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名园赏析(课件)
北林 树木学群落分析

群落:紫竹院——紫竹清韵1.群落命名:油松——矮紫杉2.群落分析·总体概述:该群落位于紫竹院的紫竹清韵,是一个以常绿植物为主的群落。
通过抬升地形、路线引导、藏与露的方式,使一个本身很小的园子看起来有很大的空间,配以竹子与石景,增加了群落的意蕴。
·季相分析:除一株国槐外,其余全为常绿植物。
春季该群落所有植物发出新叶,色彩以嫩绿为主,可观赏国槐的黄花;秋季可观赏粗榧、矮紫杉的果。
·林冠线分析:中央景观有地形的抬升,使林冠线形成优美的曲线,抬高后又能够突出油松的优美姿态,使视觉中心有景可看。
·空间分析:该群落是以常绿植物为主围合的半封闭式空间,群落中央是以常绿的乔、灌木为主,作为观赏及分割空间的重点,而包围在空间外层的大量旱园竹作为空间的围合。
·色彩分析:尽管该群落的常绿植物全为绿色,但他们本身的颜色属性也存在一些微妙的不同,随着季节的变化,颜色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从整体上看,中心区域的油松、粗榧的叶色较深,而作为背景围合的旱园竹色较嫩且浅,矮紫杉即东北红豆杉的叶色比较偏蓝。
因此,周围的绿色偏暖作为背景和边界,烘托出中央的偏冷的绿色,突触了中央的景观。
群落:紫竹院——聆涛亭西侧1.群落命名:油松——榆叶梅2.群落分析·总体概述:该群落位于紫竹院,通过一座桥过河后迎面看见的有地形抬升的群落。
该群落位于过桥后转向的转折点,作为紫竹院中的一个小景观节点,同时也起到引导道路的作用。
·季相分析:从该群落的植物配置可以看出,季相变化较为丰富。
以常绿的油松作为背景,种植与抬升的地形高处;前方的灌木以榆叶梅和连翘为主,偶有常绿的大叶黄杨;地形的最低处作为草本花卉的展示区。
因此,春季观赏连翘和榆叶梅为主,金叶绣线菊一直保持嫩绿色彩,而地处的花卉展示区可常年展示不同的花卉;冬季较低地形的植物全部落叶,留下背景保持常绿的油松林。
·林冠线分析:远处的林冠线较为平直,作为背景“低调”的衬托出前方的景观,而最中央的一株油松的顶部打破了背后整齐的林冠线,造型以天为界,突触其优美的造型。
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树木学》ppt课件合集.pdf

s
[es]
[s]
t
[te]
[t]
u
[u:]
[u:]
v
[ve]
[v]
w
[ˊdupleksve]
[v]
x
[iks] [ks]
y
[ˊipsilon]
[i:]
z
[ˊzeta:] [z]
2、语音特点
(1)元音6个,按口型分为圆口型和扁口型; 按发音特点分硬元音和软元音。
硬元音 a ,o ,u (圆口型发音) 软元音 e ,i ,y (扁口型发音)
品种(Cultivarietas的缩写)
紫花槐Sophora japonica ‘ Violacea’;
变种var.(variety的缩写)
龙爪槐 Sophora japonica var. pendula 白丁香 Syringa oblata Lindal var. alba Rehd.
变型f.(forma的缩写)
(二)存在的问题
“拿着金饭碗讨饭”(陈俊愉)
(1)良种失传,濒于灭绝。 (2)对于现有资源,不能合理开发利用,科
研相对滞后。 (3)缺乏管理制度。
四、学习内容与方法
内容:绪论——总论——各论。 特点:
1)学科的交叉 2)实践性强 3)应用为目的
四、学习内容与方法
方法: 1、 种类是前提 2、 习性是基础 3、 繁殖、栽培是中心 4、 应用是目的
4、为什么用拉丁文
(1)拉丁文是近代欧洲罗曼语系的鼻祖;英语虽属于 日耳曼语系,但英语中也包含了大量拉丁语词汇;其 他欧洲语言,包括俄语也有许多词汇来源拉丁语。
(2) “死语言” ,容易为世界各国人民接受。
(3)拉丁语词汇十分丰富,词义固定,寓意精确,语 法结构比较严谨。
北京林业大学树木学课件绪论.ppt

参考书
❖ 清-陈灏子 《花镜》 ❖ 陈植.《观赏树木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 陈俊愉. 《中国花经》 ❖ 云南大学生物系 《植物生态学》 ❖ 程兆熊 《论中国庭院花木》 ❖ 苏雪痕 《植物造景》 中国林业出版社 ❖ 龙雅宜. 《花卉鉴赏辞典》 ❖ 张天麟《园林树木1000种》(工具书)
❖ 1913年《A naturalist in western China》 ❖ 1929年《China,the Mother of Gardens》
2、中国园林树木资源对世界植物育种
及其产业的贡献
❖ 现代月季是世界花卉育种史上的奇迹,20000多个品 种。亲本大约由15个原种组成,其中来源于中国的 原种有10个。
园林树木学(总论)
主讲:于晓南
园林学院树木教研室(主楼524) 电话:82371556-603(O)
绪论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树木 2、园林与园林树木 3、观赏树木 4、园林树木学
二、园林树木在城市中的作用
❖ (一) 美化环境 ❖ (二) 改善生态 ❖ (三)生产功能
wisteria sinensis
❖ 欧洲人进行了几百年的月季蔷薇的育种,但在1800 年以前仍然是只培养了一季花或一季半开花的品种, 花色花型单调。
❖ 1791年、1789、1809年和1824年,中国的 “月月 红” 、“月月粉”、“彩晕香水月季” 、“淡黄香水 月季”
❖ 世界月季育种家们承认,没有中国的月季就没有世界 的现代月季,“现代月季品种的血管里流着中国月季 的血”。
欧洲冬青
白皮松树皮
茉莉花
金山葵
酒瓶椰子
三、我国丰富的园林树木资源及存在问题
(一)资源的特点
是世界园林植物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植物种类 位居世界第三。种子植物超过25000种,其中乔灌木 种类约8000多种。很多著名的园林植物以我国为分 布中心,公认的“花卉王国” “世界园林之母”, “没有中国的植物便不能成为花园”。
校园纪念性景观的植物配置分析———以北京大学为例

2016年第5期现代园艺1北大校园纪念性景观类型1.1纪念雕塑与植物配置李大钊像周围环境采用了规则式配植,栽植雪松、油松、白皮松和圆柏,形成苍松如海的效果,以烘托前景,表现李大钊英勇不屈的形象,气氛庄严肃穆。
蔡元培先生像周围采用的是自然式种植,1棵高大的雪松为主景,背景配以成列的白皮松,周围植异色叶树种,如紫叶桃,前景采用棣棠和锦带花等花灌木,植物层次丰富,气氛宁静和谐,构景错落有致,表现了蔡元培先生的高尚人格和“桃李芬芳”的形象,为学生的纪念活动提供了良好场所。
1.2纪念碑与植物配置革命烈士纪念碑背景种植高大的雪松和油松,采用半规则式种植,形成庄严肃穆的环境背景,象征着革命烈士刚正不阿的气节和宁死不屈的精神。
植常绿树种的同时,大量种植牡丹,在夏季形成绿树繁花的景象,更好地表现出革命先烈万古长青,后继事业繁荣昌盛的景象。
1.3陵墓与植物配置葛利普墓周围种植了油松、圆柏等针叶树以及金银木、玉兰、迎春等黄白花植物材料,表达缅怀之情。
场地中还种植了高大的国槐,形成绿荫如盖的效果,也表达了生者的美好祈愿。
1.4博物馆建筑与植物配置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前绿地采用规则式种植,植物类型简单明了,采用黄杨篱做出模纹图案,包围4块对称的草坪,草坪中心种植高大的乔木,靠墙边缘种植珍珠梅,整体风格简单明快,符合博物馆的整体氛围。
1.5纪念性景观旁水体与植物配置西南联大纪念碑南侧为开阔水面,植物采用规则式与自然相结合的配置手法,近水的一侧逐渐向自然过渡,婆娑的柳树和向水面探伸的桑树形成良好的林冠线,高低错落,加上水中倒影,虚实结合,柔化了纪念碑周围的严肃氛围。
2北大校园纪念性景观的植物配置手法2.1植物种植形式(1)规则式种植。
规则式的植物种植形式能营造出一种庄严、宁静的氛围,在纪念性景观植物配置中应用较多,体现出一种庄重的氛围。
(2)自然式种植。
自然式配置是指植物的种植形式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形式,采用孤植、丛植、群植和林植等种植方式,营造出舒缓安静的氛围。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ppt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2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特点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 合。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
筑无论多寡,也无论性质功
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
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
4、变化多样,不拘一 格
中国古典园林在构
图与形态上讲究变化,没
有固定的模式,这与自然
本身联系的更为紧密。体
现了自由舒展的艺术形态。
5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中国南北造园艺术的差异
四、皇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3,吸取了江南园林 的特点
在宫宛园林中,许
多造景皆模仿江南山水,
吸取江南园林的特点。
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是模仿无锡寄畅园;后
湖的苏州街,是模仿苏
州江南水乡风光。
18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四、皇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4,以自然山水为主, 体现天人合一的思 想
皇室大权在握,
财力雄厚,山林湖沼
都可以根据帝王的喜
好成为造园的元素。
避暑山庄在这方面是
集大成者。山庄虽是
一座园林,却最大程
度上保持了大自然的
原生环境。
19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北林进门见景观

北林进门见景观作者:Rosie来源:《大学生》2014年第18期畸叶槐&鹅掌楸从正门进入北京林业大学,眼前就是一片很茂密的草坪,因为在主楼前面,所以被称为主楼草坪。
这片草坪很有来头,是北林园林学院的院士先生孟兆祯先生亲手设计的,孟先生是我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于2011年获得中国风景园林终身成就奖。
主楼草坪在地形上进行了处理,西侧高,东侧低,四个角上做了植物群落的围合,边上还有两棵很大的松树。
草坪的设计从整体空间到每一株植物都很讲究,植物搭配很有特点,草坪整体上是一个内向型空间,如果站在外围看,只能感受到草坪的茂盛,只有从高处俯瞰,才能看到全貌。
草坪的植物群落里也种植着一些不常见的植物,比如观赏性较高的畸叶槐、皂荚、丝绵木、黄金树等。
北林每年都会对这块草坪精心维护,及时更新树种。
园林设计专业的同学们也常常以这片草坪为案例,对其结构、空间和植物进行分析和学习。
漫步在校园里,会留意到在北林图书馆西侧种着一排鹅掌揪,鹅掌揪是一种落叶乔木,性喜光及温和湿润气候,但是不耐过度阳光。
而北林图书馆西侧西晒非常严重,种在这里的鹅掌揪因为受西晒,树干靠近西边的树皮开裂了,很难生存下去。
据北林的同学说,学校已经在这儿种了好几批鹅掌揪,每次都死掉了。
虽然学校后来给新种的鹅掌揪树干缠上了麻绳作为保护,但还是可以看到很多树的树干上有明显的裂痕。
所以,再牛的专业知识,遇到阳光暴晒一样没辙。
珍奇物种:孤木和化石在北林,聚集着很多专业领域有建树的老师以及热爱植物的同学,所以学校里和家属区经常会有比较稀奇的,在北京其他地区很难遇到的植物。
据同学说,北林有200多种不同的植物,其中有很多都是孤本,只有一棵。
这些珍奇的树都是老师们从天南海北搜集来种子,自己种在学校和家属区里的,能长出来的就都留下了。
因为树种繁多,学习植物园林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就可以实地考察,完成实习任务。
除了主楼草坪的畸叶槐等,比较少见的还有一般不做绿化树种的落叶乔木冻绿,据说北林原来一共栽了两棵冻绿,有一棵因为雪灾死掉了,林业大学的同学和老师们对此都非常惋惜。
【笔记】北京林业大学公开课:园林艺术

北京林业大学公开课:园林艺术@L1:中国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李雄内容:苏州四大园林:拙政园(最大,45亩约3ha,园主王献臣)、留园、网师园、沧浪亭(最小的苏州园林:残粒园200+㎡)拙政园分区:住宅区、西园-清末张氏补园(历史保存较好,)、中园(主体和精华)、东园(1950+新修,艺术水准稍低)一个成功的园林一定是因地制宜的,充分发挥原有地是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合场地的园林规划设计。
(研究现状地形、用地特征、地物条件)中国古典园林(私家园林)的功能:1、园居生活方式(城市山林,“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村林泉之乐”,坐享城市便利的生活条件);2、居住建筑功能延伸(居住+日常使用+山水园林环境的高度融合);3、寄情山水的文化场所(园主的理想抱负、审美情趣)布局:1、《园冶》计成: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
先乎取景,妙在朝南;2、结合拙政园中园、西园来理解、远香堂(位置:紧密结合住宅、院子的中心位置);3、拓展到古典园林复层山水间架结构(剖面图);4、拙政园空间的形成与转化、分层叠加得出结论:(1)山水对空间结构其决定作用(2)进一步划定和完善空间的细部结构(3)山水为骨架,植物为毛发,在建筑化的庭院空间中增添情趣和层次叠山:1、拙政园园林入口的黄石假山障景,压短视距,欲扬先抑,入院后与远香堂的高远比1:4,豁然开朗;2、方寸之间营造出6条小径进入主院(《园冶》:日涉成趣);3、南北轴线:入口-黄石假山-远香堂-西山、雪香云蔚亭,山体、建筑之间高低错落、看与被看的视线关系,筑山分隔空间、控制视域为什么私家庭院中常以水为庭院中心主景:倒影天光、拓展有限空间;形成舒适小气候;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结构:拙政园的两条水轴:南北向丰富:水院-廊桥-港汊-荷风四面亭-见山楼-自然山水+东西向单纯:绮虹楼-别有洞天-远借北寺塔(空间尺度最大化)》具体水体处理:开阔水面、延伸港汊、水涧、水院、水池》古典园林讲究多因素的组合搭配,形成的整体感》水与桥(《园冶》疏水若为无尽,断处为桥)、水与建筑》说罢中园简要理顺西园借景:借物:北寺塔——远借、宜两亭的故事——邻借;芭蕉听雨、听松风处、荷风四面+寄畅园叠水形成八音涧+谐趣园玉琴峡——借声、山水清音、情趣和意境;待霜亭+柑橘(霜打后更香甜,以物寄情,只待慧眼识珠、伯乐相我)——借天象;绣绮亭(东西向景窗框景观日出日落)——借天时私家园林艺术特征归纳:1、面积较小;2、立意命题有较强烈的政治或情感色彩;3、园林空间处理灵活多变;4、园林建筑数量多,面积占比大可达50%以上;5、园林建筑小巧玲珑、精致典雅;6、园林建筑色彩淡雅对于私家园林的品评,文章推荐:孙筱翔《生境.画境.意境——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境界及其表现手法》,生境、画境、意境(退思园廊道景窗,一窗一字:清风明月不需一钱买)结构:苏州概况(私家园林形成的外部条件)——苏州四大园林(园林之多,大小不一,拙政园最大)——拙政园历史概况(始建-文保单位-世遗位置、分区)——赏析视角(相地、布局、筑山理水、借景、植物、建筑)——相地和立意(从立意拓展到古典园林的功能1.2.3.)——布局(拙政园建筑与园林的布局》古典园林复层山水间架结构》分层叠加看拙政园空间形成》园林空间结构的形成的步骤)——筑山、理水(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妙之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借景(借物、借声、借天象、借天时)——植物(园内所有节点大都以植物为主题)——建筑(堂、轩、馆、亭、楼、阁、画舫、廊道)——私家园林艺术特征归纳——古文精彩结语(网师园待潮,沧浪亭:沧浪之水清兮,濯缨;沧浪之水浊兮,濯足)形式:1、自问自答:——最大的园林是谁呢?——拙政园。
园林设计(北林课件)

复试介绍
笔试
60分钟 小场地的设计构思平面图 钢笔画 标识设计 比例1:500 A3纸 钢笔线条 不用上色
外语
听力测试:30分钟
综合素质面试
10分钟,英语阅读,英语自我介绍,专业知识问答,英语方案介绍
设计要素------地形
意大利:台地园
设计要素------地形
法国:平坦地形
场地分析,周围环境分析,人流流线分析,场地空间分析等 参考书:《图解思考》
平面图
比例问题,植物,道路,广场 1:300 1:500 1:600 1:1000
效果图,鸟瞰图 剖面图,竖向设计图
地形变化 参考书籍:《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初试介绍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用具
A3白纸(自备) 铅笔 橡皮 马克笔 彩铅 尺 比例尺 绘图笔等
表现方法:不限
推荐参考书
<<图解思考>>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概念与形式>>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意向>> <<城市形态>> <<外部空间设计>> <<西方园林>> 杂志:<<风景园林>> 论坛:LD艺术论坛 ABBS 景观中国
园林设计
初试介绍
往年题目涵盖范围
绿地性质
出题年份
城市绿地公园 2000 2002 2004 2006 2007
居住区绿地 2001 2008
校园景观绿地 2003 2005
题型
泡泡图(概念设计图,分析图) 平面图效果图,鸟瞰图 剖面图 竖向设计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圆明园山水赏析
• 圆明园园内的山脉起于西北的香山,玉泉山和万 寿山的龙脉。西北地势高而曲折婉转,并逐步向 东南向平缓,明清时这一地区为大片相连的水体 ,叫“丹棱沜”。万泉庄、巴沟、挂甲屯、成府 至水磨一带,是永定河冲积“洪积扇”边缘的泉 水溢出带。由于源流不同,形成两个水系:玉泉 水系和万泉河水系。
• 分析圆明园,首先要意识到她的“主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帝王 ”,当然,帝王是她的第一作为园主人的身份,同时还应当把他们看作 “文人士大夫”、 诗人、墨客、画家,尤其是他们在造园方面不仅俱 备理伦知识,而且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园林行家里手”,决不是一 般的凡夫俗子可以比拟的人物,是一群经过皇室严格管教、经过汉人 高师教训下,在“德、智、武、美”各方面有高超素养的“超智慧” 的“主人”。圆明园“主人”这“七分”的份量就不言而喻了。杭州 城由于唐、宋两个朝代的诗人白居易、词人苏东坡的经营治理,把杭 州城建成充满生机勃勃、处处画意、诗情的高文化素质的“天堂”城 市,决不停留在一般的“刺史”、“知府”层次上的普通官吏管辖的 城市而论。宋•卞京寿山艮嶽的兴建,由于她的“主人”宋徽宗、趙 佶笃信道教,本人又是帝王、又是画家、书法家,在他住持下修建的 寿山艮嶽,成为在造园艺术方面代表着宋代,也是中国造园史上极高 水平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园。
二、北京紫禁城御花园
• 全园的建筑按中、东、西三路布置。 中路居中偏北为体量最大的钦安殿,因明 代皇帝多信奉道教,故御花园内主体建筑 钦安殿为宫内供奉道教神像处。钦安殿为 全国构图中心。东路北端明初为观花殿, 后改建为太湖石的假山“堆秀山”,可作 重阳登高处。其南是一座上圆下方四面出 厦的亭子万春亭,平面十字形。万春亭与 西路对称的位置上的千秋亭,同为院内形 象最丰富、别致的一双姐妹建筑。西路北 端与东路的堆秀山相对应的是延晖阁,二 层楼房。
盤纡萦曲,既而山绝路隔,继之以木栈,倚石排空”。山 南麓“植梅万数”;山西面隔溪涧(濯龙峡)为侧岭“万 松岭”,上建有“巢云亭”。山体南面为次山“寿山”, 又名南山,岸边建降霄楼。园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 道入园后扩为一小水池名“曲江”。摹拟唐代长安的曲江
池,池中筑岛,上建蓬莱堂。涧水出峡谷南流入方形水池 “大方沼”,池中筑二岛,东为芦渚,西曰梅渚,两渚上 分别建浮阳亭和彐浪亭。雁池是园内最大的一个水池,雁 池水从东南流出园外,构成完整的水系。
三、圆明园山水赏析
• 圆明园的山形水系的文化内涵,决不能停留在“山水”形 势外表层面上分析,“山水”形势仅是“物化”的文化载 体,要看到她内在深刻层次上的文化实质,她是多方位、 多角度、多层次的博大精深的圆明园学。
• 唐代,中国已涌现一批造园家,他们把儒、道、释的哲理 融汇于他们的造园思想之中,从而形成文人的园林观。唐 代在“辋川别业”的“主人”王维,他不仅是著名的诗人 、画家,苏东坡誉他的诗画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晚年笃信佛教,和好友诗人裴迪,二人是赋诗唱景, 共游辋川所结集为《辋川集》,抒发了对山水园林美之深 厚情感,和佛、道哲理之契合,寓诗情于园景。所以,圆 明园的“主人”既是帝王、又是文人造园家。同样,康、 乾盛世的几代君王也把儒、道、释的哲理融汇于他们的造 园实践中。
名园赏析
北京林业大学 唐学山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14.11
名园赏析
一 寿山艮岳
七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二 北京紫禁城御花园 八 上海襄阳公园
三 圆明园山水分析
九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
四 苏州拙政园 五 颐和园扬仁风 六 网师园殿春簃
十 上海黄园 十一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十二 其他
一、寿山艮岳
一、寿山艮岳
三、圆明园山水赏析
• 正如世界文化巨匠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 •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
它的名字叫“圆明园”。 • “她荟萃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
创造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以宫殿、宇宙形 式表现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跃眼的神仙 洞府,这就是圆明园。 • 以上圆明园的成就,无可争议地说明了一个铁 的事实,我们的先辈为中国、为世界留下一份在 园林学领域超级的世界文化遗产。
• 玉泉山水系发源于玉泉山,为喀斯特水,水量 丰富,水质优良,圆明园二条水系是万泉河水系,导源于万泉庄、万泉 庄至巴沟一带,主要集中在泉宗庙内外。
三、圆明园山水赏析
• 圆明园扩建,原玉泉山水满足不了需要,从昆明湖寻求新 水源,昆明湖开了二龙闸以后,放出的水,向东与万泉河 支流汇合,经西马厂桥到达圆明园外围,其主流于圆明园 西南角的藻园附近流进圆明园,一部分供应圆明园的“护 墙河”,沿南墙东流,与圆明园三园各处河道相通,水由 藻园东侧注入圆明园之后,北流至月地云居南面,分出另 一支流向东流入万方安和湖面,继续北流的水则注入安佑 宫附近的河湖。从藻园至安佑宫附近,地形南高北低,到 濂溪乐处,柳浪闻莺一带,地形变为西北高而东南低,水 流一律改为西——东流向,汇归于福海。
三、圆明园山水赏析
•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的海淀区内,北京的地势是 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的余脉西山。北部 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 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正是“龙脉入 首”位置。在清朝开国之前就已被选为营建宫苑 的地方。香山位于北京西北郊西山东麓,明代学 者称其为青龙皮。在西山稍偏北之处就是玉泉山 ,也就是圆明园水源处。万寿山也称之为瓮山, 耸立在海淀西边大约五里地,它的独特之处是优 美的曲线像一个瓮,并因此而得名。这两座山脉 交错就像男女结合般调和,这些都是堪舆学上所 显示的兴隆象征。
二、北京紫禁城御花园
• 御花园南门称坤宁门通往坤宁宫,北门承光门, 轴线中央有钦安殿,殿前有天一门。这座园林的 建筑密度较高,十几种不同类型的建筑一共二十 多幢。
• 御花园的建筑布局按照宫廷模式,即主次相辅、 左右中轴对称的格局安排。园路布设亦呈纵横规 整的几何式,山池花木仅作为建筑的陪衬和庭院 的点缀。这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实属罕见,主要显 示皇家气派。由于中国传统自然山水园的影响, 建筑布局能于端庄严整中也力求变化,虽然左右 对称而非完全均齐,山池花木的配置则比较随宜 ,总体于严整中又富有浓郁的自然园林气氛。
•
这座历史上著名的人工山水园景观十分丰富,有的建
筑点缀,有的因山、水、花木而成景的。景点题名有一百
余处。
一、寿山艮岳
• 造园艺术成就
• 筑山:万岁山居山系的主位,西为侧岭,为艮岳 余脉,南有寿山,居于宾位;隔水与万岁山遥相 呼应。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达到山水画 论之“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众山 拱伏,主山始尊”的构图法则。
一、寿山艮岳
•
宋徽宗精于书法和绘画,是素养极高的艺术家。在书
法艺术和国画创作方面有很多传世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 宋徽宗还独创了“瘦金体”。
•
艮岳属大内御苑,建园目的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
情,游心赏玩”。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而西半部以水
为主,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山体从北、东、西三面包
围水体。北面主山的万岁山,上建“介亭”,山上“蹬道
• 本文力求根据江溶教授对文化内容四个层面的 综合论述,对圆明园山形水系设计的文化内涵作 逐一的解读。
三、圆明园山水赏析
• 二、圆明园山形水系设计文化实质
• 明代造园家计成,在他所著《园冶》一书之卷一“兴造论”,开篇 就写到“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 主人也,能主之人也”。“…斯所谓‘主人七分’也”。
• 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它几乎包罗了 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江)、湖、沼、 沜、溪、涧、瀑、潭等水体的缩影。山体水系配 合而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形成大自然界山 水成景的地貌概括,成画论所谓的:“山脉之通 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的画理。
一、寿山艮岳
• 植物配置: 园内植物已知的共数十个品种 ,包括乔木、灌木、果树、藤本、药用、 草本、水生植物、木本花卉、及农作物。
一、寿山艮岳
• 艮岳(历代名园第一杰作)
• 北宋·宋徽宗赵佶笃信道教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 于宫城之东北建道观“上清 宝箓宫”,后又听信道士之 言,谓在京城内筑山则皇帝 必多子嗣,于是政和七年( 1117年),在宫城之东筑山 象余杭之凤凰山,号曰万岁 山,既成更名曰艮岳。因其 在宫城之东北面,按八卦的 方位,以“艮”名之。与筑 山同时凿池引水,又建造亭 阁楼观。它的规模不算大, 但在造园艺术上的成就却远 迈前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三、圆明园山水赏析
• 圆明园山水布局的基本情况 • 圆明园大约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帝玄烨御书“圆明园”三字匾额。
在《雍正御制集••圆明园记》中,雍正皇帝解释说:“体认圆明之德 ,夫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把他原来赐园圆明园,从私人宅园,改建 为皇家离宫御园,进行了全面扩建。 • 据史料记载,扩建时内务府请山东济南德平县知县张钟子和潼关卫 廪膳生张尚中等人查看圆明园的风水,他们察看了圆明园的山川地貌 ,特别从外形、山水、爻象等方面来分析这座宫苑的形胜,以诊断凶 吉。 • 结果如下: • “圆明园内外俱查清楚,外边来龙甚旺,内边山水爻象,按九宫处处 合法”。“风水师认为”:整个园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龙脉的来 向和水流向在风水上属于上风上水的位置”。
三、圆明园山水赏析
• 一、关于“文化”的解读 • 1、《辞海》对“文化”的论述 • “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
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讲,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 • 《辞海》的另一注释:“文化指中国古代 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
三、圆明园山水赏析
• 圆明园是一座享誉世界的皇家园林,素有 “万园之园”的尊称。经历过康熙、雍正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清代六朝约 150年多年、几代人的创建而成的名园,她 集中造园精华之大成,是我华夏民族三千 多年造园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熣灿的明珠 。圆明园,她体现了当时以中华民族为代 表的东方文明在处理天、地、人关系的杰 出的超人思维,表现了东方文化在园林布 局的崇高理想境界的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