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课件
合集下载
月经不调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月经不调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2dae225083d049649a665890.png)
诊断:月经先期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肝郁化火,热上冲任而成。治疗宜疏肝解郁,养血清热。 处方:丹栀逍遥散
52
52
处方: 丹皮10g、栀子10g、柴胡(10g 、当归10g 、 白芍10克,白术15g、茯苓15克,生甘草6g、 炒薄荷6克。 4付,水煎服,日一剂
取穴:三阴交(SP6)、中极(RN3)、太冲 (LR3)、血海(SP10), 操作:均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分钟,每5 分钟行针得气一次。
10
10
病因病机
外因:外感六淫(寒热湿) 内伤:肝气郁结
肝肾不足 气血失调 脾气亏虚
月经紊乱
11
11
1.月经先期: 素体阳盛 过食辛辣
热扰血室 肝郁化火 阴虚内热
月经先期
脾气虚弱---固摄无权
12
12
2.月经后期
感受寒邪--寒凝血脉 素体阳虚--血行无力 久病阴虚
血海空虚 脾气虚弱
月经后期
13
19
月经先后不定期
概念: 凡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时而提前,
时而错后1周以上,并连续 3 个周期以上者。 辨证要点:
辨虚(肾虚)实(肝郁)。
20
20
肝郁: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块,经 肾虚:月经量少、色淡。
21
21
类证鉴别
? 月经先期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 别。
? 月经后期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妇 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53
26
26
月经先期
? 配穴:气不摄血---加足三里(ST36) 脾俞(BL20)
?
阴虚血热---加太溪(KI3)
阳盛血热---加三阴交(SP6)、地机(SP8)
52
52
处方: 丹皮10g、栀子10g、柴胡(10g 、当归10g 、 白芍10克,白术15g、茯苓15克,生甘草6g、 炒薄荷6克。 4付,水煎服,日一剂
取穴:三阴交(SP6)、中极(RN3)、太冲 (LR3)、血海(SP10), 操作:均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分钟,每5 分钟行针得气一次。
10
10
病因病机
外因:外感六淫(寒热湿) 内伤:肝气郁结
肝肾不足 气血失调 脾气亏虚
月经紊乱
11
11
1.月经先期: 素体阳盛 过食辛辣
热扰血室 肝郁化火 阴虚内热
月经先期
脾气虚弱---固摄无权
12
12
2.月经后期
感受寒邪--寒凝血脉 素体阳虚--血行无力 久病阴虚
血海空虚 脾气虚弱
月经后期
13
19
月经先后不定期
概念: 凡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时而提前,
时而错后1周以上,并连续 3 个周期以上者。 辨证要点:
辨虚(肾虚)实(肝郁)。
20
20
肝郁: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块,经 肾虚:月经量少、色淡。
21
21
类证鉴别
? 月经先期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 别。
? 月经后期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妇 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53
26
26
月经先期
? 配穴:气不摄血---加足三里(ST36) 脾俞(BL20)
?
阴虚血热---加太溪(KI3)
阳盛血热---加三阴交(SP6)、地机(SP8)
月经疾病 ppt课件

3、 PMS两种诊断标准
一、APA(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标准: A.症状出现与月经周期相关,即黄体期最后1周开始
出现,月经来潮后不久消退。 B.确定诊断至少应具备下列11条症状中的5条和第1-
4条中的1条:(见下页) C.症状影响工作、日常活动或人际关系。 D.症状不是其他精神性疾病的恶化。
PMS是一个鉴别和排除性诊断。
(250mg,每天3次, 经前12天用药,餐中服药)
7、对机制不清的特异性症状,应通过正常生 理激素变化,促进病人精神心理功能恢复。
对内源性性激素变化反应性低的患者,可 应用避孕药1片/天,甲羟孕酮10-30mg/d,长 效甲羟孕酮150mg,每3月1次。
8、GnRHa疗法,即“药物性卵巢切除术”: 可明显改善行为和躯体症状,但对精神症 状改善效果较差。 GnRHa治疗期间应给予雌孕激素反向添加 治疗(相当于绝经后激素治疗剂量)
1、概念 2、病因 3、治疗
二、痛经
1、概念
▪ 痛经即指月经期疼痛,是月经前后出现的,
以下腹部为中心的绞痛、坠痛、胀痛。
▪ 痛经发生率不详 ▪ 吸烟妇女中,痛经和月经失调更常见。 ▪ 大多痛经妇女,足月妊娠分娩后症状改善。 ▪ 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2、原发性痛经的病因
▪ 与周期性排卵相关,是分泌期子宫内膜生
11点PMS的常见症状
1.明显的精神抑郁和绝望 2.明显的焦虑和紧张 3.情绪不稳定,如突然悲伤哭泣、激动易怒 4.持续性易怒、易激惹,或经常与人争执 5.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 6.易疲劳、工作能力降低 7.思想和注意力不集中 8.食欲改变:贪食或偏食 9.嗜睡或失眠 10.感情压抑或失控 11.全身症状:乳房痛头痛、水肿、关节肌肉痛、体重增加
月经概论ppt课件

长时间出血不干净—容易盆腔感染,贫血,
影响夫妻感情
长期月经停闭—卵巢不排卵,诱发子宫内
膜癌
月经伴随症状出现—生活质量下降
月 经 病 治疗
治疗原则:治本调经,使月经恢复正常。 治疗思路: 1.辨病之先后,他病,经病不同,治病求本 2.辨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3.辨月经周期,因势利导
⑥属阴虚者:手足心热、舌体红瘦。 灸龟板15g/黄柏10g、灸龟板15g/旱莲草10g、
旱莲草10g/仙鹤草15g、生地10g/白芍10g。
⑦量少淋漓者:收敛止血。 仙鹤草15g/地榆10g/双花15g、 荆芥10g/鹿衔草15g、棕榈炭10g/五倍子10g、 仙鹤草15g/乌梅10g、白茅根20g/炒槐花20g、
③有瘀者:经血内有紫暗色块、舌体紫暗。
茜草10g/乌贼骨15g、棕榈炭10g/乌贼骨15g、 茜草10g/茺蔚子10g。
④属虚寒者:面色灰暗白,舌体淡胖。
赤石脂15g/禹余粮15g。 ⑤有湿热者:经血腥臭味、舌体暗红、苔黄腻。
白芍10g/椿根白皮15g、仙鹤草15g/马鞭草15g 、 丹皮10g/茵陈10g。
常见的月经病
周期改变: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 定期、闭经。
经期改变:经期延长、崩漏
经量改变: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崩漏、月经 延長。 伴症:痛经、经行泄泻、经行吐衄、经行头痛、 经行情志异常等。
如果月经异常,不进行治疗, 后果是……
月经病危害
出血量多---贫血,甚至休克,体质下降
月经期—活血调经 经后期—养肝肾精血而补阴 絪缊期—温阳通络 经前期—补肾温经,酌以疏肝
治病观点
影响夫妻感情
长期月经停闭—卵巢不排卵,诱发子宫内
膜癌
月经伴随症状出现—生活质量下降
月 经 病 治疗
治疗原则:治本调经,使月经恢复正常。 治疗思路: 1.辨病之先后,他病,经病不同,治病求本 2.辨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3.辨月经周期,因势利导
⑥属阴虚者:手足心热、舌体红瘦。 灸龟板15g/黄柏10g、灸龟板15g/旱莲草10g、
旱莲草10g/仙鹤草15g、生地10g/白芍10g。
⑦量少淋漓者:收敛止血。 仙鹤草15g/地榆10g/双花15g、 荆芥10g/鹿衔草15g、棕榈炭10g/五倍子10g、 仙鹤草15g/乌梅10g、白茅根20g/炒槐花20g、
③有瘀者:经血内有紫暗色块、舌体紫暗。
茜草10g/乌贼骨15g、棕榈炭10g/乌贼骨15g、 茜草10g/茺蔚子10g。
④属虚寒者:面色灰暗白,舌体淡胖。
赤石脂15g/禹余粮15g。 ⑤有湿热者:经血腥臭味、舌体暗红、苔黄腻。
白芍10g/椿根白皮15g、仙鹤草15g/马鞭草15g 、 丹皮10g/茵陈10g。
常见的月经病
周期改变: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 定期、闭经。
经期改变:经期延长、崩漏
经量改变: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崩漏、月经 延長。 伴症:痛经、经行泄泻、经行吐衄、经行头痛、 经行情志异常等。
如果月经异常,不进行治疗, 后果是……
月经病危害
出血量多---贫血,甚至休克,体质下降
月经期—活血调经 经后期—养肝肾精血而补阴 絪缊期—温阳通络 经前期—补肾温经,酌以疏肝
治病观点
月经不调PPT精品医学课件

2、治疗月经病要顺应和掌握的规律 (1)经前经后用药有别,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气
血的变化规律 经前:血海充盈,宜予疏导,勿滥补。 经时:血室正开,宜和血调气,引血归经,
勿过寒过热、大辛大热,以免滞血、动血。 经后:血海空虚,宜补肾健脾,调养气血,
勿滥攻。 平时重治本,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为主。 (2)顺应不同年龄阶段论治的规律 青春期少年重肾,生育期中年重肝,更年期或
黯红,有血块,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 少腹胀痛,精神郁闷,时欲太息,嗳气食 少,舌质正常,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 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煨姜) 中成药:逍遥丸、七制香附丸等。
(2)肾气虚弱
症状: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质稀, 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频数,舌淡, 苔薄,脉沉细。
老年重脾。 (3)掌握虚实补泻规律 虚证:补肾扶脾养血。 实证:疏肝理气活血。
分型论治
1、月经先期
(1)脾虚不摄 症状:经期提前,或兼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体
倦,气短懒言,食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 缓弱。 治法: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人参、黄芪、甘草、当 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等。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方药:通瘀煎加减(当归尾、山楂、香附、 红花、乌药、青皮、木香、泽泻)
中成药:益母草膏等。
5、月经过多
(1)气虚 症状:行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伴面
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 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补气升提,固冲止血 方药:安冲汤加减(白术、黄芪、生龙骨、 生牡蛎、生地、白芍、海螵、蛸茜、草根、 续断、升麻)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
月经病PPT课件

证型 血寒证 肾虚证 血虚证 气滞证 痰湿证
辨证 要点
后期、量 少、色紫 暗、有块
+寒证
后期、量 后期、量 后期、量 后期、量
少、色暗 少、色淡、 少、色暗 少、色淡
淡、质稀 质稀+血 红、或有 红、质粘
+肾虚证 虚证
血块+肝 +痰湿证
郁证
治则 温经散寒 温肾助阳 补血填精 开郁行气 燥湿化痰 行血调经 养血调经 益气调经 和血调经 健脾调经
2.检查 (1)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 (2)其他检查:基础体温
性激素测定 B超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鉴别诊断
月经先后无定期 早孕 妊娠病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辨证论治
虚证 肾虚证 血虚证
实证 血寒证 气滞证 痰湿证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红,质清稀+脾 红质稠+热证 红,质稠+阴虚证 色紫红,有瘀块+
气虚证
肝郁证
治则 方药 加减
补脾益气 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
清热凉血 养阴调经
清经汤
滋阴清热 养血调经
两地汤
疏肝解郁 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经期+益气止血 Nhomakorabea:党参、黄芪、仙 鹤草
经期+凉血止血 药:
地榆、茜草
经期+滋阴清热止 经期+清热固冲药:
常与月经过多并见,严重发展为崩漏 西医:功血和盆腔炎等可出现月经提前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诊断要点
l.症状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15天以内,连续 发生2个周期或以上。
2.检查 (1)妇科检查:无异常的盆腔体征 (2)其他检查:基础体温测定
月经病介绍PPT课件

肝肾阴虚—乳格失养 诊断
特征:双侧,随周期发作,经后多消失。 鉴别:
乳腺增生 乳腺癌。
经行乳房胀痛
辨证论治:
实:经前,经期,按之有块,触之即痛。 辨虚实:
虚:经后;柔软,无块。 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 分 型: 肝肾阴虚:一贯煎
绝经前后诸证
概念:部分妇女在绝经前后伴随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 月
经紊乱;眩晕耳鸣,烘热汗出,面红潮热,烦躁易怒; 面
目肢体浮肿,尿频失禁,腰膝酸软,肢冷便溏等各种症
状。称经断前后诸证。
病因病机: 肾阴虚
肾虚所致一系列症状。
肾阳虚
诊断:
1、49岁±
特征 2、月经紊乱
3、血管舒缩症状:烘热汗出,眩晕,心悸
4、神经精神症状:激动、抑郁、失眠
绝经前后诸证
鉴别:1、内科疾病 2、妇科恶性病变
月经过少
一、概念: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总量明显 少于正常或行经时间缩短不足两天,量亦 减少者。
二、病因病机
虚
血虚 肾虚
实
血瘀 痰湿
冲任气虚→无血可下 冲任阻滞→碍血下行
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
三、诊断 周期正常、经量少或经期短 鉴别:激经 转归:闭经
四、辨证论治 周期正常、经量少或经期短
血瘀
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止血固冲任
阴虚血热 两地汤+二至丸
闭经
一、概念: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 经 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者。
二、病因病机: 肝肾不足 气血虚弱 冲任空虚→血枯 无血可下 阴虚血燥 闭经 气滞血瘀 冲任阻滞→血隔→血不得下 痰湿阻滞
闭经
三、诊断要点 1、排除生理性停经→早孕 2、了解第二性征 3、有无全身性疾病 4、是否服用药物
特征:双侧,随周期发作,经后多消失。 鉴别:
乳腺增生 乳腺癌。
经行乳房胀痛
辨证论治:
实:经前,经期,按之有块,触之即痛。 辨虚实:
虚:经后;柔软,无块。 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 分 型: 肝肾阴虚:一贯煎
绝经前后诸证
概念:部分妇女在绝经前后伴随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 月
经紊乱;眩晕耳鸣,烘热汗出,面红潮热,烦躁易怒; 面
目肢体浮肿,尿频失禁,腰膝酸软,肢冷便溏等各种症
状。称经断前后诸证。
病因病机: 肾阴虚
肾虚所致一系列症状。
肾阳虚
诊断:
1、49岁±
特征 2、月经紊乱
3、血管舒缩症状:烘热汗出,眩晕,心悸
4、神经精神症状:激动、抑郁、失眠
绝经前后诸证
鉴别:1、内科疾病 2、妇科恶性病变
月经过少
一、概念: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总量明显 少于正常或行经时间缩短不足两天,量亦 减少者。
二、病因病机
虚
血虚 肾虚
实
血瘀 痰湿
冲任气虚→无血可下 冲任阻滞→碍血下行
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
三、诊断 周期正常、经量少或经期短 鉴别:激经 转归:闭经
四、辨证论治 周期正常、经量少或经期短
血瘀
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止血固冲任
阴虚血热 两地汤+二至丸
闭经
一、概念: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 经 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者。
二、病因病机: 肝肾不足 气血虚弱 冲任空虚→血枯 无血可下 阴虚血燥 闭经 气滞血瘀 冲任阻滞→血隔→血不得下 痰湿阻滞
闭经
三、诊断要点 1、排除生理性停经→早孕 2、了解第二性征 3、有无全身性疾病 4、是否服用药物
月经病医学PPT课件

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 经期正常,并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月经后 期。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后期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虚者肾虚 精亏,阳虚无以温煦脏腑,气血乏源, 冲任亏虚;实者肝郁气滞,寒凝冲任, 痰湿阻滞,气血不畅,冲任受阻,故月 经后期而至。
阴虚 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颧赤 养阴清热, 血热 唇红,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 凉血调经。 细数。 阳盛 经期提前,量多,紫红,质稠或夹 清热降火, 血 血热 血块,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大便 凉血调经。 热 燥结,小便短赤,面色红赤,舌红 妄 苔黄,脉滑数。 行 肝郁 经期提前,经色紫红,质稠有块, 清肝解郁, 化热 伴有经前乳房及少腹胀痛,烦躁易 凉血调经。 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 数。
补肾益气, 定经汤 养血调经。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先后无定期
常用中成药
1.玉液金丸 2.妇科得生丸 3.河车大造丸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二节
闭经
第二节 闭经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二节
闭经
定义
女子年过十八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 中断3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 后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先天性生殖器畸形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而无月经者不 在本节范围内。 本病概念与西医闭经相同。
两地汤
清经散
丹栀逍 遥散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月经不调课件.ppt

(五)辩证依据 1. 脾气虚弱:久病素体虚弱或脾肾损伤
史;两次月经不足21天,色淡、质清稀,体倦 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2. 肾气虚症:先天肾气不足或胎产房労 过频史,多见于青春期或绝经期前,月经提前 七天以上,色淡、质稀,腰膝酸痛,小便清长 ,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3.阴虚血热:素体阴虚,或久病或多产房劳 史,月经先期,量少色红,形瘦,颧红,五心 烦热舌瘦色红,少苔,脉细数.
虚寒症 —— 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实寒症 ——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4. 气滞血瘀症—— 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5. 痰湿症 —— 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五)辩证依据: 1.肾虚症 —有房劳多产史,月经先后不定, 量少质稀,其色淡暗,腰膝酸软,小便频数。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2.血虚 :经期错后,月经量少,色淡清,小 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 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4.阳盛血热:素体阳虚,或过食辛热阳之品 ,或感受热邪史;月经提前,量多质稠,其色 深红,烦热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 滑数或洪数
5. 肝郁血热:精神抑郁史;经期超前,血量 多,紫红有块,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喜叹息 ,舌黯红,苔黄, 脉弦数.
二 月经后期
定义:月经周期每月退后7天以上,甚至
40-50天一潮,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又称月经延
上述原因均至月经不调
(二)诊断要点 1.病史:情志、盆腔炎、慢性炎症 2.妇科表现:月经周期缩短,或<21
天连续2次以上. 3.检查:妇检、B型超声、BBT、诊刮
、阴道细胞检查、卵巢功能测定等.排除肿瘤 等器质性病变.
(三)鉴别诊断 与月经期间出血、月经先后无定期相鉴别 (四)辨证分型 1.气虚:脾气虚弱症— 补脾益气、固冲 调经 肾气虚症 — 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2.血热:阴虚血热 — 养阴清热调经 阳盛血热— 清热泻火、凉血调经 肝郁血热 — 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素体虚弱 ② 劳倦过度、大病久病耗气 气虚血失统摄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虚
血虚 气虚 阴虚 肾虚 脾虚 血 冲海 任蓄 损溢 伤失 常
(一)血热:阳盛血热、郁热、阴虚血热
1、阳盛血热、郁热(实热)
① ② ③ ④ 素体阳盛 过食温燥辛辣之品 情志所伤,肝郁化热 外感热邪
热伤冲任,迫血妄行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一)血热:
2、阴虚血热(虚热)
① ② ③ ④ 素体阴虚 失血伤阴 房劳伤阴 久病、热病伤阴
阴虚内热,热伤冲任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二)血寒:实寒、虚寒
① ② ③ ④ 外感寒邪 内伤生冷或过服寒凉之品 素体阳虚 久病伤阳
寒伏冲任,血为寒凝
月经后期 月经过少
(三)血瘀:
① ② ③ ④ 经期产后,余血未净,瘀血内停 七情内伤,气滞血瘀 血为寒凝成瘀,热灼成瘀 手术损伤
血不归经 血虚冲任不足 气血运行不畅
二、月经病病因病机
• • • •
外感邪气 内伤七情 房劳多产 饮食不节
紊乱
脏腑功能 失常、
气血失调
冲 任 损 伤
月 经 失 调
中医:肾-天癸-冲任-胞宫 西医:下丘脑-垂体-卵巢
三、月经病的诊断
要点
1、抓住主证: 月经病多以主要症状来命名,诊断也以主症为依据。 2、辨证要点在于: 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 3、结合检查: 妇科检查及其它检查
2、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 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特点:月经周期延长,但在6个月以内, 可发展为闭经。
西医认为卵泡发育迟缓,卵泡期延长可导 致本病。
月经不调
3.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提前7-10天或错后7-14天连续3个 周期以上者。“月经愆期”、“经乱” 。 特点:月经不规则,可伴有经量异常,可 发展为崩漏。
宫腔镜 腹腔镜
四、月经病的治疗
1、治疗原则:治本调经;
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经自调
如:粘膜下肌瘤导致月经过多,需处理肌瘤
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
如:月经紊乱导致不孕症,需调经助孕。
四、月经病的治疗
2、顺应月经周期用药:
经后期(卵泡期) 经间期(排卵期) 经前期(黄体期) 行经期 阴长期 重阴转阳 阴充阳长 重阳转化 养血益肝肾 温肾阳+化瘀理气 温肾暖宫 活血调经
(二)范围及包括的病种 1、时间异常:
经期异常:经期延长 周期异常: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不定期 经间期出血 初潮、绝经异常:闭经
(二)范围及包括的病种 2、量异常: 月经过多、月经过少 期量严重异常:崩漏
(二)范围及包括的病种 3、经行特有异常情况: 经行腹痛(痛经)发热、头痛、眩晕、身痛 、吐衄、泄泻、浮肿、乳房胀痛、情志异 常、口糜、风疹块。 4、绝经异常: 绝经诸证、经断复来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中间发生周期性少量出血者。 絪缊之时(yin yun)出现周期性出血。 絪缊期:由阴盛向阳盛转化的生理阶段,此时阳气内动易出现 阴阳转化失调。 西医认为该病是由于排卵后雌激素波动引起子宫内膜突破性 出血。
二、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
围绕实、虚分脏腑、气血病变
实
血热 血寒 血瘀 气滞 痰湿 肝郁
五、月经病的预防
1、正确认识月经的生理现象。 2、生活调摄,增强体质,提高正气。 3、注意经期卫生 保持清洁,避免过劳、受寒;饮食有节制, 调和情志等。
第一节 月经不调
讲授内容:
定义及范围 病因病机 诊断 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
一、概述: (一)定义: 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改变为主 的一类疾病。可伴有经色、经质的异常, 包括七个病。
妇科检查方法
1.妇检:双合诊、三合诊等; 2.实验室检查:性激素测定、甲状腺功能等; 3.影像学检查:B超、X线、CT、MRI等; 4.内镜技术:宫腔镜、腹腔镜; 5.阴道镜; 6.病理学检查:如子宫内膜病检
妇科检查思路
下丘脑
垂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子宫
卵巢
双合诊
三合诊
B超:子宫、卵巢
阴道镜下--宫颈
内镜检查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性腺轴功能紊乱, 排卵型功血可出现月经紊乱。
月经不调
4.月经过多: 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者,月经周期、经期正 常。
临床多见于有排卵型功血,粘膜下子宫肌 瘤、子宫腺肌病、放环等。此外,血小板 减少,凝血障碍等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月 经量多。
月经不调
5.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不足2天,甚或 点滴即净者。
月经不调
(二)范围
经间期出血
月经 先期
月经 后期 先后无 定期
月经 过多
经期 延长 月经 过少
月经 不调
月经不调
1.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10天,经期正 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特点:周期缩短,同时可伴有经量的异常 西医认为黄体不健疾病或盆腔炎性疾病可 出现月经先期。
月经不调
第八章 月经病
学习内容
1.月经的定义 2.月经病的范围 3.月经病的病因病机 4.月经病的诊断 5.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6.月经病的预防
回忆一下月经 生理吧
初潮 周期 月经 经期
绝经
伴随 症状 经量
一、月经病的定义及范围
(一)定义:
凡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发生改变,以及伴随 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
四、月经病的治疗
3、具体治法: 补肾:补肾养血 扶脾:健脾升阳 疏肝:疏肝理气 调理气血:气血双补、补气生血、理气行滞、 活血化瘀 4、注意标本缓急
五、月经病的预防
1、正确认识月经的生理现象。 2、生活调摄,增强体质,提高正气。 3、注意经期卫生 保持清洁,避免过劳、受寒;饮食有节制, 调和情志等。
月经过多、经期延 、经间期出血 月经过少
(四)血虚:
① ② ③ ④ 素体虚弱 久病伤血 失血 脾虚化源不足
血海满溢不够
血虚冲任不足 血海不能按时满盈
月经过少
月经后期
(五)气滞:
① 素性抑郁, ② 暴怒伤肝 气血运行迟滞,血海不能按时满盈
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 不定期
气滞
气血逆乱,血海蓄溢失常
(六)气虚:
临床多见于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减退,PCOS 内膜结核、炎症,多次宫腔操作患者。 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导致 月经过少。
月经不调 6.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 或淋漓半月方净。
黄体萎缩不全,子宫内膜炎症,粘膜下子宫 肌瘤,内膜息肉,放环可引起经期延长。
月经不调
7.经间期出血:
虚
血虚 气虚 阴虚 肾虚 脾虚 血 冲海 任蓄 损溢 伤失 常
(一)血热:阳盛血热、郁热、阴虚血热
1、阳盛血热、郁热(实热)
① ② ③ ④ 素体阳盛 过食温燥辛辣之品 情志所伤,肝郁化热 外感热邪
热伤冲任,迫血妄行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一)血热:
2、阴虚血热(虚热)
① ② ③ ④ 素体阴虚 失血伤阴 房劳伤阴 久病、热病伤阴
阴虚内热,热伤冲任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二)血寒:实寒、虚寒
① ② ③ ④ 外感寒邪 内伤生冷或过服寒凉之品 素体阳虚 久病伤阳
寒伏冲任,血为寒凝
月经后期 月经过少
(三)血瘀:
① ② ③ ④ 经期产后,余血未净,瘀血内停 七情内伤,气滞血瘀 血为寒凝成瘀,热灼成瘀 手术损伤
血不归经 血虚冲任不足 气血运行不畅
二、月经病病因病机
• • • •
外感邪气 内伤七情 房劳多产 饮食不节
紊乱
脏腑功能 失常、
气血失调
冲 任 损 伤
月 经 失 调
中医:肾-天癸-冲任-胞宫 西医:下丘脑-垂体-卵巢
三、月经病的诊断
要点
1、抓住主证: 月经病多以主要症状来命名,诊断也以主症为依据。 2、辨证要点在于: 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 3、结合检查: 妇科检查及其它检查
2、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 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特点:月经周期延长,但在6个月以内, 可发展为闭经。
西医认为卵泡发育迟缓,卵泡期延长可导 致本病。
月经不调
3.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提前7-10天或错后7-14天连续3个 周期以上者。“月经愆期”、“经乱” 。 特点:月经不规则,可伴有经量异常,可 发展为崩漏。
宫腔镜 腹腔镜
四、月经病的治疗
1、治疗原则:治本调经;
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经自调
如:粘膜下肌瘤导致月经过多,需处理肌瘤
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
如:月经紊乱导致不孕症,需调经助孕。
四、月经病的治疗
2、顺应月经周期用药:
经后期(卵泡期) 经间期(排卵期) 经前期(黄体期) 行经期 阴长期 重阴转阳 阴充阳长 重阳转化 养血益肝肾 温肾阳+化瘀理气 温肾暖宫 活血调经
(二)范围及包括的病种 1、时间异常:
经期异常:经期延长 周期异常: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不定期 经间期出血 初潮、绝经异常:闭经
(二)范围及包括的病种 2、量异常: 月经过多、月经过少 期量严重异常:崩漏
(二)范围及包括的病种 3、经行特有异常情况: 经行腹痛(痛经)发热、头痛、眩晕、身痛 、吐衄、泄泻、浮肿、乳房胀痛、情志异 常、口糜、风疹块。 4、绝经异常: 绝经诸证、经断复来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中间发生周期性少量出血者。 絪缊之时(yin yun)出现周期性出血。 絪缊期:由阴盛向阳盛转化的生理阶段,此时阳气内动易出现 阴阳转化失调。 西医认为该病是由于排卵后雌激素波动引起子宫内膜突破性 出血。
二、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
围绕实、虚分脏腑、气血病变
实
血热 血寒 血瘀 气滞 痰湿 肝郁
五、月经病的预防
1、正确认识月经的生理现象。 2、生活调摄,增强体质,提高正气。 3、注意经期卫生 保持清洁,避免过劳、受寒;饮食有节制, 调和情志等。
第一节 月经不调
讲授内容:
定义及范围 病因病机 诊断 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
一、概述: (一)定义: 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改变为主 的一类疾病。可伴有经色、经质的异常, 包括七个病。
妇科检查方法
1.妇检:双合诊、三合诊等; 2.实验室检查:性激素测定、甲状腺功能等; 3.影像学检查:B超、X线、CT、MRI等; 4.内镜技术:宫腔镜、腹腔镜; 5.阴道镜; 6.病理学检查:如子宫内膜病检
妇科检查思路
下丘脑
垂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子宫
卵巢
双合诊
三合诊
B超:子宫、卵巢
阴道镜下--宫颈
内镜检查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性腺轴功能紊乱, 排卵型功血可出现月经紊乱。
月经不调
4.月经过多: 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者,月经周期、经期正 常。
临床多见于有排卵型功血,粘膜下子宫肌 瘤、子宫腺肌病、放环等。此外,血小板 减少,凝血障碍等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月 经量多。
月经不调
5.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不足2天,甚或 点滴即净者。
月经不调
(二)范围
经间期出血
月经 先期
月经 后期 先后无 定期
月经 过多
经期 延长 月经 过少
月经 不调
月经不调
1.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10天,经期正 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特点:周期缩短,同时可伴有经量的异常 西医认为黄体不健疾病或盆腔炎性疾病可 出现月经先期。
月经不调
第八章 月经病
学习内容
1.月经的定义 2.月经病的范围 3.月经病的病因病机 4.月经病的诊断 5.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6.月经病的预防
回忆一下月经 生理吧
初潮 周期 月经 经期
绝经
伴随 症状 经量
一、月经病的定义及范围
(一)定义:
凡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发生改变,以及伴随 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
四、月经病的治疗
3、具体治法: 补肾:补肾养血 扶脾:健脾升阳 疏肝:疏肝理气 调理气血:气血双补、补气生血、理气行滞、 活血化瘀 4、注意标本缓急
五、月经病的预防
1、正确认识月经的生理现象。 2、生活调摄,增强体质,提高正气。 3、注意经期卫生 保持清洁,避免过劳、受寒;饮食有节制, 调和情志等。
月经过多、经期延 、经间期出血 月经过少
(四)血虚:
① ② ③ ④ 素体虚弱 久病伤血 失血 脾虚化源不足
血海满溢不够
血虚冲任不足 血海不能按时满盈
月经过少
月经后期
(五)气滞:
① 素性抑郁, ② 暴怒伤肝 气血运行迟滞,血海不能按时满盈
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 不定期
气滞
气血逆乱,血海蓄溢失常
(六)气虚:
临床多见于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减退,PCOS 内膜结核、炎症,多次宫腔操作患者。 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导致 月经过少。
月经不调 6.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 或淋漓半月方净。
黄体萎缩不全,子宫内膜炎症,粘膜下子宫 肌瘤,内膜息肉,放环可引起经期延长。
月经不调
7.经间期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