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题知识交流

合集下载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瓷器最早出现于(商代)。

(宋代)制瓷业空前繁荣,并有了(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五大名窑。

2.青铜器的两个鼎盛时期分别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

3.中国画从表现内容上分(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从表现形式上分(写意和工笔)逐渐形成(诗、书、画、印)结合成一种独特风格。

4.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三杰是指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除了法国的席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外,还有西班牙的弗朗西斯哥?戈雅。

5.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适用,经济,美观而又适合生产)。

它相对于传统工艺美术,在生产中体现出(机械化和批量化)。

6.饕餮纹与夔龙纹是商周青铜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装饰纹。

7.《游春图》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独立山水画作品。

8.古代人物画中默写的典范作品是五代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9.被罗丹称为“古代的神品”的是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10.顾闳中,南唐著名人物肖像画家。

曾画过后主李煜的肖像。

《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

11.《思想者》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

12.《雅典学院》是佛罗伦萨著名画家拉斐尔作于509---5年间的壁画。

13.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风格流派,自元代兴起,明、清朝以后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

它在创作上张扬个性,强调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的结合。

14.油画作品〈父亲〉的作者是罗中立。

15.青铜是铜与锡合金。

16.常用的美术字体有黑体美术字、宋体美术字、综艺体美术字以及美术字。

17.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为: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18.木偶有三种(布袋木偶)、(杖头木偶)、(提线木偶)。

19.'颜筋柳骨'中的'颜'和'柳'是指:(唐朝)的(颜真卿、柳公权)两位大书法家。

20.北京2008年'申奥'标志的颜色有红、绿、黄、黑、蓝,这五种颜色21.卡通画综合了(漫画、连环画)的一些特点,形成了特有的表现手法。

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及答案

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及答案

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及答案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空1分,共30分)1.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指:远、远和远。

2.在我国甘肃敦煌有一个最早开凿于公元366年的石窟艺术宝库,其开创者为乐僔和尚,石窟的名称叫。

3.美术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一般划分为。

和四大门类。

4.美术课程具有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

5.从美术创作的艺术手法来了解美术形象,我们还可以分为象、象和象三种形象。

6.表现俄罗斯底层劳动者的著名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作者是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画家。

7.“黄金分割率”是古希腊的学派发现的。

8.原始美术的标志是器的大量出现和应用,而伴随着奴隶制社会出现并大量应用的则是器。

9.天津的是明清时期三大年画中心之一。

10.出土于西安的秦始皇陵,艺术地再现了XXX强大的军队阵容。

11.突变是现代构成设计三大根蒂根基科目之一的构成的根本方式之一。

12.《掷铁饼者》是古典时期雕刻家XXX的代表作。

13.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是指。

和。

114.澳大利亚著名建筑《悉尼歌剧院》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作,洁白的建筑像风帆又像贝壳,矗立在悉尼海边,它是由丹麦建筑师设计的。

15.荷兰画家后印象派代表人物画的《向日葵》充分展现出阳光下葵花的勃勃生命力,深受人们喜爱。

16.《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中国原始美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代表作品,它出土于西安遗址。

17.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建于代。

二、单项挑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挑选一个符合题意的精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1.中国画中的“四君子画”是指()A.梅、兰、竹、菊B.梅、兰、牡丹、玫瑰C.茉莉、杜鹃、竹、菊D.松、柏、竹、柳2.XXX的《格尔尼卡》一画用的艺术手法是()A.浪漫主义B.后印象主义C.野兽派D.立体主义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2A.XXXB.XXXC.XXXD.XXX4.提出“气韵生动”等六法见于下列四部现代画论之一()A.XXX《林泉高致》B.XXX《古画品录》C.XXX《论画》D.XXX《历代名画记》三、判别题(判别正误,精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美术(名词解释)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美术(名词解释)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美术(名词解释)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5.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美育原则正确答案:是按照美和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所必须遵循的要求。

2.审美体验正确答案: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3.教案正确答案:又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

是教师在授课前对所教课程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也是教师对教学时间、顺序的前期安排,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教学策略正确答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5.教学评价正确答案:是指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价值做出客观、科学的判定。

评价的价值在于它能使人不断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主动。

6.教学方法正确答案: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7.精讲善练原则正确答案:“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在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少讲,把所用之道理讲清楚,把重点、难点讲透,把方法、步骤和要求讲准确,以达到指导“善练”的目的。

“善练”就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严格的训练计划、方法步骤,按质按量地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8.启发性原则正确答案: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讲授法正确答案: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

它是美术教师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

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题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题

1、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4、工艺美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5、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

1、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2、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二战后直到20 世纪60 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3、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4、农民画:农民的画。

也包括渔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画。

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农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自由随意,经常借用民间美术,如剪纸、刺绣、皮影等造型方法,在画法上没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讲透视,总体上呈现出热烈、明朗、质朴、稚拙的艺术风格。

5、版画: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

从拓印方法和材质上可分为七个类别:凸版型版画、凹版型版画、平板型版画、孔版型版画、独幅版画、玻璃版画、拓篇。

6、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

专描绘人物形象之画。

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7、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雕和塑的总称。

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实在体积的形象。

8、如果物体的一个角与画着相对,这种透视称成角透视。

9、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异种。

将两只湿笔种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1、接染:用渲染的方法,将两个在一个范围的颜色,用清水衔接起来,产生自然过渡的效果。

2、插图:又名"插画",绘画的异中,指插附在书报杂志中的图画。

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美术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空1分,共32分)l.《虾》是国画大师________所作,他画的虾在“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重墨突出了虾眼、省略了一些虾腿.2.西方绘画中多用—-透视来虚拟性地表现空间感,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表现大多采用________透视来表现.3.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是由丹麦建筑师_________ 设计的。

4.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学习领域.5.宋代有两位父子画家画的山水画被称为“米点山水”,父亲大米名叫________,儿子小米名叫________。

6.画家________的素描画《________》再现了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斗争场面。

7.________是现代三大构成设计基础之一,专门研究色彩视觉心理的新兴学科。

8.中国古代画论《古画品录》提出的绘画要旨“六法”是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是________ .10.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中国古代瓷窑影响最大的是在宋代的五大名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

12.《流水别墅》是________建筑师________的代表作。

13.云南丽江纳西族创造的文字________被称为活的象形文字,是“书画同源”的体现.14.青铜器饰以饕餮纹,是我国________制时代青铜器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1.色彩三要素指( )。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289道附答案解析【完美打印版】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289道附答案解析【完美打印版】

专题七简答题1.如何评价绘画作品的优劣?【参考答案】(1)宾主关系是否明确;(2)构图形式与内容是否统一;(3)色彩与表现内容是否统一;(4)构图是否符合形式美的法则;(5)位置安排是否得当。

2.艺术鉴赏的主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

3.请介绍仰韶文化及类型。

【参考答案】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故被命名为仰韶文化。

按时间先后可分为半坡、庙底沟和半坡晚期三种类型。

4.简述近代中国画的革新思潮有哪些?【参考答案】(1)中国画至近世已经衰败,必须改革,文人画专重写意。

必须引进西方写实主义,重新梳理中国美术传统,以救援经济、启蒙国民,向着有利于人生的方向发展。

(2)其本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科学、民主精神在改革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反映。

(3)引进西方美术。

改良中国画是近现代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基本主题。

梁启超、鲁迅等思想家也曾倡导过类似主张。

(4)代表人物为康有为、陈独秀、蔡元培等。

康有为的绘画观点:提倡“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

提出“宜取欧画写形之精,以补吾国之短”。

提倡“以复古为更新”,恢复中国绘画的写实传统。

陈独秀:1919年提出“美术革命”思想。

蔡元培:1917年蔡元培提出“美育代宗教”,成立“画法研究会”。

5.原始时代主要陶器遗址有哪些?【参考答案】(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为世界艺术宝库作出的卓越贡献。

(2)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昙石山文化及凤鼻头文化,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

(3)值得注意的是,福建闽侯昙石山文化和台湾高雄凤鼻头文化的彩陶,器形与纹饰均极相似,共同流行直线纹、人字纹及网格纹,这是史前时期中国台湾海峡两岸有着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例证。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二)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二)

美术教师招聘 专业基础知识 1一、填空题。

l .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指 ___高远 、 ___平远 ____ 、___深远 _ 。

2.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是 __ 列奥 纳多.达.芬奇 _ 。

3.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是由丹麦建筑师 _ 约恩 .伍重 ____ 设计的。

4.新课程标准根据美 “综合.探索 ”术学习 活动方式划分为、 ___“造型.表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设计.应用 ”___、_“欣赏.评述 ”___、 _________ “综合.探索” ___ 四个学习领域。

5.宋代有两位父子画家画的山水画被称为 “米点山水”,父亲大米名叫 ___米芾 , 儿子小米名叫 __米友仁 _ 。

6.画家 __王式廓 ___ 的素描画《 __ 血衣 ___ 》再现了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斗争 场面。

7. _____________ __色彩构成 是现代三大构成设计 基础之一,专门研究色彩视觉心理的新兴 学科。

8.中国古代画论《古画品录》提出的绘画 要旨“六法 ”是指 _谢赫 、_气韵生 动 ______ 、__骨法用笔 __ 、应物象形 ___随类赋彩 ___ 、 _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9.西方绘画中多用 —— 透视来虚拟性地表 现空间感,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表现大 多采用__焦点 透视来表现。

10.《虾》是国画大师 _齐白石 所作, 他画 的虾 在 “__似 ___ ”与 “___不似 ____ ”之间,重墨突出了虾眼、省略了一 些虾腿。

11.中国古代瓷窑影响最大的是在宋代的 五大名窑: __汝 __ 窑、__官 ____ 窑、 ____ 哥 __ 窑、 __钧 ____ 窑、 ___定___ 窑。

12.《流水别墅》 是___美国 建筑师 _ 莱特 _ 的代表作。

13.云南丽江纳西族创造的文字 __东巴文_____ 被称为活的象形文字,是 “书画同 源”的体现。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美术(名词解释)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美术(名词解释)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美术(名词解释)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5.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确答案:唐代山水画家张璪的名言。

“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意是山水画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内心的感受。

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古代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三远”正确答案:郭熙的山水画论中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深远、高远、平远。

出自其著作《林泉高致》中。

3.六要正确答案:绘画创作的六个要领,由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包括“气、韵、思、景、笔、墨”这三对范畴,将谢赫“六法”作了专题的发挥,代表了山水画在五代逐渐取代人物画成为画坛主流的新趋势。

4.“吴带当风”正确答案:中国画术语。

是对吴道子人物画风格的概述。

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画法,他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5.十八描正确答案:中国画技法名。

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有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等十八种不同的线描方法。

6.徐黄异体正确答案:宋代郭若虚对五代画家徐熙、黄筌的一种评论。

徐熙、黄筌同是花鸟画家。

黄筌讲求用色,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点,追求形象逼真和画面的生趣,代表作《写生珍禽图》。

徐熙讲求用墨,多取水墨淡彩的方法,创立了水墨渲染的“野逸”风格,代表作《雪竹图》。

7.米氏云山正确答案:是宋代山水画派之一,又称“米家山水”。

其创始人是米芾,其子米友仁加以继承和发展。

主要描绘云烟掩映的江南山川景色,采用泼墨法,参以积墨和破墨,又常用焦墨提神,其精妙在于见笔见墨,属水墨大写意画法,对水墨山水画发展影响很大。

8.松江派正确答案:又名“华亭派”,以顾正谊为创始,董其昌为代表。

因其主要成员都是当时的松江府人而命名松江派,其画风逸润苍郁,骨格灵秀。

9.《千里江山图》正确答案: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4、工艺美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5、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

1、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2、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二战后直到20 世纪60 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3、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4、农民画:农民的画。

也包括渔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画。

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农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自由随意,经常借用民间美术,如剪纸、刺绣、皮影等造型方法,在画法上没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讲透视,总体上呈现出热烈、明朗、质朴、稚拙的艺术风格。

5、版画: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

从拓印方法和材质上可分为七个类别:凸版型版画、凹版型版画、平板型版画、孔版型版画、独幅版画、玻璃版画、拓篇。

6、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

专描绘人物形象之画。

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7、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雕和塑的总称。

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实在体积的形象。

8、如果物体的一个角与画着相对,这种透视称成角透视。

9、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异种。

将两只湿笔种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1、接染:用渲染的方法,将两个在一个范围的颜色,用清水衔接起来,产生自然过渡的效果。

2、插图:又名"插画",绘画的异中,指插附在书报杂志中的图画。

一般份艺术插图和图解插图。

3、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

其中礼器是统治阶段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其品种有鼎、豆、尊、盘、钟等。

5、瓦当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

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3、米氏云山宋代山水画派之一。

又称“米家山水”。

米芾所创,其子米友仁加以继承和发展。

描绘云烟掩映的江南山川景色。

采用泼墨法,参以积墨和泼墨,又常用焦墨提神,其精妙在于见笔见墨,属水墨大写意画法,自称“墨戏”。

对水墨山水发展影响很大。

4、新印即“分色主义”或“点彩派”。

19 世纪末出现于法国。

该派发展了印象派的光色原理,在色彩表象上排斥物象的形体,按照科学规律以“色点”的形式呈现于画面上。

代表画家有修拉、西涅克等。

1、具象艺术: 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2、对比色: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

3、成角透视: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余点消失。

4、动态线:动态线是指人体由于动向线与形体转折的变化,带来的形体外在形态外缘上的变化1、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1、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有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4、画像石----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

盛行于东汉。

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5、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国画术语。

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6、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

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7、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

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

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

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8、唐三彩----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

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

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9、浙派----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

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

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

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10、洞窟壁画----欧洲史前时期画于洞窟壁上的绘画作品,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

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而写实。

代表者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11、金字塔----埃及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因其方锥形与中国汉字“金”字相似,故称。

其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变过程。

它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12、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

包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

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点神秘感。

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

13、汉谟拉比法典浮雕----汉谟拉比建立巴比伦王国,并颁布法典。

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

浮雕刻画了汉谟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听他口授法典。

神的威严和王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

14、威尼斯画----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

该派受人文主义影响,题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对人体美的赞颂和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

代表画家有乔尔乔内、提香等。

15、巴比松画派----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因枫丹白露森林区的巴比松村而得名。

该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再现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

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

16、野兽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

1905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

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

17、岩画----指绘制或凿雕于山岩、洞穴内壁上的远古绘画品种。

表现内容一般为各种简括的形象和符号,手法古拙,富于神秘气息,可称人类表现自我和创造力的最原始形式。

西班牙的拉文特岩画是其著名代表。

18、罗可可艺术----18世界法国宫廷绘画风格。

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

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

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

19、巡回画派----19世界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

该派画家大都重视绘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倾向,普遍运用写实手法却又不失画家鲜明的个性。

先后举办过“巡回”于各地的48次展览。

代表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宾等。

20、新印象派----即“分色主义”或“点彩派”。

19世纪末出现于法国。

该派发展了印象派的光色原理,在色彩表象上排斥物象的形体,按照科学规律以“色点”的形式呈现于画面上。

代表画家有修拉、西涅克等。

21、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22、对比色----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

23、成角透视----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余点消失。

24、动态线----动态线是指人体由于动向线与形体转折的变化,带来的形体外在形态外缘上的变化。

35、威尼斯画派----威尼斯画派: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

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

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

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画的创作,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创作。

其主要画家有乔万尼?贝利尼、提香等。

36、印象主义----印象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

他们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等的艺术营养,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事物,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等。

37、表现主义----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活跃于德国的一个艺术派别。

他们对资本主义的都市文明不满,对压制人性和个性的机械文明十分反感,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汲取营养。

在艺术上,他们反对机械地摹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

其主要画家有康定斯基等。

38、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

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