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

合集下载

月经病医学课件

月经病医学课件

VS
注意事项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 动和重体力劳动;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合理饮食,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04
月经病护理与预防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01
02
03
保持良好心态
月经病与情绪有一定关联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有助于缓解月经不适。
健康教育
了解月经生理知识和常见 月经病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抗精神病药
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可用于治疗与月经相关的焦虑、抑郁等 精神疾病。
中药与针灸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个体情况,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使用中药材和方剂来调理身体,达到治疗 月经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月经病的目的。针灸治疗可以改 善内分泌水平,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就医建议
如果哺乳期妇女出现月经病症状,如阴道出血、腹痛等,应及时就医 并接受相关检查和治疗。
06
月经病防治展望
加强月经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1 2 3
增强公众对月经病的认知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社区活动、学校讲座等 ,普及月经病的知识,提高公众对月经病的认知 和理解。
培养女性的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女性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压力等,以降低患月经病的 风险。
治疗并发症
如果怀孕期间出现并发症,如宫外孕、子宫颈松弛等,需要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哺乳期月经病的处理
观察症状
哺乳期妇女的月经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异常等 。如果没有其他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观察一段时间。
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哺乳期妇女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 劳累、保持良好的情绪等。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第八章月经病【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病总的治疗原则与宜忌;2.熟悉本病机理;3.了解月经病的定义、范围。

【教学内容】1.月经病的定义;2.范围:常见月经病;3.主要病机;4.治则与宜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一节月经先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先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含证、治、方、药,下同);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先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脾气虚、肾气虚、阴虚血热、阳盛血热、肝郁化热;3.诊断,与经间期出血、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脾气虚型、肾气虚型、阴虚血热型、阳盛血热型、肝郁血热型等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月经后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后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后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血虚、虚寒、实寒、气滞、痰湿;3.诊断,与月经先后无定期、早妊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型、血虚型、虚寒型、实寒型、气滞型、痰湿型等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节月经先后无定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脾虚、肝郁;3.诊断,与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脾虚、肝郁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四节月经过多【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过多的分型及代表方剂(不含药物组成,下同);2.熟悉月经过多的定义、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过多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气虚、血热、血瘀;3.诊断,与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气虚、血热、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五节月经过少【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过少的分型及代表方剂;2.熟悉月经过少的定义、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

月经病概述

月经病概述
多以主证为依据,多上。 虽然只是第一次,但症状严重者。
期量稍有改变,或伴随症状较轻者,不属本病。 期量虽属异常范围,但较以往无明显改变者,不属 本病。
鉴别
1、月经后期、闭经等与生理性停经相鉴 别; 2、月经过少与胎漏、激经相鉴别; 3、经期延长、月经过多、崩漏等与胎、 产后病、杂病等引起的下血证相鉴别; 5、痛经与异位妊娠相鉴别。 6、与发生在月经期间的内、外科病证相 鉴别。
治疗原则
治本调经 治本:消除导致月经病的病因病机。 调经: 通过治疗使月经恢复正常。
具体治法
1、补肾-肾主生殖,经水出诸肾。填补精血 为主,辅以温阳之品。 2、扶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 脾益气,健脾升阳除湿。 3、疏肝-肝主疏泄。疏肝理气调经。 4、调理气血-病在气者,治气为主,佐以理 血。病在血者,治血为主,佐以理气。 5、调理冲任。
“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肾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 故调经诸法,以补肾扶脾为要。
调经注意事项
1、分清经病和他病的主次 先病它病:当先治病 先经不调:当先调经
2、辨标本缓急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定义
月经病 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
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 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 特征的疾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病因
寒热湿邪侵袭 内伤七情 房劳多产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体质因素
主要病机
脏腑功能失常,血气不和, 冲任二脉损伤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
月经病的诊断
月经病的辨证
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及伴 随月经周期或经断前后出现的症状,结 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 析。
1、辨月经
➢先期、量多、色淡、质稀――气虚 ➢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血虚 ➢后期、量少、色黯、有块――血寒 ➢先期、量多、色深、质稠――血热 ➢先期、量少、色鲜、质稠――阴虚 ➢先后不定期、色淡黯、质稀――肾虚 ➢先后不定期、量少或多、色紫、有块―― 肝郁气滞 ➢量多或少,色黯、有块――血瘀

月经病总论+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月经病总论+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月经病
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 现明显不适症状,或在经断前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中医学统称为月经病。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 发病。
妇科学中常见的月经病包括异常子宫出血、闭经、多囊 卵巢综合征、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经 前期综合征及绝经综合征等。导致月经病的主要因素是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或异常, 及靶器官子宫或下生殖道等生殖系统异常或其他内分泌 系统腺体功能的紊乱。治疗的重点则是找出根本病因从 而调节性腺轴的整体功能。
中医妇科学中常见的月经病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 间期出血、崩漏、痛经、闭经、经行前后诸证、经断前 后诸证等。
中医学认为,月经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外六淫、内伤 七情、饮食劳倦或房劳所伤,或禀赋不足,可使脏腑功 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二脉损伤,从而发生月经 病。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调经。 治本,即消除病因;调经,即通过治疗使月经恢复正常。 具体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
冲任等。 肾为先天之本,“经水出诸肾”,月经的产生和调节以
肾为主导。
补肾以填补精血,补益肾气为主,使阴生阳长,阴平阳 秘,精血俱旺。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统摄之功。扶脾在于 健运脾胃以化生气血,升阳止血以调经。
国际上针对与异常子宫出血相关的医学术语和定义长期混淆,缺乏 一致的命名方法、统一的标准和病因分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于2005年建立了月经异常工作组(FMDG),2007年发表了关于“正 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的共识,2011年又发表了“育龄期非 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
前者是指近6个月内至少出现3次AUB,不需要紧急临床 处理,但需进行规范诊疗的AUB。急性AUB指需要立即 处理的严重的大出血,可见于有或无慢性AUB病史的患 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 第八章月经病第一节月经病小论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

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身体素质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

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

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崩暴下,当以止血为先,缓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到彻底治疗。

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

经期血室正开,大寒大热之剂用时宜慎;经前血海充盛,勿滥补,宜予疏导;经后血海空虚,勿强攻,宜于调补,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

这是月经病论治的一般规律。

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

补肾在于益先天之真阴,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白调。

即使在淫邪致病的情况下,祛邪之后,也以补肾为宜。

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

然而用药不宜过用甘润或辛温之品,以免滞碍脾阳或耗伤胃阴。

疏肝39: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

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气血来源于脏腑,其补肾、扶脾、疏肝也寓调理气血之法。

月经病练习题

月经病练习题

月经病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哪种异常?A. 乳房胀痛B. 情绪波动C. 身体疼痛D. 身体及生殖器官的异常症状答案:D解析: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身体及生殖器官的异常症状。

2.下列哪项不是导致月经先期的主要病因?A. 血热B. 阴虚火旺C. 脾肾气虚D. 肝气郁结答案:D解析:月经先期的主要病因包括血热和气虚,其中气虚又包括脾气虚和肾气虚。

肝气郁结通常与月经后期或痛经有关。

3.治疗月经后期,若辨证为血虚证,首选方剂是?A. 四物汤B. 八珍汤C. 逍遥散D. 归脾汤答案:A解析:血虚证月经后期的主要证候包括经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为补血调经,首选方剂是四物汤。

4.经行乳房胀痛,若辨证为肝气郁结证,治法应为?A.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B.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C. 疏肝健脾,和胃止痛D. 疏肝清热,凉血止痛答案:A解析:经行乳房胀痛,若辨证为肝气郁结证,治法应为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首选方剂是逍遥散。

5.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主要病机是?A. 肝肾阴虚B. 脾肾阳虚C. 肝气郁滞D. 肝肾亏损,冲任失调答案:D解析: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主要病机是肝肾亏损,冲任失调,导致血海蓄溢无常。

二、多项选择题6.导致月经后期的原因可能包括哪些?A. 血寒B. 血虚C. 血瘀D. 血热答案:A, B, C解析:月经后期的原因可能包括血寒、血虚和血瘀等。

血热通常与月经先期有关。

7.经行泄泻的常见证型有哪些?A. 脾虚证B. 肾虚证C. 湿热证D. 肝郁证答案:A, B解析:经行泄泻的常见证型包括脾虚证和肾虚证。

湿热证和肝郁证通常不是经行泄泻的主要证型。

三、简答题8.请简述月经先期的常见证型及其治法。

答案:月经先期的常见证型及其治法包括:•血热证:治法为清热凉血调经,常用方剂如两地汤。

月经病

月经病

习题
• • • • • • 崩漏的发病机理主要是: A.瘀阻冲任,血不归经 B.热伤冲任,破血妄行 C.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 D.脾虚气陷,统摄无权 E.阴虚火旺,破血妄行
习题
• • • • • • 引起崩漏的常见原因有: A.脾虚、肾虚、血瘀、血热 B.气虚、血热、血瘀、肝火 C.脾虚、肾虚、阴虚、血热 D.阴虚、血热、气虚、血瘀 E.脾虚、肾虚、肝火、血虚
习题
• 阴道突然大量出血,如崩,面色苍白,汗 出肢冷,脉微欲绝,应首选: • A.独参汤 • B.举元煎 • C.大补元煎 • D.固本止崩汤 • E.固阴煎
习题
• 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多如注,时或量少淋 漓,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潮热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其治疗 选方是: • A.左归丸 • B.右归丸 • C.固经丸 • D.归肾丸 • E.六味地黄丸
范围
• 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 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乳房胀痛 、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感冒、经行 发热、经行口糜、经行泄泻、经行浮肿、 经行风疹块、经行吐衄、经行情志异常、 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绝经妇女骨质 疏松症等。
病因
• • • • • • 寒热湿邪侵袭 内伤七情 房劳多产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体质因素
习题
• 固本止崩汤主要适用于下列哪一组症状: • A.经血非时而下,色淡红,质清晰,畏寒肢冷, 尿频 • B.经血非时而下,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 膝酸软 • C.经血非时而下,色黯红有块,小腹疼痛拒按 • D.经血非时而下,色淡红,面浮肢肿,体倦懒言 ,纳少便溏 • E.经血非时而下,色鲜红,口干喜饮,面赤烦躁
5、虚热证
• 主要证候: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 多势急,血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 ,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 证候分析: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 • 治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 方药:上下相资汤(《石室秘录》) 人参 沙参 玄参 麦冬 玉竹 五味子 熟地 山萸肉 车前子 牛膝

中医月经病 归纳

中医月经病 归纳

中医月经病归纳【正文】一、引言中医学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于月经病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归纳月经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月经病的分类根据中医理论,月经病可分为血瘀型、气滞型、气虚型、血虚型、寒凝型、湿热型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月经病有不同的病因和病机,需要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三、血瘀型月经病血瘀型月经病是指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导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不畅、经量过多、经色暗紫、经血质稠、经期延长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桃仁等。

四、气滞型月经病气滞型月经病是指气机郁滞、经脉不畅所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疼痛、经期提前或延后、经量不稳等。

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可选用柴胡、香附等药物。

五、气虚型月经病气虚型月经病是指气血不足、经脉失养所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不调、经量偏少、经期延长等。

治疗原则是补气养血,可选用黄芪、党参等药物。

六、血虚型月经病血虚型月经病是指血液不足、经脉失养所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不调、经量偏少、经色淡等。

治疗原则是滋补血液,可选用当归、熟地等药物。

七、寒凝型月经病寒凝型月经病是指寒气聚集、经脉受阻所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疼痛、经血凝滞、经量不畅等。

治疗原则是温经散寒,可选用艾叶、血竭等药物。

八、湿热型月经病湿热型月经病是指湿热蕴结、经脉阻滞所致的病症。

典型症状包括经行不调、经色黄赤、经血有臭味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可选用黄连、茵陈等药物。

九、月经病的诊断与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月经病,中医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问诊、切诊、闻声四诊,并结合病史、医学检查等综合分析。

治疗方面,中医常采用中药治疗、针灸、艾灸等综合疗法,针对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相关的中医文献、临床案例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包括中药、针灸、拔罐等多种治疗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经期延长
定义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时间超过七天 以上,甚或淋漓半月之久者,称为 “经 期延长”。有称“月水不断”、“经事延 长”。
最早记载于《诸病源候论》 称为“月水不断”。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西医
排卵性功血的黄体萎缩不全 盆腔炎 宫内节育环 导致的经期延长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鉴别诊断
月经先后无定期
早孕 妊娠病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辨证论治
虚证 肾虚证 血虚证 实证 血寒证 气滞证 痰湿证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证型 辨证 要点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鉴别诊断
经间期出血
素多忧郁,气郁血滞 (血瘀) 素多痰湿 脾失健运 湿聚成痰 痰阻经脉 (痰湿)
冲任受阻 血行不畅
月 经 过 少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素体虚弱
气虚
饮食劳倦 思虑过度 素体阴虚
中气不足
冲任不固 不能制约经血
阴血亏耗
热扰冲任 血海不宁
血热
久病伤阴
多产房劳
素性抑郁
阴虚内热
妇科最常见病。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常见月经病
月经不调-周期: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闭经 经期:经期延长、崩漏 经量:过多、过少、崩漏 严重失调-崩漏、闭经 伴随月经周期发作-痛经、月经前后诸证 (乳胀、头痛、身痛、发热、口糜、泄泻、 浮肿、吐衄 、风疹块) 绝经相关症状-绝经前后诸证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月经产生的机理
肾气盛

气血 和调 天癸至 气血 和调 带脉
脾 肺

督脉
任脉通太冲脉盛
胞宫
血溢子宫,月经来潮
病因病机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诊断要点
• 诊断 多以主证为依据、以主症定病名 注意鉴别诊断 • 辨证要点 妇科特点+全身证侯
经血妄行
经 期 延 长
血瘀
恚怒伤肝 外邪客于子宫 邪血相搏成瘀
气郁血滞 经血妄行 瘀阻冲任子宫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素性抑郁 肝气逆乱,疏泄失司 忿怒伤肝
月 气血失调 经 血海蓄溢失常 先 后 无 定 期
素体肾虚 多产房劳 大病久病 少年肾气未充 绝经期肾气渐衰
滋阴清热 养血调经 两地汤
疏肝解郁 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
方药
加减
经期+滋阴清热止 经期+清热固冲药: 血药:女贞子、旱 地榆、牡蛎 莲草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二、月经过多
定义
月经量较平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 常者,称为“月经过多”。又称“经水过 多” 经量以30-80ml为常量 超过100ml为月经过多 常伴月经先期、量多、经期延长 《金匮要略》温经汤方记载有“月水来过多”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诊断要点
1.症状 每次月经持续时间达7天以上,但一 般在15天内能自然停止,月经尚有一定 的周期,可伴有月经过多。 2.检查 (1)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 (2)其他检查:基础体温测定 B超 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证型 辨证要点
气虚
先期量多、色淡 红,质清稀+脾 气虚证
阳盛实热
先期量多、色深 红质稠+热证
阴虚内热
先期量少或多,色 红,质稠+阴虚证
肝郁血热
先期,量多或少, 色紫红,有瘀块+ 肝郁证
治则
补脾益气 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 经期+益气止血 药: 党参、黄芪、仙 鹤草
清热凉血 养阴调经 清经汤 经期+凉血止血 药: 地榆、茜草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附:月经血量的测定方法
1、根据月经垫湿透程度及用量粗略估 计(一般正常为10条左右)。 2、碱性正铁血红蛋白比色法(可测出 0.1ml以下的经血,误差5%以下, 血垫可冷冻保存一个月)。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诊断要点
1.症状
每次经行血量明显减少,不足30ml,甚或点滴即 净。或经行持续时间仅l-2天,经量亦较少者。
2.检查
(1)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或子宫略小 (2)其他检查:垂体、卵巢激素 B超、子宫造影或宫腔镜 宫腔镜或刮取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常与月经过多并见,严重发展为崩漏 西医:功血和盆腔炎等可出现月经提前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诊断要点
l.症状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15天以内,连续 发生2个周期或以上。 2.检查 (1)妇科检查:无异常的盆腔体征 (2)其他检查:基础体温测定 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鉴别诊断
经间期出血
卵细胞
游弋的精子
精卵相逢时
我们这样诞生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辨证论治
• 治疗原则 • 分型 血热 阳盛实热 肝郁血热 阴虚内热 气虚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肾气亏损 藏泻失司
冲任失调 血海蓄溢失常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辩证要点
辩证依据: 月经周期 经期 经量 经色 经质

+全身症状 (苔脉)
寒热虚实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一、月经先期
定义 周期缩短,月经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 月余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又称:月经超前、经早、经水不及期
鉴别诊断
崩漏之漏下 癥瘕之下血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辨证以月经的量、色、质为主,综 合全身舌脉 治疗原则:固冲止血调经。 重在缩短周期,以经期服药为主 气虚 益气摄血 阴虚血热 滋阴清热 安冲宁血 瘀血阻滞 以通为止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月 经 先 期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肾虚
血虚
血寒
虚 实
虚寒
实寒 气滞 痰湿
冲 任 不 充 血 行 不 畅
月 经 后 期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素体虚弱 饮食失节 过劳久思 大病久病 素体阳盛 肝郁化火 过食辛燥 感受热邪 情志抑郁 气滞血瘀 经产感邪 瘀血内停
第七章 月经病
1.掌握月经病的定义和常见月经病 2.掌握月经病的病因病机 3.熟悉月经病的诊断辨证要点 4.掌握月经病治疗原则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定 义
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或
以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各种症状为特征,
或在绝经前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是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治疗原则
重在治本调经 “谨守病机”、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主要思路 辨病之先后以治本 辨病之缓急以定标本之治 辨年龄与月经周期之不同阶段 因时制宜 因势利导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方药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治则-以调整周期为主
治法-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五、月经过少
定义
月经周期规律,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缩 短至1~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 少”。古称“经水涩少” 、“经水少” “经量 过少”。 一般经量少于以20ml为月经过少 常伴月经后期,往往是闭经的前驱症状 西医:子宫发育不良 性腺功能低下 月经过少 计划生育手术
血寒证
后期、量 少、色紫 暗、有块 +寒证 温经散寒 行血调经 温经汤
肾虚证
血虚证
气滞证
后期、量 少、色暗 红、或有 血块+肝
郁证
痰湿证
后期、量 少、色淡 红、质粘 +痰湿证
后期、量 后期、量 少、色暗 少、色淡、 淡、质稀 质稀+血 虚证 +肾虚证 温肾助阳 养血调经 温胞饮+ 当归、川 芎
治则
补血填精 开郁行气 燥湿化痰 益气调经 和血调经 健脾调经 大补元煎 加味乌药 六君子加 汤+当归、 归芎汤 川芎
舌 脉:舌红,苔少,脉细数


法:滋阴养血
药: 固经丸
清热调经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3、气虚证
妇科证候:经血过期不净,量多,色淡,质稀。 全身证候:脾虚证候


脉:舌淡,苔薄,脉缓弱
法:补气健脾 止血调经

药:归脾烫加乌贼骨、棕榈炭、仙鹤草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哪些异同?
3.对于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应如何
辨证?
4.调经的治法有什么特点与规律?
上 海 市 中 医 医 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