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11

(完整版)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11
(完整版)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11

XXXX医院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

1、救护车每次出诊完毕应用清洁湿抹布、湿拖布擦洗担架、扶手、救护车地面等。如被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应先清除污物,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关闭门窗30min后再开窗通风。

2、救护车内的空气以通风换气为主,必要时行空气消毒(无人状态下紫外线照射或0.5%-1%过氧乙酸溶液(1g/M3)熏蒸消毒)。

3、止血带、氧气湿化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 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听诊器、血压计可使用75%酒精棉球或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晾干备用,被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处理。药品急救箱等物体表面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表面应用75%酒精擦拭。

4、每周对救护车进行全面清洁消毒1次,并进行终末处理。

5、运送带有血迹、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患者时,医护人员应戴手套和口罩,担架上铺一次性床单。

6、运送传染病患者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帽子、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运送结束后应对救护车进行全面综合消

毒,含氯消毒剂浓度应为1000mg/L。

7、救护车内需备有快速手消毒剂,在进行抢救治疗及其它侵袭性操作时,先进行手消毒,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处理。

8、救护车上产生的废物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处理。

控感办

2015年3月20日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屮,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后备用。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屮,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

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8、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治疗室、换药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凉干,定期消毒。 10、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 1、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随意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就诊。 1 2、护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提交院感委员会研究解决。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进入室内时应衣帽整洁,带口罩,操作前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防入专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护理人员上班时必须着装整洁,下班、就餐、开会时脱去工作服。二、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筒、持物钳定期清洗、消毒、灭菌和更换,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时间。 四、治疗室、换药室每日通风换气,定期清扫,工作人员进治疗室要戴帽子、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人室内,抹布、拖把应有标记,专物专用。 五、病室定期通风换气,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式扫床,一床一套;一桌一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 六、被服每周更换一次,如有污渍随时更换。换下的脏被服放于污物袋。 七、暖瓶、痰盂、便盆等用具专人专用,出院时消毒后带走。八、采血使用的注射器、针头直接放入利器盒。 九、体温表一人一支,用后浸泡消毒,干燥保存。 十、输液操作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 十一、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十二、隔离单位 1(严重感染及传染患者要单独安置,病室门口挂隔离衣,放洗手盆,内盛消毒液。 2(隔离患者物品专用,一次性用物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3(隔离患者专用的血压计、听诊器等仪器设备,按要求及时消毒处 理。 4.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急性传染病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隔离并上报疫情,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2(传染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与呕吐物,必须经过有效消毒处理后再排入医院综合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排放。 3(凡传染病人使用的医疗器械与生活用具应与普通病员分开,未经消毒不得带出病房。 十三、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材、被服要灭菌,用过的辅料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进行处理。十四、各种内窥镜使用后必须认真清洁,彻底消毒,乙肝患者应固定内窥镜,用后严格消毒。 十五、患者转科、出院或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治疗(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记清楚。 二、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二次,台面、地面消毒二次,保持清 洁。 三、医务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规程。 四、室内应设有无菌物品专柜,无菌物品按日期依次排列。无 菌包清洁无损,注有物品名称,有效日期、签名及化学指 示带(高危险性包内有化学指示卡),无过期包。 五、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六、启用无菌消毒液体需注明始用时间,开启的液体使用时间 不得超过2小时;抽吸的溶媒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最好采用小瓶装。 七、治疗盘内碘酒、酒精应加盖保存,无菌持物钳保存于有效 灭菌溶液内备用,持物钳、盛器每周灭菌一次。

八、贮存棉球、纱布等的无菌储槽一经打开,最长使用时间不 得超过72小时;频繁启用的无菌贮物罐应每日更换并灭 菌。 九、治疗车上物品应放置有序,上层为清洁区,底层为污染区。 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前、后应洗手,按清洁伤口、 感染伤口、隔离伤口、特种感染伤口、应就地严格隔离(诊 室或病室),不得进入换药室;隔离伤口、特种感染伤口敷 料及器械按特殊消毒方法处理。 十、一次性注射器材、各种引流管、袋等物品按规定处理后放 置专用容器内封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吸引器消毒 1.将污物加水后放入500mg/粒康威达片配置成的2000mg/L康 威达液中浸泡1小时后弃去。 2.再将吸引器瓶放入2000mg/L康威达液内浸泡1小时(需完 全浸没),取出后用清水冲净沥干备用。 3.橡皮管,瓶塞同上。 连续使用时,试管内盛有75%酒精,玻璃接管及试管每班消毒,吸引器每周消毒一次。 体温表消毒顺序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及仪器设备抢救物品消毒管理规定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及仪器设备抢救物品消毒管理规定 (一) 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换药 车或输液车上的无菌器械、罐、槽、盘等,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二) 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一次,无菌物品抽样做细菌培养, 每月一次,并有报告,结果存档。治疗室用的擦布及墩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三) 病室各房间应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 桌,一桌一布,均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四) 每周至少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五) 患者用过的口服药杯应浸泡于含氯制剂溶液中,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六) 注射器使用后将针头弃于锐器收集盒中,注射器放入黄色垃圾袋中,各种器械浸泡在消 毒溶液中。 (七) 餐具每餐后必须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隔离的患者必须 使用一次性餐具。 (八) 仪器表面、导联线用1000mg/L—2000mg/L有效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台仪器擦拭 时间应在3分钟以上。 (九) 听诊器、监护仪及心电图试屏及除颤电极板应以75%酒精擦拭消毒。 (十) 血压计袖带浸泡在有效氯为2000mg/L消毒液1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十一) 便盆每周用含氯制剂(有效氯含量1000mg/L)溶液浸泡消毒,隔离患者使用专用便器。 (十二) 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并做空气培养。 (十三) 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70%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溶液中,每日更换消毒液一次,每周清洗消毒一次,由专人负责。 (十四) 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使用过的棉棍、棉球要集中放入医用拉圾袋中,以免污染环境。 (十五) 婴儿使用的餐具如小杯、小匙等,需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十六) 床单元隔离: 1. 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 2. 清洁区挂避污纸,以便随时使用。

急救中心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

急救中心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 一、目的 防止科室或私人随意使用救护车,避免影响急救出车。保证救护车处于备用应急状态。 二、适用范围 急救中心救护车的管理。 三、职责 (一)护士长、救护车司机每天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 (二)出诊班护士每班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做到及时更换和补充并做好登记。 (三)护理部每月定时检查救护车抢救设备和药品。 (四)科主任对救护车进行严格管理,救护车只做医疗救护用,不得挪做他用。 (五)救护车司机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接到电话5 分钟内必须出车。并设有出车登记本,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车人员等。 四、工作程序

(一)当值班医务人员接到120 电话后,立即通知司机及值班护士,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5 分钟内出发(用物见“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并通知副班医师、护士、司机在10 分钟内回急救中心值班。由出诊医生在出诊登记本上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行人员等。 (二)我院住院病人需要救护车转院或送回家者,在确保有一辆救护车待命状态下,请示科主任后方可出车,并由值班医师在救护车转运登记本上记录出车时间、到达地点、回院时间。 (三)药品、器材、物品用后均由出诊护士及时补充、清理、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护士长每天检查,急诊三班要每班检查,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各种登记。发现抢救仪器有故障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请维修工修理。 (四)救护车离开本院须报科主任同意,以便随时掌握救护车动向。 (五)车内禁止吸烟、摆放杂物。 (六)救护车司机定期做好车辆的检修、保养和救护车

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车况良好,安全行驶。 救护车使用规定 一、救护车为医疗救护专用,实行24 小时院内值班,由急救中心值班医师及科主任派车。司机接到通知后,应在5 分钟内做好出车准备,及时出车。 二、使用救护车一律按标准交费,一般情况先急救出车后收费;我院住院病人需要救护车转院或送回家者,先交费,司机见发票后出车。 三、严禁非医疗用车,发现私自非医疗用车,查明责任者,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报医务科处理。 急救中心 2011-5-17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 修改内 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衣帽要整洁,不带手饰、耳环、不留长指甲,下班、外出时应脱去工作服,不许穿工作服进入会议室、图书室、食堂等。 2、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部卫生,操作前应洗手、带口罩、帽子,操作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巾、消毒液抹手。 3、地面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每天用清水湿拖1~2次,病房内用品(桌、椅、床头柜等)每天擦拭(一桌、一巾、一消毒)2次,其他表面(病历夹、门把手、洗手池等)每天保持清洁,当地面、物体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应使用消毒剂消毒。 4、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特殊病房等,每天进行通风、换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次,每次照射时间大于30min,紫外线灯管每周须用95%酒精擦拭一次,并做好记录。每月应做好环境与消毒

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 5、医疗用品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各临床、医技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包交由医院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再回收,直接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6、凡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器械,应使用低温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个小时,容器每周更换一次;干置的无菌容器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1次。 7、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8、物品放置正确,无菌物品专柜专放,有效期内使用,灭菌包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标签明显。 9、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玻璃瓶每周灭菌2次;小包装皮肤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瓶日期,有效期为7天。 10、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06214

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发热门诊工作原则 1、我院设有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独立设区,与其它门、急诊相隔离,有明显标识。设有工作人员及病人通道。 2、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分设有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检验室等;并具备挂号、收费、取药一条龙服务。 3、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和隔离留观室的消毒、隔离、医务人员防护等,要按照本《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和《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防护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4、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需转运临床诊断病人和疑似病人时,按照《救护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5、隔离留观病人需戴口罩,不得离开留观室,严禁病人间相互接触。

二、消毒隔离管理 1. 根据发热病人的门诊量,配备足够的体温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特殊病原体(EV71)对醇类消毒剂不 敏 感,故选择500m g /L 的含氯消毒 2. 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3、空气 3.1 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2 动态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2次,每次1小时。 4 、地面 发热门诊候诊室、医护人员办公室等地面要湿式拖扫,用 500mg/L 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污染时随时进行, 拖把要分室应有标记。 5、物体表面 桌、椅、柜、门(门把手)、窗、病历夹、医用仪器设备(有特殊要求的

除外)等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2次,污染时随时擦拭,抹布应分类。 6、其它物品消毒及处理 6.1病人排泄物、分泌物 (1)病人排泄物、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处理。 (2)发热门诊或隔离留观病区按需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用作粪便等排泄物的随时消毒,作用120分钟。消毒后的排泄物等可倒入卫生间。如所处区域污水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则无需初步消毒,可直接排入卫生间。 (3)有粪便等排泄物污染地面时,漂白粉覆盖,作用60分钟后清理; 6.2病人使用物品消毒 (1)留观病人使用的被褥、衣服、口罩等要定时消毒,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便器、浴盆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2)呼吸治疗装置使用前应当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管道,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应当在使用后立即用500-15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然后进行灭菌消毒处理。 (3)每个诊室、隔离留观室备单独的听诊器、血压计、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 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齐,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进行无菌操作时戴口罩。进入隔离单元,应穿戴好隔离衣裤、换鞋、戴口罩。下班、就餐及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工作期间严格执行手洗手或手消毒指征。 2、 非传染性病区不允许收治传染病人,以防交叉感染。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cm。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床应有隔离标识。在每个病区的末端,应设2间隔离病室。 3、 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或同时患有传染病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及时上报疫情、严格执行相应隔离措施; 2、 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传染病的医疗机构; 3、 接触或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器械应按照“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流程”进行。其余传染病用后的医疗器械,清洗前不使用消毒剂预处理。 4、 做好病人的卫生宣教,每月召开公休会征求意见,积极宣传医院内相关制度和消毒隔离知识。 5、 被传染病病人的脓、血、排泄物等污染的布类,应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注明“某传染病污染”字样,送洗衣房单独处理或送医疗废物暂时储存池。 6、 一般病人的被服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换下的脏被服装入污染袋内,有血液、体液的应置于防水袋内(黄色医疗袋内),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 7、 住院病人宜勤理发、洗头及剪指甲或淋浴,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8、 病房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应根据天气情况,每天上、下午进行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物体表面如: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电话、门窗、洗手池、卫生间等,每天用清洁抹布擦拭2次,保持清洁。地面无明显污染时,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拖地每日2次。物表、地面当遇有病原菌污染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浓度的含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芽孢污染者,分别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2000mg/L与2000mg/L—3000mg/L,作用30分钟);病床每日晨湿扫,一床一巾;床头柜一柜一抹布,抹布用后用

医院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精选文档

医院传染病消毒隔离制 度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医院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六、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七、有严重感染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八、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应单独隔离观察,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

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十一、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二、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十四、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十五、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十六、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全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新入院病人(除急、重病人外),必须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洗澡、剪指甲、更换衣服)。 2、传染病人不准和普通病人住在一个病室。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3、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出院、转院、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对传染病人尸体须经严格消毒后处理。对其所用的物品必须消毒处理,不经消毒不准带出,更不能给他人使用。对其所用的被服、衣服等出院时要进行高压消毒,或用化学消毒剂溶液浸泡二小时后,再行清洗。 4、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用化学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高压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消毒一次。 5、病人用的被服要定期清洗,有污染严重的要随时拆洗,被褥服装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每出院一个病人要更换一次。 6、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 7、病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

日进行空气消毒1-2次。 8、大小便器每用一次,消毒一次。 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应脱去工作服。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4、诊室、治疗室、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5、已污染衣被,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6、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7、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8、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9、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

120救护车管理制度

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 一、目的 防止科室或私人随意使用救护车,避免影响急诊出车。保证救护车处于备用应急状态,随时接受急救中心指挥。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救护车的管理。 三、职责 (一)急诊科护士长、救护车司机每天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 (二)急诊班护士每班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做到及时更换和补充并做好登记。 (三)护理部不定期抽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 (四)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对救护车进行严格管理,救护车只做医疗救护用,不得挪做他用。 (五)救护车司机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接到电话5分钟内必须出车。并设有出车登记本,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车人员等。 四、工作程序 (一)当医务人员接到120电话后,立即通知司机及值班医生、护士,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5分钟内出发(用物见“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救护车司机在出车登记本上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行人员等。 (二)药品、器材、物品用后均由出诊护士及时补充、清理、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护士长每天检查,急诊班护士要每班检查,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各种登记。发现抢救仪器有故障应及时报告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并请维修工修理。 (三)救护车离开本院执行任务,须报本院医务科同意,并上报急救医疗中心指挥调度室,以便指挥中心随时掌握救护车动向。 (四)出车执行120急救任务返回医院时,出诊医生须向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室报告出车情况并做好登记。

(五)车内禁止吸烟、摆放杂物。 (六)救护车司机定期做好车辆的检修、保养和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车况良好,安全行驶。 救护车使用规定 一、救护车为医疗救护专用,实行24小时院内值班,原则上由急诊科派车。司机接到通知后,应在5分钟内做好出车准备,及时出车。 二、救护车执行任务时,必须配备医护人员及相应的急救设施、设备。 三、使用救护车一律按标准交费,一般情况先收费后出车。如情况紧急或通过电话呼救者,可先出车,出车费由司机负责督促患者补交。 四、住院患者要求到外院就诊、检查或请外院医生会诊、手术者,均按上述收费标准,交纳出车费。 五、特殊情况(如政府用车、突发事件、大型活动医疗保障等)医务科可以调派救护车。 六、非医疗用车,必须报经业务院长同意。私自派车、私自出车和出车不收费,对直接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并处以至少500元罚款。 救护车收费标准 依据:《重庆市医疗服务价格(试行)2008年修订版》 救护车费(五公里内,含来回里程,不含院前急救):20元/次救护车费(5公里以上):每增加一公里3元 救护车费(接送传染病人、五公里内) :45元/次 监护型救护车加收1元/公里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65832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全院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上班时衣帽整洁,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将每一病人视为具有传染性对象做好自身防护。工作中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工作服定期更换、清洗、消毒,遇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更换。重点部门可使用专用服装(或使用一次性产品),并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清洗消毒频次。 2.医护、医技和清洁卫生工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营养室或院外公共场所。 3.住院病人应统一着装,病房环境、被服及床单元清洁消毒管理服从病房管理有关要求。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床单元需进行终未消毒处理。 4.各种医疗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工作中执行手卫生规范。如接触每个病人前后,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及可能污染的物品之后,处理污物之后等,均应洗手或手消毒。在进行手术前,要进行外科手消毒。 5.医院采购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格产品,按照产品说明使用,使用科室不得自行采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6.口腔各诊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均属于感染高风险科室,一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建立相应规章制度,落实国家规范,做好有关监测。消毒供应室要建立并执行灭菌物品的质量追溯制度,对灭菌物品进行质量追溯管理。

7.医院建筑设施应有利于清洁、消毒处理,符合卫生学要求。口腔各诊室要保持环境清洁,定时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2次。地面、物面每日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及时消毒。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地面、物面每日消毒处理。 8.医院污水处理应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9.不同区域、不同床单元之间的洁具不得混用,使用后清洗消毒。 10.各种医疗废物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分类处理。 11.特殊感染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进行灭菌。 12.按要求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应卫生学标准要求。 13.进入人体组织的医疗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各种注射、穿刺、采血等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手术器械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14.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要按规定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及消毒效果监测。 15.使用中的各种消毒剂要严格使用期限,标注开启时间,按使用说明配制使用。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每次配制后使用前进行浓度测试并记录。按使用说明定期进行更换,同时对盛放消毒剂(灭菌剂)及相应制品的容器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16. 无菌镊子筒及镊子(持物钳)干式使用,打开灭菌包装后使

救护车消毒隔离操作规程

救护车消毒隔离操作规程 救护车消毒隔离操作规程 1.目的: 消除感染隐患,保证患者及工作人员安全。 2.范围: 适用于救护车。 3.定义:无 4.内容: 4.1救护车应专车专用,不能与普通车混用;转运老年患者、烧伤、血液病及免疫力低下患者时,使用监护型救护车,一人一车。 4.2车内备有一次性防护用品、消毒用品以及医疗废物包装用物。 4.3根据感染性疾病传播途径及可能发生的感染风险,使用个人防护品,包括医用防护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面罩、胶围裙、防护服(最好为防渗漏)、鞋套等,司机及患者、陪护人员在医护人员指导做好相应隔离防护措施。参见《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规程》。 4.4转运传染性疾病患者时,使用指定急救车辆,出诊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急救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应隔离要求,如转运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患者,如肺结核患者,应使用负压急救车。转运任务完成后立即进行车厢内空气、设备、用品的消毒。 4.5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现场处理,如被患者血液、体液溅入眼内,先清洁手,用手指撑开上下眼睑,并用大量清水交替冲洗双

眼5~15min;如溅到皮肤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衣服及时更换,详细参见《感染性职业暴露处置规程》。 4.6救护车出诊后,应根据车辆的污染情况,及时对救护车进行清洁消毒并保留记录。接送普通患者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救护车内壁、坐椅、扶手等物体表面,并开窗通风30min以上。 4.7使用后的锐器、一次性器材、患者的排泄物等,应分别置于锐器盒和黄色医疗废物袋中,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禁止途中乱扔。 5.相关文件: 5.1WS/367-20XX《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6.使用表单及附件:无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一医务人员务必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1、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齐、清洁、穿护士鞋;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2、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规定时间灭菌与更换消毒液。 3、手术室、产房、婴儿室、隔离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等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4、传染病人及保护性隔离病人所住的病室应定时进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务必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处理。 5、病区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湿扫床,床头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后备用。 6、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用的拖把擦布,应严格区分(拖把应有明显标记)。 7、凡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均需经消毒液浸泡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浸泡时要求液面满过注射器,拉开注射器内栓,使注射器内吸有消毒液)。 8、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都要实行床边及用具等隔离制

度,做到病人一览表有标记。 9、病人住院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如便盆、尿壶用后进行消毒;暖水瓶、脸盆、拖鞋等,出院后务必经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10、病室冬季应每日清晨及下午打开气窗二次,每次15-30分钟进行通风,以持续空气清新。 篇二 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2、医护人员应掌握标准防护要求,进入无菌区或执行无菌操作时,按规定着装;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区设感染监测员,职责明确,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督导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 4、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抽血、输液操作时,应保证一人一巾一带,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无菌物品应专柜储存,与待消毒物品分区放置,标识明确;灭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打开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4小时,过期、失效物品应及时取出并重新消毒或更换,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 7、患有肝炎、活动期结核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人员不宜从

救护车消毒制度

救护车消毒制度 篇一 为减少医院感染,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我们制定了救护车的消毒管理制度,对救护车内空气、物品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1、建立救护车的消毒管理制度消毒管理制度: (1)急诊科护士长负责救护车的消毒管理工作,救护车使用后,必须报告救护车污染情况,以便对救护车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2)建立救护车消毒登记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3)医院感染管理科将其纳入监控范围,监控内容包括制度是否完善、消毒的措施是否得当、消毒效果是否符合要求等。 2、救护车内空气、物品的消毒措施: (1)每次救护车出诊完毕,用1∶200“84”消毒液擦拭救护车地面,同时、开窗、开门通风15 min。 (2)救护车内每日用30W紫外线灯照射30 min,为确保此项措施落到实处,并做好记录。 (3)救护车内的物品,在每次紫外线照射时,将止血带、听诊器、面罩等物品直接照射。

(4)救护车内的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并及时补充,以保证完整状态。 篇二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为建立医院规范安全的病人运送环境设施,强化运送病人120救护车的消毒管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确保院前急救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制定我院120救护车消毒管理工作制度如下: 一、120救护车队须专人负责120救护车消毒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二、120救护车必须实行定期消毒制度。要求每天进行一次消毒,紫外线灯照射消毒(30分钟?1小时),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200?500mg/L的消毒剂溶液擦拭。 三、120救护车必须实行即时消毒制度。凡用120救护车运送可疑病人或确诊病人的,完成转运任务后必须立即对车内空间用含有效氯 500mg/L的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推车及担架等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00?500mg/L的消毒剂溶液擦拭。 四、120救护车须配备符合医疗机构相关消毒隔离规范要求的防护口罩、隔离衣、帽子、手套和鞋套等,救护车上必须配置0.3?0.5%碘伏消毒液。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入人体组织或人的医用品必须高压灭菌; 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 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 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 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消毒隔离措施 1、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洗手,戴好帽 子、口罩。治疗车上的无菌器械、敷料罐、缸,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2、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1 次,治疗室用 的擦布及拖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3、病室各房间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部套扫床,一床一套;

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4 、每周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5、注射器使用后放入指定容器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内。6 、治疗室、产房、 手术室、换药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并每月做空气培养。 7、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250mg/L 含氯消毒液内消毒—冲洗—晾干—备用。 8、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9 、在实施标准预 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 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或单隔内,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 (2) 患者专用体温表、便器,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餐具,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3) 隔离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应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血压表、听诊器等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使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30 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10、凡患者有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被服菌要进行“双消”处理,所用敷料放入专用塑料袋烧毁。 11、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螺旋 管、呼吸气囊、气管套管、管路、牙垫、舌钳、开口器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内为蒸馏水,每日更换和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12、换药、注射、处置工作前后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手。13 、转科、 出院、死亡患者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14 、一次性医疗护理物品使用及用后的处理

2016年救护车消毒隔离操作规程

1.目的: 消除感染隐患,保证患者及工作人员安全。 2.范围: 适用于救护车。 3.定义:无 4.内容: 4.1救护车应专车专用,不能与普通车混用;转运老年患者、烧伤、血液病及免疫力低下患者 时,使用监护型救护车,一人一车。 4.2车内备有一次性防护用品、消毒用品以及医疗废物包装用物。 4.3根据感染性疾病传播途径及可能发生的感染风险,使用个人防护品,包括医用防护口罩、 帽子、手套、护目镜、面罩、胶围裙、防护服(最好为防渗漏)、鞋套等,司机及患者、陪 护人员在医护人员指导做好相应隔离防护措施。参见《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规程》。 4.4转运传染性疾病患者时,使用指定急救车辆,出诊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急救过程中要严 格执行相应隔离要求,如转运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患者,如肺结核患者,应使用负压急救车。 转运任务完成后立即进行车厢内空气、设备、用品的消毒。 4.5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现场处理,如被患者血液、体液溅入眼内,先清洁手,用手指撑 开上下眼睑,并用大量清水交替冲洗双眼5~15min;如溅到皮肤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污染衣服及时更换,详细参见《感染性职业暴露处置规程》。 4.6救护车出诊后,应根据车辆的污染情况,及时对救护车进行清洁消毒并保留记录。接送普 通患者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救护车内壁、坐椅、扶手等物体表面,并开窗通 风30min以上。 4.7使用后的锐器、一次性器材、患者的排泄物等,应分别置于锐器盒和黄色医疗废物袋中,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禁止途中乱扔。 5.相关文件: 5.1WS/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6.使用表单及附件:无

护理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护理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护理人员上班时必须着装整洁,下班、就餐、开会时脱去工作服。 2.医护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筒、持物钳定期清洗、消毒、灭菌和更换,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时间。 4.治疗室、换药室每日通风换气,定期清扫;工作人员进治疗室要戴帽子、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人室内;抹布、拖把应有标记,专物专用。 5.病室定期通风换气,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式扫床,一床一套,一桌一巾,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 6.被服每周更换一次,如有污迹随时更换。换下的脏被服放于污物袋。 7.暖瓶、痰盂、便盆等用具专人专用,出院时消毒后带走。 8.采血用的注射器、针头分类放置,按规定处理。 9.体温表一人一支,用后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10.输液操作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一巾,用后消毒。 11.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结果存档,超标后有追踪结果。 12.隔离单位 (1)重感染及传染患者要单独安置,病室门口挂隔离衣,放洗

手盆,内盛消毒液。 (2)为隔离患者进行操作时要穿隔离衣,操作完脱去隔离衣并消毒双手。 (3)隔离患者物品专用,一次性用物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4)隔离患者用过的血压表、听诊器等用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浸泡在含氯消毒液内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5)传染病患者应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不得外出。 13.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要灭菌,用过的敷料焚毁。 14.各种内窥镜使用后必须认真清洗,彻底消毒;乙肝患者应固定内窥镜,用后严格消毒。 15.患者转科、出院或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隔离 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九、吸痰操作执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医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换灭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时,应先放入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紧急情况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应每班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体温表先清洗再放入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捞出冲洗擦干备用,盛放体温表的容器每日清洁,每周高压灭菌两次;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用时监测,每日更换。 十一、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每日空气消毒2-3次,有记录;

疫情期间120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

疫情期间120救护车消毒隔离制度 1.目的 规范救护车消毒隔离,消除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保证患者及工作人员安全。 2.范围 适用于救护车。 3.内容 3.1救护车应专车专用,不能与普通车混用,转运烧伤、血液病、免疫力低下患者以及老年患者时,使用监护型救护车,一人一车。 3.2车内备有一次性防护用品、消毒用品以及医疗废物包装用物。 3.3根据感染性疾病传播途径及可能发生的感染风险,使用个人防护品,包括医用防护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面罩、胶围裙、防护服(最好为防渗漏)、鞋套等,司机及患者、陪护人员在医护人员指导做好相应隔离防护措施,详见《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规程》。 3.4转运传染性疾病患者时,使用指定急救车辆,出诊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急救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应隔离措施,如转运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患者,如肺结核,应使用负压急救车。

3.5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现场处理。如被患者血液、体液溅入眼内,先清洁手,用手指撑开上下眼脸,并用无菌水交替冲洗双眼5-15分钟,如溅到皮肤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衣服及时更换,详见《感染性职业暴露处置规程》。 3.6救护车出诊后,应根据车辆的污染情况,及时对救护车进行清洁消毒并保留记录。 接送普通患者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救护车内壁、坐椅、扶手等物体表面。如被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应先清除污物,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关闭门窗30min后再开窗通风。 运送传染病患者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帽子、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防护口罩等,运送结束后应对救护车进行全面综合消毒,含氯消毒剂浓度应为1000mg/L。 3.7使用后的止血带、氧气湿化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听诊器、血压计可使用75%酒精棉球或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晾干备用,被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处理。药品急救箱等物体表面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表面应用75%酒精擦拭。 3.8. 救护车内的空气以通风换气为主,必要时行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机消毒大于3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