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幼教百年》观后感
百年中 国幼教观后感

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百年中国幼教的一些资料和影像,真的是感触良多,仿佛跟着时光的脚步,重新走了一遍中国幼教这百年来的发展之路。
回首这百年历程,中国幼教从最初的懵懂探索,到如今的日渐成熟,其中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过去的幼儿园条件非常简陋。
那时候,所谓的幼儿园可能就是一间破旧的屋子,几张摇摇晃晃的桌椅,孩子们的玩具也少得可怜。
老师们没有专业的教育背景,很多都是凭着一腔热情和对孩子们的爱,在努力摸索着怎么教育孩子。
记得有一张老照片,上面是一群孩子在一个狭小的院子里玩耍。
地面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孩子们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其中有一个小女孩,扎着两个羊角辫,手里拿着一个用旧布缝成的沙包,正准备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丢沙包的游戏。
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仿佛这个简单的沙包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
再看看现在的幼儿园,那简直是天壤之别。
明亮宽敞的教室,各种各样的玩具,还有精心设计的游乐设施。
老师们都经过专业的培训,懂得如何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
孩子们不仅能学习知识,还能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就拿我家附近的幼儿园来说吧,每天早上路过的时候,都能听到里面传来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有一次,我特意在幼儿园门口多停留了一会儿,想看看里面的情况。
只见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做早操。
他们跟着音乐的节奏,伸伸胳膊,踢踢腿,动作虽然不是特别整齐,但每个孩子都做得特别认真。
做完早操,孩子们又分成小组,有的去画画,有的去搭积木,还有的在听老师讲故事。
其中有一个小男孩,在搭积木的时候特别专注。
他想要搭一个高高的城堡,每一块积木都小心翼翼地放上去,眼睛紧紧地盯着自己的作品,生怕一不小心就倒了。
当他终于搭好的时候,高兴得跳了起来,拉着旁边的小伙伴说:“快看,我搭的城堡!”那自豪的神情,让人忍不住为他鼓掌。
在这百年的发展中,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百年中 国幼教观后感

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最近观看了关于百年中国幼教的相关资料,内心深受触动,感慨万千。
中国幼教的百年历程,是一部充满探索、变革与成长的历史。
回首过去的一个世纪,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幼教事业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完善的发展脉络。
在百年前,中国的幼教几乎是一片空白。
当时的社会环境动荡不安,大多数家庭都在为温饱而奔波,幼儿教育根本无从谈起。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观念的逐渐转变,人们开始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早期的幼教实践,条件十分艰苦。
教学设施简陋,教育资源匮乏,教师们往往凭借着一腔热情和有限的知识,努力为孩子们创造学习的机会。
但正是这些先驱者的不懈努力,为后来的幼教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幼教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
国家开始重视学前教育,投入更多的资源,建立了一批公办幼儿园。
这一时期,教育内容逐渐丰富,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和体质。
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幼教的普及程度仍然有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幼教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从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到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情感、社交、创造力等方面。
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也有了显著改善,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走进了教室。
同时,教育方法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这使得孩子们能够在更加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这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至关重要。
从最初的少数热心人士,到如今经过专业培训的高素质教师团队,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热情不断推动着幼教事业的前进。
然而,中国幼教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幼教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仍然存在。
在一些偏远地区,幼儿园的设施和师资力量还相对薄弱,无法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
另外,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存在过度焦虑的现象,过早地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中国幼教百年》观后感

《中国幼教百年》观后感中国幼教百年观后感中国幼教百年,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录片。
影片通过展示中国幼教事业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幼教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幼教教师们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献。
影片开篇,就让人们回顾了中国幼儿教育最初的困境和落后。
那个年代,幼教被认为是一项没有前途的工作,教师们的待遇极低,教育资源匮乏。
然而,正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教师们,用他们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为中国的幼教事业构筑了基石。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幼教逐渐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影片生动地展现了各地教师们积极创新的场景。
无论是在村镇还是城市,教师们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环境,努力筹措资源,组织各种特色活动。
他们在暑假期间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进行户外探索活动;他们开设亲子课堂,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教育。
这些改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影片中还特别呈现了一些幼教工作者的感人故事。
他们带着满腔热情和爱心,扎根农村偏远地区,为那些身处贫困的孩子们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
他们并不是求回报,只是希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尊敬。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之后,我深深地被中国幼教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所震撼。
中国幼教事业虽然起步晚,但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如今,中国幼教的发展不仅仅是教育体制的变迁,更是对教育理念的思考与创新。
幼教不再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关注孩子的兴趣发展和个性发展。
观看这部影片让我深刻认识到,幼教是一个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事业。
政府应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提高幼教教师的待遇,构建更加完善的幼教体制。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教育的认识,积极参与和支持幼儿园的工作。
社会各界要关注幼教,为中国的幼教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纪录片《中国幼教百年》给我们展示了中国幼教事业从起步阶段到现代化的巨大变革。
影片揭示了幼教在儿童成长中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幼教教师们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献。
《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

《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观看了纪录片《百年中国幼教》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该片全景展示了中国幼教事业百年的发展历程,从而使我对中国幼教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纪录片中,我被介绍了百年中国幼教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
从最早的私塾式幼儿教育,到20世纪初兴起的托儿所,再到现代的幼儿园,中国幼教不断发展壮大。
片中展示了幼儿园教师为孩子们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努力,也呈现了幼儿园在提供全面素质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
在观看片中幼教教师的付出时,我被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
他们以爱心和耐心教导孩子们,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他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因为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
通过这些教师的努力和奉献,中国的幼教事业迎来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观看纪录片也让我看到了幼教事业的挑战和问题。
片中提到了一些城市幼儿园资源不足的情况,导致了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一些幼儿园还存在安全隐患和管理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整顿和监督。
这些问题提醒我们,中国的幼教事业还有进一步改革的空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对中国幼教事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片中展示了中国幼教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了中国政府对幼教事业的高度重视。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中国幼教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总的来说,纪录片《百年中国幼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它让我认识到中国幼教事业的伟大成就和前进方向,同时也提醒我幼教事业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中国幼教事业的发展,为每个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
《百年中 国幼教》观后感

《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在观看了《百年中国幼教》这部纪录片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动了内心深处那根关于童年与教育的弦。
这部片子就像一幅长长的画卷,缓缓地在我眼前展开,呈现出了中国幼教在过去百年间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懵懵懂懂、摸索前行,到如今的日渐成熟、体系完备,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故事。
片中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那些早期的幼教工作者们。
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怀揣着对孩子们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努力地为孩子们创造着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教具,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甚至连基本的教材都很匮乏。
但他们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用稻草编成玩具,用泥土捏出各种形状,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知识。
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幼儿园。
那时候的幼儿园,虽然比不上现在的设施齐全,但也充满了温馨和快乐。
记得幼儿园的院子里有一棵大大的柳树,每到春天,柳枝随风飘舞,就像绿色的丝带。
我们一群小朋友总是喜欢在树下玩耍,有时候捡柳枝编成花环,有时候围着树干捉迷藏。
我们的老师,虽然没有高深的学历,但是却有着无比的耐心和爱心。
记得有一次,我在午睡的时候尿了床,心里害怕极了,觉得自己犯了大错。
但是老师没有责怪我,而是轻声安慰我,还帮我换了干净的裤子,把我的被褥拿到太阳下晒。
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老师的照顾,更是一种深深的关爱,让我在小小的年纪里,就明白了什么是温暖。
再看看片中介绍的后来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幼儿园的条件越来越好。
教室里有了五颜六色的玩具,有了各种各样的图书,还有了电子白板等先进的教学设备。
老师们也经过了专业的培训,能够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们。
可是,在这越来越好的条件下,我却也有一丝担忧。
如今的孩子们,是不是被过多的知识和技能填充,而少了一些自由自在玩耍的时光?是不是在各种竞争和压力下,失去了童年本该有的无忧无虑?就拿我邻居家的孩子来说吧,才刚刚上幼儿园大班,就已经开始学习英语、数学、拼音,周末还要去参加各种兴趣班。
观看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

观看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观看百年中国幼教纪录片有感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百年中国幼教》的纪录片,这部片子通过对中国幼教历史的回顾,向观众展示了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变迁以及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观看过程中,我深受触动,也对中国的幼教事业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片中首先介绍了中国幼教的起源和发展。
百年前,中国的幼教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资源很有限,教育模式也比较陈旧。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价值的认识逐渐提升,中国的幼教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家庭式幼教到幼儿园的普及,再到现代化的幼教机构的出现,幼儿教育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纪录片通过展示中国幼教机构的现状,让我了解到了目前幼儿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虽然中国的幼儿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一些地区的幼教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选择上的困扰;同时,还有一部分幼儿园教育水平不高,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家长和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来解决,以提升我国幼教质量。
最后,纪录片呼吁社会各界共同重视幼教事业,并提出了一些关于改进幼儿教育的建议。
例如,政府应该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来规范幼教市场;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幼儿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观看完《百年中国幼教》后,我对中国的幼教事业充满了信心。
尽管还存在问题和挑战,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教育观念的提升,我国的幼教事业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优质的幼教,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茁壮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刻认识到幼教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幼教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的关键。
只有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才能帮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中 国幼教百年》观后感

《中国幼教百年》观后感《<中国幼教百年>观后感》最近看了《中国幼教百年》这部片子,感触颇多。
片子里呈现的那些画面,仿佛把我拉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从早期的简单启蒙教育,到逐渐发展完善的现代幼儿教育体系,这百年的历程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我看到了在艰苦岁月中,那些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努力拼搏的教育者们。
他们或许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但他们眼中的光芒和心中的热情,比任何东西都要璀璨和炽热。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片子里提到的一位乡村幼儿教师。
那是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交通不便,条件艰苦。
这位老师自己也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姑娘,梳着两条麻花辫,笑起来脸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
她来到这个村子,发现村里的孩子们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每天就是在田间地头疯跑玩耍。
于是,她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切。
没有教室,她就把自己住的那间破旧的土坯房收拾出来,摆上几张从村民家里借来的旧桌子、旧凳子;没有教材,她就自己动手编写,把看到的听到的有趣的故事、知识都写在一张张泛黄的纸上;没有教具,她就用泥巴捏成各种小动物,用树枝在地上教孩子们写字算数。
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起床,打扫教室,准备当天的课程。
孩子们陆陆续续来了,她那充满活力的声音便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响起。
“来,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读,a——o——e——”她的声音清脆又响亮,带着满满的耐心。
有的孩子太小,坐不住,她就轻轻地把孩子抱在怀里,一边哄着一边教。
中午的时候,她还要给孩子们做饭。
说是做饭,其实就是把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粗粮煮一煮,加点野菜,可孩子们吃得特别香。
有一次,一个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摔破了膝盖,鲜血直流。
这位老师心疼得不行,赶紧抱着孩子跑回教室,找出自己备用的纱布和药水,小心翼翼地为孩子处理伤口。
她一边处理,一边轻声安慰着孩子:“别怕别怕,一会儿就不疼了。
”那关切的眼神,就像孩子是她自己最珍贵的宝贝。
到了晚上,她还要去一些孩子家里家访,跟家长们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重视孩子的教育。
观看百年中 国幼教观后感

观看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观看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在一个悠闲的周末午后,我打开电脑,观看了有关百年中国幼教的一些资料和影像。
这一看,可真是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中国幼教这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心中涌起了无数的感慨和想法。
一开始,画面里出现的是那些古老的私塾和蒙馆。
孩子们正襟危坐,跟着先生摇头晃脑地念着之乎者也。
那时候的幼教,更多的是一种传统的知识传授,先生严肃,孩子们拘谨。
先生拿着戒尺,稍有不慎,孩子的手心可能就要挨上几下。
哪像现在的孩子,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玩具和游戏可以玩。
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转到了民国时期。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引进西方的教育理念,幼儿园这个新鲜的事物开始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我看到孩子们在小小的院子里,追逐着蝴蝶,笑声回荡在空气中。
老师们不再是板着脸的先生,而是笑容满面的阿姨,带着孩子们做手工、唱歌、跳舞。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那时候的幼儿园,玩具大多是老师们自己动手做的。
用废旧的布料缝成布娃娃,用木块削成小积木,虽然简陋,但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再往后,来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时期。
幼教事业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城市和乡村。
我看到了孩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用着彩色的画笔,画出心中的美好世界。
操场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玩着各种体育游戏,那红扑扑的小脸蛋,充满了活力和朝气。
记得有一个镜头,是一群孩子在为六一儿童节排练节目,一个小女孩因为动作总是做错,急得都快哭了,老师耐心地安慰她,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最终小女孩在舞台上绽放出了自信的笑容。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幼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涌入,幼儿园的设施也越来越完善。
我看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里,配备着多媒体设备,孩子们可以通过动画、视频来学习知识。
幼儿园还组织孩子们去参观科技馆、博物馆,让他们从小就接触到科技和文化的魅力。
有一个小朋友在参观完科技馆后,兴奋地对妈妈说:“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发明好多好多好玩的东西!”看着看着,我的思绪也飘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幼教百年》观后感
百年沧桑,百年辉煌,中国幼教发展已经经过了百年风雨的洗礼,百年中国幼教的道路就如同雪山上奔腾而下的激流,有时经过了荒芜的原野,也有时经过青绿的丘陵,穿过峡谷,流过平原,一往无前的奔向大海。
《中国幼教百年》呈现了中国幼儿教育一百多年来的发展的历史轨迹,这一百多年来凝聚了成千上万的仁人志士的心血,记载了无数的继往开来、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动人故事,高扬几代幼儿教育工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儿童、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近代教育领域变革的背景,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和政治变化的产物。
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经济、文化多方面侵略我国,但是也将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传到了中国。
由于中国传统的学前教育职能主要有家庭来承担,以及自然经济和封建社会制度的限制,中国的历史上始终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化的学前教育机构。
我们从视频中了解到最早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幼儿教育机构,都是由外国教会创办的,到1902年,西方教会已经在中国建立了6所幼稚园。
例如英国长老会创办于1898年的厦门鼓浪屿日光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西方蒙台梭利和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这是封建社会制度下的中国所没有的。
西方教会也最早在中国创办幼师培训班。
无论西方教会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最早在中国建立了开拓了国人的眼界,让当时的中国人了解了,原来幼儿教育是多么重要,而且也让父母们明白,原来还可
以这样教育孩子。
在《百年中国幼教》中,在短短不到240分钟的视频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第二集《奠基者》,这个部分带着我们走进了当时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中国的教育家们为了中国幼儿和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我们可以更为细致地了解到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陈鹤琴、陶行知、张宗麟和张雪门等一大批现代教育家不顾政治环境的恶劣和经济状况的困难,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他们一方面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一方面又不断地进行本土化的探索,提出了许多适应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思想,为中国化和科学化的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入侵,自己的生命安全都受到了威胁,然而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带着学校的师生奔走逃亡。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纵观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史,学前教育课程从无到有、从完全照搬国外模式到进行初步的中国化探索以及独立探索,都是在改革中稳步发展。
这些改革和发展,无一不是那些现代教育家付出了无数的辛劳和心血的成果。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中国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都受着列强的压制,又经过了长达将近20年的战争,中华大地一片狼藉。
国家领导人在振兴经济的同时,不忘发展教育,也不忘发展学前教育。
新中国成立,许多海外学子放弃国外优良的科研和工作环境,毅然决然地投身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来,里面也有许多的致力于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教育家。
同时毛主席这些国家领导人
也是非常支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为这些伟大的现代教育家和国家的支持,中国的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渐渐清晰了起来。
然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切都是停滞不前的,甚至是倒退的,《百年中国幼教》并未对“文革”时期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有过多的介绍。
改革开放,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学前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百年中国幼教》对中国一百多年来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很好的概括与阐述,让我们能够很容易,很清晰地了解到中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以及伟大的成就。
但是《百年中国幼教》并没有阐述民国政府在1912―1949年间对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所做的努力,不管社会是什么样的,不管当时国民政府所做的是否有利于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它也始终存在于中国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也没有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段时间里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方向的偏离,其中五十年代学前教育课程“全盘苏化”,结果得不偿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些教育家以及学前教育的发展一定受到了波及,但是视频中却未曾提及。
视频中对这段历史的缺失,是一个遗憾,我认为这段历史反而是很好的教材,它可以避免我们重蹈覆辙。
我认为,学前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前看,更要学会反思。
在我国学前教育的起步阶段,借鉴别人的思想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后来对于西方和苏联教育思想,皆是盲目地全盘吸收,未立足于中国国情,很多时候都是只注重形式,未领悟其精神。
但是在社会主义
新时期,家庭重视,社会重视,国家重视,如今中国的学前教育有了很好的发展条件和前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的学前教育思想也纷纷涌现,中国学前教育呈现了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良好态势,下一个《百年中国幼教》也一定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