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唯物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总结表一:唯物论表二:认识论表三:辩证法之联系观表四:辩证法之发展观表五:辩证法之矛盾观表六:辩证法之辩证否定观表七:历史唯物主义常用哲理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萎靡的---)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一加二)五、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认识论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真理的特点:a.b.c要坚持和发展真理2.认识的特点:a.b.c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受主体、客体、实践水平(认识条件)的限制,对同一个对象会产生多种认识(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主体:主要受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生理素质等限制客体:客观事物往往是复杂的、变化的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同时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4.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模板(三篇)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模板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之一,它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唯物辩证法的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有历史性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
一切存在都是物质的,物质是根本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意识。
2. 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是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统一。
矛盾的发展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解决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运动变化原理: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否定了事物的静止性。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的运动。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1. 分析具体事物的总体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强调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去认识事物,而不是片面和片段的认识。
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发展过程中去分析具体事物。
2. 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通过矛盾的辩证分析来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
矛盾分析是把握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关系,从矛盾中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
3. 实践观察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标准,要通过实践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认识事物。
实践观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运动规律和内在规律。
4. 辩证思维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善于辩证思维,即善于看到事物的矛盾和统一,善于看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善于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部联系。
总之,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之一,它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帮助我们正确处理问题,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在学习和应用唯物辩证法时,应该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才能更好地把握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____年,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引言哲学是关于世界本质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学科,在____年,人们对于哲学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对____年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哲学原理1. 辩证法原理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在____年,辩证法的研究不仅聚焦于人与自然的矛盾,还包括了社会矛盾、思维矛盾等方面。
辩证法原理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统一和斗争实现的。
人们在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矛盾的分析和解决,以推动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2. 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哲学的重要思想体系,它认为物质是基本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在____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的深入认识,唯物主义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
人们更加重视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3. 人类本质原理人类本质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在____年,人们对人类本质的理解越发深入。
人类本质原理认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具有社会性和创造性。
人们在研究人类本质的同时,重视人类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哲学方法论1. 综合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方法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____年,人们在研究问题时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综合分析方法能够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认识事物,并找出其中的矛盾和规律。
2.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哲学研究的基础之一。
在____年,人们更加注重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理论和观点的正确性。
实证研究方法能够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数据,进行逻辑推理和实证验证,以提高哲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对话交流方法对话交流方法在哲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____年,人们更加重视多元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对话交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开拓思维、超越偏见,推动哲学研究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指的是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是哲学研究的基石。
哲学方法论则是指哲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方式。
下面是对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总结:
1. 哲学原理:
-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存在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由内在的矛盾推动的。
- 唯心主义原理: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世界是意识的产物或反映。
- 实在论原理:认为世界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人类的认识是对世界的反映。
- 直观经验原理:强调直接经验对于认识真理的重要性,认为直观经验是获取知识的基础。
- 综合原理:认为世界是多元、矛盾和统一的,要求综合各种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问题。
2. 哲学方法论:
- 分析方法:通过解构问题、概念和命题,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内在关系。
- 综合方法:通过整合、比较、总结不同观点和学说,寻求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法。
- 归纳方法:通过从具体事实中总结出普遍规律和原则,推断出一般结论。
- 演绎方法:通过从已知原理和前提推导出结论,推断出特殊情况。
- 实证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和实验观察,从实际经验中验证理论的真实性。
- 批判方法:通过批判和分析,揭示和检查不合理、虚假或基于偏见的观点
和思想。
以上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实际上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还有很多,不同的哲学方向和学派也有其特定的原理和方法。
总的来说,哲学的核心在于思辨和思考,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发现。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存在、认识和价值的学科,其原理和方法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础。
哲学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等,而哲学方法论则包括辩证法、演绎法、归纳法等。
本文将对哲学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以期对哲学研究有所帮助。
首先,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本原和世界发展规律的哲学原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
唯物主义强调客观世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矛盾的认识和处理。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的统一来实现的。
其次,唯心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本原和世界发展规律的哲学原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根源,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唯心主义强调主观世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强调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决定作用。
唯心主义的方法论是理性主义,即演绎法。
演绎法强调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强调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确定性。
演绎法的基本原理是由一而知全,即从已知的一般原理推导出具体结论。
最后,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规律的哲学方法论。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矛盾的认识和处理。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立统一,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的统一来实现的。
辩证法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强调认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
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也是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综上所述,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原理,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方法。
哲学研究应当根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原理,运用辩证法的方法进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是哲学研究的基本路径,也是哲学研究的基本手段。
希望本文对哲学研究有所启发,对哲学研究者有所帮助。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一、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整体观念和价值判断。
它是对宇宙本质、人的本质、社会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不同的世界观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产生深远影响。
1.唯物主义世界观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物质是实在的,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物质的本性所决定的。
它强调研究客观规律,强调科学实证和实践验证,注重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和客观逻辑。
2.唯心主义世界观唯心主义世界观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它赋予物质以存在和意义。
它强调主观主义、超验和理性,注重人的精神和意义的追求。
3.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二、方法论方法论是指引人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范。
它凝结了人类思维方式和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理性和系统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
1.科学方法论2.逻辑思维方法论逻辑思维方法论强调推理和演绎,注重逻辑的正确性和无矛盾性。
它强调思维的严密性,注重思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以理性和合理为基础。
3.系统论方法论系统论方法论强调整体思维和系统化的观察和研究,注重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它强调系统的综合性和完整性,注重整体的分析和综合。
4.实践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相辅相成,它们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世界观决定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而方法论指导思维和行动准则。
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可以指导出科学合理的方法论,而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世界。
总的来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唯物主义世界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不同的世界观,科学方法论、逻辑思维方法论、系统论方法论和实践的方法论是不同的方法论。
它们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对于构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辩证唯物法(唯物论+认识论)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4个)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意识能动性原理: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该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总结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正视精神的力量。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意识,正视精神的力量。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方法论』:认识规律,按规律办事。
3、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观』: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和自然界和谐相处。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世界观』: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方法论』:尊重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
5、运动原理『世界观』: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体。
『方法论』:坚持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原则。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看到运动否定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只看到静止 否认运动会导形而上学不变论
3、我国地名文化资源浩如烟海内涵丰富 、底蕴深厚,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在地名中均有 体现。可以说,地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彰 显着中华儿女的“情”和“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充分有效运用那些有意味的地名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遗 产,能够成为一种鲜活的爱家乡教育的生动形式,唤起人们的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守”与 “变的关系 ,既要保护好传承好、使 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 名,又要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运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如何处理好“守”与 “变”的关系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7.(2015年课标卷Ⅱ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
原理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 要 增 强 认 识 活 动 的 目 的
意识
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 性,积极主动地把握事物 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 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提高
对物 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认识能力。
②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 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 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在治沙过程中,反复实验确定树种,实践中 摸索造林方法,发展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表现。
③
库布其因地制宜、科
学选种,企业产业化成功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
4、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及方法论】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①)必须遵 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违背规律. (2)规律客观性原理——(方法论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 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③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
征服一切;也不能因敬畏自然而无所作为。”这句 话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
2、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 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 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
方法论: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 条件为转移。或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6、“绿色发展”是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甚至是更为长远发展 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当前,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 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是 对我们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普遍问题的清醒 认识。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 际相结合为创新理念。
(1)材料中说,盲目追求原始的生态环境就像春秋时代楚 人剑“的刻可用舟笑运求所动剑在、”。变一化样、可发展笑的。眼从光哲看学问的题角。度分析楚人刻舟求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 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 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两种倾向: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造成唯心主义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2、湿地是地球的肾。近年来,我们对于湿地保护的认识 存在一些偏差:一味地追求原始,存在“打破旧世界、恢 复原生态”的冲动。时空变化是不可能复原的,盲目追求 原始的生态环境就像春秋时代楚人“刻舟求剑”一样可笑。 因此,我们既要反对改造自然的狂妄,认为人类可以征服 一切;也不能因敬畏自然而无所作为。
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 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 物主义错误。
5、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更是几十万库布其人的
共同梦想。为了把树种活,库布其人走了不少弯路。他们不惜花巨资从美 国引种小叶杨树,但很快就因不适应环境而大面积死亡。反复试验,最终 耐旱灌木沙柳、柠条、花棒、羊柴、甘草、紫花首蓿等被选为国沙治沙的 “当家花旦”。树种选定了,怎么种,又成了大问题。治沙中,一个改変 沙漠种植的大发明,水冲植树法诞生了,这个发明比铁锹植树效率提高了 60多倍,成活率超过了90%。各种治沙妙招层出不穷:气流法、水冲法、 螺旋钻法、甘草平移技术、风向数据法造林技术、大数据无人机造林…… 科技支撑下,库布其的绿洲一天天长大。近10年,库布其生态旅游景区累 计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实现收入24.6亿元,“死亡之海”変成了“希 望之海”这是一条企业产业化经营,地方兴业、生态增效的沙漠绿色经济 之路。
5、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①规律是客观源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
性的前提。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的重要条件。 〖方法论〗 ①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③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
例1:湿地是地球的肾。近年来,我们对于湿地保护
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一味地追求原始,存在“打 破旧世界、恢复原生态”的冲动。时空变化是不可 能复原的,盲目追求原始的生态环境就像春秋时代 楚人“刻舟求剑”一样可笑。因此,我们既要反对 改造自然的狂妄,认为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也不能 因敬畏自然而无所作为。 (2)“我们既要反对改造自然的狂妄,认为人类可以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 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 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 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的统一。这要求
(2)要加强地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保护好传承好、 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 (3)要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深人挖掘符合时代发展要 求的文化内容,提高新生地名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促 进地名文化创新发展。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要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②鲁侯违背了海鸟的生长习性,导致海鸟的死亡。
1、自然界物质性原理内容: 自然界是客观的,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自然,改造自然,按客观规律 办事,否则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的物质性的知识,分析我国提出绿色发理念的合 理性。
答案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国 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②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受客观规律的支配。绿色发展是深刻体现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规律的重大理念。
7、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5、规律: ①规律没有好坏之分 ②规律并不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 ③人们不可以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④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唯 物 论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6、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质具
有能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 一是要重视正确的思想意
动作 用
导作用,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
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精神可以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 二是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丧失斗志。
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
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 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 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 动遭到失败。 方法论: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 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依据材料,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中甲乙两位专 家的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甲专家提出将国学经典进行删减再进入课堂的观点,符合文化 建设规律,有利于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将国学经典进行 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坚持了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这会让国 学经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乙专家观点遵循了国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有利 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文化观。
物
特征
特征
质
含义: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性
运动是 有规律的
特征
普遍性 客观性
方法论(引申——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原理①② 方法论①②③
易错总结
1、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
2、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
3、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固有属性
4、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7、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9、辩证唯物论
哲学主观题方法:
一、设问是大范围,如: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课题)的知识分 析.... 答题方法:①原理+方法论+材料
②原理+方法论+材料
.......
二、设问是小切口,如: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分析..... 答题方法:①原理+方法论 ②材料(代入法,即找到材料中的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