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本科《食品分析》考试题型及思考题完整答案(1)
食品分析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试题及答案1. 毒理学分析试题a) 什么是毒理学?b) 解释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之间的区别。
c) 列举三种食品中常见的毒性物质,并描述它们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
d) 请简要描述毒物进入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答案:a) 毒理学研究有毒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其作用机制、程度和持续时间等方面。
b) 急性毒性指暴露于高浓度毒物后引起的立即的或近期的健康问题,而慢性毒性指长期暴露于低浓度毒物后引起的潜在健康问题。
c) 常见的食品毒性物质包括重金属(如铅、汞)、农药残留物和食品添加剂。
它们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癌症、生殖系统异常等健康问题。
d) 毒物进入人体后,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分布到各个组织器官。
在体内,毒物可能经过代谢转化为更具毒性的物质,最后通过排泄通道如肾脏、肝脏和肺脏排出体外。
2. 食品安全标准试题a) 解释食品安全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它对食品行业至关重要?b) 请列举并简要描述国际上常见的食品安全标准机构。
c) 以食品添加剂为例,解释如何确定其安全性标准。
d) 请分享一种常见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a) 食品安全标准是为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而制定的一套规定和指导原则。
它对食品行业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保护消费者免受食品中潜在的有害物质或微生物的危害。
b) 常见的食品安全标准机构包括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
c) 确定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标准通常需要进行各项实验和评估。
这些评估包括确定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确定食品中添加剂的浓度和摄入量以及评估长期摄入可能导致的慢性毒性等。
d) 一种常见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该方法基于样品中化学物质的色谱行为,通过样品在固定填充物上的分离和检测,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化学物质。
《食品分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食品分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食品分析绪论作业1.食品分析的学科性质与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性质:专门研究各种食物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主要内容:1.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2.食品(添加剂与有毒有害物质)安全性检测;3.食品品质分析和感官检测。
2.简单阐述食品分析方法要考虑的因素?答:食品分析方法的选择通常是要考虑到样品的分析目的,分析方法本身的特点如专一性,准确度,精密度,分析速度,设备条件,成本费用,操作要求等以及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样品的采集与处作业1、采样的定义及要求答:定义:在大量产品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
要求:(1)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以使对所取样品的测定能代表样本总体的特性。
(2)采样方法应与检测目的保持一致。
(3)采样量应满足检测精度要求,能足够供分析、复查或确证、留样用。
(4)采样过程中,应及时、准确记录采样相关信息。
(5)样品采集、运输、制备过程中应防止待测定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损失,避免样品受到污染。
水分及水分活度的测定作业1、试比较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的特点及在食品中水分含量测定的适用范围。
答:直接干燥法:特点:适用范围最广泛,利用食品中水的性质,且设备简单,成本较低。
适用范围:适用于101~105℃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的食品。
减压干燥法:特点:测定水分快速,简便,但其精密度较差,当样品份数较多时,效率反而降低。
适用范围:适用于糖、味精等易分解食品的干燥,不适用于添加了其他原料的糖果的测定。
蒸馏法:特点:此法为一种高效的换热方法,水分可以被迅速的移去,加热温度比直接干燥法低。
另外是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适用范围:广泛用于各类果蔬、油类等多种样品的水分的测定。
特别是香料,此法是唯一公认的水分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
卡尔费休法:特点:费休法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液体固体、及一些气体样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也常作为水分痕量级标准分析方法,也可用于此法校定其他的测定方法。
食品分析 期末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食品分析是指对食品中的_________进行分析和鉴定。
A) 营养成分B) 添加剂C) 微生物污染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 所有选项都正确2.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主要包括_________。
A) 大肠杆菌B) 沙门氏菌C) 霉菌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 所有选项都正确3. 食品安全性评估是指通过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评估食品是否_________。
A) 满足国家标准B) 合乎营养需求C) 无害于健康D) 有机食品答案:C) 无害于健康4. 食品常见的添加剂包括_________。
A) 防腐剂B) 香料C) 色素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 所有选项都正确5. 食品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_________。
A) 色谱分析B) 光谱分析C) 核磁共振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填空题1. 食品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分析。
答案:色谱2. 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_________。
答案:铅、汞、镉3. 氨基酸分析常使用_________方法。
答案:高效液相色谱4.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要符合_________的要求。
答案:国家标准5. 快速检测方法在食品分析中具有_________的优势。
答案:高效、准确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食品分析的意义和目的。
答案:食品分析的意义在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通过检测和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微生物污染、有害物质等,评估食品是否合乎国家标准和无害于健康。
食品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确保食品质量合格,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2.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食品分析方法。
答案:常见的食品分析方法包括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光谱分析、核磁共振等。
其中,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包括质谱联用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营养成分、添加剂等进行分析和检测。
《食品分析》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

《食品分析》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食品分析》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20分)1.变旋光作用:2.凝胶色谱:二、单选(每小题3分,共30分)1.利用物质溶解度不同分离组分的方法叫()。
A.分馏B.萃取C.分取D.消化2.果胶酯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变成( )。
A.原果胶B.果胶酸C.柠檬酸D.苹果酸3.由整批货料中采得的少量样品称之()。
A.采样B.检样C.原始样品D.平均样品4.将两种互溶且沸点相近的组分分离应采用( )。
A.常压蒸馏B.减压蒸馏C.水蒸气蒸馏D.分馏5.灰化中加入硫酸的灰分称之()。
A.粗灰分B.酸不溶灰分C.硫酸灰分D.水不溶灰分6.pH值的测定方法是()。
A.滴定法B.蒸馏法C.电化学法D.重量法7.兰——埃农法测糖指示剂应选用()。
A.甲基红B.酚酞C.酚红D.次甲基兰8. 食品干燥后的残留物即()。
A.无氮抽出物B.总碳水化合物C.粗淀粉D. 固形物9.测定香料中水分含量应选用()。
A.常压干燥法B.真空干燥法C.共沸蒸馏法D.红外干燥法10.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的硫酸液处理后的残渣称之()。
A.NDFB.ADFC.纤维素D.粗纤维三、多选(每小题4分,共20分)1.食品的营养成分分析包括()。
A.水分B.糖类C.脂肪D.蛋白质E.矿物质2. 有效碳水化合物有()。
A.淀粉B.果胶物质C.麦芽糖D.半纤维素E.乳糖3.色谱分离法包括()。
A.柱层析B. 纸层析C. 薄层层析D.盐析E.气相色谱4. 蒸馏法测定水分常用的有机溶剂有()。
A.乙醚B.乙醇C.苯D.甲苯E.二甲苯5. 常用的糖液澄清剂有()A.醋酸铅B.酒石酸钾钠C.氢氧化铝D.氯化钠E.醋酸锌和亚铁氰化钾四、简答(每小题15分,共30分)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2.蛋白质消化时常加入哪些试剂?请分别说明他们的作用。
食品分析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变旋光作用:具有光学活性的还原糖类(如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溶解后,其旋光度起初迅速变化,然后渐渐变化缓慢,最后达到恒定值,这种现象称为变旋光作用。
食品分析期末试卷答案

食品分析西北工业大学答案:1单选(最简单、成本最低的分析方法是哪个?B.感官鉴定法正确答案:B2单选(食品检测技术趋向于哪种方法发展?C.仪器分析正确答案:C3多选(食品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正确答案:A、B、C、D4多选(食品标准包括哪些?正确答案:A、B、C、D1单选(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A.检样正确答案:A2单选(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A.原始样品正确答案:A3单选(需保证所有物料各个部分被抽到的可能性均等的采样方法是D.随机抽样正确答案:D4单选(四分法取样适用于哪类样品?D.大米正确答案:D5单选(2分)水蒸气蒸馏不适用于哪类化学成分的提取?A.易溶于水正确答案:A6单选(2分)下列不属于溶剂抽提法的是()B.精馏正确答案:B7多选(样品的采集一般分为哪两类?A.代表性取样B.随机抽样正确答案:A、B8多选(下列哪些方法属于代表性取样?B.在流水线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抽样C.根据分析目的取样D.按产品的生产日期取样正确答案:B、C、D9填空(有机物破坏法主要包括干法灰化法和()法。
正确答案:湿法消化1单选(用密度瓶法测得的相对密度是哪个温度下的密度值?B.正确答案:B2单选(密度计法不适用于哪类样品的测定?B.极易挥发正确答案:B3单选(阿贝折光仪在测定样品前需要进行什么操作?正确答案:C4单选(测定折光率不可用来()。
A.确定样品是否具有旋光性。
B.判断食品的纯度及是否掺假;C.鉴别食品的组成和品质;D.确定食品的质量浓度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正确答案:A5单选(下列哪个物质不具有变旋光现象?A.乳糖B.蔗糖C.果糖D.葡萄糖正确答案:B6单选(测定含有还原糖的样品时,应当()A.放置过夜后再测量B.加热后测量C.现配现测D.冷藏后测量正确答案:A7多选(使用密度瓶法测定样品的相对密度时,需要测定哪些物理量,才可计算出待测样品的相对密度?A.比重瓶的重量B水的重量C待测样品的重量D待测样品的体积正确答案:A、B、C8多选(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样品的旋光值。
食品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食品分析1、熟悉食品分析的研究内容食品营养素分析;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的感官评定。
2、熟悉试剂纯度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纯度:一级纯(优级纯或基准级试剂)> 二级纯(分析纯)> 三级纯(化学纯)表示方法:体积分数指100ml溶液中含有液体溶质的毫升数。
(%)质量浓度指100ml溶液中含有固体溶质的克数。
(g/L)质量分数指100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
(%)3、掌握采样的概念和了解样品的分类,熟悉样品的分数、用途及保留时间采样指为了进行检验从大量物料中抽取得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三类。
样品应一式三份,用于检验用、复验用、备查或仲裁用。
保留时间一个月。
4、掌握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消除干扰因素;使待测组分完整地保留下来;浓缩待测组分。
5、掌握样品的保存方法冷冻干燥法(先冷冻至冰点以下,再高真空使冰升华为水,从而干燥样品。
133-140Pa;-10℃-- -30℃);冷冻法(使样品在-10℃-- -30℃下呈冷冻状态保存);冷藏法(在0—5℃保存,适合于易腐败变质样品,时间不宜长);干燥法(样品放在有干燥剂的干燥器内保存的方法变色硅胶、无水Cacl2)。
6、了解准确度和精确度概念,熟悉回收试验精确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但精确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确度低,准确度必然低,而且说明结果不可靠。
回收试验:就是在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待测标准物质进行对照试验,实际中以回收率表示准确度。
7、掌握风干样品、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回潮、恒量的概念风干样品:指与大气湿度建立平衡时的样品。
它所含水分主要是束缚水。
干物质:指除去水分后的样品。
可溶性固形物:可溶于水的干物质。
回潮:指粉状干物质或比风干样品含水低的样品,铺成不超过1cm的厚度,置于大气中吸水,直至与大气湿度建立平衡为止,这一过程称为回潮。
食品分析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食品分析中常用的检测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是:A. 凯氏定氮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气相色谱法答案:A2. 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主要作用是:A. 增加食品色泽B. 延长食品保质期C. 改善食品口感D. 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答案:B二、填空题1. 食品中的_______是影响食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答案:微生物2. 食品中的_______含量过高会导致食品变质。
答案:水分三、判断题1. 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可以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
()答案:√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随意添加。
()答案:×四、简答题1. 简述食品中添加抗氧化剂的作用及其常见的种类。
答案:抗氧化剂的作用是延缓食品氧化过程,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见的抗氧化剂包括BHA(丁基羟基茴香醚)、BHT(丁基羟基甲苯)、TBHQ(叔丁基羟基苯并喹啉)等。
2. 描述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答案: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能够准确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五、计算题1. 假设某食品样品中蛋白质含量为10g/100g,根据凯氏定氮法的计算公式,计算该食品样品的蛋白质含量(以克计)。
答案:根据凯氏定氮法,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公式为:蛋白质含量(g/100g)=(氮含量×6.25)/样品重量(g)。
假设氮含量为1.4g/100g,则蛋白质含量=(1.4×6.25)/100=0.875g。
六、论述题1. 论述食品中添加色素的利弊,并说明如何合理使用色素。
答案:食品中添加色素可以增强食品的色泽,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但过量使用色素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合理使用色素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择安全无毒的色素,控制添加量,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
以上为食品分析试题及答案的完整内容。
食品分析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试题及答案1. 简述食品分析中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哪些?2.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3. 描述食品中脂肪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4.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有哪些方法?5. 食品中矿物质元素的分析方法有哪些?6. 食品中维生素的分析方法有哪些?7. 食品中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有哪些?8.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是什么?9.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有哪些?10. 简述食品分析中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流程。
答案1. 食品分析中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法、重量法、光谱法(如紫外-可见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色谱法(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和质谱法等。
2.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福林-酚试剂法等。
3. 食品中脂肪的提取通常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方法有重量法、气相色谱法等。
4.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舍尔法、近红外光谱法等。
5. 食品中矿物质元素的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6. 食品中维生素的分析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等。
7. 食品中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有色谱法、质谱法、免疫分析法等。
8.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
9.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有平板计数法、膜过滤法、PCR技术、ATP 生物发光法等。
10. 食品分析中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流程包括:样品的采集(确保代表性和避免污染)、样品的保存(防止变质)、样品的制备(粉碎、溶解等)、样品的提取(提取目标成分)、样品的净化(去除干扰物质)、样品的分析(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和结果的评估。
以上内容提供了食品分析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食品分析的相关技术。
在实际的学习和研究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食品类型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本科《食品分析》考试题型及思考题完整答案(1)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12本科《食品分析》考试题型及思考题完整答案(1)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12本科,食品分析,考试,题型,思考题,完整,答案,,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食品分析》考试题型一、填空题(20空×1分=20分)二、单项选择题(10题×1分=10分)三、判断题(10题×1分=10分)四、名词解释(5题×2分=10分)五、简答题(5题×5分=25分)六、详答题(8分+7分=15分)七、综合题(10分)设计一实验,以某法测定某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要求:写出原理、操作概要及计算公式)名词解释1.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在国际间通用的标准。
每年10月14日为国际标准日。
2.国际先进标准:是指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标准,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和通行的团体标准,包括知名跨国企业标准在内的其他国际上公认先进的标准。
3.食品分析的性质: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2.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为分析材料(分析样品),这项工作称为样品的采集,简称采样。
3.有效酸度:指被测液中h+的浓度,准确的说应是溶液中h+的活度,所反映的是已离解的那部分酸的浓度,常用ph值表示。
其大小可借酸度计(ph计)来测定。
4.总酸度: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它包括未离解的酸的浓度和已离解的酸的浓度,其大小可借碱滴定来测定,又可称为“可滴定酸度”。
5.挥发酸:食品中易挥的有机酸,如甲酸,醋酸及丁酸等低碳链的直链脂肪酸。
其大小可通过蒸馏发分离,再借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6.油脂的皂化价:中和1g油脂中的全部脂肪酸(游离+结合的)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mg)7.油脂的碘值:100g油脂所吸收的氯化碘或溴化碘换算成碘的质量(g)8.油脂的酸价: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mg)。
9.油脂的过氧化物值:过氧化值滴定1g油脂所需用(0.002mol/L)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mL)。
10.折光法:利用折射率确定物质浓度,纯度和判断物质品质的分析方法称为折光法。
11.水分活度:表示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反应水与食品的结合或游离程度,溶液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值,Aw=f水/f纯水12.粗灰分:食品在高温灼烧时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有机成分挥发散失,而绝大多数无机成分(主要以无机盐和氧化物形式)则残留下来。
这些残留物称为总灰分。
灰分不完全或不确切地代表无机物的总量。
1.某些金属氧化物会吸收有机物分解产生的co2而形成碳酸盐,使无机成分增多;2.有的元素则挥发了(如cl、I、pb 为易挥发元素,p、s等也能以含氧酸的形式挥发散失)。
所以,通常把食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总灰分)。
.粗灰分灰分是反映食品中无机成分总量的一项指标。
因灰化时有些矿物质易挥发损失,有时又可能使无机成分增多,使食品的灰分与食品中原来存在的无机成分在数量和组成上并不完全相同,故称为粗灰分13.粗脂肪:索士提取法提取的脂溶性物质为脂肪类物质的混合物,除含有脂肪外还含有磷脂,色素,树脂,固醇,芳香油等醚溶性物质,因此用索士提取法测得的脂肪也称为粗脂肪。
14.粗纤维:不能被稀酸、稀碱所溶解,不能被人体所消化而利用的物质。
包括: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含氮物质。
传统意义上的“粗纤维”是植物经特定浓度的酸、碱、醇和醚等溶剂作用后的剩余残渣。
15.粗蛋白(见ppt):凯氏定氮法可用于所有动、植物食品的蛋白质含量测定,但因样品中常含有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卟啉及含氮色素等非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故结果称为粗蛋白质含量16.食品的感官分析:人们选择食品往往是从个人的喜爱出发,凭感官印象来决定取舍。
感官指标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7.旋光法:应用旋光仪测量旋光物质的旋光度以确定其浓度、含量及纯度的分析方法18.偏振光:偏振光—只有一个与光的前进方向互相垂直的光波振动面19.变旋光作用:具有光学活性的还原糖类(如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在溶解之后,其旋光度起初迅速变化,然后惭渐变得较缓慢,最后达到恒定值,这种现象称为变旋光作用20.折光法:通过测量物质的折射率来鉴别物质的组成,确定物质的纯度、浓度及判断物质的品质的分析方法。
问答题1.我国的法定分析方法有哪些?比较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之间的关系与有效性。
p2(1)化学分析法:以化学反应测定食品中某些成分的性质、数量。
化学分析法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使被测成分在溶液中与试剂作用,由生成物的量或消耗试剂的量确定组分和含量的方法。
化学分析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
(2)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利用光电仪器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称为仪器分析法。
包括物理分析法和物理化学分析法。
物理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紫外-可见、原子吸收、荧光分析;电化学分析法:电导、电位、极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层析、质谱分析法(3)感官检验法:借助人的感觉器官的功能,如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感觉来检验食品的色、香、味和组织状态等。
(4)酶分析法:酶分析法是利用酶的反应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方法。
2、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p2(1)首先认识掌握分析检验的基础理论、仪器分析的原理,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2)然后根据食品分析的特殊性,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确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3、食品分析的内容。
p1(1)营养成分的分析:水、灰分、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与氨基酸、脂类、有机酸、维生素。
(2)食品中的危害物质分析:有害元素、农兽药、细菌、霉菌及其毒素、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有害物质、来自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3)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或防止食品变质而加入的食品辅助材料,多为化学合成物质。
国家对其用量有严格的规定。
主要检测:甜味剂、防腐剂、发色剂、漂白剂、着色剂(4)食品的感官分析:人们选择食品往往是从个人的喜爱出发,凭感官印象来决定取舍。
感官指标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食品掺伪分析:食品掺伪是食品掺杂、掺假和伪造的总称。
(6)转基因食品分析: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制作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
4、正确采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p6两个原则:(1)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应全部被测食品的组分、质量和卫生状况;(2)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
5、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p9(1)样品预处理目的:使被测组分同其他组分分离,或将干扰物质除去。
(2)样品的预处理的原则:消除干扰因素;完整保留被测组分;使被测组分浓缩;处理过程尽可能简单易行。
6.常用的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p9-14(一)粉碎法(二)有机物破坏法:采用高温或高温强氧化条件,使被测组分以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形式出现。
(1)干法灰化法样品→炭化→500℃~600℃→灰分→冷却→加适量适当溶剂溶解→水浴加热至干→加水定容优点:①破坏彻底;②操作简便;③使用试剂少;④灼烧后灰分体积很小,处理样品多,有利于降低检测下限。
缺点:①耗时较长;②温度高易造成某些易挥发组分的损失;③坩埚对被测组分有吸留作用。
(2)湿法消化法:样品→加液态强氧化剂→加热消煮→消化液缺点:①常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需在通风橱中操作;②消化反应时有机物分解出现大量泡沫外溢而使样品损失,需要操作人员小心照管;③耗用试剂较多,做样品消化的同时必须做空白实验。
三)溶剂提取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溶解度的不同,将混合物组分完全或部分分离的方法。
(1)浸提法:用液体溶剂浸泡固体样品以提取其中溶质的方法,又称液-固萃取法。
常用提取剂:水、稀酸、稀碱、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石油醚等(2)溶剂萃取法:利用某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使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而与其他组分分离。
(3)超临界萃取(sFe):利用超临界流体scF作为溶剂,用来有选择性地溶解液体或固体混合物中的溶质。
对溶质的溶解度大大增加。
(四)蒸馏法: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所进行分离的方法。
有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等优点:①时间短;②温度较低,减少了易挥发元素的损失;③容器吸留少。
(五)色层分离法(层析分离法、色谱分离法):是一种在载体上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通过分离体系与固定载体间相向运动,进行组分动态分配而进行分离。
根据色谱中的固定载体分为:纸色谱、薄层色谱、柱色谱根据流动相可分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根据分离机理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六)沉淀分离法: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
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
(七)皂化法和磺化法:处理油脂及含脂食品。
(八)浓缩法:常压浓缩、减压浓缩7.密度瓶法测定样液相对密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p30由于密度瓶的容积一定,故在一定温度下,在同一密度瓶分别称量样品溶液和蒸馏水的质量,两者之比即为改样品溶液的相对密度。
8.折射率与样液浓度的关系是怎样的?p32溶液的折射率与相对密度一样,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递增,折射率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即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折射率,对于同一中物质,其折射率的大小取决于该物质溶液浓度的大小。
9.(p62思考题2)在下列情况下,水分测定的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烘箱干燥法:样品粉碎不充分;样品中含较多挥发性成分;脂肪的氧化;样品的吸湿性较强;美拉德反应;样品表面结了硬皮;装有样品的干燥器未密封好;干燥器中硅胶已受潮。
蒸馏法:样品中的水分和溶剂形成的乳浊液没有分离;冷凝器中残留有水滴;馏出了水溶性成分。
卡尔-费休法:玻璃器皿不够干燥;样品颗粒较大;样品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样品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10.在水分测定过程中,干燥器有什么用?怎样正确地使用和维护干燥器?11.常压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应符合的条件(或对样品有什么要求)?p47-48不含或含其它挥发性物质甚微,且在95~105℃下对热稳定的食品。
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水分是样品中唯一的挥发物质;(2)水分可以较彻底地被除去;(3)在加热过程中,样品中的其他组分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质量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12.蒸馏法测定水分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优缺点?适用范围?p51答:原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二元体系的沸点低于其中各组份分沸点,将食品中的水分与有机溶剂如甲苯、苯、二甲苯等,共沸蒸出,冷凝并收集馏出液,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