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月经病 归纳

合集下载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1、暴崩下血,四肢厥逆,脉微欲绝,选用A、固本止崩汤B、参附汤C、胶艾汤D、举元煎E、独参汤【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温阳止崩:若出现阴损及阳,血无气护时,症见血崩如注,动则大下,卧不减势,神志昏沉,头仰则晕,胸闷泛恶,四肢湿冷,脉芤或脉微欲绝,血压下降。

病情已陷入阴竭阳亡危象,急需中西医结合抢救。

中药宜回阳救逆,温阳止崩,急投参附汤,煎服。

亦可选六味回阳汤,原方治中寒或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2、崩漏的主要病机是A、肾虚封藏失职B、脾虚气不统血C、血热迫血妄行D、血瘀瘀阻冲任E、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崩漏的发病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严重失调。

其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

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

3、肾阴虚崩漏出血期的最佳治法是A、滋益肾阴B、滋肾益阴,固冲止血C、滋养肝肾D、滋肾养肝,固冲止血E、滋肾益阴,佐以助阳【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崩漏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4、治疗血瘀崩漏的首选方是A、逐瘀止血汤B、桃红四物汤C、失笑散D、血府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崩漏血瘀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或停闭数月又突然崩中,继之漏下,经色暗有血块;小腹疼痛或胀痛;舌质紫黯或尖边有瘀点,脉弦细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5、肾气虚崩漏的首选方是A、右归丸B、金匮肾气丸C、加减苁蓉菟丝子丸D、寿胎丸E、归肾丸【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崩漏肾气虚证主要证候:多见青春期少女或经断前后妇女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或由崩而漏,由漏而崩反复发作,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证型:脾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肾气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盐水炒)、大熟地、白芍(酒炒)、茯苓2、月经后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以上者证型: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当归、熟地、人参、山药、杜仲、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虚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寒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腹痛明显,舌淡,苔白,脉沉《温经汤》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气滞证:月经延后,量少或正常,色暗有血块,脉弦《乌药汤》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3、月经过多:月经量超过80ml,但周期正常。

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保阴煎》生地、熟地、白芍、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4、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或者经行少于2天,周期正常。

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虚证:经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黄芪、党参,山药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5、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周期正常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

月经病的中医诊疗

月经病的中医诊疗

月经先期一、月经先期的定义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又称“经期超前”“经期先行”“经早”“经水不及期”。

二、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气虚和血热;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约制。

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伏冲任,伤及子宫,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先期而至。

三、月经先期与经间期出血的鉴别月经先期多不在经间期,经量正常或量多;经间期出血,血量偏少,在基础体温高温相之前出血。

四、辨证论治1.气虚型(1)脾气虚证辨证要点:月经周期提前,或经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2)肾气虚证辨证要点: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面色晦黯或有黯斑,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代表方剂:固阴煎或归肾丸。

2.血热型(1)阳盛血热证辨证要点: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或伴心烦,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代表方剂:清经散。

(2)阴虚血热证辨证要点: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代表方剂: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辨证要点: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或少腹胀痛,或胸闷胁胀,或乳房胀痛,或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

月经后期一、月经后期的定义月经周期延长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月经延后”“月经落后”“经迟”二、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病机理有虚实之别。

虚者因肾虚、血虚、虚寒导致精血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为经迟;实者多因血寒、气滞、痰湿等导致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盈,致使月经后期而来。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月经病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月经病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
月经病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
发挥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关于中医证病基本概念
“月经病”
以供大家了解和掌握。

月经病
病名。

见清·沈金鳌《妇科玉尺·月经》“治月经病方。


宋·齐仲甫《女科百问·第六问经候或前或后多寡不定》“夫妇人病,多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发疼痛,医者一例,呼为经病。


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病。

泛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月经的异常往往是机体受病的的反映,主要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先天肾气不足,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房劳多产,跌仆损伤所致。

月经病中以月经周期改变为主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以经期改变为主的有经期延长。

以经量改变为主的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乍多乍少。

以经色改变为主的有经来色淡、经来色紫、经来如黄泥水等。

以经质改变为主的有经来成块,经来如牛膜片等。

以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有崩漏、痛经、闭经、逆经、经行便血、经行眩晕、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发热、经行风疹块、经行乳房胀痛、经行狂言谵语,年未老经水断、天癸过期、年老经水复行等。

详见各条。

中医妇科各论—月经病1

中医妇科各论—月经病1
素体脾虚 久病伤气 中气虚弱—冲任不固 劳倦过度 思虑过度 伤脾 —血失统摄 月经先期 饮食失节 注意:脾为心之子,脾气既虚,则赖心气以自救, 久则心气亦伤,致心脾两虚。
(二)肾气虚
素禀肾虚
房劳多产
—肾气虚弱—冲任不固—失于封藏
伤肾
月经先期
久病伤肾
二、血热
可分虚热和实热,虚热为阴虚血热;实热可分为阳盛血热和 肝郁化热。
证候分析 “冲任之本在肾”,肾气不足,冲任 不固,故月经提前;肾气虚弱精血不足,故量少, 经色淡黯,质稀;腰为肾之外府,肾主骨,肾虚 故腰酸腿软;肾虚精血不足,髓海失养,故头晕 耳鸣;肾虚则气化失常,故小便频数;肾虚则肾 水之色上泛,故面色晦黯。舌淡黯,脉沉细,也 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 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月经先期
目的要求
掌握:月经先期的定义及辨证论治。 熟悉:月经先期的 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 Hale Waihona Puke 断。月经先期【概说】
月经周期提前l一2周,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 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 期超前”、“先期经行”、“经早”。
本病的主要特点是月经先期伴有月经过多者, 有可能发展为崩漏证。育龄期妇女罹患本病, 可难以受孕,或易于流产。因此,应及时予以 治疗。
治疗法则 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方药举例 清经散。
丹皮 地骨皮 白芍 熟地 青蒿 黄柏 茯苓
方中黄柏、青蒿、丹皮清热降火凉血;熟地、地 骨皮清血热而生水;白芍养血敛阴;茯苓行水泄 热。全方清热降火,凉血养阴,使热去则阴不伤, 血安而经自调。亦可用芩连四物汤。
加减:若伴月经过多者,去茯苓,酌加地榆、茜 草根以凉血止血;若经行腹痛,经血夹瘀块者, 酌加炒蒲黄、三七以化瘀止血。

月经病总论+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月经病总论+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月经病
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 现明显不适症状,或在经断前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中医学统称为月经病。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 发病。
妇科学中常见的月经病包括异常子宫出血、闭经、多囊 卵巢综合征、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经 前期综合征及绝经综合征等。导致月经病的主要因素是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或异常, 及靶器官子宫或下生殖道等生殖系统异常或其他内分泌 系统腺体功能的紊乱。治疗的重点则是找出根本病因从 而调节性腺轴的整体功能。
中医妇科学中常见的月经病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 间期出血、崩漏、痛经、闭经、经行前后诸证、经断前 后诸证等。
中医学认为,月经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外六淫、内伤 七情、饮食劳倦或房劳所伤,或禀赋不足,可使脏腑功 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二脉损伤,从而发生月经 病。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调经。 治本,即消除病因;调经,即通过治疗使月经恢复正常。 具体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
冲任等。 肾为先天之本,“经水出诸肾”,月经的产生和调节以
肾为主导。
补肾以填补精血,补益肾气为主,使阴生阳长,阴平阳 秘,精血俱旺。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统摄之功。扶脾在于 健运脾胃以化生气血,升阳止血以调经。
国际上针对与异常子宫出血相关的医学术语和定义长期混淆,缺乏 一致的命名方法、统一的标准和病因分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于2005年建立了月经异常工作组(FMDG),2007年发表了关于“正 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的共识,2011年又发表了“育龄期非 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
前者是指近6个月内至少出现3次AUB,不需要紧急临床 处理,但需进行规范诊疗的AUB。急性AUB指需要立即 处理的严重的大出血,可见于有或无慢性AUB病史的患 者。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辨证论治】月经不调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病证。

凡外感六淫、伤七情,以及房室不节,饮食劳倦,或受其他疾病的影响,均可引起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而出现病态者。

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等。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来两次,并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如仅提前三、五天,并无其他不适的,或偶尔提前一次者,都不属月经先期围。

【病因病机】引起月经先期的主要原因是血热妄行或气虚不固两种。

1.血热妄行嗜食辛辣或外感邪热致阳盛血热;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热迫冲任,致经血先期而下。

2.气虚不固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或忧思伤脾,使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以致月经先期而下;也可因产育过多或房室过劳,肾气不固,冲任失约而为月经先期。

【辨证论治】1.血分实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红,兼有面红唇赤,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如生地、丹皮、白芍、玄参、地骨皮、青蒿、旱莲草、黄柏。

经行有块加泽兰、丹参活血化瘀;乳房、小腹胀痛加川楝子、橘叶行气止痛;经量较多者酌加地榆、槐花、仙鹤草收敛止血。

2.肝郁化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鲜红或紫,常夹瘀块,经前乳房、胸胁或小腹胀痛,烦躁易怒,苔微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丹皮、栀子、香附、炙甘草。

经量少而有块者,加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有寒热往来者,去白术、白芍、加半夏、黄芩和解少阳;有潮热者,去柴胡,加青蒿、鳖甲清虚热。

3.阴虚血热【临床表现】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经期偏长,兼见颧红面赤,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两地汤加减:药如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

虚热甚者,可加银柴胡、胡黄连;午后潮热者,加青蒿、鳖甲养阴清热。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月经过多血热证的治法是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肾虚证,推荐的方剂是定经汤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先期肾气虚证临床表现的是经色红,质铜月经后期的主要病机不包括痰湿治疗经期延长气虚证,推荐的方剂是安冲汤下列各项,不属于闭止性月经不调主要病机的是血热对闭经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患者年逾16周岁尚未行经,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夜尿频多,性欲淡淡,面色晦黯,眼眶黯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其证候是肾气亏损证闭经痰湿阻滞证的治法是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停经的是有龄期停经闭经的治疗原则是虚者朴而通之,实者渴而通之治疗闭经气滞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疼痛类型不包含肌肉酸痛闭经痰湿阻滞证的治法是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停经的是育龄期停经闭经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渴而通之治疗闭经气滞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疼痛类型不包含肌肉酸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病机是血瘀治疗继发性痛经痰瘀互结证,推荐的方剂为消癔丸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的腹痛特点是胀痛拒按下列中医外治法推荐用于治疗内异症,除了坐浴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肾气亏虚证临床表现的是畏寒肢冷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常见证候的是气滞证崩漏的常见病因是脾虚、肾虚、血热、血瘀患者经血非时暴下不止,血色淡黯或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或面浮肢肿,目眼青黑,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我尿多,舌淡脂,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其治法是温肾昼气,固冲止血提出“蒸流、澄源、复旧”治腐三法的是《丹溪心法附余》治疗崩弱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逐瘀止血汤催乳素复测,下面正确的是:在月经周期的第2~4天,早上空暖,静尘1小时,在10~11点抽血选择性激素检查的时间和项目下面错误的是:T、PRL可任一时间测定关于LH测定,下面正确的是:而基础FSH相对低水平,提示PCOSLH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中错误的是:预测排卵:结合B超,排卵前LH≥10IU/L,提示LH 锋出现催乳素相关问题错误的是:额激素可以促使催乳素降低孕酮( P)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P值上升,通常说明排卵前脾虚证型崩漏的舌脉表现是( ) 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节白,脉细弱产后恶露持续( )周以上仍淋沥不断者,称为产后恶露不绝3下列关于赤带说法有误的是( ) 妇检:无宫颈鹿烂,子宫,附件区压病不明显肾阴虚证型崩漏的舌脉表现是( ) 舌红,少苷或有裂纹,脉细软崩漏的辅助检查包括( ) 以上均是下列关于崩漏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上均正确采用针灸处理刷漏急症时,选穴为( ) 而会穴、大敦穴、隐白穴生脉散山( )组成人参(完参)、麦冬、五味子采用艾灸处理刷漏急症时,选穴为( ) 百会穴、大敦穴、隐白穴对于> ( )周岁仍未绝经,崩漏反复发作又无须手术者,可采用促绝经法治疗55虚热证型崩漏的治法是养阴清热,因冲止血,主方是( ) 上下相资汤下列关于气虚崩漏得说法有误的是( ) 可用参制汤治疗国环境等国素改变停经( )者,可不予治疗12月将闭经称为“经水断绝”,概括闭经病因为“固虚、积冷、结气” 的是( ) 张仲豪少女初潮( )年内偶尔出现月经传闭现象,可不予治疗2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又中断( )个月以上者,称闭经6闭经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 以上均是继发性闭经可伴有( )等症状以上均是下列属于阴虚血燥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瓜石汤下列属于气滞血采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血质逐渐涌痰湿阻滞证型闭经的舌脉表现为() 舌淡醉,苔腻,脉滞寒凝血染证型闭经的治法是() 温经教案,活血通经下列属于气血虚弱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人参养营汤闭经的治疗原则包括( ) 以上均正确Ⅱ型闭经是指( ) 有内源性维激素产生、FSH及PRL水今正常原发闭经是指年龄超过( )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超过( )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14.16对于FSH升高≥ ( )U/L的闭经患者,由于其卵巢功能衰竭,不建议采用促排卵药物治疗20对于有生育要求,规范地诱发排卵 ( )个周期后未成功妊娠,或合并绘卵管问题的闭经患者或男方国素不孕者可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6~9下列关于激素替代治疗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上均正确人工流产术后闭经的描述,错误的是( ) 人流水后闭经通常表现为腹痛或不规律出血实验室化验性激素的主要目的是探查( ) 有无恢复排卵人流术后闭经容易牵累的部位和特点,除外( ) 卵巢临床上排除妊娠后,孕激素试验可选用微粒化黄体酮( ), gd,10天200mg临床上如有周期性腹痛无出血,或仅有点滴血色,应考虑( ) 宫颈管黏连原发性闭经是指()后无月经朱潮16岁关于痛经.下列哪一项描述不正确( ) 几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胀痛或其他不适称为痛经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是( ) 子宫组织中PG含量增高原发性痛经的表现错误的是( ) 多在月经相潮即发病痛经的治疗错误的是( ) 可给予前列腺素合成酶激动剂健康促进规划设计原则不包括( ) 经济性原则缓解痛经可拍打的穴位是() 三间交以下关于治疗气血虚弱型痛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按揉法在命门、胃俞、关元会、三焦命治疗,局部湿热为疫,时间约30~50分钟以下关于脊柱整复手法治疗痛经的描述错误的是( ) 化瘀能够疏通腰骶部气血经脉以下关于痛经摩腹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右侧,周厚法在小线部厢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操作,约25分钟,以下关于痛经的鉴别诊断的描述错误的是( ) 痛经患者的HCG阳性,血热下降,WBC正常或稍高患者,女,痛经来医院就诊,患者经后一二日内小腹绵绵作痛,腰部酸胀,经血赔炎、量少、质稀,或有耳鸣、头晕、眼花,或腰骶酸痛,小腹空坠不湿,或潮热颤红,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则
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药
上下相资汤
血热
实热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深红、质稠。
症状
头晕面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治则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
清热固经汤
血瘀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或闭停日久,又突然大下、色黑、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肾调经
方药
固阴煎
肝郁
月经
月经周期或先或后、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
症状
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脘闷不舒,嗳气食少,苔薄黄或薄白,脉弦。
治则
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
逍遥散
月经过多
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明显增多,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盆腔炎、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
保阴煎
血瘀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量多、色紫暗或黑、质稠有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涩。
治则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失笑散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
肾虚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稀(初潮迟)。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痛经
经后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按。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红、苔薄、脉沈细。
治则
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药
调肝汤或益肾调经汤
子宫内膜
异位症
只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于30至40岁妇女,青春期发病者较罕见,腹腔镜检查在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沈弦或紧。
治则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
少腹逐瘀汤
肾虚血瘀
月经
经期先后不定,量多或少。
症状
经行腹痛,腰脊酸软,神疲体倦,头晕耳鸣,面色晦暗,性欲减退,舌黯淡苔白,脉沈细。
治则
补肾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
仙蓉合剂或补肾祛瘀方
气虚血瘀
月经
量多或少,色黯淡,质稀或夹有血块。
治则
燥湿化痰调经
方药
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
血瘀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或多或少、色紫黑、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沈涩或弦涩。
治则
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
通瘀煎或桃红四物汤
经期延长
经期超过七天以上,甚至达到两周。
气虚
月经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量多、色淡红、质稀。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无力。
治则
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
人参养荣汤
气滞血瘀
月经
平素月经正常,突然月经数月不行。
症状
小腹胀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胸胁乳房胀满、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弦涩。
治则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
膈下逐瘀汤或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
月经
平素月经正常,突然月经数月不行。
症状
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头晕心悸、口腻纳呆、带下量多质稠如痰状、神疲肢倦、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
治则
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
右归丸加党参、黄蓍、田七
脾虚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淡红、质稀(崩则脉芤,漏则脉缓弱)。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则
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方药
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血热
虚热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鲜红。
症状
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
银甲丸或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
气血虚弱
月经
量少、色淡、质稀。
痛经
经后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按,小腹空坠作痛。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则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
圣愈汤或黄蓍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
肾气亏损
月经
量少、色黯淡、质稀。
症状
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沈迟或沈细弱无力(肾阳虚)。
治则
扶阳祛寒调经
方药
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
实寒
血寒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或紫黑、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肢寒畏冷、面色清白、舌淡紫苔薄白、脉沈紧。
治则
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
气滞
月经
治则
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
丹栀逍遥散
阴虚血热
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肾阴虚)。
治则
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
两地汤
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后延七天以上,又称经迟;月经后期兼月经过少可渐渐发展成闭经。
肾虚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淡、质稀。
阴虚血燥
月经
初潮迟、月经后期、量少、色红、质稠、渐致闭经。
症状
五心烦热,颧红唇干,盗汗甚至骨蒸劳热,干咳或咳嗽唾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
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真子、制香附
气血虚弱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渐致闭经。
症状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脉细弱。
痛经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温则痛减。
症状
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沈紧。
治则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
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湿热瘀阻
月经
量多、色黯红、质稠夹有血块,或月经失调。
痛经
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热疼痛拒按,或平时小腹疼痛经行加剧。
症状
口苦、头晕、心烦胸闷、纳呆、口腻、带下量多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
左归丸合二至丸
肾虚
肾阳虚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淡红或黯淡、质稀。
症状
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沈迟或细弱。
月 经 病
月经先期
涵义:1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者(且连续三个周期以上)。
2过多→月经周期正常,仅是经量明显增多(大于80~100ml)。
西医:1先期→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失调出血的黄体不健全;盆腔炎导致的出血。
2过多→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失调出血的月经过多;肌瘤、内异症、盆腔炎等导致的量多。
肾气虚
气虚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
当归地黄饮
血虚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
症状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则
补血益气调经
方药
大补元煎
虚寒
血寒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治则
益肾调冲
方药
右归丸加石楠叶、仙茅
痰湿阻滞
月经
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黏稠,带下量多,渐致闭经。
症状
胸闷泛恶,形体丰满或肥胖,喉间多痰,毛发浓密,神疲肢重,苔白腻,脉滑或沈滑。
治则
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
苍附导痰丸加桃仁、当归、红花、夏枯草
气滞血瘀
月经
经期延后,量多或少,淋沥不尽,色黯红,质稠或有血块,渐致闭经。
症状
婚久不孕,伴乳房胀痛,小腹胀痛拒按,胸胁胀痛,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薄,脉沈涩。
治则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
膈下逐瘀汤
肝经湿热
月经
月经稀发或闭经或紊乱。
症状
婚久不孕,体型壮实,毛发浓密,面部痤疮,经前乳房胀痛,大便秘结,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则
泻肝清热,除湿调经
方药
龙胆泻肝汤
痛经
时间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骶部疼痛,剧痛难忍,甚则影响工作或学习,症状伴随月经周期性反复发作。
气滞血瘀
月经
量或多或少,色黯夹有血块,盆腔有结节、包块。
症状
经行下腹坠胀剧痛、拒按,或前后阴坠胀欲便,胸闷乳胀,口干便结,舌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则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
膈下逐瘀汤或血竭散
寒凝血瘀
月经
量少或淋漓难净,或月经愆期,色黯红
症状
经前或经期小腹绞痛、冷痛、坠胀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或大便不实,舌淡胖而紫黯,苔白,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