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醛的氧化反应教学设计
醛的氧化反应

人教版(2017版)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三节《醛酮》第二课时醛的氧化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含氧衍生物。
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类物质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
本课时内容是对前面有机物学习的深化,同时为后续的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二)教学内容:教材以乙醛作为醛的典型代表物,先介绍乙醛的物理性质,紧接着分析醛基官能团的特点,介绍乙醛的化学性质,即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在介绍加成反应时,分别介绍了乙醛与氢气,氰化氢的加成反应。
教材中乙醛的氧化反应包括3个典型反应,即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以及与氧气的反应。
另外,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要求学生运用有机反应规律说明乙醇、乙醛和乙酸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进一步强调官能团的转化,关注有机化合物官能团转化的基本规律。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在必修二学习葡萄糖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已经接触了醛的特征反应。
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卤代烃、醇、酚的知识,特别是醇的氧化反应,学生已经接触到乙醛的结构特点。
(二)学生“生活概念”的分析醛类物质学生接触的最多为甲醛,它也是目前人们生活中比较关注的健康问题,学生对学习醛类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
(三)学生“认知方式”分析学生理解能力基本上没问题,但是处理信息能力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等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能从官能团和化学键可能的断键部位预测乙醛的化学性质。
2、能在结构分析和实验事实的基础上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3、通过乙醇、乙醛和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加深对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理解,初步构建烃的含氧衍生物间的转化关系。
乙醛教学设计

乙醛教学设计(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选修五第三章第二节乙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
由于醛基的活泼性,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醛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
乙醛是醛类的代表物。
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性质: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通过乙醛和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和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概念;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范围得到了扩展和延伸。
学好乙醛的性质,明确乙醛和乙醇,乙醛和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更好的掌握醛类及其与醇类、羧酸的关系,建立有机知识网络。
因此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层面看,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价态升降理论、烯烃和醇的性质,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认识;从能力层面看,学生已经具备了根据有机物分子结构初步预测物质化学性质进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但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不够,合作创新的精神有差距。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乙醛性质的实验活动,学习醛的典型化学性质,掌握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使学生了解醛的用途。
2·掌握醛基的检验方法3·能初步概述重要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提高实验设计、推理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4·加深理解“氧化-----还原”,“结构-----性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从形式和本质上认识有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2·学习乙醛的化学性质【难点】1·将有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形式”概念如何纳入已经建构好的氧化还原“本质”概念中。
乙醛的催化氧化教案

乙醛的催化氧化教案教案标题:乙醛的催化氧化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乙醛催化氧化的反应原理和机制。
2. 掌握乙醛催化氧化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学会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乙醛催化氧化反应。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催化剂的知识,了解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知识讲解:2. 介绍乙醛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的氧化反应。
3. 解释乙醛催化氧化反应的原理和机制,包括催化剂的作用方式和反应路径。
实验操作:4. 介绍乙醛催化氧化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所需材料。
5.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6.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7.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对比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差异。
8. 讨论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和反应条件的选择。
知识拓展:9. 扩展学生的知识,介绍其他有关催化氧化反应的应用领域和实际问题。
总结:10. 总结乙醛催化氧化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11.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教学评估:12. 设计简单的问答题或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乙醛催化氧化反应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资源:- 乙醛催化氧化实验指导书-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籍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乙醛催化氧化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探讨其他催化剂在氧化反应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注意事项:- 确保实验操作安全,学生需佩戴实验室必要的防护装备。
- 强调实验的重复性和准确性,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 根据教学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乙醛》教学设计

乙醛在银镜反应和斐林反应中的应用 乙醛的工业生产中催化剂的选择和反应条件控制
课后作业布置及要求
完成教材上关于乙醛性质和应用的练 习题
思考并讨论乙醛在工业生产中的环保 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乙醛在有机合成 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设计一个以乙醛为原料合成指定有机 物的实验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腐蚀性。
此外,乙醛在燃料添加剂、润 滑油添加剂等领域也有一定的
应用前景。
06
课程总结与回顾
重点知识点梳理
01
02
03
04
乙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
乙醛的制备方法和反应 机理
乙醛在有机合成中的应 用
乙醛的工业生产和环境 保护
难点问题解答
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机理 乙醛与卤素、氢卤酸等试剂的反应及机理
熔点
较低,常温下为液态。
04
沸点
适中,易挥发。
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氧化反应
乙醛易被氧化剂氧化,如与氧气 反应生成乙酸。
还原反应
乙醛也可被还原剂还原,如与氢 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
银镜反应
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光亮 的银镜,用于乙醛的定性检测。
结构特点与性质关系分析
结构特点
乙醛分子中含有羰基(-CHO),是醛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羰 基中的碳氧双键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使得乙醛具有多种化学 性质。
防护用品。
熟悉安全设施
02
了解实验室的安全出口、灭火器材、急救箱等安全设施的位置
和使用方法。
遵守实验室规定
03
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禁止在实验室吸烟、饮食、
嬉戏等行为。
乙醛的氧化反应教学设计

乙醛的氧化反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乙醛的氧化反应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醛的氧化反应过程;2.掌握乙醛氧化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3.理解乙醛氧化反应的化学原理;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滴管、胶头滴管、乙醛、烧杯、筛网、滤纸、试管架等;2.实验试剂:五氯化碘溶液、稀硫酸溶液、稀碳酸钠溶液等;3.教学课件或实验说明书。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观察、描述和提问,引发学生对氧化反应的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氧化反应,如苹果切割变色、铁器生锈等,引导学生思考氧化反应的特征和原因。
2.知识讲解(1)乙醛的氧化反应:介绍乙醛在氧化剂存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产物的化学方程式,如:CH3CHO+I2→CH3COOH+2I-(2)反应机理:讲解乙醛分子中羰基的易受攻击特性,以及氧化剂I2分子在反应中以单电子转移的方式引发反应的机理。
3.实验操作(1)制备乙醛溶液:将适量乙醛加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取并加入适量水搅拌溶解;(2)试验装置准备:将烧杯中的乙醛溶液倒入试管中,放置于试管架上,准备待用;(3)滴加氧化剂:使用胶头滴管滴加适量五氯化碘溶液进入乙醛溶液中;(4)观察与记录: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下滴加氧化剂前后的现象及时间。
4.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如观察到溶液从无色变为棕红色,并出现气泡的现象,则说明乙醛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了相应的产物。
5.实验现象解释通过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对反应机理进行解释。
指导学生理解反应中羰基易受攻击,并引发氧化反应的原因。
6.实验扩展根据学生实验结果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扩展。
例如,改变实验条件,如改变氧化剂的浓度、反应温度等,观察反应速率、产物的变化等,并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实验结果,总结乙醛的氧化反应过程及反应机理。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
五、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醛的氧化反应

δ+ δ-
+ H—CN
OH CH3—CH—CN
2-羟基丙腈
注:醛基不与X2,HX,H20发生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 (1)燃烧氧化
2CH3CHO + 5O2 点燃 4CO2 + 4H2O
醛基
HO
HC H
CH
极性键 可断裂加O氧化
O
O
= =
(2)催化氧化 2CH3-C-H + O2 催化剂 2CH3-C-O-H
(4)被强氧化剂氧化为 —COOH
请以乙烯为原料设计合成路线合成乙酸
CH2=CH2 加成
氧化
氧化
CH3CH2-OH
CH3-CHO
CH3COOH
烯烃Biblioteka 醇醛羧酸CH2=CH2 加成 CH3CH2-Br 水解
氧化
CH3CH2-OH
氧化
CH3-CHO CH3COOH
烯烃
卤代烃
醇
醛
羧酸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的氧化反应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温故而知新
醛基
H
O 不饱和键
易加成
HC C H
H
1、加成反应
(1)催化加氢 (还原反应) O
氧化
CH3CH2OH
还原
=
CH3—C—H + H2
催化剂 △
CH3CH2OH
CH3CHO
(2)与HCN加成
=
δOCH3—Cδ+—H
5%
向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后,现象为:
蓝色絮状沉淀
相关反应方程式: CuSO4+2 NaOH = Cu(OH)2 ↓+Na2SO4
乙醛的氧化反应教学设计

《乙醛的氧化反应》教学设计
曾开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乙醛化学性质的探究,学生掌握乙醛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重视善于运用化学实验手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具体化学事物从感性知觉到理性思维的科学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并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
二、教学重点
乙醛的氧化反应。
三、教学难点
氧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教学、对比分析、讨论交流、观察归纳等。
五、教材分析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
在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重要一环。
它既可氧化成羧酸,又可还原成醇从而深化了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六、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2(第79页)已经学习过糖类的特征反应,对银镜反应等的实验和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且通过对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对乙醇及醇类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已经有所掌握,对于学生建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地知识基础,只是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要想在这节课中掌握好难度比较大。
七、教具准备
仪器:试管、试管架、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滴管、酒精灯等。
药品:2%AgNO
3、2%稀氨水、乙醛、10%NaOH、 2%CuSO
4
等。
八、教学过程。
乙醛的氧化反应__报告

乙醛的氧化反应__报告乙醛(C2H4O)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它可以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其他化合物。
本报告将讨论乙醛的氧化反应,并描述乙醛氧化的反应机理和应用。
1.乙醛在氧气存在下的氧化反应乙醛在氧气存在下可以被氧化成乙酸(CH3COOH)。
这是一种氧化剧烈的反应,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和热量。
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可用于制造溶剂、涂料、药物等化学品。
乙醛的氧化反应可以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使用银盐或铜盐作为氧化催化剂,加热反应混合物。
乙醛首先被氧化成乙醛酸(CH3COOH)然后进一步氧化为乙酸。
反应机理如下:C2H4O+1/2O2->C2H4O2C2H4O2+1/2O2->CH3COOH2.乙醛在氧气缺乏下的氧化反应乙醛可以通过卤素(如溴或氯)或一些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进行氧化。
这些氧化剂可以氧化乙醛并将其转化为其他有机化合物。
例如,溴可以将乙醛氧化成溴代乙酸酯(CH3COOCH2Br),而高锰酸钾可以将其氧化成醋酸盐。
反应机理如下:C2H4O+2Br2->C2H4(Br)2O+2HBrC2H4O+KMnO4+H2SO4->CH3COOK+MnSO4+H2O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氧化反应,乙醛还可通过其他方法进行氧化,如使用酸性过硫酸盐或过氧化氢。
乙醛的氧化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
乙酸是常见的化学品,用于制造醋酸纤维、染料、草甘膦等。
乙醛的氧化反应也用于有机合成过程中,通过氧化反应可以将乙醛转化为其他有机化合物,扩大其应用范围。
此外,乙酸和醋酸盐还被用于制造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
乙醛的氧化反应在有机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结起来,乙醛的氧化反应包括在氧气存在下的氧化和在氧气缺乏下的氧化。
氧化反应产物可变化,常见的产物是乙酸和醋酸盐。
这些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用于制造化学品、有机合成和食品添加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银氨溶液的配制:在洁净的试管里注入 1mL2% AgNO3 溶液,逐滴加入 2% 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最初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3.银镜反应的发生:向刚配制好的银氨溶液中滴入 3 滴乙醛稀溶液,把试
管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里,静置几分钟,便可以看到实验现象。
实验二:乙醛溶液与新制 Cu(OH)2 溶液的反应
实验目的:了解检验醛基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CH3CHO+2Cu(OH)2 Cu2O +CH3COOH+2H2O 实验用品:
试管、胶头滴管、NaOH 溶液、CuSO4 溶液、乙醛、试管夹、酒精灯 实验步骤:
1. 向试管中加入 2mL NaOH 溶液,再加入 CuSO4 溶液,振荡 2. 再加入乙醛溶液 3. 在酒精灯上加热 4. 观察混合液颜色变化及沉淀变化
并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
的辩证认识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乙醛的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对比分析、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 【教师活动】:展示照镜子的 过程,讲述镜子在生活中的作 用。 【知识回顾】:工业制镜与葡 萄糖的特征反应---银镜反应。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醇 是否有此特征反应?
乙醛的氧化反应教学设 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目 课时 课题名称
教 材 分 析
中学化学实验教 学研究
课型
实验教学
6
班级
2013 级化学本科 班
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
教学分析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在所介绍的含 氧衍生物中,醛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重要一环。 它既可以氧化成羧酸,又可还原成醇从而深化了有机化学 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 此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程式的书写,学生要想在这节课中掌握好难度比较大。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乙醛化学性质的探究, 学生掌握乙醛的性质与用途
训练学生重视、善于运用化学
实验手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具
教
过程与方法
体化学事物从感性知觉到理性思的
学
目
科学学习方法
标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
和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两个实验均是用来检验醛基的方法,同学极有可能将
两个实验的现象记混淆,老师应该加以提醒,另外,实验
实验反思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要着重强调。
4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提取醇 相关知识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周边事物,引 起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推测 银镜反应为醛基作用。
二、实验探究 实验一: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 【教师活动】:讲述乙醛与银 氨溶液反应的实验方法。 观察学生是否有操作不规范现 象,及时纠正。
【学生活动】:亲手操 作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水浴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 +3NH3+H2O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大烧杯、三脚
架、石棉网、2%AgNO3 溶液、2%氨水、5%NaOH 溶液、甲溶液(40%乙醛:乙 醇=1:1)、乙溶液(40%乙醛)
实验步骤:
1.准备洁净的试管
学生在必修 2 已经学习过糖类的特征反应,对银镜反
应等的实验和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且通过对选修五有机化
学基础的学习,对乙醛及醇类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
学
情
已经有所掌握,对于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
分
用途”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地知识
析
基础,只是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 高同学们想象空间
实验二:乙醛与新制的 Cu(OH)2 反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 实验。 观察学生是否有操作不规范现 象,及时纠正。
【学生活动】:学生实 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 象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
【板书设计】
实验一:银镜反应
实验目的:1.了解检验醛基的实验方法
2.探索生成光亮银镜的实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