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有妙招.doc

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有妙招
蔬菜田里有些马铃薯看上去斑斑点点,像疮又像痂,看上去这么丑,切开一看里面不烂,这是什么原因呢?简单来说就是马铃薯毁容了,自己还可以吃,但是要拿出去卖,可就没人要了。
这种现象其实是马铃薯疮痂造成的。
疮痂病实际上是一种土传病害,除了侵染马铃薯,还侵染甜菜、芜菁甘蓝、胡萝卜等。
诱发疮痂病的病菌可通过种薯传播,也可由染病土壤通过农具、风和水等途径传到新的田块中。
就是说,从这个田里走到那一块,就把病菌带过来了。
一、治病先“把脉”疮痂病菌有两种类型:普通疮痂病菌和酸性疮痂病菌。
疮痂病的侵染通过块茎的皮空、气孔或伤口,大多发生在块茎发育的初期。
普通疮痂病多在沙质土壤、H5.5~7.5、土壤温度20~22℃、干燥的条件下最容易发生。
现实中,在酸性土壤中添加过量的碱性物质,例如石灰、厩肥后,常会突然诱发本病。
本病菌在微碱性的土壤中可以存活很久,在强酸性土壤中则难以存活。
酸性疮痂病菌则在pH4.0的酸性土壤中仍能生长,但在土壤中存活的能力不如普通疮痂病菌。
二、疮痂病防治结合
1、种薯处理: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农用链霉素+滑石粉包衣。
2、土壤处理,使用疮痂净、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增施酸性肥料调整土壤pH值。
3、不施用未沤好的土杂肥,并在结薯后的2周内保持土壤湿润。
马铃薯疮痂病在长期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尤其多发,所以我们要提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马铃薯为什么会得疮痂病 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方法

马铃薯为什么会得疮痂病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方法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疮痂病发生和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马铃薯种植当中的主要病害。
那么,马铃薯疮痂病该如何防治?现将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症状马铃薯块茎表面先产生浅棕褐色小突起,扩大后形成直径约0.5cm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
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表面粗糙,后期病斑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斑块。
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别于粉痂病。
粉痂病是块茎上生褐色的隆起块,以后表皮破裂与疮痂相似,但是隆起部的里面不长孢子,这是不同之处。
马铃薯为什么会得疮痂病引起马铃薯疮痂病的主要病原为Sterptomycesscabies,称疮痂链霉菌,后壁菌门链丝菌属放线菌疮痂链霉菌,有分枝的菌体呈细丝状,菌丝尖端和孢子丝常呈螺旋状,连续分割生成大量表面光滑的分生孢子。
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带菌肥料和病薯是主要最初原始侵染源。
病菌主要侵染块茎,从皮孔和伤口侵入、染病。
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方法1.选用抗疮痂病品种,或无病种薯,不从病区调种。
黄麻子、豫薯1号、榆薯1号、鲁引1号等高抗疮痂病。
2.多施有机肥或绿肥,施用酸性肥料以提高土壤酸度。
保持土壤pH 在5至5.2之间,可抑制发病。
3.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蔬菜进行5年以上轮作。
在易感疮痂病的红甜菜叶、甜菜、萝卜、甘蓝、胡萝卜、欧洲萝卜等块根作物地块上不种植马铃薯。
4.选择保水好的土地种植,在块茎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度,结薯期遇干旱应及时浇水。
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销毁。
5.疮痂病的药剂防治,可用0.2%福尔马林溶液在播种前浸种2小时,或用对苯二酚100克,加水100升配成0.1%的溶液,于播种前浸种30分钟,尔后取出晾干播种。
在发病初期使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使用72%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或新植霉素(100万单位)5000倍液,或DT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DTM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7-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
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摘要】马铃薯疮痂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
病原菌通过土壤、种薯等途径传播,导致马铃薯表面出现痂病斑,影响品质和产量。
为了防止病害发生,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通风排水等。
通过科学管理和预防,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加强对马铃薯疮痂病的认识,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保障马铃薯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铃薯疮痂病、病原、发生条件、防治措施、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马铃薯疮痂病是马铃薯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疮痂病的发生与管理方面一直备受关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本文将从病原与发生、发生条件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为农民朋友提供一些实用的防治建议。
通过加强对疮痂病的了解和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和质量,进而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对广大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
2. 正文2.1 病原与发生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为病原真菌,具体主要是埃米打拉有效镰孢壳菌(Alternaria solani (E.F. Smith)),是使马铃薯患病的主要病原之一。
病原菌在土壤和植株残体上广泛存在,能在土壤中独立生长多年,具有较强的侵染力,主要通过种子、土壤和传播植物碎屑等方式传播。
疮痂病的发生主要受环境因素和宿主植物自身因素的影响。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原菌侵染力增强,潜伏期较短,病害易于发生。
高温多湿的气候是病害的好发环境,例如气温在20-28摄氏度、相对湿度在85%-95%时,病害易于爆发。
马铃薯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等伤害,会使植株的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侵染。
要预防和控制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首先要注意选择健康的种子进行播种,定期清理田间的杂草和病害植株残体,保持田间通风良好,避免植株受伤等途径的侵染。
马铃薯疮痂病与青枯病的防治技术

一
只能生存几天 。青枯病菌 , 在土壤 中并 非以休眠状态பைடு நூலகம்存 , 而是在上述发病 植株或某 种杂草 的根 际进行繁殖 。 生存 在土壤 中的青枯病菌 ,主要是由作业过程 中造成的伤 口或 者是由根瘤线虫 、蓝光丽金龟幼虫等根部害虫造成的伤 口
侵染植株 , 在茎的导管部位和根部发病。 有 时也会 由无伤 口 细根侵入植株 内发病 。 2 、 防治技术 从 花期 开始 ,每次每亩用 多元 素混合 型高效 硼肥 1 0 0 克加水 4 0公斤喷雾 , 或者用 0 . 1 %—0 . 2 %的硼酸 、 硫 酸锰 混
7 0 0 —8 0 0倍液灌 根或喷雾 , 隔7 —1 0天一 次 , 共施 药 2 —3
次。
过风 、 雨、 昆虫传播本病 。春季空气湿度是决定发病严重 与 否的主要 因素。 春梢及晚秋梢抽吐期如遇阴雨连绵 、 早晨雾 重 则此病 流行 , 夏梢期由于气 温高极少发病 。
3 、 防治 技 术
、
马铃薯疮痂病
1 、 症状
受害叶片初期出现水渍状 圆形小斑点 , 后变成蜡黄色 。 病斑随 叶片 的生长而扩大 , 并逐渐木栓化 , 向叶片一面隆起 呈 圆锥状疮痂 ,另一面则 向内凹陷 ,病斑多 的叶片扭 曲畸 形, 严重 的引起 落叶 ; 幼果受 害初期产生褐 色斑 点 , 逐 渐扩 大并转 为黄褐色 、 圆锥形 、 木栓化 的瘤状 突起 , 形成许 多散 生或群生的瘤突 , 引起果实发育不 良、 畸形 , 造成早期落果 , 后期果实品质变劣。
马铃薯疮痂病与青枯病 的防治技术
李艳杰
马铃薯疮痂病主要由真菌中痂囊腔菌和痂圆孢引起的 植物病 害 。 细菌 中黄色单胞杆 菌和放线 菌中的链霉 菌也 能引起疮痂病 。受害部位形成粗糙 、 稍隆起 、 疮痂状或木栓 化、 圆形 或椭 圆形 的病斑 , 中央开裂或下 陷。以茎荚 、 瓜果 、 块根 、 块 茎受害后 的症状最为明显。严重时病斑 连成 片、 果 实 畸形 、 肉质根茎发育不 良。 叶片受 害造 成歪扭 , 幼株致死 。 常见 的有柑橘疮痂病 、 葡萄黑痘 病 , 其 他还 有大豆黑痘病 、 2毫米 时 , 第二次在谢花期 , 晚秋 梢期 喷药视 天气 而定 。可 供 选用 的农 药有 :受侵染前 喷 0 . 3 0 . 5 %倍量 式波尔多液 , 或3 0 %氧氯化铜 5 0 0 6 0 0倍 液 , 或 7 5 %百菌清可湿性粉 剂 5 0 0倍液 , 或5 0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5 0 0倍液预防保护 。 已 浸染 的可喷 5 0 %托 布津可湿性 粉剂 6 0 0 8 0 0倍液 等 内吸 杀菌剂 防治 。
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马铃薯疮痂病是一种严重影响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病害,严重影响了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原因、症状特征和防治措施。
一、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原因
马铃薯疮痂病的主要发生原因是叶片、茎秆、地下茎块等被病毒侵染,导致植株出现病变。
导致马铃薯疮痂病的主要病原有尼古烟草花叶病毒、曲霉、镰刀菌等。
马铃薯疮痂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茎块上,其主要表现为表皮出现不同大小的坑洞或凹坑,如同鸡皮疙瘩一般,与地下茎块的基本形态特征不同。
严重侵染时,地下茎块表面呈现出不规则的凸起和凹陷,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市场价格。
而对于叶片和茎秆的侵染则表现为色素沉积和瘤结,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生长。
1. 增强抗病能力:选用高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地力管理:选择良好的土壤和合理的施肥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3. 合理播种密度:合理安排马铃薯的播种密度,保证植株之间的通风和阳光照射,减少病原的传播。
4. 定期翻耕除草:定期进行地面积深的翻耕,清除病毒的隐蔽处和减少病原的传播途径。
5. 喷洒防治药剂:在病害发生初期,可喷洒具有杀菌、杀虫、调节植物生长的防治药剂,保护植株免受病毒侵害。
6. 合理轮作:栽培马铃薯时,选择适宜的轮作作物,减少病毒的滋生和繁殖,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病原的侵染和植株的抗病能力。
要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需从土壤的改良、施肥管理、播种密度、翻耕除草以及喷洒防治药剂等多个方面加以综合防治,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保证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四招搞定马铃薯疮痂病

2023-11-08contents •什么是马铃薯疮痂病•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方法•马铃薯疮痂病的预防措施•马铃薯疮痂病的治疗措施•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与展望目录01什么是马铃薯疮痂病马铃薯疮痂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病原菌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引起。
定义该病主要侵害马铃薯块茎,造成块茎表面产生粗糙、凹凸不平的疮痂状病斑,严重时疮痂状病斑会连接成片,整个块茎表面布满疮痂,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
症状定义与症状病因与传播途径病因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当土壤中缺乏有机质、土壤偏碱、或因土壤中有害微生物过多时,有利于病原菌繁殖,从而引发此病。
此外,品种抗病性、连作地块以及不适当的耕作和栽培管理也可能增加病害的发生风险。
传播途径病原菌通过土壤传播,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逐渐侵染块茎。
当块茎表面有微小伤口或裂口时,病原菌会侵入造成感染。
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由于疮痂病会导致马铃薯块茎品质下降,从而影响其市场价值,进而导致产量降低。
产量降低疮痂病会使马铃薯块茎表面形成粗糙、凹凸不平的疮痂状病斑,严重影响其外观品质和口感。
品质下降由于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并逐年积累,导致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增多,加重病情,使得连作地块的病情更加严重。
连作障碍由于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因复杂,传播途径广泛,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防治难度大02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方法选用对疮痂病有较好抗性的马铃薯品种,如克新1号、克新4号等。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与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
合理施肥、浇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030201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种子消毒在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土壤消毒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定期喷施药剂,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以控制病害的蔓延。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和防治

112023.8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和防治赵 岩1,吴 涛1,王庆丰2,柳福军3,张 珺1(1.新宾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新宾 113200;2.新宾满族自治县红庙子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辽宁 新宾 113205;3.新宾满族自治县平顶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辽宁 新宾 113208)马铃薯富含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安全和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马铃薯种植量逐年递增,很难实现倒茬轮作,土地常年连作,导致土壤中病菌堆积,微生物结构定向改变,土传病害发生率升高,马铃薯疮痂病就是其中之一,不仅损害马铃薯的外观,还降低其淀粉含量,降低大薯的比例,平均发病率在30%以上,并且还在逐年增加,严重危害我国马铃薯的生产。
该病广泛危害着30多个国家马铃薯的生产,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 病原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体是多种链霉菌,属于放线菌,菌体呈丝状,有极细的分枝,尖端多为螺旋形,气生菌丝会形成长短不一的孢子丝,孢子丝中含有多个圆筒形孢子,孢子可在腐土和马铃薯块茎中过冬。
2 发病特点马铃薯疮痂病在温度22~30℃时较易发生,温度过高或过低可以抑制该病菌致病,该病易在雨水丰富较为凉爽的夏天或是高温干燥的天气发生。
种植马铃薯最适宜的pH为5.5~7.0,也是病菌生存繁殖的最适pH。
在酸性土壤中发病较碱性土壤轻,病菌最喜中性或微碱性的沙壤土或沙质土,病菌易感染皮薄色浅的马铃薯品种,厚皮的褐色和绿色品种抗病性强。
3 传播途径在土壤中营养不足时,主要是钙、硼等肥料施入量不足,会导致马铃薯生长不良,免疫力低下易感病。
马铃薯疮痂病的病菌随病薯或带菌未腐熟的有机肥进入土壤后,传播到土壤中,病菌可通过健康薯的伤口、气孔、芽眼和表皮寄生繁殖入侵,使健康薯染病,病菌却很难在马铃薯表面木栓化后入侵。
孢子随着风雨和昆虫的活动可进行大面积传播,快速转移繁殖,虫害较重的地区和积水多的低洼地区发病更重,如果防治及时当季不会形成严重危害。
马铃薯疮痂病用什么药效果好

马铃薯疮痂病在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pH 5.2以下很少发病。
并且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
马铃薯疮痂病总结:
1.病原菌:一种放线菌类微生物。
2. 传播途径:病菌在病薯和土壤中越冬,从薯块皮孔及伤口侵入。
3. 易发条件: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夏季高温干旱地区易发生。
4. 感病症状:发病部位在块茎,表面为褐色斑点或中间凹陷,呈疮痂状,严重影响薯块的外观品质。
5. 综合防治:
1) 选健康薯种。
一定要从无病区调种,种薯注意消毒。
2) 实行轮作。
与非茄科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在易感疮痂病的地块尽量不种植马铃薯。
3) 水分调控。
天气干燥有利于放线菌侵染,如果干旱延长,则发病更为严重。
因此在结薯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遇干旱及时浇水,可抑制病情的发生和加重。
4) 适期收获。
如果块茎形成期已感病,在接近成熟时, 可以在薯体积达到一定大小时提前收获,以免病斑进一步扩大。
药剂防治:喷雾可选用德国进口品萃病害专用疫苗,稀释1500倍液拌种。
配合品萃冲施型套餐一起使用,处理土壤,以菌克菌、采用“335”方法进行治疗新型配方见效快,效果好,没有抗药性。
植物内源外源双重治疗效果加倍。
常规药剂: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用于拌种;加瑞农、铜大师用于土壤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重视程度不够。疮痂病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肉 质影响并不大,虽然该病已经成为马铃薯生产的一大
GETABLES
障碍,但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很多地区对该病 还都不甚了解,也 成 为 了 马 铃 薯 疮 痂 病 逐 年 加 重 的原因。 5 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方法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2 号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网络信息》编辑部 邮编:100081
电话:010-82109657 E-mail:nywlxx@caas.net.cn
!!!!!!!!!!!!!!!!!!!!!!!!!!!" !!!!!!!!!!!!!!!!!!!!!!!!!!!"
com),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傅俊范(通讯作者),教授,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收稿日期:2009-09-10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7B02),国家现代
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病原学研究便从此开始〔1〕。1948 年 Waksman 和 Henrici 将该菌称为 Streptomyces scabies,一直沿用至今。除 了 S. scabies 外,S. acidiscabies 和 S. turgidiscabie 2 个 种的病原菌也相继被报道,这 3 个种构成了世界范 围 内引起马铃薯疮痂病的主要种。此外,在有些地区也 发现并报道了其他种的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如 S. albidoflavaus、S. aureofaciens、S. giseus、S. luridisxabiei、 S. puniciscabiei 和 S. niveiscabiei 等〔2〕。为害我国马铃 薯生产的主要有 S. scabies,S. acidiscabies 和一个特 定的种 S. chiniscabies〔3〕。由此可见,马铃薯疮痂病的 病原菌组成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地区的病原菌也表现 出较大的差异,探明特定地区的病原菌组成对深入研 究该病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3 马铃薯疮痂病的流行区域
马铃薯疮痂病病菌主要为害块茎,从皮孔侵入, 发病初期在块茎表皮产生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 侵染点周围的组织坏死,块茎表面变粗糙,质地木栓 化。同时依据病原菌种类的不同,在成熟的薯块上常 表现为凸起或凹陷的表面病斑,严重时病斑连片,薯 块的品质降低(彩色图版 1、2)。同时,由于表皮组织 被破坏后,易被其他病原菌侵染,造成块茎腐烂。 2 马铃薯疮痂病病菌的病原学特征及理化特征
① 抗病品种的选育。筛选、培育抗疮痂病的马铃 薯品种是从根本上降低病害发生的有效途径。2006 年 de Jong W S 培育出了一个对马铃薯疮痂病表现高 抗的品种 Marcy,已在美国多个州推广使用〔4〕。目前, 我国除了一些普抗的品种外,还没有专抗疮痂病的品 种。据调查,近几年,由于抗病品种匮乏,加上连年干 旱,华北部分地区在大规模生产脱毒微型薯过程中, 疮痂病的发病率达 30 %~60 %,严重影响了微型薯 的质量和销售品质。由此可见,抗病品种的选育对马 铃薯疮痂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cause potato common scab disease in Korea〔J〕.Intenrational
Jounr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2003,53
(6):2049-2054.
〔3〕 赵伟全,杨文香,李亚宁,刘大群,孟庆芳,张汀.中国马铃薯
Marcy:A chipping variety with resistance to common scab and the
golden nematode 〔J〕.Amer J of Potato Research,2006,83:
189-193.
〔5〕 卞春松,金黎平,谢开云,庞万福,段绍光,屈冬玉.必 速 灭 防 治
① 种薯带菌。在种薯生产中微型薯的疮痂病尤 为严重,带病种薯 的 运 转 是 病 害 传 播 的 重 要 途 径 之一。
② 土壤偏碱。东北地区栽培马铃薯常常施用草 木灰等碱性肥料,多年累积后土壤逐渐偏碱,造成马 铃薯疮痂病逐年加重。在西北、华北的一些地区,气候 多比较干旱,加之农民使用一些碱性肥料,病害往往 会偏重。
!!!!!!!!!!!!!!!!!!!!!!!!!!!" !!!!!!!!!!!!!!!!!!!!!!!!!!!"
!!!!!!!!!!!!!!!!!!!!" !!!!!!!!!!!!!!!!!!!!"
— 22 —
1882 年 Thaxter 第 1 次从马铃薯疮痂病块茎上 分离到一种具有灰色孢子链并且能够产生黑色素的 病原菌,命名为 Oospora scabies,针对马铃薯疮痂病的
崔占,硕士研究生,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石 延 霞 ,李 宝 聚(通 讯 作 者 ,研 究 员 ,E-mail:libaoju62197975@126.
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农业领域中有关计算机和信息技术 应用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信息和应用的 动态等。现设有“综述与专论”“、研究与开发”“、农业信息化”、 “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网络与电子商务 / 政务”“、信息教育”“、交 流园地”、“ 应 用 实 践 ”等 栏 目 。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计算机和 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省、 市(县)级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各类网站及 软硬件企业等。本刊内容丰富翔实,欢迎新老读者踊跃订阅。
② 农业防治。随着土壤 pH 降低,病害严重度也 在降低,且在 pH 5.0 以下疮痂病就不再发生。因此栽 培马铃薯应选择偏酸性土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 下,浇灌时间间隔越长,病害发生越严重。
③ 化学防治。种薯可用 0.1 %对苯二酚浸种 30 分钟,或 0.2 %甲醛溶液浸种 10~15 分钟,或 0.1 % 对苯酚溶液浸种 15 分钟,或 0.2 %福尔马林溶液浸
近年来,疮痂病在我国很多马铃薯生产地区相继 发生,其中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贵 州、甘肃、四川、湖南、湖北、云南等多个省区的马铃薯 主产区均有关于该病的报道,基本覆盖了东北、华北、 西北和西南。并且在气候干旱、土壤偏碱性、连作重茬 严重的地区发病率较高。 4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原因
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为链霉菌属,属放线菌,包 括多个种。在平板培养基上菌落呈辐射状,周缘有辐 射型菌丝(彩色图版 3)。该病原菌的种类比较复杂, 因种类不同孢子链呈螺旋状或直-柔曲状(彩色图版 4),孢 子 灰 色 、白 色 或 橙 红 色 ,大 小 约 为(0.5 ~0.6) μm×(1.0~1.2)μm,不同的种类在产生黑色素上也 具有差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东口 邮编:100195 联系人:张亚珠 网址:http://www.bjkyn.com 电话:010-62158118(兼传真) 88453727 88850268 13801297578
!!!!!!!!!!!!!!!!!!!!"
《农业网络信息》
《农业网络信息》(原计算机与农业)创刊于 1986 年,是由 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中央级刊物,现已被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 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万方数据 - 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及光 盘收录。
2009(19):21 - 22
中 国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病虫防控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十七)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崔 占 石延霞 傅俊范 李宝聚
疮痂病被视为马铃薯生产中的世界性病害,在我 国许多马铃薯主产区普遍存在,连作地、偏碱地及栽 培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发生程度更为严重。自 2007 年 以来,笔者对河北、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一些马 铃薯主产区以及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了走访与采 样,调查该病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1 马铃薯疮痂病的症状
《农业网络信息》为月刊,大 16 开,120 页,每月 26 日出 版,每期定价 15 元,全年定价:180 元。国内统一刊号:CN 11-5065/TP,国际统一刊号:ISSN 1672-6251,国内外公开发 行。邮发代号 18-270。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亦可直接汇款 至本刊编辑部订阅(免收邮寄费)。
马 铃 薯 疮 痂 病 效 果 试 验 〔J〕. 中国马铃薯,2004,18(4):
211-213.
!!!!!!!!!!!!!!!!!!!!"
北京市科益农土壤分析仪器厂
TFY 系列土壤分析仪
科 益 农 土 壤 分 析 仪 器 厂(原 海 淀 土 壤 分 析 仪 器 厂) 为土壤分析仪器专业生产厂家,有 20 年生产经 验,技 术 成 熟 ,质量可靠,产品从单功能到微机智 能型,有多种机型供选择,价格1 880~6 500 元(供参 考)。提供的分析方法规范,使用标准计量单位,测试精 确度高,是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的必备仪器。
种 15 分钟防治疮痂病。在微型薯生产上,可 用 必 速
灭(棉 隆)颗 粒 剂 处 理 育 苗 土 ,用 量 为 每 平 方 米
30 g〔5〕。在大田生产中,可用五氯硝基苯进行防治。马
铃薯贮存期采用百菌清烟雾剂进行熏蒸也可以较好
地防治疮痂病。
参考文献
〔1〕 Thaxter R.The potato scab〔J〕.Conn.Agric.Exp.Stn.Rep.,1892,
疮痂病菌的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2):313-318.
〔4〕 de Jong W S,Halseth D E,Brodie B B,Perry K L,Sieczka J B,
Christ B J,Porter G A,Paddock K M,Peck M W,Plaisted R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