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油的生产流程
工艺知识芳构化

工艺知识芳构化工艺知识装置概况:1、轻油芳构化装置,产品较重终馏点较高2、装置改造,利用稳定塔再上溶剂油装置生产溶剂油3、由于分离溶剂油的可操作性,改为利用溶剂油装置对轻油芳构化原料进行预处理脱除重组分---拔精粗200#4、正值经济危机之际,原料油涨价而汽油降价,进行液化气芳构化流程改造,再利用溶剂油装置脱轻柴5、为了更加容易控制反应器床层温度进行反应器改造,并更换R101B/D催化剂为液化气芳构化的专用催化剂为了更加容易,期间进行的小流程改造不断;大家也看到了,改造的地方也比较多,都是为了操作稳定容易减少劳动强度与损耗,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操作生产中能提出更好的流程改造方案。
1、富压机中间冷却器退油2、溶剂油装置的脱丁烷塔顶放空至罐区3、V110放空改至液化气外送线4、吸收塔干气调节阀前改至液化气外送至液化气产品罐给罐区补压,调节阀后补压;由于液化气芳构化的催化剂不同,分阀前阀后补压5、烧焦再生的补风线加调节阀控制补风量,补风管线加粗防冻6、再生系统加放空调节阀改造,空压机入口加调节阀7、P301、P302外送合在一起;P303外送与P305合在一起,P304外送与P306合在一起8、仪表风分净化风与非净化风两条线,烧焦用非净化风9、V101加放空调节阀10、V106向V101压油流程11、脱色塔进料的分布器堵,改用脱己烷塔当脱色塔使用液化气芳构化的理论知识:用富含烯烃(丁烯)的液化气作为原料,在反应器进行液化气芳构化轻油芳构化的主要反应是:裂化、齐聚、环化、脱氢液化气芳构化的主要反应为:叠合反应(属齐聚反应)此反应为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器床层温度是温升而不是温降,有效地控制床层温度是重点;还进行环化、脱氢反应。
叠合反应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烯烃分子生成一个高分子量的烯烃的过程。
原料中烯烃含量越高,反应放出的温度越多,床层温度越高,反应周期缩短。
液化气芳构化的影响因素:1、原料组成对芳构化反应的影响随着原料中烯烃含量的增加,液体收率和芳烃增加,干气产率下降。
石油炼化七种常用工艺流程

石油炼化七种常用工艺流程,全面了解原油到石油的生产过程2015-10-20?山东地炼商圈?从原油到石油要经过多种工艺流程,不同的工艺流程会将同样的原料生产出不同的产品,小编今天带大家逐一了解每一个工艺流程,从原料、产品、基本概念到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都有细致的讲解。
从原油到石油的基本途径一般为:①将原油先按不同产品的沸点要求,分割成不同的直馏馏分油,然后按照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除去这些馏分油中的非理想组分;②通过化学反应转化,生成所需要的组分,进而得到一系列合格的石油产品。
石油炼化常用的工艺流程为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裂化、溶剂脱沥青、加氢精制、催化重整。
(一)常减压蒸馏1.原料:原油等。
2.产品:2.石脑油、粗柴油(瓦斯油)、渣油、沥青、减一线。
3.基本概念:常减压蒸馏是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的合称,基本属物理过程:原料油在蒸馏塔里按蒸发能力分成沸点范围不同的油品(称为馏分),这些油有的经调合、加添加剂后以产品形式出厂,相当大的部分是后续加工装置的原料。
常减压蒸馏是炼油厂石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称为原油的一次加工,包括三个工序:a.原油的脱盐、脱水;b.常压蒸馏;c.减压蒸馏。
4.生产工艺:原油一般是带有盐份和水,能导致设备的腐蚀,因此原油在进入常减压之前首先进行脱盐脱水预处理,通常是加入破乳剂和水。
原油经过流量计、换热部分、沏馏塔形成两部分,一部分形成塔顶油,经过冷却器、流量计,最后进入罐区,这一部分是化工轻油(即所谓的石脑油);一部分形成塔底油,再经过换热部分,进入常压炉、常压塔,形成三部分,一部分柴油,一部分蜡油,一部分塔底油;剩余的塔底油在经过减压炉,减压塔,进一步加工,生成减一线、蜡油、渣油和沥青。
各自的收率:石脑油(轻汽油或化工轻油)占1%左右,柴油占20%左右,蜡油占30%左右,渣油和沥青约占42%左右,减一线约占5%左右。
常减压工序是不生产汽油产品的,其中蜡油和渣油进入催化裂化环节,生产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石脑油直接出售由其他小企业生产溶剂油或者进入下一步的深加工,一般是催化重整生产溶剂油或提取萃类化合物;减一线可以直接进行调剂润滑油。
浸出法取油—溶剂(油脂制取技术课件)

工艺流程选择依据
根据原料的品种和性质进行选择
依
据
根据对产品和副产品的要求进行选择
根据生产能力进行选择
根据原料品种的不同 加工棉籽 其工艺流程为:棉籽→清洗→脱绒→剥 壳→仁壳分离→软化→轧坯→蒸炒→预 榨→浸出
加工油菜籽 工艺流程则是:油菜籽→清选→轧坯→ 蒸炒→预榨→浸出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煤油气味。
苯
戊烷
乙醇
苯与苯基
己烷
四氯化碳
二、油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混合油的性质
溶解度取决于溶剂极性、溶解温度、溶剂中含 水。 两种体的相互溶解度,取决于其分子极性的 相似性。 如果这两种液体的分子极性越相近,那么它们 的相互溶解度就越大。
通常用介电常数表示分子极性的大小。
6号抽提溶剂油
别 名:6号溶剂,6号溶剂油,工业用轻质溶剂
产品性能:
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是各种低级烷烃的混 合物。产品馏份范围较工业己烷宽,具有工业己 烷类似的性质。能与除蓖麻油以外的多数液态油 脂混溶,可溶解低级脂肪酸。
生产方法:
主要以催化重整抽余油为原料,经精制、分 馏制成。
石油醚
主要成分: 戊烷、己烷。
浸出法出油率较压榨法提高(%)
浸出法较压榨法增产的百分率(%)
大豆 低
18.6 12.4 69.0
15.0 3.6 4.8 9.0 80.6
18.0 0.6 0.84 9.0 96.7 3.0 20.0
棉仁 中等
32.5 7.5 60.0
29.8 2.7 4.1 5.0 91.7
32.0 0.5 0.80 5.0 98.5 2.2 7.4
石油炼化常用工艺流程

石油炼化常用工艺流程(一)常减压:1、原料:原油等;2、产出品:石脑油、粗柴油(瓦斯油)、渣油、沥青、减一线;3、生产工艺:第一阶段:原油预处理原油预处理:原油一般是带有盐份和水,能导致设备的腐蚀,因此原油在进入常减压之前首先进行脱盐脱水预处理,通常是加入破乳剂和水。
原油经过流量计、换热部分、沏馏塔形成两部分,一部分形成塔顶油,经过冷却器、流量计,最后进入罐区,这一部分是化工轻油(即所谓的石脑油);一部分形成塔底油,再经过换热部分,进入常压炉、常压塔,形成三部分,一部分柴油,一部分蜡油,一部分塔底油;剩余的塔底油在经过减压炉,减压塔,进一步加工,生成减一线、蜡油、渣油和沥青。
各自的收率:石脑油(轻汽油或化工轻油)占1%左右,柴油占20%左右,蜡油占30%左右,渣油和沥青约占42%左右,减一线约占5%左右。
常减压工序是不生产汽油产品的,其中蜡油和渣油进入催化裂化环节,生产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石脑油直接出售由其他小企业生产溶剂油或者进入下一步的深加工,一般是催化重整生产溶剂油或提取萃类化合物;减一线可以直接进行调剂润滑油;4、常减压设备:常压塔、减压塔为常减压工序的核心设备尤其是常压塔,其也合称蒸馏塔,两塔相连而矗,高瘦者为常压塔,矮胖的为减压塔120吨万常减压设备评估价值4600万元。
(二)催化裂化:催化裂化是最常用的生产汽油、柴油生产工序,汽油柴油主要是通过该工艺生产出来.这也是一般石油炼化企业最重要的生产的环节。
1、原料:渣油和蜡油70%左右-—-——-—,催化裂化一般是以减压馏分油和焦化蜡油为原料,但是随着原油日益加重以及对轻质油越来越高的需求,大部分石炼化企业开始在原料中搀加减压渣油,甚至直接以常压渣油作为原料进行炼制。
2、产品:汽油、柴油、油浆(重质馏分油)、液体丙烯、液化气;各自占比汽油占42%,柴油占21.5%,丙烯占5.8%,液化气占8%,油浆占12%。
3、生产工艺:常渣和腊油经过原料油缓冲罐进入提升管、沉降器、再生器形成油气,进入分馏塔,一部分油气进入粗汽油塔、吸收塔、空压机进入凝缩油罐,经过再吸收塔、稳定塔、最后进行汽油精制,生产出汽油.一部分油气经过分馏塔进入柴油汽提塔,然后进行柴油精制,生产出柴油。
溶剂油行业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汇编

溶剂油行业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汇编XX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概述 (1)第一节溶剂油装置简介 (1)第二节工艺流程说明 (1)第二章溶剂油的分离过程与基本原理 (3)第一节原料有的组成 (3)第二节溶剂油原料及产品的物理性质 (3)第三节精馏的基本原理 (3)第四节精馏过程 (4)第五节气化与冷凝 (5)第六节精馏过程的物料平衡与热平衡 (5)第七节精馏条件的选择及影响 (6)第三章主要设备 (8)第一节塔的种类及作用 (8)第二节泵的作用和特点 (9)第四章自动控制及控制仪表的操作 (10)第一节仪表的基础知识 (10)第二节控制仪表的启用、停用和切换操作 (13)第三节控制仪表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15)第五章装置开工 (16)第一节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16)第二节吹扫、试压、水运 (17)第三节溶剂油装置的开工顺序 (19)第六章装置停工 (22)第一节停工要求和准备工作 (22)第二节停工的顺序 (23)第三节紧急停工 (24)第七章岗位操作法 (24)第一节精馏他操作法 (24)第二节冷换设备操作法 (30)第三节机泵的操作法 (31)第八章事故处理 (33)第一节停电、停风、停气、停水处理 (33)第二节设备事故处理 (34)第三节操作事故处理 (36)第九章安全知识 (37)第一节防火 (37)第二节防爆 (40)第三节防毒 (41)第四节防冻 (42)第十章溶剂油的主要规章制度 (44)第一节岗位责任制 (44)第二节安全生产制 (45)第三节交接班制 (45)第四节设备维护保养制 (46)第五节巡回检查制 (46)第六节质量负责制 (47)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溶剂油装置简介溶剂油装置原设计以胜利油田凝析油为原料。
凝析油也叫轻油,其沸点范围为30~170C,比重为0.67~0.69,其中小于130C的组分达90%,对凝析油的组分分析表明,含量超过0.1%(w)的组分达30多个,而其中正构烷烃含量达35%以上。
石油炼化工艺流程

石油炼化七种工艺流程从原油到石油要经过多种工艺流程,不同的工艺流程会将同样的原料生产出不同的产品。
从原油到石油的基本途径一般为:①将原油先按不同产品的沸点要求,分割成不同的直馏馏分油,然后按照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除去这些馏分油中的非理想组分;②通过化学反应转化,生成所需要的组分,进而得到一系列合格的石油产品。
石油炼化常用的工艺流程为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裂化、溶剂脱沥青、加氢精制、催化重整。
(一)常减压蒸馏1.原料:原油等。
2.产品:2.石脑油、粗柴油(瓦斯油)、渣油、沥青、减一线。
3.基本概念:常减压蒸馏是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的合称,基本属物理过程:原料油在蒸馏塔里按蒸发能力分成沸点范围不同的油品(称为馏分),这些油有的经调合、加添加剂后以产品形式出厂,相当大的部分是后续加工装置的原料。
常减压蒸馏是炼油厂石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称为原油的一次加工,包括三个工序:a.原油的脱盐、脱水;b.常压蒸馏;c.减压蒸馏。
4.生产工艺:原油一般是带有盐份和水,能导致设备的腐蚀,因此原油在进入常减压之前首先进行脱盐脱水预处理,通常是加入破乳剂和水。
原油经过流量计、换热部分、沏馏塔形成两部分,一部分形成塔顶油,经过冷却器、流量计,最后进入罐区,这一部分是化工轻油(即所谓的石脑油);一部分形成塔底油,再经过换热部分,进入常压炉、常压塔,形成三部分,一部分柴油,一部分蜡油,一部分塔底油;剩余的塔底油在经过减压炉,减压塔,进一步加工,生成减一线、蜡油、渣油和沥青。
各自的收率:石脑油(轻汽油或化工轻油)占1%左右,柴油占20%左右,蜡油占30%左右,渣油和沥青约占42%左右,减一线约占5%左右。
常减压工序是不生产汽油产品的,其中蜡油和渣油进入催化裂化环节,生产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石脑油直接出售由其他小企业生产溶剂油或者进入下一步的深加工,一般是催化重整生产溶剂油或提取萃类化合物;减一线可以直接进行调剂润滑油。
重整生成油及抽余油加氢脱烯烃生产溶剂油的新技术

Z u Dih h zu
( ii g De i n I stueo I Bejn sg n t t f S NOPE t C。Bejn 0 0 ] ii g i 0 1 )
4 结 论
位合 作 开发 的溶 剂油 加 氢 脱烯 烃技 术使 用灵 话 , 既可用 于重整 生成 油加氢 , 可用 于抽 余油加 氢 ; 也 ( ) 技 术条件 温 和 , 2 该 对烯 烃 加氢选 择性 好 , 设 备简单 , 操作 方便 , 投资 和操作 费用 低 ;
()经多套 工 业装 置使 用 . 明该技 术可靠 、 3 证 先进 . 可满 足环保要 求 + 具有 显著的经 济效 益和社
为80 元 。 6万
8 年代 . 0 山西 煤化 所 研 制 开发 了加 氢 改 铂 系催化 剂 这种催 化 剂除 含铂外 . 添加 了其它 金 还 属. 以改 善铂催 化剂 的表 面性质 . 高其 稳定性 和 提 抗 水 、 硫性 。 抗 该技 术成功 地应用 于天 津 石化公 司 以窄馏 分抽 余 油 为原 料 的 溶剂 油 生产 装 置 , 后 之 北 京设计 院对 各种抽 余油精 制 工艺路 线进 行研 究 比较 . 石 家 庄炼 油厂 抽 提 装 置的 设 计 中与 L 西 在 I 煤 化所合作 . 采用 此技 术 . 以宽馏 分重 整 的抽余 油
1 I 工 艺 流 程 及 操 作 条 件 .
的轻质芳 烃 , 多 重整装 置采 用后加 氢 办法 , 许 使重 整生 成油的烯 烃 含量 降低 重整生成 油经 芳烃 抽提 后所 得抽余 油 的辛烷 值 已较低 . 不适 合 调人 高标号 汽油 中。 抽余 油 中 但 含硫 、 氮和重金 属等 杂质 极低 , 适合 生产 优质 的溶 剂油 。 为生产溶 剂油 就必 须脱 除其 中的烯烃 , 之 使 达 到质量 要求 中 国科学 院山 西煤 炭 化 学研 究 所
涂料和油漆稀释剂配方

涂料、油漆稀释剂配方配方1涂料、油漆的无苯稀释剂脂肪烃40%~60%脂肪醇15%~20%有机酸酯25%~40%脂肪酮3%~6%描述配方中的脂肪烃为200#溶剂汽油和沸点小于100 C的直馏汽油[1:(4~6.5)],脂肪醇为丁醇和乙醇[1: (2~3)],有机酸酯为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1: (3~6)],脂肪酮为丙酮。
本配方的最佳配比为脂肪烃:脂肪醇:有机酸酯:脂肪酮=1: 0.4: 0.6: 0.1。
工艺流程:溶剂油(脂肪烃)一脂肪醇~搅拌一有机酸酯一脂肪醇~脂肪酮一搅拌一静止~成品。
本剂毒性低,有利于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采用本剂的涂料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抗潮性能,涂膜光洁度较好。
本剂的通用性好,能作各种溶剂型涂料(硝基、氨基、过氯乙烯、环配方2香蕉水甲苯54份丁醇10份乙酸杂酯37份描述本配方即60L稀释剂,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香蕉的气味,主要用作硝基清漆的溶剂、某些油漆的稀释剂或溶剂,还可用作某些电器具焊接前的表面清洁剂。
配制时,将上述各组充分混匀即成。
如作为产品出售,则酸值应 < 0.5mgKOH/g。
配方中的乙酸杂酯是酯类生产中的低沸物,但也可用下述方法涂料、油漆稀释剂配方配方1涂料、油漆的无苯稀释剂脂肪怪40%~60%脂肪醇15%~20%有机酸酯25%~40%脂肪酮3%~6%描述配方中的脂肪怪为200#溶剂汽油和沸点小于100 C的直懈汽油口:(4~6.5)],脂肪醇为丁醇和乙醇[1: (2~3)],有机酸酯为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⑴(3~6)],脂肪酮为丙酮。
本配方的最佳配比为脂肪姪:脂肪醇:有机酸酯:脂肪酮=1: 0.4: 0.6: 0.1 o工艺流程:溶剂油(脂肪姪)一脂肪醇~搅拌一有机酸酯一脂肪醇~脂肪酮一搅拌一静止~成品。
本剂毒性低,有利于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采用本剂的涂料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抗潮性能,涂膜光洁度较好。
本剂的通用性好,能作各种溶剂型涂料(硝基、氨基、过氯乙烯、环配方2香蕉水甲苯54份丁醇10份乙酸杂酯37份描述本配方即60L稀释剂,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香蕉的气味,主要用作硝基清漆的溶剂、某些油漆的稀释剂或溶剂,还可用作某些电器具焊接前的表面清洁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剂油的生产流程
溶剂油是五大类石油产品之一。
溶剂油的用途十分广泛。
用量最大的首推涂料溶剂油(俗称油漆溶剂油),其次有食用油,印刷油墨,皮革,农药,杀虫剂,橡胶,化妆品,香料,医药,电子部件等溶剂油。
目前约有400-500种溶剂在市场上销售,其中溶剂油(烃类溶剂,苯类化合物)占一半左右。
按沸程分,溶剂油可分为三类:低沸点溶剂油,如6#抽提溶剂油,沸程为
60-90℃;中沸点溶剂油,如橡胶溶剂油,沸程为80-120℃;高沸点溶剂油,如油漆溶剂油,沸程为140-200℃,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油墨溶剂油,其干点可高达300℃。
一般情况下,60~90℃称为抽提溶剂油,即人们常说的6#溶剂油;80~120℃称为橡胶溶剂油,即人们常说的120#溶剂油;140~200℃称为油漆溶剂油,即200#溶剂油。
此外,还有油墨溶剂油、干洗溶剂油等。
有时,馏程的切割各个企业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6#溶剂油,有的厂家的馏程范围是60~75℃,通常我们称之为窄6#溶剂油,以示区别。
根据生产实际,120#溶剂油的馏程往往会控制在90~120℃之间。
按化学结构分,溶剂油则可分为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种。
实际上除乙烷,甲苯和二甲苯等少数几种纯烃化合物溶剂油外,溶剂油都是各种结构烃类的混合物。
从化学构成上,可以分为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
通常所说的6#、120#、200#溶剂油,就是链烷烃。
芳香烃指苯、甲苯、二甲苯等。
按用途分,通常,可以分为主要用在抽出大豆油、莱籽油、花生油和骨油等动植物油脂的抽提溶剂油,用于橡胶、鞋胶、轮胎等领域的橡胶溶剂油,用于油漆、涂料工业的油漆溶剂油,等等。
此外,还有洗涤溶剂油、油墨溶剂油等。
根据国家标准GB1922-88,即按其98%馏出温度或干点划分溶剂油,常见的牌号有:70#香花溶剂油,90#石油醚,120#橡胶溶剂油,190#洗涤剂油,200#油漆溶剂油,260#特种煤油型溶剂。
此外还有6#抽提溶剂油,航空洗涤汽油,310#彩色油墨溶剂油。
农用灭蝗溶剂油等。
实际上市场销售的远不止这些,生产厂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生产各种规格溶剂油。
溶剂油的性质视其用途不同而有别,选择溶剂油应主要考虑其溶解性、挥发性、安全性。
当然,根据其用途不同,其它的各项性能也不能忽略,有时甚至更重要。
溶剂油包括切取馏分和精制两个过程。
切取馏分过程通常有以下三种途径:由常压塔直接切取;将相应的轻质直馏馏分再切割成适当的窄馏分;和将催化重整抽余油进行分馏。
各种溶剂油馏分一般都需要经过精制加工。
以改善色泽,提高安定性,除去腐蚀性物质和降低毒性等。
常用的精制方法有碱洗,白土精制和加氢精制等。
溶剂油是烃的复杂混合物,极易燃烧和爆炸。
所以从生产,贮运到使用,都必须严格注意防止火灾的发生。
溶剂油毒性的表示方法大致三种:
致死量(LD):一般用来表示剧毒物质对动物生理作用强度的一种尺度。
致死浓度(LC):用浓度表示急性中毒的一种尺度。
最大容许浓度(MAC):最大容许浓度通常用空气中蒸气容量的百万分率(ppm 或10-6)表示,这是溶剂毒性的粗略估计,因人而异,不是绝对的极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