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析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岑安岭隧道位于高州市东岸镇山甲村与上垌村一带,设计为小净距隧道,洞室净空11.0×5.0m,隧道净宽:0.75+0.75+2×3.75+1.0+1.0=11.0m;左线起讫桩号为:ZK55+893~ZK56+403,长510m;右线起讫桩号为:YK55+892~YK56+400,长508m。
进口左右线间距16.59m,出口左右线间距10.52m。
洞口设计标高左线98.684m、右线98.702m;出口设计标高左线101.413m、右线101.414m,隧道最大埋深约105.8m,属中隧道。
隧道区地质为白垩系含砂砾岩、寒武系加里东期混合岩、残破积黏性土,局部见加里东期花岗岩侵入。
隧道主要围岩类型为Ⅲ、Ⅳ、Ⅴ级,参数见下表:隧道参数表2、初步施工方案隧道机械化施工作业图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隧道出口段通过水平中空注浆锚杆加固中间岩柱,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根据量测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实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Ⅴ围岩采用CD法(单侧壁导坑法)施工、Ⅳ上下台阶法(短台阶法)、Ⅲ全断面法进行暗洞开挖。
岑安岭隧道设计、施工均以新奥法为指导原则,采用复合衬砌,以锚杆、钢筋网、湿喷混凝土、钢拱架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长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等支护措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3、小净距隧道施工(1)隧道洞身开挖施工顺序:测量画开挖轮廓线→布炮眼→钻炮眼→装药→爆破→通风→洒水→出渣→监控量测。
(2)隧道初期支护施工顺序:通风→清理岩面→处理欠挖→初喷砼→打结构锚杆挂钢筋网→安装格栅钢架→打超前锚杆并焊接→喷射砼到设计厚度→围岩量测→反馈、修订支护参数。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8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8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8.1小净距隧道8.1.1施工方案小净距隧道施工应结合中岩墙厚度、围岩条件及埋深等制订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8.1.2开挖方法的选定(1)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的选择,应以减小对中岩墙的扰动,控制中岩墙的围岩变形,保证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为原则,合理安排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
(2)不同围岩条件、不同净距的小净距隧道按设计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Ⅴ级围岩应以机械开挖为主,辅以微量的弱爆破。
中小跨度隧道开挖方法可参照施工技术规范。
8.1.3施工管理要点(1)小净距隧道爆破应进行专门设计,并进行试爆,测定震动值,严格控制爆破震动;先行洞与后行洞掌子面错开距离应大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
对Ⅴ级围岩的中岩墙应预加固后再行主洞开挖。
(2)小净距隧道的开挖和爆破对Ⅲ、Ⅳ、Ⅴ级围岩小净距隧道双洞间相互影响程度划分和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速度控制标准可参考施工技术规范。
先行洞的开挖可采用与分离式隧道相同的施工方法,但应重视爆破震动对中岩墙的影响。
后行洞的开挖,当采用CD法或CRD法开挖时,宜先开挖靠近中岩墙侧。
(3)小净距隧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小净距隧道应尽早封闭初期支护,尽早浇筑仰拱。
②先行洞的二次衬砌宜在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宜落后于后行洞掌子面2倍隧道开挖宽度以上,且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参考值: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15mm/d)后尽早施工。
(4)后行洞开挖时,宜对先行洞相应断面前后1倍隧道单洞开挖宽度范围进行重点监控量测;应加强对中夹岩的监控量测。
8.2连拱隧道8.2.1一般要求(1)开挖方法完整性较差的Ⅳ、V级围岩和部分Ⅵ级的软弱围岩宜采用二导坑法施工,先中导坑开挖并浇筑中隔墙,再开挖两侧导坑(见附图27)。
完整性较好的Ⅳ级围岩主洞施工采用台阶法,Ⅲ级以上围岩主洞施工可采用全断面开挖。
(2)测量放样中导坑开挖前应进行贯通测量,确保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增加,隧道建设成为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隧道建设的需求,不断探索新的施工工法和技术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被称为“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它在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约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二、工法特点“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是一种采用连续墙体施工方法的隧道施工工法。
其特点如下:1. 该工法使用连续墙体支护,不需要大量的临时支护结构,降低了施工成本。
2.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实现了减小净距和超小净距,提高了隧道的横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工法灵活多样,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4. 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三、适应范围“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地质条件:1. 岩层稳定,不易塌方的地质条件。
2. 隧道断面相对较小,不需要大型临时支护结构的情况。
3. 隧道路线相对直线,没有太多的曲线和坡度。
适用范围广泛,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隧道建设需求。
四、工艺原理“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采用连续墙体施工方法,减小净距和超小净距,提高隧道的横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具体工艺如下:1. 隧道开挖后,设置合理的初始支护结构,包括锚杆和颗粒体嵌固。
2. 在初始支护的基础上,按照合适的净距和超小净距要求,施工连续墙体支护结构。
3. 在连续墙体支护的同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地下水的封闭和排水工作。
4. 最后,进行隧道的二次衬砌和抹灰等工序,以加固隧道结构并保证施工质量。
五、施工工艺 1. 预处理工作:包括勘测设计、地质勘探、定位标志、固定基点等。
2. 掘进工程:通过机械装备进行隧道的开挖工作,同时进行地下水的封闭和排水工作。
3. 支护工程:采用连续墙体支护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体和锚杆支护。
小净距隧道施工控制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控制要点沈天佑【摘要】小净距隧道通常是指并行双洞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本文针对成渝客专新中梁山隧道小净距隧道的特点,从施工角度探讨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支护、洞身开挖、中间岩柱加固、锚喷支护、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A small spacing tunnel usually refers to a special tunnel structure with a small thickness between two parallel double tunnels and generally less than 1.5 times the width of the tunnel excavation sec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hongliangshan Tunnel with small spacing tunnel in Chengdu-Chongqing Highwa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of key processes such as advanced support, excavation of tunnel body, reinforcement of middle rock columns, support of anchor and shotcrete,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et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8(037)007【总页数】3页(P128-130)【关键词】隧道;小净距;中间岩柱;施工技术【作者】沈天佑【作者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太原0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1 小净距隧道的定义小净距隧道通常是指并行双洞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
小净距隧道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特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内容1.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 施工地点:_________________-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施工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2. 小净距隧道特点- 小净距隧道的定义:相邻隧道之间净距小于规定值的隧道。
- 小净距隧道的施工难点:围岩稳定性差、施工空间小、爆破震动影响大等。
3. 施工安全注意事项1. 人员配备与培训-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施工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
-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 围岩稳定性控制- 对围岩进行详细勘察,制定合理的开挖支护方案。
- 严格执行“超前支护、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的原则。
3. 爆破震动控制- 采用分段爆破,减少单次爆破量,降低爆破震动。
- 采用非同时起爆,先对先行洞进行爆破,待震动稳定后再对后行洞进行爆破。
- 设置炮眼缓冲带,吸收爆破震动。
4. 施工顺序与错开距离- 先行洞与后行洞的错开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 先行洞开挖时,后行洞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5. 支护结构施工-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护结构施工,确保结构安全。
- 加强对支护结构的监控量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6. 监测与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围岩、支护结构、爆破震动等参数。
-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施工安全。
4. 应急预案1. 爆破事故:立即停止爆破作业,对现场人员进行疏散,组织救援。
2. 围岩坍塌:立即停止开挖,对坍塌区域进行加固,确保安全后再进行施工。
3. 人员伤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三、交底要求1. 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听取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
2.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隧道小净距及连拱隧道工程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隧道小净距及连拱隧道工程
15.1地质条件不同的两孔隧道,宜先开挖地质条件较差的隧道,后开挖地质条件较好的隧道。
15.2小净距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小净距隧道洞口切坡宜保留两隧道间原土体。
2两隧道工作面应错开施工,先行洞与后行洞掌子面错开距离应大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
应严格控制爆破震动。
3后行隧道应根据围岩情况先加固中岩墙,极软弱围岩段应加固两隧道相邻侧拱架基础。
4宜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并应采用低威力、低爆速炸药;爆破时另一洞内作业人员也应撤离。
15.3连拱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中导洞探察的岩层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主洞上拱部开挖应在中隔墙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进行。
2中导洞不得怍为爆破临空面。
3应在先行洞模筑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进行后行洞的开挖和衬砌。
4主洞开挖时,左、右两洞开挖掌子面错开距离宜大于30m。
5应监测连拱隧道中隔墙的位移,并应及时对中隔墙架设水平支撑;后开挖隧道一侧的中隔墙和主洞之间的空隙宜回填密实或支撑稳固。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来保证安全和效率。
下面给出一个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案,以供参考。
一、施工前准备阶段:1.进行细致的勘察和地质调查,了解施工地的土质、地质条件等情况,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依据。
2.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制定应急预案。
二、施工工序:1.清理场地:清除施工区域内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土方开挖:根据勘测结果,使用适当的挖掘机械进行土方开挖,同时进行土方支护,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3.顶进施工:采用顶进方式进行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先进行顶进孔的探测和导向,然后使用隧道推进机进行推进作业。
4.支护:随着顶进的进行,及时进行隧道支护工程,包括喷射混凝土支护、钢支撑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5.辅助施工:在顶进的同时进行其他辅助工程,如排水、通风等,确保施工条件的良好。
6.安装设备:完成隧道施工后,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测试,然后安装隧道内的设备和设施,如照明、通讯等。
三、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施工现场设立警示标志,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
3.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建立施工人员的安全管控体系。
4.按照施工规范和相关法规,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安全绳等。
5.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确保其良好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四、环境保护:1.施工过程中,采取噪音、尘土、废水等控制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妥善处理产生的废弃物,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
3.遵守环境保护法规,严禁违法排放有害物质,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可以有效保障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隧道的情况不同,施工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施工现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施工的安全和有效。
小净距隧道施工细则

1.总则1.1小净距隧道是指并行双洞公路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1.2为给小净距隧道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和行为要求,特制订本细则。
1.3细则适用于隧道开挖断面宽度小于13m的并行双洞隧道。
1.4本细则针对福建三明~福州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相关围岩情况拟定,只适用于该路段的小净距隧道施工。
1.5本细则重点围绕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关键工艺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要求等编写,未涉及的各种施工技术要求,严格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042-94)执行。
1.6承包商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本细则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并对各工序的滞后时间、空间间距、炮眼深度、装药量等提出严格要求,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
1.7本细则建议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关键工艺、量测要求等,应当根据施工过程中所得到的现场量测资料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以确保工程安全、经济、合理.1.8本细则为“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目前为试行阶段。
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施工情况、量测数据及计算分析结果等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2.施工方法及工序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小因隧道间净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满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特有的加固要求,特对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类别段的施工工序作如下要求:2.1I、II类围岩段根据隧道围岩变形特点,在正常情况下,推荐在I、II类围岩段采用正向单侧壁导坑的开挖方法。
施工工序以左洞先开挖制定,当右洞先开挖时,则将左、右洞施作顺序对调即可.2。
1.1 左洞按下列开挖顺序施工:(1)上台阶1超前支护(2)上台阶1开挖;(3)上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4)中夹岩上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5)下台阶1超前支护(6)下台阶1开挖;(7)下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8)中夹岩下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9)上台阶2超前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10)上台阶2开挖;(11)上台阶2初期支护;(12)下台阶2 超前支护;(13)下台阶2 开挖;(14)下台阶2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15)拆除侧壁临时支护;(16)仰拱回填砼施工;(17)防水层及拱墙二次衬砌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时上、下行隧道往往受地形限制,使得两相邻隧道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福建省近年来较流行的隧道结构形式为单线双洞连拱隧道。
由于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均比双线双洞隧道大得多,为此,在工程实践中衍生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小净距隧道。
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 5 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开挖及施工顺序
隧道开挖要根据围岩情况、施工能力、施工机具配置、工序转换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保障施工的安全,保障施工进度。
对于小净距隧道来说,由于双洞之间的相互影响,两隧道工作面必须要错开一段距离,才能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扰动影响。
先行洞根据围岩情况一般超前1—2倍洞径。
其断面的开挖方式,需要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具体选用最安全、经济的方法。
对于岩性较差的Ⅵ、Ⅴ级围岩一般采用单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前应进行围岩超前预加固和地表加固;对于Ⅳ级围岩推荐采用上下台阶与正、反向单侧壁导洞组合的开挖方法,先行洞采用工序较为简单的上下台阶法,后行洞要首先加固中夹岩,利用侧壁临时支护,减少后行洞开挖对中夹岩的扰动;对于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岩可采用超前导坑预留爆层法。
钻爆技术
小净距隧道钻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成败,钻爆作业应监测围岩爆破扰动深度、爆破震动对周边及中夹岩柱的破坏程度,对爆破震动加以控制,以利中夹岩柱的稳定。
小净距隧道由于中夹岩柱的宽度较小,后开挖隧道的爆破振动对先开挖隧道会产生较大影响,应将先开挖隧道衬砌处的振动速度控制在15cm/s以内,并以此作为后开挖隧道各段爆破药量的计算依据。
为避免震动波的叠加,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各段起爆时间应根据震动测试确定,或按经验值200ms为宜。
对于Ⅳ级以下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预裂爆破作业,对于Ⅲ级以上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光面爆破作业。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要根据围岩特征和工程类比经验或施工规范,合理地选择周边眼间距、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及相对距离装药集中度等参数。
周边眼沿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必须采用小直径药卷严格控制装药量,并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合理分布,采用毫秒雷管微差顺序起爆,使周边爆破时产生临空面。
掏槽炮眼布置在开挖断面的中央稍靠下部,以使底部岩石破碎,减少飞石。
辅助炮眼应交错均匀地布置在周边眼和掏槽眼之间,并垂直于开挖面,使得爆破的石蹅块体大小适合装蹅运输。
中夹岩加固
减少对岩柱的破坏,加固中间岩柱是小净距隧道建造成功的关键。
在软弱围岩地段必须进行中夹岩柱的加固,对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
岩仅需对岩石破碎带部位进行加固。
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对岩柱的注浆加固及水平拉杆加固措施。
中夹岩柱注浆
为防止洞口刷坡时坍塌,两隧道之间的中夹岩柱坡口处原地面土体应暂时保留,以支挡坡面。
洞口临时防护完成后,挖除中夹岩柱坡口土体,立即沿隧道轴向对中夹岩柱正面打人小导管,注浆加固中夹岩柱坡面。
当注浆达到强度后进行后行洞开挖,对开挖面及时喷射5—10cm厚的混凝土以封闭岩面,施作初期支护。
向前掘进5m后对中夹岩柱改为水平斜向前方45°小导管注浆。
中夹岩柱预应力对拉锚杆
中夹岩柱对拉锚杆可采用Φ25的螺纹钢筋,先对钢筋进行预应力张拉。
锚杆一端固定,另一端张拉,固定端和张拉端沿纵向间隔一排布置,在同一截面上间隔进行张拉,以避免产生局部压应力集中现象。
超前支护
由于小净距隧道两隧道间距小,施工难度大,在洞口浅埋地段及软弱围岩地段可采用超前长管棚注浆、超前小导管注浆及超前锚杆等超前支护措施,可有效保证洞口安全及软弱段的顺利通过。
长管棚注浆
管棚是将钢管安插在已钻好的孔中,沿隧道开挖轮廓外排列成钢管棚,管内注浆,并与型钢钢架组合成预支护系统。
其特点是循环进尺长,刚度大,适用较松散的不稳定地层。
其作用机理是,将工作面前方
开挖应力释放能量传至稳定体中,以达到控制开挖沉降的目的,并能提高支护和围岩的承载能力。
其刚度大,可穿透工作面滑动土体破裂面,将管棚承受的部分地层荷载有效的传递到封闭的初期支护或衬砌结构上,起到了纵向梁的超前支护作用。
超前管棚的长度要根据地质情况加以确定,当需要搭接时应保证大于3m的搭接长度。
较为普遍采用的是Φ108mm的无缝钢管。
小导管注浆
小导管注浆支护是沿着隧道纵向在拱上部或横向拱脚处在轮廓开挖线外一定范围内密排的注浆管,在打入的过程中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拱部向上倾斜5—20°,边墙向下10—20°),水平搭接大于1m。
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带孔眼的导管将各种不同的浆液注入,渗透至地层的有效范围内,以达到改变地层参数,提高地层自身承载能力的目的,同时小导管也同管棚一样起到了纵向梁的超前支护作用,但其刚度相对要小。
超前锚杆
超前锚杆一般适用于浅埋段的松散破碎地层,其布置形式类似于超前小导管注浆,分为拱部超前锚杆和边墙超前锚杆。
拱部超前锚杆用以支托拱上部临空的围岩,起插板作用。
边墙超前锚杆将起拱线附近岩体所承受的较大拱部荷载传递至深部围岩,从而提高围岩稳定性。
监控测量
为了及时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提供有关隧道施工的全面、系统信
息资料,以便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洞室周边岩体的稳定以及支护结构的安全。
在小净距隧道施工中进行的项目有:工程地质及现状观测;周边收敛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地表下沉量测;钢支撑、锚杆应力及喷层表面应力量测;二次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观测。
对量测数据要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以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的稳定性,掌握其变化规律,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