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教案设计完整版

合集下载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暮江吟》的音韵美。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暮江吟》展现的景象。

(3)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营养,丰富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 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把握《暮江吟》的意象和意境。

2. 理解生僻词语和典故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暮江吟》的原文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暮江吟》的原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暮江吟》原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行查找生僻词语的含义,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3. 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节奏和情感,学生反复练习。

4. 意境感悟(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暮江吟》展现的景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理解。

5. 诗歌鉴赏(1)学生讨论《暮江吟》的诗意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感悟文章。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暮江吟》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5篇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5篇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5篇《暮江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词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古筝音乐、《暮江吟》课件教学过程:一、课文学习1、知诗人,解课题《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

大约是公元822年白居易赴任途中写的。

通过一时一地地吟咏,一笑一吟地流露,真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反映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课件](1)“暮”是什么意思?(傍晚,日落西山)(2)“暮”和“江”在这儿各交代了什么?(时间和地点)(3)吟:作吟咏讲。

(4)释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在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抓字眼,明诗意(1)师范读全诗,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

[音乐](2)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然后自由说说诗句的意思。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铺:照射瑟瑟:碧绿的颜色诗意:夕阳从地平线上照射水中,江水一半是碧绿色,一半是红色。

[课件]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真珠:珍珠诗意: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月亮如同悬挂在天空上的弯弓。

[课件]3、想意境,悟诗情(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它呈现给读者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这里不仅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而且还给人们亲切安闲的感觉。

尤其是“铺”的运用。

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课件]4、诵佳句,背诗文(1)朗诵这首诗时,注意下面的节拍。

[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一道残阳铺水中,”要读得平缓、轻柔;“瑟”“红”要拉长语调;“可怜九月初三夜,”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2023最新-《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3最新-《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6篇】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6篇】《暮江吟》之二08-01这次为您整理了《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暮江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理解诗歌《暮江吟》的意思,领悟景物描绘的美丽景色,感受古诗的语言艺术美。

2、体会诗人情感,入情入理地诵读并背古诗。

3、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热爱之情,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诗意,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诗人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1、学生自由练读(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教师发现学生在练读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正音探虚实)2、指名朗读正音。

三、学习《暮江吟》1、初读,理解诗意(1)自学:借助注释自己弄懂诗意,感悟诗中最美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结合手势表现“铺、洒、照”和课件,感受“铺”的意境。

2、品读体会情感从哪里体会到美丽的江景,边读边品析。

品读:半江瑟瑟半江红(1)出示课件,用“像、似、仿佛”说一说:江水是怎样的红,又是怎样的绿。

(2)朗读感悟品读:露似珍珠月似弓出示课件,展开想象,感情朗读。

(3)课件展示,体会情感,把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连读整首诗。

(5)诵读,进入意境。

小组参赛的形式,读出美丽的江景,诵出喜悦舒畅之情。

3、品评欣赏,升华情感(1)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个词?(2)背诵古诗(3)回味诗境,扩展诗境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展开想象,可以想象诗中的意境,也可以想象诗以外的意境。

(4)此时此景,你用什么方式抒发心中的感情。

4、拓展练习《暮江吟》教案篇二一、板书并解释诗题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

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

《暮江吟》教案 4篇

《暮江吟》教案 4篇

《暮江吟》教案篇4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重现诗句表现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暮江吟》原诗课件,并配以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内容。

导语:同学们,也许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古诗了。

从最简单的“床前明月光”开始,古诗——这个随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品就已经深植于我们的脑海,充盈我们的童年时光。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平易、通俗,“老妪能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同学们请看PPT,上面的图片正切合了这首诗的意境。

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画面中的景色,初步感受这首美诗。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古诗,初步进入古诗的意境。

3.教师板书“暮江吟”三字,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明确:“暮”,草字头下面一个“日”,这个“日”表示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中了,表示什么呢?(傍晚)所以诗题告诉了我们时间。

“江”指江边,交代了地点。

“吟”,即吟诗。

谁在吟诗呢?当然是诗人白居易。

这样,我们就完整地理解了诗题,同时也为理解诗歌打下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介绍诗人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44岁时,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引导语: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激趣。

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采用“古诗接龙”的方法进行。

二、师配乐朗诵《暮江吟》。

生观看图画。

三、初读课文。

师:这首古诗意境很美,同学们,你们觉得美在哪儿呢?试着读一读。

1.学生练读,读通。

2.指名读,集体订正。

3.讨论,你觉得这首诗美在哪儿?四、看图,播放音乐《古事曲》,边听边看边读边理解。

1.出示图,说一说,画了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怎么样?用自己的话说说看。

(同桌练说)2.出示前两句。

①要求边听音乐边看图画边轻声读这两句,仔细体会。

②结合图,指名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

③评一评。

④再仔细读一读,你不理解哪个词或你认为哪个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铺”与“射”“照”相比较)⑤这么美的诗句,如果我们用文章写下来,给它定一个什么题目呢?作者是怎么定的?⑥理解“暮江吟”。

3.学习三、四句。

①读后两句,说一说不理好的词语,师相机指导理解“可怜”。

②这两句是什么意思?讨论设疑:A.像珍珠一样(晶莹、发亮),夜晚天黑怎么发亮?B.许多人都喜欢写“月亮像个大圆盘”。

如果白居易写“露似珍珠月似盘”你觉得怎样?为什么?③归纳总结;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连用两个比喻,贴切地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傍晚(),夜晚(),天上(),地上()。

④用彩色笔画一画这美丽的月夜。

五、再读古诗,加深理解。

1.你们说这首诗美吗?该怎么读呢?2.配乐朗诵《暮江吟》。

3.指名朗诵。

六、练笔。

1.导入:这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亲自欣赏一番?2.出示提示语:①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

②迷人的景色把我吸引住了()。

③啊!()。

3.练写。

4.指名读一读,评一评。

《暮江吟》教学设计(通用22篇)

《暮江吟》教学设计(通用22篇)

《暮江吟》教学设计(通用22篇)《暮江吟》篇1〖教材理解〗《暮江吟》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

前两句抓住色彩来描绘日落时江面的瑰丽景色,后两句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情意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愉悦的心情。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傍晚,唐代诗人白居易信步来到江边,此时江面上红光闪烁,明亮夺目。

过了一会儿,红色渐淡,红绿交融,大自然的景色使诗人陶醉,诗兴大发,不由得脱口而出——《暮江吟》。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练读。

3、解读:暮,傍晚。

吟,吟咏,歌唱,作诗。

题目的意思:歌咏傍晚时候的江上景色。

4、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当时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

七言绝对《暮江吟》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

二、初读诗句,探究学法1、老师教第一句诗:一道残阳铺水中。

⑴解词: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展开,铺展,有”斜照”的意思。

⑵明诗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⑶小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明诗意(出示卡片)2、运用这个学习方法学习第二句诗:半江瑟瑟半江红。

⑴解字词: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这里指碧绿色。

⑵明诗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⑶小组讨论:为什么这时候的江水会是一半绿色的,一半红色的呢?⑷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画面)让学生真正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原因。

3、学生自学第三、四句诗。

⑴按以上学习方法自学,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暮江吟》教案设计

《暮江吟》教案设计

《暮江吟》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2)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主题,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暮江吟》。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想象力。

(3)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诗人高洁、脱俗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暮江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意境和寓意。

(2)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吟诵教学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鉴赏能力。

4. 想象训练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音乐等素材。

2. 参考资料:关于《暮江吟》的解读、诗歌鉴赏方法等。

3. 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件,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2)引导学生吟诵《暮江吟》,感受诗歌韵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暮江吟》,理解诗文内容。

(2)完成学习任务单,记录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答疑问。

(2)引导学生从意境、主题、手法等方面欣赏《暮江吟》。

4.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介绍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方法,深入解读《暮江吟》。

5. 描绘画面(1)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描绘画面,培养想象力。

(2)分享描绘成果,体会诗歌的美感。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设计篇6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情感目标运用多媒体尽情欣赏美丽的风景,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能力目标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引诗入画,以画解诗,画出诗的意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受到美的熏陶,使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收获,我运用了“欣赏美景引入——指导学诗——体会意境——质疑深入探究——拓展延伸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欣赏画面引入。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

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还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述得淋漓尽致。

相信吗?服气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想说,想画。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1、理解题意。

(1)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这首诗只有四句,你能不能把它读懂?好!下面请同学们自学,一句一句弄懂每个词,每个诗句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学小声讨论,甚至可以离开座位和好朋友讨论,我们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三)通过“绘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事先与该生商量好),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暮江吟教案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暮江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诗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
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

(生介绍)
二、知诗人,初赏诗
师:老师这里也有关于白居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作者简介,学生指名读)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学生自由说感受。

三、初读古诗,知大概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四、再读古诗,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你读懂了哪里你哪个地方没读懂谁来帮帮他
五、学习前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2.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3.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

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那就恋恋不舍地读读吧。

六、学习后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2.“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3.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4.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现在能根据这首诗把屏幕括号里的内容说完整吗谁来连贯的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完整(出示,学生先说,最后指名读。


七、指导朗读,领悟感情
1.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可以采用多种读法:如男女对比接读。


师:我建议马上举办一个诗歌朗诵会,请在座的各位诗歌爱好者参加,来一个诗歌朗诵能力大比拼,好吗(
好)学生先练读,再赛读
2.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3.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带着这些感受再齐读一遍。


4.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读出来了吗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

瞧,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提示语呢!
九、总结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

(听配乐朗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