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介绍简介

安徽池州介绍简介

安徽省池州市位于中国东部,地处皖南山区,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池州市总面积11,818平方千米,辖6个县区和1个开发区,人口约300万。

池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池州市内有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明代文学家徐渭等文化名人的故居和纪念馆,另外还有池州学派的发源地—浙源,以及徽派建筑、徽派文化等多种文化遗产和景点。

池州市境内有着独特的地质地貌,被誉为“地球花园”,其中以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天堂寨、古泉石林等景区最为著名。池州市的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时节清爽宜人,夏季凉爽怡人,冬季则寒冷干燥。

池州市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境内物种资源丰富,有着大量的珍稀植物和动物,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等。

总的来说,池州市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城市,是一个旅游度假、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 1 -

池州市民俗旅游风情

安徽民俗文化之池州石台县传统风俗池州古老而神奇,民风纯朴,风情独特。美丽的山川,丰富的饮食,寻常的起居,日常的劳作,都演绎成美好的传说和地方掌故,寄托着池州人民对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 饮食:大米为主食,兼食面粉。逢年过节,夹吃面条、汤园、糯米粑、饺子等。菜肴口味重,喜酸好辣,常以辣椒为佐料,冬季家家腌菜、腌肉、晒干菜、做豆腐乳。喜用火炉砂罐吃炖菜,俗称“吃炉子锅”。居民习惯喝绿茶。 居住:民间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十分考究宅基方位。旧时,凡建房均先请地理先生架罗盘定门向,若为地形所限,门向不吉,则将大门一侧内移直至对上“吉”向。这种风俗,在乡村中仍有时兴,多注重坐北朝南。建房架梁,民间视为大事,须择吉日良辰,亲友要送礼祝贺,屋主要大宴宾客。 礼仪:民间注重礼尚来往,据县志所载,凡“冠、婚、丧、祭”都要送礼,名目繁杂。现在送礼除物品外,常另加红包。另外,民间结婚、丧葬(俗称“红白喜事)的礼仪与习俗仍然繁琐。 贺婚礼:亲友对男家送贺联、烟、酒、钱以及糕点等;对女家送衣物、被面、枕头及梳妆用品等,称为“劝嫁”。 丧葬礼:亲友馈送香箔、食物、挽联等,儿女姻亲还要送豆米等。现送烟、酒、被面、花圈者居多。 祝寿礼:老人过大生日(一般为六十岁),亲友一般送寿联、寿桃、寿面、滋补品及衣物、生日蛋糕等。 月子礼:生孩子没有满月前,亲友馈赠老母鸡、鸡蛋、面条、糯米、干豆角、孩子衣物等,称“月子礼”。产妇上半月吃婆家亲属的食品,下半月吃娘家亲属送的食品。今送月子礼仍盛行,但产妇分吃食品已废。 建房入宅礼:建亲房,亲友赠红绸、烟、酒等之类贺喜。住时新房时,贺联文“乔迁之喜”。亲友分发米相赠,以示“祝发”。

池州旅游介绍---我的家乡

池州旅游景点介绍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 接壤,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 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池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洞俱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闻名遐迩的九华山是国家级山岳型风 景名胜区,自然景色秀美,同时有着灿烂的佛教文化,是中国四大 佛教名山之一,且在寺庙、僧尼的数量上居冠,特别是自唐代以来 已有15位大德高僧和比丘尼修成不腐之身,成为海内外佛教史上的奇迹,正成为国际性佛教道场。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大 历山、溶洞群、大峡谷等自然景观和珍贵的贵池傩戏、杏花村等人 文景观,各具特色,引人入胜。境内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也 正成为森林旅游、生态观光、漂流探险、科学考察的新热点。 池州市最有名的旅游胜地是九华山,它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 太平湖,西接池州,山境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境内群峰竞秀,悬崖断壁,怪石嵯峨,谷幽潭深,流泉飞瀑,秀丽奇巧,有大小山峰数十座,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更有日出、云海、佛光、雾凇、雪霰等蔚为奇观,素有“东南第一山”之誉。 大诗人李白曾来此畅游,睹其秀丽奇异,九十九峰如莲花盛开在蓝 天白云之间,即景生情,诗兴大发,赞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并在与友人唱和的诗序中咏道“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从

此九子山易名为九华山。 著名景点 九华山风景区、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池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贵池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青阳盘台省级自然保护区、东至县紫石塔县级自然保护区、秋浦河、杏花村 池州基本信息 区号:0566 邮编:247000 面积:8272平方公里 人口:158万 行政区划: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经纬度:东经116°38′至108°05′,北纬29°33′至30°51′之间气候描述: 池州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约1500毫米 池州游玩娱乐项目 太白茶艺馆 九华山太白茶艺馆坐落于九华山“芙蓉桥”畔,“太白书堂”内,左与祗园禅寺和聚龙大酒店为邻,右有百岁宫地面缆车相伴,是有人香客朝九华山的必经之路。游人可在此交友品茗、欣赏禅茶表演。 池州必去景点推荐

池州市区域概况

第二章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主城区位于池州市北部,北隔长江与安庆市相望。其中东北的江口区属于江口镇的一部分,东邻梅龙镇;主城中信片区东隔白沙毗邻马衙镇,西隔秋浦河与高岭镇、乌沙镇相邻;火车站地区的城南片区属于里山镇的一部分,西南靠近涓桥镇。贵铜公路从东北向进城,318国道在城区南部包绕而过。 图2-1 池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2.1.1 气象条件 池州市地处亚热带北缘,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植物生长期长。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年均日照时数: 1730~2100小时之间。 年平均气温:16.7℃。年内气温以1月份最低,为3.1~3.5℃,7月份达到最高值,为27.9~28。7℃。极端最低气温为-16℃,极端最高气温为40.9℃。 平均年无霜期:220天。最长286天,最短189天。 年均降水量:1400--2200mm,大多数年份超过1000mm。 2.1.2 地形地貌 池州市地貌变化较大,分为丘陵与圩区两种地貌类型。主城中心片区的西侧与城南片区 均为堆积港岗地,秋浦河水系呈脉络状延伸其间,地形较破碎,中心片区东侧白洋河以西地 区地形相对完整,有微坡起伏,白洋河以东主要为圩区。 东部经济园片区为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小雨50米,相对高差小于10米,建设条件 良好,水利条件优越。 2.1.3 水文 池州市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是以地表水资源为主。 (1)地表水 该市地表水资源主要由长江过境径流量、区域内各支流径流量、湖泊和水库四部分组成。 ?河川径流 该市多年平均径流深500~1000mm。东南部高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径流系数在60%以上,多年平均径流深1000mm以上;沿江圩区及丘陵径流系数45%,500~800mm。 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干旱年径流深为300~500mm,78年大旱径流深平均为400mm。丰水年径流深可达900~1400mm。 经流年内分配极不平均,4~7月份汛期径流500~600mm。占全年的50~70%,而8~9月份为高温耕水期,径流深只有50~170mm,占全年的10%左右,供需卖盾尖锐,易形成秋旱。特别是山区,遇旱河水断流,又无地下水可取,旱情更为严重。圩区在汛期受江水和内河水顶托,圩内积水无法自排,易形成内涝。 该市多年平均径流量71.19亿m3,人均5273m3,亩均573m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境内河流较多,十大河流横跨三大水系,直接入江的河流6条, 流入青戈江的河流

池州历史文化概述及风俗

池州历史文化概述及风俗 池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它东北与铜陵市接壤,南与黄山为邻,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与九江、景德镇相连。自古历史悠久,人文济盛,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来看,这里有一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商周矿冶遗址,有一批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同时又是“戏曲活化石”傩戏、“徽池雅调”青阳腔和目连戏发祥地,并留下大量的历史名人足迹,如李白、杜牧、杜荀鹤、陶渊明等。作为州县建制,始于西汉,时称石城县(在今贵池灌口乡石城村一带)。唐永泰元年(765)复立池州时,迁移到今池州城。自唐复立池州并治于此,它一直是州、县的治所,是州、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池州历史文化名城基本情况 (一)池州的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期,池州属于扬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范围。春秋时期,池州属于吴地。吴灭,归越。战国时期隶楚。秦郡县天下,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池州为鄣郡所辖。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汉武帝改鄣郡为丹阳郡,郡治姑熟(今当涂县北境地),池州属之,古石城县就是这年建立的。南朝梁时,石城县隶南豫州之南陵郡。隋开皇三年,改郡为州,时归宣州;十九年改古石城县为秋浦县,仍归宣州。唐武德四年(621)于秋浦地始设池州,秋浦县属之。贞观元年州废,秋浦县再隶宣州。永泰元年(765)复立池州时,州、县

的治所迁移到今池州城。五代时,吴主杨溥于吴顺义六年(962)取南朝梁昭明太子青年时代游石城时,吃了石城味道鲜美的鱼,封其水为贵池的美誉,改秋浦县为贵池县,从此,贵池县名一直沿用至今。南唐时,升池州为康化军;宋改为州;元改池州为池州路总管府;明复改为州。明洪武辛丑二十一年(1361)改池州为九华府,后又改为华阳府,不久又定为池州府,辖贵池、铜陵、太平、东流、至德、石埭等县,是军、州、府的治所。清顺治二年(1645),池州属江南布政使司,康熙五年(1666)池州属江南省左司,清末,安徽下设三道,池州属芜湖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安徽划分为十个行政区,池州为第八区。抗日战争期间,池州隶属于皖南行署;抗战胜利后池州复为第八区,贵池一直为池州所辖。 1949年解放初,成立皖南行署池州专员公署。1952年池州专员公署撤销,1965年复立,1980年又撤,1988年再建,辖贵池市、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九华山管理处,人口150万。2000年12月池州撤地建市,成为江南古老而年轻的省辖市。 (二)古城形成的历史概貌 池州城是座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传说它为唐武德年间尉迟敬德创筑。按唐窦《池州重建大厅壁记》所云,池州城创筑于唐永泰年间李芃在池州当刺史的时候,以此说,距今是一千二百多年。 唐会昌五年(854)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时,曾为城南门制造刻漏,并留下《刻漏记》一文传世,这时的城廓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池州十大旅游景点

池州十大旅游景点 池州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于一体 的旅游胜地。下面是池州的十大旅游景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黄山 黄山位于池州市西部,被誉为“人间仙境”。其壮丽的山脉、奇特的 岩石、云海、温泉等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可以爬山、观日出、欣赏 云海,还可以品味当地特色美食。 2. 九华山 九华山位于池州市东北部,是道教名山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山上有众多的古建筑和寺庙,其中最著名的是建于唐代的明伦寺。九 华山还是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是佛教信仰者的朝圣地。 3. 安福古城 安福古城位于池州市市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保存着大量 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如明代的华阳楼、清代的宣和堂等。在这里你 可以感受到古老的民俗文化和历史变迁。 4. 红光山 红光山位于池州市西南部,是一座具有神秘色彩的山脉。山上有奇特 的岩石和石坊,被誉为“万石之宗”。在这里你可以登山、观光、品 味美食,同时也可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5. 龙井农庄 龙井农庄位于池州市南部,是一个以农业观光为主题的景区。这里有 美丽的田园风光,你可以欣赏到农田、农舍、农具等,还可以尝到农 庄特色菜肴。来这里可以感受到宁静的“农家乐”生活。 6. 灵岩山 灵岩山位于池州市北部,是一座道教名山。山上有许多古建筑和寺庙,其中最著名的是元代的天宫寺。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登山爱 好者的好地方。

7. 诳石山 诳石山位于池州市西部,是一座以奇石闻名的山脉。山上有各种各样 形态独特的石头,如“猴子戴帽”、“龟头石”等。来这里可以欣赏 到奇异的自然景观,还可以了解到石艺文化。 8. 曹公山 曹公山位于池州市东部,是一座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山上 有曹操铜雕像和曹操庙,供游客游览。还可以欣赏到原始的山水风光 和野生动植物。 9. 邵子山 邵子山位于池州市南部,是一座具有独特美景的山脉。山上有古建筑 和寺庙,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青云山、南海仙宫、北海福寿宫等。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道教文化。 10. 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池州市南部,是池州的象征性山峰之一。山上有许多奇特 的岩石和石洞,被誉为“天然石桥”。在这里你可以爬山、观光、观 赏奇特的地质景观。 池州的十大旅游景点给游客们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体验。这里有壮丽的山脉、独特的岩石、古老的建筑和寺庙,还有丰富的民 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无论是山水风光还是文化遗产,都让人流连忘返。希望这份简要介绍能够帮助你了解池州的旅游景点,为你的旅行提供 参考。

池州旅游景点攻略

池州旅游景点攻略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江南鱼米乡,千载诗人地,灵山秀水孕育了隽永独特的池州气质,这里是人佛共存的心灵净土,是祈福美好未来的胜地。如果你去池州旅游,可以参考介绍的池州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1、九华山 九华山位于池州市东南处。唐开元年间(公元719年),新罗国(韩国)王子金乔觉来此修行,因其生前逝后种种迹象酷似地藏,所以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应世,尊为金地藏,于是九华山成为地藏的道场,与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合为佛教四大名山。 位置: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 2、莲峰云海景区 莲峰云海景区,坐落在九华山莲花峰,它位于九华山后山是九华山脉第一峰,因其峰上下常年云雾缭绕,景色壮观而得名。又由于莲花峰山形酷似文房四宝中的笔架,所以又称“笔架山”,景区面积400亩,保护面积1000亩。莲峰云海是九华山后山旅游带的重要接待景区,倚山而建,就势造景,园即是山,山即是园,妙趣天成。 位置: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百花村

3、九华天池 九华天池景区自然生态原始,景观奇特,既有峡谷、溪流、飞瀑、竹海、奇树怪石、高山平湖、冰川漂砾等自然景观,也有红色山村、电站、茶园等人文景观。幽深的树林,清新的空气,静态的巨石,动态的瀑布飞流而下,形成了“天河挂绿水”的奇观,被誉为江南的“阿里山”。 人们来这里探秘冰河谜窟(巨石阵),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乘 游船沐浴天池圣水,让心灵净化;登盘龙岛猎奇中国唯一的越人后裔“矮人部落”;坐滑索飞跃百米大峡谷;乘皮筏,体验冰河谷冲浪流漂的惊险、刺激;还可以参与一场真实的户外CS野战。其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是旅游、度假、休闲、观光的理想境地。著名景点有天河挂绿水、冰河谜窟、矮人部落、冲浪流漂等。 位置: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马衙镇 4、石台牯牛降 安徽石台牯牛降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地处神奇北纬30°线上的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三大富硒地之一的池州市石台县境内。因牯牛降是黄山山脉西延的主体,海拔1727米的牯牛 主峰为皖南第三高峰,所以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气候优越,被生态学者称为“绿色自然博物馆”和“野生动物种群基因库”。

池州市区水系背景

池州水系背景 池州市位于安徽西南部,北临长江,并与安庆隔江相望,南接黄山,西南与江西九江为邻,东面与芜湖市相连。是长江下游南岸重要的滨江生态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组成的“两山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人类依水建城,亲水栖居,皆源于水乃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池州地处皖南山区,依山傍水,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地区,历史上也是一个富饶的“鱼米之乡”。以农业为主,全赖池州市地表水资源丰富,其境内有三大水系十条河流,长江水系有尧渡河、黄湓河、秋浦河、白洋河、大通河、九华河;青弋江水系有清溪河、陵阳河、喇叭河;鄱阳湖水系有龙泉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63.7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1%,人均水资源量4326 立方米,分别是安徽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和2倍。另外,长江多年平均过境水资源量9317亿立方米,枯水年也达到7064亿立方米;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池州市无防汛设施,每至汛期,内涝、疫情严重,给居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20世纪60年代为防治血吸虫病,围垦灭螺,并修建了白洋河堤、平天湖河堤和城江河堤,将白洋河下游的云子畈圩改道绕城切岗入江,故道成为城中内河——清溪河;平天湖退建,城区东南分别形成了南湖和齐山湖。从而形成了今天的主城区的三大水系平天湖、南湖和清溪河。主城区水系发达,水面宽阔,水域面积接近城区面积的1/10。20世纪80-90年代因道路建设、城市开发,在南湖村、农科所、南门、秋浦东路和工业大道等5处被割断,使清溪河形成了分散的水塘,破坏了天然河流的连续性,影响了

水流的畅通,减少了城市水面面积,活水变死水。从此,池州市主城区内的平天湖、清溪河和南湖水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又由于城区人口的聚集,加上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导致河道、湖泊的自净能力难以承受城市生活污水的超负荷排放,致使清澈的“生命之源”、洁净之所,尤其是蜿蜒在城中心的清溪河变成了垃圾堆、“陈尸所”,以致成为“发酵罐”。 进入新千年以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池州市经济逐渐向工业转型,致使水面广阔,平均水深达2-3米的平天湖水质逐年变差,如下表1、2所示:至2007年平天湖的水质为Ⅳ类, 轻度污染, 超标率为100%,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磷( 营养盐) 及化学需氧量( 有机类污染物)。自2007年以后由于长期疏于管理,平天湖富营养化也在加重,蓝藻水华在一些固定水面频繁发生,致使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 表1 平天湖历年水质例行监测结果 表2007年平天湖水质监测结果

池州概况

池州概况

池州市农业发展情况简介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长江,南接黄山,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54万。池州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温和湿润,山川秀丽,地形多样,南部是丘陵山区,北部是长江冲积平原,襟江带湖,境内有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和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还有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多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6%。 一、池州农业基本情况 池州是传统的农业地区,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盛产水稻、棉花、油料、竹木、茶叶、蚕茧、中药材等农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红茶、茧丝绸和速生丰产林基地,特种水产品养殖和畜禽养殖也初具规模。全市现有耕地220万亩,其中水田164万亩,旱地53万亩,林地515万亩,牧草地45万亩。自1988年池州复建以来,历届党委、政府经过

对市情的不断深化认识,对国内外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作出了“以青山清水为本,走绿色现代化之路”的发展决策,1996年12月26日,国家环保局批准池州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1997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科委批准池州为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地区。近年来,围绕着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我市以生态优势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池州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76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9%,粮、棉、油总产分别达到50.4万吨、1.36万吨、5.87万吨;肉、蛋、水产品总产分别达到6.16万吨、1.92万吨、8.61万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85元,增长5%,位居全省第八。茶叶、秋浦花鳜、皖南土鸡、山野菜、花卉苗木、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初具规模,天方、美思佳、九华冷冻、官港市场等一批龙头企业竞争力、带动力明显增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安全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逐步显现,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取得明显进步。社会救助、新型合作医疗、基础教育等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 二、生态农业发展情况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建设示范区、实施21世纪议程试点的 3

池州简介11

池州简介 (3) 历史名人 (5) 文化古韵 (6) 风景名胜 (8) 风景区图片浏览 (10)

池州简介 地理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江,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以及国家级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面积8272平方公里,人口156万。池州地理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皖江城市带、长江经济带,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港作为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可常年停泊5000吨级船舶。318国道、206国道、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安(庆)景(德镇)高速和建设中的池州九华山机场、宁宜城际铁路共同构成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历史 池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唐武德四年设州置府,至今已有1384年历史。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任池州刺史、知府,陶渊明、李白、苏轼、岳飞、朱熹、司马光、王安石、陆游等驻足池州,留下精美诗篇,杜牧的《清明》诗,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佛文化、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戏文化、傩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使池州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资源 池州物产富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使池州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 池州 优质棉、出口茶叶、茧丝绸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0余种,其中铅、锌、锑、锰等有色金属矿藏的储量居安徽首位,特别是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等非金属矿品位高、储量多、开发加工潜力大。已初步形成建材、非金属矿、有色金属冶炼、化工、轻纺、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 发展 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加速工业化、城镇化、旅游品牌化和农业产业化核心,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打好生态牌、九华牌和长江牌,认真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全 池州百荷公园 市上下呈现出经济提速、社会进步、环境友好、人民生活富裕的良好局面。 旅游 池州环境优美,生态优良。境内气候温暖湿润,江河水系发达,森林覆盖率达57%,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国家级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和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4张国家级旅游品牌,还拥有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安徽池州历史沿革

安徽池州历史沿革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江。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光旖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州置府,入赵宋,至清季,一直作为府路之治,领有贵池、青阳、铜陵、石埭、至(建)德、东流六县。民国元年,撤府留县,遂使舆图仅载贵池,而世人少识池州。新中国成立后,池州专(地)区二撤三建,最后一次于1988年8月复建,2000年6月改建为省辖市,下辖一区(贵池)三县(东至、石台、青阳)。池州人口156万,面积8272平方公里。 1949年设池州专区,属皖南行署区。池州专署驻贵池县,辖大通市及贵池、至德、东流、青阳、石埭、太平、铜陵等7县。1950年撤销大通市;原芜当专区所属繁昌县划入池州专区。辖8县。1952年撤销池州专区。将贵池、铜陵、青阳、至德、东流5县划归安庆专区;太平、石埭2县划归徽州专区;繁昌县划归芜湖专区。1965年复设池州专区,专署驻贵池县。原属安庆专区的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东至(驻尧度街)、铜陵4县划入池州专区。由太平、贵池2县析置石台县(驻七里镇)。辖5县。1970年池州专区改称池州地区,地区驻贵池县。辖贵池(驻池州镇)、铜陵、青阳(驻蓉城镇)、石台(驻七里镇)、东至(驻尧度

街)等5县。1974年将铜陵县划归铜陵市领导;原属徽州专区的太平县划入池州地区。辖5县。(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 1959年东流、至德二县合并成立东至县;1965年7月由原石埭县(1959年与太平县合并)的部分县域并入贵池县西南划出的二区、八乡置石台县。 1980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池州地区,所属的贵池、东至两县划归安庆地区;青阳县划归宣城地区(1983年青阳县划归芜湖市);石台、太平两县划归徽州地区。 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池州地区,辖芜湖市的青阳县;原安庆地区的东至县、石台县、贵池市。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贵池区。(2)池州市设立贵池区,以原县级池州市的行政区域为贵池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长江南路。(3)池州市辖原池州地区的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新设立的贵池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池州市总人口1389469人;贵池区555489 东至县475194 石台县105506 青阳县253280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2001年区划调整后,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总数由年初的95个减至84个,其中乡由58个减至39个,镇由35个增至41个;贵池区和东至、青阳二县还合并了部分行政村,

安徽各城市基本情况介绍

安徽各城市基本情况介绍 (附:2011年安徽16市城市竞争力排名) 合肥: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全国首批、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中国排行榜·2011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2011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第1名、中国未来10年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 旅游景点:国家:包公园、汤池温泉、三河古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巢湖风景区。 交通:京台高速,沪陕高速,沪蓉高速,合芜高速;合武高铁,合宁高铁,淮南铁路,合九铁路和宁西铁路;骆岗机场和新桥国际机场(在建)。 科研院所:“985工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11工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 知名企业:江淮汽车、安凯客车、合力叉车、荣事达集团、美菱集团、徽商银行、徽商集团 芜湖:全省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成员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 旅游景点:国家:方特欢乐世界 交通:合芜高速、宁芜高速、沪渝高速;铁路有芜宁、芜铜、皖赣、铁路;芜湖港是长江第五大港、国家一类口岸、长江最后一个深水良港。 科研院所:省属重点: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奇瑞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华东光电研究所。

知名本地企业:、水泥、海螺型材 马鞍山:核心层城市,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旅游景点:国家:采石矶风景区; 交通:宁铜铁路、宁芜铁路、南京-马鞍山高速公路 科研院校:安徽工业大学 知名本地企业:马钢集团、星马汽车 淮南:安徽省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城市”,我国53座之一,合肥都市圈成员。获得“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先进城市、2011中国最佳投资城市全国第10位。 旅游景点:国家:八公山风景区、上窑山、焦岗湖 交通:、淮南铁路;全市有16个火车站,创吉尼斯纪录;合淮高速、阜淮高速、淮蚌高速 科研院校: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 知名本地企业: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新集集团、凯盛重工 蚌埠:安徽省第一个建市的地级市,安徽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旅游景点:国家:龙子湖风景区 交通:京沪铁路、淮南铁路、京沪高铁;蚌京高速公路、蚌福高速公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