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流行性乙型脑炎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流行性乙型脑炎》PPT课件

-瘫痪或肢体扭转痉挛
-精神异常
-反复癫痫发作
经过积极康复治疗可有不同程度恢复
2021/8/17
19
六临床表现
(五)临床分型(根据体温和病情轻重分) 轻型:体温〈 390C 普通型:体温390C—400C 重型:体温〉400C 极重型:体温〉400C 、深昏迷、反复抽
搐
2021/8/17
20
2021/8/17
24
九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夏秋季、居住农村有猪瘟流行。 年龄10岁以下儿童。 未进行过预防接种。
(二)临床表现
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 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阳性
2021/8/17
25
九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脑脊液呈病毒性脑炎改变
确诊
血清(脑脊液)乙脑病毒特异性抗体 IgM(+)
2021/8/17
26
十鉴别诊断
中毒性菌痢
-起病急骤、脑水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迷
-中毒性休克突出 -脑膜刺激征常为阴性 -肛拭或冷盐水灌肠镜检可见红、白细胞
结核性脑膜脑炎
-起病缓慢 -伴结核中毒症状 -脑脊液中蛋白质明显增多,氯化物下降 -结核杆菌涂片或培养阳性
发热 体温1~2天内升至390~400C
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差、嗜睡 等感染中毒症状
2021/8/17
13
六临床表现
(二) 极期 第4~10天,中枢神经感染期
1持续高热
-体温400C以上 -其程度与病情成正比
2意识障碍
-谵妄 嗜睡 浅昏迷 深昏迷 -其程度与病情成正比
2021/8/17
14
流行性乙型脑炎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利用PCR等技术检测乙脑病毒的核酸 ,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优点。此 方法可用于早期诊断和病毒载量的测 定。
病毒分离
从患者脑脊液或血液中分离出乙脑病 毒,是确诊乙脑的金标准。但此方法 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一般仅用于科 研或特殊病例的诊断。
鉴别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乙脑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脑 炎相似,如发热、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等。因此,需结合实验
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公众健康教育与宣传
知识普及
通过宣传册、海报、讲座等形式,向 公众普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相关知识 ,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健康教育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健康教育活 动,教授防蚊技巧、个人卫生习惯等 ,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倡导疫苗接种
积极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鼓励公 众按时接种疫苗,提高人群的免疫水 平。
诊断挑战
尽管新型诊断技术不断涌现,但 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病毒变异对 检测技术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准 确性等。
治疗药物研发动态
抗病毒药物研究
针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核 苷类似物、干扰素等,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中药治疗研究
中药治疗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疗效,目前正积 极开展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发病机制
乙脑病毒侵入人体后,在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结、肝、脾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中繁殖,随后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病毒进一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 脑实质病变,发生脑炎。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乙脑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家畜、家禽和鸟 类也可能作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 介。
第二章第二节乙脑PPT课件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早期诊断。重型检出率低
病毒分离:
发病初血液或脑脊液分离病毒可阳性。死后6 h内脑 组织穿刺分离病毒可阳性,也可作回顾性诊断。
脑脊液和血中不易分离到病毒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季节性,年龄分布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和性粒细胞增高, 脑脊液符合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血清学检查辅助诊断
病原学
病原体:乙脑病毒。黄病毒科,嗜神经病毒 形态结构:呈球形,核心和外膜
核心为单股正链RNA 外膜含膜蛋白(M)和外膜蛋白(E),血凝素性
抵抗力:抵抗力不强 培养:可在组织和动物细胞中传代。 抗原性:抗原性稳定,感染后产生三种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 )
发 病 机 制
流行特征
1、严格的季节性:除热带地区全年散发外,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有严格的季节性,绝大多数病例集中在7、8、9三月,约占全年的 80-90%。
2、高度散在性:因隐性感染多,临床发病少,同一家庭中发生 2例以上的病人极少。
3、年龄结构变化:以往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病人总数的80% 以上,这是由于成人获得稳固的免疫力之故,近来发现发病年龄结 构有从儿童转向成人到老年化的趋势,这与儿童普遍接种疫苗有关
呼吸衰竭:去除病因
脑水肿:脱水 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兴奋剂 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吸痰,防治细菌感染,保持呼吸道
通畅
对症治疗
恢复期及后遗症: 功能训练 理疗、针灸、按摩、体疗、高压 氧
预防
原则: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 合措施
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人畜分开 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灭活疫苗
主动免疫:接种乙脑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情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PART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疑似病例:在疾病流行季节,出现发热 、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烦躁等症 状,伴有脑膜刺激征。
恢复期血清中乙脑病毒特异性IgG抗体 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
乙脑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基础上,具有以下 一项即可确诊
乙脑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适 的康复锻炼计划,提高患者生活自理 能力和生活质量。
定期随访观察安排
出院后随访
患者出院后,应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问题。
随访内容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心理状况、营养状况、功能锻 炼等方面的评估。
随访频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随访计划,一般出院后1个月、 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
处理方法指导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疑似流行性乙型脑炎 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得
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医生会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降温 、止惊、降低颅内压等。
支持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 要给予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 ,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并发症治疗
针对出现的并发症,医生会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抗感染
对症支持治疗方法
01
02
03
04
降温治疗
通过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方 法,控制患者体温。
止痛治疗
针对患者头痛、肌肉疼痛等症 状,使用止痛药物进行缓解。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维 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康复
。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心 理支持和护理,减轻患者焦虑
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讲座PPT课件

高热 意识障碍 惊厥或抽搐 呼吸衰竭
极期
高热 体温>40℃, 7~10天或达3周。热度越高,
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谵妄、昏迷、定向力
障碍;早的1~2天,多在3~8天出现。
惊厥/抽搐 系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
致。发生率40%-60%。呈局部或全身抽搐,均伴意 识障碍,持续时间与程度各异。
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听觉障碍、视力障碍、感 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大小改变等
3、恢复期 多2周内完全恢复 重者(5%~20%)可有神志迟钝、痴呆、失语、 多汗、瘫痪等恢复期症状,积极治疗下6月 内不恢复为后遗症。
4、后遗症期 指患病6个月后所存在的症状
乙脑的临床分型
体温 神志 脑膜刺激征 抽搐 呼衰 病程 后遗症
极期
呼吸衰竭 多见于重型 患者,由于脑实质炎症、缺氧、
脑水肿、脑疝、低钠血症等所致,主要原因为脑实质炎 症,尤其是延脑呼吸中枢受损抑制了呼吸中枢的功能, 产生中枢性呼吸衰竭。是乙脑最为严重的症状,也是重 要的死因
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呼吸节律不规则、幅度不均,
如呼吸表浅、双吸气、叹息样、潮式、抽泣样呼吸等, 最后呼吸停止。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升高(10-20×109/L) 中性粒细胞为主,在80%以上
脑脊液:
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改变。测脑压升高,外观透明或微混 浊,常规示白细胞数轻至中度增多,50-500×106/L,糖和 氯化物正常,蛋白轻度升高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血管套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
乙脑典型的临床经过分为四期:
1、初期 (1~3天)
极期
高热 体温>40℃, 7~10天或达3周。热度越高,
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谵妄、昏迷、定向力
障碍;早的1~2天,多在3~8天出现。
惊厥/抽搐 系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
致。发生率40%-60%。呈局部或全身抽搐,均伴意 识障碍,持续时间与程度各异。
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听觉障碍、视力障碍、感 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大小改变等
3、恢复期 多2周内完全恢复 重者(5%~20%)可有神志迟钝、痴呆、失语、 多汗、瘫痪等恢复期症状,积极治疗下6月 内不恢复为后遗症。
4、后遗症期 指患病6个月后所存在的症状
乙脑的临床分型
体温 神志 脑膜刺激征 抽搐 呼衰 病程 后遗症
极期
呼吸衰竭 多见于重型 患者,由于脑实质炎症、缺氧、
脑水肿、脑疝、低钠血症等所致,主要原因为脑实质炎 症,尤其是延脑呼吸中枢受损抑制了呼吸中枢的功能, 产生中枢性呼吸衰竭。是乙脑最为严重的症状,也是重 要的死因
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呼吸节律不规则、幅度不均,
如呼吸表浅、双吸气、叹息样、潮式、抽泣样呼吸等, 最后呼吸停止。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升高(10-20×109/L) 中性粒细胞为主,在80%以上
脑脊液:
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改变。测脑压升高,外观透明或微混 浊,常规示白细胞数轻至中度增多,50-500×106/L,糖和 氯化物正常,蛋白轻度升高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血管套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
乙脑典型的临床经过分为四期:
1、初期 (1~3天)
流行性乙型脑炎(全科)课件

全科医生应保持警惕,对 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 查和上报。
参与社区防控
全科医生应积极参与社区 防控工作,指导居民做好 个人防护和消毒措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临床特征
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平均12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可查阅专业医 学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全面和准 确的信息。
后遗症期:部分患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 遗症,如智力减退、瘫痪等。
前驱期:起病急,常有发热、头痛、恶 心、呕吐等前驱症状。
急性期: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意识 障碍、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 衰竭、休克等。
告知患者家属
全科医生应及时告知患者家 属病情,并指导家属如何照 顾患者。
抗病毒治疗
对于确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 患者,全科医生应及时启动 抗病毒治疗,以减轻症状和 缩短病程。
研究展望
疫苗接种
抗病毒药物
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针对流行 性乙型脑炎的疫苗,提高接
种覆盖率。
研究和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 ,以更有效地治疗流行性乙
02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等。
流行病学资料
在流行季节(夏秋季)发病,患 者近期与蚊虫叮咬史。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以 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 糖正常或偏高,氯化物正常。血 清学检测显示特异性IgM抗体阳
性。
鉴别诊断
疫苗接种后可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降低感染和发病风险。
04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疑似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例
发病前1周有发热、头痛、恶心等 症状,随后出现意识障碍、抽搐 等表现。
参与社区防控
全科医生应积极参与社区 防控工作,指导居民做好 个人防护和消毒措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临床特征
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平均12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可查阅专业医 学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全面和准 确的信息。
后遗症期:部分患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 遗症,如智力减退、瘫痪等。
前驱期:起病急,常有发热、头痛、恶 心、呕吐等前驱症状。
急性期: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意识 障碍、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 衰竭、休克等。
告知患者家属
全科医生应及时告知患者家 属病情,并指导家属如何照 顾患者。
抗病毒治疗
对于确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 患者,全科医生应及时启动 抗病毒治疗,以减轻症状和 缩短病程。
研究展望
疫苗接种
抗病毒药物
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针对流行 性乙型脑炎的疫苗,提高接
种覆盖率。
研究和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 ,以更有效地治疗流行性乙
02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等。
流行病学资料
在流行季节(夏秋季)发病,患 者近期与蚊虫叮咬史。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以 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 糖正常或偏高,氯化物正常。血 清学检测显示特异性IgM抗体阳
性。
鉴别诊断
疫苗接种后可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降低感染和发病风险。
04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疑似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例
发病前1周有发热、头痛、恶心等 症状,随后出现意识障碍、抽搐 等表现。
流行性乙型脑炎 PPT讲稿

血管病变
➢脑实质 及脑膜血 管充血扩 张,有大 量浆液性 渗出,形 成脑水肿。 血管内皮 细胞肿胀、 坏死、脱 落,产生 附壁血栓。
临床表现
• 潜伏期:4-21天,平均10-14天 • 在潜伏期内病毒侵入血液内繁殖,大多数
人感染后不出现症状,为隐性感染,但机 体可获得免疫。
• 较典型病例的病程大多为两周左右。
(6)其他NS症状和体征
(1)锥体束受损---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 力增强,巴彬斯基征阳性。少数人可呈软瘫。
(2)小脑及动眼神经受累---眼球震颤、瞳 孔扩或可缩小,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等;
(3)植物神经受损---尿潴留、大小便失禁; 浅反身减弱或消失,深反射亢进或消失。
恢复期
• 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 重症病人可出现恢复期症状,多6个月内恢
临床表现
• 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分四期
– 初期 – 极期 – 恢复期 – 后遗症期
初期(病程第1-3天)
• 高热:一般起病较急,以发热开始,少数
可先出现轻度头痛,不适或胃纳差,恶心 等前驱症状,然后开始明显发热。热度上 升快,1~2d内高达39~40℃,持续不退。 头痛、恶心、呕吐
• 嗜睡、精神倦怠 • 颈强、抽搐:幼儿在高热时常伴有惊厥与
病变以脑实质炎症为主,间脑、中 脑病变重。
神经细胞呈广泛变性(胞浆内Nissl小体消失) 和坏死
脑实质病变较重,脑膜病变较轻,脊髓病 变轻。
细胞浸润
细胞浸 润和胶质 细胞增生。 L和M为 主(血管 套)。
胶质细胞增生
小胶质细 胞增生, 包围及 吞噬变 性坏死 的神经 细胞, 并可形 成胶质 结节。
复
后遗症期
虽经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在 发病6个月后仍留有神经、精神症 状,称为后遗症。发生率约5~ 20%。以失语、瘫痪及精神失常最 为多见。如继续积极治疗,仍可望 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传染病学流行性乙型脑炎【共45张PPT】

三、流行病学
㈠ 传染源
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人:隐性感染,显性发病血中病毒数量
少,病毒血症时间短,做为传染源意义 不大。 家畜或禽(主要):猪(最重要)、马 、驴、牛和狗、鸭、鹅、鸡、蝙蝠等。
(二) 传播途径
1、蚊虫叮咬、吸血而传播。 传播蚊种为:库蚊、三带喙库蚊(最强) 、伊蚊和按蚊。
潜伏期:4-21日,一般10-14日
白细胞计数:50- 500×lO6/L
抽搐惊厥: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 ②与免疫性损伤有关病理改变
重点在于功能锻炼
3、中和试验:2个月后效价最高,持续5—15年,仅用作流行病学调查。
压舌板以防咬伤,保持呼吸道通畅。 起病急,高热、头痛、嗜睡、食欲不振、呕吐、颈强直及抽搐,神志尚清。
4、其它:脑型疟疾、中暑及各种急性传 染病 等所致中毒性脑病(钩体脑)
八、预后
本病病死率在10%以下,但后遗症发生 率 高 , 死亡病例均发生在极期,主要因 呼吸衰竭所致,存活者可有程度不等的 后遗症。
九、治疗
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目前除应用抗病 毒药物外,重点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 竭等危重症状,即急性期以对症治疗为主。 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病人能否顺 利痊愈的关键。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积极进行 康复治疗。
2、垂直传播:母亲经胎盘将乙脑病毒传 播给胎儿。
3、其它昆虫:福建、广东、台湾的蠛蠓 也可传播乙脑病毒。
越冬蚊 蚊
易感者
仔猪
(三)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以隐性感染为主,
显性发病与隐性感染之比为1:1000-2000,感染
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为少见。 发 病
者大多为10岁以下儿童,以2-6岁最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旦出现,让患者取仰卧位。头
偏向一侧,松解衣服和领口,清除口鼻
分泌物,用开口器置于患者上下齿列之
间。遵医嘱使用止惊药物。
4、密切观察病情,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
七、预防
• 采取以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 预防措施。
• (一)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猪的管理。 • (二)切断传播途径:主要采取防蚊、灭蚊
• 3、恢复期:一般于2周左右完全恢复。
• 4、后遗症期:少数重症病人患者半年后仍 有精神神经症状,以失语、瘫痪、扭转痉挛 和精神失常多见,称为后遗症,经积极治疗, 多渐可恢复。
(二)临床类型
型别 轻型
普通 型 重型
极重 型
体温 (℃) 38~ 39
39~ 40
40~ 41
﹥41
神志
清楚 或嗜 唾
措施。消灭蚊虫孳生地,流行季节用蚊帐、 避蚊油、烟熏剂等。
• (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主要是 10岁以下儿童。
思考题
• 1、乙脑的主要临床表现 有 、、 。
• 2、乙脑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 3、试述乙脑的预防措施。
A1A2型题
1.乙脑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血液传播 • B.虫媒传播 • C.飞沫传播 • D.消化道传播 • E.密切接触传播
• 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及脑部炎症有关 • 2、意识障碍: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关 • 3、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 • 4、焦虑(家长):与预后差有关
• (二)主要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 2、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痰液粘稠者可雾化吸入 给氧,减轻脑损伤
3、控制惊厥
应注意早期发现烦躁、眼球上翻、 口角抽动、肢体紧张等惊厥先兆。
• ③惊厥或抽搐:严重症状,是因高热、脑 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 ④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由 于脑实质炎症、脑水肿、脑疝和低钠血症 所致。
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严 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尤以呼吸衰竭常 为致死主要原因。
• ⑤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浅反射减弱、
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脑膜刺激征等。
第二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二、流行病学
• 1、传染源: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 疾病,主要传染源为家禽家畜,尤其是幼猪。
•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
蚊
• 家禽或家畜→→→人
• 3、易感性:
•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多呈隐性感
染。感染后获较持久的免疫力,故发病者
多为10岁以下儿童。近年来成人发病率有
A1A2型题
• 2. 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 A. 家禽 • B. 家猪 • C. 蚊虫 • D. 跳蚤 • E. 水源
A1A2型题
• 3. 流行性乙型脑炎感染过程中,最多见 的表现是:
• A. 病原体被清除(一过性感染) • B. 隐性感染 • C. 显性感染 • D. 病原携带状态 • E. 潜伏性感染
6.流行性乙型脑炎最常见 的并发症是
• A.支气管肺炎 • B.压疮 • C.口腔炎 • D.尿路感染 • E.出血
7.女童,5岁。高热5天,昏迷2天,临床诊 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为防止继发感染而 采取了下列措施,不对的做法是
• A.加强皮肤、五官的清洁护理 • B.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 C.护理操作应严格无菌 • D.禁止翻身、拍背,以防痰液吸入 • E.加强病房消毒工作
A1A2型题
• 4. 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描述正确的是: • A. 病原体是脑膜炎双球菌 • B. 高发季节为冬春季 • C. 脑疝为主要的致死原因 • D. 重型乙脑可有意识障碍 • E. 处理好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是抢救的关键
பைடு நூலகம்
A1A2型题
• 5. 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 • A. 呼吸衰竭 • B. 反复惊厥 • C. 过高热 • D. 严重后遗症 • E. 昏迷合并肺炎
上升。
• 4、流行特征:
•
呈季节性流行,集中在7、8、9月份。
呈高度散发性。
三、发病机理及病理
• 人被带病毒的蚊虫叮咬后,病毒进入人体, 繁殖后入血,形成病毒血症。仅在少数情况 下,病毒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 发生脑炎。
• 乙脑主要病变是:脑实质广泛性炎症。 • 临床上出现多样化的神经系统症状。
嗜唾 或浅 昏迷
昏迷 或深 昏迷
深昏 迷
惊厥 - 可有 反复 频发
呼吸 衰竭 -
-
可有
常有
瘫 痪 后遗 症
--
-
可有 部分 有
常有 大部 分有
病程
5~7 日
7~14 日
14日 以上
不定
五、治疗原则
• 全面支持及对症治疗。 • 及时处理好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
(把三关)。
六、护理
• (一)主要护理诊断
四、临床表现
• 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
•
• (一)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四期: • 1、初期:起病急,体温在1-2天内达
39-40℃,伴头痛、恶心、呕吐、嗜睡 等,病程1-3天。
• 2、极期:病程4-10天。
• ①持续高热:必有症状,体温40℃以上, 一般持续7-10天。
• ②意识障碍:主要症状,程度不等,包括 嗜睡、谵妄、昏睡、昏迷等。持续一周左 右。
8.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 部位主要是在
• A.脑实质 • B.脑血管 • C.脑膜 • D.小脑 • E.脊髓
• 1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体温40.5℃, 四肢末端厥冷,在降温时采用
• A.冷敷 • B.冰帽 • C.酒精擦浴 • D.亚冬眠疗法 • E.温水擦浴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