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

CHAP1 概论

一,微观经济学的框架

微观经济学说的是关于资源配置的问题。主要是说资源配置的两个方面:1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还是计划),微观经济学的观点是价格方式,既市场配置资源;2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包括如何使得市场配置有效率的原则,以及原则不可控制之后的:市场失灵.

这样一来,整个微观经济学为看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到9章,说的是价格如果配置资源,这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第二部分,则是后面的3章。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均衡:一般的计算题都是利用均衡条件写出方程式,求的所要求的值。

2, 边际分析法:边际利益=边际代价

CHAP2 均衡价格理论(D,S,P之间定性,定量的关系)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1, 注意需求与需求量,供给和供给量的区别(线动还是点动)

2, 均衡条件:Qs=Qd(注意图解)

二.弹性理论

1理解弹性的定义,不用死记

XXXX 弹性:前面的是因变量,后面的是自变量.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注意联系实际)

3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入的关系

例如:谷贱伤农,薄利多销

4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同样要联系实际)

5收入弹性

由于恩格尔定律,可以得出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向下的

三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自己看书理解吧,由于没办法画图,实在不知道怎么描述)

无论是支持价格还是限制价格,都是不改变需求和供给水平,只改变需求量和供求量,即线不动点动。

CHAP3效用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

一,消费者均衡条件

1, 代数分析——基数论--边际效用分析

MU递减规律

均衡条件:两个等式,一个是收入限制,一个是性价比

2.几何分析——序数论——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偏好:完备性,传递性,单调性。前两个特性体现了消费者是理性的

理解无差异曲线的位置高低所代表的含义。

均衡条件:边际替代率=价格比

注意:1边际替代率的含义,是谁替代谁。2理解预算线的移动(平移,斜率)

二,需求曲线的形成(不太容易出题目)

对着课本看懂推导过程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价格变化后的结果)

分析替代效应的时候,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即,替代效用是在不改变效用的前提下进行的分析)

收入效应:用价格补偿线辅助分析

CHAP4生产论(要素使用量如何决定产量)

一,短期:生产要素部分变化

原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确定要素合理投入区域:AP=MP到MP=0的区域。(不能确定是具体的某个点)

二,长期:要素的最优组合

类似于消费者的效用分析

其中规模报酬—-同比例改变两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CHAP5 成本论(产量如何决定成本)

一,成本概念

1显成本和隐成本的区别在于:要素的所有权是否是使用者占有

2, 生产成本(也叫经济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3,区别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会计成本不包括正常利润

4,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经济利润=TR-经济成本

(企业追求的利润最大化,是指经济利润)

5, 机会成本:不是实际花掉的成本,是放弃的收入。只能发生在资源有多用途的时候,才有说机会成本的意义,比如,土地只有一个用途,就是提供给市场使用,所以没有机会成本。二,短期成本分析

一共有七个成本:STC,SFC,SVC,SAC,SAVC,SAFC,SMC

弄清楚这7个成本之间的关系(用图解释),其中知道了SMC,SAVC,SAC就可以知道其他4个。

三,长期成本分析

1,LTC:是每一个产量的最小的STC的包络曲线.

所谓的计划在长期,经营在短期,所有的长期都是在具体的某个短期的成本规模上实现的。2,LAC:也是包络曲线

形状影响因素:A规模经济或者不经济B内在经济或者不经济

位置影响因素:A外在经济或者不经济,例如,行业和国家政策的影响

B,范围经济或者不经济.生产产品的范围扩大,使得原来的成本降低,则是范围经济,反之就是不经济.例如,银行业是实行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

3,LMC

形状:由规模边际报酬递减而决定。

CHAP6完全竞争市场(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策)

一收益规律

TR=P*Q AR=TR/Q=PMR=dTR/dQ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d=AP=MP=P

二短期均衡

1,产量决策:MC=MR=P

2, 盈亏状况分析:结合书上的图进行分析.

注意:SFC很大会是企业亏损的原因,但是不是企业停产的原因。

关闭点所反映的信息是两个方面:价格和产量。

3, 供给曲线:注意定义域

4,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的净福利.

三.长期均衡:利润=0

条件:P=LMC=LAC=SMC=SAC

考虑为什么利润=0,企业还继续生产?

分析:A经济利润=0,正常利润不=0

B若整个社会都是完全竞争,生产什么都是利润=0

C,利润=0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但短期还是有利润大于0的机会可能,这就需要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降低成本。

D,当P<minLAC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退出,由当时的SAVC来决定。

长期供给曲线:A,厂商的不存在,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有供给行为

B,行业的存在,分成本递增,不变,递减三种

CHAP7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垄断市场的决策分析

1, 收益分析

MR=dTR/dQ=d(P.Q)/dQ

MR=P*dQ/dQ+Q*dP/Dq=P+Q*dP/dQ

∴如果dP/dQ=0则MR=P,如果dP/dQ《0,则MR<P

2,垄断形成的条件(自己看书)

3,产量决策

单一产量决策:MR=MC(用图理解)

通常垄断厂商在一开始投入生产的时候,由于消费者对产品不了解或者是初期资本投入过大,一般在短期内会出现亏损。

由于P与SAC的切点位置不固定,所以垄断厂商不存在一个固定的盈亏点.

垄断厂商不存在短期的供给曲线

长期内:利润一定大于0.

在垄断下,有P>MC,而竞争下P=MC,所以,垄断下的效率不如竞争市场.

4,价格决策

定价原则:A剥夺消费者剩余

B,根据价格需求弹性的差异而制定价格

定价策略:价格歧视.对生产成本相同的产品,同时销售时,对不同消费者实现不同价格。(区别差别定价:成本不同)

一级价格歧视:每单位产品都按买一个单位产品的最高价格销售。CS被全部剥夺。

实行一级价格歧视的条件:A市场中消费量较少B市场中消费者通常是一个一个的购买(比如:会计,律师,医生)。

推论:由于有CS可以剥夺,产量会一直扩大下去,直到P=MC

二级价格歧视:按购买量差异定价(例如:大宗商品)

实行条件:消费数量容易计量的商品,例如,电话,出租车

其原理也是剥夺CS。

三级价格歧视:根据价格需求不同而定价。例如,同一场演出的不同票价。

实行条件:A有字消费者群,能有效区别消费者群体B,不同群体之间的价格需求弹性不相同. 定价原则:价格需求弹性大的价格低,反之高。

总结:价格歧视这部分比较重要,可能会有计算!

二,垄断竞争的决策

产品差别—导致垄断--—短期表现

同类产品——导致竞争—-长期表现

1需求曲线

有两条:D和d

2,短期均衡(能用图分析)

3长期均衡:利润趋于0(注意图示)

4,效率比较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同的:A厂商多,产品多;B长期均衡都是利润趋于0

不同点:A生产效率,Q1

B,价格,P1《P2;

C,规模,LAC1》LAC2

D,经济效率,P》LMC

三.寡头垄断

1,特征:决策相互影响,没有需求曲线,均衡不确定。

2,纳什均衡(博弈的方法,可考性不大)

每一个厂商做到当其他厂商不变的情况下,自己可能做到的最好情况的选择

3,古诺模型

假设:两个厂商,相同产品,成本为0等等。

掌握这个模型的计算方法,给定一个需求函数,能确定每个厂商的产量和价格。

4,思威齐模型--价格刚性

理解折弯的需求曲线

5,卡特尔——价格联盟,松散协议,典型的“囚犯困境“,很不稳定。

卡特尔悖论:当无协议的时候,达成协议比不遵守协议有更大利润;存在协议的时候,当其他人都遵守协议的时候,自己不遵守,自己有更大利润。

CHAP8要素需求

一要素需求特点:联合需求,引致需求

二,生产要素需求原则:边际的得=边际的失

1,使用要素的边际利益

MRP=dTR/dL=dQ/dL*dTR/dQ=MP*MR

VMP=MP*P

∴P=MR,VMP=MRP(完全竞争市场)

P>MR,VMP>MRP(非完全竞争市场)

2,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MFC=MP*MC

MFC=W+L*dW/dL

所以,完全竞争,MFC=W。不完全竞争MFC>W

3,原则:MRP=MFC

三,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1,生产要素市场是竞争的

生产者和供给者都是W的接受者,W给定(dW/dL=0)

⑴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

P=MR,所以有VMP=MRP,MFC=W

使用原则:VMP=W。VMP曲线即为需求曲线.

⑵非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卖方垄断)

P>MR,VMP》MRP

使用原则:MRP=W。MRP即为需求曲线

总结:只要要素市场是竞争的,总存在一条负斜率的需求曲线,位置受产品价格的MP影响,斜率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影响.

2,要素市场是非完全竞争的

厂商是要素价格的决定者,dW/dL》0,所以有MFC》W。

⑴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买方垄断)

原则:VMP=MFC。不存在需求曲线.

⑵不完全竞争市场

原则:MRP=MFC

总结:要素市场非竞争,就不存在要素的需求曲线

CHAP9要素供给

一,要素供给特点:总量固定,机会成本决定供给量。

二,要素供给原则:自用的边际效用=市场用的边际效用

1,市场使用的边际效用

MU=W*A(用A代表货币的边际效用)

2, 自己使用的边际效用(完全主观的,个人情况不同)

MU=dTU/dL

3,供给原则:AW=MU

三,供给曲线-—无差异曲线的推导

1, 劳动力供给曲线形状(向后弯曲的原因: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2,资本供给曲线

若所说资本是存量则是垂直供给曲线。

而这里指的是流量,即资本存量的差额。

3,土地的供给曲线(没有机会成本,只可以被市场用)

垂直供给曲线

三,要素价格决定

注意租金的含义:不影响供给量的,供给者得到的报酬。这个时候价格只由需求决定

例如,原来的工资2000元/月,现在换公司,工资至少是2000元.3000,4000,5000等都可以使得人们愿意换工作,那假定现在定在5000,那5000-2000=3000就是经济租金. 五,收入分配结果的分析

1,均等性: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记得结论就可以)

2,欧拉定理(一般不会有证明,理解就可以):若企业是规模报酬不变行业,则分配净尽,无剩余,厂商无剥削的假象.

这里可以得到一个推论:若企业是规模报酬递增,则分配有剩余,所以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直到规模报酬不变;反之则缩小规模

CHAP10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的概念和实现

CHAP11帕累托最优

一,P.O的含义

二,P.O的实现条件(两个市场内部,两个市场之间)

三,完全竞争市场和P。O条件

CHAP12市场失灵和微观处理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

1市场不充分:外部影响(缺少产权市场)

公共产品

2竞争不充分:生产垄断,信息垄

3制度不健全:法律,政策等

二垄断及其对策

1原因:P>MC,资源配置太少

2影响:无谓损失,社会福利下降

在生产上看,效率低;垄断利润可以看成垄断租,那么企业就会进行“寻租"行为,使得效率更低。

寻租是竞争的,直到所有垄断租都用于寻租,则停止寻租。

3解决:法律,行政干预,但是效果都不怎么好。

三外部影响

含义:某人的行为对非当事人造成的损害或者是利益,不可以由价格补偿。

影响: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造成外部不经济;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造成外部经济。

如果私人成本〈私人利益<社会成本,则资源配置过多;

如果私人利益〈私人成本〈社会利益,则资源配置过少。

解决方法:征说或者补偿;内部化。

一,公共产品

1含义,排他性和竞争性

区别公共品和私人品

2影响:免费搭车.P=MC=0

3政府提供纯公共品不等于政府生产

即使是政府提供公共品也不一定就可以达到P。O

五信息不完备及其影响

主要是指信息不对称,不充分

1,逆向选择:坏的产品驱逐好的产品,原因是在购买前的信息不对称

例如:A老年人的健康保险,越是不健康的越要买保险

B劳动力市场,只有劳动力本人更了解劳动力自己。

解决:发送信息

2道德风险,

交易行为已经发生,一方不守约,而使得另一方受害.

例如:汽车全险,制订免赔条款,使得投保人更加小心驾驶。。..。。。。。。。。。。。。.。。。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引言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让读者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二、需求和供给 1.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代表了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购买商品数量的关系。需求曲线的下降趋势反映了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的现象。 2.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代表了生产者在不同价格下供应商品数量的关系。供给曲线的上升趋势反映了价格上升导致生产者积极增加供应的现象。 3.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发生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此时市场上商品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价格稳定。市场均衡的调整机制能够自动使市场向均衡状态靠拢。 三、弹性和边际效用 1.价格弹性 价格弹性描述了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的敏感程度。需求量变化较大时,价格弹性大;反之,价格弹性小。了解价格弹性对企业制定价格和政府进行市场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一单位商品后额外获得的满足感。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小。边际效用理论对消费者的决策和企业的生产优化具有指导作用。

四、市场结构 1.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大量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市场进入和退出自由。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由市场竞争自发决定。 2.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下,只存在一个生产者或卖家,其对市场产量和价格具有较大控制力。垄断市场的运行机制与完全竞争市场有很大不同,并影响着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3.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下,少数卖家对市场具有较大控制力,但市场上仍有多个竞争者存在。 五、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1.外部性 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非交易成本或收益。正的外部性带来社会效益,负的外部性则会导致社会成本。了解外部性有助于制定政府政策和调控市场。 2.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机会。公共物品的供给会受到自由骑车现象的影响,需要政府提供或干预。 六、成本和利润 1.成本概念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可变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2.利润与竞争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篇一: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1.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完全信息”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2. 实证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3. 生产可能性曲线 将生产契约曲线转换到以商品为坐标量的平面直角图上便可得到转换曲线(生产 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情况下,生产产品x与Y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的组合。曲线上的每一点必会满足MRTSCLK=MRTSDLK。 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如下特征: (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为负;(2)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曲线自上而下变得越来越陡峭;(3)边际产品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4. 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5.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由所有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 6. 市场需求曲线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1.妨碍需求量变动的因素及其变动方向 商品自身的价格(反向);消费者收入水平(同向);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同向,互补反向);消费者的偏好(同向);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同向)。 2.妨碍供给量变动的因素及其变动方向 商品自身的价格(同向);生产的成本(反向);生产的技术水平(同向);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反向,互补同向);生产者对将来的预期(同向)。 3.均衡价格、数量的计算及供求定理: Qd = α-β·P Qs = -δ+γ· P Qd = Qs (α、β、δ、γ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别变的事情下,需求变动分不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不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4.需求的价格弹性的计算(P38-43)、类型(5种类型)及妨碍因素 妨碍因素:(1)可替代性(同向);(2)重要程度(反向);(3)用途广泛性(同向);(4)支出比例(同向);(5)调节时刻(同向) d d 6.供给的价格弹性的计算(P50-52)、类型(5种类型)及妨碍因素 妨碍因素:变动时刻(同向);生产成本增加程度(反向);生产周期(反向)。 7.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计算(P54)及商品关系的推断(正值为替代,负值为互补,零为别相关) 8.需求的收入弹性的计算(P55)及商品的分类 eM0,正常商品(eM1,奢靡品) 9.恩格尔系数及富裕程度的推断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系数越小表明越富裕,反之相反。 恩格尔定律:其他条件别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原理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机会成本和边际分析的概念和应用 -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第二章: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计算和意义 -市场福利和市场效率 -市场结构和垄断的产生及其对市场机制的影响 -价格歧视和公平性的讨论 第三章:个体消费者行为 -效用理论和效用最大化原则 -预算约束和货币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和计算 -混合品和边际替代率的应用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 -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出递减 -边际成本的概念和计算

-长期和短期成本的比较 -规模经济和生产要素组合的选择第五章:市场结构和垄断 -垄断的特点和存在原因 -垄断定价和利润最大化 -垄断的福利损失和政府干预 -自然垄断和垄断竞争的比较 第六章:企业策略和市场均衡 -市场竞争和均衡价格 -不完全竞争的特点和存在原因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行为- Oligopoly和游戏理论的应用 第七章:财政与政府干预 -公共产品和原则代理的概念和分类-税收和供给侧政策的效果 -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福利的考量 -政府干预的成本和效果评估 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外部性 -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正面和负面外部性的影响和后果- Pigouvian税和补贴的应用 -公共物品和市场处置的问题 第九章:信息经济学 -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性质-隐性行动和道德风险 -信号模型和屏蔽效应的应用 -信用市场和逆向选择的问题 第十章:劳动经济学 -边际生产力理论和工资决定 -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 -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和分化 -最低工资和劳动合同的效果 第十一章:地租与土地市场 -土地价格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土地和城市规划的问题 -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冲突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1.需求与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需求是消费者愿意购 买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是生产者愿意生产和销售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将决定市场价格和数量。 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市场中的竞争程度。完全竞争市场下存在许 多买家和卖家,没有个体的市场力量影响价格。垄断市场下只有一个卖家,可以控制价格和供给。其他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3.弹性:弹性是个体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价格弹性衡量需求或供 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需求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在短期 内不变的成本,例如租金和工资;变动成本是根据生产数量的变动而变化 的成本,例如原材料和劳动力。 5.效用与边际效应:效用是个体对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的度量。边 际效应是指个体通过增加或减少使用或购买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而产生 的额外满足度。 6.生产函数与边际生产力:生产函数表示输入因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边际生产力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输入因素所产生的额外产出。 7.利润最大化:生产者的目标是最大化利润。利润最大化发生在边际 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点上。生产者需要考虑不同的生产要素、供给曲线和 竞争环境。

8.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可能的市场失灵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 9.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研究个体和社会收入如何分配的经济学。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受到工资、利润和利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10.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通过立法、监管和纳税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方式。政府干预的原因包括解决市场失灵、促进资源分配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个体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从载体上看,西方经济学指大量的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在这些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中,根据所含的技术分析和经济理论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种类别内容: 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三种类别的技术分析的含量依次减少,经济理论的成分依次增加我们所涉及的系指第三种类别的西方经济学 2 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3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是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说: 1 / 2

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 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当社会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所引导去增进了社会利益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部分(前十一章的内容)都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证和注解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 15 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 17 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 19 世纪 30 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 19 世纪 70 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 19 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 20 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1.市场供求:市场供求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供应曲线表 示企业对产品的供应意愿,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愿。市场 均衡发生在供求曲线交叉点,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指市场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需求弹性衡量了消 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供应弹性衡量了企业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3.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描述如何将输入转化为产出的关系。它显示 了不同输入对产出的影响,并通过边际产品表示每个额外的输入对产出的 贡献。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 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和折旧费用。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 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不同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它们 之间的竞争程度。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 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6.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有许多小型买家和卖家,产品 是标准化的,市场价格由供求决定。 7.垄断市场: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供应者,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 产量来影响市场。 8.垄断竞争市场: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存在许多相对小型的供应商, 他们生产的产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

9.寡头垄断市场: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市场由少数几个大型供应商主导,他们可以通过协调定价来控制市场。 10.不完全信息:在经济活动中,信息的不对称性会导致市场出现问题。卖方通常拥有更多的信息,这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 11.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不直接参与该交易的其他个人或 企业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外部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失衡。 1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可被免费使用且无法排他性使用的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供给机制进行有效供应。 13.税收和补贴:税收是政府收取的对于商品或服务销售额的一种费用,补贴是政府的支付给企业或个人的一种款项。税收和补贴可以影响市 场均衡,改变消费和生产决策。 14.限制:限制包括价格上限、价格下限和数量限制,它们可以干预 市场机制,对市场供求产生影响。 15.收入和福利分配:微观经济学研究了收入和福利分配的问题,探 讨了不同的收入分配方案和政府的福利政策。这些分配机制对社会公平和 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这些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 好地理解市场运行和个体经济决策的原理和机制,进而为经济决策提供理 论和实践的指导。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供给是生产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和供给的交互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2.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在市场均衡点,价格和数量被决定。 3.弹性:需求或供给的弹性衡量了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需求弹性高表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需求弹性低表示消费者对价格不太敏感。 4.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当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理性的消费者或生产者会停止增加或减少其行为。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其中一种行动而放弃的最佳替代行动的成本。考虑机会成本能帮助人们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导致资源浪费或不公平分配。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问题、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 7.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等。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价格和数量的确定。 8.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的经济学理论。它考虑政府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并研究公共政策的效果。 9.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过程中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可以帮助生产者决定最有效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的使用。

10.成本理论:成本理论研究生产过程中成本的决定因素。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它们的变化会影响生产者的决策。 11.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研究社会中各个经济主体收入的分配情况。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关注点。 12.进步性税收和累进性税收:进步性税收是指税收在收入较高的人身上征收的税款比例大于在收入较低的人身上征收的税款比例,累进性税收是进步性税收的特殊形式。 以上是对微观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购买其中一种产品或服 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其中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价格是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关系确定的,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上涨,反 之亦然。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如果 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变动较大,则称之为弹性的;如果变动较小,则 称之为不弹性的。价格弹性有助于理解市场变动和政策影响。 3.效用理论:效用是指人们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感。效用 理论认为人们在消费决策中会追求最大化效用。马歇尔的边际效用递减原 理认为,随着消费增加,边际效用递减,也就是说人们对每个额外单位的 消费都会感到越来越少的满足感。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 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和固定设备费用。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变化而 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费用。了解生产成本有助于企业决策和市 场竞争分析。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竞争的程度。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 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在完全竞争市场,存在许多卖家 和买家,没有单个市场参与者可以控制市场价格。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 卖家,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操纵市场。 6.垄断力:垄断力指的是一个企业或市场对价格和产量的控制能力。 垄断力强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格和减少产量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不能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市场失 灵可能发生在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这时,政 府可能需要干预来修正市场失灵。 8.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研究不同个体或群体在经济中获得收入的情况。收入分配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社会福利和最低工资等手段来调整。 9.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价格和分 配资源。然而,市场机制并不完美,政府可能需要干预来调整市场失灵或 实现公共利益。政府干预可能包括价格管制、补贴、税收和监管等。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 我们理解个体行为、市场机制和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对我们的经济决策 和政策制定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供给是指市场 上各个经济主体愿意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 指市场上各个经济主体愿意在一定价格条件下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衡量商品或服务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价 格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大于1的弹性需求和价格弹性小于1的不弹性需求。弹性需求表示当价格上涨时,需求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涨的幅度。 3.成本和效益:这是企业经济决策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成本是生 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价值。效益是指商品或服 务的使用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企业需要在成本和效益之间做出权衡, 以最大化利润。 4.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参与者的数量、性质和行为方式。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寡头 竞争市场等。不同的市场结构对市场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都有不同的影响。 5.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它可以是 线性的,也可以是曲线的。生产函数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优的输入要素组合,以最大化产出。 6.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研究单位输 入或输出的变化对总收入或总成本的影响。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 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带来的额外 收益。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使经济效 率达到最优。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和 信息不对称等。 8.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 政策的社会效果和经济福利。它可以通过计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剩余来评 估经济政策的效果,以及实现最大福利的方式。 9.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是个体面临的决策问题。供给约束指个体面临有限资源的限制,需求约束指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限制。 10.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考虑因素。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的概率已知,不确定性是指不可预测的 事件。 以上是一些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对整个经济系统的 影响,并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 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来决定市场资源的分配的学科。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知 识点包括供求理论、市场结构、成本与收益、市场失灵等。 1.供求理论: 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石,它研究了市场上商品和劳动的交互关系。通过供求关系,市场会在一些价格上达到供求平衡,即供给等于需求。供求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等。2.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企业数量和竞争状况。常见的市场结构包 括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不同市场结构对价格和产量的 决定有不同影响,也对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产生不同影响。 3.成本与收益: 成本是企业生产和经营所发生的所有支出,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收益是企业从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中获得的总收入。企业在决定生产和经 营策略时需要考虑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以最大化利润为目标。 4.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源的情况。常见的市场失灵 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无关的第三 方产生的影响,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且非排他性的商品,信息不对称则 是指在交易中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解决, 并恢复市场的有效性。

5.效用理论: 效用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决策行为的重要理论框架。效用是个体根据其偏好而获得的满足程度,效用理论研究个体如何进行选择以最大化效用。效用理论包括边际效益递减、效用曲线和预算约束等概念。 6.弹性: 弹性是研究价格变化对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的概念。常见的弹性概念有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价格变动对数量变动的影响,收入弹性衡量的是收入变动对数量变动的影响,交叉弹性衡量的是两个商品价格变动对数量变动的影响。 7.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中的人员供给和人员需求的关系。劳动力市场的关键概念包括劳动力参与率、工资决定因素和劳动市场失业等。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解决劳动力市场的问题,如失业和工资不平等。 总之,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供求理论、市场结构、成本与收益、市场失灵、效用理论、弹性和劳动经济学等内容。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行为和市场资源的分配机制,并为经济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微观经济学的概念 是从个量分析出发,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市场价格机制怎样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二、实证经济学 就事论事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行为后果的一种方法 特点: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具有客观性 三、规范经济学 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前提提出行为标准探索符合行为标准的理论和政策特点: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四、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以充分就业为前提、以个量分析为方法、以边际分析为工具、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均衡状态为基础、以个体利益为目标。 五、市场机制(价格机制):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通过价格可以自动调节供给与需求,使市场达到平衡。 六、恩格尔定律: 对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富裕程度越高,则食品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越大。 七、管制价格:政府根据需要和既定政策,运用行政权力直接规定某些产品的价格并强制执行。 八、边际效用: 增加(或减少)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效用的增量(总效用)。 九、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十、消费者剩余: 由于在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都支付同样的价格,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 十一、边际效用替代率: 为保持同等满足程度(效用不变),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之间的比率。 十二、商品需求价格: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十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十四、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指在其它生产要素保持一定时,连续地增加同一单位可变投入量,所引起的产量增量,将会在超过某一点之后,出现递减的趋势。 十五、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保持同等产量条件下,一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数量与另一种要素可以减少的数量之比。 十六、生产函数: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

微观经济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考试必备知识点(精选3篇) 财经类专业类型主要有经济学和金融学两大专业,那么有关经济学考试内容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微观经济学考试必备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微观经济学考试必备知识点(精选篇1) 在人的一生中,你永远都无法回避无情的经济学真理。 学习经济学并一定能让你变成一个天才;但不学经济学,命运却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 经济学ecnomics(更正:economics)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人中间进行分配。 1、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 2、社会必须有效的加以利用。 稀缺是指这样一个状态: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 效率是指最有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微观经济学(亚当.斯密):主要研究作为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的行为。 后后此谬误(the post hoc fallacy): 仅仅因为一件事情在另一件事情之后,就想当然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failure to hold other things constant):在考虑一个问题时没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合成谬误(the fallacy of composition):认为对局部来说成立的东西,对总体也必然成立。 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条件。 社会必须寻找无情的“市场规则”与慷慨的“国家福利”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经济组织的三个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我们必须区分事实本身和它是否公平两个方面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分析和经验例证 规范经济学:伦理信条和价值判断。 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企业采用成本最低的生产技术(如何生产),生产那些利润最高的商品(生产什么)。消费则取决于个人如何决策去花费他们的收入(为谁生产)。 指令经济是由政府做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 当今世界各国大部分实行的都是混合经济制度。 投入指的是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物品或者劳务。 产出是指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各种有用的物品或者劳务。 投入也叫生产要素:土地(自然资源)、劳动、资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PPF)表示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PPF代表可供社会利用的物品和劳务的不同组合。 机会成本:那些所放弃的选择就是你的该项决策的机会成本。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置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应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应函数 供应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应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应量的变动和供应的变动 供应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应数量的变动。供应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应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拟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拟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异,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响程度。 15.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 16.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7.供应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应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响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应量变化的百分比。

微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 CHAP1 概论 一,微观经济学的框架 微观经济学说的是关于资源配置的问题。主要是说资源配置的两个方面:1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还是计划),微观经济学的观点是价格方式,既市场配置资源;2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包括如何使得市场配置有效率的原则,以及原则不可控制之后的:市场失灵。 这样一来,整个微观经济学为看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到9章,说的是价格如果配置资源,这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第二部分,则是后面的3章.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均衡:一般的计算题都是利用均衡条件写出方程式,求的所要求的值。 2, 边际分析法:边际利益=边际代价 CHAP2 均衡价格理论(D,S,P之间定性,定量的关系)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1,注意需求与需求量,供给和供给量的区别(线动还是点动) 2,均衡条件:Qs=Qd (注意图解) 二.弹性理论 1理解弹性的定义,不用死记 XX XX 弹性:前面的是因变量,后面的是自变量。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注意联系实际) 3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入的关系 例如:谷贱伤农,薄利多销 4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同样要联系实际) 5收入弹性 由于恩格尔定律,可以得出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向下的 三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自己看书理解吧,由于没办法画图,实在不知道怎么描述) 无论是支持价格还是限制价格,都是不改变需求和供给水平,只改变需求量和供求量,即线不动点动。 CHAP3效用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 一,消费者均衡条件 1,代数分析-—基数论-—边际效用分析 MU递减规律 均衡条件:两个等式,一个是收入限制,一个是性价比 2.几何分析——序数论——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偏好:完备性,传递性,单调性。前两个特性体现了消费者是理性的 理解无差异曲线的位置高低所代表的含义。 均衡条件:边际替代率=价格比 注意:1边际替代率的含义,是谁替代谁。2理解预算线的移动(平移,斜率) 二,需求曲线的形成(不太容易出题目) 对着课本看懂推导过程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价格变化后的结果) 分析替代效应的时候,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即,替代效用是在不改变效用的前提下进行的分析) 收入效应:用价格补偿线辅助分析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 2、研究的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 4、理性人假定:“理性人”假设(hypothesis of rational man)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 人”假设实际是对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延续。 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 量 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 求量的变动 2、供求规律: 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 衡数量减少 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 衡数量减少 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 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 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Q P P Q Ed ∆∆-= 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到横轴的距离比上 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 点弹性的类型: ,位于上半段的点,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 1 五种类型:①AC 段,Ed 〉1,富有弹性 ②CB 段,Ed 〈1,缺乏弹性 ③C 点Ed=1,单位弹性 ④A 点Ed→∞,完全有弹性 ⑤B 点Ed=0,完全无弹性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表示为:E XY = (△Q X /Q X )/(△P Y /P Y )=(△Q X /△P Y )·(P Y /Q X ) 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 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6、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收益的关系:△R/△P=Q(1-E d ) ①当E d >1时,Q (1—E d )<0,即△R 与△P 异号。说明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价格反方向变 化,即降价也可以增加收益,涨价会减少收益。厂商应薄利多销.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四篇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四篇】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 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② 软体动物③甲壳动物;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 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 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_躯干部_和尾鳍_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 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___口__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_毛细血管__中,而_二氧化碳_____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 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气_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_的含量增高。 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 无肛门_,食物从口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 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 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8、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 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