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4

合集下载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暮江吟》的音韵美。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暮江吟》展现的景象。

(3)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营养,丰富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 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把握《暮江吟》的意象和意境。

2. 理解生僻词语和典故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暮江吟》的原文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暮江吟》的原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暮江吟》原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行查找生僻词语的含义,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3. 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节奏和情感,学生反复练习。

4. 意境感悟(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暮江吟》展现的景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理解。

5. 诗歌鉴赏(1)学生讨论《暮江吟》的诗意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感悟文章。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暮江吟》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板书并解释诗题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

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

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

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

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

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六、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5篇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5篇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5篇《暮江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词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古筝音乐、《暮江吟》课件教学过程:一、课文学习1、知诗人,解课题《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

大约是公元822年白居易赴任途中写的。

通过一时一地地吟咏,一笑一吟地流露,真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反映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课件](1)“暮”是什么意思?(傍晚,日落西山)(2)“暮”和“江”在这儿各交代了什么?(时间和地点)(3)吟:作吟咏讲。

(4)释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在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抓字眼,明诗意(1)师范读全诗,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

[音乐](2)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然后自由说说诗句的意思。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铺:照射瑟瑟:碧绿的颜色诗意:夕阳从地平线上照射水中,江水一半是碧绿色,一半是红色。

[课件]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真珠:珍珠诗意: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月亮如同悬挂在天空上的弯弓。

[课件]3、想意境,悟诗情(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它呈现给读者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这里不仅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而且还给人们亲切安闲的感觉。

尤其是“铺”的运用。

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课件]4、诵佳句,背诗文(1)朗诵这首诗时,注意下面的节拍。

[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一道残阳铺水中,”要读得平缓、轻柔;“瑟”“红”要拉长语调;“可怜九月初三夜,”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暮江吟》教案一等奖4篇

《暮江吟》教案一等奖4篇

《暮江吟》教案篇1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注释阅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3.运用学习古诗的办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诗歌时,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诵读指导,让学生准确地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并把握诗歌的情感,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第一首诗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一听。

2.揭题:首先我们来学习《暮江吟》这首诗歌,看看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景色,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

3.思考:题目中的“吟”是什么意思?(“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暮”又是指的什么时候呢?(“暮”指的是傍晚)题目的意思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聆听,注意诗的节奏与停顿。

(按233的节奏读)2.学生自主识字。

3.诗人为什么傍晚会站在江边吟诗?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他?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这首古诗。

三、熟读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

1.“铺”字能不能换成“映”?(不能。

“铺”字表明了“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就像铺在江面上很形象。

)2.“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夕阳)3.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傍晚时候的景象,后两句写的是夜晚时候的景象。

4.欣赏“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请你试着描绘一下诗中夜晚的景色。

(2)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理解“可怜”的意思——可爱第二首诗一、视频导入1.播放庐山景色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2.简介庐山,揭示课题。

3.板书课题。

二、自读古诗1.学生自主阅读古诗,并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注意读准字音,读古诗时要读的有节奏。

三、理解古诗1.交流讨论: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诗?学生自由交流2.想一想,作者从远近高低等不同的角度观察了庐山,所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请你想一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都看到了庐山怎样的景色?3.作者身处庐山之中,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

《暮江吟》教案 4篇

《暮江吟》教案 4篇

《暮江吟》教案篇4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重现诗句表现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暮江吟》原诗课件,并配以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内容。

导语:同学们,也许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古诗了。

从最简单的“床前明月光”开始,古诗——这个随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品就已经深植于我们的脑海,充盈我们的童年时光。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平易、通俗,“老妪能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同学们请看PPT,上面的图片正切合了这首诗的意境。

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画面中的景色,初步感受这首美诗。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古诗,初步进入古诗的意境。

3.教师板书“暮江吟”三字,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明确:“暮”,草字头下面一个“日”,这个“日”表示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中了,表示什么呢?(傍晚)所以诗题告诉了我们时间。

“江”指江边,交代了地点。

“吟”,即吟诗。

谁在吟诗呢?当然是诗人白居易。

这样,我们就完整地理解了诗题,同时也为理解诗歌打下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介绍诗人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44岁时,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

《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暮江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 理解《暮江吟》的诗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把握《暮江吟》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暮江吟》的原文及其注释。

2. 准备与《暮江吟》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暮江吟》的原文,引导学生朗读。

(2)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暮江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暮江吟》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补充意见。

4. 欣赏与品味(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暮江吟》中的意象,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2)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的美感。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对诗歌中“美好事物”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暮江吟》的诗意及作者的表达技巧。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感悟文章。

8. 板书设计《暮江吟》江水潺潺暮色苍茫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10. 教学评价(1)学生对《暮江吟》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

《暮江吟》教案15篇

《暮江吟》教案15篇

《暮江吟》教案15篇《暮江吟》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暮江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暮江吟》教案1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1. 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

“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

(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暮江吟》教案优秀7篇

《暮江吟》教案优秀7篇

《暮江吟》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漂亮的我为亲带来了7篇《《暮江吟》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本文范文将不胜荣幸。

《暮江吟》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暮江吟》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暮江吟》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

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愉悦的心情。

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

暮,傍晚。

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展开,铺展。

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

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

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

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

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

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暮江吟人教(部编版)
导学案
组别:__四语__ 备课教师:_ _ 上课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曹冲称象|人教(部编版)
《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读会写课文中的8个生字,及相关词语表达。

2、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大腿像柱子。

(打一动物)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2.复习生字。

(采用抽人读,齐读,开火车游戏读) 3
3..复习词语。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1.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2.课文中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大象的身体像什么?大象的腿像什么?
3.比较“象”和“像”。

4.看到这个例子,你还能用什么像什么来说句子吗?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1.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
2.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

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一种好?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生回答。

3.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

[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
(三)1.学习第4自然段。

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抽生读)
2.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3.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4.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5.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6.试着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7.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
8.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

指名学生填。

9.课后习题,考考大家说说称象的办法。

三.和学生一起做曹冲称象的实验。

四.拓展延伸。

问: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 五.教师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