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四---测设已知高程点
掌握地面上测设已知高程点。

自动安平水准仪是一种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观测速度 和观测精度的新型仪器。
1—脚螺旋; 2—圆水准器;3—瞄准器;
4—目镜对光螺旋;
5—物镜对光螺旋;6—微动螺旋;7—补偿器检查按钮;8—物镜
使用时只要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然后瞄准 水准尺,等待2-4秒钟后,即可进行读数,有的自动安平 水准仪配有一个补偿器按钮,如图2.4-2所示,每次读数 前按一下该按钮,确认补偿器能正常工作再读数 。
三、高程传递与测设
如图2.4-4所示,地面附近有一水准点R,其高程为HR,欲测设基坑内高程为H设的B 点。测设方法如下:
(1)在基坑一边架设吊杆,杆上吊 一根零点向下的经检定的钢尺,钢尺 的下端挂上一个与要求拉力相等的重 锤,放入油桶中。
(2)在地面上安置一台水准仪,设 水准仪在水准点所立水准尺上读数为 a1,在钢尺上读数为b1。
3、用桩顶前视改正数测设法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测设都要上、下移动水准尺,往往比较费事,可采 用将尺立于桩顶上,读出桩顶前视读数,再计算出桩顶改正数。
桩顶改正数△h =桩顶前视读数b′-应读前视读数b应
即:
△h=b′-b应
(2.4-1)
然后根据桩顶改正数画出设计高程的位置。
例如:如图2.4-3所示,水准尺立于B桩顶时,读得前视读数为 b′=0.500m,则改正数为:
任务四 测设已知高程 一、自动安平水准仪 二、地面上测设已知高程点 三、高程传递与测设
测设已知高程点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测设已知高程点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工程测量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建设测量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工程实训基地四、实训器材1. 水准仪1台2. 三脚架1个3. 标尺1根4. 钢尺1根5. 纸、笔、计算器等五、实训内容1. 测设已知高程点的基本原理(1)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测定其他点的高程的一种测量方法。
(2)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误差等。
2. 测设已知高程点的步骤(1)选点: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作为已知高程点。
(2)埋设标志:在选定的位置埋设标志,标志应稳固、易于观测。
(3)架设水准仪:将水准仪架设在已知高程点和待测高程点之间,确保仪器稳定。
(4)读取后视读数:在已知高程点立尺,读取水准仪的后视读数。
(5)读取前视读数:在待测高程点立尺,读取水准仪的前视读数。
(6)计算待测高程点的高程:根据水准测量原理,计算待测高程点的高程。
(7)检查与修正:检查测量结果,如存在误差,则进行修正。
3. 实训操作(1)选点: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在距离已知高程点约50米的位置选定点1作为待测高程点。
(2)埋设标志:在点1位置埋设标志,标志应稳固、易于观测。
(3)架设水准仪:将水准仪架设在点1和已知高程点之间,确保仪器稳定。
(4)读取后视读数:在已知高程点立尺,读取水准仪的后视读数为123.874m。
(5)读取前视读数:在点1立尺,读取水准仪的前视读数为123.586m。
(6)计算点1的高程:根据水准测量原理,点1的高程为123.874m - 123.586m= 0.288m。
(7)检查与修正:检查测量结果,无误差,确认点1的高程为123.874m +0.288m = 124.162m。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本次实训中,学生掌握了测设已知高程点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技能。
关于测设已知高程点几种方法的探讨

关于测设已知高程点几种方法的探讨测设已知高程点,就是根据附近水准点的高程或假定水准面,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将给定的设计高程在地面上标定出来。
在铁路、公路及房建等其他专业施工测量中,如平整场地、桥涵开挖基地、房建基础开挖及铺设地下管线等,常常需要将已知点的设计高程测设到地面上,即在地面上打木桩,使桩顶或桩侧面某一位置的高程等于点的设计高程。
下面就测设已知高程点的几种方法,分别叙述之,比较一下它们的优缺点,看那一种方法更适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1.移动法用水准测量测设已知高程点的一般方法如图1所示。
设A为邻近的水准点,其高程为HA ,现要求在B点测设出设计高程为HB的点的位置。
我们可以在A 、B两点间安置水准仪,然后整平,读出A点的后视读数a,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再计算出B点水准尺应有的前视读数b,从图1可知:b=|HA +a-HB|(m)。
测设时,将水准尺沿B点木桩侧面,根据前视读数b的大小,上下移动,等到快接近读数b时,上下慢慢移动,直到前视读数正好为b 时,停止移动,此时尺底位置即为要测设的高程,我们在尺底的木桩侧面上画一条红线或画一个三角符号“▼”,以表示所要测设的高程位置。
此法简单易行,直观明了,容易掌握。
但唯一一个缺点,就是当所要测设已知高程点的尺底位置超过桩顶或低于地面,我们就无法在桩上画出所要测设已知高程点的位置标定线。
2.锤击法此法计算和上述方法完全相同,就是测设方法稍有区别。
计算出前视读数b后,将水准尺放在B点桩顶上,读出B点桩顶读数b桩顶,若b>b桩顶,徐徐锤击木桩,然后再读出桩顶读数,直至b=b桩顶时,则桩顶即为要测设的高程位置。
此法和上述方法比较,实际上就是把水准尺的移动变成了桩的相对移动。
桩的移动肯定不如水准尺移动方便。
此法不易达到目的,特别是当锤击用力过大,桩顶的位置低于要测设已知高程的位置,那我们只有把桩向上拔起,这样桩就松动了,我们要测设的已知高程位置易发生变位,不容易保持。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5篇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5篇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一)高程放样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高程为H设,则:水准仪视线高:Hi=HA+a水准仪视线高:Hi=HA+a实习放样步骤:1、每个小组在实习区域选择一个点A,作为已知高程点,并赋予高程值(如HA=1m),然后小组每位成员各自在该点附近选择不同的点(至少四个),然后分别设计其高程值;2、进行高程放样,每个组员将自己设计的点的高程在实地放样出来。
如要放养B点,则在A和B点中线附近设站,在A点水准尺(A尺)上读得中丝读数a,通过公式计算得到B点水准尺(B尺)上应读读数b。
上下移动B点水准尺,使得B尺读数为b时,B尺最下方对应点即为需要放样的高程为设计值HB的B 点。
以同样的方法放样其余各点。
(二)全站仪平面坐标放样1主要包括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1、直角坐标法放样(多用于建筑物轴线的放样)现场有控制基线,且待测设的轴线与基线平行。
(1)计算测设数据(2)实地测设点位1)O点安置仪器,后视A,按距离测设法放样a,b;2)a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右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a4定出4点,再向前定出1点;同理,放样出3和2点;3)检查12和34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符,记录测得的距离观测值。
规定:相对误差不应超1/20__~1/5000,在高层和工业厂房放样中精度要求更高。
2、极坐标法(1)计算测设数据:A、B为已知点(自己假定其坐标),计算β、dAP(2)实地放样:A点安置仪器,瞄准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距dAP,即定出P点。
实习心得:三个星期的实习即将结束,从刚开始的欣喜到期间的的泄气,到临近尾声的坚持让我学会了很多,得到了很多,培养了我们做事严谨、细心,不畏艰难困苦的作风;对细小事物产生的误差带来的影响;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次的实习让我们体会到,作为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应该付出自己的努力,即使你在主要环节不能出力,这也没关系;是的,作为一个团队,我们目的是让我们的任务完美的完成,更重要是我们团队的默契、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高程测量实训报告

一、实训概况1. 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20日2. 实训地点:XX市XX区XX测区3. 指导老师:XXX教授4. 实训目的:- 通过实训,加深对高程测量原理的理解。
- 掌握高程测量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实训设备:- 经纬仪- 棱镜- 三脚架- 水准尺- 计算器- 测量记录本6. 实训内容:- 三角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 高程计算与成果整理二、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 熟悉实训场地,了解测区地形地貌。
- 检查测量仪器,确保其性能良好。
- 分组讨论,明确分工和责任。
2. 三角高程测量:- 在测区选定四个控制点,形成一条闭合的环线。
- 对控制点做好标记,并钉上小钉。
- 使用经纬仪和棱镜,进行三角高程测量。
- 记录观测数据,包括水平距离、垂直角度、仪器高、棱镜高等。
3. 水准测量:- 在测区选择起始点,并确定其高程。
- 布设水准路线,选择合适的水准点。
- 使用水准尺,进行水准测量。
- 记录观测数据,包括水准尺读数、水准仪读数等。
4. 高程计算与成果整理:- 根据观测数据,计算每个控制点的高程。
- 使用高程闭合差检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整理测量成果,绘制高程图。
三、实训总结1. 实训收获:- 通过实训,加深了对高程测量原理的理解,掌握了高程测量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 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存在问题:- 在三角高程测量过程中,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导致观测数据误差较大。
- 在水准测量过程中,由于水准尺读数不准确,导致水准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3. 改进措施:- 优化测量方案,选择合适的观测点和观测方法,以减小误差。
- 加强对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确保仪器性能良好。
- 提高观测人员的操作技能,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四、实训感想通过本次高程测量实训,我深刻体会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测量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习四---测设已知高程点

1 / 3
实习四 测设已知高程点
一、实习目的: 1.熟悉水准仪的使用。
2.掌握测设已知高程点的方法。
二、仪器工具:
每组SPRINTER 水准仪1台、数码标尺1把。
三、实习任务:
每组完成若干个已知高程点放样任务。
四、实习步骤与要求: 1.选点
在实习场地选定A BM 、B 两点,已知水准点A BM 的高程为
=A H 116.347m ,设计B 点高程B H =115.236m 。
2.计算水准仪视线高程
在A BM 点和B 点之间安置水准仪,读取A BM 点上水准尺的读数为
a ,则
a H H A i +=
3.计算前视水准尺尺底为设计高程时的水准尺读数
B i H H b -=
4.确定测设点的准确位置前视尺紧贴木桩,上下慢慢移动,当前视
读数为b时,则尺底位置,即为要测设高程点的位置。
五、实习记录:
测设已知高程点外业记录表
观测者:______ 记录者:______ 前视尺:_______后视尺:________
六、仪器操作说明:
1、按开机→∆H(启动高差和地面高功能)→MENU→输入基准点点号→输入基准点高程→MENU
→对基准点测量→测量目标→转动望远镜至放样点位置→按测量键→显示RL(高程)
2、上下移动观测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差值。
3、在尺底划线,即为设计高程。
3 / 3。
已知高程的测设实习报告

已知高程的测设实习报告高程测量实习报告由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统一部署安排,邓文彬、高长年为指导老师的,为期两周的地形控制测量实习已经结束了,我们测绘工程的专业班学生从这次实习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测绘人员的艰辛。
学年前阶段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对测绘专业的了解不是很全面。
我们在整个实习期间都保持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因为我们知道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地形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目的与要求本次实习目的与要求就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掌握导线控制网的布设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分发仪器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
先进行水准测量。
在校内选择地籍井盖内的水准点作为起始点(已知其高程),再校外围绕学校布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水准点选在道路路边(不得将点选在道路中间,以免发生交通事故),点位确定后做好标记并编号。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每站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并且观测的测站数为偶数。
二、水准仪的使用1、安置仪器;2、粗略整平;3、瞄准水准尺;4、精确整平;5、读数。
在平时的日常学习中我已经对DS3水准仪的使用有过实际操作,这次所使用的水准仪是自动安平水准仪,又比之前所试用的较之先进,每次读数都省去了精平的操作,使我们的每次观测都能顺利的快速完成,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测量速度。
这次实习我们首先做的是从水准点出发再回到已知水准点的水准路线,在这第一次的校外实习中我们就遇到了许多问题。
比如:出了学校我们主要在人行道上进行设站,过往的行人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现在正值夏天,炎热的天气、刺眼的阳光,不但影响着仪器的读数还考验着我们同学门的耐力。
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用坚强的意志接受阳光的考验。
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结果超限的时候立即返工,同时还发现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a一∑b=∑h,这只说明计算无误,但不能反映测量成果的优劣。
四级《工程测量工》理论试题(新) 上传示例0(1)(1)

测量学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选项A1.地形图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时,( )分母大,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2.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 )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
水平面3.圆水准器轴的检验校正是为了满足( )。
L′L′∥CC4.若竖盘为全圆式顺时针注记,在进行竖直角观测时,盘左读数为L,盘右读数为R,指标差为x,则盘左、盘右竖直角的正确值是( )。
90°-L-x ;R+x-270°5.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27°58′41″,δ=2′18″,γ=-2′18″,则该直线的磁方位角为( )。
127°54′05″6.两段距离及其中误差为:D1=72.36m±0.025m, D2=50.17m±0.025m ,比较它们的测距精度为( )。
D1精度高7.已知αAB=312°00′54″,S AB=105.22,则△X,△Y分别为( )。
70.43 ;78.188.在小范围内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以( )作为投影面。
参考椭球面9.接图表的作用是( )。
表示本图的边界线或范围10.在水准测量中,仪器视线高应等于( )。
后视读数+后视点高程11.在进行水平角观测时,若瞄准的是目标正上方的某点,则所测的角度结果与该角的实际值相比( )。
增大12.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45°,则下列象限角表示的直线和该直线重合的是( )。
南偏西45°13.已知一导线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为-0.08m,纵坐标增量闭合差为+0.06m,导线全长为392.90m,则该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和差为( )。
1/491114.三幅地形图的比例尺分别为:1︰1000、1︰2000、1︰5000,则其比例尺精度分别为( )。
1m;2m;5m;15.在1︰1000的地形图上,AB两点间的高差为0.10m,距离为5m;则地面上两点连线的坡度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四 测设已知高程点
一、实习目的:
1.熟悉水准仪的使用。
2.掌握测设已知高程点的方法。
二、仪器工具:
每组SPRINTER 水准仪1台、数码标尺1把。
三、实习任务:
每组完成若干个已知高程点放样任务。
四、实习步骤与要求:
1.选点
在实习场地选定A BM 、B 两点,已知水准点A BM 的高程为 A H 116.347m ,设计B 点高程B H =115.236m 。
2.计算水准仪视线高程
在A BM 点和B 点之间安置水准仪,读取A BM 点上水准尺的读数为a ,则
3.计算前视水准尺尺底为设计高程时的水准尺读数
4.确定测设点的准确位置前视尺紧贴木桩,上下慢慢移动,当前视读数为b 时,则尺底位置,即为要测设高程点的位置。
五、实习记录:
测设已知高程点外业记录表
观测者:______ 记录者:______ 前视尺:_______后视尺:________
六、仪器操作说明:
1、按开机→∆H(启动高差和地面高功能)→MENU→输入基准点点号→输入基准点高程→MENU
→对基准点测量→测量目标→转动望远镜至放样点位置→按测量键→显示RL(高程)
2、上下移动观测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差值。
3、在尺底划线,即为设计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