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 乙醛的氧化反应

合集下载

乙醛的实验报告

乙醛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乙醛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掌握乙醛与常见化学试剂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乙醛(CH3CHO)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乙醛分子中含有醛基(-CHO),能与多种化学试剂发生反应,表现出以下性质:1. 氧化反应:乙醛可被氧化剂氧化生成相应的酸,如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

2. 还原反应:乙醛可被还原剂还原成醇,如与氢气反应生成乙醇。

3. 加成反应:乙醛与氢氰酸反应生成氰醇。

4. 取代反应:乙醛与卤代烃反应生成卤代醛。

三、实验器材1. 乙醛溶液(约1mol/L)2. 银氨溶液3. 氢氧化钠溶液4. 氢气5. 氢氰酸6. 卤代烃7. 试管8. 烧杯9. 烧瓶10. 滴管11. 铁架台12. 铁夹13. 灯焰14. 银镜反应装置四、实验步骤1. 银镜反应(1)取一支试管,加入2mL乙醛溶液。

(2)向试管中加入2mL银氨溶液,轻轻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3)将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加热至溶液微沸。

(4)观察试管内壁是否有银镜生成。

2. 氢气还原反应(1)取一支试管,加入2mL乙醛溶液。

(2)将试管放入盛有氢气的烧瓶中,用铁夹固定。

(3)加热烧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将试管取出,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 氰醇反应(1)取一支试管,加入2mL乙醛溶液。

(2)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氰酸,轻轻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3)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 卤代醛反应(1)取一支试管,加入2mL乙醛溶液。

(2)向试管中加入2mL卤代烃,轻轻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3)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银镜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银镜。

2. 氢气还原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乙醛与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醇。

3. 氰醇反应:乙醛与氢氰酸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氰醇。

4. 卤代醛反应:乙醛与卤代烃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醛。

实验九 乙醛的氧化反应

实验九 乙醛的氧化反应

实验九乙醛的氧化反应【实验教学研究目的】1)探讨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适宜实验条件以及操作技能,掌握实验成败的关键。

2)进一步认识化学式试剂的用量、浓度、pH、温度、滴加顺序等条件对实验成功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3)学习和探讨乙醛氧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教法,训练演示技能。

【实验教学研究内容】1)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适宜的硝酸银浓度的探讨;2)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适宜的氢氧化铜混合液的pH、反应、温度探讨;3)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或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研究步骤】1、课前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案的设计(1)思考与讨论1)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原理各是什么?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各有哪些影响实验的重要因素?2)新制氢氧化铜时,对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和滴加顺序有何要求?3)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时,溶液的最佳pH大约为多少?4)银氨溶液如何配制?影响银氨溶液配制的关键因素是什么?5)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说明了乙醛的什么性质?如何通过演示实验来体现说明?(2)阅读与资料收集阅读下列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明确实验成败的关键,收集好与本实验教学研究相关的资料。

1)本实验内容;2)中学有关乙醛氧化反应的教材内容;3)本实验中“参考资料”及有关文献。

(3)实验研究方案的设计在“思考与讨论”和“阅读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依据实验内容和实验条件,设计如下实验研究的初步方案:1)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适宜的硝酸银浓度探讨:a 设计比较质量分数分别为1%、2%、3%硝酸银浓度配制的银氨溶液对银镜反应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时注意选择适宜的氨水浓度,是银氨溶液的用量和银镜反应的温度等其他条件控制在同一水平,最好设计相应的表格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的比较、注意反应后废物的处理等设计。

b 设计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案和配制的要求。

2)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适宜的氢氧化铜混合液pH、反应温度探讨:a 设计比较氢氧化铜混合液pH为9、11、13时,加热温度分别为80摄氏度、90摄氏度、100摄氏度与乙醛的反应实验。

乙醛氧化制醋酸的基本原理

乙醛氧化制醋酸的基本原理

乙醛氧化制醋酸的基本原理1、乙醛氧化制醋酸基本原理一、反应方程式:乙醛首先氧化成过氧醋酸,而过氧醋酸很不稳定,在醋酸锰的催化下发生分解,同时使另一分子的乙醛氧化,生成二分子醋酸。

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CH3CHO+O2CH3COOOH〔1〕CH3COOOH+CH3CHO2CH3COOH〔2〕在氧化塔内,还进行以下副反应:CH3COOOHCH3OH+CO2〔3〕CH3OH+O2HCOOH+H2O〔4〕CH3COOOH+CH3COOHCH3COOCH3+CO2+H2O〔5〕CH3OH+CH3COOHCH3COOCH3+H2O(6)CH3CHOCH4+CO(7)CH3CH2OH+CH3COOHCH3COOC2H 5+H2O(8)CH3CH2OH+HCOOHHCOOC2H5+H2(9)3CH3CHO+3O2HCO2、OH+CH3COOH+CO2+H2O(10)2CH3CHO+5O24CO2+4H2O(11)3CH3CHO+O2CH3CH(OCOCH3) 2+H2O(12)2CH3COOHCH3COCH3+CO2+H2O(13)CH3COOHCH4+CO2(14)乙醛氧化制醋酸的反应机理一般认为可以用自由基的连锁反应机理来进行解释。

常温下乙醛就可以自动地以很慢的速度吸收空气中的氧而被氧化生成过氧醋酸。

二、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1、物系相态:氧化过程可以在气相中进行,也可以在也相中进行。

在气相状态下,乙醛和氧气或空气相混合,氧化反应极易进行,而不必使用催化剂。

但是由于空气密度小、热容小、导热系数小,乙醛氧化反应放出的大量热量极难排出,系统温度难以掌握,造成恶性爆炸事故。

因此气相氧化过程没 3、有得到实际应用。

工业上实际使用的液相过程,向装有乙醛的醋酸溶液的氧化塔中通入氧气或空气,氧气首先扩大到液相,再被乙醛所吸收,借催化剂的作用使乙醛氧化为醋酸。

由于液体的密度较大,热容量也大,传热速率高,热量很简单通过冷却管由工业水带走,不易产生局部过热,反应温度能有效地加以掌握,确保安全生产。

乙醛的氧化反应教学设计

乙醛的氧化反应教学设计

《乙醛的氧化反应》教学设计
曾开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乙醛化学性质的探究,学生掌握乙醛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重视善于运用化学实验手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具体化学事物从感性知觉到理性思维的科学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并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

二、教学重点
乙醛的氧化反应。

三、教学难点
氧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教学、对比分析、讨论交流、观察归纳等。

五、教材分析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

在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重要一环。

它既可氧化成羧酸,又可还原成醇从而深化了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六、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2(第79页)已经学习过糖类的特征反应,对银镜反应等的实验和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且通过对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对乙醇及醇类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已经有所掌握,对于学生建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地知识基础,只是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要想在这节课中掌握好难度比较大。

七、教具准备
仪器:试管、试管架、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滴管、酒精灯等。

药品:2%AgNO
3、2%稀氨水、乙醛、10%NaOH、 2%CuSO
4
等。

八、教学过程。

2024版乙醛氧化反应教学课件

2024版乙醛氧化反应教学课件

乙醛氧化反应是指乙醛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的过程。

该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农药等领域。

0102催化氧化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醛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铜、银、铬等金属及其氧化物。

非催化氧化乙醛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

此类反应条件较为苛刻,应用较少。

乙醛氧化反应是工业生产乙酸的重要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工艺成熟、产率高等优点。

通过乙醛氧化反应可以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如乙酸乙酯、乙酸酐等,这些化合物在化工、医药、农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研究乙醛氧化反应机理有助于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乙醛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

断裂的碳氢键与氧气中的氧原子结合,形成水分子。

反应过程中,乙醛的羰基碳与氧原子形成双键,同时断裂醛基中的碳氢键。

双键氧原子上的电子向羰基碳转移,形成乙酸分子。

乙醛氧化反应过程乙醛氧化反应常用的催化剂有铜、银、铬等金属及其氧化物。

催化剂通过提供活性中心,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不同催化剂对乙醛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和活性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乙醛氧化反应遵循反应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和温度有关。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也会提高反应速率,但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通过研究反应动力学,可以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乙醛氧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0102乙醛、氧气、催化剂(如铜或银)圆底烧瓶、冷凝管、导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等实验原料实验仪器实验原料与仪器1.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醛和催化剂,并放入磁力搅拌子。

5. 当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和通氧,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3. 向烧瓶中通入氧气,同时点燃酒精灯加热,使反应进行。

2. 将烧瓶置于铁架台上,安装冷凝管和导管,确保装置密封良好。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了解乙醇在催化剂存在下的氧化反应的原理和反应产物。

2.通过对反应产物乙醛的检验,学习醛类的通性。


3.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能够对实验现象明显观察,同时能够对产物进行检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实验的认真分析,掌握用本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原理,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超越教材自行设计实验装置进行本实验,培养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教材中实验装置的改进,树立创新意识。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设计思路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
五.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法一:
法二:

3.5注意事项
(1)选用0.3。

0.5mm的细铜丝,尽量多一些,使
得催化剂的量比较大,产生的乙醛比较多。

(2)试管的气密性要好,如果橡皮塞没塞好,外
面的空气容易进入反应系统,影响催化反应的效率。

’(3)氢氧化铜的量要少,因为产生的乙醛蒸汽毕竟量不多,如果氢氧化铜的量多的话.使之产生砖红色沉淀很不明显。

(4)用元水酒精的效果最好,易挥发。

. .。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实验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实验,它利用一氧化氮氧化剂氧化乙醇产生
乙醛。

乙醇氧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制备乙
醛的重要方法。

下面我们来说说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步骤。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实验烧杯,最好是酒精白热桶,装入乙醇25ml,并将它加热至60℃。

此时将溶解在乙醇溶液中的氧化剂(一氧化氮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的)加入上述乙醇,量为0.50 ml。

加入氧化剂后,乙醇溶液产生暗淡的黑色,说明乙醇发生了氧化反应,由乙醇
生成乙醛。

接下来就要开始下一步实验——识别乙醛,因乙醛不稳定,我们要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检测
乙醛,所以我们需要准备凝胶电泳仪,将乙醇氧化后生成的物质注入到凝胶电泳仪里。


果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明显的担心线,这表明乙醛已经形成,此时实验成功,否则,乙醇氧
化反应就是失败的,可能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调整反应条件而再次试验。

最后,为了使乙醇氧化反应达到最佳效果,需要使实验温度、酸碱度、抗氧化剂添加量等
都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在实验中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和体会反
复调整,调节环境参数,以使最终的反应结果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总之,乙醇氧化生成乙醛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

在进行乙醇氧化反应的实验时,需
要尽量确保反应的条件都在良好的状态,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成功率,从而获得更多的
实验数据,为其他有关乙醇氧化反应的研究作更好的准备。

乙醛被弱氧化剂氧化反应方程式

乙醛被弱氧化剂氧化反应方程式

标题:深度探讨乙醛被弱氧化剂氧化的反应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乙醛被弱氧化剂氧化的反应方程式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对这个反应方程式的深度探讨,我们将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化学过程的本质和特点。

本文将从乙醛的性质和结构入手,逐步展开对其被弱氧化剂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全面评估,最终达到对这一化学过程全面、深入、灵活的理解。

一、乙醛的性质和结构乙醛,化学式为CH3CHO,是一种简单的有机醛类化合物。

它是由一个甲基基团和一个醛基团组成的。

乙醛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常温下具有刺激性的气味。

它在化工生产和实验室中都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乙醛的结构中含有醛基(-CHO),这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性。

在化学反应中,乙醛的结构往往决定了它的反应特点和途径。

要深入探讨乙醛被弱氧化剂氧化的反应方程式,就需要先了解乙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二、乙醛被弱氧化剂氧化的反应方程式当乙醛遇到弱氧化剂时,会发生氧化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乙醛中的醛基(-CHO)将被氧化成羧基(-COOH),形成相应的酸类化合物。

这一化学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H3CHO + [O] → CH3COOH其中,[O]代表氧化剂。

在这个反应方程式中,乙醛经历了氧化反应,醛基(-CHO)被氧化成了羧基(-COOH),生成了乙酸(CH3COOH)。

这个反应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氧化反应,是乙醛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乙醛被弱氧化剂氧化的反应方程式展现了化学反应中的一种特定情况,即醛类化合物遇到氧化剂时的反应过程。

通过对这个反应方程式的深入探讨,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乙醛的结构特点和氧化反应的本质。

这个反应方程式也为我们理解其他类似化合物的氧化反应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在化学领域中,掌握和理解这些反应方程式是十分重要的,它们为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乙醛被弱氧化剂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全面评估,我们对这一化学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九乙醛的氧化反应
【实验教学研究目的】
1)探讨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适宜实验条件以及操作技能,掌握实验成败的关键。

2)进一步认识化学式试剂的用量、浓度、pH、温度、滴加顺序等条件对实验成功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3)学习和探讨乙醛氧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教法,训练演示技能。

【实验教学研究内容】
1)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适宜的硝酸银浓度的探讨;
2)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适宜的氢氧化铜混合液的pH、反应、温度探讨;
3)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或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研究步骤】
1、课前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案的设计
(1)思考与讨论
1)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原理各是什么?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各有哪些影
响实验的重要因素?
2)新制氢氧化铜时,对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和滴加顺序有何要求?
3)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时,溶液的最佳pH大约为多少?
4)银氨溶液如何配制?影响银氨溶液配制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5)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说明了乙醛的什么性质?如何通过演示实验来体现说明?
(2)阅读与资料收集
阅读下列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明确实验成败的关键,收集好
与本实验教学研究相关的资料。

1)本实验内容;
2)中学有关乙醛氧化反应的教材内容;
3)本实验中“参考资料”及有关文献。

(3)实验研究方案的设计
在“思考与讨论”和“阅读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依据实验内容和
实验条件,设计如下实验研究的初步方案:
1)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适宜的硝酸银浓度探讨:a 设计比较质量分数分别为1%、2%、3%硝酸银浓度配制的银氨溶液对银镜反应
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时注意选择适宜的氨水浓度,是银氨溶
液的用量和银镜反应的温度等其他条件控制在同一水平,最好
设计相应的表格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的比较、注意反应
后废物的处理等设计。

b 设计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案和配制的要
求。

2)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适宜的氢氧化铜混合液pH、反应温度探讨:a 设计比较氢氧化铜混合液pH为9、11、13时,加热
温度分别为80摄氏度、90摄氏度、100摄氏度与乙醛的反应
实验。

注意乙醛浓度及用量的选择(比较试验时其他条件控制
在同一水平),以及反应后废物的处理等设计;b 注意设计不
同pH混合液的配制方案。

(4)实验教学研究方案的设计
根据乙醛氧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教学目的,自选一个实验进行演示教学
设计。

教案要求以演示技能构成要素为线索进行设计,将演示技能力
量运用于教学实际。

教案应在明确演示实验的教学目的:让中学生明
确乙醛的还原性,易被弱氧化剂氧化;观察目的:通过观察银镜或红
色物质的生成,说明乙醛具有还原性;观察重点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通过演示操作、指引观察、引导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自己由银镜或红
色物质生成的实验现象通过科学抽象获得结论,理解以上两个反应的
过程和乙醛的还原性。

上述设计的实验研究、实验教学研究两个方案于实验前交指导教师审阅。

2、实验研究
(1)实验研究方案的介绍与评析
由两位学生分别介绍他们实验研究方案,并组织评析。

评析实验研
究方案应围绕“适宜实验条件探讨”方案是否可行、可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及创意性如何进行,是否设计表格进行比较实验。

在讨
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自我调整研究的初步方案。

(2)实验探究
学生按调整后的实验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时应注意:反应前试管的处理;
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时应注意: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的浓度、用量及滴加的顺序;新制氢氧化铜混合液的pH;加热时
的温度。

3实验教学研究
(1)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由两位学生分别用自己探讨出的实验适宜条件分别进行上述两个
演示实验教学模拟。

演示时,注意演示技能的应用及实验的成功。

通过演示实验教学模拟,进一步训练师范生演示实验的教学技能。

(2)演示实验教学评议
演示实验教学评议应围绕演示实验目的的达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
挥、实验的设计、演示的效果及其他教学技能进行。

教师也可针对
学生演示时存在的注意问题进行讲解、示范,并最后给予总结评定。

学生进行自我完善。

4、实验教学研究总结
1)教师总结,布置新的实验教学研究任务。

2)课后结合实验报告要点总结如下内容:
(a)适宜实验条件研究结果、实验成功关键;
(b)银氨溶液的配制技术;
(c)乙醛银镜的反应的演示教学要点;
(d)本次实验的最大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