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学月月考学月检测试题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学月月考学月检测试题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学月月考学月检测试题试卷附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生 物 试 卷

(时限:50分钟 总分:100分)

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写在后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反映出哪种主要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 ( ) A .阳光 B .空气 C .温度 D .水

.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 ( ) A .在沙地上种草、栽树,能防风固沙 B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C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 .荒漠生活的骆驼刺,根系特别发达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一谚语所隐含的食物链是 ( ) A .虾米→小鱼→大鱼 B .水草→虾米→小鱼→大鱼→细菌 C .水草→虾米→小鱼→大鱼 D .阳光→水草→虾米→小鱼→大鱼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片农田中的所有老鼠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B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

C .生物的环境就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D .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

下列关于生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但它不是生物 B .“秋风扫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龙生龙,风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描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 C .淡水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 A .合作 B .竞争 C .共生 D .捕食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 ( )

A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 .甲、丙、丁的数量下降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D.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9.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环境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10.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11.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A.生活环境B.形态结构特点C.生物用途D.个体大小

12.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生物的种类

B、减少生产者的数量

C、增加生物的种类

D、增加消费者的数量

13.假如某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三种生物,它们的捕食关系如右下

图所示,那么该生态系统中的杂食性动物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丙

14.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A.冬眠的蛇 B.烤鸭C.电脑病毒 D.珊瑚

15.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属于观察法的是()

A.用肉眼看蜘蛛网上的小蜘蛛 B.查看介绍蜘蛛的有关知识

C.上网搜索更多关于蜘蛛的资料D.了解全国人口的数量

16.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B“草尽狐兔悲”

C“万物生长靠太阳”D“雨露滋润禾苗壮”

17.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秋天大雁南飞越冬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8.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指生物活动所能达到的范围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C.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其中的微生物组成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19.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有关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 B.调查时避开不喜欢的动物C.在调查过程中不必作记录 D.采下新鲜的水果,趁鲜品尝

20.下列各项表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A.猫吃老鼠 B.兔子吃草C.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 D.细菌分解落叶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与识图题:(每空2分,共40分)

21.下列是关于生物的基本特征的问题,请分析回答:

(1)“民以食为天”,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

(2)“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说明生物能进行;

(3)“大汗淋漓,落叶纷飞”,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4)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22.右图是某生态系统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有条

食物链,鸟和青蛙的关系是。

(2)图中青蛙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

细菌、真菌(3)图中三大类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的。

2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岛上植被繁茂、海鸟飞掠、蛇

虫葡行、鱼虾群集,构成了海岛生态系统。请回答:

(1)在这个海岛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而岛上的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

(2)虾吃藻,鱼吃虾,鸟吃鱼,蛇吃鸟形成了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如果钓鱼岛海域受到日本核泄漏污染,在这条

食物链上,其体内积累核污染物质(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3)岛上存在着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4)钓鱼岛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小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4

(1)该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写出含鼠

的一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青蛙与蛇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关系。

(3)若该食物网要构成一个完整的草原生态系统,

还必须添加的成分是生物部分的和。(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填易或不易)遭到破坏。三.探究与实验:(每空2分,共20分)

25.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有关问题。请你分析回答: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有时因为调查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26.人们通常在比较阴暗的地方会看见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看不到。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此现象,准备设计有关实验来探究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请你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你提出的问题是。

(2)对上述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时,需要为鼠妇提供相通的的两种环境,其目的是为了形成实验。此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两种环境中的土壤湿度、温度等其他条件应考虑设置成(填相同或不同),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对结果的干扰。

(3)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是1只,其目的是为了排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4)实验结束后,应将全部鼠妇放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与识图题

21.(1)营养(2)呼吸(3)废物(4)细胞

22.(1)水稻 2 竞争(2)太阳能(或光能)(3)制约

23.(1)消费者(2)藻→虾→鱼→鸟→蛇蛇(3)食物网(4)生物圈

24.(1)5 草→鼠→蛇(2)捕食(或吃与被吃)(3)分解者(或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4)不易

三、实验与探究题

25.(1)得出结论(2)样本

26.(1)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明亮和阴暗对照光(或有无光)相同

土壤湿度、温度等其他条件(或土壤湿度、温度等或其他条件)

(3)偶然因素(4)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