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案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高中音乐教案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高中音乐教案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东南亚---印尼和南亚——印度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分四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的特点;用手划出划旋律线,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来看这幅地图,图上画的是哪个洲呢?(亚洲)我国和邻国所构成的亚洲就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音乐文化,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亚洲音乐神秘的面纱!

二、教授新课

(一)亚洲传统音乐整体概知

(提问) 亚洲可分为哪几个音乐文化区?影响各区音乐文化的国家或地区有哪些?

(回答)完成图表

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

东亚(中国)、

南亚(孟加拉、印度)、

东南亚(中国、印度、伊斯兰、欧洲)、

中亚和西亚(古希腊罗马古埃及、古波斯、伊斯兰(古阿拉伯音乐))。

(二)东亚-----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带着问题听音乐)

1、在东亚有一种神奇的唱法,一个人唱出两种声音?有谁听说过吗?

(了解呼麦唱法,书71)

2、聆听乐曲分为几部分,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你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提示学生根据以前听过的蒙古歌曲谈谈蒙古音乐长短调的风格特点)

乐曲开始,马头琴奏出徐缓悠扬的前奏。

第一部分,响起呼麦的声音具有蒙古长调的特点,节拍自由,节奏徐缓、宽松,乐曲非常辽阔、奔放、抒情、恬静。

第二部分具有短调特点,节奏密集,曲调欢快、跳跃,情绪热烈欢快。刻画了生气勃勃的红马的形象,像是按奈不住的激情迸发而出,表现出草原上欢快的情景。

3、表达了人们什么情感呢?

书71

(三)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1、第二站我们去“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去听一听。

2、感受音乐特点(带问题听音乐)

问题导入:(1)歌曲曲调、节奏和唱法分别有什么特点?

(2)本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伴唱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1)歌曲曲调缓慢、悠扬,每句节奏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2)表达对心爱的姑娘的深切思念,是一首优美的情歌。歌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星星索”是划船时伴随船浆起落节奏的哼声。)

3、介绍克隆宗。P72

4、歌词有什么特点呢?四句一段,句子首尾都押韵

3、分四组演唱《星星索》片段书76

3、实践活动:(和学生一起体验划船和乘船的乐趣)

首先请同学范唱固定伴奏音型“啊,星星索”,后选用两组同学用固定音形“啊,星星索”伴唱;一组同学和老师共唱主旋律,一起完成作品。通过这样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特点的认识。完成教学重难点。

(四)南亚-----印度民间乐曲《欢迎》

1、听音乐判断哪个国家?

下面我们乘船去到一个神秘的国度。先听音乐,判断这是哪个国家?

学生回答:印度

2、你怎么判断出来是印度的呢?根据演奏的乐器声音,在印度电影配乐中也常常听到这种乐器的配乐。介绍萨朗吉。P73

2、印度音乐特点(带问题听音乐)

(1)聆听这首音乐,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线?

(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试着用手臂和手指大胆地划出旋律的音乐进行,然后鼓励大家上黑板展示划旋律线并一起跟着音乐感受。完成教学难点。)教师点评

学生总结音乐特点:

波浪式、曲线式、螺旋式的音乐进行,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

(3)请挑出描绘印度音乐特点的词语。(完成拓展与探究3)

5、阿塞拜疆音乐《巴雅提木卡姆》。

(1)简介(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屏幕文字)

木卡姆是波斯、阿拉伯、突厥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是一种由多首乐曲组成的组曲。这首木卡姆用卡曼贾演奏,卡曼贾是伊朗和高加索等国的民间乐器,在埃及、土耳其和中亚地区也有流行。

(2)欣赏时请学生注意伴奏的节奏。

(3)引导学生进行“演奏”活动。(用身边各种物体做打击乐器,拍出各种音色的节奏)

四、课堂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与我国毗邻的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

学生回答并范唱:

日本的《樱花》韩剧《大长今》主题曲《希望》

朝鲜民歌《道拉基》(桔梗谣)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1)

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研究性学习的标题】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飘逸的南国风专题 【研究任务名称】影响民歌风格特征的因素 【小组成员】以班级为单位,分六个讨论小组,每组十人。 【任务完成期限】1课次 【情境】 1.问题情境导入——认识民歌 2. 对比欣赏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任务】 探究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分别是什么?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和过程】 活动一:你认识的民歌 1、提出问题导入:如果有一天你站到世界的舞台上,你将展示一首什么歌? 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请同学说出自己选择的歌曲,并谈谈为什么选择这首歌。从而引出民歌。 2、你是怎样理解民歌的? 分组讨论和交流: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什么是民歌,民歌的常见体裁。 3、分组听辨比赛:你能分辨出不同地区的民歌并说出理由吗? 采用抢答比赛的方式,请同学们判断所播放歌曲分别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为什么? 活动二:南腔北调大比拼 1、听歌: (1)对比欣赏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南方歌曲《弥渡山歌》,感受其不同音乐风格。 (2)对比欣赏西北民歌《脚夫调》和南方歌曲《对鸟》,进一步体验南北音乐风格的不同之处。 采用自由讨论的方式,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南北方音乐不同风格的感受。 2、唱歌:学唱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南方歌曲《弥渡山歌》,亲自参与感受、体验南北民歌的不 同韵律、风格。 3、多媒体课件展示《上去高山望平川》和《弥渡山歌》的曲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性学习,分别从节奏、旋律走向运行、语言特点、调式等方面对两地歌曲的不同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填写分析表格,最后展示比较结果。 活动三:赛歌会 “你还会哪些西北民歌和南方歌曲?” 分南北方两大组以“赛歌会”的形式比赛演唱本地区的歌曲,进一步体验南北方民歌的不同风格。 活动四:刨根问底 探究: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分别是什么?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老师巡视,引导学生将成果做成演示文稿并展示) 【资源列表】 1.提供数字化多媒体系统。 2. 3.提供多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民歌及南方民歌,供学生使用。

高中音乐《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一.设计理念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单元选编了《亚非音乐神韵》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亚洲的音乐文化。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与理解,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中受到陶冶、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 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充分发 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 得真正的审美体验。 二.设计思路 1. 确立主题:以亚洲的地理方位为线索,通过学生聆听音乐,分 析音乐要素,了解亚洲音乐文化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特点。 2. 课堂准备:所选的音乐紧扣教材,为了增强学生对亚洲音乐文化 区民族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除教材所提供的音 响材料外,还增加了一些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音响和音像资料及图片资料。

3. 课件运用:课件制作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体现多媒体辅助 教学的优越性。在科学性方面,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逻辑的有机结合, 教学步骤跳转灵活。在艺术性方面,课件中的文字、图形、图像及声音等教学资源的选择上、表达形式上尽量达到构图优美、色彩协调、形象生动和风格统一。在技术性方面,根据各班学情的不同,各级层次的进入、退出都 安排得机动灵活,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达到视听结合,体现了多媒体的交互性。 4. 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音乐课的学习,已经 具备了一些音乐鉴赏经验和音乐理论基础,认知和分析能力都有所增强,所以聆听音乐后进行一些音乐要素的分析,归纳总结亚洲的音乐特点完 全可以做到。 三.教学目标 1. 认真聆听与体验亚洲音乐文化区域内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并 能 随乐哼唱歌曲片段。 2. 能辨别亚洲音乐文化区域内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风格。 3. 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和表演、总结亚洲有关国家的音乐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文化价值。 四.难点与重点 1.重点:聆听与体验亚洲音乐文化区域内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2. 难点:能辨别亚洲音乐文化区域内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风格。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欣赏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体验亚洲不同地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二)初步了解亚洲音乐概况,学习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三)学习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这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难点:通过总结、分析以上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利用自己对亚洲地理、历史、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究此音乐特点的形成及与这些相关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内容安排 (一)东亚——通过练习“呼麦”唱法,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掌握“呼麦”的初步知识,分析音乐; (二)东南亚——通过欣赏“克隆钟”音乐《星星索》并演唱,与前曲做风格上的对比,联系印度尼西亚地理知识,分析歌曲与地域、生活方式的关系; (三)中亚——通过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与小提琴音色和演奏特点的比对,分析中亚音乐特点,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艺术之间的影响和交融; (四)西亚——阿塞拜疆卡曼贾(Kamanche)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音乐的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四、教学资源建议 《音乐鉴赏教材》及自选教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本节内容为亚洲四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赏析,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生活方式等等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而又异彩纷呈的音乐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 (二)印尼歌曲《星星索》——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 (三)印度音乐《欢迎》——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授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主讲: 丁强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 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首影视乐曲的听赏自己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自己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难点:《MongDong》现代派音乐风格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趣的调动。 四、教学准备 VCD机、投影机及相关VCD片投影材料,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 (导入语:在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子进村音乐”) (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 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 2、VCD播放该片段 问题:(1)听后的感受 (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 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 (樱花是一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语言设计:音乐其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高中音乐鉴赏目录表(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音乐鉴赏目录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 知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知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欣赏:沂蒙山的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 知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鼓乐铿锵》 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第七节《丝竹相和》 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 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知识:京剧、南梆子、四平调 第九节《现代京剧》 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 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现代京剧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

知识:亚洲音乐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欣赏:非洲赞歌、鼓舞、门库尔雅、男孩之舞 知识:非洲音乐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 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 知识:欧洲音乐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欣赏:告别、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 知识:拉丁美洲音乐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第十四节《巴赫》 欣赏:马太爱难曲(第1、72、78分曲) 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 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知识:奏鸣曲式与交响曲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 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 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 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柏辽兹 第十单元音乐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 知识:民族乐派、交响诗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荒山之夜 知识:强力集团 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欣赏:海上--从黎民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7丝竹相和》优质课教案]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7丝竹相和》优质课教案]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7丝竹相和》优质课教案1教学 目标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 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的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其音色判断能力,了解形成这种风格的 主要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在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的剧烈冲击下,学生极少有机 会也不远主动去接触这类意境深远的传统民间器乐曲,导致学生对于 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逐渐缺失。本堂课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加以听、说、演等手段,辅以多媒体,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通过参与演奏、 演唱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例在设计上着重让学生认识 两个乐种的音乐风格,了解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3重点难点1、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江南丝竹乐队及广东音乐的乐队编制知识和判断主奏 乐器音色的能力。2、探究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以丝竹 之悦耳,祛案牍之劳形师生探讨“”丝竹“”一词来源,引出“丝竹乐”。 活动2【讲授】一、江南丝竹1、浏览教材52页文字部分,了解 江南丝竹音乐知识。 2、思:聆听《中花六板》,分析其风格。 3、议、评:探究:《老六板》与《中花六板》旋律对比,探究其联系与变化? 4、展、练:师生合作完成乐曲《紫竹调》。

【设计意图:师生通过探究、合作、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江南丝竹乐的认识。】活动3【讲授】二、广东音乐1、检:教师高胡演 奏《步步高》,学生判断是否区别于江南丝竹。 2、展:学生展示搜集的广东音乐基本知识,教师总结。 3、思:简介主奏乐器——高胡 4、思:欣赏《娱乐升平》,分析其 风格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大胆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在比 较中感受、体验、提高并加深认识。】活动4【活动】三、拓展与 探究【检】归纳总结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的相关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对比项目流行地区主奏乐器音色特征音乐风格江南丝竹流行于江浙地区二胡近似人声清新、典雅、柔和广东音乐流行于广州及珠三 角一带高胡明亮高亢华丽、轻快、活泼活动5【测试】四、小组探 讨与总结1.【议】分组探讨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形成原因?【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人教社2001版高中音乐欣赏曲目

高中音乐欣赏目录(人教版) 第一单元音乐的情感表达 101 女声独唱《北风吹》歌剧《白毛女》第一幕选段贺敬之、丁毅编剧,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曲(音乐情绪为天真、期盼) 102 男声独唱《十里风雪》歌剧《白毛女》第一幕选段(音乐情绪为沉重) 103 对唱《扎红头绳》歌剧《白毛女》第一幕选段(音乐情绪为欢快) 104 女声独唱《哭爹》歌剧《白毛女》第一幕选段(音乐情绪为悲恸) 105 女声独唱《我要活》歌剧《白毛女》第三幕选段(音乐情绪为愤恨) 106 混声合唱《太阳出来了》歌剧《白毛女》第五幕选段(音乐情绪为开朗、明快) 107 民乐合奏《喜洋洋》刘明源曲(音乐情绪为欢快) 108 双管与民族乐队《江河水》东北民间乐曲,鲁丁编曲(音乐情绪为悲愤) 109 小提琴独奏《吉普赛之歌》西班牙,萨拉萨蒂曲(音乐情绪为热情、奔放) 110 钢琴独奏《葬礼进行曲》(《无词歌》作品62之3) 德国,门德尔松曲(音乐情绪为庄严、肃穆) 第二单元音乐的风格 时代风格 201 齐唱《马赛曲》法国,鲁热·德利尔词曲202 合唱《国际歌》法国,欧仁·鲍狄埃词,比尔·狄盖特曲 203 齐唱《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原是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 204 独唱《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 205 齐唱《歌唱祖国》王莘词曲 206 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李劫夫词曲 207 独唱《祝酒歌》韩伟词,施光南曲 208 领唱、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词,施光南曲 209 独唱《春天的故事》叶旭全蒋开儒词,王佑贵曲 民族风格 210 独唱《赞歌》内蒙古民歌胡松华填词211 独唱《酒歌》藏族民歌 212 独唱《玛依拉》哈萨克族民歌 213 独唱《跳月歌》云南彝族民歌 214 合唱《樱花》日本民歌 215 独唱《马车从天上下来》美国黑人灵歌 个人风格 216 管弦乐合奏《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奥地利,莫扎特曲 217 管弦乐合奏《第五交响曲》德国,贝多芬曲 第三单元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 音乐与诗歌 301 民族交响组歌《诗经五首》之《天作》(选自《周颂》) 金湘曲 302 民族交响组歌《诗经五首》之《葛生》(选自《周颂》) 金湘曲 303 抒情诗《水调歌头》苏轼词,陈其纲曲304 独唱《唐诗三首》之《春晓》孟浩然词,黎英海曲 305 齐唱、合唱《黄河船夫曲》(《黄河大合唱》选段)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306 齐唱《黄水谣》(《黄河大合唱》选段)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307 合唱《怒吼吧!黄河》(《黄河大合唱》选段)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308 合唱《过雪山草地》(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选段) 309 独唱《菩提树》选自声乐套曲《冬之旅》奥地利舒伯特曲 310 合唱《欢乐颂》选自《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德国贝多芬曲 311 合唱《少先队员植树歌》选自清唱剧《森林之歌》苏联肖斯塔科维奇曲 312 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何占豪曲 313 琵琶小协奏曲《琵琶行》张晓峰曲 音乐与戏剧 314 独唱《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现代京剧《红灯记》铁梅唱段 315 独唱《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现代京剧《沙家浜》郭建光唱段 316 独唱《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花木兰》花木兰唱段 317 独唱《宝玉哭灵》越剧《红楼梦》贾宝玉唱段 318 独唱《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评剧《刘巧儿》巧儿唱段 319 独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马可曲 320 独唱《没有眼泪,没有悲伤》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曲 321 齐唱《绣红旗》选自歌剧《江姐》阎肃词羊鸣、姜春阳、金砂曲 322 重唱《紫藤花》选自歌剧《伤逝》施光南曲 323 对唱《饮酒歌》选自歌剧《茶花女》[意]威尔弟曲 324 独唱《斗牛士之歌》选自歌剧《卡门》[法]比才曲 325 独唱《月亮颂》选自歌剧《水仙女》[捷]德沃夏克曲 326 合唱《波罗维茨人之歌》选自歌剧《伊戈尔王》[俄]鲍罗丁词曲 327 独唱《晴朗的一天》选自歌剧《蝴蝶夫人》[意]普契尼曲 328 管弦乐合奏《歌剧<卡门>序曲》[法]比才曲 329 管弦乐合奏《在山魔的宫中》选自《培尔·金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教案设计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 1音乐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一)欣赏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体验亚洲不同地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了解亚洲音乐概况,学习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三)学习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这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难点:通过总结、分析以上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利用自己对亚洲地理、历史、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究此音乐特点的形成及与这些相关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内容安排 (一)东亚——通过练习“呼麦”唱法,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掌握“呼麦”的初步知识,分析音乐,欣赏三条旋律的“呼麦”演唱; (二)东南亚——通过欣赏“克隆钟”音乐《星星索》并演唱,与前曲做风格上的对比,联系印度尼西亚地理知识,分析歌曲与地域、生活方式的关系;(三)中亚——通过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与小提琴音色和演奏特点的比对,分析中亚音乐特点,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艺术之间的影响和交融;(四)西亚——阿塞拜疆卡曼贾(Kamanche)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音乐的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四、教学资源建议 《音乐鉴赏教材》及自选教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本节内容为亚洲四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赏析,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生活方式等等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而又异彩纷呈的音乐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二)印尼歌曲《星星索》——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三)印度音乐《欢迎》——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四)阿塞拜疆卡曼贾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高中音乐教案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1500字]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东南亚---印尼和南亚——印度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分四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的特点;用手划出划旋律线,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来看这幅地图,图上画的是哪个洲呢?(亚洲)我国和邻国所构成的亚洲就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音乐文化,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亚洲音乐神秘的面纱! 二、教授新课 (一)亚洲传统音乐整体概知 (提问) 亚洲可分为哪几个音乐文化区?影响各区音乐文化的国家或地区有哪些?(回答)完成图表 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 东亚(中国)、 南亚(孟加拉、印度)、 东南亚(中国、印度、伊斯兰、欧洲)、 中亚和西亚(古希腊罗马古埃及、古波斯、伊斯兰(古阿拉伯音乐))。 (二)东亚-----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带着问题听音乐)

1、在东亚有一种神奇的唱法,一个人唱出两种声音?有谁听说过吗? (了解呼麦唱法,书71) 2、聆听乐曲分为几部分,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你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提示学生根据以前听过的蒙古歌曲谈谈蒙古音乐长短调的风格特点) 乐曲开始,马头琴奏出徐缓悠扬的前奏。 第一部分,响起呼麦的声音具有蒙古长调的特点,节拍自由,节奏徐缓、宽松,乐曲非常辽阔、奔放、抒情、恬静。 第二部分具有短调特点,节奏密集,曲调欢快、跳跃,情绪热烈欢快。刻画了生气勃勃的红马的形象,像是按奈不住的激情迸发而出,表现出草原上欢快的情景。 3、表达了人们什么情感呢? 书71 (三)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1、第二站我们去“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去听一听。 2、感受音乐特点(带问题听音乐)

亚洲传统音乐

难点:用手划出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

第一段: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第三段:?它的音色有点接近什么啊?(学生回答:小提琴)

对了,它是印度这个弦乐之国,最精巧的一种弓弦乐器一一萨朗吉演奏的(出示图片),【再次播放萨朗吉演奏音频】学生听音乐,记住音色,看文字介绍:这个印度的“小提琴”,是由硬木雕出来的,长方形,有4根弦, 10—20根共鸣弦,演奏时可坐可站。 师: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传入的乐器如小提琴、吉他等都彻底地印度化了,渗透进印度音乐的灵魂,这件乐器(出示演奏图)音色和吉他非常接近,被称为“西塔尔”,这些都说明印度传统音乐强大的生命力。并很能吸收外来文化,为己所用。所以我们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还要学会取人所长。 【设疑自探】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民间乐曲,由萨朗吉主奏的《欢迎》 自探问题:思考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示这首曲子的音乐进行? 课件出示:(印度泰姬陵背景出示《欢迎》的结构和音乐情绪) 引 子B A 西塔尔、萨朗吉西塔尔、萨朗吉、鼓、铃西塔尔、萨朗吉、笛子、鼓、铃 缓慢、自由抒情、柔美抒情、柔美 欣赏提示:演奏乐器和音乐情绪。有的同学已经会用手臂和手指大胆地划出旋律的音乐进行,有波浪线、曲线、螺旋线等,然后鼓励大家一起跟着音乐感受。 【解疑合探】 有波浪线、曲线、螺旋线等 【质疑再探】对于南亚的知识,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请大胆提出来。(学生提出问题,先由学生回答,回答不上来可分组讨论,由学生自己展示。) 【运用拓展】 “印度音乐根深叶茂,除了刚才欣赏的民间音乐以外呢,还有五类,分别是:古典音乐、轻古典音乐、部落音乐、泰戈尔音乐和电影音乐,几乎每一部印度影片中都有歌舞表演,这与他们传统的艺术保护政策有关,印度政府、工商企业乃至于全社会都对传统音乐和舞蹈进行保护。”

新课标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 (2)

新课标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 课题那些留在校园的记忆—学堂乐歌 教学目标一、聆听《送别》、《祖国歌》、《黄河》,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并了解这些歌曲的创作方法和反映的时代思想。 二、初步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并认识 其重要意义。 三、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教学重点了解、体验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设备 教材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版《高中音乐鉴赏》 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 教材分析1、学堂乐歌中国清末民初新学堂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 其中包括在新式学堂中开设“乐歌”课程。1900年“庚子事变”后,清政府被 迫于1902年颁布学堂章程,对乐歌课的开设予以认可。 2、《送别》是美国音乐家奥特威在1913年来中国学习东方音乐时与李叔 同合作写成的歌曲。歌曲表达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70年代 拍摄电影《城南旧事》中,此歌作为电影的主题歌,至今仍久唱不衰。 3、《黄河》是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中自己谱曲最早的优秀作品之一,约作于 1905年。首载于1937年出版的《心工唱歌集》。歌曲为两段体结构。第 一乐段着重描绘了长城外河套边壮伟旷然的景色。第二乐段音调高亢激越, 节奏现紧后宽,最后结束在昂扬豪放的长啸主音上,全曲一字一音,铿锵

有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 4、《祖国歌》作于1905年。是作者根据民间曲调《老六板》填词而成, 也是我国学堂乐歌中为数较少的以民族民间音乐来填词的歌曲之一。歌词 以精炼的笔墨歌颂中华神州地大物博及深厚的人文积淀,唤醒广大民众的 爱国情怀,号召国民传承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为和平而战,为胜利而庆。 由于曲调是采用民间的音调,因此琅琅上口,唱起来更觉亲切、动听,这 首歌在当时曾受到广泛的欢迎。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导入教学过程(课前出示显示执教者信息的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为《送别》伴奏) 组织学生就做。 课前礼仪: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对现在播放的这段旋律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是(《送别》)(引导学生回答) 师:96年对于历史只是沧海一粟,而一首歌曲如果能够历经96年的岁月洗礼依然能够打动你我,我想这足以能够书写一段音乐传奇。《送别》就是这样一首跨越96年的历史依然能够打动你我,书写音乐传奇的作品。我们今天的课就从歌曲《送别》开始 (伴奏音乐持续,音量稍弱) 师:播放视频(课件出示歌曲《送别》视频资料) 师:谈谈你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生:…… 师:《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堪称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形象的表达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由于它反应校园生活,在校园中

高中音乐优质课教案

高中音乐优质课教案 【篇一:高中音乐教学案例—《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高中音乐教学案例—《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篇二: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授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主讲: 丁强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 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首影视乐曲的听赏自己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自己 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 憎爱分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难点:《mongdong》现代派音乐风格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 趣的调动。 四、教学准备 vcd机、投影机及相关vcd片投影材料,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导入语:在 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 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 子进村音乐”) (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

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 2、vcd播放该片段问题:(1)听后的感受 (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 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 关系 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樱花是一 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 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语言设计:音乐其 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 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三)《mongdong》欣赏 1、录音机播放乐曲abc三段初步感受问题:(1)你能听出哪些声音(乐器、人声) (2)该曲与前两首电影音乐的区别:(旋律、节奏、结构等音乐要素) (3)该曲给你的感受 2、投影仪显示:该曲相关知识介绍 (1)该曲作者瞿小松及创作风格,代表作 (2)该曲创作背景,音乐素材来源 (3)混合室内乐及其特点 3、结合以上知识欣赏乐曲d-g段 问题:如让你为该曲配置画面,你会配之以什么样的电影画面。 4、音画结合完整欣赏 六、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影视音乐欣赏,我们发现,恰当的音乐放在哪里,哪里的画面就会生辉,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也各有不同,音乐 是美妙的,学会欣赏它是其乐无穷。 作业:观看电视vcd《大宅门》欣赏其中的片头音乐及片中主题音乐,思考:这些音乐的风格特点,在片中起到什么作用,省去这些 好不好,为什么。 【篇三:(市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高一音乐高中音乐与 戏剧表演教案】 灵动的生活

亚洲音乐(教案)音乐教学,高中音乐

亚洲音乐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东亚日本及南亚印度二个音乐文化区域内民族民间音乐,对二个音乐文化区内的民间音乐风格以及社会环境、生活习俗、语言文化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能辨别日本、印度民间音乐作品的风格,并能随乐哼唱部分歌曲片段,并记住歌曲的主旋律。 3.能归纳总结这2个地区的音乐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印度民间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是亚洲人,那么大家对亚洲熟悉吗,你所了解的亚洲都有哪些呢?首先请大家欣赏歌曲《亚洲雄风》,请同学简要说说亚洲的概况。(播放徐沛东演唱《亚洲雄风》,并简要介绍该歌曲)生:…… 师:那么,这堂课我们将从亚洲的地理方位去重点欣赏东亚日本和南亚印度的民族民间音乐以及相关文化。(课件展示亚洲地图) 亚洲文化区主要是指东亚音乐文化区、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南亚音乐文化区、中亚音乐文化去和西亚音乐文化区。首先,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东亚日本的民族音乐文化。请同学欣赏一段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日本歌谣《北国之春》。 二、新课 感受与体验 (一)日本音乐 1.【聆听日本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日本音乐的风格。 师:同学们,听着这段动听的音乐,你能说出与日本文化、生活相关的事或物吗? 生:…. 师:漫谈日本文化,并用故事引出音乐《樱花》。 2.【欣赏《樱花》】,(同时展示樱花乐谱) (1)问题:音乐的节奏、速度、情感怎样?哪些音出现得较多? 师小结:这首民歌节奏宽松,速度较慢,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点。其调式别具一格,曲调的进行很有特点,音阶排列为346713,是日本民间音乐中的“都节调式”。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教学目标 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自学亚洲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3.学生观看印度影片片段、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理解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南亚——印度和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用手划出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分两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一松一紧”的特点 课间大屏幕显示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背景音乐是《梭罗河》) 一、组织教学 上课!(学生起立)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你们问好,Namaste!它表示早安、晚安和你好的意思。你们能够双手合十表示回敬,一起说:“Namaste!” 请坐下! 二、导入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 三、新课 (一)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所说的Namaste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吗?(学生都在猜测) 它是印度语言,处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呢?(学生回答:南亚)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相当繁荣,比如印度的美女(课件出示四张印度美女像),最近的几届世界小姐选举都由印度小姐当选。 下面,请同学们看“拓展与探究”第4题,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判断它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背景是一张印度音乐的演奏图) 第一段: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第三段:? 它的音色有点接近什么啊?(学生回答:小提琴) 对了,它是印度这个弦乐之国,最精巧的一种弓弦乐器——萨朗吉演奏的(出示图片),这个印度的“小提琴”,是由硬木雕出来的,长方形,有4根弦,10—20根共鸣弦,演奏时可坐可站。 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传入的乐器如小提琴、吉他等都彻底地印度化了,灵魂完全属于印度,这件乐器(出示演奏图)音色和吉他非常接近,被称为“西塔尔”,这些都说明印度传统音乐强大的生命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民间乐曲,由萨朗吉主奏的《欢迎》片段,请思考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示这首曲子的音乐实行? 课件出示:(印度泰姬陵背景出示《欢迎》的结构和音乐情绪) 引子 A B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祖国颂》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祖国颂》 教学目的:结合歌曲《祖国颂》,了解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哪些声部的节奏宽松、舒展,旋律起伏、跌宕?哪些声部节奏密集、紧凑,旋律线平直,同音连续重复?让学生体会和欣赏音乐中所包含的情绪及表达方法。 一、自我介绍及导课。 1、今天是我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欣赏音乐的第一课,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安静应该是必须的一种条件。试想,在嘈杂的环境中有可能进行音乐创作或者音乐欣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请同学们配合我,让我们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我们成功的进入音乐的美妙世界创造前提条件。 2、首先老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可能同学们对最后一项的感觉比较明显,是的,音乐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力是很强大的,比如在我们听《义勇军进行曲》时情绪会比较激昂,听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是心中会感到凄凉悲伤,这些都是音乐在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例子,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祖国颂》,听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授新课 1、用多媒体放《祖国颂》的音乐(欣赏一部分),对作者及背景进行介绍。 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初名为《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另一首为《今夜到处有歌声》)。影片在1958年元旦献映后,这首歌就随之广泛流传至今。 歌曲的体裁是颂歌。颂歌是一种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是歌颂祖国、英雄或歌颂作者所崇敬的人物和事物。《祖国颂》为混声合唱歌曲,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F大调、单乐章,分为A、B、A三个部分。 A段(第一部分),描写祖国大地山川壮丽,人民迎接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开头是男高音领唱和合唱形式的乐段,旋律悠长、开阔,中段有一段朗诵伴有优美动听的复调合唱,具有秦腔的某些特点,而朗诵词之后则配上了2/4拍子的曲调:“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速度转快,节奏明快而富有弹性,间奏之后,进入B 段(第二部分)。 B段旋律悠扬而富有民族特色,是领唱、合唱形式。在d小调上的舒展、深情的分节歌,先后由女高音、男高音和派劳动、丰收的喜人景色。赞美了祖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情景。 再现的A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的变化反复,节拍由4/4拍变为6/8拍,略去了朗诵段落,气息更为宽广,意境更为壮丽,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反映了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和歌颂。

高中音乐_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世界的和平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教材分析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是人音版《音乐鉴赏》中第五单元第十节的内容。教材选用了亚洲音乐文化区中东亚、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的代表性音乐进行鉴赏,以了解亚洲音乐及各音乐文化区的风格特征。 三、教学建议分析 聆听音乐时,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与体验,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鉴赏东亚各国音乐片段、《欢迎》、《巴雅提木卡姆》《星星索》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情绪、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增强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拓展音乐视野,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亚洲音乐注重旋律的横向发展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聆听东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的代表性音乐,探究其旋律特点。

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东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的音乐风格,明确东亚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的旋律特点、以印度音乐为代表的南亚音乐高度发展的旋律等区域音乐风格特点。理解亚洲音乐历史悠久、注重音响的横向发展,丰富、多样化、高度发展的旋律等代表性特征。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东亚、南亚音乐的旋律特点。 2、教学难点:亚洲音乐注重音响的横向发展,丰富、多样化、高度发展的旋律等代表性特征。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对比法、交流法、操作法、小组互助探究法。 七、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工具、课件、吉他、钢琴。 八、教学过程 1、环节一:组织教学 2、环节二:导入新课 对比聆听《第六(田园)交响曲》和《金蛇狂舞》的音乐片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欧洲古典音乐重视音乐纵向和声的发展,而亚洲音乐则注重旋律的横向发展。点明本节课的教学主线。 3、环节三:东亚音乐 课件先后出示中国、蒙古、朝鲜、日本四个国家的代表民歌或音乐的谱例,引导学生分别聆听音乐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这些音乐中主要使用了哪几个音?各自的音乐特点是什么?

高一音乐《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一、概述 高中《音乐鉴赏》 课题来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需要1课时 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感受、体验亚洲五个音乐文化区的音乐风格。 这节课是亚非音乐单元的第一节课,亚洲传统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年轻人应该学习一切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二、教学目标 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自学亚洲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3.学生观看印度影片片段、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3个月的音乐鉴赏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鉴赏方法和音乐知识技能,大部分学生在课上非常活跃,有很强烈的学习愿望,希望去感受、体验更多的音乐和音乐风格。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上课并不认真,带着休闲的状态上课,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在设计的时候,我从语言、内容上多向学生靠近,风趣诙谐的语言、时尚多元的视频、多样化的师生互动贯穿整个课堂。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学生起立)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你们问好,Namaste!它表示早安、晚安和你好的意思。你们可以双手合十表示回敬,一起说:“Namaste!” 请坐下! (二)、导入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屏幕上出示网络搜索的亚洲区域图,简单介绍五个音乐文化区的地理位置)(三)、新课 (一)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所说的Namaste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吗?(学生都在猜测)它是印度语言,处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呢?(学生回答:南亚)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相当繁荣,比如印度的美女(课件出示网络搜索的四张印度美女像),最近的几届世界小姐选举都由印度小姐当选。

【免费下载】音乐教案

2015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感恩的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以此导入课堂,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这么伟大。 二 欣赏歌曲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 师:《感恩的心》特别感动人,下面同学们认真欣赏老师来表演一遍。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 2、节奏练习 师:同学们听得非常准确,那要想学会这首歌曲,我们就要掌握它的节奏。你发现了这首歌曲的开头与以前歌曲的开头有什么不同? 生答:前三拍半空着不唱。 师:对,他属于弱起拍。同学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师:咱们一起来按节奏朗诵歌词。 3唱旋律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非常准确,下面听老师弹琴,你们用啊来模唱歌曲的旋律。 4学生随琴轻声填歌词。 师:这一次老师弹琴同学们添加歌词,注意用轻声唱。 5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 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学习手语 1、 演示动作 由老师演示动作 2、 分解动作 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3、 分组进行练习。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忙纠正错误。促进提高。、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