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ppt课件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ppt课件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1
何为养生?
• 所谓养生,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 体质、预防疾病,从而延年益寿。
• 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 生长之意。
• 即保养生命。
2
• 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 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 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 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 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29
• 按极泉理气舒心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
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该穴对治疗心痛、胸闷、咽干烦渴有效。 弹按时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每次弹按的量因人而异,一般 弹按10次左右。
• 按“四缝”防秋膘增肥 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
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最好用 大拇指掐按,一般按10~20次效果显著。
18
• 注意手足颈腰部关节保暖 • 常艾灸保健穴 • 不要淋雨 • 经常清洗晾晒衣物
19
秋冻应适度 切莫贪凉
•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 衣着应随时增减,不能拘泥于“秋冻”,特别要强 调暧足防寒,以免影响收养之道。 • 一些特殊人群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实际,不宜盲 目进行“秋冻”。 • 心血管疾病、胃肠疾病、慢性肺病患者不宜“秋 冻”。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顺应四时养生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6

• 中医认为秋属金,主于肃杀,肺气旺。 • 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秋气通于肺,肺 乃气之海,气乃人之根。
7
《黄帝内经》—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 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 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 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 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中医养生常识PPT课件

中医养生常识PPT课件

饮食调养
多吃黑色食物和咸味食物,如黑芝麻、黑豆 、海带等,以补肾益精。
起居调摄
注意保暖措施,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慢跑、 打太极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情志调护
保持心情平静愉悦避免恐惧和过度兴奋情绪 以利于肾气固藏。
03
饮食调养在中医养生中作用
食物性味归经及其对健康影响
食物性味
中医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和酸、 苦、甘、辛、咸五味,不同性味的食物对人 体有不同的作用。
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养生中应用
治未病思想
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和调养,避免疾病的发 生和发展。
在中医养生中应用
中医养生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 ,达到预防疾病、保健延年的目的。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养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现代医学对中医养生认识
02
案例二
某体育明星运用推拿按摩手法 缓解运动疲劳,提高竞技水平 。
03
案例三
某企业家坚持拔罐刮痧等非药 物疗法养生,成功改善亚健康 状态。
04
总结
非药物疗法在中医养生中具有 重要地位,针对不同人群和需 求可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饮食调养中应用
根据药食同源的理念,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具有 药用价值的食物,如山药、枸杞、红枣等,以增强身体的抵 抗力。
不同体质人群饮食宜忌指导
平和体质
饮食宜均衡,多样化, 忌偏食。
阳虚体质
宜食温阳之品,如羊肉 、韭菜等;忌食生冷寒
凉食物。
阴虚体质
宜食滋阴润燥之品,如 鸭肉、百合等;忌食辛
评估身体状况
在制定运动计划前,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 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健康

中医养生讲座ppt课件

中医养生讲座ppt课件
中医养生讲座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1-30
目录
• 中医养生概述 • 中医养生的主要内容 • 中医养生的实践与体验 • 中医养生的科学研究与评价 • 中医养生的建议与展望
01
中医养生概述
什么是中医养生?
01
02
03
定义
中医养生是以中医理论为 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 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 进行科学养生的方法。
中医养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进展
文献研究
临床试验
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和 分析,探讨中医养生的理论和实践。
设计和实施严谨的临床试验,以验证中医 养生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数据分析
系统评价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挖掘中医养生方法的规律和特点。
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价,提供对中医养 生方法相对优势和劣势的全面了解。
案例三
王先生运用针灸疗法,缓解了慢性 腰痛。
个人中医养生的体验分享
体验一
通过学习中医知识,我学会了如 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和作息

体验二
我尝试了一种名为“五禽戏”的 中医健身方法,感觉身体更加灵
活和健康。
体验三
学习了中医的按摩技巧后,我经 常给自己和家人进行保健按摩,
效果很好。
中医养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拔罐疗法
通过拔罐的方式,吸附在身体特定部 位,形成负压吸引,促进气血流通和 排出体内湿气。
艾灸疗法
通过点燃艾条熏烤身体穴位,以达到 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养生保健效果 。
03
中医养生的实践与体验
中医养生的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一
张先生通过中医养生,成功逆转 糖尿病病情。
案例二

中医养生学讲座【课件】

中医养生学讲座【课件】

养生食药•补益类•补阳药
• 覆盆子:甘、酸,微温。入肝、肾经。益肾固精,缩尿。 • 益智仁:辛,温。入脾、肾经。补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涎 唾。
养生食药•消食药
• 山楂 :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活血化 瘀。尤能消化油腻肉积。 • 麦芽:甘,平。入脾、胃经。消食和中,回乳。尤能消米面食 积。 • 鸡内金:甘,平。入脾、胃、小肠、膀胱经。消食积,止遗 尿。还可用于胆结石、尿路结石。
饮食禁忌注意点·原则
• 《金匮要略》中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 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 • 总的原则是以食物的四气五味,来调整人体的阴阳 偏胜,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的目的。 • 过分强调忌口,可能引起营养不良,明代医家陈实功 说:〝饮食何须戒口,冷硬腻物休餐。〞清代叶桂也 说过:〝食入自适者,即胃喜为补。〞
• • • • •
饮食卫生讲究点
• 饮食新鲜、清洁、以熟食为主。 • 注意忌口。在人类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有 些动、植物于人体有害,吃入后会发生食物中毒,如海豚、 发芽的土豆、病死的畜禽等,误食会影响健康,危及生命。 • 食后漱口,漱口可使口腔保持清洁,牙齿坚固,并能防止口臭, 龋齿等疾病。
养生食药•补益类•养血药
• 龙眼肉:甘,温。入心、脾经。补心安神,养血益脾。 • 阿胶:甘,平。入肺、肝、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养生食药•补益类•收涩药
• 莲子:甘、涩,平。入脾、肾、心经。养心安神,益肾固涩,健 脾止泻。 • 酸枣仁:甘,平。入心、脾、肝、胆经。养心安神,益阴敛汗 。 • 白果:甘、苦、涩,平。有小毒。入肺经。定痰喘,止带浊。 • 芡实:甘、涩,平。入脾、肾经。益肾固精,健脾止泻,袪湿止 带。

中医养生学讲座课件

中医养生学讲座课件
添加标题
发展:中医养生学在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 逐渐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添加标题
起源:中医养生学起源于中国古代,早在《黄帝内 经》中就有关于养生的论述,如“法于阴阳,和于 术数”等。
添加标题
现代应用:现代中医养生学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 上,结合现代医学和科技手段,不断丰富和发展, 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途径。
阴阳平衡:保持阴阳平衡,避免过度劳 累或过度安逸
五行相生相克: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气血调和:保持气血调和,避免气血不 足或气血过盛
精神调养:注重精神调养,保持心态平 和,避免过度紧张或过度放松
形神共养: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之一,强调身体和精神的共同养护 形:指身体,包括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等 神:指精神,包括情志、思维、意识等 形神共养的方法:包括饮食、运动、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调理和养护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02 中 医 养 生 学 概 述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 03 念
中医养生的主要方 04 法
中医养生的具体应 05 用
中医养生的注意事 06 项 和 误 区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中医养生学概述
添加标题
中医养生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调整饮食、 起居、运动、情志等生活方式,达到预防疾病、延 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或阳虚阴盛
饮食调养:根 据个人体质和 季节变化,选 择合适的食物
进行调养
运动调养:根 据个人体质和 年龄,选择合 适的运动方式
进行调养
情志调养:保 持心情愉悦, 避免过度紧张、
焦虑或抑郁
中医养生的主要方法
食物选择: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饮食搭配:注重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课件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课件

03 中医四季养生
春季养生
总结词
养肝、生发、舒缓
详细描述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阳气生发,应注重养肝、生发,保持心情舒畅,不宜过 度劳累。饮食上可多吃绿色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助肝气疏泄。
夏季养生
总结词
养心、清热、消暑
详细描述
夏季气温高,人体易出汗,需注重养心、清热、消暑。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饮食上可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如绿豆、冬瓜等,以助消暑降火。
天人合一
顺时养生
根据自然界的变化调整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例如,春夏宜晚睡早起,秋冬宜 早睡晚起。
环境养生
选择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居住和工作,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要避免环 境污染和噪音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02 中药养生方法
草药养生
01 02
草药养生的原理
草药养生是利用天然草本植物来达到调理身体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草药 的种类繁多,功效各异,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草药进行养生 。
详细描述
太极拳的动作讲究内外兼修,形意相合,通 过调节呼吸、放松肌肉和集中注意力来达到 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长期坚持练习太极 拳,能够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和平衡性,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八段锦
总结词
八段锦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健身方法,通过八种特定的动作来达到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 。
详细描述
气虚体质
气力不足,易感疲劳
气虚体质的人通常表现为气短乏力、易疲劳、抵抗力差等症状。这类人应多食用补气食物,如红枣、 黄芪等,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血虚体质
血液不足,面色苍白
血虚体质的人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 头晕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这类人 应多食用养血食物,如桂圆肉、当归 等,避免过度思虑和劳累。

中医养生完整ppt课件

中医养生完整ppt课件
经络学说
阐述人体经络分布、生理功能及与脏腑 关系,指导针灸、按摩等养生方法。
气血津液理论
01
02
03

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具有推动、温煦、防御等 作用,养生需注重培补元 气。

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 色液态物质,具有营养和 滋润作用,养生需注重补 血养血。
津液
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具有滋润濡养作用,养生 需注重保津护液。
02
目的
03
预防疾病
04
延缓衰老
05
提高生命质量
06
实现身心和谐与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的历史与传承
古代养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历代医家对养生理论的补充和完 善
针灸、按摩、气功等传统养生方 法的继承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养生学 的理论基础
中医养生方法的传承与创新
现代科技手段在中医养生中的应 用与创新
养生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06
中医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推广
家庭常用中医养生方法介绍
饮食养生
根据季节、体质等因素,合理搭 配食材,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
秋季养肺、冬季养肾等。
运动养生
推荐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中医传统运动,以调和气血、增 强体质。
按摩养生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如足三里、 三阴交等,以疏通经络、缓解疲 劳。
健康意识。
企业合作医疗机构
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为员工 提供针灸、推拿等中医养生服
务。
社区普及中医养生知识的途径与措施
社区宣传栏
在社区宣传栏定期张贴中医养生知识海报或 传单,提高居民认知度。
健康讲座与义诊
组织中医专家进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 动,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服务。

中医养生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医养生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证实:其科研小组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苹
果中的有用成分——多酚能够抑制癌细胞
的增殖。
弘前大学的三浦富智讲师等使用老鼠
做为实验,对比了在被移植癌细胞后食用
苹果多酚水溶液和蒸馏水的效果。他们得
出的结论是,在生存率实验和癌细胞增殖
实验这两方面,苹果多酚都显示了有比较
好的抗癌功效。
2024/10/5
养生
28
相关报道
❖ 《养生方》是一部以养生为主的方书; ❖ 《却谷食气》、《十问》也介绍了一些养生理论和
技艺。
2024/10/5
养生
18
佛家养生思想的渗入
❖ 如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有调身、调气、息心静坐 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有强健身体、却病延年作用的。
❖ 达摩《易筋经》原为佛门养生健身功法,后成为中 医养生学中的健身术之一。
吃苹果预防高血脂症 日本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苹果能够减少人体
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含量,有益身体健康。 吃苹果还能够增加血液中的维生素C含量,减
少肠内的不良细菌数量而帮助有益细菌繁殖。 每天吃苹果可以大大改善肠内的细菌菌丛状况, 从而改善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
2024/10/5
养生
29
相关报道
可显著增加肺活量 实验结果果发现,每周至少吃5个甚至更
❖ 荀子——“欲不待可得而求者,从所可”。
2024/10/5
养生
9
道家养生说 —老子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 老子言“虚其心”,虚即道,道即自然。自然能化 育万物,虚为万物之始
❖ 道家一派,一方面崇尚自然,提倡所谓“返朴归 真”、“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一方面又提倡养
5、 常喝水、 少饮酒、不抽烟、利身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健康的定义: (WHO1984《宪章》)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身体、心理和 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
健康——是从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均正常的理想状态。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3
1990年,WHO增加了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指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 社会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维 和行为,具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的是非观念的能力。
延长健康、快乐的美好生活是医学的灵 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一切医 学研究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
诺贝尔奖获得者 皮特·梅达沃(Peter Medawar)爵士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1
动态健康概念
20世纪以前,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就是不 生病,仅此而已。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21
“人类潜在的生命期限,有一定的幅度,应有一个上下限。 115~120是十分符合其真实上限的。”
——V·VFrolkis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22
美国学者海弗利克的研究:
人体约由500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大部分从胚胎开始 分裂50次后停止正规分裂。每分裂一次平均需要2.4年, 细胞死亡从这个角度推算,人类的寿命该是120岁左右。
19
现代对老年的认识:
60—70 岁准老年期 75—80 岁老年 90岁以上为长寿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20
人类对天年的认识
天年——人的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即天赋之年寿。 “终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 “人之寿百岁而死” ——《内经》 “以百二十为寿”——《尚书》
2/8/2021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11
上述健康标志反映了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12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性调查表明:
真正健康人——5% 患有疾病的人——20% 亚健康状态——75%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13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一定部位、一定层
=生长期(年)X寿命系数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25
动物寿命举例:
马的生长期为5年 马的寿命=5年X(5~7)=25~35年
犬生长期为2年 犬的寿命=2年X(5~7)=10~14年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26
象的生长期为25年 象的寿命=25X(5~7)=125~175年
称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由于其主诉症状多 而不固定又称其为不定陈述综合征。是一种现代文明病, 体查及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及器质性病变,但又频繁出现不 健康的生理状态。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16
主要表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急
躁易怒,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或嗜睡,记忆力减 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焦虑,头昏,头重,头 痛,心律不齐,心慌心悸胸闷,乏力疲劳,出汗 短气,食欲不振,腰腿酸软,性欲减退,手足发 凉或麻木,易感冒等。
社会表现为: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 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 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2/8/2021
中医养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 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 岁乃去。
——《黄帝内经》
4、说得快,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5、走得快,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10
“三良好”
1、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 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2、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自控能 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3、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 满热情。
次的结构、功能、代谢发生异常改变的生命活动过程,表 现为躯体或心理上的异常。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14
健康——亚健康——疾病——死亡
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连续的过程,从健康到疾病的过度 状态即是亚健康状态。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15
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边缘状态,又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18
中医学对寿、夭、天年的认识
“老”的年限
“人年五十已上为老,三十已上为壮,十八已 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
——《灵枢·卫气失常》
“凡人六岁以上为小,十六岁以上为少,三十以 上为壮,五十以上为老。”
——《千金方》引《小品方》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4
2000年WHO提出促进健康新准则: 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5
衡量人体健康的具体标志: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 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 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6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形匀称,头、臂、臀比例协 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7
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 常,无出血;
头发光泽,无屑;
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8
“五快”“三良好”
“五快”
1、吃得快,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 快吃完一顿饭。
2、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 良好。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9
3、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 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23
德国学者H·Franke1971年提出:
如果一个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遇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 用,则单纯性高龄老衰要到120岁才出现生理性死亡。
2/8/2021
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
24
亚里士多德:“动物凡生长期长的,寿命也长。” 蒲丰氏指出“寿命系数”学说,系数为5~7 哺乳动物寿命(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