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
诗歌中的玉文化的介绍

诗歌中的玉文化的介绍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异彩纷呈的奇葩,中国宝玉石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光芒四射的瑰宝,它们自古就有着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同演绎了瑰丽多彩的篇章.古人对宝玉石美化生活的作用的认识日益加深,在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描写宝玉石的内容.在早期的《诗经》中,就有不少有关宝玉石文化的名子,例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瑶……”,这里的“琼瑶”、“琼琚”指的是珍贵的玉器,用来象征淳朴美好愿望,表达了我国古人人民朴素善良的内心世界.?先秦文学中,许多绚丽多姿的诗篇又给宝玉石文化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例如屈原在《九歌》中写道“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其中“玉桴”指的是玉头的鼓槌;《离骚》中“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靡以为米长;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这里的“琼枝”指美丽的玉,“琼靡”指玉的碎屑,“瑶象”指的是美玉的,借宝玉石之美描写宏大万千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出现了更多有关宝玉石文化的诗歌,例如乐府《战南城》中“双珠玳瑁簪”,《古诗为焦促卿妻作并序》中“耳着明月珠,”“口如含朱丹”这里的“珠”、“丹”都是指珠宝首饰,“朱丹”指红宝石;曹植《美女篇》中“玉帛不时安”,这里“玉”与“帛”一起为古代行聘之礼;《西洲曲》中“垂手明如玉”,以玉形容手之白……这些诗歌都表明,当时的宝玉石已经在民间较为广泛的流传,珠宝首饰的种类与款式也更为多样,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唐宋明清时期,我国的宝玉石文化发展到高峰,当时灿若繁星的众多诗歌辞赋里出现了大量有关宝玉石的词句.例如,王之涣著名的《凉州词》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的《凉州词》里也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句子,李商隐《锦瑟》里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而李白以“明月珠”比喻贤能,辛弃疾以“玉漏迢迢”比喻时间漫长……特别是《红楼梦》里的一块神奇的“通灵宝玉”,蕴涵了无尽的诗情画意,其中有许多关于宝玉石的诗句,比如“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常金作马”、“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可为达到了中国宝玉石诗词的极致.?然而到了近代,曾经灿烂辉煌的中国宝玉石诗歌却显得不如人意,关于宝玉石文化的诗词少而又少,几乎难以看见——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文化上的一个遗憾.但自从我读到《中国珠宝玉石周刊》,在头版看到歌明透明如溪的诗歌,顿感欣慰——中国宝玉石文化的长河流淌到纪,又有现代诗歌的溪流汇入了。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有哪些异同之处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有哪些异同之处红山文化是我国研究新石器时代的一处重要的遗址,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
那么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有哪些异同之处呢?新石器时代文化中一重要玉器代表是黑龙江流域,分布在辽宁、内蒙古地区的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目前发现的玉器,类型很多,反映了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巫灵崇拜的联系。
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价值。
红山文化的玉器的玉材多为铀岩玉(蛇纹石)硬度4-6,呈游资光泽,有黄绿色或淡黄色。
少量的墨玉、青玉、玉髓、玛瑙和煤玉。
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有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着名的良渚文化。
前三个文化出土玉器数量不多,主要是头饰和佩饰璜、珠、环等及玉斧、玉锛等小型玉工具。
良渚文化玉器距今约5000-4300年。
发现玉器的重要地点有江苏钱山漾、吴县草鞋山、张陵山、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苏武进寺墩、浙江余姚反山、瑶山等。
良渚文化玉器数量很多,解放前即已流传于世,被误为战国时代玉器。
良渚文化玉器以玉符、镯、佩、珠、管、装饰品数量最多。
玉器的对比:1、材料:红山文化的玉材料主要是辽宁岫岩的岫玉,良渚文化的玉材料主要是软玉(可能采至于太湖附近的宜溧山、天目山和宁镇山一带,可能有些是从新疆和田运输过来的)。
2、种类:(1)红山文化的生产工具类:斧、刀;装饰类:壁、双联壁、环、方缘圆孔佩、箍、镯、勾云型佩、龟壳饰、玉鳖、玉鱼、双龙首璜、兽面佩、马蹄形箍、猪首形佩,丫形佩、双猪首三孔器、蝉形佩、长齿兽面形佩等;礼器有玉龙、玉猪龙。
相对于兴隆洼文化来说增加了礼器等方面,手工艺和农业出现分工。
(2)良渚文化生产工具有斧、铲、凿、杵、纺轮等;装饰上有珠、管、璜镯、带钩、锥形饰、鸟形佩、鱼形饰、蛙形饰、鳖形饰、蝉形饰、兽面纹环(蚩尤环)、人形佩、串饰等;礼器有钺、壁、琮、冠饰、项饰等。
3、器物造型:(1)红山文化以几何型与动物型为主题,几何型分为圆曲型和直方型,动物型如上所述。
红山玉器收藏价格

红山玉器收藏价格一件红山玉器以253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
但是随着赝品的大量涌出,红山玉器市场的不公信,以及官方政策的限制,影响到红山玉器的价格。
“现在有一个问题是民间的鉴定水平不高,一些民间藏家还瞎买。
他自己认为可以看出来,实际上他的眼力还不到。
20多年前一个玉龙可以是200多万,现在为什么拍不了。
那件是很有把握的真品,藏家解放前就有它了。
”周南泉说,鉴定水平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红山玉器的市场价格.高古玉到了汉代,玉的造型、工艺、种类诸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水平,特别在手法风格殓葬风气应用方面均已登峰造极。
高古玉器不仅有古朴的包浆、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而且又有神韵鲜活的外表,而现代的仿品却缺少高古玉独有的神韵。
一件中国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在伦敦佳士得的拍卖会场中出现,拍前估价为10万至15万英镑,而经过现场竞拍者激烈竞争,最终的成交价达到了82.525万英镑,创下了汉代玉器拍卖的最高纪录。
距今5500—5000年,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
红山文化玉器采用的玉料有三类:主要为岫岩玉,另有类似新疆玛纳斯碧玉的深绿色玉和被称为“老岫玉”的宽甸玉。
其中典型的黄玉极为罕见。
玉器中装饰品的种类最多有:壁、双联壁、三孔器、环、勾云形佩、玉鱼、兽面佩、蝉形佩等。
红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玉器有C型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良渚文化玉器距今大约5000年,是中国东南部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工艺精湛,极具特色,成为新石器时代南方玉器文化的代表。
相对于红山文化玉器的原始和粗犷,良渚文化玉器更为细腻、繁缛,是新石器时代玉文化发展的高峰。
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材以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
玉器中装饰品有:珠、管、璜、镯、带钩、鸟形佩、鱼形饰、人形佩、冠状器等。
夏、商、周时期阶级与国家初形成,杀戮与殉葬取代了原始社会的愉快,浪漫。
那个时代的艺术题材中,饕餮,夔龙,夔凤等纹饰,都以独特刚利的线条,稳重的造型,重叠的形式体现着权贵与宗教的浓烈气氛。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

红⼭⽂化与良渚⽂化⽟器的⽐较研究红⼭⽂化与良渚⽂化⽟器的⽐较研究新⽯器时代中晚期是中国⽟器发展史上公认的第⼀个⾼峰。
当时中国境内的⼤多数原始⽂化中都出现了⽟器,其中尤以红⼭⽂化和良渚⽂化的⽟器种类多,数量⼤,制作精美,⾃成体系,影响深远。
本⽂拟通过两个⽂化⽟器的⽐较分析来发现它们各⾃的特点,从⽽加深对它们⽂化内涵的认识。
这也正是本⽂与前⼈所做红⼭⽂化与良渚⽂化⽟器⽐较分析的不同之处。
⼆、⽐较红⼭⽂化主要分布在西拉⽊伦河,⽼哈河,⼤、⼩凌河流域,年代为距今6500⼀5000年前,以彩陶、“之”字形纹陶、细⽯器和⽯耜等为特征器物。
良渚⽂化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年代为距今5300—4200年前。
以薄胎⿊陶、贯⽿器、耘⽥器等为特征器物。
(⼀)⽟材红⼭⽂化⽟器所采⽤的⽟材主要为蛇纹⽯等,即现在所说的岫⽟。
其⽟材硬度为2.5-5.5,⽐重2.5—2.8,颜⾊较均匀,透明度较好。
其产地就在红⼭⽂化分布的范围内,获取较为容易。
良渚⽂化⽟器所采⽤的⽟材主要为透闪⽯、阳起⽯等,⽟材硬度为6—6.5,⽐重2.9-3.1,内部结构不均,⽬视可见毡状、簇状或捆状交结结构,透明度较差。
其产地虽还未确定,但“就地取材”的可能性较⼤。
(⼆)⽟器的种类1、相似器物珠、坠、管、串、环、玦、镯、璧、璜等;锛、⼑、斧、钺等;龟、鸟、鱼等动物形⽟像以及⽟⼈像。
2、相异器物红⼭⽂化⽤具,⼔形器、棒形器等;装饰品,⽅圆形⽟璧、⽟勾形器、⽟丫形器、⽟臂饰、⽟箍形器、双联璧、三联璧、⽟虎、⽟猪、⽟熊、⽟鸮、⽟蚕等;礼仪和宗教⽤⽟,⽟兽⾸、⽟玦形器、勾云形佩、双兽⾸三孔⽟器等。
良渚⽂化⽤具,⾓形饰、带杆纺轮、带钩、柱形器、柄形器、锥形器等:装饰品,牌饰、锥形器、四龙⾸镯、绞丝纹镯、⽟海豚等;礼仪⽤⽟,锥形器、组佩、璧、豪华型钺等;宗教⽤⽟,琮、冠形饰、半圆形冠饰、锥形器、圭等。
(三)⽟器的构成有关两⽂化⽟器构成的统计以曲⽯先⽣《中国⽟器时代》⼀书所录新⽯器时代出⼟⽟器统计为基础,结果如下:红⼭⽂化⽤具占14%,装饰品占60%,礼仪⽤⽟和宗教⽤⽟占26%。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的方法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一、从材料鉴识古玉1、古人说;“远看玉,近看工”对古玉的鉴识首先把握的是材料,也就是说古玉首先断质而后断代,玉狭义的讲是指硬玉(翡翠)和软玉(和田玉),硬玉流入中国历史很短清初才流入民间。
软玉在良渚文化已出现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
2、从广泛的角度讲“玉石之美者”,因此在古代玛瑙、绿松石、水晶、都称其玉,我们今天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除了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外,还要了解这些材料被使用的“历史”。
如红山文化玉器用的大多数是岫岩玉,良渚文化玉器用于产江苏的“软玉”,新疆和田玉的使用是从商代开始的。
汉代以前的和田玉多为仔料,俄罗斯玉、青海玉和河摸料玉的使用只是20年的历史。
3、古代主要玉种;1、岫岩玉矿物成分蛇纹石已有12000的历史。
红山文化大都采用的材料。
2、透闪石-阳起石产于江苏的“软玉”但外观不能与新疆的和田玉相比,其外部特征有云母壮闪光点。
在良渚文化被采用。
3、独山玉是一种蛀变的辉长岩独山玉在新石器晚期已被采用。
4、和田玉产玉新疆是商代以后独领风骚的美玉,是中国人心中的玉宝,为历代宫廷御用。
是真正意义上的“玉”。
5、绿松石,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6、玛瑙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7、翡翠高档玉石产于缅甸清初进入中国。
二、从器型鉴识古玉在漫长的玉文化史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器型。
抓住每个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征,是古玉器鉴识的第一道门坎。
例如,红山文化的圆雕玉龙、玉猪龙。
良渚文化的玉琮、商代的玉璇玑、西周的凤鸟人物饰、从西周到西汉的玉璜、战国到西汉的出廊玉璧和玉舞人、西汉的辟邪三宝、唐代的玉飞天、宋代的童子、明代的玉牌、清代的山子等。
每个时代的器型都有各自的特点,要从细微之处加以鉴识。
三、从纹饰鉴识古玉饰纹,可以说是玉器的“符号”每一个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符号,纹饰已有上百种,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新的纹饰出现,一些纹饰不断的消亡。
有的纹饰“生命力”极强,跨越了整个玉文化历史,了解这些纹饰“出生”的时间,就能断定这类纹饰玉器出生的年代。
良渚文化玉器品种

良渚文化玉器品种良渚文化玉器品种良渚文化玉器品种丰富,用途广泛,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
按其功能大致可分为礼仪器、装饰品和其他类。
礼仪器良渚文化玉器的礼仪器主要有璧、玉踪、玉钺等。
玉璧:良渚文化的玉璧较厚,扎较小,直径在20厘米左右,较大的达30厘米。
所用材料较差,目前尚未见有透闪石类“真玉”玉璧。
由于开片技术的落后,璧的厚度不甚均匀,孔壁不很平滑,往往留有对钻璧孔时出现的错碴,一些璧的外缘有较浅的凹槽。
玉琮:玉踪是指内圆外方的立方体,两端贯以通孔的器物。
它可能代表中国的“天圆地方”观念。
玉琮的用途一般认为是祭祀天神地祗的法器。
良渚文化遗址中出现了很多玉琮,属多样式玉器,用法也应是多种多样的,但以外表分节且有“兽面纹”为主要特点。
玉踪上的“兽面纹”有简有繁,但不论繁简,一般部以琮的边棱为兽面的中轴,每个面的转角上有半个兽面,与其相邻侧面转角上的半个兽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兽面。
上下两节饰兽面纹往往是简繁错落。
简单的兽面纹,常常只能看到圆眼和阔嘴;繁缛的一种,则由宽鼻、宽嘴、圆眼构成,在眼睑、嘴、鼻的四周饰以由匀称细密的云纹、弧线、横竖短条直线组成的云带。
高型琮:整体为方柱形。
一般来看,八节以上的棕呈上宽下窄的样式。
外表饰人面纹。
纹饰简练,有些作品上的纹饰不很不很明确。
每一面的中部纵向琢出线槽。
有些琮的上口处刻有阴线符号:这类琮多用似玉、似石的青绿色材料制成。
八节以下的琮种类有变化。
琮的横截面有些呈方形,有些呈圆角方形。
横截面呈圆角形的琮往往孔径较大,巳纹饰多以神人纹及兽面纹交错出现,组成神人兽面纹的图案组合E二节琮。
多为较矮的立方体,四甬i宽度大致相等,上下宽度一致。
中部有一个白上而下通孔。
一些作品的孔径较细:琮的上下两端称之为“射”,一般为凸起的环形,有些圆而似璧。
琮形器:一些器物的形状与琮类似,但用法不同于上两类玉琮。
常见的有两类:一为小玉琮或称琮形器,形状同大琮。
中部孔径略大,整体的尺寸很小,这类小琮有多种用法。
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之玉器

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之玉器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之玉器玉器一玉器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童年时期新石器时代;少年时期夏商周;青年时期秦汉到唐;壮年时期宋元明清。
二A北方的红山玉红山文化红山文化位于我国内蒙古赤峰,距今约五六千年左右,1908年由日本人乌居龙藏发现。
红山文化中的玉器以鸟兽形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C型玉龙。
红山文化的另一典型器是玉猪龙。
B南方的良渚玉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于1936年发现与浙江良渚,玉器以礼器为主,首推璧和琮。
璧的特点是;1数量少,大而厚,状近方形。
2素面为主,极少有纹饰,如山鸟纹。
3厚薄不均,有砣切痕,边缘钝刃形。
4孔不在正中,孔有对钻痕。
5玉质不佳,青灰色,灰白色。
三神徽纹猜想:1人兽合一的神像。
2巫师乘坐在神兽上。
3整体是一个大面具。
夏商周的玉文化玉的功能:祭祀,礼仪,配饰,陈设,生产,殉葬。
圆雕,浮雕,透雕。
春秋战国玉文化孔子玉有十一德;管子玉有九德;荀子玉有七德;汉代总结: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
“重玉轻珉”的精神力量典型器物:谷纹璧(良渚文化);玉(古代的解绳器);随候珠;曾侯乙玉晗;曾侯乙十六节龙凤挂饰;玉剑饰。
玉文化的演变原始社会-神玉文化;奴隶社会-礼玉文化;春秋战国-德玉文化。
汉代玉器在玉器文化里,秦代由于时间短暂,时代标准器较少,较少谈及。
汉玉器主要有玉,出廓璧,敛葬玉器(玉晗,金缕玉衣)。
汉玉中的实用器有汉玉摆件玉马;玉杯。
汉玉小结:汉代追求的是古典现实主义,神秘的浪漫主义的一种玉文化。
汉以后的国家就陷入了一种纷乱,玉文化就开始减弱,直到隋唐,我们的玉文化再一度兴起。
唐代玉器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的,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
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即到了结婚年龄。
玉带板玉带是镶玉片的革。
唐代以来玉带入官服,用以标志官阶的高低,因而带上的玉板数量有一定的规定。
唐代玉器的变化1唐代以青白玉为主,其他玉料甚少见,并配用了大量的玛瑙,透明水晶等。
浅析红山、良渚文化玉器特点比较

浅析红山、良渚文化玉器特点比较摘要:新石器时期的玉器的演变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各地区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传承的关系。
中国史前玉器的至少可以分成以辽河和太湖为中心的南北两大系统。
也即以辽河为中心的红山文化圈和以太湖为中心的良渚文化圈,这两个文化圈虽然在时间关系上有继承关系,但实质上有各自鲜明特色。
本文就对这两个文化中的玉石器物的特点,比较两个文化对玉石器物的不同理解。
关键词: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比较正文:一红山、良渚文化及出土玉器的基本情况1.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而得名红山在蒙古语中为乌兰哈达,汉语译为红山 ,赤峰由此得名按照考古学文化命名的惯例,一种考古学文化名称往往来自于该文化最先发现处的地名。
主要分布于今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省西部。
以赤峰为中心 ,西起河北省的张家口,东到辽河中游,北达大兴安岭,南抵天津北京的广大地区。
从分布密集程度和文化特征的典型性看,以老哈河中上游到大凌河中上游,这两河流域之间应是红山文化分布的中心区。
红山文化的年代跨度在距今6000~ 5000年间, 当地早于它的是兴隆洼文化, 晚于它的是小河沿文化。
红山文化发现于1935年当时日本的考古学者尾随日本法西斯军人进行文化掠夺在热河东北的红山附近作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具有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文化1938年日本人滨田耕作等发表了这次的发掘报告—《赤峰红山后》一书由于红山文化在长城以北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尹达先生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并于1954年正式命名为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在解放前并没有大量发现玉器,但从红山文化区域内群众的介绍和散三落在国内外博物馆的红山文化玉器看,解放前红山文化玉器曾有不少出土,只是没有引起学者的注意。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辽宁省考古工作者对辽西红山文化遗址的调查和在东山咀、牛河梁等遗址的发掘, 是红山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 在考古学界广为传颂的坛、庙、冢等重要遗迹都是在这次调查和随之进行的发掘中发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器种类
精品课件
1、相似器物
珠、坠、管、串、环、镯、璧、璜等; 锛、刀、斧、钺等; 龟、鸟、鱼等动物形玉像以及玉人像。
精品课件
2、相异器物
红山文化
用具,匕形器、棒形器等; 装饰品,方圆形玉璧、玉勾形器、玉丫形器、玉 臂饰、玉箍形器、双联璧、三联璧、玉虎、玉猪、玉 熊、玉鸮、玉蚕等; 礼仪和宗教用玉,玉兽首、玉玦形器、勾云形佩 、双兽首三孔玉器等。
精品课件
玉 石 之 美 也
精品课件
心块 梦 多 以 天 《 关 金 玉 玉 玉 喻 尚 “
目玩 》 少 玉 》 鸿 玉 科 泉 立 喻 和 的 玉
中石 , 年 来 等 门 的 玉 等 等 人 形 字 ”
扎美 是 读 起 , 宴 民 律 ; ; 的 容 眼 字
下玉 曹 不 名 更 》 间 、 以 以 词 一 , 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玉材
精品课件
红山文化玉器所采用的玉材主要为蛇纹石等,即 现在所说的岫玉。其玉材硬度为2.5-5.5,比重2.5— 2.8,颜色较均匀,透明度较好。其产地就在红山文化 分布的范围内,获取较为容易。
精品课件
良渚文化玉器所采用的玉材主要为透闪石、阳起石等, 玉材硬度为6—6.5,比重2.9-3.1,内部结构不均,目 视可见毡状、簇状或捆状交结结构,透明度较差。其产 地虽还未确定,但“就地取材”的可能性较大。
1、传播的结果。从两文化间巨大的时空差距来考虑,此种可能性极小 ,而且至今未发现能证明两者之间曾发生传播的证据。
2、写实。如果红山文化玉猪龙和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是对同种动物的 写实造型,那么在图案被进一步抽象、省略之前它们自然会发生惊人的相似 。这一点与文化、时代无关。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内少数玉器上出现了刻划符号,如璧、琮、 环、臂圈等。良渚文化玉器符号已发现11种,其中5种和大汶口文化陶器符 号相同或近似。
爱理深林己》《砖有玉、事,一
在想的黛心、和引金膳玉物常个
中寄《玉爱《氏玉玉、女。用美
国托红,的女之等良玉、如玉好
人在楼还儿娲壁,缘食亭:来、
的这 有女补》有、、亭以比高
、
精品课件
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 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 千年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 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精品课件
良渚文化
用具,角形饰、带杆纺轮、带钩、柱形器、柄形 器、锥形器等:
装饰品,牌饰、锥形器、四龙首镯、绞丝纹镯、 玉海豚等;
礼仪用玉,锥形器、组佩、璧、豪华型钺等; 宗教用玉,琮、冠形饰、半圆形冠饰、锥形器、 圭等。
精品课件
玉器的构成
精品课件
有关两文化玉器构成的统计以曲石先生《中 国玉器时代》一书所录新石器时代出土玉器统计为基 础,结果如下: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 比较研究
制作人:葛晨 师范一班
2012211861
精品课件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 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 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 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 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 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它 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 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们笔下的 辉煌巨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 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 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距今5000—4000年的良渚文化与东北 红山文化并驾齐驱,使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 展到最高峰。良渚文化于1936年发现于浙江余 杭良渚镇(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 1959年正式命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抵 钱塘江,北至江苏中部(主要是长江以南)。 良渚文化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次胎黑土陶 为主要特征,大量玉器出土也是其重要特征之 一。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公 认的第一个高峰。当时中国境内的大多数原始文 化中都出现了玉器,其中尤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 化的玉器种类多,数量大,制作精美,自成体系, 影响深远。
精品课件
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 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红山文化玉器最早发 现于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遗址,1942年考古工 作者曾在那里见到一件勾云纹玉佩。以后,在 红山文化诸遗址中多有玉器发现,以凌源县牛 河梁、三官甸子、喀左县东山嘴等遗址出土较 多,内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汉旗大洼、 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等处也有不少重要玉器发 现。红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 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著特征。
红山文化 用具占14%,装饰品占60%,礼仪用玉和宗教用 玉占26%。 良渚文化 用具占3%,装饰品占2l%,礼仪用玉占32%, 宗教用玉占44%。
精品课件
纹 饰
精品课件
红山文化玉器以素面居多,在一些薄板状玉器 如勾云形佩,或有弯度的玉件如玉臂饰表面磨 有瓦沟纹,工艺难度较高。
精品课件
良渚文化玉器纹饰比较发达,其中以神人兽面纹(又称“神徽”)(图: 15)为代表。它主要集中在琮、钺、冠形饰等器物上,其中以反山M12:98侧 面的纹饰较为典型。此种纹饰的主题一直是广为争论的一个问题。李学勤先 生在《神秘的古玉》一文提及“辽西红山文化龙形玦,如把龙的脸部平面展 开,与良渚文化反山M12:98琮上的兽面非常近似。玦上表现的龙没有角, 目系卵圆形,口中有獠牙,和较晚的龙有所不同。”如此惊人相似的产生有 以下几种可能:
了里 雪 厌 , 有 、 传 珠 玉 玉 有 切 在 古
深了 芹 一 如 多 《 说 圆 组 喻 玉 美 古 人
深, 把 部 贾 少 弄 和 玉 成 物 容 好 代 心
的对 人 感 宝 人 玉 故 润 的 的 、 的 诗 目
根玉 生 人 玉 把 吹 事 、 成 词 玉 人 文 中
。的 的 至 、 自 箫 如 抛 语 有 面 或 中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