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审批稿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审批稿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审批稿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

中考对一名初中学生而言,不是一次简单的考试,而是他们第一次真正面临机遇和挑战的考试,是一次关系自身命运的机遇和挑战的考试,因此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中考。而数学学科,由于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更为困难,因此抓好中考数学考前复习就显得更为重要。

中考数学考前复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习前准备,为提高复习效率奠定基础。

1、依纲扣本:抓好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材、数学考试标准的学习,明确数学学科考试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1)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好复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做超越课程标准要求的训练。

(2)紧扣数学教材内容,熟练知识要点,把握好重难点,在重点、难点内容上下足功夫,抓好突破。比如二次函数,既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又是初中阶段的难点内容,更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且分值较大,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不仅要弄清每节知识点的内容,还应该将每节内容进行整合,尽而突破难点。

(3)抓好数学考试标准的学习,明确考试标准的要求,对考试标准要求做到“了解、掌握、灵活运用、经历、体验、探究”的知识点进行区别对待,不平均用力。这样,不仅能突出复习指导的重点,节省复习时间,而且能提高复习的应考效率。

2、明确中考数学复习的目的及宗旨。

(1)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a.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b.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c.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2)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训练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a.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ⅱ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

b.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3、研究近几年河南中考数学试题,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河南中考试题命题人员相对固定,命题思路相对稳定,试题难易程度保持相对不变,因此研究中考近几年试题,有助于提高中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研究中考试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考查知识点的个数,明确试卷的构成;

②考查知识点的呈现方式;

③考查知识点的分值分配;

④考查重要知识点的情况;

⑤新颖题型的呈现方式和考查方式以及知识点的出处;

⑥综合题型考查知识点的情况、组合方式以及试题的深难度;

⑦热点问题的考查方式度。

(2)从上述试题分析中领悟2018年中考的考点分布,总结命题人员的命题思路,从而为中考复习迎取主动。

4、数学复习应注意的其它事项。

(1)河南中考试卷按难:中:易=1:3:6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20分)的6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纯熟、准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能搞题海战术,要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关键的强化练习。

(4)复习要遵从“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二、中考数学考前复习要做好“三关”

一轮复习的总体方针: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掌握方法

1、知识关(知识系统复习)

中考数学考查学生初中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由于数学知识点较多,学生往往容易忘记或识记内容混淆,因此,要建立知识板块。

(1)课本复习。数学知识点分散在初中各年级,进行收集、整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课本复习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同时建立相应的知识板块,形成较清楚的知识体系,以便在做题时提取更加便捷。

(2)知识整合及巩固。按照中考要求进行整合设计知识板块内综合性练习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已经复习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2、能力关(专题复习)

中考试题在一个题中不可能只考查一个知识点,而是将几个知识点在一个试题中体现,因此,要在综合性的习题或试题中培养能力。

(1)专题复习的知识点是相关联的或同类别的知识点,不是无关知识点的组合。如数与式专题复习、函数专题复习等,主要目的是拓展思维,提高综合应用相关知识或同类别知识的能力。

(2)专题复习主要是相关联或同类别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要求尽可能灵活应用相关联或同类别的知识,所以,在训练时,要尽可能多地涉及相关联或同类别的知识,以利于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但是不要做技巧性特别强的训练题,不利于思维的发展。

3、测试关(综合复习)

(1)综合测试是将初中三年知识按照中考要求组织试题进行测试,每个试题需要用哪几个知识点、用哪种办法解决,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综合测试较知识关、能力关而言,解决问题的方向性不够明确,解决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做题时,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不仅能保持良好的状态,而且还有利于树立考试的信心,积累考试的方法。

(2)听评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明确老师讲评的重点,不要无目的听讲;

②注意变式训练、延伸拓展,因为,中考试题中有一部分试题是教材例题或习题的变式;

③在训练的基础上,要对试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利于掌握解决同类型题的策略。

总之,中考数学考前要充分了解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材、数学考试标准的要求,随时关注、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为实施考前复习做好充分准备。在复习中,要找准复习的切入点,夯实“双基”,落实训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促进学习整体协调发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较优异的成绩。

2017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数中比1大的数是()

A.2 B.0 C.-1 D.-3

2.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数据“74.4万亿”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A.12

74.410

? B.13

7.4410

? C.13

74.410

? D.14

7.4410

?

3.某几何体的左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不可能是()

A. B. C. D.

4.解分式方程

13

2

11

x x

-=

--

,去分母得()

A.12(1)3

x

--=- B.12(1)3

x

--= C.1223

x

--=-

D.1223

x

-+=

5.八年级某同学6此数学小测验的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95分,100分,则该同学这6次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95分,95分 B.95分,90分 C. 90分,95分

D.95分,85分

6.一元二次方程2

2520

x x

--=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7.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添加下列条件

不能

..判定ABCD是菱形的只有()

A.AC BD

⊥ B.AB BC

= C.AC BD

= D.12

∠=∠第7题2

1

O

B A

D

8.如图是一次数学活动课制作的一个转盘,盘面被等分成四个扇形区域,并分别标有数字-1,0,1,2.若转动转盘两次,每次转盘停止后记录指针所指区域的数字(当指针恰好指在分界线上时,不记,重转),则记录的两个数字都是正数的概率为()

A.1

8

B.

1

6

C.

1

4

D.

1

2

9.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y轴正半轴上点'D处,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

A.(3,1) B.(2,1) C.3) D.3)

10.如图,将半径为2,圆心角为120?的扇形OA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点O,B的对应点分别为'O,'B,连接'

BB,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2

3

π

B.23

3

π

C.

2

23

3

π

D.

2

43

3

π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计算:324=.

12.不等式组

20,

1

2

x

x

x

-≤

?

?

?-

<

??

的解集是.

13.已知点(1,)

A m,(2,)

B n在反比例函数

2

y

x

=-的图象上,则m与n的大小关系

为.

14.如图1,点P从ABC

?的顶点B出发,沿B C A

→→匀速运动到

点A.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BP的长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

?的面积是.15.如图,在Rt ABC

?中,90

A

∠=?,AB AC

=,21

BC=,点M,N分别是边BC,AB上的动点,沿MN所在的直线折叠B

∠,使点B

的对应点'B 始终落在边AC 上.若'MBC ?为直角三角形,则BM 的长为 .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8个小题,满分75分)

16.先化简,再求值:

2(2)()()5()x y x y x y x x y ++-+--,其中21x =+,21y =-.

17.为了了解同学们每月零花钱的数额,校园小记者随机调查了本校部分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了如下两个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请根据以上图表,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这次被调查的同学共有 人,a b += ,

m = ;

(2)求扇形统计图中扇形C 的圆心角度数;

(3)该校共有1000人,请估计每月零花钱的数额x 在60120x ≤<范围的人数.

18.如图,在ABC ?中, AB AC =,以AB 为直径的⊙O 交AC 边于点D ,

过点C 作//CF AB ,与过点B 的切线交于点F ,连接BD .

(1)求证:BD BF =;

(2)若10AB =,4CD =,求BC 的长.

19.如图所示,我国两艘海监船A ,B 在南海海域巡航,某一时刻,两船同时收到指令,立即前往救援遇险抛锚的渔船C .此时,B 船在A 船的正南方向5海里处,A 船测得渔船C 在其南偏东45?方向,B 船测得渔船C 在其南偏东53?方向.已知A 船的航速为30海里/小时,B 船的航速为25海里/小时,问C 船至少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得到救援(

参考数据:4sin 535?≈

,3cos535?≈,4tan 533

?≈,2 1.41≈) 20. 如图,一次函数y x b =-+与反比例函数(0)k y x x =>的图象交于点(,3)A m 和(3,1)B .

(1)填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2)点P 是线段AB 上一点,过点P 作PD x ⊥轴于点D ,连接OP ,若POD ?的面积为S ,求S 的取值范围.

21.学校“百变魔方”社团准备购买A ,B 两种魔方.已知购买2个 A 种魔方和6个B 种魔方共需130元,购买3个A 种魔方和4个B 种魔方所需款数相同.

(1)求这两种魔方的单价;

(2)结合社员们的需求,社团决定购买A ,B 两种魔方共100个(其中A 种魔方不超过50个).某商店有两种优惠活动,如图所示.

请根据以上信息,说明选择哪种优惠活动购买魔方更实惠.

22.如图1,在Rt ABC ?中,90A ∠=?,AB 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AD AE =,连接DC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

(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 与PN 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

是 ;

(2)探究证明:把ADE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 ,BD ,CE ,判断PMN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4AD =,10AB =,请直接写出PMN ?面积的最大值.

23.如图,直线32

y x e =-+与x 轴交于点(3,0)A ,与y 轴交于点B ,抛物线243

y x bx c =-++经过点A ,B . ①点M 在线段OA 上运动,若以B ,P ,N 为

顶点的三角形与APM ?相似,求点M 的坐标;

②点M 在x 轴上自由运动,若三个点M ,P ,

N中恰有一点是其它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三点

重合除外),则称M,P,N三点为“共谐点”.

请直接写出使得M,P,N三点成为“共谐点”

的m的值.

2017中考第22题类比探索题

例1.(1)问题发现

如图1,△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填空:(1)∠AEB的度数为;(2)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

是。

(2)拓展探究

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ACB=∠DCE=900, 点A、D、E在同一直线

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请判断∠AEB的度数及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解决问题

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P满足PD=1,且∠BPD=900,请直接写出点A

到BP的距离。

例2.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C=90°,∠B=∠E=30°.

(1)操作发现

如图2,固定△ABC,使△DEC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AB边上时,填空:

①线段DE与A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②设△BDC的面积为S1,△AEC的面积为S2,则S1与S2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论证

当△DEC 绕点C 旋转到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 1与S 2的数量关系仍然成

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 和△AEC

中BC 、CE 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

(3)拓展探究

已知∠ABC =60°

图4). 若在射线BA 上存在点F ,使S △DCF =S △BDE ,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 的长. 【专题训练】

1.等腰△PAB 中, ∠PAB=900,点C 是AB 上一点(与A 、B 不重合),连接PC,将线段P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0,得到线段DC,连接PD 、BD.探究∠PBD 的度数,以及线段AB 及BD 、BC 的数量关系.

⑴尝试探究: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可通过证明△PAC ∽△PBD,得出结论:∠

PBD= ;AB= (不需要证明)

⑵类比探索:点C 在直线AB 上,且在点B 右侧,还能得出与⑴相同的结论吗?请写出你得出的结论并证明;

⑶拓展迁移: 点C 在直线AB 上,且在点A 左侧,请补充完成图形,并直接写出得到的结论.

2.如图①,正方形AEFG 的边长为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且点F 在AD 上.

⑴求△DBF 的面积;

⑵把正方形AEFG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450,得到图②,求图②中的△DBF 的面积; A (D B (E C

图1 图2 图3

图4

⑶把正方形AEFG 绕点A 旋转一周,在旋转过程中, △DBF 存在最大值与最小值,请直接写出最大值 ,最小值

3.【提出问题】(1)如图1,在等边△ABC 中,点M 是BC 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B 、C ),连结AM ,以AM 为边作等边△AMN ,连结CN .求证:∠ABC =∠ACN .

【类比探究】(2)如图2,在等边△ABC 中,点M 是BC 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C ),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ABC =∠ACN 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3)在等腰△ABC 中,BA =BC ,点M 是BC 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点B 、C ),连结AM ,以AM 为边作等腰△AMN ,使顶角∠AMN =∠ABC .连结CN .试探究∠ABC 与∠ACN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4.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课外活动,过程如下:如图1,正方形ABCD 中,AB=6,将三角板放在正方形ABCD 上,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D 点重合.三角板的一边交AB 于点P ,另一边交BC 的延长线于点Q .(1)求证:DP=DQ ;

(2)如图2,小明在图1的基础上作∠PDQ 的平分线DE 交BC 于点E ,连接PE ,他发现PE 和QE 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请猜测他的结论并予以证明;

(3)如图3,固定三角板直角顶点在D 点不动,转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一边交AB 的延长线于点P ,另一边交BC 的延长线于点Q ,仍作∠PDQ 的平分线DE 交BC 延长线于点E ,连接PE ,若AB :AP=3:4,请帮小明算出△DEP 的面积.

5.已知两个共一个顶点的等腰Rt△ABC,Rt△CEF,∠ABC=∠CEF=90°,连接AF ,M 是AF 的中点,连接MB 、ME .

(1)如图1,当CB 与CE 在同一直线上时,求证:MB∥CF;

(2)如图1,若CB=a ,CE=2a ,求BM ,ME 的长;

(3)如图2,当∠BCE=45°时,求证:BM=ME .

6.有一副直角三角板,∠BAC=90°,AB=AC=6,在三角板DEF 中,∠FDE=90°,DF=4,DE=.将这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1所示位置摆放,点B 与点F 重合,直角边BA 与FD 在同一条直线上.现固定三角板ABC ,将三角板DEF 沿射线BA 方向平行移动,当点F 运动到点A 时停止运动.

(1)如图2,当三角板DEF 运动到点D 到点A 重合时,设EF 与BC 交于点M ,则∠EMC= 度;

(2)如图3,当三角板DEF 运动过程中,当EF 经过点C 时,求FC 的长;

(3)在三角板DEF 运动过程中,设BF=x ,两块三角板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对应的x 取值范围.

7.已知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

AD 边上的点,DE 与CF 交于点G .

(1)如图①,若四边形ABCD 是矩形,且

DE ⊥CF ,求证CD

AD CF DE =; (2)如图②,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试探究:当∠B 与∠EGC 满足什么关系时,使得CD

AD CF DE =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第25题图)图3图2

图1F E P C

B

D A F E

P D C B A F E P

D C B A

(3)如图③,若BA =BC =6,DA =DC =8,∠BAD =90°,DE ⊥CF ,请直接写出CF

DE 的值. 8.如图,矩形ABCD 中,∠ACB =o 30,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 放在两对角线AC ,BD 的交点处,以点P 为旋转中心转动三角板,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于边AB ,BC 所在的直线交于E ,F .

(1)当PE ⊥AB ,PF ⊥BC 时,如图1,则PE PF

的值为 . (2)现将三角板绕点P 逆时针旋转α(o o 060α<<)角,如图2,求

PE PF 的值; (3)在(2)的基础上继续旋转,当o o 6090α<<,且使AP :PC =1:2时,如图3,PE PF 的值是否变化?证明你的结论. 中考数学函数图象专题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1与x k y -=(k ≠0)的图象大致是( )

2.已知a ≠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ax 与y=ax 2的图象有可能是( )

3.反比例函数x

k y =与一次函数y=kx ﹣k+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AD 边的中点处有一动点P,动点P 沿P →D →C →

B →A →P 运动一周,则P 点的纵坐标y 与点P 走过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

5.已知在△ABC 中,BC=10,BC 边上的高h=5,点E 在边AB 上,过点E 作EF ∥BC,交AC 边于点F.点D 为BC 上一点,连接DE 、DF.设点E 到BC 的距离为x,则△DEF 的面积S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6.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点P 从点A 出发,沿半圆弧AB 顺时针方向匀速移动至点B,运动时间为t,△ABP 的面积为S,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刻画S 与t 之间的关系的是( )

7. 二次函数y =ax 2+bx +c (≠0)的图象如图,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4ac ﹣b 2<0;②3b +2c <0;③4a +c <2b ;④m (am +b )+b <a (m ≠1),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8.如图,抛物线y =ax 2+bx +c (a ≠0)的对称轴为直线x =﹣1,给出下列结 论:①b 2=4ac ;②abc >0;③a >c ;④4a ﹣2b +c >0,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是直线1=x , 下列结论:①0;③0<++c b a ;④03<+c a .其中正确的 是( )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0.如图,抛物线y 1=12

(x +1)2+1与y 2=a (x ﹣4)2﹣3交于点A (1,3), 过点A 作x 轴的平行线,分别交两条抛物线于B 、C 两点,且D 、E 分别为顶点.

则下列结论:①a =23

;②AC =AE ;③△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④当x >1时, y 1>y 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1.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a ≠0)的对称轴为直线x =2,与x 轴的一个 交点坐标为(4,0),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抛物线过原点; ②4a +b +c =0;③a ﹣b +c <0;④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b );⑤当x <2时, y 随x 增大而增大.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④⑤

12.二次函数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且a ≠0)的图象如图

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4ac <b 2

B .abc <0

C .b +c >3a

D .a <b

13.如图所示,抛物线c bx ax y ++=2的顶点为B (﹣1,3),与x 轴

的交点A 在点(﹣3,0)和(﹣2,0)之间,以下结论:①042=-ac b ; ②a +b +c >0;③2a ﹣b =0;④c ﹣a =3其中正确的有( )

A .1

B .2

C .3

D .4

14.如图,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点(﹣1,0),对称轴L 如图所示,则下 列结论:①abc >0;②a ﹣b +c =0;③2a +c <0;④a +b <0,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15.一次函数y =ax +b (a ≠0)与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的图象可能是( )

A .

B .

C .

D .

中考数学专题讲义直角类

垂直(直角)类 联想融通:试试看,与垂直(直角)相关的知识与题型能想起多少? 与垂直(直角)相关的知识极多,如:三线合一、角平分线性质及其逆、三角的比中大数等于两小数之和的三角形形是Rt △、勾股定理、勾股数与特殊三角形(3:4:5,5:12:13,2:1:1,2:3:1,5:2:1,10:3:1等)、见特殊角与三角函数构造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面积及其中点四边形的特殊性、直角梯形可分割成矩形和直角三角形,正八边形可拼成一个直角、HL 判全等、等腰三角形两腰上高相等、垂直出相似、三角形的两高交出六对相似三角形、摄影定理及其逆、面积公式可建立方程、轴对称、绕直角顶点旋转三角形形连结另两对对应点的线段相互垂直、正方形绕其中心旋转90°与自身重合、垂径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及其逆、知圆周角所对的弦长求直径时转化为以直径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的两组分别相交时得四点共圆、切线切点、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还有很多,随便写出30条. 本单元只对“过直角顶点的直线类、直角边相交成的双直角四边形类、用面积法建立方程类、重合直角顶点的双直角类。勾股定理”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见过直角顶点的直线 解法归一:见过直角顶点的直线l ,从直角两边上的点分别向直线l 作垂线,必得全等或相似;然后再利用全等或相似进行转换. 例5-1-1 已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AC =BC ,直线MN 经过直角顶点C ,分别过A 、B 作直线MN 的垂线AD 、BE 分别交MN 于D 、E . 图5-1-1① 图5-1-1② (2)如图5-1-1②,当垂线段AD 、BE 在直线MN 的异侧时,试探究线段AD 、BE 、DE 长度之间的关系,并给予证明.

中考数学要点难点分析整理复习总结

初一上册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 (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 考察内容:复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选择、填空)。 (2)整式的加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 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③利用提公因式发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有(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中考分值约为1-3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题,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 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题型: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4)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 初一下册

相交线和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和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相交线和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历年中考中常见的考点。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为3-4分,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 ③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主要内容: 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 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分值约为3-6分,题型主要以选择,解答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①方程组的解法,解方程组②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经济问题。 (4)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8分,选择,填空,解答题为主。 主要考察内容: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等,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 ②列不等式(组)解决经济问题,调配问题等,主要以解答题为主。 ③留意不等式(组)和函数图像的结合问题。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十个专题知识复习讲义(精华版)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十个专题知识复习讲 义(精华版) 中考总复习1 有理数 知识要点 1、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正数和负数 定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3、相反数 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a =-a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相等。很显然,a =0。

4、绝对值 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如果a >0,那么|a |=a ; 如果a =0,那么|a |=0; 如果a <0,那么|a |=-a 。 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绝对值相等。很显然,a ≥0。 5、倒数 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很显然,a =±1。 6、数的比较大小 法则: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乘方 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如:43421Λa n n a a a a 个???=读作a 的n 次方(幂),在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 做指数。 性质: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8、科学记数法 定义: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大于或等于1且

2018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2018年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一章 数与式 第一讲 实数 【基础知识回顾】 一、实数的分类: 1、按实数的定义分类: 实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数 2、按实数的正负分类: 实数 解实数的分类。如:2 π是 数,不是 数, 【名师提醒:1、正确理7 22是 数,不是 数。2、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但它是自然数】 二、实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1、数轴:规定了 、 、 的直线叫做数轴, 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数轴的作用有 、 、 等。 2、相反数: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 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a 、b 互为相反数? 3、倒数:实数a 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a 、b 互为倒数? 4、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 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a = 因为绝对值表示的是距离,所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数,我们学过的非负数有三个: 、 、 。 【名师提醒:a+b 的相反数是 ,a-b 的相反数是 ,0是唯一一个没有倒数的数,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 三、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较大或较小的数写成 的形式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a 的取值范围是 。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一般的,将一个数四舍五入后的到的数称为这个数的近似数,这时,从 数字起到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止,中间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名师提醒:1、科学记数法不仅可以表示较大的数,也可以表示较小的数,其中a 的取值范围一样,n 的取值不同,当表示较大数时,n 的值是原整数数位减一,表示较小的数时,n 是负整数,它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零的个数(含整数数位上的零)。2、近似数3.05万是精确到 位,而不是百分位】 四、数的开方。 1、若x 2=a(a 0),则x 叫做a 的 ,记做±a ,其中正数a 的 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做 ,正数有 个平方根,它们互为 ,0的平方根是 ,负数 平方根。 2、若x 3=a,则x 叫做a 的 ,记做3a ,正数有一个 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 ,负数 立方根。 【名师提醒: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 个,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 ,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无理数 无理数 负分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正数正无理数 零 负有理数负数 (a >0) (a <0) 0 (a=0)

初三中考数学二次函数较难题解析

初三中考数学二次函数较难题解析 二次函数的图像考点: 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y=ax 2+bx+c (a ,b ,c 是常数,a ≠0) 一般式:y=ax 2+bx+c ,三个点 顶点式:y=a (x -h )2+k ,顶点坐标对称轴 顶点坐标(-2b a ,244ac b a ). 顶点坐标(h ,k ) a b c 作用分析 │a │的大小决定了开口的宽窄,│a │越大,开口越小,│a │越小,开口越大, a , b 的符号共同决定了对称轴的位置,当b=0时,对称轴x=0,即对称轴为y 轴,当a ,b 同号时,对称轴x=- 2b a <0,即对称轴在y 轴左侧,当a ,b?异号时,对称轴x=-2b a >0, 即对称轴在y c?的符号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c=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c>0时,与y 轴交于正半轴;c<0时,与y?轴交于负半轴,以上a ,b ,c 的符号与图像的位置是共同作用的,也可以互相推出. 交点式:y=a(x- x 1)(x- x 2),(有交点的情况)

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x 1,x 2 对称轴为2 2 1x x h += 一、二次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型问题(顶点式中考要点) 1.把二次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图象对应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是2)1(2-+=x y 则原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二次函数的图象顶点坐标为(2,1),形状开品与抛物线y= - 2x 2相同,这个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 3.如果函数1)3(2 32 ++-=+-kx x k y k k 是二次函数,则k 的值是______ 4.(08绍兴)已知点11()x y ,,22()x y ,均在抛物线21y x =-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12y y =,则12x x = B .若12x x =-,则12y y =- C .若120x x <<,则12y y > D .若120x x <<,则12y y >

2019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讲义方程(组)与不等式(组).docx

2019 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讲义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是解决应用题、实际问题和许多方面的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知识, 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很多数学问题,特别是有未知数的几何问题,就需要用方程(组)与不 等式(组)的知识来解决,在解决问题时,把某个未知量设为未知数,根据有关的性质、定 理或公式,建立起未知数和已知数间的等量关系或不等关系,列出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来解决,这对解决和计算有关的数学问题,特别是综合题,是非常需要的。 近几年中考注重对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考查,实际问题中往往蕴含着方程与不等式,分 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和不等关系,建立方程(组)模型和不等式(组)模型,从而把实际问 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是代数中的重要内容,有的已知方程(组)的解求方程(组)、应用题的条件编制、也有根据方程进行数学建模等等.解决有关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的试题,首先弄清题目的要求;其次,充分考虑结果的多样性,使答案简明、准确. 类型之一根据图表信息列方程 ( 组 ) 或不等式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生活中根据图示得到方程或不等式,由此解决实际问题,根本在于 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 1.如图所示的两架天平保持平衡,且每块巧克力的质量相等,每个果冻的质量也 相等,则一块巧克力的质量是g. 2.教师节来临之际,群群所在的班级准备向每位辛勤工作的教师献 一束鲜花,每束由 4 支鲜花包装而成,其中有象征母爱的康乃馨和象征 尊敬的水仙花两种鲜花,同一种鲜花每支的价格相同.请你根据第一、 二束鲜花提供的信息,求出第三束鲜花的价格. 3.某厂工人小王某月工作的部分信息如下: 信息一:工作时间:每天上午8∶ 20~12∶ 00,下午 14∶ 00~16∶ 00,每月25 元; 信息二: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并且按规定每月生产甲产品的件数不少于60 件. 生产产品件数与所用时间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生产甲产品件数 ( 件 ) 所用总时间生产乙产品件数 ( 件 ) ( 分 ) 1010350 3020850 信息三:按件计酬,每生产一件甲产品可得 1.50 元,每生产一件乙产品可得 2.80 元.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每生产一件甲种产品,每生产一件乙种产品分别需要多少分? (2)小王该月最多能得多少元?此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多少件?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教案(完整版)

第一课时 实数的有关概念 知识点: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 大纲要求: 1. 使学生复习巩固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 2. 了解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了解数 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3. 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比较实数的大小 4. 画数轴,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会利用数轴比较 大小。 考查重点: 1.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概念; 2.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概念; 3.在已知中,以非负数a 2、|a|、错误!未定义书签。(a ≥0)之和为零作为条件,解决有 关问题。 实数的有关概念 (1)实数的组成 {}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有尽小数或无尽循环小数正分数实数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尽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童上述规定 的三要素缺一个不可),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任一点对应的数总大于这个点左边的点对应的数, (3)相反数 实数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效是零).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4)绝对值 ?? ???<-=>=)0()0(0)0(||a a a a a a 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5)倒数 实数a(a ≠0)的倒数是a 1(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零没有倒数. 考查题型: 以填空和选择题为主。如 一、考查题型:

备战中考数学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锐角三角函数含答案解析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山坡上有一棵树AB,树底部B点到山脚C点的距离BC为63米,山坡的坡角为30°.小宁在山脚的平地F处测量这棵树的高,点C到测角仪EF的水平距离CF=1米,从E处测得树顶部A的仰角为45°,树底部B的仰角为20°,求树AB的高度.(参考数 值:sin20°≈0.34,cos20°≈0.94,tan20°≈0.36) 【答案】6.4米 【解析】 解:∵底部B点到山脚C点的距离BC为6 3 米,山坡的坡角为30°. ∴DC=BC?cos30°=3 =?=米, 639 2 ∵CF=1米, ∴DC=9+1=10米, ∴GE=10米, ∵∠AEG=45°, ∴AG=EG=10米, 在直角三角形BGF中, BG=GF?tan20°=10×0.36=3.6米, ∴AB=AG-BG=10-3.6=6.4米, 答:树高约为6.4米 首先在直角三角形BDC中求得DC的长,然后求得DF的长,进而求得GF的长,然后在直角三角形BGF中即可求得BG的长,从而求得树高 2.如图,平台AB高为12m,在B处测得楼房CD顶部点D的仰角为45°,底部点C的俯角为30°,求楼房CD的高度(3=1.7). 【答案】32.4米.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分析图形,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本题涉及多个直角三角形,应利用其公共边构造关系式求解. 试题解析:如图,过点B作BE⊥CD于点E, 根据题意,∠DBE=45°,∠CBE=30°. ∵AB⊥AC,CD⊥AC, ∴四边形ABEC为矩形, ∴CE=AB=12m, 在Rt△CBE中,cot∠CBE=BE CE , ∴BE=CE?cot30°=12×3=123, 在Rt△BDE中,由∠DBE=45°, 得DE=BE=123. ∴CD=CE+DE=12(3+1)≈32.4. 答:楼房CD的高度约为32.4m.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6),点B(6,0).Rt△CDE中, ∠CDE=90°,CD=4,DE=4,直角边CD在y轴上,且点C与点A重合.Rt△CDE沿y轴正方向平行移动,当点C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2),当Rt△CDE运动到点D与点O重合时,设CE交AB于点M,求∠BME 的度数. (2)如图(3),在Rt△CDE的运动过程中,当CE经过点B时,求BC的长. (3)在Rt△CDE的运动过程中,设AC=h,△OAB与△CDE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写出S与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面积S的最大值.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习题及答案

例 4 在实数中- ,0, 3 ,-3.14, 4 中无理数有( ) 整数?零 ?负整数?有理数? ? ? ? ? ? 实数? ?分数?正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 负分数? ? 实数 考点 1 实数的大小比较 两实数的大小关系如下:正实数都大于 0,负实数都小于 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 正实数,绝对值大的实数较大;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实数反而小.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数总大于左边的数. 例 1 比较 3 - 2 与 2 -1 的大小. 例 2 在-6,0,3,8 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A.-6 B.0 C.3 D.8 考点 2 无理数 常见的无理数类型 (1) 一般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如:1.41421356¨··· (2) 看似循环而实际不循环的小数,如 0.1010010001···(相邻两个 1 之间 0 的个数 逐次加 1)。 (3) 有特定意义的数,如:π =3.14159265··· (4).开方开不尽的数。如: 3, 3 5 注意:(1)无理数应满足:①是小数;②是无限小数;③不循环; (2)无理数不是都带根号的数(例如 π就是无理数),反之,带根号的数也不一 定都是无理数(例如 4 , 3 27 就是有理数). 例 3 下列是无理数的是( ) A.-5/2 B.π C. 0 D .7.131412 2 3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考点 3 实数有关的概念 实数的分类(1)按实数的定义分类: ? ? ?正整数 ? ? ? ? ? ? ? ? ? ?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 ?负无理数? (2)按实数的正负分类:

2018年中考数学第一轮基础知识总复习

2018年中考数学第一 轮基础知识总复习-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数与式 课时1.实数的有关概念 【考点链接】 一、有理数的意义 1.数轴的三要素为、和 . 数轴上的点与构成一一对应. 2.实数a的相反数为________. 若a,b互为相反数,则b a = . 3.非零实数a的倒数为______. 若a,b互为倒数,则ab= . 4.绝对值 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即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0的绝对值是;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 a>0 ) 即│a│= ( a=0 ) ( a<0 ) 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1≤a<10的数,n是整数. 6.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 左边第一个不是的数起,到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二、实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正整数 整数零自然数 有理数负整数 正分数 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负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按正负分类 实数

【三年中考试题】 1.(2008年,2分) 8-的倒数是( ) A .8 B .8- C .18 D .18 - 2.(2008年,3分)若m n ,互为相反数,则555m n +-= . 3.(2009年,3分)若m 、n 互为倒数,则2(1)mn n --的值为 . 4.(2009年,3分)据中国科学院统计,到今年5月,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风力发电大 国,年发电量约为12 000 000千瓦.12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5.(2010年,3 分)-的相反数是 . 6.(2010年,3分)如图7,矩形ABCD 的顶点A ,B 在数轴上, CD = 6,点A 对应的数为1-,则点B 所对应的数为 . 课时2. 实数的运算与大小比较 【考点链接】 一、实数的运算 1.实数的运算种类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 六种,其中减法转化为 运算,除法、乘方都转化为 运算。 2. 数的乘方 =n a ,其中a 叫做 ,n 叫做 . 3. =0a (其中a 0 且a 是 )=-p a (其中a 0) 4. 实数运算 先算 ,再算 ,最后算 ;如果有括号,先算 里面的,同一级运算按照从 到 的顺序依次进行. 二、实数的大小比较 1.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 的点表示的数总比 的点表示的数大. 2.正数 0,负数 0,正数 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 绝对值小的. 3.实数大小比较的特殊方法 图7

中考数学抛物线难题解析(含答案)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AC=BC,OA=1,OC=4,抛物线y=x2+bx+c 经过A,B两点,抛物线的顶点为D. (1)求b,c的值; (2)点E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一动点(点A、B除外),过点E 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F,当线段EF的长度最大时,求点E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 ①求以点E、B、F、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 ②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EFP是以EF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经过A(-4,0),B(0,-4),C(2,0)三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M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点M的横坐标为m,△AMB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 (3)若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点Q是直线y=-x上的动点,判断有几个位置能够使得点P、Q、B、O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相应的点Q的坐标. (4)补充:在(3)的条件下,点P、Q、B、O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梯形,若能,求出相应Q的坐标。 41

直角坐标系XOY中,将直线y=kx沿y轴下移3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点B(-3,0)及y 轴上的C点。若抛物y=-x2+bx+c与x轴交于A点B点,(点A在点B的右侧),且过点C 。 (1)求直线BC及抛物线解析式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点P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APD=∠ACB,求p点坐标

如图,已知抛物线y=x 2+bx+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点在B 点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0, -3),对称轴是直线x =1,直线BC 交抛物线对称轴交于点D .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求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 (3)点E 为y 轴上一动点,CE 的垂直平分线交CE 于点F ,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且点P 在第三象限. ①当线段PQ =3AB/4时,求tan ∠CED 的值; ②当以点C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温馨提示:考生可以根据第(3)问的题意,在图中补出图形,以便作答. 第25题图 第25题备用图

中考数学专题讲义中点用法类

中点类 联想融通:试试看,与中点有关的知识与题目能想起多少? 中点等分线段,是线段的对称中心、是线段中垂线的垂足,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垂径定理、中点加平行可出现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过中点的中线等分该三角形面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由两条同圆直径共中点得矩形;由圆弧中点可得相等的圆心角、圆周角、角平分线...... 本单元只对“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见中点造全等、见中点作中位线”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 我们知道:对称轴平分轴对称图形的面积、过对称中心的直线平分中心对称图形的面积.下面研究的是“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面积”的用法. 解法归一:遇等分多边形面积题目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多边形先转化为三角形,再借助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来解决. 例3 -1 -1 (1)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把图3-l-l①~图3-l-1③中△ABC的面积四等分. 图3-l-l①图3-l-1②图3-l-1③ 交流分享: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连续使用中线,可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n等分. (2)请你在图3-1-1④~3-1-1⑥中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把梯形ABCD的面积二等分. 图3-l-2④图3-l -2⑤图3-l -2⑥ 交流分享:(1)先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再利用中线,可等分一个多边形的面积;(2)借助一腰中点,把梯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梯形常用的辅助线之一.

例3-1-2 (1)如图3-1-2①,过点A画一条平分△ABC面积的直线;(2)如图3-1-2②,已知l1∥l2,点E、F在l1上,点G,H在l2上,试说明△EGO 与△FHO面积相等的理由; (3)如图3-1-2③,点M在△ABC的边上,过点M画一条平分三角形面积的直线,写出画法. 图3-1-2①图3-1-2②图3-1-2③ 交流分享:解决(3)需要把(1)、(2)结合起来用.即从图中给定的一点等分图形的面积时,先用中线找出一种分割法,再在此基础上利用“平行线下的同底等高面积相等”进行等积转化,根据定点的不同,可得不同的面积等分线. 体验与感悟03-1 1、定义:“把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一条面积等分线.” (1)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分别所在的直线一定是三角形的面积等分线的是__________; (2)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面积等分线是________; (3)请你尝试用不少于三种方法画出下列图形面积等分线.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的目的和要求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的目的和要求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要求学生记牢认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特别是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和、差公式,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我要求学生用课前5——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要求,有些内容我还重点串讲。 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过基本计算关:如方程、不等式、代数式的化简,要求人人能熟练的准确的进行运算,这部分是决不能丢。 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做到对每道题要知道它的考点。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 认真阅读考纲,搞清课本上每一个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公理、定理。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抓基本概念的准确性;抓公式、定理的熟练和初步应用;抓基本技能的正用、逆用、变用、连用、巧用;能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概念;能独立证明书中的定理;能熟练求解书中的例题;能说出书中各单元的作业类型;能掌握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步

骤规范化 抓住基本题型,学会对基本题目进行演变,如适当改变题目条件,改变题目问法等。 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这些方法要按要求灵活运用。因此复习中针对要求,分层训练,避免不必要的丢分,从而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研读课标,以课本为依据,不扩展范围和提高要求。据课本内容将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及基本运算、基本推理,基本作图,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通过网络结构,体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现知识的联系,体现知识的应用功能,做到遗漏的知识要补充;模糊的概念要明晰;零散的内容要整合;初浅的理解要深化,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关注“双基”所蕴涵的数学本质及其在具体情况中的合理应用。 防范错误。把学生所有可能的错误收集起来,制定一个错误的预防表,再将这些错误的问题设计在练习与模拟题中,让学生在解题实践获得教训和反思。 研读近两年我市中考试卷及全国各地中考试卷,熟悉中考命题的趋向,也就是要研究:中考必然要考什么?可能会考什么?不考什么?包括哪些基本考点?哪些是重点?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题(完整版)

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题(完整版) 为了能帮助广大学生朋友们提高成绩和思维能力,查字典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A级基础题 1.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条件是() A.已知两边和夹角 B.已知两边和其中一条边所对的角 C.已知两角和夹边 D.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2.如图6,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 ③点D在AB的中垂线上; ④S△DAC∶S△ABC=1∶3.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已知:线段AB,BC,∠ABC=90°.求作:矩形ABCD.以下是甲、乙两同学的作业: 甲:①以点C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画弧; ②以点A为圆心,BC的长为半径画弧; ③两弧在BC上方交于点D,连接AD,CD,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如图6-3-11). 图6-3-12

乙:①连接AC,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M; ②连接BM并延长,在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MD=MB,连接AD,CD,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如图6-3-12). 对于两人的作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对 B.两人都不对 C.甲对,乙不对 D.甲不对,乙对 4.如图6-1-13,在△ABC中,∠C=90°,∠CAB=60°.按以下步骤作图: 图6-1-13 ①分别以A,B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和Q. ②作直线PQ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连接AE. 若CE=4,则AE=________. 5.两个城镇A,B与两条公路l1,l2的位置如图6-3-14.电信部门需在C处修建一座信号发射塔,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B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公路l1,l2的距离也必须相等,那么点C应选在何处?请在下图中,用尺规作图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C(不写已知、求作、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 6.某市计划在新竣工的矩形广场的内部修建一个音乐喷泉,要求音乐喷泉M到广场的两个入口A,B的距离相等,且到广场管理处C的距离等于A和B之间距离的一半,A,B,C

中考数学第一轮思维方法复习讲义第6讲中期专题训练.doc

状元廊数学思维方法讲义之六 年级:九年级 2019-2020 年中考数学第一轮思维方法复习讲义:第 6 讲中期专题训练 一、填空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21.如果 a 、 b 是方程 x 2 x 1 0 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 a 3 a 2 b ab 2 b 3 的值为 . 22.已知 x 关于的方程 x 2 3x 2k 1 0 有实数根,反比例函数 y 1 2k 的图像在各自象限内 y x 随 x 增大而减小,则满足上述条件的 k 的整数值为 . 23.如图,在等腰 Rt △ABC 中,∠ C=90o , D 是 BC 的中点,将 △ABC 折叠,使 A 点与 D 点重合, EF 为折痕,则若 sin ∠ BED 的值为 , DE 的值为 。 DF C F D A E B 23 小题图 24 小题图 25 小题图 二、(共 8 分) 26.建设北路街道改建工程指挥部, 要对该路段工程进行招标, 接到了甲、 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 . 从投标书中得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是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的 2 ; 3 若由甲队先做 10 天,则剩下的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 30 天就可以完成 . (1)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 2)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 0.84 万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 0.56 万元 .工程预算的施工 费用为 50 万元 .为缩短工期以减少对住户的影响,拟安排甲、乙两队合作完成这项工程,则工 程预算的施工费用是否够用?若不够用,需追加预算多少万元?请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 24.Rt △ABC 中, AB =AC ,点 D 为 BC 中点.∠ MDN =90 °,∠ MDN 绕点 D 旋转, DM 、DN 分别与 边 AB 、AC 交于 E 、F 两点.下列结论:① BE+CF = 2 1 AD ·EF , BC ,② S AEF S ABC ,③ S 四边形AEDF 2 4 ④ AD ≥EF ,⑤ AD 与 EF 可能互相平分。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填番号) 25.如图, 点 A ,B 为直线 y=x 上的两点, 过 A ,B 两点分别作 y 轴的平行线交双曲线 y k ( x > 0) x 于 C ,D 两点.若 BD =2AC ,则 4OC 2- OD 2的值为 _________.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全套资料1

201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全套资料1 第2课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A级基础题 1.(2012年湖北宜昌)如图X4-3-14,在菱形ABCD中,AB=5,∠BCD =120°,则△ABC的周长等于( ) 图X4-3-14 A.20 B.15 C.10 D.5 2.(2011年四川绵阳)下列关于矩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D.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3.(2011年江苏无锡)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线互相垂直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互补 4.(2012年湖南张家界)顺次连接矩形四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 A.正方形 B.矩形 C.菱形 D.等腰梯形 5.(2012年天津)如图X4-3-15,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M为边AD的中点,延长MD至点E,使ME=MC,以DE为边作正方形DEFG,点G 在边CD上,则DG的长为( ) 图X4-3-15 A.3-1 B.3-5 C.5+1 D.5-1 6.(2011年湖南益阳)如图X4-3-16,小聪在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时,他是这样操作的:分别以A和B为圆心,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C,D,则直线CD即为所求.根据他的作图方法可知四边形ADBC一定是( )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等腰梯形 7.(2012年吉林长春)如图X4-3-17,□ABCD 的顶点B在矩形AEFC的边EF上,点B与点E,F不重合,若△ACD 的面积为3,则图中阴影部分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为 ________. 8.(2012年黑龙江哈尔滨)如图X4-3-18,四边形ABCD 是矩形,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连接DE交AB于点F,∠AED=2∠CED,点G是DF的中点,若BE=1,AG=4,则AB的长为 ________. 9.(2011年陕西)如图X4-3-19,在正方形ABCD中,点G是BC上任意一点,连接AG,过B,D两点分别作BE⊥AG,DF⊥AG,垂足分别为E,F两点,求证:△ADF≌△BAE. 10.(2012年浙江温州)如图X4-3-20,在△ABC中,∠B=90°,AB=6 cm,BC=8 cm.将△ABC沿射线BC方向平移10 cm,得到△DE F,A,B,C的对应点分别是D,E,F,连接AD.求证:四边形ACFD是菱形.

中考数学经典难题解答集锦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连接BC1和AB1分别找其中点F,E.连接C2F 与A2E 并延长相交于Q 点, 连接EB2并延长交C2Q 于H 点,连接FB2并延长交A2Q 于G 点, 由A2E= A1B1= B1C1= FB2 ,EB2= AB= BC=FC1 ,又∠GFQ+∠Q=900和 ∠GEB2+∠Q=900,所以∠GEB2=∠GFQ 又∠B2FC2=∠A2EB2 , 可得△B2FC2≌△A2EB2 ,所以A2B2=B2C2 , 又∠GFQ+∠HB2F=900和∠GFQ=∠EB2A2 , 从而可得∠A2B2 C2=900 , 同理可得其他边垂直且相等, 从而得出四边形A2B2C2D2是正方形。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求∠DEN ,不是吧,这求不出来的吧,是不是求证:∠DEN =∠MFC . 连接AC,取AC 中点G,连接MG,NG ∵N,G 是CD,AC 的中点 ∴GN ‖AD,GN=0.5DA ∴∠GNM=∠DEN 同理,∠NMG=∠MFC,MG=0.5BC ∵AD=BC ∴MG=NG ∴∠GMN=∠GNM ∴∠DEN =∠MFC 经典难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B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精品复习讲义(完整版)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精品复习讲义 (完整版) 一有理数 知识要点 1、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正数和负数 定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3、相反数 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相等。很显然,a =0。 4、绝对值 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如果a >0,那么|a |=a ; 如果a =0,那么|a |=0; 如果a <0,那么|a |=-a 。 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绝对值相等。很显然,a ≥0。 5、倒数 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很显然,a =±1。 6、数的比较大小 法则: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乘方 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如: a n n a a a a 个???=读作a 的n 次方(幂),在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性质: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8、科学记数法

2009年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1

2009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一章实数 课时1.实数的有关概念课时2.实数的运算与大小比较 第二章代数式 课时3.整式及运算课时4.因式分解课时5.分式课时6.二次根式方程(组)与不等式 课时7.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课时8.二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课时9.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课时10.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课时11.分式方程及其应用 课时1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课时1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 第四章函数 课时14.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的概念 课时15.一次函数课时16.一次函数的应用课时17.反比例函数课时18.二次函数及其图像课时19.二次函数的应用课时20.函数的综合应用(1)课时21.函数的综合应用(2) 第五章统计与概率 课时2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1) 课时23.数据的分析(统计2) 课时24.概率的简要计算(概率1) 课时25.频率与概率(概率2) 第六章三角形 课时26.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 课时27.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课时28.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课时29.全等三角形 课时30.相似三角形 课时31.锐角三角函数 课时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七章四边形 课时33.多边形与平面图形的镶嵌 课时34.平行四边形 课时35.矩形、菱形、正方形 课时36.梯形 第八章圆 课时37.圆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课时38.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课时39.与圆有关的计算 第九章图形与变换 课时40.视图与投影 课时41.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课时42.平移与旋转

第一章 实数 课时1.实数的有关概念 【课前热身】 1.(08重庆)2的倒数是 . 2.(08白银)若向南走2m 记作2m -,则向北走3m 记作 m . 3.(08 的相反数是 . 4.(08南京)3-的绝对值是( ) A .3- B .3 C .13 - D . 13 5.(08宜昌)随着电子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元件的尺寸大幅度缩小,在芯片上某种电子元件大约只占0.000 000 7(毫米2),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7×10-6 B. 0.7×10-6 C. 7×10-7 D. 70×10- 8 【考点链接】 1.有理数的意义 ⑴ 数轴的三要素为 、 和 . 数轴上的点与 构成一一对应. ⑵ 实数a 的相反数为________. 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b a += . ⑶ 非零实数a 的倒数为______. 若a ,b 互为倒数,则ab = . ⑷ 绝对值?? ? ? ?<=>=)0( )0( )0( a a a a . ⑸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1≤a <10的数,n 是整数. ⑹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 的数起, 到 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数的开方 ⑴ 任何正数a 都有______个平方根,它们互为________.其中正的平方根a 叫 _______________. 没有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 ⑵ 任何一个实数a 都有立方根,记为 . ⑶ =2a ? ? ? <≥=) 0( )0( a a a . 3. 实数的分类 和 统称实数. 4.易错知识辨析 (1)近似数、有效数字 如0.030是2个有效数字(3,0)精确到千分位;3.14×105是3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千位.3.14 万是3个有效数字(3,1,4)精确到百位. (2)绝对值 2x =的解为2±=x ;而22=-,但少部分同学写成 22±=-. (3)在已知中,以非负数a 2、|a|、 a (a≥0)之和为零作为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典例精析】 例1 在“ ()0 5,3.14 ,()3 3,() 2 3-,cos 600 sin 450 ”这6个数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