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安徽省长丰县学高中第五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必修政治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9: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

第五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知道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重点难点』1、重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难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现在中国学术界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弄虚作假,抄袭成风。
论文不是在实践中研究出来的,而是在电脑前用别人的文章拼凑出来的。
甚至一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也抄袭他人的文章和著作。
以至于有一句话叫:“天下文章一大抄”。
以前的学者一年也就发表一两篇论文,一辈子只能出两三本著作。
现在有些学者,一年就能写50篇论文,而且一篇论文动辄上百万字,不抄袭才怪呢。
问题: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学生:······老师:我喜欢原创。
在我看来,抄袭别人的文章是不诚信的表现,是无耻的行为,这和偷盗别人的财物有什么区别?中国公民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能拿到诺贝尔奖?(杨振宁、李政道等是美籍华人,没有中国国籍)因为中国公民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五课《文化创新》。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老师:任何文化要想发展,必须得创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文化发展要求我们怎么做?学生: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使继承的必然要求。
这要求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也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老师:那么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学生:就在于文化创新。
老师:做多选题。
下列属于文化创新的有()A文学家写小说 B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C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D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学生:······老师: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中政治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第五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习目标】1. 知道文化发展的实质;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知道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2.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勇于创新的热情。
【重点难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5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1)实质(2)必然要求忆一忆:文化是如何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怎样理解?)(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怎样理解?)温馨提示:阅读P49材料或是举出一个身边的文化事例,分析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1. 创新的重要性2. 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1)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①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②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为什么?)归纳总结: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 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2. 主体3. 要求试一试:你能举例说明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吗?【预习自测】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2.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课堂探究案】【自主探究】(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1.文化创新的主体和源泉是人民群众。
2. 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3.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4. 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高中政治 第五课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的创新。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学习重难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作业反思】【知识梳理】〖课前预习〗要求:利用课前时间,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要求:利用课前时间,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创新的源泉----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①②2、文化创新的作用——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1)(2)(3)3、文化创新的要求——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人民群众的地位(2)文化创造者应该怎样做〖合作探究〗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
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讴歌新时代和新人物,中国作协和有关地方作协组织开展“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大型采风活动。
组织作家亲身体验长征的艰难险阻,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征沿途各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多出精品力作。
在此次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作家分为三个团组,赴长征沿途重点地区采访采风。
采风活动历时一个月,6月下旬到达延安。
结合“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大型采风活动,谈谈你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关系的认识。
【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文化创新是()A.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B.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C.文化进步的根本标志D.文化发展的实质2、社会实践的主体和文化创造的主体是()A.广大文艺工作者 B.人民群众C.各行各业的艺术家 D.英雄人物3、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B.丰富发展民族文化C.推动实践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产生更多优秀文化作品4、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响誉中外,这说明()①人民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②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说课稿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他们是否能够概括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我会给出一些建议,如如何培养自己的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等。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含义、源泉、作用以及文化创新的意义。这些内容是本节课的核心,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化创新源泉和作用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创新的含义、源泉、作用以及文化创新的意义,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和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贡献的信念。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集中在15-18岁,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批判性思维。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认知水平方面,学生已经能够运用抽象思维进行问题分析,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评价文化现象。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对文化创新这一主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关注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学生。然而,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性较强、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
思想政治③必修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知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能完整地把握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通过学习,加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主体的认识;增强投入社会实践,融入人民群众的意识。
教学重点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教学方法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展示)杨丽萍和她的《云南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云南印象》为什么会受到观众的欢迎?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归纳: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云南印象》之所以能得到欢迎,一方面是因为源于生活;另一方面是因为富有创意,而且这种创意常常来源于平民生活,因而具有亲和力,自成体系,最终得到人们的认可。
全国首部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由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倾情打造的艺术精品,《云南印象》是一台融传统和现代一体的舞台新作,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
该歌舞集70%的演员来自云南各地州甚至田间地头的本土少数民族演员,演出服装还源于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原型。
这也充分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二、新课教学(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活动:听三首不同时代的歌曲,结合教材,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意义。
《南泥湾》反映的是战后重建家园发展生产的实践活动,《年轻的朋友》反映的是80年代的幸福生活,《走进新时代》则反映的是当今社会变革的实践要求。
高中政治第05课第01节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教案必修3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教学难点】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Array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1、社会实践要求进行文化创新:(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①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1)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①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的。
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二、文化创新的原因:1、必要性:(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2)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2、重要性(作用/意义):(1)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三、文化创新的措施:1、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求:①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②向人民群众学习,走同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关注、理解、学习)。
高中政治必修三11、第五课第一框教案: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学反思
1.关于本课逻辑结构的宏观把握: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问题,教材分三个层次展开论证:一是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二是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三是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教材运用辩证方法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展开论述。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又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教材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问题,从三个层次展开讲述:第一个层次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第二个层次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第三个层次是“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三个层次三个角度,着重于分析每一个层次,然后予以归纳总结,即采用了分析归纳法,层次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既便于传授知识,又便于学生学习时识记、理解和把握。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总之,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解析答案(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作家们通过采风活动,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激发起了创作灵感和热情,推动了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家们通过采风活动,多出精品力作,能够繁荣民族文化,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就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自觉投入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2、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认识、关注、虚心、创造
教学反思
【讲授新课】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的创新的意义。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补充说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l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名人名言: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堂探究: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阅读49页材料:感悟不同社会实践决定了不同文化 课堂探究: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总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 1、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创造文化精品的必由之路。 2、文化创新的作用 课堂探究: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l(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l 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的为社会实践服务;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l(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l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教学重、
难风活动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通过图2感悟不同社会实践决定了不同文化; (3)通过图3感悟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通过图4感悟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教学
过程
【导入新课】阅读教材48页材料 ,思考探究:1、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 2、采风活动对文化创新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项目
内容
课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知识:识记:(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和深刻意义。理解:(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2)文化创新又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完整地把握两者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能力:(1)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