支歌,愈是低吟,愈为悲壮。
乡愁是一
条船,愈是远行,愈思归返。
师:有了联想和想象,很多同学们都变成诗人了。
六、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时间总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而我们心里依然装着是那一缕缕感人肺腑的乡愁,让我们为祖国的统一寄上我们的祝福,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月圆,人圆,情更圆。
今天,我们的作业是:
七、板书设计
教学资料:――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