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泌尿系统的特点及保育
幼儿、儿童各系统生理特点与保育

(三)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保育要点
1、注意口腔卫生、保护牙齿。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注意饮食卫生。 4、饭前餐后不做剧烈活动。 5、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6、饭前饭后不能批评幼儿。
五、泌尿系统
(一)、概述: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二)、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
(四)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1、鼻----狭窄、粘膜、血管、易出血。 2、咽----咽鼓管、粗、水平。 3、喉----喉腔、声门、声带、音调尖。 4、气管、支气管----能力差,易发炎。 5、肺----肺泡、频率、节律。
(五)、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
1、认真做好晨检,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良好。 3、组织参加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 4、保持正确的坐、立、行、睡姿势。
4、心脏
(1)概述: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 ♠幼儿心脏的体积相对大。 ♠幼儿心肌纤维细弱。 ♠幼儿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幼儿年龄越小,节律性不强。
(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
1、均衡、合理营养。 2、科学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3、避免幼儿不适宜的项目。 4、消除情绪紧张。 5、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证氧气的供给。 6、积极预防常见病和传染病。 7、预防意外避免大出血。 8、服装宽松适度。
2、胃
特点-----伸展性大,差异大。 ①胃的容积-----新生儿30—60ml; 1—3个月90—150ml;1岁250—300 ml; 3岁600ml左右;6岁900ml左右。 ②胃排空时间:水:1—1.5小时;
母乳:2—3小时; 蛋白质:3—4小时;
3、肠---小肠是食物吸收的最重要的场所。 4、肝脏---消化、血供、解毒、胆汁、造血。 5、胰腺---幼儿胰腺功能接近成人水平,胰腺分
五、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七、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 (一)什么是内分泌系统
•
•
• • •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的调节系统,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 激素,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以及物质代谢等有着重要 的调节作用。 人体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下丘脑、甲状腺、胸腺、松果体、 肾上腺、性腺等,它们能分泌激素,直接进入血管和淋巴管,随 血液送到全身。对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具有重要 作用。 内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 一类是内分泌腺分泌过于旺盛,这类疾病叫做内分泌功能亢进。 一类是内分泌腺分泌不足,这类疾病叫做内分泌功能不足。
•
•
•
• (二)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 1.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共组织生长所需;夜间睡眠时
分泌的生长素较多。 • 2.缺碘影响甲状腺的功能,最大威胁是造成智力低下 ,以及听力下降、言语障碍、生长受阻。 • 3.幼年时胸腺发育不全会影响免疫功能。
(三)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保健:
1.积极组织幼儿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促进内分泌系统器官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2.供给幼儿科学的膳食。
• 2.甲状腺
• •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气管上端甲状软骨两侧。甲状腺分泌 甲状腺素。甲状腺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新陈代谢,兴奋神经系统,促进生长 发育。它对软骨骨化,牙齿生长,面部的外形和身高比例产生广泛的作用。 幼儿时期如果甲状腺机能不足,可以发生呆小症(克汀病)。如果分泌过 多,可以得“甲亢”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 A.婴儿出生后智力明显低下,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身材矮小,身体比例 不匀称,躯干长,下肢短,称为“克汀病”或“呆小症”。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必不可少的原料,碘不足,胎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就会 减少,引发克汀病。克汀病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在地方性甲状腺肿 流行区,可采用碘化食盐,以增加碘的摄入量。孕妇还可以常吃海带、紫菜 等含碘丰富的食物。 B.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又名突眼性甲状腺肿。小孩患“甲亢” 较成人少得多,得病的大多是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如果甲状腺机能亢进,分 泌激素过多,会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及感受性增高,主要表现是甲状腺肿大、 突眼、多汗、心率快,脾气变得急燥,易激动,基础代谢率增加。
幼儿卫生学4泌尿神经内分泌系统

幼儿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第七节 神经系统——人体的司令部
2、镶嵌式活动原则
问题: 1、含义有什么意义? 2、任何应用?
(1)脑皮层分工精细,从事某项活动时,相应区 域兴奋,其余抑制。活动性质改变,兴奋区域也改 变。 兴奋、抑制不断轮换,好比镶嵌在一块木版上 的许多小灯泡,忽亮忽灭。这有利于维持高效率, 否则会降低工作能力。
(2)应用: 因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经常变换活动内容 和性质,以维持高效率。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把中枢神
经与全身各器官联系起来。
脑神经支配头部各器官的运动,并接受外界的信息, 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人能够“眼观六 路,耳听八方”以及做出喜、怒、哀、乐等表情, 就是脑神经的作用。 脊神经主要支配躯干和四肢的运动和感受刺激。
植物神经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于内脏。 每个脏器都受到这两种神经的双重支配,作用却是 相反的。
2、尿道短,容易发生上行性感染
幼儿的尿道较短,尤其是女性儿童的更短,再加上尿道离阴 道、肛门都很近,易发生尿路感染,男性儿童尿道较长,但 有包茎者,可因积垢而引起上行感染。
3、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不如成人
保育:
1、培养幼儿定时排尿的习惯 训练婴幼儿有控制排尿的能力,使他们养成长时间憋尿的习 惯。在幼儿活动前、睡觉前提醒幼儿排尿。防止遗尿。
年 龄 新生儿 6个月 1岁 6岁 7~8 成人 岁
第三章学前儿童各系统发育特点及保育

(1)兴 奋 过 程 占 优 势 。 儿童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表现为容易激动,好动不好静,控制自己的能力 较差。 随着 年龄的增长,大脑皮质的功能日趋完善,兴奋过程的增强表现在睡眠时间逐渐减少,觉醒的 时间 越来越长,但因为幼儿抑制过程发育不完善,所 以,注 意 力 很 难 持 久,并 且 依 然 需 要 较 长 的 睡 眠 时间进行休整。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抑制能力不断提高,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也 不断 提高, 可以较精确地进行活动。 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要有效引导而不要无端 限 制 幼 儿 的“动”,利 用“优 势 原 则”让 学 前 儿 童兴趣盎然地投入活动中,利用“镶嵌式活动原则”,恰当安排学前儿童的各项活动时间、内 容和 形式,使学前儿童轻松地活动;根据“动力定型”,妥 善 安 排 学 前 儿 童 一 日 各 环 节,建 立 起 良 好 的 生 活 节 奏 ,保 持 良 好 的 情 绪 。 凡 是 能 够 导 致 幼 儿 出 现 意 外 事 故 的 东 西 都 要 妥 善 保 管 好 。 (2)第 一 信 号 系 统 发 育 早 于 第 二 信 号 系 统 。 幼儿容易对具体、鲜明、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并且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相对较长,因 此,教 育教 学活动中应以直观教学为主。 (3)条 件 反 射 建 立 比 较 少 。
四、消化系统
(一 )牙 齿
乳牙牙釉质较薄,牙本 质 较 松 脆,牙 髓 腔 较 大,易 患 龋 齿。 乳 牙 萌 出 过 程 中 恒 牙 已 开 始 发 育,一般6岁开始萌出第 一 恒 牙 (六 龄 齿),14 岁 左 右 恒 牙 与 乳 牙 交 换 完 成。 为 了 保 护 儿 童 牙 齿,养成进食后及时漱口的好习惯,早晚正确刷牙,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不咬过硬的 东西,乳牙 未脱落时及早拔掉,预防牙齿排列不齐,合理 营 养 并 经 常 参 加 户 外 活 动,每 半 年 检 查 一 次,以 便 于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简述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

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
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泌尿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需要特别的卫生保健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
1. 培养孩子正确的如厕习惯
孩子上厕所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因此培养孩子正确的如厕习惯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地使用厕所,包括如何擦屁股、如何冲厕所等。
此外,家长还应该教育孩子不要在厕所里玩耍,以免引起意外。
2. 注意孩子的饮水量和排尿次数
学前儿童的饮水量和排尿次数与成年人不同,因此家长应该注意控制孩子的饮水量和排尿次数。
一般来说,学前儿童每天应该喝足够的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同时,家长还应该注意孩子的排尿次数,如果孩子的排尿次数过少,应该及时就医。
3. 定期检查孩子的泌尿系统
学前儿童的泌尿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确保孩子的泌尿系统健康,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泌尿系统,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4. 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
孩子的个人卫生对于泌尿系统的健康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包括每天洗澡、换内裤等。
此外,家长还应该注意孩子的生殖器官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孩子的生殖器官,以确保其清
洁卫生。
幼儿泌尿系统的保育要点

幼儿泌尿系统的保育要点幼儿泌尿系统的保育要点泌尿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器官,负责排泄废物、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对于幼儿来说,保护其泌尿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幼儿泌尿系统的保育要点:一、饮食方面1.多喝水:幼儿每天应该喝足够的水,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同时,多喝水能够有效地清洗肾脏和膀胱,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
2.控制盐分:过多的盐分会导致身体内部水分不平衡,并增加肾脏负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控制孩子的盐分摄入量。
3.注意蛋白质摄入量: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从而影响其正常功能。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孩子的蛋白质摄入量。
二、个人卫生方面1.勤换内裤:内裤是密闭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并引发尿路感染。
因此,应该让孩子勤换内裤,保持干燥和清洁。
2.注意清洁:幼儿的泌尿系统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经常给孩子清洗下体。
3.避免便秘:便秘会导致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从而增加肾脏负担,并容易引发尿路感染。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避免便秘。
三、运动方面1.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泌尿系统健康。
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2.避免长时间坐着:长时间坐着会压迫膀胱和尿道,从而影响正常排尿。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让孩子多站起来走动一下。
四、其他方面1.遵医嘱服药:如果孩子患有泌尿系统疾病,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定期复查。
2.及时就医:如果孩子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3.避免使用过多化学药品:过多使用化学药品可能会对泌尿系统造成损伤。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使用过多的化学药品。
总之,幼儿泌尿系统的保育要点包括饮食、个人卫生、运动和其他方面。
只有注意这些方面,才能有效地保护孩子的泌尿系统健康。
学前儿童的泌尿系统、感觉器官 与内分泌系统。

泌尿、输尿、储尿、排尿——泌尿系统
尿常规是了解机体泌尿系统的一般情况和改变, 以及其他脏器的疾病对肾功能有无影响、药物治疗 对肾脏有无影响的重要项目。
五、
泌尿、输尿、储尿、排尿——泌尿系统
(一)什么是泌尿系统
作用: 1.排除代谢物 2.维持机体内环境
1.肾脏(泌尿)
2.输尿管(输尿)
3.膀胱(储尿) 4.尿道(排尿)
六、 感觉器官——耳
(一)耳的构成和功能:外耳、中耳、内耳
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外耳道:是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其皮肤耵聍腺分泌物具有保护外耳道 皮肤及粘附灰尘、小虫异物的作用。
六、 感觉器官——耳
2.中耳
鼓膜 鼓室 咽鼓管
六、
2.中耳
感觉器官——耳
1.鼓膜
中耳结构 2.鼓室
七、
化学信使——内分泌系统
(1)甲状腺分泌过多
甲状腺功能
减退 亢进
(2)新陈代谢旺盛, 吃得多,身体消瘦
(3)神经兴奋性增加, 易紧张激动烦躁等
·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 突眼性甲状腺肿
眼睛由眼球和一些附属部分组成,眼球可分为眼球 壁和内容物两部分。
六、
感觉器官——眼
1.眼球壁
①最外层。 前1\6角膜,后5\6是巩膜;角膜上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②中间层: 最前面是虹膜,虹膜中间的圆孔叫瞳孔。
最里层 视网膜:可以感受光线的刺激。
六、 感觉器官——眼
2.内容物
眼球里的内容物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4.对噪声更敏感
小儿听觉感受力比成人强,较成人敏感
六、 感觉器官——耳
5.新生儿的听觉 (1)出生时就有听觉,两周左右可以把头或眼睛转
学前儿童卫生学(第六节 秘尿系统)

1、肾脏
人体肾脏左右各一,重约300g。 位于腹腔后壁腰部脊柱的两侧,形 状似蚕豆。肾内侧中间凹陷处叫肾 门,血管和输尿管、淋巴管及神经 等由肾门出入肾脏。 肾脏由实质和肾盂组成。实质 部分又分为颜色较深的皮质和颜 色较浅的髓质两部分。每个肾的 实质包括100多万个肾单位,肾单 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内有一个漏斗形的空腔为肾盂, 它与输尿管相通。
兴奋经传人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再往上传入大脑皮质,使人产生尿意。大脑皮质根据当
时的情况决定是否排尿,如果当时情况不适于排尿,大脑皮质就暂时将排尿中枢抑制,并使尿 道括约肌收缩;待情况许可时,大脑皮质取消其对排尿中枢的抑制而排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
1、肾脏
学前儿童肾脏的重量相对地大于成人。在1岁和12--15岁两个阶段肾脏的发育最快。就 整体而言,学前儿童的肾功能较差。
3.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预防尿路感染
每晚唾前应给学前儿童清洗外阴部。不要让小儿坐地和穿开档裤,特别是女孩。教会学前儿童便 后擦屁股的方法,即从前往后擦。托幼机构的厕所和便盆要经常冲洗,定期消毒。注意制止个别儿 童玩弄生殖器。
思考与练习:
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这些器官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保护学前儿童的泌尿系统?
4.尿道
学前儿童尿道较短,新生男孩尿道长5—6ml,生长速度缓慢,直至青春期才显著增长;女孩尿 道更短,刚出生时尿道仅长1—3ml ,15一16岁时才增长至3—5ml。学前儿童尿道黏膜柔嫩,弹性 组织发育也不完全,尿路黏膜容易损伤和脱落。而且,女孩的尿道开口接近肛门,不注意保持外阴 部的清洁就容易发生尿道感染而引起炎症。感染后,细菌可以经尿道上行到膀胱、输尿管、肾脏, 引起膀肮炎、肾盂肾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儿童年龄越小,肾脏相对越大,肾 功能较差。入水量少时,易发生脱
水现象,重者诱发急性肾功能不全。 1岁和12—15岁两个阶段肾脏发育 最快。
儿童 出生时300g 1/200
有关学前儿童的-排尿
1. 人体的排尿是一个复杂的 受意识控制的反射活动。由 大脑皮层控制排尿。 2.排尿控制和自主排尿的发 育更依赖于行为训练,定时 唤醒排尿、排尿训练可促进 其发育。
有关学前儿童的-排尿
3.次数:93%新生儿在生后24h内,99%在 48h内排尿。生后头几天内,因摄人量少,每 日排尿仅4—5次;1周后,因小儿新陈代谢旺 盛,进水量较多而膀胱容量小,排尿突增至 每日20~25次;1岁时每日排尿15~16次,至 学龄前和学龄期每日6~7次。
➢ 学前儿童泌尿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过 程中,由“无约束”到“有约束”排尿。
1. 每天婴幼儿喝适量的水,使 体内废物即使排尿排出,保护 身体健康。
1.饭前喝几口水
3.课间喝些水
2.早晨起床后喝适 量水
5.睡前不要大量饮 水
4.中午喝些水 6.一天需1—2升
2. 培养婴幼儿及时排尿的习惯, 防止遗尿。
★ 3个月起开始培养婴幼儿定时排尿的习惯。 (3—5个月定时把尿、6个月左右可坐盆,1 岁末训练对排尿的主动控制。养成1岁左右能 表示要大小便,并能主动自己去小便,2—3 岁后夜间不小便,4—5岁后不尿床。)
➢ 多数2岁以下小儿的排尿活动仍以反射 性排尿为主,1—2岁时开始发生第一 次有意识地自主排尿,2—3岁时,朝 着有社会意识的控制排尿方向进行发 展,出现更自主或更成人化的排尿控 制方式。3—5岁完全有意识地控制排 尿,具备成人的排尿控制方式,白天、 夜晚均无遗尿现象。
有关-膀胱
1. 膀胱负责贮尿。 2. 膀胱与尿道的交界处有括约肌, 可以控制尿液的排出。
6—7次
有关-尿道
1. 尿道是尿液排出体外的管道。 2. 男性尿道具有排尿和排精的双重 功能。 3. 女性尿道具有排 尿和分泌粘液的 双重功能。
➢ 学前尿道较短,黏膜薄嫩,又 跟外界相通,因此易受感染。 (易发生上行性泌尿道感染、 膀胱炎、肾盂肾炎)
新生男孩 新生女孩
5—6cm 1—3cm
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保育要点 01 适 量 喝 水 02 排 尿 习 惯 03 保 持 卫 生
3. 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预防 尿路感染。
★ 睡前清洗外阴部。要有专用毛巾、洗屁股盆, 不要用洗脚水洗外阴,毛巾要经常消毒。 ★ 不要让穿开裆裤的幼儿坐地。 ★ 1岁以后不要穿开裆裤,特别是女孩。 ★ 教会幼儿大便后擦屁股要从前往后擦,以免粪便 中的细菌污染尿道。 ★ 托幼园所的厕所、便盆应每天消毒。 ★ 防止个别幼儿玩弄生殖器。
➢ 学前儿童膀胱的特点是肌肉较薄,弹 性组织发育不完善,贮尿机能差。年 龄越小,每天排尿次数越多。
➢ 由于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对排 尿的调节能力差,故幼儿在3岁以前主 动控制排尿能力差。年龄越小,表现 越突出,时常出现遗尿现象。
出生一周 1岁
2—3岁 4—7岁
20—25次/每天 15—16次/每天 10次左右/每天
泌尿系统中器官组成
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
1.肾脏 2.输尿管
3.膀胱 4.尿道
有关-肾脏
1. 肾脏是成对的 泌尿器官(产生尿 液)。 2. 其功能是排泄 体内代谢产物和进 入体内的有害物质。
有关学前儿童的-肾脏
3. 肾脏对尿的重吸收及电解质 的排泄功能不足,食物过咸时, 会加重肾脏负担,严重时可致 水肿。 4. 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氨,一 部分由肾脏排出。儿童排泄氨 的功能至两岁时才能达到成人 水平,所以,儿童蛋白质的摄 入应注意适量,否则会增加肾 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