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赏析

合集下载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和文学家,她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著称。

以下是一些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通过描绘溪亭日暮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词中的“兴尽晚回舟”和“误入藕花深处”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沉醉于美景而忘返的心情。

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则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想要回归却不得的苦闷心情。

1.《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好个凄惶的我。

这首词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通过“谁伴明窗独坐”和“影儿俩个”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孤独无依的境况。

而“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则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黑暗和寂寞的恐惧。

1.《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以“寻寻觅觅”开头,通过描绘冷清凄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失落和悲伤的心情。

词中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描写了作者借酒浇愁和孤独寂寞的感受。

而“满地黄花堆积”则通过描写凋零的菊花,表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悲伤。

以上是对李清照经典诗词的一些赏析,她的作品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李清照前后两期词赏析

李清照前后两期词赏析

李清照前后两期词赏析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女词人。

她生活在北宋和南宋相交的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

李清照前期词的基调是缠绵清丽的,靖康之难后,词在感情上转向凄苦悲冷。

一、前期作品《醉花阴》赏析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词牌名。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它写了女词人自己在重阳节的感触。

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与丈夫各处一地,重阳节到,更加深了内心的寂寞,引发了对远人的思念。

全词分为上下两阕。

上阕着重写在室内的感受。

首句写天气不好,天空布满“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挨,只好待在屋里独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真是百无聊赖!“佳节”句点明时令是重阳。

古人对重阳节(九月九日)是十分重视的,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清照在此点出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怎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的“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

接着写时令转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

“半夜凉初透”,看来不只是写时令,更是写孤独愁闷的心情。

下阕着重写室外独自把酒赏菊的愁情。

“东篱”句是回过头来写这天“黄昏后”,强打起精神来“东篱把酒”。

古时,把酒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李清照当时虽无这个兴致,但也总要应个景吧,再说白天已经在屋里闷坐了一天,傍晚也该出来散散心了。

重阳是菊花盛开的时节,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袖花香。

然而,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那日夜思念的远人啊。

“有暗香盈袖”是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的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

“莫道”句是写自己心中愁情万斛,只得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

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词吧,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1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宋代李清照玉瘦香浓,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闲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

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

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译文细细的梅枝,浓浓的梅香,馨香一直持续到雪化。

想起赏梅,发现已经过了赏梅时节,只剩下遗憾。

寄居在外,路途漫漫。

白日如此漫长,倚栏望去。

宴上客人来来去去,杯中满是美酒。

歌声唱合,如行云流水。

那些最早开花的梅枝要在它们还没开败时,就要多采剪。

人身的聚散本是匆匆,独上西楼,听那幽怨的羌笛声。

注释①殢人娇:一名《恣逍遥》。

②玉瘦:比喻梅花的清秀之姿。

③檀:比喻花的香味。

④恨:遗憾。

探:观赏。

⑤江楼楚馆:泛指旅舍。

⑥云闲水远:形容行程遥远。

⑦坐上两句:《三国志·崔琰传》注引张璠《汉纪》:孔融“爱才乐酒,常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⑧南枝:向阳梅枝,最先发花。

⑨西楼:指思妇住处。

⑩羌管:即羌笛。

笛曲中有《梅花落》,甚为凄凉。

赏析上片开门见山,吟咏梅花且叹悔此次赏梅又迟来了一步。

梅花,以其寒冬腊月发花,且有坚贞耐寒之志而深受爱重,在我国历来有“国花”之称誉;其花五瓣,花色有白、亦有红;古人赏梅讲究“四贵”,除贵曲不贵直,贵疏不贵密之外,也贵梅花之瘦不贵其肥,贵梅花之合(含苞)而不贵其开(盛放)。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是说:玉色的白梅花清瘦飘逸,浅红色的梅中上品檀香梅相形之下显得色泽浓艳,它们散发着袭人的香气;白雪正在消融,那雪压梅枝的美景已不见;真真令人遗憾,没想到赏梅竟然又来晚了。

一个“又”字,表达了词中主人年年探梅、年年叹晚的心情;当然只有面对爱之甚深的对象,才会发出“恨晚”的叹息。

李清照的诗词代表作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代表作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代表作赏析李清照的诗词代表作11、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宋代〕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2、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代〕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

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3、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宋代〕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

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的孤独和寂寥。

因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醒来唯觉瑞脑熏香,沁人心脾。

三、四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宜”字,似乎写欢乐,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7李清照词两首(附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7李清照词两首(附答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纱厨.
乍.暖

乍暖还.寒 还.是
读音 chú zhà huán hái
加点字
东篱.
堆.积

相识. 标识.
读音 lí duī shí zhì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2.解多义 瑞脑销金兽(动词,燃烧)
(1)销 莫道不销魂(动词,除去)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动词,熔化) 莫道不销魂(副词,不要)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代词,没有谁)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 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醉花阴》写于北宋末年,当时丈夫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 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居室寂寥,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 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2)莫 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 而卒莫消长也(副词,不)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人比黄花瘦(动词,表比较)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动词,比较) (3)比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动词,列在)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动词,与……相比) 寻寻觅觅(动词,寻找) 寻声暗问弹者谁(动词,沿着) (4)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形容词,平常的)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副词,不久)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 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 丢失了大量珍爱的文物、古籍。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 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此词。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易安体:李清照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 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该词体具有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征。

李清照的诗词诗歌及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诗歌及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诗歌及赏析李清照论词强调协律,崇尚高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关于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关于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11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宋代〕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这首词写少女状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

2鹧鸪天·桂花李清照?〔宋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深一作:轻)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阑通:栏)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

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谈论中,形象地呈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迷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行的写照。

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尝,值得专心玩味。

3清平乐·年年雪里李清照?〔宋代〕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际,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此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借赏梅自叹身世。

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快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

关于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21武陵春·春晚李清照?〔宋代〕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这首《武陵春》是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词赏析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晚年遭际坎坷,故其词从创作风格上看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多描写青少年时期生活,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喜爱或对爱情的追求和纯真;后期则主要描写个人遭遇,抒发故国之思,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绘细腻心情,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

下面试赏析比较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来理解其词的风格和特点。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两阕,一是广为传诵的“昨夜雨疏风骤”,一是情趣盎然的“常记溪亭日暮”。

两词均为小令,结构和音律上都是单词,33字,7句,5仄韵,一叠韵。

两词的共同之处是:1.从表现手法上都侧重勾勒线条,写意传神,往往通过一两个字,一两句话,达到概括表现主题的目的。

2.从表现内容上看,也都是反映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都从醉酒、花美等自然界的变化中刻画主人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和青春的朴素感情。

但从用语、造词以及意境内的创造上去把握,我们也可以从这两首词中看出李清照创作的不同时期不同特色和诗人不同的语言表现技巧。

一、用语、造句一“平” 一“奇” 。

“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常记”表明所叙是一件时常引起词人回忆的往事,是少女时代一次郊游活动的剪影。

小令十分自然地引出了郊游事件:词人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沉醉”迷途,而又“误入藕花深处”的处境,以致慌乱击桨,“惊起一滩鸥鹭”的奇遇。

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

但由于作者剪辑嫁接得体。

短短三十三字,便成就一幅极有情致的生活图景,从而首开“以寻常语绘精美图”之先河。

“常记”两句起的仿佛平了些,然而却自然和谐,似乎是面对知己叙述一个日常的故事,实际上已将读者带到作者所特设的词境中去,为下句的层层转折作了铺垫,颇有《红楼梦》写王熙凤之笔法。

接下来三个情态动词“误”、“争”、“惊”亦是寻常用语,但三个词连为一体、一气呵成,却正好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荷池荡舟惊鸟”的风俗画。

李清照词两首赏析

李清照词两首赏析尊崇传统文化传承,享誉中外的李清照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重要的一员,她的词着实让人惊叹。

笔者将以《临江仙摸鱼》、《渔家傲望江南》两首词为例,对其进行赏析。

《临江仙摸鱼》描述的是一位女子的清灵宁静的心境,以及她放空的清明之情。

李清照词的开篇以宁静的氛围引人入胜,“掖帘萧森晓云里,水村山郭夕阑中”的描写,由内而外地营造了一个安详的空间环境,暗示着后文的宁静淡然与内省。

女子身处空山深处,夜深人静,一条清澈可爱的河流贯穿了梦幻之景,这种轻盈空灵的状态自然而又美丽:“无人知是谁飞来,散入珠帘湿罗幕”。

此篇词以浅显淡雅的叙事笔调表达了对孤寂宁静之美与心境的抒写,它就像一面晶莹璀璨的镜子,倒映出宁静的空灵与淡然的心境。

《渔家傲望江南》的情调则比前一首更加开朗热情,词中女子不但描写出江南物事的美丽,更用热情浓郁的语言抒写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她描写的是一片广阔的江南景色,“晴翠柳色新,水光潋滟晴方好”。

再加上村前村后的山水,词中油然而生出一种热情而醉人的恬淡之情,犹如一个梦中的江南,令人流连忘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来”。

不禁让人想起蒋捷的《江南贡酒》,两人对江南之美的抒写都深具古典文化的传统美感。

从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在词中抒写的是一种醉人的江南情怀,正如她在词中所写,“悠悠江南暮,春色入滟”,这里所流露出来的淡然宁静,正是李清照词中独有的风格。

总而言之,李清照的词汇既有古典文化的美丽,又有其独特的情调。

她是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让人感受到了她当时的社会环境,也让人回味余韵,她的词里有思乡之情,有清新的山水风光,也有宁静的世外桃源,这就是李清照的魅力所在。

以上所述,是我对李清照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深刻意蕴的赏析,相信看完此文,读者也会体会到李清照词中的美丽和美感,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李清照的诗词很多,和小编一起看看李清照诗词个赏析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瑞脑:龙脑香。

②金兽:兽形铜香炉。

③纱厨:有纱帐的小床。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

上片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

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赏析】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词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象熔化的黄金。

诗人李清照的诗歌诗词赏析

诗人李清照的诗歌诗词赏析李清照诗歌诗词赏析11.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宋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2.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 武陵春·春晚李清照〔宋代〕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诗歌诗词赏析21.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李清照〔宋代〕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2.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李清照〔宋代〕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山又断一作:水又断)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3.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李清照〔宋代〕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版本一)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两首赏析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
2.理解所学词的内容,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
3.学会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家作品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的词被誉为“婉约正宗”,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

写作背景
《醉花阴》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沉重高雅。


《声声慢》
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

靖康之难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搜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仇,压在她的心头。

字词汇总
盈(yíng)袖纱厨(chú)薄(báo)雾乍暖还(huán)寒把(bà)酒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醉花阴》
这是“闺怨词”,以主人公的身份真实生动地展示了自己思念丈夫的愁苦心情。

《声声慢》
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身孤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把握重点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

“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夜半凉初透”,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是环境气氛的渲染,与“人比黄花瘦”构成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是一个凄清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结句以黄花喻人瘦,精当无比。

前人也有以花比人瘦的诗句,但都不及李清照写得新颖贴切。

黄花就是菊花,与“瘦”易于联系,再加上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与作者的精神有相通之处,既见其形,又传其神,以其写相思之情,不露,不俗,含蓄蕴藉。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是动作。

作者好像在找昨日、找美好,甚至可以说找温暖,但寻觅无果,心里怅然若失。

“冷冷清清”是环境。

“冷清”已经寒气逼人,“冷冷清清”说明更加寒冷。

从外到内一团寒气,既写出出境冷清,又写出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写感受,运用叠音,通过层层推进的方式写出来。

每一个字都雷霆万钧,对内心来说都是重压,表达出内心的凄苦无告和沉痛凄厉。

这三句,为全词奠定了哀婉凄凉、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晚上本来就凉,风来得又急。

再加上暮色昏沉,秋风悲凉,内心又有感伤,就更加抵挡不住了。

写出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内心无法排遣的悲苦,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愁绪。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是用来传书的,是音讯的象征,本来就牵动人心。

雁还是原来的雁,现在丈夫已逝,把书信传给谁呢?已经物是人非,大大加强了悲伤的力度。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憔悴损”很有力度,写出黄花枯零凋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树高大而且枝叶繁茂,不能种植太多,它本身就是孤苦的象征。

所以说,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因为愁的分量很重,程度很大,样式很多,所以用一个“愁”字似乎不够。

结尾直接抒发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