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月经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ppt课件

PPT课件
11
闭
经
三、诊断要点 1、排除生理性停经→早孕 2、了解第二性征 3、有无全身性疾病 4、是否服用药物 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月经特点、来势,有无腹痛。 2、治疗原则: 虚者补而通之 通经 实者泻而通之
PPT课件
12
闭
经
3、分型论治:
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 归肾丸 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 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 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
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
1
PPT课件
月经病概论
概念: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 常或伴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素体正气不足 再感外邪 病因病机 七情所伤 多产房劳 大病久病 诊 断:根据周期、经期及量、色、质判断。
PPT课件
2
月经病概论
辨证:根据期、量、色、质结合腹痛情况 治则: 调气血 1、调经以治本 补肾 扶脾 疏肝 2、分清先病后病 3、周期性用药 4、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5、结合年龄重视不同脏腑
24
PPT课件
5
月经先期
气虚: 补气摄血调经
补中盖气汤
血热
阳盛血热 清热凉血调经 清经散 肝郁血热 舒肝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 虚热 养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
6
PP周期基本正常,月经总量明显 少于正常或行经时间缩短不足两天,量亦 减少者。 二、病因病机
血虚 虚 肾虚 血瘀 实 痰湿
9
PPT课件
经期延长
概念:行经时间延长7天以上,周期基本正常。 病因病机: 实:气滞血瘀,瘀血内阻 冲任不固 虚:阴虚内热,虚热内扰 诊断:与漏下,赤带鉴别 辨证论治: 血瘀 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止血固冲任 阴虚血热 两地汤+二至丸
11
闭
经
三、诊断要点 1、排除生理性停经→早孕 2、了解第二性征 3、有无全身性疾病 4、是否服用药物 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月经特点、来势,有无腹痛。 2、治疗原则: 虚者补而通之 通经 实者泻而通之
PPT课件
12
闭
经
3、分型论治:
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 归肾丸 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 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 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
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
1
PPT课件
月经病概论
概念: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 常或伴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素体正气不足 再感外邪 病因病机 七情所伤 多产房劳 大病久病 诊 断:根据周期、经期及量、色、质判断。
PPT课件
2
月经病概论
辨证:根据期、量、色、质结合腹痛情况 治则: 调气血 1、调经以治本 补肾 扶脾 疏肝 2、分清先病后病 3、周期性用药 4、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5、结合年龄重视不同脏腑
24
PPT课件
5
月经先期
气虚: 补气摄血调经
补中盖气汤
血热
阳盛血热 清热凉血调经 清经散 肝郁血热 舒肝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 虚热 养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
6
PP周期基本正常,月经总量明显 少于正常或行经时间缩短不足两天,量亦 减少者。 二、病因病机
血虚 虚 肾虚 血瘀 实 痰湿
9
PPT课件
经期延长
概念:行经时间延长7天以上,周期基本正常。 病因病机: 实:气滞血瘀,瘀血内阻 冲任不固 虚:阴虚内热,虚热内扰 诊断:与漏下,赤带鉴别 辨证论治: 血瘀 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止血固冲任 阴虚血热 两地汤+二至丸
厦门中医院《月经不调》中医理论基础ppt课件

厦门中医院《月经不调》中医 理论基础
一、定义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以及经量、经色、经 质的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和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
常见于西医学的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生殖器炎症或肿瘤引起的阴道异常出血等疾 病。
二、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月经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肾气旺盛, 肝脾调和,冲任脉盛,则月经按时而下。 月经先期,或因素体阳盛,过食辛辣,助热生火; 或情志急躁或抑郁,肝郁化火,热扰血海;或 久病阴亏,虚热扰动冲任;或饮食不节,劳倦 过度,思虚伤脾,脾虚而统摄无权。 月经后期,或因外感寒邪,寒凝血脉;或久病伤 阳,运血无力;或久病体虚,阴血亏虚,或饮 食劳倦伤脾,使化源不足,而致月经后期。
谢谢
6.血寒:,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苔 白,脉沉紧。
四、治疗
治则: 气虚、血虚、肾虚者益气补血、补肾调经,针 灸并用,补法; 血寒者温经散寒、调理冲任,针灸并用,平补 平泻; 气郁、血热者疏肝理气、清热调经,只针不灸, 泻法。
主穴:
关元 方义:
冲任失调为本病主要病机。关元为任脉要穴, 又与足三阴经交会,冲任同源,本穴可调理冲 任二脉;血海、三阴交均属脾经,三阴交又与 肝、肾交会。三穴共伍可通调冲任及肝脾肾。
4.气郁:经行不畅,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 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胸胁、乳房及少 腹胀痛,喜叹息,苔薄黄,脉弦。 5.血热:经期提前,月经量多,色深红或紫 红,经质黏稠,心胸烦热,面赤口干,大便 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经 期提前,月经量少,色红质黏,潮热盗汗, 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弱 者为虚热证。
血海
三阴交
加减: 气虚加足三里、脾俞健脾胃、益气血; 血虚加脾俞、膈俞令气血生化之源旺盛; 肾虚加肾俞、太溪调补肾气; 气郁加太冲、期门疏肝解郁; 血热加行间、地机清泻血分之热; 血寒加灸归来、命门温能胞脉、活血通经。
一、定义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以及经量、经色、经 质的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和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
常见于西医学的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生殖器炎症或肿瘤引起的阴道异常出血等疾 病。
二、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月经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肾气旺盛, 肝脾调和,冲任脉盛,则月经按时而下。 月经先期,或因素体阳盛,过食辛辣,助热生火; 或情志急躁或抑郁,肝郁化火,热扰血海;或 久病阴亏,虚热扰动冲任;或饮食不节,劳倦 过度,思虚伤脾,脾虚而统摄无权。 月经后期,或因外感寒邪,寒凝血脉;或久病伤 阳,运血无力;或久病体虚,阴血亏虚,或饮 食劳倦伤脾,使化源不足,而致月经后期。
谢谢
6.血寒:,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苔 白,脉沉紧。
四、治疗
治则: 气虚、血虚、肾虚者益气补血、补肾调经,针 灸并用,补法; 血寒者温经散寒、调理冲任,针灸并用,平补 平泻; 气郁、血热者疏肝理气、清热调经,只针不灸, 泻法。
主穴:
关元 方义:
冲任失调为本病主要病机。关元为任脉要穴, 又与足三阴经交会,冲任同源,本穴可调理冲 任二脉;血海、三阴交均属脾经,三阴交又与 肝、肾交会。三穴共伍可通调冲任及肝脾肾。
4.气郁:经行不畅,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 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胸胁、乳房及少 腹胀痛,喜叹息,苔薄黄,脉弦。 5.血热:经期提前,月经量多,色深红或紫 红,经质黏稠,心胸烦热,面赤口干,大便 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经 期提前,月经量少,色红质黏,潮热盗汗, 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弱 者为虚热证。
血海
三阴交
加减: 气虚加足三里、脾俞健脾胃、益气血; 血虚加脾俞、膈俞令气血生化之源旺盛; 肾虚加肾俞、太溪调补肾气; 气郁加太冲、期门疏肝解郁; 血热加行间、地机清泻血分之热; 血寒加灸归来、命门温能胞脉、活血通经。
中医调理女人月经不调ppt课件

16
NO.18
九. 病例分享: A :30岁,去环3年,没有月经,到处检
查正常,推荐针灸,2次后,月经恢复;建 议艾灸,艾灸贴继续保养1个月;随访正常
B:32岁,月经渐少,脾气大,高血压, 肝囊肿,便秘,乳腺增生。毫火针10次, 排毒5次,艾灸乳房10次,中药调理3个月 ,皮肤白皙,便秘消失,乳房肿块消失。
提供本次讲座课件及建议
3
NO.05
4
NO.06
5
NO.07
6
临床表现:
NO.08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 盘查重点:
注重情志、生活方式
7
NO.09
一. 概念:
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疾病,表现 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可伴月经前、经期时的 腹痛及全身症状
二. 病因:
1.情绪异常--------引起月经失调 2.寒冷刺激、寒证-------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 3.节食、营养不良、贫血-------引起月经不调 4.嗜烟酒、外环境-------引起月经失调 5.代谢紊乱、激素紊乱--------引起代谢问题 6.其他疾病便秘、上环--------引起继发性月经失调
17
NO.19
困扰:现代女性的 三大问题:
1.内分泌不调 (月经不调、更年期提前) 2.乳腺增生、小叶增生 3.子宫肌瘤、宫颈炎、盆腔炎以及阴道炎
18
NO.20
推广中医:
• 父母多活20年 ----成功后孝敬二老
• 我们延长工作20年, -----没有后顾之患
• 儿女健康,家庭美满 -----不给下一代添麻烦
5.减少月经失调的发生
12
NO.14
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寻求中医方法
13
NO.15
NO.18
九. 病例分享: A :30岁,去环3年,没有月经,到处检
查正常,推荐针灸,2次后,月经恢复;建 议艾灸,艾灸贴继续保养1个月;随访正常
B:32岁,月经渐少,脾气大,高血压, 肝囊肿,便秘,乳腺增生。毫火针10次, 排毒5次,艾灸乳房10次,中药调理3个月 ,皮肤白皙,便秘消失,乳房肿块消失。
提供本次讲座课件及建议
3
NO.05
4
NO.06
5
NO.07
6
临床表现:
NO.08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 盘查重点:
注重情志、生活方式
7
NO.09
一. 概念:
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疾病,表现 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可伴月经前、经期时的 腹痛及全身症状
二. 病因:
1.情绪异常--------引起月经失调 2.寒冷刺激、寒证-------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 3.节食、营养不良、贫血-------引起月经不调 4.嗜烟酒、外环境-------引起月经失调 5.代谢紊乱、激素紊乱--------引起代谢问题 6.其他疾病便秘、上环--------引起继发性月经失调
17
NO.19
困扰:现代女性的 三大问题:
1.内分泌不调 (月经不调、更年期提前) 2.乳腺增生、小叶增生 3.子宫肌瘤、宫颈炎、盆腔炎以及阴道炎
18
NO.20
推广中医:
• 父母多活20年 ----成功后孝敬二老
• 我们延长工作20年, -----没有后顾之患
• 儿女健康,家庭美满 -----不给下一代添麻烦
5.减少月经失调的发生
12
NO.14
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寻求中医方法
13
NO.15
月经病PPT课件

证型 血寒证 肾虚证 血虚证 气滞证 痰湿证
辨证 要点
后期、量 少、色紫 暗、有块
+寒证
后期、量 后期、量 后期、量 后期、量
少、色暗 少、色淡、 少、色暗 少、色淡
淡、质稀 质稀+血 红、或有 红、质粘
+肾虚证 虚证
血块+肝 +痰湿证
郁证
治则 温经散寒 温肾助阳 补血填精 开郁行气 燥湿化痰 行血调经 养血调经 益气调经 和血调经 健脾调经
2.检查 (1)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 (2)其他检查:基础体温
性激素测定 B超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鉴别诊断
月经先后无定期 早孕 妊娠病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辨证论治
虚证 肾虚证 血虚证
实证 血寒证 气滞证 痰湿证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红,质清稀+脾 红质稠+热证 红,质稠+阴虚证 色紫红,有瘀块+
气虚证
肝郁证
治则 方药 加减
补脾益气 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
清热凉血 养阴调经
清经汤
滋阴清热 养血调经
两地汤
疏肝解郁 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经期+益气止血 Nhomakorabea:党参、黄芪、仙 鹤草
经期+凉血止血 药:
地榆、茜草
经期+滋阴清热止 经期+清热固冲药:
常与月经过多并见,严重发展为崩漏 西医:功血和盆腔炎等可出现月经提前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诊断要点
l.症状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15天以内,连续 发生2个周期或以上。
2.检查 (1)妇科检查:无异常的盆腔体征 (2)其他检查:基础体温测定
壮医医药治疗月经PPT课件

6、艾叶
7、紫苏叶
•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 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 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 蟹中毒。
【用法用量】5~9g。
二、痛经
• 主方:鲜嫩益母草、山栀子、凤仙花 • 加减:1、热证:清热止痛,水田七、小田基 黄。 2、寒证:散寒止痛,土花椒、两面针。 3、淤痛:祛瘀止痛,苏叶、马鞭草苏 木。 4、虚痛:益气养血止痛,鸡血藤、土 党参、土黄芪。 用法:水煎服。
两面针
7、马鞭草
• 性味与归经:苦,凉。归肝、 脾经。 • • 功能与主治:活血散瘀, 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 于癥瘕积聚,经闭痛经,疟 疾,喉痹,痈肿,水肿,热 淋。 • • 用法与用量:4.5~9g。 •
8、苏木
• 【性味归经】甘、咸、微辛,平。归心、肝、睥经。 • • 【功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 • 【主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外伤肿痛。 • • 【成分】含色素成分苏木素、挥发油等。 • • 【用法用量】3-10g。
凤仙花
3、水田七
• 性味】甘;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理气止产能;散瘀止 血。主感冒发热;痰热咳嗽;百日咳;脘腹胀痛;泻痢腹 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肝炎;咽喉肿痛;牙痛;痄腮; 瘰疬;疮肿;烫、烧伤;带状疱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每次1-2g。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调敷。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临床应用: 1.四生丸(《阳氏家藏方》)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血色 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生荷叶9g,生艾叶9g,生 柏叶12g,生地黄15g,研末成丸,水煎服。方中艾叶凉血止血, 散瘀滞,为臣药。 2.艾叶单味煎汤外洗,治皮肤湿疮疥癣。
月经病医学PPT课件

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 经期正常,并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月经后 期。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后期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虚者肾虚 精亏,阳虚无以温煦脏腑,气血乏源, 冲任亏虚;实者肝郁气滞,寒凝冲任, 痰湿阻滞,气血不畅,冲任受阻,故月 经后期而至。
阴虚 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颧赤 养阴清热, 血热 唇红,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 凉血调经。 细数。 阳盛 经期提前,量多,紫红,质稠或夹 清热降火, 血 血热 血块,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大便 凉血调经。 热 燥结,小便短赤,面色红赤,舌红 妄 苔黄,脉滑数。 行 肝郁 经期提前,经色紫红,质稠有块, 清肝解郁, 化热 伴有经前乳房及少腹胀痛,烦躁易 凉血调经。 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 数。
补肾益气, 定经汤 养血调经。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先后无定期
常用中成药
1.玉液金丸 2.妇科得生丸 3.河车大造丸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二节
闭经
第二节 闭经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二节
闭经
定义
女子年过十八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 中断3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 后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先天性生殖器畸形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而无月经者不 在本节范围内。 本病概念与西医闭经相同。
两地汤
清经散
丹栀逍 遥散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痛经的中医调理ppt课件

痛经的原因
• 痛经一般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二类。 • 原发性痛经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没有任 何器质性病变 ,最常见于25岁以下未婚未产的妇 女,大多在初潮后6~12月发病,大多到育龄、 婚后会缓解,甚至症状消失。 • 继发性痛经有明确的病因,常见于育龄妇女, 特别是30岁后的已婚妇女,其生殖器官发生了器 质性病变,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活动受限、 有压痛;附件增粗或片状增厚、有压痛。须到正 规医院看医生,通过对症治疗好原发病,才能消 除症状。
• 多吃一些防止和缓解便秘的食物如:香蕉、 芹菜、白薯、蜂蜜等,因为便秘有可能会 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 • 适当的饮酒对缓解痛经有帮助,因为 酒精有扩张血管、通经活络、松弛平滑肌 的作用,最佳的选择就是葡萄酒,平时可 以适当喝一点。
• 食用含维生素E多的食物或补充维生素E制 剂,因为维生素E能刺激机体内产生安多芬 而使痛经得到缓解;另外维生素E还可调节 前列腺素,从而缓解痛经,维生素E应在痛 经前几天就应该补充。含维生素E多的食物 有:植物油、麦芽、大豆油、果仁、谷物、 新鲜绿叶蔬菜、动物脏器、豆类、蛋黄、 瓜果、瘦肉、花生等。
• 西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病机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 几个方面: • (1)子宫的过度收缩。 • (2)子宫不正常收缩,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 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 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 • (3)与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升 高有关。痛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以及经血中的 前列腺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痛经的中医调理
痛经
一、痛经的概述 二、痛经的原因、分型 三、痛经的饮食调理 四、 中医调理
概述
• 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健康女性平均 一生会有400次月经,按照每次5天来算, 她们一生中有五年半的时间是在生理期度过 的,但在这些日子里,超过八成的女性会受 到痛经的困扰。
月经不调课件.ppt

(五)辩证依据 1. 脾气虚弱:久病素体虚弱或脾肾损伤
史;两次月经不足21天,色淡、质清稀,体倦 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2. 肾气虚症:先天肾气不足或胎产房労 过频史,多见于青春期或绝经期前,月经提前 七天以上,色淡、质稀,腰膝酸痛,小便清长 ,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3.阴虚血热:素体阴虚,或久病或多产房劳 史,月经先期,量少色红,形瘦,颧红,五心 烦热舌瘦色红,少苔,脉细数.
虚寒症 —— 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实寒症 ——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4. 气滞血瘀症—— 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5. 痰湿症 —— 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五)辩证依据: 1.肾虚症 —有房劳多产史,月经先后不定, 量少质稀,其色淡暗,腰膝酸软,小便频数。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2.血虚 :经期错后,月经量少,色淡清,小 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 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4.阳盛血热:素体阳虚,或过食辛热阳之品 ,或感受热邪史;月经提前,量多质稠,其色 深红,烦热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 滑数或洪数
5. 肝郁血热:精神抑郁史;经期超前,血量 多,紫红有块,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喜叹息 ,舌黯红,苔黄, 脉弦数.
二 月经后期
定义:月经周期每月退后7天以上,甚至
40-50天一潮,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又称月经延
上述原因均至月经不调
(二)诊断要点 1.病史:情志、盆腔炎、慢性炎症 2.妇科表现:月经周期缩短,或<21
天连续2次以上. 3.检查:妇检、B型超声、BBT、诊刮
、阴道细胞检查、卵巢功能测定等.排除肿瘤 等器质性病变.
(三)鉴别诊断 与月经期间出血、月经先后无定期相鉴别 (四)辨证分型 1.气虚:脾气虚弱症— 补脾益气、固冲 调经 肾气虚症 — 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2.血热:阴虚血热 — 养阴清热调经 阳盛血热— 清热泻火、凉血调经 肝郁血热 — 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2、常用調經治法與方藥 補腎調經——滋養腎陰、溫補腎陽、平補腎氣 補腎健脾、交通心腎 疏肝調經——疏肝解鬱、清瀉肝火、疏肝補腎健脾 健脾益氣調經——升陽益氣、健脾固腎 溫經散寒——溫經補虛、溫經活血 清熱涼血——養陰清熱、涼血清熱 活血調經——祛瘀止血、涼血活血、行氣活血 祛痰調經——健脾化痰,活血調經
3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 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 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 也。” 《本草綱目·論月水》:“女子,陰類也,以血爲主。其血上應 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與之 相符,故謂之月信、月水、月經。經者,常也,有常軌也。”
1、月經周期、經期或經量的異常 月經不調(先期、後期、先後無定期、過多、過少、經期
延長) 崩漏——周期、經期、經量嚴重紊亂 。 “經亂之甚者也” 閉經——原發性:年逾16歲仍未初潮 繼發性:非生理性停經6個月以上 經間期出血——兩次月經之間,“絪縕的候”之 時,發生少量陰道出血
12
二、月經病的主要特點 及其對女性生殖的影響
肝——主藏血、疏泄
肝腎精血互補,共司子宮藏瀉
脾——主運化、統血,爲後天之本
脾腎先後天互生,源泉不竭
心——主血,通過胞脈聯繫子宮
肺——主氣,朝百脈,調節氣血之運行
督脈——主陽經,與任脈共同維繫陰陽脈氣的平衡
帶脈——絡胞而過,約束諸經及子宮
。
8
月經周期中陰陽、氣血消長的生理節律 經間期 (重陰必陽 )
18Leabharlann 、月經病的治療方略(1)補腎調經 腎陰虛——月經過少、閉經、崩漏、經間期出血、
絕經前後諸症 滋養腎陰——左歸飲(熟地、山萸肉、杞子、淮山、
茯苓、炙甘草) 肝腎陰虛,合二至丸(女貞子、旱蓮草); 心腎不交,加五味子、麥冬、酸棗仁; 陰虛陽亢,加牡蠣、龜甲或鼈甲; 陰虛內熱,漏下不止,加龜膠、鹿角膠。
中醫藥治療月經病 的思路與方法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羅頌平
1
概述 月經是女性重要的生理現象,是女性具有生殖能力的標 誌。 在婦科疾病中,月經病最爲常見。月經的異常,往往影響 生育。 張介賓:“治婦人之病當以經血爲先。”
2
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月經病的主要特點及其對女性生殖的
影響 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20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1)補腎調經 腎氣虛——月經不調、閉經 平補腎氣——歸腎丸(熟地、山萸肉、茯苓、杞子、
淮山、當歸、炒杜仲、菟絲子)
21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1)補腎調經 羅元愷教授治療崩漏經驗方
二稔湯:崗稔 地稔根 黨參 白術 炙甘草 熟地 桑寄生 棕炭 續斷 赤石脂 首烏
16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辨形體、肌膚、毛髮 形體瘦削,面色晦黯,或眼眶、唇周黯斑,毛髮稀疏 —— 腎
虛; 面目、肢體腫脹,面色萎黃或青白,神疲乏力——脾虛; 形體肥胖,肌膚油膩,毛髮濃密,毛孔粗大——痰濕; 形體消瘦,面部紅赤,暗瘡較多,煩躁易怒——肝熱; 口舌生瘡,心煩失眠,口乾咽燥,顴紅唇赤——心火。
天癸—促進生長、發育和生殖,月經産生的動力。 隨腎氣的盛衰而“至”或“竭” 通過調節沖任而司生殖
沖任—沖爲血海,任主胞胎 在天癸作用下,任脈所司之陰精充沛 沖脈聚臟腑之血,並下注于胞宮
子宮—主月經與孕育,藏瀉有期 受肝腎、沖任督脈的調節,帶脈的約束,定期藏泄。 7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其他臟腑、經絡的作用
2、伴隨月經周期出現的病症 痛經——原發性:功能性,初潮後2-3年即出現 繼發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腺肌病等病症所致 經前期綜合征(經行乳房脹痛、頭痛、口糜、 浮腫、泄瀉等) 經行吐衄(倒經)
13
二、月經病的主要特點 及其對女性生殖的影響
3、絕經前後諸症 月經異常伴隨潮熱、出汗、焦慮、失眠、陰道乾澀等軀體
19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1)補腎調經 腎陽虛——月經後期、閉經、崩漏、絕經前後諸症 溫補腎陽——右歸飲(熟地、附子、肉桂、山萸肉、
杞子、炒山藥、杜仲、炙甘草) 脾腎陽虛,崩漏下血量多,加破故紙、炮薑; 稟賦不足,發育不良者,加紫河車、鹿茸; 絕經前月經過多、崩漏、浮腫者,加淫陽藿、仙茅;腰膝酸軟, 夜尿頻數,加沙苑蒺藜、肉蓯蓉、金狗脊。
和精神症狀
14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治療要點: 調經、治本——調理臟腑、氣血, 平衡陰陽
辨證求因 常用調經治法與方藥 月經病的周期治療 月經病的調養
15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1、辨證求因 首辨月經——期、量、色、質 先期或經期延長,量多,色深紅或紫紅,質黏稠——實熱; 先期或經期延長,量少,色鮮紅,質較稀薄——虛熱; 先期或經期延長,量多,色淡紅,質稀薄如水——氣虛; 月經後期,量少,色淡紅,質稀薄如水——血虛; 月經後期,量多,色暗紅有塊——血寒; 經行不暢或淋漓不止,量多少不定,色紫黯有塊——血瘀
經前期:陽氣漸長,達到“重陽”狀態。陰精與陽氣皆 充盛,子宮、胞脈氣血滿盈。
10
二、月及經其病對的女主性要生特殖點的影響 月經病是指月經的異常以及伴隨月經周期而出現的各種症 狀爲特徵的病症。 月經周期、經期或經量的異常 伴隨月經周期出現的病症 絕經前後諸症
11
二、月經病的主要特點 及其對女性生殖的影響
經前期 (陽氣漸長 )
經後期 (陰精漸長)
月經期 (經血下泄 ) 9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月經期:血海由滿而溢,血室正開,子宮瀉而不藏, 經血下泄;
經後期:子宮、胞脈相對空虛,陰血不足。血室已 閉,子宮藏而不瀉,陰精漸長;
經間期:重陰必陽,在腎中陽氣的鼓動下,陰陽轉 化,陰精化生陽氣,出現絪緼之候;
4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月經的産生,是腎氣、天癸、沖任、氣血作用於子宮,並在 其他臟腑、經絡的協同作用下,使子宮定期藏瀉的生理現象。 腎-天癸-沖任-子宮是女性生殖調節的軸心。
5
肝 心
带脉
腎-天癸-沖任-子宮軸
肾 天癸 冲脉 任脉
脾 肺 督脉
子宫 6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腎—— 主導作用。 主藏精,爲先天之本,元陰、元陽之宅,沖任之本 促使天癸成熟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2、常用調經治法與方藥 補腎調經——滋養腎陰、溫補腎陽、平補腎氣 補腎健脾、交通心腎 疏肝調經——疏肝解鬱、清瀉肝火、疏肝補腎健脾 健脾益氣調經——升陽益氣、健脾固腎 溫經散寒——溫經補虛、溫經活血 清熱涼血——養陰清熱、涼血清熱 活血調經——祛瘀止血、涼血活血、行氣活血 祛痰調經——健脾化痰,活血調經
3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 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 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 也。” 《本草綱目·論月水》:“女子,陰類也,以血爲主。其血上應 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與之 相符,故謂之月信、月水、月經。經者,常也,有常軌也。”
1、月經周期、經期或經量的異常 月經不調(先期、後期、先後無定期、過多、過少、經期
延長) 崩漏——周期、經期、經量嚴重紊亂 。 “經亂之甚者也” 閉經——原發性:年逾16歲仍未初潮 繼發性:非生理性停經6個月以上 經間期出血——兩次月經之間,“絪縕的候”之 時,發生少量陰道出血
12
二、月經病的主要特點 及其對女性生殖的影響
肝——主藏血、疏泄
肝腎精血互補,共司子宮藏瀉
脾——主運化、統血,爲後天之本
脾腎先後天互生,源泉不竭
心——主血,通過胞脈聯繫子宮
肺——主氣,朝百脈,調節氣血之運行
督脈——主陽經,與任脈共同維繫陰陽脈氣的平衡
帶脈——絡胞而過,約束諸經及子宮
。
8
月經周期中陰陽、氣血消長的生理節律 經間期 (重陰必陽 )
18Leabharlann 、月經病的治療方略(1)補腎調經 腎陰虛——月經過少、閉經、崩漏、經間期出血、
絕經前後諸症 滋養腎陰——左歸飲(熟地、山萸肉、杞子、淮山、
茯苓、炙甘草) 肝腎陰虛,合二至丸(女貞子、旱蓮草); 心腎不交,加五味子、麥冬、酸棗仁; 陰虛陽亢,加牡蠣、龜甲或鼈甲; 陰虛內熱,漏下不止,加龜膠、鹿角膠。
中醫藥治療月經病 的思路與方法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羅頌平
1
概述 月經是女性重要的生理現象,是女性具有生殖能力的標 誌。 在婦科疾病中,月經病最爲常見。月經的異常,往往影響 生育。 張介賓:“治婦人之病當以經血爲先。”
2
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月經病的主要特點及其對女性生殖的
影響 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20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1)補腎調經 腎氣虛——月經不調、閉經 平補腎氣——歸腎丸(熟地、山萸肉、茯苓、杞子、
淮山、當歸、炒杜仲、菟絲子)
21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1)補腎調經 羅元愷教授治療崩漏經驗方
二稔湯:崗稔 地稔根 黨參 白術 炙甘草 熟地 桑寄生 棕炭 續斷 赤石脂 首烏
16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辨形體、肌膚、毛髮 形體瘦削,面色晦黯,或眼眶、唇周黯斑,毛髮稀疏 —— 腎
虛; 面目、肢體腫脹,面色萎黃或青白,神疲乏力——脾虛; 形體肥胖,肌膚油膩,毛髮濃密,毛孔粗大——痰濕; 形體消瘦,面部紅赤,暗瘡較多,煩躁易怒——肝熱; 口舌生瘡,心煩失眠,口乾咽燥,顴紅唇赤——心火。
天癸—促進生長、發育和生殖,月經産生的動力。 隨腎氣的盛衰而“至”或“竭” 通過調節沖任而司生殖
沖任—沖爲血海,任主胞胎 在天癸作用下,任脈所司之陰精充沛 沖脈聚臟腑之血,並下注于胞宮
子宮—主月經與孕育,藏瀉有期 受肝腎、沖任督脈的調節,帶脈的約束,定期藏泄。 7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其他臟腑、經絡的作用
2、伴隨月經周期出現的病症 痛經——原發性:功能性,初潮後2-3年即出現 繼發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腺肌病等病症所致 經前期綜合征(經行乳房脹痛、頭痛、口糜、 浮腫、泄瀉等) 經行吐衄(倒經)
13
二、月經病的主要特點 及其對女性生殖的影響
3、絕經前後諸症 月經異常伴隨潮熱、出汗、焦慮、失眠、陰道乾澀等軀體
19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1)補腎調經 腎陽虛——月經後期、閉經、崩漏、絕經前後諸症 溫補腎陽——右歸飲(熟地、附子、肉桂、山萸肉、
杞子、炒山藥、杜仲、炙甘草) 脾腎陽虛,崩漏下血量多,加破故紙、炮薑; 稟賦不足,發育不良者,加紫河車、鹿茸; 絕經前月經過多、崩漏、浮腫者,加淫陽藿、仙茅;腰膝酸軟, 夜尿頻數,加沙苑蒺藜、肉蓯蓉、金狗脊。
和精神症狀
14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治療要點: 調經、治本——調理臟腑、氣血, 平衡陰陽
辨證求因 常用調經治法與方藥 月經病的周期治療 月經病的調養
15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1、辨證求因 首辨月經——期、量、色、質 先期或經期延長,量多,色深紅或紫紅,質黏稠——實熱; 先期或經期延長,量少,色鮮紅,質較稀薄——虛熱; 先期或經期延長,量多,色淡紅,質稀薄如水——氣虛; 月經後期,量少,色淡紅,質稀薄如水——血虛; 月經後期,量多,色暗紅有塊——血寒; 經行不暢或淋漓不止,量多少不定,色紫黯有塊——血瘀
經前期:陽氣漸長,達到“重陽”狀態。陰精與陽氣皆 充盛,子宮、胞脈氣血滿盈。
10
二、月及經其病對的女主性要生特殖點的影響 月經病是指月經的異常以及伴隨月經周期而出現的各種症 狀爲特徵的病症。 月經周期、經期或經量的異常 伴隨月經周期出現的病症 絕經前後諸症
11
二、月經病的主要特點 及其對女性生殖的影響
經前期 (陽氣漸長 )
經後期 (陰精漸長)
月經期 (經血下泄 ) 9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月經期:血海由滿而溢,血室正開,子宮瀉而不藏, 經血下泄;
經後期:子宮、胞脈相對空虛,陰血不足。血室已 閉,子宮藏而不瀉,陰精漸長;
經間期:重陰必陽,在腎中陽氣的鼓動下,陰陽轉 化,陰精化生陽氣,出現絪緼之候;
4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月經的産生,是腎氣、天癸、沖任、氣血作用於子宮,並在 其他臟腑、經絡的協同作用下,使子宮定期藏瀉的生理現象。 腎-天癸-沖任-子宮是女性生殖調節的軸心。
5
肝 心
带脉
腎-天癸-沖任-子宮軸
肾 天癸 冲脉 任脉
脾 肺 督脉
子宫 6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腎—— 主導作用。 主藏精,爲先天之本,元陰、元陽之宅,沖任之本 促使天癸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