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和挑战目录零.引言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期间,首次提出了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我们所简称的“一带一路”(OBOR)经济发展之路。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就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各国之间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曾在古代促进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的发展,是一条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重要意义的通道。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飞速发展,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习近平主席及时提出“一带一路”的建设思想,寓意重拾古代中国成功的外交策略,也意在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的进程,同时也是基于周边外交新形势下的一大战略,表明我国政府在未来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从而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1)对国内发展的意义从国内段而言,这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
西部地区拥有中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
因此,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最大的潜力在西部,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也在西部。
西部大开发已实行了15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未来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建立在对内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西亚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
(2)对中国紧邻区域发展的意义从国际段的中国紧邻区域而言,这一构想符合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方向。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1500字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1500字当代世界经济呈现出信息化、全球化、区域化、多极化的多重发展趋势。
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1500字,希望你们喜欢。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1500字篇一当前世界经济现状及走势分析一、美、欧、日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因此,美国已经持续了10年的经济增长和“一高两低”的经济状况不会无限期延续下去,经济周期的变形不等于经济周期的消失。
实际上,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国GDP增长的速度就放慢,2001年第一季度虽然仍有1.3%的增长,第二季度却急剧下滑,第三季度急剧滑落至-1.1%,这是自1993年第一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首次出现萎缩,也是1991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大的下滑降幅。
尽管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着诸多矛盾和缺陷,但由于美国占据着多项高科技,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制高点,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政策调控更趋成熟,美国又具有优于其他国家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金融优势、地缘经济优势,以及灵活的企业机制和较强的对外转移危机的能力等,预计美国经济将于2002年后复苏。
2.日本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恢复时期和20年的高速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一度超过美国,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由20世纪50年代初约相当于美国的6%上升为90年代初的66%,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然而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高峰的同时,其经济泡沫也达到了顶点。
泡沫经济的崩溃使得在此之前大量贷出资金的日本银行陷入巨额坏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并使日本经济在90年代以低于美国经济增长率2个百分点的劣势陷入经济停滞,这是日本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国际环境趋紧、出口下滑的直接原因,也有10年来扩大内需政策未见成效、各种矛盾累积的政策后果。
关于日本经济的增长前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发表的报告称,由于存在着“惜贷”与扩大投资、消费的矛盾,巨额财政赤字与扩张财政政策的矛盾,结构调整与失业率增高的矛盾,官僚垄断与提高效率的矛盾等四大矛盾,日本经济真正摆脱困境尚需时日。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结课论文

论我眼中的世界经济与政治通过这学期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的学习,让整天忙忙碌碌的我对当代的经济、政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无论是由政治格局的两极到多级化,还是后来到一超多强的新格局,以及战后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些方方面面都令我这个尚未正式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感触颇深。
接下来,我简要谈一下我眼中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我眼中的世界政治正如第一节课开始就讲到的那样,二战后形成了两级的格局。
用一句不恰当的话概括的话就是“命中注定”,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趋势。
因为在战后美国的军事实力急剧膨胀,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大家也都明白一个道理,在那个时代,谁的手中握有先进武器,谁就掌握先机,谁就拥有发言权。
而对于苏联的话,也是借助二战的机会,在战后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也是唯一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随后,资本主义一极和社会一极得以形成,两极格局正式确立。
可以说美苏作为北约和华约的载体,通过政治、军事手段控制和支配其他国家。
而此时“极”的含义和随后的多极化的“极”显然是有着极大的区别。
这时的“极”重点强调的是一种控制力、支配力,而后来的多极化所指的“极”则是只各国之间的吸引力、影响力、作用力及协调力。
两极格局在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期之后,开始受到多方面的冲击。
一方面是资本主义一极开始分化,欧洲开始走向联合,进而欧洲经济共同体得以建立。
而日本也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实施自己伟大的崛起计划。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一极也开始分化。
东欧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摆脱了苏联的控制融入到欧洲的大家庭之中。
此外,南斯拉夫也脱离苏联的控制。
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始兴起。
最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瓦解。
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和平与动荡共存,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一超多强的新局面在逐渐形成。
之后联合国成立,开始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联合国的成立也标志着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开始由孤立主义走向世界主义,或者说是国际主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精品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大国关系的最新变Array化(一)美国与新兴国家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21世纪初国际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兴起。
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新的重要力量,促使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发生巨大的变迁,同时也影响政治格局的面貌。
对于印度,美国十分重视其经济潜力、地缘政治地位和在亚太安全中的作用,称印度为美国的“天然盟友”。
近几年印美关系不断升温,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
美中关系的复杂性超过以往任何大国之间的关系。
面对中国正在崛起的趋势,美国存在着对中国的国家定位和民族心理调适问题,尤其是容易导致非理性的反应,如军力对比变化、食品和玩具不安全等,心理土壤极其脆弱,容易受到外界评论的左右。
国际关系史告诉我们,新崛起的大国与现存的大国之间的关系总是十分复杂,涉及经济、文化和军事战略层面。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事关美中关系能否长期稳定。
美中关系遏制与接触的两面性继续存在,但关系互动发展相对稳定。
鉴于中国在诸如反恐、朝核、伊核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的重要性,避免对抗、与中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也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美中之间建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2007年11月两国国防部首次建立军事热线电话,在台湾问题上的合作等都是理性的反应。
总之,一方面期望中美关系很好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中美关系全面恶化也不容易,安全、贸易、金融及人权等领域将是分析美中关系未来发展的关注点。
(二) 美俄关系传统地缘大国俄罗斯的复苏向美国提出了挑战。
从2006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纠纷开始,俄对独联体中亲美国家采取越来越强硬的态度,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直接和间接挑战美国。
从海底到陆地、天空,甚至延伸到外太空,俄罗斯都采取进攻性的姿态。
特别是2007年10月普京高调访问伊朗,成为 1943年以来首位访问伊朗的俄罗斯领导人。
俄罗斯公开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朗动武,并进一步加强与伊朗的能源战略合作,还签署了向伊朗空军供应50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协议。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3000字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3000字篇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寻发展之路,观世界风云----------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通过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很多知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的崩坏化,阐述了世界经济的演变过程和政治格局的转变,以及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各个方面下面我将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想一想我的学习心得。
经济篇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是世界各国它地区在经济发展相互联系中所形成的一定的国际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各国、各地区的民航业在世界上是世界经济的基础,反过来,世界经济经济状况会对各国、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世界经济并不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简单总和,而是通过国际分工、国际贸易、金融往来、技术和劳动力流动等经济大型活动而形成的一个既互相依赖有矛盾斗争的有机整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社会活动进一步国际化,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世界经济形成了。
二战后,在兴科技革命的深化下,世界经济跨入了崭新阶段。
冷战后,振兴经济政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经济突显在国际社会的作用更加突出。
一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过程战后年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战争结束时,德国、意大利、日本以至于这些战败国几乎成了一排排废墟,战胜国中的英国、法国也是遍体鳞伤。
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大大军事行动膨胀起来,不远离战场使他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遭受战火腐蚀,战时《租借法案》的实施为他的军火生产和过剩拟定的农产品弹出了销路。
到1945年,美国沃苏什卡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工业的60%,战对外贸易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
这些压倒是的优势,为美国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经济领域,1944年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5年,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发计划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既世界银行。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文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为⾼校的⼀门政治理论课,开始由⽂科⽣的公共必修课改为全体学⽣的公共选修课,店铺为⼤家整理的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希望你们喜欢。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篇⼀ 当代世界经济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摘要]21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呈现出信息化、全球化、区域化、多极化的多重发展趋势。
它们不仅构成当代世界经济的总的图景。
⽽且深刻影响我国全⾯建设⼩康社会的背景和前景。
坚定不移地⾼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旗帜。
抓住和⽤好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要⼤⼒推进信息化与⼯业化的融合,进⼀步扩⼤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进程,发展不同层次的对外经济合作关系。
不断创造进⼊世界经济⼤国⾏列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世界经济;信息化;全球化;区域化;多极化;中国经济 [中图分类号]F113.4/120.4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7-5801(2008)03-0049-05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21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所呈现的多重发展趋势,不仅构成当代世界经济的总的图景,⽽且深刻影响我国全⾯建设⼩康社会的背景和前景。
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国际市场变化的⾛势,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经济信息化条件下的中国经济 20世纪后期以来,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络在社会⽣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益突出的作⽤,并且逐渐主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
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先,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科技⾰命的先导。
以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为例,1946年2⽉,诞⽣于美国的第⼀台电⼦计算机。
其运算速度只有每秒5 000次;到2007年。
美国IBM公司发明的超级电⼦计算机――“蓝⾊基因,L”,其运算速度已经达到每秒280.6万亿次。
⽽发达国家还在研制每秒上千万亿次甚⾄上万万亿次的电⼦⼀光⼦计算机。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浅析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摘要: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在“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经济大踏步走上国际经济的舞台。
经济的全球化也把中国融入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经济有着卓越的提升。
笔者在这里浅显的分析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以更好的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市场经济体制,新科技革命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互相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和经济生活国际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所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
经济全球化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世界格局转变后,各个国家为了更好的发展本国的经济,只有走出去,才能转变本国的经济,进而转变了全球经济的特点,从封闭走向了交流。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发展。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道路带动了世界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因为世界经济联系成了一个整体,因此经济动荡时期,各个国家都会因此受到牵连。
二、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区域集团化,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在经济联系愈益密切的基础上,为了促使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在一定区域内更加自由的流动和有效配置,相互之间采取比对区域国家更为优惠、开放、自由的政策,并在机制上结成联合体以至国家集团。
当今世界有三个重要的区域经济组织,便是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EU.它最早是由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公同体。
世界经济与政治 论文 原创 值得拥有

中国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对策机械104 28号这个世界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这个世界也是疯狂的,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利益是永恒的。
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有这样的眼光去看待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及国内形势。
我认为,就国际形势而言,应当从中国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外交及国家尊严来说,就国内性而言,也应当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以及文化方面。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趋势也直接对我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有二个方面。
首先就是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使得我国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大。
其次,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使得我国的国际安全环境受到了威胁。
从当前的国际形势发展来看,世界正逐步进入到了经济动荡和格局不断调整革新的新阶段。
并且我们还要看到整个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是总体稳定,但是局部动荡和挑战也日益增多,对于中国来说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策略来应对。
首先,中国必须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新发展趋势和特点,积极做到趋利避以应对国际经济挑战。
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找准我们国家的身份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清醒认识到虽然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和国际政治体系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要看到整个世界的政治及经济秩序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很多新兴的国家和地区正处于不断成长的时期。
中国必须要积极参与到需要中国参与和帮助的各种国际救援中,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另外,中国对外来讲还必须要主动参与到众多的国际新规则制定过程中来,对内来讲仍然必须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这样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为我国的发展保驾护航。
其次中国要抓住发展的机遇期,同时要尽力化解各方面的矛盾,从而使我国的发展顺利度过当前的利益碰撞期。
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促使了很多的发展中国家正迅速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兴起,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也日益走向多极化。
这不但对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非常有利,而且也非常有利于保持世界的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对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一)、当代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结成的一种既有联系又有矛盾的统一的经济体系。
其特点有:1、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进一步发展;2、改革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3、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愈加显著。
除此之外,世界经济将来趋向于: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
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1)生产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
(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经济与政治不能分开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是世界各国战胜危机,实现可持续和均衡增长的战略选择,但“全球经济再平衡”不会是一个自动实现的过程,而将充满博弈与挑战。
世界经济发展长期的不平衡,造成更多不安全因素。
经济全球化在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南北差距,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
世界经济发展的失衡所导致的部分国家的极端贫穷和落后,催生了相关国家部分民众的绝望心理和铤而走险的心态,为恐怖主义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也促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内部矛盾不断加剧,削弱了其应对危机,抵御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和跨国犯罪等威胁的能力,并导致难民和非法移民数量急剧增加。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要警惕“全球经济再平衡”可能带来的挑战,也要利用其带来的机遇,积极推动自身经济战略调整,以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动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成就战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民族经济和争取经济独立。
这是它们摆脱贫困、落后状况的根本途径,也是改变被剥削、被掠夺地位的根本办法;是摆脱因为贫困、落后而社会动荡不安的惟一途径,特别是在南北差距越来越大的今天,这一任务显得尤为迫切;是巩固政治独立的保证。
实践证明,没有经济上的真正独立,政治上的独立不仅是不完全的,而且已获得的独立也无法巩固,随时都有重新丧失的危险。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就包括:A、经济实力有所提高。
B、初步改变了过去畸形的国民经济结构,工业发展比较迅速。
C、经济自主性有所增强,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能够按照自己的民族意愿,制订本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扶植民族工业,并对外国垄断公司进行监督和管理。
D、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②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面临的严峻问题战后发展中国家为实现国家工业化所实施的两种经济战略,都对国民经济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各有所长。
进口替代有利于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免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冲击。
一些国家从轻工业的进口替代逐步发展到重工业的进口替代,逐步改变本国的单一经济结构。
面向出口战略,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扩大市场范围,推动企业经营效率提高,从而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
但同时,两种战略也都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进口替代战略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导致市场不足,生产力闲置,工业产品出口因成本高质量低而缺乏竞争力;由于过于着眼于进口替代工业,忽视了农业和电力、能源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制约经济的整体效益,面向出口战略由于主要是为了出口,容易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严重依赖世界市场,同时也容易加剧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人民生活难以改善。
同时都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两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始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
如债务危机、粮食危机、失业严重、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
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陷入了严重的挫折和危机,不少国家的经济处于停滞和半停滞状态。
③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进步与存在的问题A、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以后,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战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发展的高潮时期,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国家中兴起了一股“社会主义浪潮”。
许多已经赢得独立和正在赢得独立的国家宣布搞社会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了中国、越南等国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际上选择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与西方原生的资本主义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混杂,国家垄断与官僚性交织、依附性与民族性共存。
B、发展中国家在选择了各自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比较复杂,呈现多种类型,且处于不断变更之中。
发展中国家的政权模式主要有以下类型: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君主制(又称议会君主制、绝对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军人政权;政教合一制和党政合一制。
总的看来,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尽管出现过曲折,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进步: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国际舞台主权独立的国家,揭开了本国历史的新篇章;广大群众参与政治和政治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集权体制逐步向民主体制发展;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了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各国都在探索与本国国情适应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非常可贵的成果。
在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存在着政局不稳、局部战乱不断、民族矛盾复杂、宗教冲突频发、恐怖活动有所增加等问题这也是客观事实,是不容忽视的。
三、中国在世界舞台中的作用和地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绝对是不能轻视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作用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
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
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
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2、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维护世界和平是邓小平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工作确立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中国的壮大是世界维护和平力量的壮大。
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发展,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总原则和总目标。
中华民族是酷爱和平的。
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饱尝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苦果,十分珍惜世界的和平和地区稳定。
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持正义、倡导和平,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中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的安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保持周边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3、近现代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变迁这个问题我们正在研究之中,这里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通过一些标准来衡量,我们认为鸦片战争以来的160年间,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①1840-1911年。
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局势的情况是:西方列强在世界各地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其扩张的锋芒已经抵达中国边界,目的是强制改变中国与列强关系的现状。
在1840年以前的约三个世纪里,在与列强的交往当中,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尚能以一个大国的姿态,掌握着制定与修改“游戏规则”的主动权。
然而,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随之被迫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此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全方位压制和遏制中国,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1911-1949年。
总地说来,这一时期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长期的内战和动乱,中国仍然处于积弱积贫的地位。
但也有几件大事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地位: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绵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象征着中国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中国人民通过巨大的民族牺牲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对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二战结束时,中国以世界四强之一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成为新诞生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等等。
③1949-1978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迅速扫清了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障碍,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快速发展的时期。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保证了中国此后稳步发展的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